基于红外的人体体温实时监测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无接触体温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无接触体温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无接触体温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无接触体温检测系统是一种使用红外线测温技术来测量人体体温的系统,该技术可以在无需直接接触测试对象的情况下,高效、准确地测量体温。

这种系统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快速筛查潜在的疫情传播者。

本文将介绍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无接触体温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设计要求1. 检测准确性:系统需要能够准确地测量人体体温,误差控制在±0.2°C以内。

2. 实时性:系统应具备实时性,能够快速获取并显示测试结果。

3. 可靠性:系统需要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运行而不发生故障。

4. 用户友好性:系统应具备简单直观的用户界面,易于操作。

5. 数据记录功能:系统应具备数据记录功能,可以记录每一次测温的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无接触体温检测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 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量,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2. 温度转换模块:将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温度数值。

3. 控制逻辑模块: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启动、停止、显示等操作。

4. 显示与记录模块:将测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并实现数据记录功能。

5. 电源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 用户面向探测器站立,在控制逻辑模块的指引下,将额头对准测温区域。

2. 红外线传感器测量人体头部发出的红外辐射。

3. 温度转换模块将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温度数值。

4. 控制逻辑模块将测量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结果。

5. 数据记录模块将测温结果记录在系统内部,供后续查阅和分析。

四、系统设计与实现1. 硬件设计:a. 选择高精度的红外线传感器,确保测量准确性。

b. 选择合适的温度转换模块,将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转换为温度数值。

c. 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包括显示屏和控制按钮。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检测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检测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检测方案的设计与实现体温检测是当前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检测方案具有快速、非接触、准确等优势,能够提高体温检测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检测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方案1.硬件选型:选用高精度的红外传感器和温度计,确保测温准确度。

同时,考虑到使用场景的特殊性,需要选择适合的封装形式和材质,保证设备的耐用性和易读性。

2.测温算法:研究并选择合适的测温算法,包括红外温度补偿、热辐射差异补偿、环境噪声过滤等,以提高准确性和稳定性。

可以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测温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进一步提升测温的精度。

3.设备布置: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设计合理的设备布置方案。

考虑到人员流动性,建议在通道入口或出口处设置检测设备,以便对人群进行高效的体温检测。

4.用户交互界面:设计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包括显示屏幕和报警装置。

通过可视化的界面,显示测温结果,并设置合理的警戒温度范围。

当检测到异常体温时,及时发出声音或光提示,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和处理。

5.数据存储与传输:考虑到数据的隐私性和保密性,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案。

可选择本地存储或云端存储方式,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加密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二、实现过程1.采购设备:根据设计方案,选购所需的红外传感器、温度计、显示屏幕和报警装置等硬件设备。

确保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以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软件开发:根据测温算法的选择,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和编码工作。

通过编程语言,实现测温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交互界面的设计和开发。

3.设备组装:将所采购的硬件设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组装。

确保设备的外观整洁、结构稳固,并测试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4.设备调试:对已组装的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包括传感器的校准、温度计的测试、测温算法的验证等。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测温的精度。

5.设备安装:根据设备布置方案,将已调试的设备安装到指定的位置。

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一、方案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为了防控病毒的传播,共克时艰,复工企业要做好企业员工的体温监测工作。

航天云网联手长视科技打造面向人员流动密集场所的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二、应用场景三、方案优势本方案采用红外热成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无接触温度测量,生成人眼可见的红外热图像,实现远距离大面积的人体温度测量,加强疫情防控。

趋势等信息。

五、硬件产品介绍图:错误!使用“开始”选项卡将标题应用于要在此处显示的文字。

与黑体技术规格:规格参数与型号测温探测器探测器类型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分辨率640*512 / 336*256 像素间距17μm波段8μm ~14μm热灵敏度50mk测温测温范围高增益:-40°C ~ +160°C 低增益:-40°C ~ +550°C 测温精度±2°C或2%(工业测温)、±0.5°C(人体测温)压缩标准视频压缩标准H.264视频格式mp4,mov压缩输出码率1Mbps ~ 4Mbps接口模拟输出1路CVBS网络接口RJ45 10M/100M/1000M自适应串行接口可定制RS-232、RS-485报警接口1入1出协议Ethernet/IP, TCP, UDP, SNTP, RTSP, HTTP, ICMP, SMTP, DHCP, UPnP,PPPOE基本参数镜头标配 13mm/19mm(其它镜头可根据需求定制)尺寸44.5*44.5*72.6mm重量140g六、配置清单航天云网人体温度监测预警系统将为企业参与疫情防控提供便捷、贴心、高效的服务,航天云网积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售后响应7*24小时线上运维,故障2小时响应,远程联机服务,平均4小时内就解决问题。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温度监控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准确、稳定的温度信息,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和管理。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是一种先进、高精度的监测方法,具有非接触、无干扰等优点,逐渐成为温度监控领域的首选技术。

