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车辆自动设防系统设计方案

车辆自动设防系统设计方案

车辆自动设防系统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本方案旨在设计一款车辆自动设防系统,使得车辆能够在停车时自动进行防盗设防操作,有效遏制车辆盗窃行为,保障车辆的安全。

二、系统组成本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1.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监测车门状态,判断车门是否关闭•控制中央锁进行锁定•控制车厢内部的红外探测器进行监测•控制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处理2. 电源模块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电源模块提供了电源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提供系统所需的电源输入•进行电池充电•监测电池状态,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电池3. 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是对从各个传感器上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对门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模块•对车厢内部的红外探测器进行监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模块•对系统进行故障报警处理三、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工作流程如下:1.当车辆停车后,系统开始监测车门状态,等待车门关闭2.当车门关闭后,控制模块进行车辆中央锁定,同时开启红外探测器,开始对车内进行监测3.如果检测到有人非法入侵车厢,控制模块将会触发声光报警器,同时进行报警处理4.如果检测到系统故障,信号处理模块将会发出故障报警提示,提醒用户进行修理处理四、系统优点本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自动化操作:系统可以自动进行设防操作,无需人工干预,方便易用。

2.全方位监测:系统通过红外探测器对车厢内部进行监测,实现了全方位监控。

3.多重报警:系统通过声光报警器进行多重报警处理,可以有效提醒车主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可靠性高: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车辆自动设防,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车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车辆自动设防系统设计方案,系统以控制模块为核心,实现了自动对车辆进行防盗设防操作,并可全方位监测车辆内部情况,具有多重报警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此方案的提出,将对车辆盗窃情况有所降低,更好地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

汽车防碰撞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汽车防碰撞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汽车防碰撞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李占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捷,与此同时,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汽车主动避撞控制系统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开展对汽车防撞系统的研发能够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以及财产的损失.主要对汽车主动避撞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来操控汽车主动避让前方的危险交通状况,有效的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微型电脑应用》【年(卷),期】2018(034)008【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主动避撞;防撞系统;研究分析【作者】李占锋【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西安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60 引言根据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发布的我国近几年的交通事故数据统计,近80%的交通碰撞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反映不及时所造成的,在人、路、车交通三要素中,人是可知性最差的一个环节,也是不可控的一个要素。

当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时为时已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所以,结合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控制理论,为汽车设计主动避让系统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热门话题。

在发生紧急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大多采用紧急制动或者安全转向来避免。

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本文主要以制动及转向避撞为基础,来设置汽车避撞方式决策机制,根据汽车的实际行驶状况来设定合理的避撞模式[1]。

1 国内外汽车避撞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及特征运用信息的感知、动态辨识、控制技术等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先进汽车控制与安全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日本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如丰田、本田、三菱等公司,都致力于新型安全汽车技术研究开发并且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

丰田汽车公司使用毫米波雷达和CCD摄像机对车距进行动态检测,当两车距离小于规定值时,将会发出直观的警报信号告知驾驶员。

汽车防碰撞系统设计与制作

汽车防碰撞系统设计与制作

汽车防碰撞系统设计与制作利用红外雷达,及超声波,毫米波等雷达测距及摄像头探测汽车前方路况并实时反馈给ECU,由ECU判断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同时车内摄像头判断驾驶员是否注意路况,结合两者情况并进行监控,实现防碰撞的功能。

标签:汽车;防碰撞;系统;设计制作0 引言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道路交通的复杂化,以及雨雪雾等复杂天气的影响,对于行车安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隐患。

本设计采用红外雷达,超声波,纳米波等雷达及摄像头探测前方路况,同时车内摄像头检测驾驶员驾驶状态的防碰撞系统,既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又可以减少误刹率。

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 系统的组成汽车防碰撞系统的组成部分:超声波毫米波等测距雷达收发模块以及红外侧面及后方雷达预警模块:完成雷达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数据采集调制模块:实时的采集回波信号,并且进行相应的数模转换,以供信息处理系统的使用;信息处理模块:ECU接收来自数据采集调制系统的信息,并且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判断行驶安全性;声光报警显示模块:主要是两种测距雷达,即毫米波测距雷达、超声波测距雷达,雷达产生所需的波频信号,通过声音和灯光报警,根据不同的安全情况,进行报警,并且对相应信息进行显示;辅助制动模块:控制电子制动器、离合器等,在紧急情况下辅助驾驶员制动汽车,同时安全带预紧装置工作,保护驾驶员;传感器模块:通过汽车转向系统传感器、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温度、速度等传感器综合感知汽车行驶状态,同时采用室内驾驶员监控摄像头判断驾驶员的头部转向及眼睛打开程度来判断驾驶员是否进入疲劳驾驶,从而减少误警率和虚警率;路况选择控制模块:主要包括系统开关和路况模式选择开关,控制系统开闭和不同路况模式的选择,以及输入键盘进行路况控制。

2 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由超声波测距雷达,纳米波测距雷达测量前方障碍物的实时距离,摄像头判断前方道路行人的情况,红外测距雷达测量障碍物的距离,车内摄像头采集驾驶员头部转向及眼睛打开程度,以及通过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判断驾驶员的驾驶状态,所有雷达及探头采集到的信息反馈给ECU,通过预先设定的标准值存于ECU中,判断所反馈的信息是否超过标准值,超过后系统将做出相应的声光报警或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系统根据速度的快慢,决定制动力矩的大小,从而达到更好的制动效果3 系统的控制(1)硬件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由控制核心MCU宏晶公司生产的STC89C52。

