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辅导与成长(案例)

合集下载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概述: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心理辅导,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情境描述:在一所初中任教的李老师发现班上有一名孩子叫小明,最近行为异常,总是沉默寡言,成绩也大幅下滑。

经过与小明同学接触后发现他内向、自卑,与同学之间交流较少。

二、问题分析:1. 学业压力:小明可能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

2. 自尊问题:小明缺乏自信,在与同学互动时遇到障碍。

3. 沟通困难:由于内向性格和思想闭塞,小明很难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三、解决方案:1. 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节一:倾听和关心:教师应主动与小明进行对话,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倾听他的烦恼,并传递理解和支持。

小节二:鼓励和表扬:教师要及时发现小明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建立积极正向的反馈机制,激励他继续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2. 提供有效的学业辅导:小节一: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小明的学习状况,为他定制合适的学业目标和计划。

提供额外辅导资源,并指导他合理安排时间管理。

小节二: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应注重培养小明对自己的认同感,避免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所取得的改进与进步。

3. 增加沟通交流机会:小节一:班级活动组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且能促进互动的班内活动,以营造放松的氛围促进同学之间良好交流。

小节二:配合家庭和其他老师开展协作辅导工作,增进信息共享和互动。

四、预期效果:通过上述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达到以下预期效果:1. 提升小明的自信心:通过倾听关心和鼓励表扬,帮助小明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他对自己的认同感。

2. 建立好班级氛围: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和增加沟通交流机会,促进班级内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3. 改善学习成绩: 通过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和有效辅导,在适当的压力下激发小明对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业水平。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案例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案例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案例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面对各种学生心理问题,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讨论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案例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在班级中表现出了与同龄孩子不太一样的行为。

他经常沉默寡言,与同学交往较少,总是一个人独处。

这引起了班主任老师李老师的关注。

正文内容了解问题原因李老师首先约见了小明,展开了一次私密而温暖的谈话。

通过倾听小明倾诉内心世界,探究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第一步。

“小明同学,我发现你最近似乎有些不开心,请问是否有什么事情困扰你?”这样简洁而真诚的开场白让小明感受到李老师的关心。

逐渐建立信任在交谈中,李老师积极示意并展示出高度的理解和接纳态度。

他不做评判、不打断,只是倾听和回应。

“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感受,有时我们都会有情绪起伏较大的时候。

”通过这样的回应,李老师传达了对小明开诚布公的态度,并让他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得以安全地表达情绪。

探索问题根源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李老师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去探索潜在原因。

例如,他可以尝试使用开放性问题:“你觉得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小明主动表达内心所想,并且让其发现问题存在于何处。

“你觉得身边的同学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小明审视他与同学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

提供支持和鼓励通过谈话,教师要充当学生信心和自尊心回升的促进者。

在对话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到小明提及积极因素或者个人的优势,及时肯定和赞扬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你在某某领域有特别突出的才能,这个才能很值得发展。

”这样的话语可以让小明看到自己的潜力,并增加他对未来积极变化的期待。

制定解决方案一旦问题原因被找出并确认,李老师需要与小明共同制定可行并适应于他具体情况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一起思考一下,在日常交流中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主动参与到同学们之间呢?”李老师提供了一个启迪性问题,并鼓励小明积极寻找答案。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学生心灵成长----班主任工作中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学生心灵成长----班主任工作中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学生心灵成长----班主任工作中心理辅导典型案例【摘要】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原因导致学习或者行为问题偏差,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感悟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小学生问题行为心理辅导教育一、引言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和辅导更是重中之重。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学生沟通,学生心理教育要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辅导案例一鹏鹏,在班级里是一个智力低下的随班就读特殊儿童。

由于小时候生病和其他原因,导致鹏鹏现在10岁的年龄,却只有5、6岁的智商。

平时在班上,他很喜欢去跟着同学们跑来跑去。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每一次他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告状,每一次孩子们的告状都是关于他的问题。

在他的行为问题中,出现最频繁影响最大的三个问题:一是经常同学们还没吃完饭,就将饭菜倒进菜桶里,让其他同学吃不到菜;二是会很长一段时间都去欺负同一个同学;三是会无缘无故的骂同学或者摔别人的东西。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让身为班主任的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头痛不已。

本来作为一个智力低下而且多动的孩子,大家也不愿意去责骂他,或者惩罚他。

但是此类问题频繁发生。

这不得不让我思考,他产生这类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我找到了这三个影响最大行为问题的原因:一是发现他乱倒饭菜是因为很挑食,不喜欢的饭菜就不动口吃。

