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59页例4的内容,主要是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依托情景和生活经验,以一群学生在公园先划船再做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分析:情景图由两幅图构成,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的条件。
第一幅图用图意展示信息,第二幅图以学生的对话和提问给出问题,两幅图的有序出示,很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的思路。
教学目标1. 学会用已掌握的表内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3. 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4. 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5. 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答。
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 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采用直观演示,新旧知识相结合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在游乐场里你最喜欢玩什么?师:看,美丽的游乐场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媒体出示情景图)引出题目:转椅一次能坐6人,分4次坐完,坐转椅的一共有几人?滑滑梯的有8人,坐转椅的人数是滑滑梯的几倍?学生阅读题目师:你会解答吗?生汇报师:如果我把坐转椅的一共有几人这个问题删去,变成这样一道题,怎样求坐转椅的人数是滑滑梯的几倍?生汇报师:看来我们解决问题不只是通过一次计算就能解决,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也相约去游乐场玩,大家来到了湖边。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精选9篇)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精选9篇)《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五册 P43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教学目标:1、经过探究与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对数学爱好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画线图表示和分析数量问题,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变式题教学步骤老师活动过程同学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班上谁平常最讲究卫生,衣着最干净吗?(不提美丽,避开同学盲目攀比),的确,衣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那么,××同学你知道吗,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呢?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个有关衣服的问题。
(板书:实际问题)从同学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既自然又能吸引同学的留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老师活动过程同学活动过程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1)课件出示妈妈带芳芳买衣服的情景衣服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从上面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想芳芳的妈妈对营业员会说什么?(出示问题)”一套衣服“的意思是什么?(2)在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有很多能干的小助手,它们的作用可大呢。
今日,老师就请来了一位,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长短依据详细状况确定)表示裤子的28元(师边说边画)那么表示上衣的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同桌争论)为什么?请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在书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钱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该怎样表示这个问题呢?可以这样表示(师生边说边板演)(3)现在线段图画完了,你能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吗?(1)同学依据教学情境,说说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两步乘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训练目的,一方面是巩固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今后进一步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会用表内乘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体操表演的情景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的一个问题:3个方阵有多少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学校开展运动会竞赛图片1.课件出示学生练广播操的三个方阵的主题图,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探究其它的解决策略学生观看图片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会有:每行有10人,有8行。
每列有8人,有10列。
有3个方阵。
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两个方阵有多少人?三个方阵有多少人?学生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_《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休闲假日》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乘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进行口算练习,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根据学校要求,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为本节课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做铺垫。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的不错!我们带着这个好状态展开今天的学习好不好!生:好!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都去过哪里?生:济南、威海、泰山……同学们,旅游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去看看!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发现信息出示课件,让生仔细观察。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旅游景点的停车场,(不出示信息)里面停满了汽车,站满了人,其中就包含了数学信息,仔细观察情境图(出示信息),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小汽车听了3排,每排7辆。
生:停了9辆大汽车。
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生:还剩5人。
师:同学们把信息都找出来了,老师感觉有些零散,你能把这些信息分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生:小汽车听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关于车的信息)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还剩5人。
(关于人的信息)2、提出问题经过大家的分类整理,信息更加清晰了!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生:一共多少辆汽车?生:小汽车有多少辆?生: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3、解决问题师:刚才我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接下来我们该解决问题!你们准备好了吗?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学数学_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四制青岛版教材,⼆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个信息窗《青青蛙蛙》【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在学⽣学习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加减法计算⽅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法都具有重要的作⽤。
教材以池塘⼩卫⼠青青蛙蛙、蝌蝌蚪蚪吃蚊⼦的情境为载体开展解决问题的研究。
通过梳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励学⽣借助摆纸条的⽅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解答两步计算问题通常要按照“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进⾏,通过交流理解计算⽅法的合理性与多样性。
【教学⽬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纸条分析问题和数量关系,理解“⼀个条件连续⽤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意义2.掌握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能正确的进⾏计算,并能解决⽣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经历与同伴进⾏合作、交流各⾃算法的过程,提⾼⾃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个条件连续⽤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意义。
【教学准备】彩⾊纸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导⼊:同学们,前⼏节课我们认识了森林医⽣啄⽊鸟、捉⿏能⼿猫头鹰,你们知道池塘⼩卫⼠是谁吗?请看情境图。
(课件出⽰情境图)谈话: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发现信息。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蛙蛙吃了多少只蚊⼦?(引导学⽣⼝答)⽣2:两只青蛙⼀共吃了多少只蚊⼦?【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有效地激发了学⽣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看图说话梳理信息并提出问题,既培养了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的问题意识。
⼆、探究⽅法,建⽴模型1.借助纸条,分析问题提出学习要求:⽤⼩纸条表⽰出题⽬中的信息和问题。
(学⽣独⽴操作,教师巡视)学⽣反馈。
预设:讨论:这样表⽰可以吗?好在哪⾥?2.独⽴分析,列式解答过渡谈话:刚才我们借助⼩纸条弄清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你能试着⾃⼰解答吗?(学⽣操作教师巡视)学⽣交流反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出示动画:1解决问题2、3页情景图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1.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
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
还剩多少人?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整理信息。
把你刚才在图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完整地说一说。
3.小组交流讨论。
(1)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2)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彼此的想法。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35-6=29 (人)(2)22-6=16 (人) 16+13=29(人)5.比较上述几种方法的异同。
《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_模板
《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_模板《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宁波东海实验学校林燕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62页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它以一群学生在公园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尝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尝试用递等的格式进行解答。
