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免疫定性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免疫定性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免疫定性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1目的控制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精密度,确保常规检测工作结果的一致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免组免疫员工进行免疫定性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

3职责和责任人3.1生免组组长:建立生免组免疫定性检测质量控制方案,管理免疫定性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工作。

3.2技术人员: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按质按量完成日常检测工作。

4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技术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保证,判断检验报告可否发出的整个过程,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4.1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4.1.1培训工作人员在开展质控前,生免组免疫工作人员都应对质控的实际过程不断进行培训和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应培养一些质控工作的技术骨干。

4.1.2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实施质控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程序文件做保障。

如仪器的使用、维护操作规程、试剂、质控品、校准品等的操作规程等。

4.1.3仪器的检定与标准测定临床样本的各类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对,校准是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参考物质。

4.1.4试剂要求采购试剂时,首先考虑试剂质量,然后再适当考虑试剂的价格和耗材成本;所有试剂必须得到SFDA的认可,同时供货商必须有合法的营业执照。

为了便于管理,所开展的项目尽量采购同一厂商提供的产品。

只有经过验证,试剂性能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才更换厂商。

更换厂商试剂品牌时,必须经过系统性能验证,只有完全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能投入常规使用。

为了保证仪器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仪器相关的耗材应为原装配套产品。

试剂管理严格按照《试剂管理程序》进行。

所有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严禁使用过期产品。

4.1.5 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

根据物理性状可有冻干质控品、液体质控品、混合血清等;根据有无测定值可有定值质控品和非定值质控品。

免疫检验质控

免疫检验质控
10Biblioteka 二、检测系统性能的确认
检测系统定义-- 是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的测定所 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耗材等的组合。
11

临床免疫检验中使用的检测系统的好坏,将直接 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在将确定的检测系统应用 到临床前,需要通过评估来判断该检测系统的性 能是否符合厂家申明,是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 免疫检测系统性能的评估内容至少包括精密度 (批内、批间)、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 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验证等内容。必要时,针 对某些特殊项目,如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钙 蛋白I(Tnl)等,还需要确定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
13
四、标准曲线的校准与标准品值的溯源


(一)标准曲线的校准 所谓标准曲线的校准,是指将标定了分析物浓度的定 标品在检测系统上检测并获得分析物浓度高低与检测设 备信号强弱之间关系的步骤。进行校准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待检物质的定量检测,因此,校准是针对定量检测设 备而言的,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不存在校准的概念。 在下列情况时,需要对标准曲线进行校正:①标准曲 线过期;②在新批号试剂使用前;③仪器相关部位经过 较大维修、配件更换或缓冲液等试剂的升级。值得一提 的是,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超出范围时,并不需要在第一 时间进行校准,只有在排除其他可能,并确认可能是由 于标准曲线漂移而导致的失控的情况下才需要重新校准。
4


二、患者准备 医护人员、样本采集人员、检验技术人员应了解采 集前患者的状态要求和影响结果的非疾病性因素, 并将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合适的途径告知患 者,以获得患者的配合,保证所采集标本能客观真 实反映当前的疾病状态。 三、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一)标本的采集 对用于激素和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要 注意收集时间及体位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如可 的松在早晨4:00~6:00之间,会有一峰值出现;生 长激素、促黄体激素 (LH)和促卵泡激素(FSH)均以 阵发性方式释放;当从卧位变为站立位时,血清中 肾素活性将出现明显增高;治疗药物的监测,应根 据药代动力学选择服药后的最适时间抽血检测。

免疫组化标准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标准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标准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从事免疫组化实验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研究生。

(基于基础操作的流程化程序。


二、操作规程
1)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0.3%或3%H2O2去离子水(无色液体)孵育10-30分钟,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3)蒸馏水冲洗,PBS浸泡5分钟;
4)候选步骤:采用抗原修复-微波(建议30分钟内4次中火)、高压、酶修复方法。

自然冷却,再用3分钟×3次;
5)血清封闭:室温15-30分钟,尽可能与二抗来源一致。

倾去,勿洗;
6)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37℃孵育2至3小时或4℃过夜(最好复温)。