于是他就开始倒饭菜了,殊不知这个时候,同学们还没吃完,还不能倒到桶里去。

二是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去欺负一个同学,是因为那个同学跟他一个小区,在小区里见到过,他就自动归类为他的好朋友。

但是又不懂得如何和人做朋友。

由于他的身高优势。

就只能每次把同学按压着跟他一起玩。

三是他对着同学吐口水和谩骂,是因为同学在跟他玩或者同行的时候,会对着他笑或者笑声让他听见了。

他会自动的归类为同学是在嘲笑他傻。

分析了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从心理行为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变化。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扰,其中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关系问题、人际交往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

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益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的应对策略,并针对不同层面进行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焦虑情绪管理该案例描述了小林是一个高三年级的学生,他在期末考试前几个月就开始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他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并且经常失眠,食欲下降也出现了身体不适症状。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呢?首先,教师可以积极倾听并提供情感支持。

在与小林交流时,教师可以表达对小林焦虑情绪的理解,并告诉他这是正常反应之一,在考试前出现这种情绪是很常见的。

教师要让小林感受到自己是信任和倾诉的对象,为他提供安全感。

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小林学习有效应对焦虑的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小林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分步进行复习;同时,建议小林尝试一些深呼吸或放松技巧,以减轻紧张情绪。

通过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教师能够增强小林对考试的掌控感,并帮助他逐渐恢复自信。

二、家庭关系问题与沟通技巧培养有时,学生在家庭关系问题上遇到困境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表现。

例如,在该案例中,小刚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并常年寄宿在学校的中学生。

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和家人支持,小刚变得孤独、内向,并开始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首先,教师可以与小刚展开针对家庭问题的谈话,并通过倾听和理解来表达关怀。

教师要给小刚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空间,让他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小刚探讨他所面临的困境,引导他从不同视角看待家庭问题,以减轻其负面情绪。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小刚培养积极的沟通技巧,并指导他处理家庭冲突。

例如,在与亲人交流时,教师可以向小刚传授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妥协等。

幼儿园心灵抚慰:激发自信与正能量的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灵抚慰:激发自信与正能量的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灵抚慰:激发自信与正能量的心理辅导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情绪上的挑战和困难。

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激发正能量,促进健康的心理成长。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位幼儿园心理辅导师的真实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心灵抚慰来激发幼儿的自信与正能量。

1. 案例背景这位心理辅导师在一所幼儿园工作,遇到了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

小明天生胆小,性格内向,总是缺乏自信,与其他孩子交往较少。

在家庭环境中,小明经常受到过度保护,家长对他的要求过高,导致他的自尊心严重受损。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心理辅导师意识到了小明需要帮助,并决定采取措施来帮助他摆脱这种困境。

2. 心理辅导过程在与小明接触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不仅关注他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还积极倾听他的内心独白。

通过与小明的沟通,心理辅导师了解到小明内心渴望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和支持,但由于过度保护和家庭环境的压力,他的自信心逐渐受损。

基于这一情况,心理辅导师决定采取心灵抚慰的方式来帮助小明,让他重新找回自信与正能量。

3. 心灵抚慰的实施在幼儿园中,心理辅导师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心灵抚慰。

她安排小明参加一些小组活动,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们互动交流,慢慢培养他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在小组活动中,心理辅导师多次鼓励小明,肯定他的表现,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心理辅导师还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学会积极面对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在家庭中,心理辅导师也积极与小明的家长沟通,教育他们要给予小明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营造一个健康和积极的成长环境。

4. 效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灵抚慰,小明的情绪开始有所改善,他和其他孩子的互动增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

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小明的父母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开始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促进了他的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师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反思,她意识到心灵抚慰不仅要关注孩子自身的情感需求,还要与家长和教师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按教材定制 / 提高备课效率 /内容可编辑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第1篇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一系列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二、教育部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3、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班主任工作误区误区l:“抓两头,带中间”所谓“两头”,一头是好学生,被树为典型榜样,他们的缺点被成绩掩盖着;另一头则是有问题的学生——差生,被批评的对象,常常被老师当成坏典型,被用来“杀一儆百”。

教师对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教师对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背景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性格内向,平时话不多,但在课堂上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老师发现他在与同学交流时,总是带着敌意,对别人的言行举止过分敏感。

这让老师很担忧,担心他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二、辅导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老师首先与小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以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内心想法。