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的建模分析与应用研究概要

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的建模分析与应用研究概要

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的建模分析与应用研究概要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是一种利用传感器、相机、雷达和激光等技术来监测车辆周围环境并实时分析和预测潜在碰撞风险的系统。

它可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对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的建模分析与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概要。

首先,需要对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的建模进行分析。

建模是将系统的行为和结构抽象化的过程,可以用于仿真、测试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的建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感知模型:该模型使用传感器、相机、雷达和激光等设备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道路、车辆和行人等,以获取实时的环境信息。

2.碰撞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环境感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算法和模式识别等技术对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潜在的碰撞风险。

3.决策控制模型:该模型根据碰撞风险评估模型提供的结果,决定采取何种措施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比如自动刹车或驾驶员警告。

4.车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用于模拟车辆的运动和动力学特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车辆的行为和运动轨迹。

其次,需要对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

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城市交通、高速公路和停车场等。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交通流量监测与预测:智能防碰撞系统可以监测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并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导航建议。

2.自动紧急制动:当智能防碰撞系统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或潜在的碰撞风险时,会自动触发车辆的制动系统,减少碰撞事故的风险。

3.自动泊车辅助:智能防碰撞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和相机等设备,辅助驾驶员完成车辆的自动泊车操作,减少停车事故的发生。

4.交通信号灯优化:智能防碰撞系统可以与交通信号灯进行通信,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位置等信息,优化信号灯的配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碰撞事故的发生。

最后,对于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的研究概要,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调研和分析现有的汽车智能防碰撞系统及相关技术,了解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汽车碰撞防护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汽车碰撞防护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汽车碰撞防护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碰撞防护结构是汽车 passively safety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仿真分析对于保护乘客在碰撞事故中的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汽车碰撞防护结构的设计原理、工程应用和仿真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汽车碰撞防护结构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汽车碰撞事故的力学原理,主要目的是减轻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和能量,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设计师通常会采用吸能结构和衰减器来减少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吸能结构通常包括前部防撞梁、侧面加强梁和车顶梁等,它们能将部分冲击能量吸收并分散到整个结构。

而衰减器则通过变形吸收冲击力,并缓解乘员受到的冲击。

通过合理布置和设计这些防护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工程应用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汽车碰撞防护结构的安全性、轻量化和制造成本等因素。

安全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因为碰撞防护结构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车身刚度、碰撞试验等方面的要求。

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为降低车身质量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行驶性能。

因此,在设计碰撞防护结构时,设计师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结构的重量。

制造成本也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制造成本的降低可以使得汽车更加普及,因此设计师要在满足安全性和轻量化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

仿真分析在汽车碰撞防护结构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字模拟,可以在不同碰撞情况下评估碰撞防护结构的性能,并进行优化设计。

在仿真分析中,设计师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碰撞防护结构进行模拟。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能够模拟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预测结构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响应。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碰撞防护结构在受到冲击时的应力、变形和能量吸收情况。

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和吸收碰撞能量的路径,设计师可以提高碰撞防护结构的性能。

此外,利用仿真分析还可以进行碰撞事故模拟,并评估乘员的安全性能。

汽车智能避撞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各种路况下的应用

汽车智能避撞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各种路况下的应用

结构,用弹簧拉紧,在减速或停车 的踩踏力度下 正常传递刹车压力,在紧急刹车踩踏力度显著增 大时, 刹车杠杆克服弹簧拉力 向下弯 曲一定角度 , 把安装在刹车杠杆上的电源开关拨通, 自动转 向 控 制 总成 得 电工 作 ,控 制汽 2 一) ,男, 工程 师 ,研 究 方 向:汽 车 防撞 。
第1 期
机电技术
3 9
汽 车智能避撞控 制系统 的设 计 与各种路 况下的应 用
杨汉钦
f 福 州三 华工艺玻璃厂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0 ) 摘 要 :汽车碰撞 已成 为世 界一 大公害。设计汽车智 能避撞控制 系统( 发 明专利号 Z L 2 0 0 9 1 0 1 1 2 9 3 9 . 6 ) ,以控制汽车
了作用 。一旦摩托车、行人与汽车碰撞 ,则都不 能避 免 伤亡 。在 主 动 安全 方 面 ,传统 的 办法 是 :
利用 雷达 进行 1 0 0多米 距离 的探 测 ,通 过 自动报
警、 自动减速、 自动刹车的程序,使汽车在未碰
撞 障碍 物之 前停 车 。但 它 不 能适应 极 其 复杂 的交 通环 境 ,存 在虚 警 、误 动 作 问题 ,而 对 于近 距 离 突然 出现 的人 、车 却 不 能避 免碰撞 。本 设计 汽车 智 能避 撞控 制 系统 , 旨在解 决近距 离 突 然 出现人 或物 体刹 车距 离 太短 不 能避 免碰撞 的 问题 。
为 了解 决 汽车 碰撞 问题 ,在 被动 安 全方 面 , 人们 使 用 安全 带和 安全 气 囊 ,在 发 生碰 撞 时减轻 了对 人 的伤 害 程度 ,但 安 全气 囊 打 开时 对人 也造 成伤 害 ,而 且 它们 都 有局 限性 ,如果 安 装于 平 头 车 ,驾 驶 室直接 被 撞击 ,就 完全 失效 ,如果 小 车 与大 卡 车追 尾碰 撞 , 由于 车辆 的高度 差 ,也 失 去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_毕业论文设计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_毕业论文设计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_毕业论文设计汽车防撞报警系统引言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汽车防撞技术成为了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和动态信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避免或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汽车防撞报警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旨在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