PBS 冲洗,3分钟×5次;
7)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室温或37℃孵育30分钟到1小时;
8)PBS 冲洗,3分钟×5次;
9)滴加SP(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室温或 37℃孵育30分钟到1小时;
10)PBS冲洗,3分钟×5次;
11)显色剂显色(DAB等);
12)自来水充分冲洗;
13)可进行复染,脱水,透明;
14)选择适当的封片剂封片。

注意事项:本法仅适用于SP法,其它方法请参考相关说明书。

检验免疫室各项规章制度

检验免疫室各项规章制度

检验免疫室各项规章制度一、免疫室的基本规定1.1、免疫室是一个专门用于进行免疫实验和存储免疫试剂的实验室,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

1.2、免疫室的使用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且只能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

1.3、在免疫室内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安全规定。

二、免疫室的安全管理2.1、免疫室内严禁吸烟、食品进入,禁止在实验室内聊天、打电话等不相关操作。

2.2、在进行免疫实验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3、实验室内必须保持整洁,实验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清洗实验器具等,保持环境卫生。

三、免疫室的实验操作规范3.1、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必须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3.2、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进行,遵守操作步骤和实验原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免疫试剂的管理4.1、免疫试剂的存储必须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确保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在使用免疫试剂时必须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遵守试剂使用的规范和注意事项。

4.3、对于过期或损坏的试剂必须及时处理,不能使用或混淆。

五、免疫室的设备维护和保养5.1、对于免疫室内的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和正常工作。

5.2、使用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不能私自拆卸或修改设备,防止造成设备损坏或故障。

六、免疫室的应急处理6.1、免疫室内如发生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必须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6.2、对于可能引起危险的情况要及时通知其他人员撤离实验室,并在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七、免疫室的培训和考核7.1、免疫室的员工必须参加相关安全和实验操作培训,了解免疫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要求。

7.2、定期对免疫室员工进行技术操作的考核,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传染病免疫检验室间质评(EQA)标准操作规程

传染病免疫检验室间质评(EQA)标准操作规程

SOP_13-8 传染病免疫检验室间质评(EQA)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规范传染病免疫检验室间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1.室间质评的申请根据实验室的级别、规模和国家法律法规申请参加相应的室间质评计划,如国际质评计划、卫生部临检中心或省级临检中心质评计划。

目前我科参加省级临检中心质评计划。

2.质控品的接收及登记实验室在收到质控品时,应有严格的接收及登记制度,具体应包括质控品的种类和质控品的收到时间、收件人签名、质控品测定项目及检测日期、有无破损或漏项等,如有破损或漏项或在规定日期内未收到质控品应及时与室间质评组织者联系,要求重新或及时发放。

3.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实验室必须按测试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室间质评样本。

实验室主任和样本检测人员必须在由室间质评组织者提供的质评表上签字,表明室间质评的标本是按常规标本处理。

实验室进行EQA样品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审核、检验的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

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包括室间质评结果的记录表格、EQA计划的说明、实验室主任和分析人员的签字、EQA样本与病人样本一样处理的文件等。

4.室间质评结果的上报质评标本检测完毕后,应认真填写室间质评上报表并报请科主任签字,室间质评结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格式上报,同时作好登记,包括检测人、检测日期、检测结果上报表复印件、上报日期、上报方式(邮寄或网络)及上报人等。

5.室间质评回报及分析实验室在收到质评结果回报后,需对回报结果认真分析并作好登记,同时上报科室主管及科主任签字。

室间质评计划的成绩要求:(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80%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EQA成绩。

(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80%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

(3)未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定为不满意的EQA成绩,该次得分为0。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标题:室内质控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质控措施,确保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从样本接收、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质控记录和仪器维护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一、样本接收1.1 确保样本标识准确:每一个样本在接收时应当有惟一的标识符号,避免混淆或者错误。

1.2 样本保存条件:样本在接收后应当妥善保存,避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1.3 样本处理流程:确保样本处理流程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或者损坏。

二、实验操作2.1 样品准备:在进行实验前,应当对样品进行充分准备,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2 实验操作流程: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实验,避免操作失误或者遗漏。

2.3 实验条件控制: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处理3.1 数据录入准确性: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避免因为数据录入错误导致结果错误。