本文将围绕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系统架构设计、硬件选型与搭建、软件开发与实现、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

首先,系统架构设计是整个温度监控系统的核心。

在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框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包括测量范围、精度要求、温度分辨率等。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红外线测温传感器和控制器,搭建一个高效、可靠的系统架构。

其次,硬件选型与搭建是系统实现的重要步骤。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红外线测温传感器,并配合适当的信号放大电路和AD转换器,实现对温度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同时,我们还需要选用适合的微控制器或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单元,通过编程和通信接口设计,实现对传感器和其他外设的控制和数据传输。

然后,软件开发与实现是温度监控系统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软件设计和编程,我们可以实现对传感器和外设的控制,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除了基本功能的实现,还可以考虑一些额外的功能,如数据传输和存储、报警机制、远程监控和控制等,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最后,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能够反映温度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系统的功能性测试和性能测试,包括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测量误差、响应时间、稳定性和重复性等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系统的实时性、功耗、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考察,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性能。

综上所述,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需要从系统架构设计、硬件选型与搭建、软件开发与实现、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等方面入手。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体温监测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监测方案则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本文将会针对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监测方案进行设计与实施,并提供一些实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1. 方案设计1.1 选择合适的红外线测温设备在选择红外线测温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准确性:确保设备具备高准确性的测量功能,能够精确测量人体温度。

- 快速性:设备应具备较短的测量时间,以方便大规模测温。

- 距离要求: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选择测温距离适当的设备,以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1.2 制定体温监测流程制定体温监测流程是确保整个体温监测方案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体温监测流程示例:- 确保所有参与体温监测的人员都处于适当的测量距离范围内。

- 操作人员准备好红外线测温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 操作人员将红外线测温设备对准被测者的额头,并触发测量。

- 设备显示体温结果,并存储数据(如需要)。

- 清洁设备,以备下次使用。

2. 实施方案2.1 提供良好的测温环境为确保测温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提供一个稳定的测温环境。

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 温度稳定:确保测温环境的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温度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光线控制:创造一个较为暗淡的环境,以减少外界光线对测温结果的干扰。

- 距离合适:对于不同设备,需要了解其适宜的测温距离,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2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体温监测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对红外线测温设备的正确操作非常重要。

应进行相关操作培训,培养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判断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操作:向操作人员介绍设备的使用方法、开机和关机步骤以及测温时应注意的事项。

- 数据记录:指导操作人员记录测温结果,并妥善保存和管理这些数据。

- 设备维护:培训操作人员定期检查和清洁设备,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2.3 数据分析和管理体温监测方案的设计不仅仅是测量体温,还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以便更好地掌握整体情况。

基于红外线测温的无接触体温监测方案设计

基于红外线测温的无接触体温监测方案设计

基于红外线测温的无接触体温监测方案设计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于体温监测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而无接触式红外线测温技术由于不需要接触人体,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成为当前常用的体温监测手段。

本文将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设计一种无接触体温监测方案。

一、方案概述本方案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采用非接触式测温方式,实现快速高效的体温监测。

方案主要包括红外线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

二、红外线传感器选择红外线传感器是整个方案的核心部分,负责测量人体的红外辐射。

在选择红外线传感器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精度:传感器的测温精度需达到±0.2°C以内,确保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2. 响应时间: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应尽量快,以实现快速无接触测温。

3. 反应波段:选择适合人体体温测量的红外线波段,一般在8-14μm之间。

4. 可靠性:传感器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有保证,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三、信号处理模块设计信号处理模块负责将红外线传感器测得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温度计算。

在设计信号处理模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转换: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一般采用模数转换芯片完成。

2. 温度计算:根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值,结合校准数据,进行温度计算。

可以采用线性关系或者多项式拟合等方式来实现。

3. 数据处理:对温度数据进行滤波平均处理,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数据传输: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传输方式发送给显示模块或其他设备。

四、显示模块设计显示模块负责接收处理模块传输过来的数据,并进行显示。

显示模块应具备以下特点:1. 实时性:显示模块能够实时显示体温结果,降低误差和延迟。

2. 易读性:显示模块应设计简洁明了的界面,提供清晰可读的体温数据。

3. 警报功能:当体温超过预设阈值时,显示模块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

4. 数据存储:显示模块可选添加存储功能,将测量数据保存,以便后续分析和追溯。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检测方案设计与改进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检测方案设计与改进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检测方案设计与改进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爆发,人们对于体温检测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

