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提捏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 穴皮肤捏起,右手持 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 将毫针刺入。这种方 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 位的腧穴。
17
4、舒张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 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 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 手拇、食指中间刺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松 弛部位的腧穴。
18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与深度
• 横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 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 处的腧穴。
20
3、针刺深度
患者情况
浅刺
深刺
年龄 体质 部位 经络 病情
老年、儿童 形瘦体弱 头面、胸背部 络脉、阳经 虚证、阳证、表证
青年、壮年 形盛体强 四肢、臀腹部 经脉、阴经 实证、阴证、里证
手法 时令 针感
补法 春夏 感应敏感
1、针刺的方向
• 按经脉循行:迎随补泻。 • 按腧穴部位:保证安全。 • 按病情需要:气至病所。
19
2、针刺的角度
•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 皮肤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 有利与施行各种行针手法;
•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 刺入,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 腧穴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 穴;
• 出针时注意清点针数,以免遗漏。
28
五、针刺注意事项
1、哪些病人或哪些状态不宜针刺?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 立即针刺;
体质虚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手 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取卧位;
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不宜针刺。
29
2、哪些区域不宜针刺?
• 妇女妊娠三月内,下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 妊娠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的腧穴均不
泻法 秋冬 感应迟钝
21
(三)行针与得气
行针:又名运针,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 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 手法。
针感:患者Biblioteka Baidu到腧穴局部出现酸、麻、胀、重 等感觉,这种感觉有时还可沿着一定方向传导
医生同时也可感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
22
得气的意义
• 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 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 • 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 凡是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状态恢 复正常的针刺方法称为针刺泻法。
26
(五)留针与出针
1、留针
• 优点:可增强针感,继续激发机体潜 在的自我调整机能,促使阴阳协调达 到补泻的目的。
• 留针时间:酌情15~30min
• 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疼痛性疾病 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
27
2、出 针
• 操作: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食指 固定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 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如 有出血,用干面球按压即可。
3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古代针具
4
㈠毫针的构造
•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置艾绒 的部位。
•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 而成。针柄是持针着力之处。
• 针根: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 •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 • 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
是刺入腧穴的前锋。
5
㈡毫针的规格
•长度:从0.5寸到6寸,每隔半寸为一种, 0.5等于15mm,1寸等于25mm,依此类 推。 •粗细:从35号到26号,均为整数号, 35号最细,26号最粗。
12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
棉球擦拭消毒,或净手消毒液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
擦拭消毒。或2%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 精棉球脱碘。
13
四、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 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 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 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 为“押手”。
•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 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14
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 按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 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 入腧穴,这种方法适用于 短针的进针。
15
2、夹持进针法
• 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 针身下端,将针尖固 定在腧穴皮肤,这时 左、右手协同用力, 把毫针刺入腧穴。此 法适用于2寸以上长针 的进针
不得气的原因
• 取穴不准 • 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 • 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气的措施
• 纠偏、候气 、催气、补气、行气、守气
23
基本行针手法
⑴ 提插法
• 行针时,将针从浅层插向 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连续地上下提插;
• 提插的幅度在0.3~0.5寸 较合适,可单独使用,也 可配合捻转法一起使用。
6
临床常用针
1寸 25mm
1.5寸 40mm
3寸 75mm
7
二、针刺练习
原则:勤练 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
8
三、针刺前准备
1、针刺体位
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
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
9
坐位: 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 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 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
宜针刺。 • 整个妊娠期三阴交、合谷、至阴、气海、关
元等容易引起流产的腧穴均不宜针刺。 • 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针刺头顶腧穴; •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等部位的腧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
针刺法
针推科 姚群英
1
刺法:又称针法,用针具通过一定 的手法刺激腧穴,并运用各种手法 以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2
第一节 毫 针 刺 法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二、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体位、消毒) 四、针刺方法 • 进针法 •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 行针与得气 • 针刺补泻 • 留针与出针 五、针刺注意事项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24
⑵ 捻转法
•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 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针 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 转捻动的动作。
• 用力均匀,旋转角度以180~ 360°为适,不可单向连续捻 转,以免肌肉纤维缠住针身 引起疼痛,甚至滞针。
25
(四)针刺补泻
• 凡是能补益正气,使虚弱的功能状态得 到恢复的针刺方法称为针刺补法。
10
2、检查、选择针具
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具 反复消毒的针具应注意剔除锈
蚀、松动的针具。
11
3、消毒
(1)针具器械消毒 • 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薄包装,
只要未破损、未过失效期就可直接使用; • 普通针:需经清洁和消毒才可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
3、提捏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 穴皮肤捏起,右手持 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 将毫针刺入。这种方 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 位的腧穴。
17
4、舒张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 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 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 手拇、食指中间刺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松 弛部位的腧穴。
18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与深度
• 横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 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 处的腧穴。
20
3、针刺深度
患者情况
浅刺
深刺
年龄 体质 部位 经络 病情
老年、儿童 形瘦体弱 头面、胸背部 络脉、阳经 虚证、阳证、表证
青年、壮年 形盛体强 四肢、臀腹部 经脉、阴经 实证、阴证、里证
手法 时令 针感
补法 春夏 感应敏感
1、针刺的方向
• 按经脉循行:迎随补泻。 • 按腧穴部位:保证安全。 • 按病情需要:气至病所。
19
2、针刺的角度
•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 皮肤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 有利与施行各种行针手法;
•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 刺入,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 腧穴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 穴;
• 出针时注意清点针数,以免遗漏。
28
五、针刺注意事项
1、哪些病人或哪些状态不宜针刺?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 立即针刺;
体质虚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手 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取卧位;
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不宜针刺。
29
2、哪些区域不宜针刺?