一、汽车防撞报警系统设计原理1.1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概述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是一种集多种传感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单元等技术于一体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

它通过多种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汽车周围的环境和动态信息,比如车速、车距等,一旦检测到有碰撞的危险,控制单元就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提醒驾驶员注意,避免或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

1.2 系统技术原理汽车防撞报警系统包括多个部分,主要有传感器、控制单元、报警器等,其技术原理如下:1)传感器传感器是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和动态信息,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

通常用于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传感器主要有如下几种:(1)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距离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辆前方的障碍物,计算出与前车的距离,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

(2)摄像头摄像头是一种视觉传感器,在汽车防撞报警系统中主要用于识别路标、车道和车辆等信息,同时也可以用于行人识别和交通信号灯感知。

(3)雷达传感器雷达传感器是一种远距离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周围车辆的行驶状态,计算出与前车的距离和速度,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

(4)惯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辆的加速度、速度和方向等信息,常用于制动系统和 ESC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中。

2)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通过计算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判断车辆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并根据需要发出报警信号。

汽车防碰撞控制装置系统分析

汽车防碰撞控制装置系统分析
小的激光扫描雷达监测范围是 由实 际车间距离确定 的。该车间距 离是指在潮 湿路面状况 下 , 保证在后面 的车辆减速制 动后 , 不至 于碰撞 到前面 的暂停车辆的距离 。 3 . 2 防碰撞判 断。 防碰撞判 断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进行路径估算 ,
即从激光 扫描雷达所获 “ 距 离与方位 ” 的大量 数据组 中抽取有用 数据。第二步是进行安全危险判定 , 即判断追尾碰撞的危 险程度 。 2 雷 达 防碰 撞 装 置 车辆行驶 路径是根据后 面的汽车 动力学特征 , 如 车速 、 转 向角及 雷达是利用 目 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 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 横 向摆动速率等来估算 的。 2 . 1 雷达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雷达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如 根据路 面状 况 、 后 面车速及 相对 车速 , 计 算 出“ 临界 车 间距 离” , 该值 是由路径估算方法确定的车间距离的微分值 。 判 定安全, 图1 所 示 危险 的方法 , 就是将 实际测量的车间距离与临界车 间距 离进 行 比 较 。在临界车间距离非常接近实 际测量 的车间距 离的某一时刻 , 报警器发出警告信号 。当临界车间距离等于或小于实际测量 的车 间距离时 , 自动制动控制系统启动 。 3 . 3 带有 自动制动操作机构 的车辆控制 。由安全, 危险预警 信号 控制 的 自动制动操 作机构 , 配有 防抱死 制动 系统 , 并 采用高 速电 图1 雷达 的 组 成及 简单 工作 原 理 磁 阀进行纵 向加速度反馈控制 。该 自动制动操作机构的优点是 , 如果驾驶员 的脚 制动力大于 自 雷达工作 时 , 定时器触发调制器 , 调制器 产生调制脉 冲 , 使振 当 自动操作机构处于工作状态 时 , 那么驾驶员 的脚制动力有效 。一旦 自动 荡器产生大功率脉冲信号经 天线 向空 间辐射电磁波。在天线控制 动制动控制 的前动力 时, 脚 制动系统并 不受影响 , 由于采用液压 制动 系统 的作用 下 , 天线波束按规定 方式在空 间扫描 。若 电磁波遇到 制 动操作机构失灵 , 目标 , 则 目标反射 回来 的回波信号经 天线 接入接 收机 , 在通 过信 分泵 , 不会使两液压 回路之间产生压差 。 号处理后 , 最后送到终端设备 , 得 到 目标 的坐标工作原理。 通过试验使用表 明, 这 种基于汽车间 的距离 、 相对速度 、 后面 2 . 2 电磁波雷达 防撞装置 。在 汽车行驶过程 中 , 当发射机采用微 车辆 的速度及道路状 况等信息建立 的安全/ 危险情况 判定法 , 不仅 波调频连续波体 制发射 电磁波时 , 雷达窄波束 向前发 射调频连续 可避免与前 面暂停车辆或停驻 车辆 的追尾碰撞 , 而且还 能防止与 波信 号。当发射信号遇到 目标时 , 被反射 回来 的电磁 波被 同一天 前 面实施紧急制动的车辆之 间的追尾碰撞 。这个系统在保护乘客

车辆碰撞防护系统设计与仿真

车辆碰撞防护系统设计与仿真

车辆碰撞防护系统设计与仿真车辆碰撞防护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可有效减少车辆碰撞事故对车辆及乘员的伤害。