并在具体情境意义的支撑下,初步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表内乘除的知识,对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用分布列式,极个别学生已在平时接触综合列式。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列综合列式。
根据上述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经历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寻找有效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领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重点及难点:重点:分析数量关系难点:找到关键的中间问题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小朋友,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提出问题1、(课件)逐幅出示主题图,配着音乐、师描述场景,整体呈现主题后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生找到数学问题: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师板书)(二)解决问题1、师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条相关的信息?生找到数学信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辆坐3人2、但是小朋友的总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呢?3、为什么解决碰碰车的问题而去找划船的小朋友了呢?4、列式计算5、学生内化分析过程,用自己的话说说怎么解决问题的。
乘加乘减两步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乘加乘减两步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两步解决问题的含义,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
2. 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问题的含义,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问题的含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乘加乘减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
2. 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乘加乘减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乘加乘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
本节课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意义、列式及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乘加乘减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综合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3.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多步计算的方法和技巧;3.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教学难点1.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掌握程度;2.学生对多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问题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要将30本书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得到几本书?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思考如何解决。
步骤二:学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除法的定义和性质等。
步骤三:学习加法和减法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和应用,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定义、计算法则等。
步骤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讲解解决步骤,包括:分析问题,找到关键信息,确定计算方法,进行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最后给出答案。
步骤五:实际问题练习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要求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问题,并灵活运用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步骤六:总结和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2.检查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评价他们在练习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课堂抽查和小组展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掌握程度;4.分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引导探究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示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则,并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课标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52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
难点是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教师不用再教,所以教方法是“扶”学生一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方法,就该放手,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自己探索的成功喜悦。
【教材分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节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
学生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解决乘法问题的基础,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因此再学习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老师应当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把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活动,能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新矿小学:段细卫教学目标学习应用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同时掌握乘、除混合算式运算顺序。
在做题时,养成整体读图、读题的好习惯,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一题多解,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应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运用脱式计算。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板书(提前写):解决问题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逛公园吗?生:喜欢师:那你们喜欢在公园里玩什么呢?谁愿意说一说。
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和活动。
师:嗯,可真多呀!在这些游戏中,藏着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看一看,好不好?——展示第一张——师:从这两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我从第一张图中发现有6条船,每条船上坐了4人。
师:那从第二张图中可以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呢?生:我看到了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每辆车坐3人。
一个同学说,我们这么多人,需要几辆碰碰车?师:我们这么多人指的是多少人呢?生:12人或24人师引导讨论是12人还是24人,分别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从而引出红箭头的作用:划船的这些人,划完船都来到碰碰车场地来玩碰碰车。
指出“我们”指24人。
师:那他们想让咱们帮着解决什么问题呢?谁读一读生:我们这么人,要坐几辆呢?师:那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生:愿意师:那好,把你的想法和同学相互交流。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点评学生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师:商量好了吗?那谁愿意告诉大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先算4×6﹦24(人)再算24÷3=8(辆)一共要租8辆车。
师:板书:写上算式哦,一共要租8辆碰碰车。
(可以问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如综合算式)师:那你是如何想的呢?生: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4×6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24÷3:每辆碰碰车坐3人,把这些人按每三人一组平均分配,就是要租碰碰车的辆数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用带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二、教学内容1.认识同类问题,解决不同类问题可以用相同的解法。
2.练习常见的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了解带余数的除法,掌握使用带余数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组题目:30个苹果按每5个装成包共装几个包?60个香蕉按每8个装成袋共装几袋?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相同的地方,否定问题相同的地方,科学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借助乘、除法运算法则迅速计算得到答案。
2.教学重点1) 掌握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掌握带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1) 让学生自己发现:同类问题要用相同的解法解决,比较不同问题解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方法并练习。
2) 让学生尝试一些实际问题:市场上某种钉子是按磅卖的,每磅50个,一家铁锅店要买1000个,要买多少斤?解:每磅50个,则1000个=1000÷50=20磅。
因此,需要买20磅钉子。
3)练习带余数的除法当被除数不是除数的整数倍时,如何进行整除计算?4) 学生自学巩固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完成一个包含不同类型题目的作业,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自我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
四、教学组织方式1.课前:教师准备好教案及相关练习题。
2.上课:讲解、练习、共读、讲评相结合。
3.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作业,根据反馈及时提供指导。
五、教学资源1.数字教学课件2.练习册六、示教与评价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像一个数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由此,评价的重点自然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质量。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a)设计一个乘除两步计算问题,要求包含两个以上的运算步骤,与同学分享,共同解答。
b)尝试编写一个乘除两步计算问题的故事,将问题融入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家庭作业:
a)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乘除两步计算问题的练习,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b)家长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的乘除两步计算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5.作业要求:
a)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注意作业的整洁和美观。
b)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计算准确性和解题步骤的正确性。