在谈话中,老师表现出对小王的关心和理解,让他感受到安全感,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

2. 探讨冲突原因:在取得小王的信任后,老师引导他分析课堂上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原因。

通过引导,小王认识到自己在交流中存在过分敏感、误解他人意图等问题。

3. 教授沟通技巧:老师向小王介绍了有效沟通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并鼓励他在日常交流中尝试运用。

同时,老师还建议小王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强化积极行为:在小王取得进步时,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此外,老师还鼓励小王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讲座,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5. 家校合作:老师与小王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他的心理变化。

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小王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协助老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三、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王在课堂上的表现逐渐好转,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明显减少。

他开始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用更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小王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家长也对孩子的变化表示满意,感谢老师的关爱和辅导。

四、启示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3. 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强化积极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心理辅导就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以下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幼儿园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

小明是一个三岁的幼儿,自从入园后就出现了分离焦虑的情况。

每当父母要离开时,他就会大哭大闹,甚至拒绝进入幼儿园。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采取了一些心理辅导措施。

首先,他们在入园前会和小明进行沟通,告诉他父母会来接他,让他感到安全。

同时,在父母离开后,老师会给予小明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他逐渐适应园所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分离焦虑有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二,小芳的社交困难。

小芳是一个内向的幼儿,她在园所中总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更喜欢独自玩耍。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小芳逐渐克服了社交困难。

他们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小芳多参与集体活动,引导她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

同时,老师也会和小芳进行交流,了解她的内心想法,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渐渐地,小芳开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三,小明的情绪管理。

小明是一个情绪波动较大的幼儿,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情绪失控。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小明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教导小明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自我安慰等。

同时,他们也会和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情绪波动背后的原因,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也变得更加愉快。

综上所述,幼儿园心理辅导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园所生活,克服心理障碍,提升自我能力。

因此,幼儿园的老师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与园所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心理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心理发展水平各异,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辅导,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小王为例,探讨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小王,男,14岁,初二年级学生。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尤其在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上表现不佳。

在与同学交往中,小王显得较为孤僻,缺乏自信,容易焦虑。

家长反映,小王在家学习时,经常因为遇到难题而感到沮丧,甚至放弃。

针对小王的情况,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辅导活动。

三、辅导过程1. 心理评估首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对小王进行了心理评估,了解他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情绪状态等。

通过评估,发现小王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动机不足:小王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无用,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学习策略不当:小王在遇到难题时,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容易陷入焦虑。

(3)情绪管理能力较弱:小王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影响学习。

2. 个性化辅导针对小王的问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制定了以下辅导方案:(1)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学习策略:针对小王在理科科目上的困难,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帮助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绪管理训练:通过心理辅导课程,教授小王情绪管理技巧,提高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小王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四、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王取得了以下进步:1. 学习动机明显提高,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2. 学习策略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难题。

3. 情绪管理能力增强,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

4. 与同学的关系得到改善,逐渐融入集体。

五、案例反思本案例表明,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本案例以一位初级中学教师为例,通过分析其心理问题,探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二、案例描述李老师,35岁,担任初中数学教师,工作6年。

近年来,李老师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1. 焦虑情绪:李老师经常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教学质量,害怕学生不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

2. 疲劳感:由于工作量大,李老师经常感到身心疲惫,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问题,李老师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职业倦怠。

4. 人际关系问题:李老师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沟通不畅,导致工作氛围不融洽。

三、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工作压力:李老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2)职业倦怠: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使李老师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职业倦怠。

(3)人际关系:李老师与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心理问题分析(1)焦虑情绪:李老师担心教学质量,害怕学生不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导致焦虑情绪。

(2)疲劳感:长期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问题,李老师产生不耐烦、情绪低落等抵触情绪。

(4)人际关系问题:沟通不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工作氛围。

四、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心理咨询:为李老师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其分析心理问题,调整心态。

2. 职业规划:引导李老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减轻工作压力。

3. 增强心理素质: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李老师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4. 改善人际关系:引导李老师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

5. 休闲放松:鼓励李老师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缓解身心疲劳。

五、案例总结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工作中的普遍性。

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1篇——对自卑怯懦型学生的心理调整一、案例介绍范某是本班的一位女同学,她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头发。

成果中上游,中等智商,特别害羞,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悄悄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常从不主动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基本不去。

二、案例分析在每个班级中,可能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习惯于沉思寡言。

他们胆小怕事,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被点名,发言也会显得过于紧急,张口结舌,不知所措,有些学生甚至急了还会哭。