本文将探讨车辆碰撞防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仿真方法。

一、设计原理车辆碰撞防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前碰撞感知与控制:车辆前部装配传感器,如雷达或摄像头,以感知前方的车辆和障碍物。

通过实时采集的数据,车辆可以预测碰撞风险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

2. 碰撞时刻预测与防护:根据前碰撞感知系统获取的数据,车辆可以对可能的碰撞时刻进行预测。

当碰撞风险较高时,车辆可以自动采取措施,如紧急制动或转向,以减少碰撞损伤。

3. 碰撞缓冲与吸能设计:车辆碰撞防护系统应设计有缓冲模块和吸能结构,以最大限度减少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

这可以通过在车辆前部安装缓冲器或使用可吸能材料来实现。

4. 乘员安全保护:车辆碰撞防护系统还应考虑乘员的安全保护。

车辆内部可以配置气囊装置,以减少乘员在碰撞过程中的伤害风险。

二、仿真方法对车辆碰撞防护系统的设计进行仿真可以帮助验证系统的性能和有效性。

以下是常用的仿真方法:1. 有限元分析:使用有限元方法对车辆的结构进行建模,并施加碰撞加载来模拟碰撞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分析车辆在不同碰撞条件下的应力、变形和能量吸收情况。

2. 碰撞动力学仿真:通过建立碰撞模型和运动方程,对车辆碰撞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车辆的碰撞响应和乘员的受力情况。

3. 控制系统仿真:通过建立车辆碰撞防护系统的控制算法和模型,对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

这可以帮助改进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4. 碰撞风险评估:使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车辆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模拟不同碰撞场景和乘员特征,可以预测系统的碰撞防护效果。

以上仿真方法可以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进行,如CAD、ANSYS等。

通过不断优化系统设计和仿真分析,可以提高车辆碰撞防护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总结本文探讨了车辆碰撞防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仿真方法。

防碰撞方案

防碰撞方案

防碰撞方案防碰撞方案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车辆数量的逐渐增多,交通安全的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车辆碰撞事故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性,各种防碰撞方案相继被提出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碰撞方案,包括车辆被动防碰撞系统、主动防碰撞系统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其中,被动防碰撞系统主要通过改进车辆结构和材料,提高车身的抗撞能力;主动防碰撞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监测和避免碰撞;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通过提供驾驶员相关信息和辅助功能,减少驾驶过程中的操作失误。

2. 被动防碰撞系统被动防碰撞系统主要通过改进车辆结构和材料,提高车身的抗撞能力,减少碰撞时对乘员的伤害。

2.1 高强度车身材料为了提高车身的抗撞能力,现代汽车生产中广泛采用高强度钢材料替代传统钢材。

高强度钢材料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在碰撞时吸收更多的能量,减缓碰撞对乘员的冲击。

2.2 缓冲结构设计车辆的缓冲结构设计也是被动防碰撞系统的关键。

通过在车辆前部和侧部添加缓冲结构和变形区域,可以在碰撞时吸收和分散能量,减轻碰撞对乘员的冲击。

3. 主动防碰撞系统主动防碰撞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监测和避免碰撞。

常见的主动防碰撞系统包括紧急制动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3.1 紧急制动系统 (EBS)紧急制动系统是一种能够在检测到前方障碍物时自动进行制动操作的系统。

它通过前方雷达或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道路前方的障碍物,一旦检测到碰撞的危险,系统会自动触发制动来避免碰撞。

3.2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通过使用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监测车辆是否偏离了当前车道。

如果系统检测到车辆偏离车道,会发出警告提醒驾驶员调整车辆方向,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3.3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通过使用雷达或激光传感器等监测前方车辆的行驶状态,并根据距离和速度的变化自动调整车辆的巡航速度。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设计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设计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设计一、系统概述汽车防撞预警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报警装置和执行机构四部分组成。

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控制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碰撞风险,如有风险,立即启动报警装置并控制执行机构进行干预。

二、传感器选型与布局1. 传感器选型为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本系统选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三种传感器。

毫米波雷达具有穿透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雨雾等恶劣天气;摄像头可识别道路标志、行人和车辆等目标;超声波传感器则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的近距离障碍物。

2. 传感器布局根据车辆结构和行驶需求,本系统将传感器均匀分布在车辆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确保无死角监测。

具体布局如下:(1)前方:安装两个毫米波雷达,分别位于车辆前保险杠两侧,覆盖前方120°的监测范围。

(2)后方:安装一个毫米波雷达,位于车辆后保险杠中央,覆盖后方60°的监测范围。

(3)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摄像头,分别位于车辆左右两侧,覆盖左右两侧60°的监测范围。

(4)四周:安装四个超声波传感器,分别位于车辆前后保险杠和左右两侧,用于检测近距离障碍物。

三、控制器设计1. 算法设计(1)数据预处理: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2)目标检测与识别:通过摄像头识别道路标志、行人和车辆等目标,结合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数据,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3)碰撞风险评估:根据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计算与本车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碰撞情况。