红外线测温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测温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等需要进行体温检测的场景。

本文将介绍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检测方案的设计及其改进措施。

1. 设计方案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检测方案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硬件设备:1.1 红外线测温仪:选择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红外线测温仪,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具备快速测温的能力,以提高体温检测的效率。

1.2 显示屏:将测温结果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方便用户读取数据。

1.3 报警装置:采用声音或光线等方式,当测温结果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处理。

软件系统:1.4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软件系统将测温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后期对异常体温进行追踪和分析。

同时,可以提供数据导出功能,方便医疗机构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1.5 阈值设定:设置测温结果正常范围的阈值,当测温结果超过设定范围时,自动触发警报装置,通过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和处理。

1.6 安全保障措施:加密存储测温数据、限制非授权人员进行操作、保护用户隐私等。

2. 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升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检测方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2.1 引入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体温测量数据进行训练,建立起更准确的体温测量模型。

这样可以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减少误报率和漏报率,增强方案的可靠性。

2.2 多点测温方式传统的红外线测温仪通常采用单点测温方式,容易受到温度环境差异的影响,从而造成测温结果的偏差。

改进方案可以采用多点测温方式,通过多个测温点的平均值来得出更准确的体温测量结果。

2.3 自动化与智能化在方案设计中,可以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实现测温结果的自动记录、分析和报警。

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研究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在医疗、安防和运动健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而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因其非接触、实时、无辐射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引言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人体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提供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和预警。

传统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往往需要接触人体皮肤表面,且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限制。

而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则在这方面有了更为便捷和准确的突破。

二、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人体体温监测技术红外成像传感器可以将人体表面的红外热辐射转化为图像信号。

通过对人体皮肤表面温度的测量,可以实现对人体体温的监测。

此技术在医疗检测、安防控制和公共场所温度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当前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红外成像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非接触式体温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确性。

三、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心率监测技术心率是人体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反映。

传统的心率监测方法如心电图仪、脉搏测量等需要接触人体,而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心率监测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实时的心率监测。

通过对人体面部血液的微弱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心率数据。

这一技术在运动健康、医疗监护和生理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四、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呼吸频率监测技术呼吸频率是人体生命体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与心率一样,它也对身体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呼吸频率监测方法需要使用胸带、胸部传感器等设备,而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呼吸频率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无接触式的呼吸频率监测。

通过对人体胸部和腹部的呼吸运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准确测量呼吸频率,用于医疗监护、睡眠质量评估等方面。

五、基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情绪识别技术人的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人体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人体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人体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研究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当今全球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性更加彰显。

传统的体温难以满足非接触式监测的需求,因此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人体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该技术进行深入剖析。

一、红外成像技术简介红外辐射是指波长在0.75~1000微米范围内的电磁波辐射,属于热辐射的一种。

红外成像技术正是利用了人体的红外辐射,其基本原理是:红外辐射能够较快传递到人体表面上,然后人体再向外发射发热辐射。

将产生的红外光线放大后进行采集,通过对被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提取出体表的温度信息。

二、红外成像技术在人体生命体征监测中的应用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红外成像技术逐渐成为了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的主流方案。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非接触式:传统的体温计需要直接接触人体,使用比较不方便且卫生问题十分严峻,而红外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来接收,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2.高效性:红外热像仪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扫描一大批人群,所用时间比传统测量方式更短,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

3.可靠性:体温计准确性并不高,而红外成像技术能够监测人体的温度分布,更具精度和可靠性。

红外成像技术在体温检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机场、车站等高人流量场景下,可有效地防控疫情的传播。

同时,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比如老年病房、产房、儿科等,不用接触直接测温更加安全卫生,且能够追踪对比体温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可靠的参考数据,运用范围广泛。

三、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现有的红外成像技术主要分为两类:活体红外头疗法和红外热像仪。

1.活体红外头疗法是将几个红外探头放在患者头部和脖子上进行测量,检测时需要将探头与体表接触,监测范围较为局限性,且会产生接触感,有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增加感染的风险。

2.红外热像仪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体温监测设备,也是非接触式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之一。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优化温度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环境或物体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用户端。

本文将围绕这一任务名称,重点讨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首先,设计一个高精度的温度监测系统是十分关键的。

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红外线传感器来实时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

传感器的选择应考虑到测温范围、测量误差、响应速度等因素。

应该选择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的红外传感器,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温度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这可以通过合理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算法来实现。