c)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1.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除两步计算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使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进行简单的数量关系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a)针对乘除两步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b)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乘除计算游戏、设计乘除问题解决方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
教材及学情分析:这节课主要教学两步连除或乘除混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例题及习题大多以图文结合为主的呈现形式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利用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乘、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经验是用连乘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就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寻找条件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构建数量关系模型,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深化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价值,能用两步连除或乘除混合正确解决问题。
2.运用几何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感悟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建模意识。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激活经验1.观察分析。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出示主题图)今天跟老师一起去图书馆参观一下吧。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收集信息: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师: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到两个书架上,每层都要放,而且要放得一样多,应该怎样放?你能帮助管理员解决这个问题吗?用算式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该环节的教学对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了一番修改,这样使应用题变成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利于学生理解。
“应该怎样放”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比教材中“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的问题更有探究性。
】2.交流思路。
(师出示学生的两种算法)方法(1):224÷2=112(本)方法(2):2×4=8(层)112÷4=28(本)224÷8=28(本)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信息求的?师:为什么用除法或乘法?(课件动态演示每种方法平均分的过程)方法(1):把224本书用一个大长方形表示,先平均分成2份,再用除法求出每个书架有112本书,最后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
小学数学_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_数学_小学_王丽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板贴、情境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时1分钟)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参观了百花园,欣赏了五彩缤纷的花卉,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小强和小丽两位同学,又带领我们来到了蔬菜种植区在这里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呢?一起来看!【设计意图: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问题呈现,通过整理条件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对应关系。
(用时5分钟)1.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手中的小星星)看,这些小星星,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只要你这节课表现我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我想买9千克南瓜。
得出色,小星星就会粘到你的身上。
期待你精彩的表现,给自己加加油!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1)1千克南瓜多少钱?(2)小丽买9千克南瓜需要花多少钱?3.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两个数学问题,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大家已经解决了。
第二个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顺势点评:你真会思考,你提的问题这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解决的问题,你获得了一颗“思考星”。
4.告诉学生题目中的信息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表格法和文字摘录法整理条件和问题,通过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1)同学们,为了更好的理解题意,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题目再简单一点,我们可以把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条件和问题)(2)大家来看,题目中出现了几个数量,(课件出示)先分析18元和3千克这两个数量,找学生说明这两个数量分别表示的意义。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5篇)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1.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云思考、解决。
2.创设情境。
多媒体呈现小明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乒乓球的片段:小明买了4袋羽毛球,每袋6个,然后将画面定格在“一个羽毛球标价2元”上。
3.收集信息。
从刚才的影片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4.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相互议议) 例如: (1)4袋羽毛球一共有多少个? (2)买1袋要多少元? (3)这些羽毛球一共要多少元? 等等。
谁能解答。
(指名口答)5.出示例题。
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表述题意。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选择出示:每个羽毛球的价钱是2元,小明买了4袋,每袋6个,一共要用多少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
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法? 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
解法一:6×2=12(元) 12×4=48(元) 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看图理解:6表示什么?2呢?“每袋6个”和“每个羽毛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条件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2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买一袋羽毛球要用多少元?) 知道了买一袋羽毛球的价钱,就可以求出什么?(买4袋羽毛球要用多少钱?) 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羽毛球要用多少钱?再算买4袋羽毛球要用多少钱?) 解法二:6×4=24(个)24×2=48(元) 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多媒体辅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乘除两步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运算和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乘除两步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能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乘除两步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能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两步计算。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例题和练习。
2.练习题:准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与例题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帮助学生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通过这个问题,引入乘除两步计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例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多少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这个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两步计算的概念。
2. 掌握乘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
2.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乘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3.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乘法两步计算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2. 新课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乘法两步计算的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乘法两步计算的应用。
4.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乘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5.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两步计算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乘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两步计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乘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最后,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活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乘法两步计算的方法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两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
两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
标题:两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新知讲解:
-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和类型:先让学生观察题目,总结出这类问题的特点,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引导。
- 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步骤:首先明确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待求量;然后分析问题,确定解题策略;最后是解答问题,写出答案并检验。
3. 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供学生练习,包括基础题和挑战题,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深化理解。
4. 小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包括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和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10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分析问题的两种策略
1.出示教科书第101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同学们精神真不错,看得出身体棒棒,调查一下,你们平时有哪些锻炼身体的方式呢?