(4)预警决策:根据碰撞风险评估结果,判断是否触发预警。

2. 硬件设计控制器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

处理器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芯片,满足系统实时性和稳定性的需求;存储器用于存储算法模型和运行数据;通信接口负责与传感器、报警装置和执行机构进行数据交互。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设计任务书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
任务书
3.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一份;
2.外文资料翻译译文(含外文原文);
4.毕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2017年
2月13 日~ 3月20 日
3月23日~4月30日
5月1日~5月15日
5月16日~5月20日 5月21日~6月13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

研究分析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的构成及软件模块
对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设计方案予以设计总结
设计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硬、软件应用及采用合适的测距方式
论文答辩
学生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任:
年月日。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是一种集成多种技术的系统,旨在通过预防碰撞、减轻碰撞力量、保护乘客等方式,提高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探讨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以及其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设计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第一步是确定安全需求。

这包括分析不同类型的事故和碰撞方式,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例如,车辆前方碰撞的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感知前方障碍物,并迅速采取制动等措施。

而侧面碰撞的系统需要实现侧面气囊的快速充气和车身的加固等功能。

通过详细分析各种碰撞情况和其产生的力量以及乘客受到的影响,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安全需求。

接下来,在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应用。

传感器可以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前方、侧面和后方的障碍物。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等。

这些传感器将所获得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数据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制动系统或自动刹车系统来避免碰撞。

除了传感器和控制单元,车身碰撞安全系统还需要一些被动安全设备。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气囊系统。

在碰撞发生时,气囊能够迅速充气,为乘客提供额外的保护,并减轻碰撞力量对乘客的影响。

同时,车辆的车身结构也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车辆的刚性和抗碰撞能力。

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的车身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力量,保护乘客免受严重伤害。

在开发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

通过在实验室和道路上进行碰撞测试,以及模拟各种碰撞情况,可以评估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反应时间以及各种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的准确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才能保证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今,车身碰撞安全系统已经成为许多汽车的标配。

汽车防撞系统的构造及原理

汽车防撞系统的构造及原理

汽车防撞系统的构造及原理
汽车防撞系统是指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技术装置,通过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执行机构等组成,能够监测并识别潜在的碰撞风险,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碰撞的发生。

汽车防撞系统的构造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传感器:汽车防撞系统通常会使用多种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激光、超声波等,用于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车辆前方、侧面或后方的障碍物、车辆等,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2.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汽车防撞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息,根据预设的算法和规则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模块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发出警报、激活制动系统、自动控制方向盘等。

3.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

例如,当汽车防撞系统检测到可能的碰撞风险时,它可以通过激活制动系统来减速或紧急制动,或者通过自动控制方向盘来避免障碍物。

汽车防撞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先进的感知、计算和执行技术。

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运用计算机算法进行分析处理。

当系统识别到潜在碰撞风险时,控制模块会进行相应的预警和干预措施,然后通过执行机构实现具体的
动作。

汽车防撞系统通常会采用多重感知方法,综合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另外,系统还需要考虑不同速度、距离和环境因素对于碰撞风险的影响,从而调整相应的控制策略。

同时,汽车防撞系统通常会设计为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的系统,以确保能够在关键时刻有效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方案

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方案

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方案简介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监控技术和智能算法的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它可以通过高清车载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利用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准确识别车辆碰撞的风险,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的行动,以避免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技术原理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主要基于以下技术原理进行设计和实现:1. 高清车载摄像头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采用高清车载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

高清车载摄像头具备高清晰度、广角度、夜视功能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员观测车辆周边的能力,识别并记录车辆碰撞的情况。

2. 智能算法识别车辆碰撞风险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算法识别车辆碰撞风险。

该算法能够通过车载摄像头捕捉的视频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通过图像识别、目标追踪等计算机视觉算法,精准地识别出车辆碰撞风险,判断是否需要发出预警信息。

3. 发出驾驶员预警信息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驾驶员预警信息。

当系统识别到车辆出现碰撞风险时,会向驾驶员发出语音、振动等信息预警,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的行动,以避免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方案特点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支持多种警告方式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能够支持多种警告方式,如语音、振动等方式进行预警,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的行动。

2. 精准识别碰撞风险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算法,能够精准地识别车辆碰撞风险,可有效降低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率。

3. 易于安装和使用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

只需要将系统中的摄像头固定在车辆上即可,驾驶员可通过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操作。

应用场景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在以下场景中应用效果尤佳:1. 工地运输卡车工地运输卡车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道路的大规模交通,驾驶员在视线受阻或者交通拥堵的时候,十分容易发生车辆碰撞的危险。