在硬件方面,温度监测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同时,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用户友好性,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数据查询。

在软件算法方面,温度监测系统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采集到的红外数据进行校准,以消除传感器的误差和漂移。

其次,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合适的温度单位和显示格式。

最后,根据监测数据提供相应的报警机制,当温度超出设定的阈值范围时,及时发送警报通知用户。

此外,为了实现温度监测系统的优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频率的优化: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合理设置数据采集频率。

对于需要实时监测的场景,可以适当提高采集频率,以获取更准确的温度数据。

2. 温度数据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和协议。

可以选择无线传输方式,如蓝牙、Wi-Fi或LoRa等,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3. 数据存储与分析:对于长时间监测的应用场景,可以考虑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并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这样可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趋势,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4. 功耗优化:对于长时间运行的温度监测系统,功耗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选择低功耗的组件和采取合理的电源管理策略来降低系统的功耗,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快速体温检测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快速体温检测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题目: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快速体温检测系统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年月毕业设计中文摘要毕业设计外文摘要目录1 引言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2 人体测温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 (2)1.3 研究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 (5)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6)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8)2.1 系统的理论基础 (8)2.2 影响红外测温因素 (10)2.3 系统整体方案 (10)3 系统硬件设计 (12)3.1 控制模块 (12)3.2 电源电路 (14)3.3 按键电路 (15)3.4 复位电路 (16)3.5 时钟电路 (16)3.6 报警电路 (17)3.7 液晶显示 (17)3.8 红外传感器 (19)3.9 语音模块 (20)4 系统软件设计 (21)4.1 主程序设计 (21)4.2 按键程序设计 (24)4.3 语音模块程序设计 (25)4.4 储存程序设计 (26)4.5 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27)4.6 红外传感器程序设计 (28)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附录A 原理图 (37)附录B 程序 (38)1 引言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通过对一个人的体温进行检测的办法来判断他的身体是否健康,因此在医院、家庭等领域体温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能够更加精准方便测量人体的体温值,因此人们发明了温度计。

目前,国内常用的体温计主要有:玻璃水银体温计、电子数字体温计及红外智能便携体温计等三种类型体温计。

其中,玻璃水银温度计是家庭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体温计,当给人体测量体温时,温度计中的汞感受到人体的温度后,它的体积就会因为受热而渐渐膨胀从而使体温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发生变化[1]。

玻璃水银温度计的优点是测量结果较为稳定、价格低廉,缺点是体温计玻璃易碎并且容易引起交叉感染,而且汞易挥发并且有毒,若处理不当,后果较为严重。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设计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设计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设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体温监测的需求变得更加重要。

传统的体温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

然而,接触式测温需要物理接触,容易传播病毒,而非接触式测温又可能存在测量误差。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设计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红外线测温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非接触式体温测量方式,它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来测量其表面温度。

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医疗体温监测领域,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降低传染风险。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测温设备选择:选择一款适用于医疗体温监测的红外测温仪器。

这款仪器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防护性能。

同时,仪器应易于操作,操作人员无需接受过多专业培训。

2. 测温点选择:确定测温点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额头是最常用的测温点,因为额头表面大部分是平坦的皮肤,容易测量。

此外,考虑到不同人群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可以酌情选择其他位置进行测温,如太阳穴、耳朵等。

3. 测温距离和角度:确定红外测温仪与测温点的距离和角度。

不同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但通常建议保持仪器与测温点之间的距离在5-10厘米。

同时,确保仪器与测温点处于垂直角度,以尽量减少测温误差。

4. 测温环境:确保测温环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避免测温时有强烈的光线干扰或温度干扰。

同时,应确保测温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环境因素对测温结果产生干扰。

5. 数据记录与信息管理:设计一个系统用于记录和管理测温数据。

这样可以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6. 面部识别和体温对比:结合红外线测温技术与面部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人脸的自动识别与体温测量。

这样可以提高体温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缩短排队等待时间,并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总结而言,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体温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降低传染风险。

人体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人体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人体红外测温系统设计一、引言在当今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的肆虐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预防病毒感染传播的措施,各个场所需要使用有效的测温系统来筛查出体温异常的人员。

传统的体温测量方法需要接触或近距离测量,对工作人员和被测者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而人体红外测温系统则可以通过非接触式测温来实现快速、准确、安全地监测人体温度。

二、人体红外测温系统原理人体红外测温系统基于红外线成像技术和温度测量原理,通过感应人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将红外能量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经过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人体温度信息。

其主要原理如下:1. 红外辐射感应人体表面的皮肤温度主要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的,而红外线正是人眼无法看见的电磁辐射波段。