3.2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标准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3.3 数据存储和备份:将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避免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四、质控记录4.1 质控样品使用:定期使用质控样品进行质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质控结果分析: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4.3 质控记录保存:保存质控记录,确保实验数据可追溯和核查。

五、仪器维护5.1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5.2 仪器校准: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3 仪器故障处理:及时处理仪器故障,避免因为仪器故障导致实验数据错误。

结论: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室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惟独严格遵守规程和标准操作流程,才干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通过对样本接收、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质控记录和仪器维护等方面的规范操作,可以提高实验室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的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生物医学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一、免疫组化的原理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在免疫组化中,通常将目标抗原(如某种蛋白质或多肽)作为待检测物,通过特定的抗体与之结合,再利用标记技术使抗体可视化,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研究。

免疫组化的标记技术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将标记物(如荧光素、酶等)直接标记在抗体上,使其与目标抗原结合后直接显色。

间接法则是利用未标记的抗体(一抗)先与目标抗原结合,然后再通过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与一抗结合,最终实现显色。

间接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灵活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

二、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标本处理: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标本,并进行固定、脱水、包埋等处理,制备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或细胞的形态结构,防止抗原丢失;脱水则是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便于后续操作;包埋则是将组织块包裹在支持物(如石蜡)中,便于切片。

2. 抗原修复:由于固定和脱水等处理过程可能导致抗原表位的遮蔽或改变,因此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前,需要对抗原进行修复。

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热修复、酶修复和酸修复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抗原性质进行选择。

3. 阻断内源性酶活性:为了避免组织内源性酶对后续显色反应的干扰,需要使用相应的阻断剂(如过氧化氢)对内源性酶活性进行阻断。

免疫室作业指导书

免疫室作业指导书

免疫室作业指导书编写者杨梦逑审核者批准者2015年10月01日目录1 目的对免疫室内部的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临床免疫实验室3 职责检验科主任负责组织人员制定质量控制程序,免疫室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具体实施。

4 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可发出的整个过程。

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4.1 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4.1.1 人员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资质、经历和能力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检验人员要加强专业继续教育,适应专业发展需求。

4.1.2 项目及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检验项目及方法的选择,应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须符合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诊疗科目,并应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检验项目及方法开展工作。

目前要求选择的方法要符合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和/或经国家批准注册的厂家检验方法及程序。

进一步建立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审等程序,规范相关工作。

4.1.3 仪器设备仪器要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并经常维护和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转。

对测定临床样本的各类仪器要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对,校准是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参考物质。

4.1.4 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

根据物理性状可有冻干质控品,液体质控品,混合血清等;根据有无测定值可分为有定值质控品和非定值质控品。

实验室可根据情况选以上任何一种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

作为较理想的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①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②无传染性;③添加剂和调制物数量少;④瓶间变异小;⑤冻干品其复溶后稳定,2—8℃时≧24小时,-20℃不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在复溶后前4小时的变异小于2%;⑥到实验室后应有1年以上的原载效期。

24免疫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4免疫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检验科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保证检验报告的可靠性,随时了解并控制实验室检测精密度的变化,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稳定性。

2.适用范围免疫组室内质控标本的检测。

3.职责本室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处理。

4.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可发出的整个过程。

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4.1 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4.1.1 人员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资质、经历和能力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检验人员要加强专业继续教育,适应专业发展需求4.1.2 项目及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检验项目及方法的选择,应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须符合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诊疗科目,并应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检验项目及方法开展工作。

目前要求选择的方法要符合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和/或经国家批准注册的厂家检验方法及程序。

进一步应建立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审等程序,规范相关工作。

4.1.3 仪器设备仪器要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并经常维护和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转。

对测定临床样本的各类仪器要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对,校准是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参考物质。

4.1.4 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

根据物理性状可有冻干质控品,液体质控品,混合血清等;根据有无测定值可分为有定值质控品和非定值质控品。

实验室可根据情况选用以上任何一种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

作为较理想的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①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②无传染性;③添加剂和调制物数量少;④瓶间变异小;⑤冻干品其复溶后稳定,2—8℃时≧24小时,-20℃不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在复溶后前4小时的变异小于2%;⑥到实验室后应有1年以上的原载效期。