MDVR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员识别与控制碰撞风险的能力。

车辆前向防碰撞主动预警系统设计

车辆前向防碰撞主动预警系统设计
波算法对前向有效目标车辆进行定位ꎬ通过两级预警策略算法ꎬ在车辆有前向碰撞风险时ꎬ
向驾驶员发出语音、方向盘和坐垫震动等预警信号ꎬ真实道路实车试验表明ꎬ本系统能有效
避免车辆前向碰撞事故的发生ꎮ
1 系统组成
同摄像头、超声波等其余测距方案相比ꎬ毫米波雷达穿透能力较强ꎬ尤其适用于复杂环
境条件下的主动防撞预警应用ꎮ 本文设计的 FCWS 系统组成如下图 1 所示ꎮ 其中ꎬ车载电
175m 处目标ꎬ两种模式相结合ꎬ可以对车间距离及相对速度进行精确测量ꎬ雷达主要性能
参数见表 1 所示 [4] ꎮ
表 1 ESR 主要参数
Table 1 Key parameters of ESR
模式
可探测目标数
探测距离 / mபைடு நூலகம்
设计了一种车辆前向防碰撞主动预警系统ꎬ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进行车辆之间相对
距离及相对速度监测ꎬ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前向有效目标车辆进行优先监测ꎬ通过两级
预警策略算法进行预警ꎬ在车辆存在潜在的碰撞危险时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三种方式发
出报警信息ꎮ
关键词:前向防碰撞预警系统ꎻ毫米波雷达ꎻ卡尔曼滤波算法
第 16 卷 第 3 期
2019 年 06 月
邵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16 No. 3
Jun. 2019

中图分类号:U463. 66 文献标志码:A
Design of active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vehicle forward anti-collision
LI Yangjuan

防碰撞系统课程设计

防碰撞系统课程设计

防碰撞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防碰撞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和碰撞理论。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防碰撞技术,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3. 学生能够解释防碰撞系统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并列举其在现代交通工具中的具体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碰撞过程,提出减少碰撞伤害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碰撞相关的速度、加速度和距离等参数。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设计和评估简单的防碰撞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防碰撞系统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对交通安全的责任感。

2.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防碰撞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激发对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防碰撞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碰撞原理: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探讨减少碰撞伤害的物理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动力学,第三节 碰撞运动2. 防碰撞技术:介绍常见的防碰撞技术,如ABS、气囊、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分析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安全,第一节 防碰撞技术3. 实际应用:讲解防碰撞系统在现代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举例说明其安全效果。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安全,第二节 防碰撞系统的实际应用4. 实验与模拟:设计碰撞实验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防碰撞技术的效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汽车主动避撞控制论文

汽车主动避撞控制论文

高速公路汽车防撞自动报警制动系统【摘要】针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需要,以及国内外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汽车工程学、汽车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理论,从必要性、可行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角度出发,提出开发研制汽车防撞报警系统。

目的在于当行车处于危险状态时,发出报警,提醒驾驶员或自动采用相应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高速公路碰撞事故的发生。

本设计的系统包括传感器感知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和信息输出子系统组成。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前后两车的三种相对行车状态,提出合理的安全跟车距离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对车间距离、相对速度和自车车速的测量方案比较及误差分析,确定采用多普勒调频连续波雷达传感器来测量两车间的实际车速;进而通过中央处理子系统对各传感器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然后做出信息输出和控制安全判读。

考虑到系统的实时性、精确性和可靠性,采用性价比比较高的八位微处理器AT89S52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由此而组成中央处理子系统的核心。

关键词:安全跟车距离模型防撞报警系统PC机模拟通信声光报警2 系统分析与数学模型建立2.1.1系统结构图2-1 汽车防撞系统示意图图 2-1 为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整个系统由传感器感知、中央处理以及信息输出三个子系统构成。

传感器感知子系统由车辆上的各种传感器组成,用于收集车辆的内外环境信息;中央处理子系统由信息采集单元与主控制单元组成,用于评估车辆行驶的安全状态;信息输出子系统由声光报警模块与显示模块组成,为驾驶员提供汽车行驶的安全状态信息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安装在汽车前保险杠上的雷达传感器实时测量自车与前方目标物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等信息,并通过采集传送至信息采集单元;利用安装在变速箱输出轴的霍尔车速传感器获得与转轴同速的脉冲信号,输出至信息采集单元进行车速计算:制动、油门位置及路面附着系数以开关量的形式输入至信息采集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对各种传感器信息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传送至主控制单元;主控制单元判断当前的行车安全状态,采取相应的报警方式,警示驾驶员当前的行车状况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安全性的重视,汽车防碰撞系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该系统能够帮助司机预防和避免碰撞事故,保护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在本文中,将探讨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优化策略。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建立在车辆感知、决策和控制的基础上。

感知是指车辆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例如前方车辆的距离、速度和方向等。

决策是指系统根据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避碰策略。

控制是指系统向车辆的制动系统或转向系统发送指令,实施避碰措施。

在感知方面,汽车防碰撞系统通常使用雷达、激光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装置来感知前方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这些传感器能够精确地检测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和动态信息,并向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输入。

然而,不同的传感器在感知范围、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综合利用各种传感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感知性能。

在决策方面,汽车防碰撞系统需要根据感知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和判断。

一种常用的决策方法是基于规则的系统,通过预先定义的规则来判断是否采取紧急制动或避让行动。

例如,如果感知到前方车辆突然减速,系统会立即向车辆的制动系统发送制动指令。

此外,还可以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方法,通过训练模型来判断不同情况下的最佳避碰策略。

这种方法对于复杂环境下的决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控制方面,汽车防碰撞系统需要将决策结果转化为实际的控制指令。

制动系统是防碰撞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可以通过电控制动器或液压控制器来实现快速的制动响应。

转向系统也是重要的控制器之一,可以通过电动转向器或液压转向器来实现精确的转向控制。

此外,还可以使用自动驾驶技术来实现自动避碰功能,通过车辆的自主控制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为了优化汽车防碰撞系统的性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感知系统的准确度和实时性对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选择性能稳定、响应快的传感器,并进行合理的传感器布置,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感知能力。