怯懦的学生遇到脾气蛮横的学生,从来不敢抵抗,总是逆来顺受。

他们怯于与人交往,以致造成孤僻、自我封闭的个性特点,人际关系冷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如此胆小怯儒的呢?1、个人因素通过观看,我发觉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惊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范某的父母离异,她随母亲改嫁重组家庭,母亲对她要求严格,期望值很高,她在学习上的压力很大;再者是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使她感觉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很是自卑。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教师对范某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简单造成对她的评价偏低,她便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渐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渐渐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属于中间状态的范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再加上老师片面地熟悉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其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分析探索小学教师心理辅导的实践案例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而作为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是对孩子们进行全面关爱和培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小学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策略。

一、夏迎迎:如何让内向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夏迎迎是某小学初任教师,在班级中遇到了一个内向、不善与同学交流的学生李娜。

这个案例给我们启示了如何让内向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1. 倾听和观察:夏迎迎首先主动倾听李娜的困扰,并注意观察她平时在班级中的表现。

2. 接纳与支持:夏迎迎鼓励班里其他同学与李娜多加互动,同时提供额外的支持,例如安排她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等。

3. 激发潜能:为了提高李娜的自信心,夏迎迎积极发现她的长处,并给予适当的赞扬和鼓励。

4. 班级活动: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夏迎迎帮助班集体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网,让李娜有更多机会与其他同学接触和交流。

二、张明华:应对学生压力中出色表现的辅导作为某市著名中小学心理辅导专家,张明华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遇到了很多需要应对压力并出色表现的学生。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一些效果显著的实践策略。

1. 倾听与理解:张明华主动倾听学生们面临的问题或挫折,尊重他们的感受,并试图理解他们所经历的情况。

2. 情绪管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帮助学生规划适当目标,并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正向思考等。

3. 建立支持系统:张明华鼓励孩子们与家长交流,并通过定期沟通会议让家长参与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提供合理支持。

4. 培养学习技巧:张明华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教授时间管理、记忆方法等关键技能。

三、李欣悦: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小学阶段,考试压力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常见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李欣悦成功地帮助了几个面临考试焦虑问题的学生。

1. 情感支持:李欣悦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并传达出她对于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期望。

2. 震撼认知:通过与学生讨论失败的意义和经验的宝贵性,李欣悦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对于考试的看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用心理辅导促进孩子成长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用心理辅导促进孩子成长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用心理辅导促进孩子成长【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用心理辅导促进孩子成长】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个人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本文将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如何用心理辅导促进孩子成长。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四岁的幼儿园学生,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较强的焦虑情绪,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失控哭泣。

在班级中,他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幼儿园老师发现了小明的情绪问题,并及时引导他接受心理辅导。

2. 问题分析小明的焦虑情绪和情绪失控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这需要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来帮助他缓解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

3. 心理辅导方案幼儿园老师结合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老师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老师还设置了情绪管理的小组活动,让小明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他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在与同学相处中也变得更加友善。

心理辅导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小明的成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三、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辅导是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

针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 心理辅导需要因材施教,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 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健康成长。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我个人认为,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记录:关爱与引导,成长中的心灵抚慰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记录:关爱与引导,成长中的心灵抚慰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记录:关爱与引导,成长中的心灵抚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幼儿园心理辅导也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辅导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记录,深入探讨关爱与引导在幼儿园心理辅导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成长中给予心灵抚慰的重要性。

1.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幼儿园的新生,经常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不安。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们采用了温暖、耐心的态度,通过陪伴和引导,让小明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这充分表现了关爱与引导在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性。

对于分离焦虑的幼儿,需要老师们用关爱之心为他们提供安全感,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慢慢适应新的环境。

2. 案例二:小玲的情绪管理小玲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幼儿,常常因为自己的情绪而感到困扰。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们对小玲采取了耐心倾听和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她能够找到宣泄情绪的方式并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过程中,老师们的关爱和引导对小玲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案例三:小明的友谊问题小明在幼儿园中遇到了与同伴产生的矛盾,情绪常常受到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们通过耐心的引导和倾听,帮助小明解决了友谊问题,并教会了他适当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这不仅是对小明的关爱,也是在引导他学会应对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他心灵的抚慰。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心理辅导中的关爱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个幼儿都是成长中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们的耐心和关怀,经过适当的引导学会应对自己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幼儿园心理辅导不仅仅是对幼儿的成长有益,也是对他们心灵的抚慰和安抚。