免疫治疗室的规章制度

免疫治疗室的规章制度

免疫治疗室的规章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免疫治疗室的管理工作,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免疫治疗室是一个专门用于免疫治疗的特殊场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免疫治疗室接诊对象为患有免疫相关疾病的患者,需经医生诊断后方可接受治疗。

第四条免疫治疗室的医师、护士等医护人员应持有效证照上岗,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发扬医德医风,认真负责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第五条免疫治疗室内部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消毒,保障患者健康。

第六条免疫治疗室内禁止吸烟、饮食,禁止随地吐痰,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第七条免疫治疗室内应提供充足的医疗用品和设备,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八条免疫治疗室应建立明确的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九条免疫治疗室应建立健全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第十条医生必须按照医疗程序、规定为患者进行免疫治疗,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第十一条患者及家属应当认真遵守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和指导,配合医疗工作。

第十二条免疫治疗室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滥用权力。

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保证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四条免疫治疗室应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保证医疗事故的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免疫治疗室对医院和患者的投诉和意见建议应及时进行反馈处理。

第十六条免疫治疗室的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免疫治疗室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医护人员,医院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十八条本规章由免疫治疗室负责人负责解释,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核后生效。

免疫治疗室的规章制度应严格执行,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检验科免疫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免疫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免疫组室内质控SOP一、目的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保证检验报告的可靠性,随时了解并控制实验室检测精密度的变化,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免疫组室内质控标本的检测。

三、职责本室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室内质量控制原则4.1、免疫实验室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均要求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4.2、室内质控应在日常常规工作中进行,以监测方法或者检测系统的稳定性,质控品的测定要与日常标本的检测一致。

4.3、质控过程要遵守制造商对质控的要求和说明。

测定过程遵循各检测项目的SOP。

4.4、每个工作日做一次室内质控。

室内质控图中心线(均值)和控制限(标准差)的设定见下文详细说明。

4.5、每天检查室内质控结果,依据12s,13s,22s规则(见下文详细说明)结合质控图分析本次测定结果是否在控。

如违反规则,按失控程序处理(详见下文)并填写失控记录单。

4.6、每月末打印当月质控图,并对当月质控图进行分析,填写室内质控月报表。

五、室内质量控制实际操作5.1、分析前质量管理5.1.1、检验申请临床医师应明确检测目的,了解每项免疫学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结合临床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应注意避免项目盲目或过度检查问题,考虑检测项目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5.1.2、患者准备应告知患者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和相应的准备工作,使患者了解运动、饮食、吸烟、药物、情绪波动、月经周期等对相关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5.1.3、标本采集免疫学检验通常采用血清、血浆标本,其它标本包括尿液、脑脊液、全血细胞等,明确检验目的,正确采集标本。

5.1.4 、标本运送抗凝血、脂血、溶血及一些分析前变异、基质效应可能对免疫检测造成干扰。

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密闭性和生物安全,特别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抗原抗体检测。

5.1.5、标本的接收和处理免疫标本检验项目多、数量大,易出现差错,应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及标本签收制度,验收内容包括:5.1 .5.1、所选项目是否与标本种类、标识一致;5.2 .5.2、检查标本的量和外观;5.1.5.3、核实标本的时效性。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和组织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一、实验前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试验设备,包括抗体、缓冲液、加标物、显色剂等。

2.检查免疫组化试剂的有效期,确保试剂的质量。

二、标本处理1.收集组织标本,如活检样本或动物组织。

2.快速处理标本,迅速取出,并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如固定、包埋等。

3.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标本的冻融、干燥等。

三、抗原回复1.对于经过固定的组织标本,使用抗原回复方法来恢复组织标本中的抗原活性。

2.选择适当的抗原回复方法,如热处理、酶解等。

四、非特异性结合阻断1.使用非特异性抗血清或蛋白质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2.使非特异结合抗体活性降低,减少假阳性结果。

五、抗体处理2.优化抗体浓度,确保抗体与标本中的抗原结合。

3.对于特定抗体,可以进行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等。

六、免疫组织染色1.用适当的缓冲液稀释抗体,并将其应用于组织标本上。

2.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3.利用显色剂或荧光显像剂对标本进行染色。

七、显微镜观察与分析1.将染色后的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并选择适当的增强荧光信号方法。