车辆预碰撞系统plc课程设计

车辆预碰撞系统plc课程设计

车辆预碰撞系统p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车辆预碰撞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车辆预碰撞系统中传感器、执行器与PLC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

3. 学生了解并掌握PLC编程中与预碰撞系统相关的指令和程序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PLC进行车辆预碰撞系统模拟编程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预碰撞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预碰撞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及车辆安全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PLC基础知识,对车辆安全领域有较高的兴趣,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 车辆预碰撞系统原理:介绍车辆预碰撞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性。

- PLC在预碰撞系统中的应用:讲解PLC在预碰撞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部件的协同工作方式。

- 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原理:分析预碰撞系统中涉及到的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等)和执行器(如刹车系统、警示系统等)的工作原理。

2. 实践教学:- PLC编程与仿真:指导学生使用PLC编程软件,完成预碰撞系统的模拟编程和调试。

- 系统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对预碰撞系统进行调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介绍车辆预碰撞系统原理,学习PLC基础知识。

- 第二周:学习传感器、执行器原理,分析PLC在预碰撞系统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的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汽车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而相应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

全球每年由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数目是惊人的,因此,车辆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对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表明,80%以上的车祸是由于驾驶员反应不及时引起的,超过65%的车辆相撞属于追尾相撞,其余则属于侧面相撞和正面相撞。

有关研究表明,若驾驶员能够提早1 s 意识到有事故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90%的追尾事故和60%的正面碰撞事故都可以避免。

现代的交通系统和未来将要出现的自动车辆系统(AVS)均要求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以便于对车辆进行交通监视和跟踪以及多传感信息融合。

未来AVS异类传感器包括视频传感器、激光扫描仪和雷达传感器等,融合的目的在于把目标输入到路径规划与制导系统中去。

而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就是根据多传感器接收到的车辆前方目标信息和本车的状态信息,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识别出本车前方车辆的距离和速度等状态信息,并进行碰撞危险估计的。

举例说,若车间距接近临界距离时,发出报警信号,提请司机注意;若车间距小于临界安全距离时,则启动制动系统,以避免碰撞的发生.显然,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是一种主动式的防撞、防抱死的汽车安全系统,它使反应时间、距离、速度三个方面都能得到优化控制,可减少驾驶员的负担和判断错误,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性将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地避免大部分汽车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为提高使用车速、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实现自动化驾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汽车防追尾碰撞控制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

在正常行驶时,该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

当本车的车头非常接近于前车的车尾时,该系统将发出防追尾警告。

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制动减速措施,该系统便自动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汽车防追尾碰撞控制系统具有三种功能:即环境监测功能、防碰撞判断功能和车辆控制功能。

a 行车环境监测系统行车环境监测系统由环境探测系统和车况探测系统组成。

环境探测系统由测量车间距离和前面车辆方位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CCD摄象机及能够判断路面状况的道路传感器所组成。

车辆的周边传感技术是实现汽车防碰撞的关键技术。

传感器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只有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才有可能减少系统的虚警率。

从表1可知,微波传感器(雷达)的性价比较高,因此一般选择工作于毫米波的微波传感器作为主传感器,配置以图像、路面传感器等作为辅助传感器来实现对车前障碍物的检测。

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辆前端的中央位置上,激光雷达安装在毫米波雷达的两侧,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测量本车与前车的距离和前面车辆的方位,并把所测数据传输到防碰撞判断系统;CCD摄象机获得前方车辆和障碍物的图像信息,道路传感器得到路面的状态信息,车况探测系统检测本车的速度、加速度和其他状态信息,所有信息都将被送往防碰撞判断系统。

b 防碰撞判断系统防碰撞判断系统由目标识别系统和危险估计系统组成。

目标识别系统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CCD摄象机等传感器的信息经融合处理后,估计出本车前方距离最近的车辆或障碍物的距离和相对速度,并将此信号传送给危险估计系统。

危险估计系统根据路面状况(湿/干)、本车的状况(如车速、转向角及横向摆动速率)、距前车的距离和相对速度以及司机的反应状况计算出“临界车间距离”,并将实际测量的车间距离与临界车间距离进行比较,在实际测量的车间距离非常接近临界车间距离的某一时刻,报警器发出警告信号。

当实际测量的车间距离等于或小于临界车间距离时,自动启动制动控制系统。

c 有自动制动操作机构的车辆控制国际公路委员会对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做了调查,结论得出平均值为0.5~3s。

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1.5s,那么在汽车的车速为40Km/h时,反应时间内汽车的行驶的距离是16.7m;车速为80Km/h时,行驶的距离将达33.4m。

自动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远比驾驶员少的多,它的反应距离只有0.5 m。

工作时,防碰撞判断系统不断地根据测出的两车之间的距离、本身的车速、相对车速等有关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求出安全距离,并与雷达测出的实际距离相比较。

如实测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就发出报警信息,如驾驶员仍未采取措施,且安全距离小于极限安全距离时,系统通过执行机构对汽车的常规制动系统起作用,使汽车减速,当距离超过极限距离时,制动机构又恢复正常。