红外传感器可以感应到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2. 红外成像红外成像技术将感应到的红外辐射转化为可见的图像,显示出人体表面不同部分的温度分布。

红外摄像头可以将红外线转化为热图,通过不同颜色的表示来显示人体各个部位的热量。

3. 温度测量系统依据红外成像得到的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测量出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

通过将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电信号与特定算法结合,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人体的表面温度。

三、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人体红外测温系统一般由红外传感器、红外摄像头、数据处理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感应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

常用的红外传感器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

当人体靠近红外传感器时,传感器感应到的红外辐射电信号会随之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流或电压信号。

2. 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通过光学透镜抓取红外辐射,然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通过调整焦距和放大倍率,可以得到更明晰的红外图像。

摄像头还可以通过控制器和电脑进行毗连和图像处理。

3. 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负责接收来自红外传感器和红外摄像头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放大、微分和积分等。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优化人体体温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精确测量人体体温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红外线测温技术因为其非接触、快速、准确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人体体温测量系统中。

本文将针对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测量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首先,对于人体体温测量系统的设计,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1. 测温精度:人体体温测量的准确性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高精度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以确保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2. 测温速度:红外线测温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测温,但为了提高整体测温效率,我们需要使用高速的处理器来快速处理采集的温度数据,并及时显示测温结果。

3. 用户友好性:体温测量系统的使用应简单易懂,方便用户操作。

可以在系统中添加人机界面,用于显示操作指南和测温结果。

同时,还可以考虑添加语音提示或者LED指示灯,方便用户了解测量状态和结果。

4. 数据记录与传输:针对一些特定场合的人群密集地方,比如机场、火车站等,我们需要确保将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传输,以便后续的溯源和追踪。

因此,我们可以设置存储器或者使用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或者其他设备中进行保存。

其次,针对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测量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温度修正:红外线测温技术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因此,我们可以在系统中加入温度修正算法,对测得的温度数据进行修正,提高测温准确性。

2. 异常温度检测:在测温过程中,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异常情况,如超过体温正常范围或者发现异常波动等。

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并提示用户采取进一步的检测或隔离措施。

3. 多人同时测温:在一些人员密集场合,如机场、商场等,人员同时测温的需求较大。

因此,我们可以优化系统,使其能够同时对多人进行快速准确的测温,提高测温效率。

4. 数据分析与预警功能: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测得的体温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设置预警阈值,一旦达到预警条件,系统将提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智能温度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智能温度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智能温度监测系统研究智能温度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创新设备,它能够精确测量目标体的表面温度,并实时监测目标体的温度变化。

本文将研究这种智能温度监测系统的原理、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

智能温度监测系统采用红外测温技术,通过感应目标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实现对目标体表面温度的测量。

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是根据物体的热辐射特性,通过红外传感器捕捉目标体所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温度信号。

该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高精度的特点,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准确测温。

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医疗领域,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可以用于测量人体的体温,提供诊断和监护的数据支持。

其次,它也可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用于监测机器设备的工作温度,预测设备异常故障和优化生产效率。

另外,智能温度监测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用于测量土壤温度、植物表面温度,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管理。

相比传统的温度监测方法,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非接触测量目标体温度,避免了传统接触式温度测量可能引起的污染和损伤。

其次,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具备快速测温的能力,能够在瞬间完成大量温度数据的采集,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可以测量细微温度变化,对于一些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尤为重要。

最后,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准确分析,帮助用户做出即时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然而,智能温度监测系统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受限于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精度,目前的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继续优化和改进。

其次,系统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场景中的应用。

此外,智能温度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数据利用价值。

未来,智能温度监测系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研究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研究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研究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体温监测成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体温监测方法需要直接接触皮肤,这样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1. 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原理和优势红外线测温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温方法,通过测量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来得出体温数据。

与传统接触式体温计相比,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非接触式测温可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 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能够在短时间内测量大量人群的体温。

- 可以用于长时间监测,实现实时监控。

2.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设计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适当的红外线测温设备,例如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摄像机等。

- 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温结果准确可靠。

- 设计合理的测温区域和距离,以便准确测量体温。

- 确定测温参考范围,以便判断体温异常。

-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和记录,以及处理体温异常情况。

同时,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的体温监测和报警。

3.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的应用前景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应用于医疗机构、学校、机场、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实现快速、准确、非接触式的体温监测。

在疫情防控方面,它可以提供即时警报和数据分析,帮助监测人员迅速发现异常体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面临的挑战尽管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医疗体温监测方案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测温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投资。