• 妇女妊娠三月内,下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 妊娠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的腧穴均不
泻法 秋冬 感应迟钝
21
(三)行针与得气
行针:又名运针,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 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 手法。
针感:患者Biblioteka Baidu到腧穴局部出现酸、麻、胀、重 等感觉,这种感觉有时还可沿着一定方向传导
医生同时也可感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
22
得气的意义
• 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 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 • 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 凡是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状态恢 复正常的针刺方法称为针刺泻法。
26
(五)留针与出针
1、留针
• 优点:可增强针感,继续激发机体潜 在的自我调整机能,促使阴阳协调达 到补泻的目的。
• 留针时间:酌情15~30min
• 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疼痛性疾病 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
27
2、出 针
• 操作: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食指 固定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 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如 有出血,用干面球按压即可。
3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古代针具
4
㈠毫针的构造
•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置艾绒 的部位。
•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 而成。针柄是持针着力之处。
• 针根: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 •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 • 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
是刺入腧穴的前锋。
5
㈡毫针的规格
•长度:从0.5寸到6寸,每隔半寸为一种, 0.5等于15mm,1寸等于25mm,依此类 推。 •粗细:从35号到26号,均为整数号, 35号最细,26号最粗。
12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
棉球擦拭消毒,或净手消毒液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
擦拭消毒。或2%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 精棉球脱碘。
13
四、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 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 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 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 为“押手”。
•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 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14
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 按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 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 入腧穴,这种方法适用于 短针的进针。
15
2、夹持进针法
• 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 针身下端,将针尖固 定在腧穴皮肤,这时 左、右手协同用力, 把毫针刺入腧穴。此 法适用于2寸以上长针 的进针
不得气的原因
• 取穴不准 • 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 • 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气的措施
• 纠偏、候气 、催气、补气、行气、守气
23
基本行针手法
⑴ 提插法
• 行针时,将针从浅层插向 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连续地上下提插;
• 提插的幅度在0.3~0.5寸 较合适,可单独使用,也 可配合捻转法一起使用。
6
临床常用针
1寸 25mm
1.5寸 40mm
3寸 75mm
7
二、针刺练习
原则:勤练 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
8
三、针刺前准备
1、针刺体位
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
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
9
坐位: 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 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 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
宜针刺。 • 整个妊娠期三阴交、合谷、至阴、气海、关
元等容易引起流产的腧穴均不宜针刺。 • 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针刺头顶腧穴; •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等部位的腧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
针刺法
针推科 姚群英
1
刺法:又称针法,用针具通过一定 的手法刺激腧穴,并运用各种手法 以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2
第一节 毫 针 刺 法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二、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体位、消毒) 四、针刺方法 • 进针法 •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 行针与得气 • 针刺补泻 • 留针与出针 五、针刺注意事项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24
⑵ 捻转法
•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 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针 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 转捻动的动作。
• 用力均匀,旋转角度以180~ 360°为适,不可单向连续捻 转,以免肌肉纤维缠住针身 引起疼痛,甚至滞针。
25
(四)针刺补泻
• 凡是能补益正气,使虚弱的功能状态得 到恢复的针刺方法称为针刺补法。
10
2、检查、选择针具
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具 反复消毒的针具应注意剔除锈
蚀、松动的针具。
11
3、消毒
(1)针具器械消毒 • 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薄包装,
只要未破损、未过失效期就可直接使用; • 普通针:需经清洁和消毒才可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