毫米波雷达目前最受关注的传感手段是运用毫米波进行测量的雷达系统。

毫米波是指工作频率在30~100GHz,波长在1~10mm之间的电磁波。

毫米波雷达(主要是9 4GHz)原来主要用于短程反装甲武器系统,其功能就是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和相对速度。

毫米波雷达可以全天候工作,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而恶劣的气候环境正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GaAs高频器件和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MMIC的出现和应用,毫米波雷达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本也有所下降,并且雷达的外型尺寸可以做得很小,便于在汽车上安装。

因此,毫米波雷达就成了汽车前视雷达的首选。

为了在高速公路上及时发现前方的交通堵塞,汽车用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必须在100m以上;为了覆盖左右两侧的车道线,探测宽度必为3.5m;为了不把道路上方的标识和人行天桥也探测进去,上、下方要有与道路的升降相对应的3m左右的探测幅度。

其主要指标如下:①天线:尺寸要小、成本要低、性能要高,还要便于安装和使用。

②工作频率: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率与其性能和价格相关。

一般而言,频率提高,目标的反射效果会更好,但信号的穿透力会减弱,测距范围降低,器件成本增大。

曾有工作于 24GHz,60GHz, 76~77GHz的雷达样机和成品的报道,现由于76~77GHz毫米波雷达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国外目前多采用这一工作频率。

我国由于受到器件和成本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倾向于采用35GHz的工作频率。

③视角:视角就是天线波束的扫描范围,包括方位角和高低角。

为降低虚警率,一般选择方位角为9oC~12oC ,甚至更大。

高低角则取3oC 左右。

④作用距离:100m~150m即可。

如美国规定为1~100m,欧洲规定为1~150m,测距范围的确定以保证车制动时两车不会发生追尾碰撞为原则。

⑤测量的动态范围:雷达必须有足够的动态范围,以保证对大小目标都能识别。

⑥分辨率:径向距离分辨率达到1m即可。

多传感器融合策略多传感信息融合(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或称多源信息融合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信息融合是解决飞机、导弹之类飞行器航迹预测与跟踪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也是智能信息处理领域最有前途的一个研究方向。

从广义角度讲,信息融合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例如,人类认知客观世界,就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获得信息,并经过大脑进行融合而得到认知结论。

从狭义角度讲,以不同的传感器获得同一对象的不同量测数据,利用某种算法获得一个综合信息,这就是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是信息融合中最简单和最实用的一类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估计理论的,特别是Bayes估计理论,并且主要针对的是同一类型数据信息。

典型的应用就是目标跟踪中的航迹预测,把来自不同监测装置的数据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最好的估计结果。

数据融合方法分为集中处理方式和分布处理方式,在目标跟踪研究中,分布处理方式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工作环境恶劣,干扰因素众多,只用单一雷达传感器做出判断容易产生虚警,为了提高对目标的识别和估计能力,就要引入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

其中,传感器包括雷达传感器、激光扫描仪和视频传感器等。

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不同类传感器所提供的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其目的就是降低探测的不确定性,形成对系统环境相对一致的感知描述,以便得到一个准确可靠的分析和判断结果,从而提高系统决策能力。

a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目标识别汽车防碰撞系统的技术关键之一是目标识别系统。

因为,雷达在向前方发射电磁波时,车前的所有物体如树木、公路标志、立体交叉、桥梁、架空电线等都会对雷达波产生反射。

系统必须剔除那些虚假的,即不会引起碰撞危险的物体反射的信号,将那些真实的,即确有碰撞危险的信号检测出来进行处理,才能准确工作,而不会发生误动作。

为了消除或减少虚警现象的发生,除了在设计和选择传感器时要保证一定的技术指标外(如要求雷达的视角在一定的范围内),还要利用其它传感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b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距离估计从上面的介绍可知,本车与前车的距离是汽车防碰撞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计算临界安全距离时,要根据它估算前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因此,该距离量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防碰撞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测量距离用的传感器有激光传感器和毫米波传感器,这两类传感器各有特点。

它们的测量范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目标的反映能力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使用哪种传感器去保证在整个测量范围内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必须利用融合技术,这样才能根据传感器信息的互补性和冗余性,进行合适的数学处理,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距离值。

c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危险评估危险评估系统的核心就是根据路面状况、本车的运行状况、距前车的距离和相对速度以及司机的反应状况综合做出判断,计算出“临界车间距离”并将实际测量的车间距离与临界车间距离进行比较。

“临界车间距离”的确定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若司机的反应比较灵敏,或道路状况较好,或本车的制动系统工作良好,则“临界车间距离”可以取较小值;反之,“临界车间距离”则需取大一些的值,以防碰撞的发生。

小结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关于多源信息实时融合的方法,其中包括多源信息实时融合的实时目标识别算法、多源信息实时融合的实时参数估计、多源信息实时融合的实时危险评估等,并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工程实际。

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能在线实时采集数据,并完成目标识别和多传感信息的融合处理;目标识别精度达到工业应用标准;能根据车辆目前的状态和障碍物的状态,进行防碰撞判断;特别能对危险情况进行预警,当接近目标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司机注意。

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若把此方法应用于自动车辆系统(AVS),可以为车辆安全性带来非常大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