对于幼儿来说,心理辅导不仅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更是在成长中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老师们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和理解,找到幼儿们内心的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引导。

而对于家长来说,也需要和幼儿园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心灵抚慰”。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1篇做班主任时间不长,但也遇到了不少的事。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

同时,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学生才会心理健康,健康成长。

基本情况:谢某是位做了坏事能不承认就不承认的学生。

案例一:出早操排队时,谢某说孙某坏话, 孙某就推了谢某,使谢某不慎跌倒在花坛里,并哭了。

案例二: 谢某用垫板打前座的全某多次,结果,谢某的手被全某用铅笔扎破了,在哭。

教育过程:案例之一:学生告诉我谢某被孙某推倒在花坛里了,谢某哭了。

首先我让学生把两个人都叫来。

先让谢某说说原因:我好好地排在队伍中,正走到花坛边上,孙某就从后面把我推到花坛里了。

还有没有什么原因?是无缘无故推你的吗?回答:是。

接着我让孙某说说原因:他说我坏话,所以我才推他的。

你确实听到是说你吗?回答:是的。

首先,孙某,老师要批评你,因为你动手了。

即使是他说你坏话,你完全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就会批评他,。

你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如果你推了不巧,他摔成骨折或出血了,你就要付全部责任。

你说是吗?。

谢某,你有没有说过他坏话。

回答:没有。

到底有没有?很坚决地回答:没有。

好,那说明你们当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老师对说谎的人是最恨的。

我严肃地自语道:到底有没有说过?只要是说过,排在你们前后和边上的同学肯定也会听到,我会去了解的。

现在我给你们做诚实孩子的机会,你们两个再好好想想。

谢某想了想只好承认是说过的。

你刚才为什么不承认?说同学的坏话,你说应该吗?回答:不对。

撒谎呢?回答:不对。

撒谎的人是最懦弱、最没出息的人,连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敢承认,这种人将来还有什么出息?这种人将来谁敢相信他讲的话?以后有错不允许撒谎,下次再犯老师就不客气了,知道吗?回答:知道了。

你们两个人都是有错的,一个是随便说同学的坏话,还说谎;一个是动手推同学。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案例分析题心理辅导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教师心理辅导,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

一、情绪管理:王老师的突破王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

然而,在最近几年的工作中,她逐渐感到疲惫和焦虑。

她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学生却没有明显提高。

这种无果的体验让她产生了灰心和沮丧的情绪。

1. 处理负面情绪王老师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找到方法来处理它们。

在与心理辅导师的交流中,她反思自己过去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身上,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

辅导师通过引导她重新审视问题,认识到掌握知识与教学成效并不完全相关,从而减轻了她内心的负担。

2. 增强自信心理辅导师还鼓励王老师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并回顾她过去的教学成就。

通过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王老师逐渐增强了自信心。

她开始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发现学生对此有了更积极的反应。

3. 寻求社会支持在与心理辅导师交流时,王老师结识了其他教育工作者。

他们分享彼此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并相互支持。

这种社会支持不仅让王老师感到被理解和关怀,也为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二、压力释放:李老师寻找平衡点李老师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她兢兢业业地投入工作,但经常感到无法抗拒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这使得她容易焦虑并失眠。

1. 改变心态与心理辅导师沟通之后,李老师逐渐改变了对压力的看法。

辅导师启发她认识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是正常的,可以激发个人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她也意识到过度紧张和焦虑对自己并没有积极影响。

2. 健康生活方式李老师通过保持规律的睡眠、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

她养成了每天阅读或听音乐片段的习惯,以放松自己。

这些调整让她感觉更有活力和决心面对挑战。

3. 时间管理与工作分配通过与辅导师讨论,李老师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并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

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分享

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分享

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分享引言:教师是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还需面对日常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障其心理健康,许多学校已开始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工作。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享,探讨教师心理辅导的实践经验与方法。

一、疏解工作压力在现代社会,教学环境竞争激烈,学生自身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使得许多教师感到巨大的工作压力。

笔者曾参与一个小组辅导活动,其中一位老师因长期面对问题学生而感到沮丧和焦虑。

我们首先倾听她倾诉,并用积极倾听技巧给予反馈。

接着,我们为她提供了情绪管理方面的建议,如定期锻炼身体、培养爱好等。

最后,我们安排她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在分享经历时寻求支持和启发。

通过这些辅导措施,她感到从内心减轻了压力,重新找回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处理职业焦虑作为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琳琅满目的评估标准和教学要求,在这样的职业条件下容易产生焦虑。