2.结合相关的正对照和负对照进行结果分析,确定一些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分析结果并记录数据。

八、结果分析与报告1.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样本中目标抗原的表达情况。

2.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九、实验后处理1.清洗使用过的实验工具和材料,避免交叉污染。

2.妥善处理废弃物和化学品,根据实验室内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处理。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守对于获得稳定和准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免疫组化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点,以及在这些要点下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正文内容1.样本处理1.1采集样本1.1.1准备合适的样本收集工具1.1.2样本收集前的准备工作1.1.3样本收集技巧1.2样本保存与运输1.2.1样本保存条件1.2.2样本运输前的准备工作1.2.3样本运输技巧2.标本处理2.1标本固定2.1.1选择合适的固定剂2.1.2固定时间和温度的控制2.1.3固定过程中的操作技巧2.2组织切片制备2.2.1切片前准备工作2.2.2切片仪的选择和使用2.2.3切片制备的关键步骤3.免疫反应3.1抗原解蔽3.1.1解蔽试剂的选择和使用3.1.2解蔽时间和温度的控制3.1.3解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2抗体处理3.2.1抗体稀释比例的确定3.2.2抗体染色的时间和温度的控制3.2.3抗体处理过程的操作技巧3.3染色方法3.3.1直接染色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3.2间接染色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3.3特殊染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4.影像分析4.1显微镜检查4.1.1显微镜选择和调节4.1.2显微镜检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2图像获取4.2.1数码相机的选择和设置4.2.2图像获取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3图像分析4.3.1图像处理软件的选择和使用4.3.2图像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5.结果解释与报告5.1数据统计与分析5.1.1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5.1.2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工具5.2结果解释5.2.1实验结果的评估与解释5.2.2结果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异常情况的识别与解决5.3报告撰写5.3.1报告结构和格式的要求5.3.2结果描述和讨论的撰写方法5.3.3参考文献的引用和列表的编写总结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在实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样本处理、标本处理、免疫反应、影像分析以及结果解释与报告的相关内容。

免疫组化实验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免疫组化实验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免疫组化实验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实验方法,适用于研究细胞、组织和生物分子中的蛋白质、抗原、受体等成分。

由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之前,需要对操作环境和实验材料进行准备工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操作环境准备实验操作室应该保持干净、整洁,照明充足,通风良好,避免有光、霉、水等因素影响实验。

实验室的桌面、器皿、设备和工具等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杂质和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中需要使用的试剂、仪器和材料等应当选择高质量、纯度高、新鲜的。

对于已经开启的试剂或精制纯化的试剂,需要进行贴标签、标注到访日期及有效期等细节行政工作,并存储在恰当的环境中。

对于易燃、危险、腐蚀性等试剂,应当按照标签上的提示来使用和储存。

实验操作规程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

1.1 确认工作计划。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确确认各项工作任务及操作步骤,制定完备的计划;1.2 了解操作材料。

事先应该对实验所用材料进行充分的了解,确认试剂品牌、浓度、储存条件等;1.3 安全措施准备。

事先做好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准备好包括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实验室长袍、安全鞋等安全防护设备;1.4 操作台面准备。

在操作过程中,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皿(包括台盘、离心管等)、显微镜镜片、吸管等等。

2. 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事项:2.1 严格保持操作技能的标准. 实验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开展专业工作前进行技能测评;2.2 实验室的基本卫生防护:实验人员每日早晚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严格按照个人防护要求操作。

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洗涤。

对于特殊实验室要求的实验操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防护措施;2.3 操作前的试剂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先将需要使用的试剂进行准备、调配、稀释等操作,并严格遵守生物实验室规定的标准操作;2.4 仪器的维护。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引言免疫学检验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而保证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通过标准化程序和方法来维持和改进检验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它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室内部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旨在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对仪器、试剂、设备、人员等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及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实验。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价和比对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对比,以评估实验室的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控制对于免疫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病人诊断与治疗:免疫学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检验结果可能出现偏差,导致误诊或误治疗。

