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论述 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论述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高等教育普及化。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50%,又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2、高等教育多样化。⑴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之间在学科及研究的数量、科研的质也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同时,各层次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理为显著。
⑵高等教育的规模多样化。高等院校呈现出小型、中型、和庞大三级规模,学校的规模与学生和职工的数量相一致。⑶教育组织的多样化。一是继续促使现存的农、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专业化学科朝着更综合性的学科方向发展。二是学习层次的多样化。⑷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等院校的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私人资助和学费。⑸学生成分的多样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可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无学位的学生,以及半工半读、再培训和工作几年又返回校园寻求更高学位的学生混合成了今天的学生群体。3、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将日益广泛、频繁,国际性的或跨国建立的高等学校将成为普遍现象,各国相互承认学历,各国高等学校相互承认学分,一国学生可以自由地到他国或通过互联网学习他国高等学校的课程。4、高等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远化。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
2、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
答:大学理念是大学精神与大学传统的存在标志。现在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1、学术自由理念。大学区别特殊性,就在于其高度的学术性,而自由是学术创新的首要前提。学术自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思想自由、文集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就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其确立是使大学免遭外界干扰而专注于自身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大学自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权利、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面,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要建构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的观念,将管理权限逐步下入给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应当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大学要增强自主办学的同进,要学会自学地宏观管理和调控;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3、教授治校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其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作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其具体形式是、语言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要建构并初稿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内学的观念,为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应当改革目前学术权力削弱、行政权力增长的陈旧习俗,积极探索调动教授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机制;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国际影响力。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它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建构并初稿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有机地引入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应当去除教学与研究相互割裂的习惯,将出人才和出成果视为大学的双重任务;应当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进行科研活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应当循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人性要求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应当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拓宽教学事必躬亲感想统一的多元渠道;应当立足于教师现实的职业生活,构建外部激励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应当坚持制度规范与自由发展的统一,创设处部约束与自我高速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答: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高等教育目的应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授单一的技能和造就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培养青年人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已的欲望。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倾向,会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祛除单纯以就业为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就应把塑造学生整全的素质、完备的能力、创造性的个性作为贯穿教育过程的核心目标,从而培养一批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完整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4、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结合实际)
答: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就具有的职能。中世纪大学即以培养人才为其唯一任务。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如在历史上,英国大学以文化为中心,把学术视为学生自我发展的手段,培养贵族、绅士;德国大学的生命在于学术,把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培养学者;美国大学的重点在于服务,把学术看作从事服务的工具,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公民。在当代社会,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培养人才的职能也在分化,从最初的培养少数学术尖子,发展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人才。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科学研究全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5、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与渠道。
答:基础:首先,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人是一种有精神生活的生命,这种精神生活的本性与方式之一,就是有“求真求知”的理性需要与能力,而“求真求知”这种需要与能力的实现,则意味着人在精神上的完善与进步,意味着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同时,从其人文意义上看,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还造成一种独特的人格气质,一种极负责的人文精神――不懈地探索真理、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当然,科学所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远远不止以上这些,科学精神也蕴含着人文内容。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实际与规范,人文提倡“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尊重客观,这和科学的求真相一致。因此,人文教育对人性的提升和心性的陶冶不能脱离客观物质世界,不能漠视社会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但都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是否能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这和科学精神的要求是相通的。
渠道: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基础课和某些专业基础课中,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