一位参与我们心理辅导项目的中年女性老师经常表现出紧张和担忧的情绪。

我们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进行辅导,鼓励她将自己的影响因素分门别类,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应对方案。

同时,我们还引导她培养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提醒她关注工作成果而不是过度纠结于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一段时间后,她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并展现出更加稳定和自信的状态。

三、塑造良好团队氛围班级或教研组等集体单位中存在着各种人际关系和合作问题,这也是影响教师工作情绪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某个小学校长峰会上,我们进行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

一位领导和一名年轻的教师之间存在矛盾,他们之间的冲突也影响到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气氛。

我们通过倡导开放性沟通,引导双方主动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化解了争议。

为了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我们还组织了互信游戏和团队建设活动。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个体关系,也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四、培养积极心态教师工作中难免会遭遇学生表现不佳、家长投诉等挑战和抱怨,这容易让教师陷入消极情绪。

教师成长典型案例【十一篇】

教师成长典型案例【十一篇】

教师成长典型案例【十一篇】教师成长典型案例案例一:张老师的课堂变革张老师是一位资深的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张老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变革。

于是,他开始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

通过不断尝试和反思,张老师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新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

张老师的变革案例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学案例,成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案例二:李老师的创新实践李老师是一位高中数学教师,他经常发现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李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

他设计了多个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他还引入了竞赛和团队合作等元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李老师的实践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兴趣在短时间内都有了显著提高。

案例三:王老师的学科研究王老师是一位高中化学教师,他深感自己的学识和知识储备有限。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他主动参加学科研究和教学团队的活动。

他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阅读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实践中。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王老师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学校中备受尊敬的化学教师。

案例四:陈老师的班级管理陈老师是一位中学班主任,她非常关心学生的综合发展。

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管理效果,她主动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班级管理理论,并积极应用于班级管理中。

她制定了详细的班级管理计划,并通过讲座、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陈老师的管理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班级的文化氛围也逐渐变得积极向上。

案例五:刘老师的家校合作刘老师是一位小学教师,他深知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案例分享

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案例分享

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案例分享心理辅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享一位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经验,以期能够帮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

一、背景介绍这个案例发生在某中学高二年级,在这个班级有一个名叫小明(化名)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问题和学习困难。

小明之前是一个活泼开朗、成绩优秀的学生,但近期却变得沉默寡言、经常走神,并且坐在最后一排总是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

老师们都对此感到困惑,但其中一位班主任决定进行深入了解并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支持。

二、详细描述1. 观察与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遇到问题的原因,班主任开始观察他日常行为和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她发现小明似乎有意回避人群,自己独处时眼神呆滞,而与同学交流时总是表现出警惕和紧张的状态。

班主任决定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内心的困扰。

2. 建立信任关系班主任经过反复观察和准备后,找到一个机会与小明单独交谈。

在这个过程中,她首先向小明表达了她的关切和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态度,并且承诺所有交谈内容将保密不外泄。

通过诚挚的言辞和真挚的目光,班主任成功建立起与小明之间的信任关系。

3. 探索问题根源在与小明的交谈中,班主任注意到小明有很多负面情绪积压、学习压力大以及缺乏自信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探索问题根源,她利用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小明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困惑。

在倾听并给予肯定回应时,班主任成功激发了小明思考并进行自我反省。

4. 提供支持和建议既然已经清楚了小明所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建议。

班主任首先和小明商量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分配时间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

同时,班主任也会推荐一些放松身心、增强自信的活动,比如运动、艺术创作等。

三、效果与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和指导,小明逐渐重拾信心,情绪问题得到了缓解。

他不再走神,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且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

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心理辅导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促进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引言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他们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困惑。

而小学教师作为陪伴他们成长的人,不仅要负责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案例中,小明因父母离异而产生了种种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行为异常或情绪失调等反应。

然而,并非所有受到相同刺激的孩子都会有相同的反应。

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必须了解每个孩子独特的经历和情感状态。

二、建立信任与沟通良好的信任基础和有效沟通是进行心理辅导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案例中,小明对于学校老师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为了建立起与他之间的联系,教师首先要尝试与他进行接触并表达出对他的关心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创造放松、互动的氛围:通过游戏、绘画等能够放松孩子情绪的方式来与他进行交流。