2.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需要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的数据支持,而质量控制正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的手段之一。

3.实验室的信誉和声誉:质量控制是评价一个实验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要求的实验室将获得更高的信誉和声誉。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1.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定期校准:需要使用标准品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仪器质量控制: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对仪器进行日常的质量控制监测。

可以设定不同的质控水平,如低、中、高三个水平,以评估仪器的良率和准确度。

–仪器维护和保养:定期维护和保养仪器,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2.外部质量控制方法–参与外部质量评价: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价方案,接受其他实验室的比对。

这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建立质量保证指标:建立适当的质量保证指标,参照国内外标准,对实验室的检验项目进行质量评价。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技术,其操作规程的严谨性和标准化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免疫组化操作规程供参考:
1. 样本处理:将组织标本固定在适当的条件下,然后进行蜡包埋并切片。

注意保护好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2. 抗原修复:对标本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或酶处理,以修复由于固定等步骤导致的抗原构象变化。

3. 抗体选择:选择适当的一抗和二抗,确保一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二抗的来源和标记物的稳定性。

4. 标本处理:将切片标本进行脱脂、脱水和透明化处理,确保标本的透明度和形态保持完好。

5. 抗体染色:将标本与一抗和二抗分别反应,通过荧光标记或酶标记来检测靶标记的位置和强度。

6. 阅读结果:采用专业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

7. 结果验证:通过对照组和阳性对照进行染色结果的验证,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

8. 结果分析:根据染色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以上是一份免疫组化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室条件和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化。

希望这份规程能为从事免疫组化工作的科研人员和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利用抗体-抗原反应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常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免疫细胞浸润和病毒感染等。

I.免疫组化操作规程1.样本处理a.组织固定:将组织标本进行固定,一般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b.去脂化:对于脂肪较多的组织,需要将其进行去脂处理,可使用二甲苯或其他去脂剂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2.抗原恢复a.热诱导抗原恢复:将固定的组织样本放入蒸汽气锅中,用缓冲液浸泡标本,加热至高压下,进行抗原恢复处理。

具体温度和时间根据样本类型和抗体要求而定。

b.酶诱导抗原恢复:对于抗原蛋白固定后被交联、无法热诱导恢复的样本,可使用酶解剂(如胰蛋白酶)进行抗原恢复。

3.阻断非特异结合a.使用非特异结合阻断剂:在进行免疫染色之前,需要将非特异结合位点进行阻断,可使用蛋白质阻断剂,如牛血清蛋白(BSA)或鱼凝胶蛋白(FSG)等,在阻断液中孵育样本。

4.抗体反应a.一抗孵育:将目标抗体(一抗)稀释后,滴加于待检样本上,进行孵育,一般时间为1-2小时。

b.二抗孵育:选择免疫印迹试剂盒中对应一抗的二抗,将其稀释后,滴加于待检样本上,进行孵育,一般时间为30-60分钟。

5.染色和显色a.底物酶标:使用底物和酶的复合物,进行染色和显色反应。

常用的底物有DAB(二氨基苯),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等,反应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b.荧光染色:若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需进行相应波长的激发光照射,观察荧光信号。

6.降解和清理a.用超纯水洗涤:使用超纯水进行标本洗涤,彻底清除底物和底物残留物。

b.孵育升级脱位溶液:将样本浸泡在脱位溶液中,使特异结合的抗体与抗原分离。

c.用盖玻片封装:涂上透明胶和玻片,使其固定在盖玻片上,并封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检验科
标准操作规程
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保证检验报告的可靠性,随时了解并控制实验室检测精密度的变化,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稳定性。

2.适用范围
免疫组室内质控标本的检测。

3.职责
本室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量控制
进行分析和处理。

4.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可发出的整个过程。

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4.1 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
4.1.1 人员
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资质、经历和能力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检验人员要加强专业继续教育,适应专业发展需求
4.1.2 项目及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检验项目及方法的选择,应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须符合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诊疗科目,并应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检验项目及方法开展工作。

目前要求选择的方法要符合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和/或经国家批准注册的厂家检验方法及程序。

进一步应建立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审等程序,规范相关工作。

4.1.3 仪器设备
仪器要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并经常维护和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转。