学生简要举例。
教师谈话:身体棒棒,我们才不怕挑战,不仅如此,在这些活动中,还蕴
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跑步的情景吧!
2.收集数学信息。
(1)提问: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课件上强调显示数学信息:每天跑两圈、每圈400米、一个星期(7)天。
(2)提问: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课件上强调显示: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3.解决问题。
(1)审题指导。
教师谈话:请仔细默读这些信息和问题,想想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预计学生理解题意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让学生感受审题这个环节,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谈话: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已知信息和问题。
视学生状况适时结束审题,进入解决环节。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回顾反思。
教师谈话: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在作业本上做出解答,做完以后根据大屏幕上的问题回想一下你的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解答,大屏幕显示反思提纲:
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③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运算方法?
4.提炼解题策略。
全班就反思提纲进行汇报。
(1)教师主要就①展开详细的追问,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A.综合法:“你是读到这两个信息就发现可以求……呢还是读完以后根据问题想到要先求……?”如果学生回答是前者,则继续追问:“哦,你是读到……和……的时候就发现可以求出……,当继续读到……的时候你又有什么发现?”
课件逐步显示框图,教师借助框图梳理分析方法:“原来这位同学是从已知信息出发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进行分析的。
当他读到……和……的时候就发现可以求出……,当继续读到……的时候又发现可以求出……。
”
课件框图举例:
“还有没像他这样也是从已知信息出发来进行分析的?”……
B.分析法:“你是读到这两个信息就发现可以求……呢还是读完以后根据问题想到要先求……?”如果学生回答是后者,则继续追问:“你是读完以后根据问题想到需要先求……,怎么解决的呢?”
课件逐步显示框图,教师借助框图梳理分析方法。
类似A的步骤。
(2)对②的汇报一般不做追问,对③的汇报如果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引导表述,例如:跑道一圈400米,两圈就是两个400米,求两个4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通过表述检查这种运算是否合理,加深运算意义的理解,但不做过多追问。
在汇报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400×2=800(米) 800×7=5600(米)
方法二:7×2=14(圈) 14×400=5600(米)
方法三:400×7=2800(米) 2800×2=5600(米)
答:一个星期(7天)跑5600米。
(3)教师小结:
(结合框图进行小结)面对问题,我们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与其它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出什么?
还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告诉了吗?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初步应用分析策略,感受两种策略的作用
1.出示教科书第99页例1主题图,收集数学信息。
教师谈话: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提问:谁能将已知信息和问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回顾反思。
教师谈话: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在作业本上做出解答,做完以后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大屏幕显示反思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分析的?怎样分析的?
3.全班汇报,感受策略。
学生汇报分析方法和解答。
4.列综合算式。
教师谈话:能将你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试一试!
5.小结:刚才我们使用了两种分析方法帮助我们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一种是从信息出发边读边想,一种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
同学们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又对又快地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强化巩固解题策略
1.解决第103页第9题。
(1)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2)根据大屏幕的问题进行回顾与反思:你是用什么方法分析的?怎样分析的?
(3)小组就列式和大屏幕问题进行交流。
(4)全班汇报。
2.教科书第101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1)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2)全班汇报。
主要汇报分析过程和列式。
四、全课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两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分析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教师梳理。
五、机动练习
教科书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题。
认真读题。
独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