- 需要培训专业人员来操作设备和管理体温数据。

-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如温度梯度、光照强度等。

- 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误差较大的情况,如发烧片剂、化妆品等对测温结果产生干扰。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监测方案设计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监测方案设计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监测方案设计人体体温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监测方案设计能够提供快速、非接触式的体温测量,减少感染风险和提高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个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监测方案设计。

首先,该方案需要使用红外线非接触式测温仪器。

红外线测温仪能够通过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计算出人体体温。

由于其非接触性质,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减少人员接触风险,还能在一定距离内对多个人进行快速测温。

其次,为了确保测温准确性,该方案设计应采用高质量的红外线测温仪器。

这些仪器应具有较高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可靠的测温结果。

此外,红外线测温仪器还应具备自动校准和温度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测温需求。

在人体体温测量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重要的操作步骤。

首先,操作人员应确保测温仪器与被测体温区域保持适当的距离,通常为5-15厘米。

然后,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仪器模式,比如前额测温、耳温测温或腋下测温。

操作人员还需要将测温仪器对准被测体温区域,保持稳定并等待测温结果显示。

为了实现高效的人体体温监测,该方案设计应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使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测温仪器与中央监控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远程监测和集中数据管理。

同时,该方案还应配备显示屏,以便被测人员和操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体温测量结果。

此外,为了保障人体体温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案设计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测温仪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应进行定期的仪器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温仪器的正常运行。

另外,还应培训操作人员,使其熟悉测温仪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减少操作误差。

最后,对于测温异常情况,应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综上所述,基于红外线测温技术的人体体温监测方案设计可以提供快速、非接触式的体温测量。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病人体温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病人体温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目前红外热成像机芯成熟的市场普遍在军工和工业领域, 军工领域主要应用于跟踪导弹,狙击辅助。工业领域主要应用 于电力设备维护,工业视觉检测等。抗疫使用的红外热成像体 温监测市场,被一些医疗设备企业看重。但是由于单个成本较 高,难以在医院系统批量布置。因此本文通过改进方案,缩减 成本的方式使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在以单位床位布局一台 的情况下,保证总体项目达到一个医院能接受的范围[1]。
式子中E为辐射强度,aij和bij分别为增益和偏移量。对于每 一个阵列像元,aij和bij都是固定的,并不随时间变化。因此采 用两点校正法计算出每个像元的增益常数和偏移量常数,并将 此参数代入到每一帧图像中的每一个像元中,即可实现灰度图 画面输出。式子变换为
Yij=GijRij(E)+Oij 式中Gij和Oij分别为两点校正的校正增益和校正偏移量常 数,Yij为校正后的灰度图像输出。 实际操作时将探测器照射在温度值均匀的黑体参照物上, 然后设置不同的黑体温度采集出一个高温数据和低温数据,从 而计算出Gij和Oij。至此完成了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校正。 (2)图像增强算法设计:从原始图像的直方图查看出, 一般一副图像的灰度值集中分布在某一段数值范围内,拿14位 的红外灰度图像来讲,图像像素灰度值集中在4000~8000的范 围。对于14位二进制表达的范围0~16383来讲,只占用了其中一 段的数值表达。因此增强的目的是将原本集中在某一段数值区 的像素值按比例映射分布在全范围表达值区域。 (3)去除无意义像元:由于人体温度有效范围是35-40度 区间,因此为了降低图像的数据量,在检测温度值之前将灰度 图中无意义的温度像元去除。至此减轻了目标温度值检测CPU 的负载量。 (4)提取温度值:使用窗口法在图像中自上而下的检测 温度值,将窗口设计为3×3的窗口,对窗口滑动过的区域进行 均值滤波,并输出每次滑块划过的平均值。最终将一幅图中最 高的平均值确定为体温最高温度值。

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体温监测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防疫措施。

传统的体温监测方法多为接触式测温,这意味着需要与人员进行直接接触,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技术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备非接触式测温、高效快速、准确可靠等优点,在当前的防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红外测温原理是利用物体放射的红外辐射能量与其温度呈线性关系,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接收并转换为温度数据。

红外测温技术可以测量被测体表面的温度,无需接触,避免了接触测温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因此,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技术在疫情防控等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技术具备高效快速的特点。

传统的接触式体温测量需要人员接触被测者的额头或嘴部等部位,操作相对繁琐,而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技术只需对准被测者的额头或其他部位,即可快速测量体温。

红外测温传感器对温度的测量速度较快,一般能在几秒钟内完成温度测量,大大提高了体温监测的效率,对于人流密集场所以及需要大量体温监测的场景尤为适用。

其次,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技术具备较高的准确性。

红外测温传感器能够精确感知被测者体温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温度数据。

现代的红外测温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测温误差在正负0.2摄氏度左右,能够满足各类场景下对体温测量精度的要求。