对测定临床样本的各类仪器要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对,校准是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参考物质。

4.1.4 质控品的选择
质控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

根据物理性状可有冻干质控品,液体质控品,混合血清等;根据有无测定值可分为有定值质控品和非定值质控品。

实验室可根据情况选用以上任何一种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

作为较理想的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①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②无传染性;③添加剂和调制物数量少;④瓶间变异小;⑤冻干品其复溶后稳定,2—8℃时≧24小时,-20℃不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在复溶后前4小时的变异小于2%;⑥到实验室后应有1年以上的原载效期。

全血质控品2—8℃储存,开瓶后一般可使用5—10天。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供货商的说明,对质控品的质量进行严密观察,不能使用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质控品。

4.2 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般来说,免疫室应将质控品与患者标本同时测定,并将质控结果标在质控图上,然后观察质控结果是否超过质控限,从而判断该批病人的检测结果是否失控。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Levey-Jennings质控图,此图的优点是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误差,即观察批内误差和批间误差。

4.2.1 设定靶值
在开始室内质量控制时,首先应设定质控品的靶值。

实验室应对新批号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

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1)先连续测定同一批的质控品20天,根据获得的20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平均数,作为暂定靶值。

以此暂定靶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靶值进行室内质控。

1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聚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平均数
作为下1个月质控图的靶值。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3-5个月。

(2)常用靶值的设定:以最初20个数据和3—5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靶值,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平均数。

4.2.2 设定控制限
对新批号质控品应确定控制限,控制限通常以标准差倍数表示。

(1)暂定标准差的设定根据20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标准差作为下1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

1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平均数作为下1个月质控图的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3—5个月。

(2)常用标准差的设定以最初20次质控测定结果和3—5个月在控结果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标
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

(3)确定控制限在求出均值和标准差后,再确定质控上限(UCL)及质控下限(LCL)。

质控上限值x+3s; 质控下限为x-3s。

控制限为行动界限,若超出此线,极可能为误差,应采取积极的行动,以求改善。

另将x±2s定为上下警告线,若超出此线,则极有误差可能。

虽不必采取行动,但需要密切注意今后的趋势变化。

4.2.3 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

以Y轴为质控品的测定值,X轴为测定次数N。

在Levey-Jennings质控图上Y轴刻度上一般提供x±3s 的浓度范围。

X轴刻度通常表示为时间,常为1个月。

各水平线相应为均值和质控限。

图中其质控限为x±3s。

质控记录是重要的质量文件,也是重要的法律证据。

记录需完整,应包括:①检测项目名称;
②检测方法;③仪器名称、型号;④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来源及批号;⑤均值、标准值、变异系数;⑥每天记录质控结果、质控日期,并有质控操作人员签名;⑦如有失控,应填写失控报告,记录失控数据、失控判断规则、失控原因、处理措施、处理后的效果;⑧每月应有总结,质量负责人审核并签名;⑨同时或另行记录校准详细情况及仪器相关情况
4.2.4 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由免疫室质控主管审核质控结果,按统计学规律判断测定结果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败,仪器维修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控制限范围不恰当等。

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病人标本报告可能作废。

此时,首先要查导致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的(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

常规检验工作中,必须坚持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质控值在控,患者标本可以检测和报告;质控值失控时,须停止患者标本的检测,据发检验报告,然后分析寻找失控原因,着手解决问题。

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从以下步骤寻找原因: (1) 检查质控品:立即重测同一质控品:用以查明的质控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

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质控项目:如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

(2) 检查试剂:是否更换过试剂,核对试剂瓶、试剂批号、试剂配制,试剂外观是否正常,如有问题,更换试剂,重测失控项目。

(3) 检查仪器: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仪器维护,重测质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滤光片是否需要清洁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

(4) 检查环境、操作等测定条件是否有变动或异常,排除后重测失控项目。

4.2.5 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
月质控数据的统计处理
(1)当月所有项目原始数据和原始记录;(2)当月所有项目的质控图;(3)所有质控的计算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4)当月的失控报告分析(包括失控规则判断,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等);(5)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5 参考文献
5.1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5.2 从玉隆,冯仁丰,陈晓东主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