2. 倾听并尊重:给予足够的时间倾听小明的感受和想法,并以尊重的态度回应他。

三、提供情绪识别和管理技巧小学生通常难以准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教师应当帮助他们认识情绪,并提供相关技巧来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情绪标识: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辨认不同情绪,并加深对这些情绪体验的理解。

2. 情绪调节策略: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地调节情绪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四、发展积极心态和自我肯定在案例中,小明因离异经历而产生了自卑和消极情绪。

教师需要帮助他建立积极心态和提高自信。

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达到目标:1.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并通过鼓励和支持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引导积极思考:教给学生正面思考的方法,让他们看到身边积极的事物,并以此积累对未来更为乐观和肯定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辅导与成长分析材料关于批评【案例背景】:刘老师,38岁,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

【案例介绍】:语文课上,我正津津有味地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同学们都被邱少云那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正在这时,我发现班里的程阳把头偏向同位,像在嘀咕着什么。

我看了他一眼,他接触到我的目光,马上低下了头。

没过一分钟,我发现他又嘀咕着跟同位说什么,还不时地撇撇嘴。

我提高声音:“程阳,请你认真听讲,别捣乱!”“老师,我没捣乱”“你还顶嘴,怪不得成绩那么差,我看你下次非考个倒数第一不可“一顿狂轰滥炸似的批评,把他还没说完的话给顶了回去。

我本想他这回该老实了,不料,他瞪了我一眼,歪着头,满脸的不高兴,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

我的火腾地上来了,“怎么?还不服气,你到前面坐着听。

”可是他把书一摔,坐在位子上无动于衷。

这节课是没法上了,我扔下粉笔,气呼呼地来到走廊上,教师里静得出奇。

接下来的几天,程阳的语文作业总是完不成,语文课上也无精打采,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看到他这样,我既生气又焦急,不禁反思起自己教育的失误。

问题分析及诊断: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对某一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行为是否重复。

可见,作为一种负强化手段的批评,既可以督促当事人改正错误行为,又可以教育周围的对象,使他们不至于犯类似的错误。

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批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往往忽视了批评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

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批评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批评有时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乃至加剧学生的不良行为。

2、特别是对于一些表现欲强的孩子来说,过分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大大损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3、不适当的批评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甚至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意。

有的学生受到批评后往往不是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而是采取消极的自我保护措施,即对老师敬而远之。

由此可见,程阳在受到批评后表现出的不服气、摔书,对老师的讲课漠不关心等行为就是教师过分又不适时的批评造成的。

教育策略及教育过程: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误,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精心制定了对程阳的转化方案,确定了谈心、表扬、容错的教育策略。

(一)自从批评程阳以后,他就不愿意接近老师。

我想,如果直接找他谈话,可能他会对老师有抵触情绪。

于是我就给他写了一封短信,并嘱咐他自己一个人看。

信是这样写的:程阳:你好!首先老师想和你道歉,那次对你的批评过分了。

你是个聪明的学生,老师喜欢你。

想想看,你在课堂上偷偷说话,是不是影响了同学们听讲,影响了老师上课呀!怎么样?想不想和老师交朋友?不过,对待朋友可要真诚。

老师真诚地希望你敞开心扉,和我说说你的心里话,好吗?看到你这几天不完成作业,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心里可着急了。

把信给他的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知道那天我做得不对,让你很伤心,对不起。

不过,那天我是想和同桌说说我对课文的看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邱少云全身都着火了,可他身上的手榴弹不爆炸呢?”啊!我明白了,怪不得那天他撇着嘴向同位嘀咕什么呢。

原来是对课文内容提出了疑问。

多聪明的孩子呀!我更加懊悔。

上课了,我首先宣布:“同学们,我们班的程阳很善于动脑筋,他发现了一个我们都没有发现的问题,请他说说好吗?程阳有点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了它的发现。

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然后,同学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之后,我又找他谈心:“程阳,你真了不起,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不简单。

不过,以后再有这样的重大发现可别只和你同桌分享,提出来让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行吗?他明白了我的意思“老师,我保证以后上课遵守纪律,有问题举手提问,做一个好学生。

”“那一言为定“我们俩拍了一下手,他高兴地回去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程阳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纪律方面都有了较大转变。

我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他树立自信心。

当然程阳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会出现反复现象。

但是通过那一次教育的失误,我总是正确对待他犯的每一次错误。

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他们还是孩子。

在老师的宽容与期待中,程阳一天天进步。

【结果与思考】:看到程阳进步了,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对程阳的转化教育,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1、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千万不能因一时之气滥用批评,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2、教师要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毕竟是孩子,无意识的缺点错误比重较大。