此外,红外测温传感器还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温度的准确测量,具备一定的自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室内外温差、光线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体温监测技术还具备一定的智能化特点。

现代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联接,实现智能化体温监测。

例如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测温的同时对被测者进行身份识别,记录温度数据并关联具体人员信息。

在多点测温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化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和记录多个人员的体温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提高监测效率。

此外,基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技术还可以与生物识别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构建更加智能化的体温监测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Vaz, A. Ubarretxena, I. Zalbide, D. Pardo, H. Solar, A. García-Alonso, Member, IEEE, and R. Berenguer, Member, IEEE
【 Contact/Non-Contact Sensor Mesh For 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5
际物体也是成立的,所不同的是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在相同温度下要比绝 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小。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用公式可表达为:
E σε(T 4 T04 )******************************* * * * * * (1)
式中: E ——辐射出射度 , W / m 2 ; ——斯蒂芬——波尔兹曼常 数,
6




图1
红外温度计基本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如图1所示。 瞄准系统
被 测 表 面
101
主光学系统
主光学系统
102 103
主光学系统
104
主光学系统
105
图 1 红外温度计基本原理框图
201
红外温度计 人体温度显示 处理电路-单片机
203 204 205
警报系统 简易开关
202
采集数据模块
图 2 系统设计原理与架构
7
辐射率 是一个用以表达物体发射电磁波能力的系数,数值由0至1.0。最 理想的辐射物体是辐射率1.0的物体, 物理上叫做黑体。 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 实际上并没有一种物体的辐射率能达到1.0。但可以制造出极为接近于 1.0 的 实际黑体,用于温度计的校准。所有真实的物体,包括人体各部位的表面,其 值都是某个低于1.O的数值。由于 值极难测量而又不确定,所以在仪表测出E 后,按式(2)计算出的T1就会有误差。在实际工作中,仪表是在 1.0 的黑体上 校准好出厂的,只有测量 1 的对象,其示值才代表对象的实际温度,如果对 象 不等于1,则仪表读数不代表对象的实际温度,要进行修正。另外,在使用 中也应注意,光学系统规定了被测目标的最小直径为 20 mm,目标距仪表的距离 L为1米,而当距离大于一米时,D/L为1/40,但在实际应用中,目标尺寸最好是 规定的2倍或最大距离的一半, 这样有助于瞄准, 减小因为手移动而引起的误差。 在当被测物体距离仪表lm时,目标、前瞄准孔、后瞄准上孔的中心三者应成一 线;当被测物体距离仪表超过5m时,目标、前瞄准孔、后瞄准下孔应成一线。 红外体温测量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被测对象不接触,测量体温时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2)快速,通常测量时间小于1s,一般不会超过2s; (3)报警温度可以自行设置,体温超过38℃ 自动报警,检测仪的红灯就会 闪亮,同时发出蜂鸣声提醒检查人员; (4)玻璃体温计容易破裂损坏,且水银易于污染环境,而红外测温仪表则更 为耐用等优点。
参考文献:
【浅谈红外体温测量法】任婷婷 张雯 梁志华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 40002)
【基于 TS118 ~1 的无接触式人体体温计的实现】傅中君,侯雪亚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MULTIPLE LOCATION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INFANTS 】
Biyofizik AD, Tip Fak. {murat.ozgoren,mustafa.sakar,adile.oniz}@.tr
发明内容
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式体温计的人体体温自 动监控系统,本系统可以实时的、自动的监测人体的各个地方的温度,并将此 温度数据传输到数据库,绘制人体全身的体温图,将其与人体的正常体温相对 比,当发现存在较大差异时给予警报,然后将监测得到的人体体温图和监测异 常报告一并发送到用户端。 为了实现该设备实时的人体体温监测,本发明系统包括红外辐射式体温计、 体温信号处理装置、存储装置和结果输出装置。红外辐射式体温计装置包括无 线发送数据的模块,存储装置包括人体实时体温的数据和正常人体体温存储部, 结果输出装置包括显示器;存储装置与信号处理装置相连,存储装置按照体温 信号处理装置发出的指令,将人体各个部分的体温数据存储,将判断是否为改 实时体温图是否与人体正常体温相差在一个正常范围内,结果输出装置与信号 处理装置相连,当实时体温图与人体正常体温相差异常过大,由显示器显示出 该实时人体体温图像,并发出异常信号,并把图像传输到用户端。 上述红外辐射式体温计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 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 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 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疗的算法和目标发射 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任何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其内部带 电粒子在原子或分子内会始终不断地处于振动状态,并能自发地向外发射能量。 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全辐射定律,绝对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或亮度正比于 它的热力学温度的4次方,这一结论不仅对绝对黑体是正确的,而且对于任何实
E Aε1 2(T1 T24 )******************************* * * * * * (2)
4
式中:A——光学常数,与仪表的具体设计结构有关; 1 ——被测对象的辐 射率; 2 ——红外温度计的辐射率;T1 ——被测对象的温度,K;T2 ——红外温 度计的温度,K,它由一个内置的温度检测元件测出。