教师在没全面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批评。

学生的自我辩护能让教师制怒、醒脑,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空间。

3、批评要适时地与表扬相结合。

委婉含蓄、旁敲侧击,既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损伤其自尊心。

4、教师要有“容错”的心胸,留给学生改过的时间和空间。

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努力改过。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光凭着美好的愿望与恨铁不成钢的“强烈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一定要掌握批评的艺术,讲究方法与策略,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年轻班主任的心理困惑【案例介绍】: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工作三年多了,作为班主任一看到学生不听话就总想发火,而且又要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孩子们不急我却我急得经常暴跳如雷。

虽然工作成绩家长和学校都是很认可的,但我不满意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了火,如果我不发火,工作是不是更好做呢?或者不发火,工作一样能够完成,那又何必增加学生和我之间的隔阂呢?案例分析:人格魅力最重要,发火不发火只是外在的表现。

一个成功的人处世能力高于工作能力。

做人要厚道,予人以温暖,润物细无声,说来容易做来难。

发火是因为承受压力太大,是一种宣泄的表现。

一个能够把握工作、驱动人群去取得好的效益的人确实不是应该随便发火的。

你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一些小事看得太重,这样会减少你发火,也不用自己忍得那么苦了。

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都必须大家相互配合,所以一定要与学生真正建立起愉快的师生关系。

一个脾气不好的老师,就会被学生所恐惧,学生不能亲其师,又怎么能信其道呢?话说回来,火该发得发,不发下次还会犯同样的毛病。

但,关键要知道发火的目的,发火是为了能尽快解决问题,避免下次再犯同样问题。

当然发火要有艺术,要在适当的时候发。

要做到收放自如。

有时候发火是可以帮别人改进的,当然没必要的发火是不可取的。

这也是心理不成熟和教育心理不健康的一面。

【引发深思】:一个无法回避的问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

“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事实上,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

事实上,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家长咋不理解我【案例介绍】:余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责任心特别强,如果有一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

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她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买零食、玩具等让其他同学代做。

华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联系家长来校商议。

谁知这名学生很怕家长,见老师要向家长“告”他的状,就躲在外面不回家了。

结果家长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四处寻找,终于在晚上十点多找回孩子。

家长为此很怨恨华老师。

华老师则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并且每天监督孩子把作业做完。

家长认为华老师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管他们的孩子。

华老师听了又气又急又无奈。

眼看这学生不做作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里另外几个学生乘机不做作业,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校方的支持。

【案例分析】: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弹性,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居高临下、教育、命令、责备的谈话方式,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引起反感。

遇到矛盾,与家长就更难沟通了。

而她追求完美的价值观是导致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

减压处方:一要改变认知方式,接纳各种“不完美”的学生。

二要提高沟通能力,以倾听、交流、协商、平等对话等争取家长配合。

三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教育,便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50岁不到我准累死【案例介绍】:张老师年逾三十,有一个5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每天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女儿,哄她穿衣、梳洗、吃完早饭,自己才能胡乱吃几口。

去学校以前,必须骑自行车飞奔近30分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最早一个把女儿交给老师,再急匆匆赶到学校。

学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需要批改,学生考试成绩太低你得找他谈话公开课做课件让你晕头转向,竞赛只许拿大奖不然校长要批评你,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熬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又让她捉襟见肘。

半夜起来的内心独白是:——“五十岁不到,我准累死。

”——“我能提早退休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生活,何时是盼头。

”【案例分析】:教师的工作紧张、繁重而琐碎。

加上家庭负担重就更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这与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减压处方】:1.经常看到生活的积极面。

2.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3.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把工作做好。

另外,在家庭中,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逐渐成长,家长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

我不想当“雷母”【案例介绍】:年轻的女教师小琴,教英语,有一个4岁可爱的女儿,丈夫在乡政府工作。

工作家庭都让人羡慕。

“从女儿出生以后,我的脾气变化很大。

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却很容易激动,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

只要学生不听话或女儿调皮我就会很生气。

”为了她的脾气,还经常与丈夫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

有一天晚上,女儿在看电视,她让女儿早点睡觉,因为还有学生的试卷要批改。

女儿不肯上床大闹起来,她就顺手拿起尺子,打女儿的屁股,丈夫来劝说,边夺尺子边骂她“狠得像后娘”。

她对学生的严格,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

学生上课不准讲一句无关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单词要求全部听写出来,错一个单词罚抄10遍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