1

基于红外的人体体温实时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这个发明是涉及人体实时监护过程中,自动对人体体温的实时检测,如有 异常并给出警报的系统,属于红外测温,人体健康、医疗监控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中,体温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病人的体温为医生提供了生理 状态的重要信息。水银式体温计和电子式体温计通过口腔、腋窝、直肠等体表 接触来测量人体的平均温度。其缺点是测量时间较长,受测量位置的影响大, 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国内医院对测量人体体温"特别是对婴幼儿的体温 测量和监护仍然沿袭着#&世纪-&年代的方法。主要是护理人员仍然普遍采用传 统的方法,即用水银玻璃温度计进行手工测量和记录。这存在着一些隐患和不 便,这种测量方法存在着测量时间较长,难以昼夜不间断地自动检测人体或者 患者的体温,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等缺点。2003 年“非典”疫情的爆发, 对人体体温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种更加安全方便卫生的测量工具。 红外辐射式体温计应用红外线辐射测量原理实现了人体体温的无接触测量。虽 然红外体温测量仪表在目前还存在准确度不高的缺点,但相信随着这一技术的 不断成熟和完善,不久的将来,红外体温测量仪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人体体温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现代医学对人体体温的测量 要求更加安全方便卫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身体健康更加重视, 如何实时监控人体健康特征,由于人体温度是健康的重要表现,如何实时测量 人体的体温,并且该监测装置不能影响到认得正常生活,因此,无接触式人体 体温测量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
5.67 10 8 W /( m 2 K 4 ) ; ——物体的辐射率;T ——物体的温度,K;T0 ——物体周
围的环境温度, K 0 。 测量出所发射的 E , 就可得出温度。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温度测量仪表叫辐 射式温度仪表,红外测温仪表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测量不需要与被测对象接触, 因此属于非接触式测量。红外波段范围宽,既适合高温也适合低温,至今这类 温度计在低温范围可测到-50℃,高温区域可测到3000℃; 。在不同的温度范围, 对象发出的电磁波能量的波长分布不同,在常温(0℃~100℃)范围,能量主要 集中在中红外和远红外波长。用于不同温度范围和用于不同测量对象的仪表, 其具体的设计也不同。
2
由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测温基础都需要通过皮肤接触来完成,给人们造成不 便,基于红外的人体体温实时检测,自动监控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还是一块空 白,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
参考文献的介绍: 《Full Passive UHF Tag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Suitable for Human 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 简介:一个远距离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 )传感器的设计采用了一个0.35 微米的CMOS标准工艺。结合了功率的优化,结合与该超低功耗温度传感器,可 测到一个ID和一个温度范围从2米到2瓦的有效辐射功率的输出功率。该温度传 感器是基于一个环形振荡器,使用了振荡频率依赖性使用的热感应。这些特性 允许使用RFID作为一个低电量传感器在一个无线人体温度监测系统。 《 Contact/Non-Contact Sensor Mesh For 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简介:在这项研究中,一个低成本的数据采集(DAQ)系统已经发展到测量 人体温度从使用多点传感器网络方法。该系统收集和存储原始数据长期记录为 进一步的分析。使用了接触和非接触类型的温度传感器。该系统是专门设计用 于从头部脑电图(EEG)的测量记录。该系统可以记录数据的可移植性,因为它 在正常的日常活动。观察机构一个时间段的监管,并找到与环境相关的温度需 要很长的时间生理记录。 因此,它已成为可以记录温度或晚上的时间不局限在 白天到处流动。使用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和测量环境温度可确定的温度差异 和反应热的身体分开。因此,成本低,坚固耐用,测量系统小巧,便携,同时 温度传感器设计考虑到方便和数据的可靠性。
目录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2 ........................... 2
参考文献的介绍 ....................... 4 发明内容 ............................ 6 具体实施方式 ....................... 10 权力要求书.......................... 12 说明书摘要.......................... 12 摘要附图 .............................13 结语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