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1、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is(DCIS):导管原位癌;Tis(LCIS):小叶原位癌;Tis(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T1b: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T1c:肿瘤最大直径>lcm,但≤2 cm。
T2:肿瘤最大直径>2 cm,但≤5 cm。
T3:肿瘤最大直径>5 cm。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如下所述:T4a: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T4a与T4b并存;T4d: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1)临床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病理标本即可见的异常(2)病理学分期(pN)ap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UICC,1997)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UICC,1997) T——原发肿瘤Tx 对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o 未发现原发肿瘤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或无肿块的乳头派杰病(注:派杰病有肿块者,则按肿块大小来分期)Tl 肿瘤的最大径≤2cmTla 肿瘤的最大径≤0.5cmT1b 肿瘤的最大径>0.5cm,<1.0cmTlc 肿瘤的最大径>1.0cm,<2.0cm(1.1~2.0cm)T2 肿瘤的最大径>2.Ocm,<5.Ocm(2.1-5cm)T3 肿瘤的最大径>5.0cm(5.1cm以上)T4 任何体积的肿瘤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T4a 侵犯胸壁(注: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b 乳房皮肤水肿,溃疡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 上两者同时存在T4d 炎性乳腺癌N一区域淋巴结(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Nx 对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o 同侧腋下未扪到淋巴结N1 同侧腋下能扪到活动的转移淋巴结N2 同侧腋下转移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N3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PN一术后区域淋巴结病理分期pNx 对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以前已切除或未送病理检查)p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PN1 同侧腋下有活动的转移淋巴结pNla 只有微小转移灶,最大径不超过0.2craPNlb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cmPNlbi 有1—3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PNlbii 有4个以上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pNlbiii 转移淋巴结侵犯包膜外,最大径不超过2.0cmPNlbiv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OcmpN2 转移到同侧腋下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组织粘连pN3 转移到同侧内乳淋巴结M一远处转移Mx 对远处转移不能确定Mo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临床分期0期TisNOMOI期T1NOMOⅡa期TON1MOT1N1MOT2NOMOⅡb期T2N1MOT3NOMOⅢa期TON2MOT1N2MOT2N2MOT3N1,2MOⅢb期T4任何NMO任何TN3MOⅣ期任何T任何NM1。
乳腺癌分期系统
巴结阳性;或在一个或多个阳性I,II级腋窝淋巴结的存在下, 影像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阳性;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
T3
IIB IIIA IIIA IIIA IIIC
床阴性同侧内乳淋巴结中检测到3个以上的腋窝淋巴结和微 小转移灶或大转移;
T4 IIIB IIIB IIIB IIIB IIIC
• M 转移 • Mx 无法评估
乳腺癌分期系统
1
目录
一、TNM分期 二、解剖分期
2
1、TNM分期概述
• 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 制定 • 评估肿瘤治疗方案及预后
•T : • N: • M:
原发肿瘤的范围 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其程度 有无远处转移
3
2、TNM分期系统类型
•临床TNM分期 •病理TNM分期 •再次治疗TNM分期 •尸解TNM分期 •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
• N 区域淋巴结
• Nx 无法评估
•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确定或ITCs
• N1mi 微转移(200个细胞,大于0.2mm,但不大于2.0mm) • N1-3 区域淋巴结
• 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具
T0,is
0
M1 任何T或N 均为 IV期
• M0 无远处转移
• M1 有远处转移
目录
一、TNM分期 二、解剖分期
6
乳腺癌解剖分期
I期
T1 N0 M0
II 期
A T0-1 N1 M0
T2 N0 M0 B
T2 N1 M0 T3 N0 M0
早期
III 期
A T3 N1-2 M0 T0-2 N2 M0
B T4 N0-2 M0
解读 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严选材料]
解读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严选材料]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TNM分期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是国际上最新的乳腺癌分期标准,于2017年发布,相较于旧版分期系统,有着一些重要的改变。
本文旨在解读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分期系统。
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的改变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相对于第七版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T分期的调整: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范围的不同,T分期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准确和细致。
2. N分期的变化:第八版将淋巴结转移分为三个亚型,即pN1、pN2和pN3,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疾病复发风险。
3. M分期的修改:在第八版中,M分期将转移状态细分为两个亚型,即M1a和M1b,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病情。
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的应用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以下方面:1. 治疗决策的制定:基于TNM分期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2. 预后评估的指导:TNM分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医生和患者做出合适的随访和治疗调整决策。
3. 临床研究的参考:TNM分期作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总结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是乳腺癌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转移状态等指标的详细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测其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TNM分期不仅可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还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参考指标。
希望本文对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有所帮助。
乳腺癌TNM分期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乳腺癌tnm分期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1、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is (DCIS):导管原位癌;Tis (LCIS):小叶原位癌;Tis (Paget’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 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 :肿瘤最大直径〉 0.1 cm,但≤0. 5 cm;T1b :肿瘤最大直径> 0.5cm,但≤1cm;T1c :肿瘤最大直径〉 l cm,但≤2 cm.T2 :肿瘤最大直径〉 2 cm,但≤5cm。
T3 :肿瘤最大直径> 5 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 b) ,如下所述: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 ,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 :T4a与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1)临床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 :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TNM分期ppt课件
乳腺癌TNM分期
7
T:原发肿瘤长径
➢临床(cT)与病理(pT)分期均采用相同的T分期标准; ➢测量应精确到毫米,一般认为病理检查测量的T较临床检 查(主要根据体格检查、乳腺摄片或CT、超声或MRI检查 等)测量准确; ➢第七版与第六版T分期没有变化。
乳腺癌TNM分期
8
➢TX 原发性肿瘤无法评估(如已切除) ➢ T0 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Tis(DCIS)
小叶原位癌Tis(LCIS) 乳头Paget’s 病(乳腺组织内无浸润癌或原 位癌)
乳腺癌TNM分期
9
T1 肿瘤最大径≤20mm • T1mi 肿瘤最大径≤1mm • T1a 1mm<肿瘤最大径≤5mm • T1b 5mm <肿瘤最大径≤10mm • T1c 10mm<肿瘤最大径≤20mm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
11
乳腺癌TNM分期
12
乳头Paget’s病
乳腺癌TNM分期
13
乳腺癌TNM分期
14
乳腺癌TNM分期
15
N 区域淋巴结
临床分期(与第6版无变化) •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切除) •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 同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移动 • N2 同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融合;或临床上
• pN3b 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 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超过3个腋窝淋巴结 转移时有同侧乳房内淋巴结临床阴性的镜下转移;
•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临床上未发现”指影像学(除外淋巴结闪烁 扫描)或临床体格检查未发现
• pN3 ≥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 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I、 II级腋窝淋巴结阳性;或超过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前 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微转移或大体转移,但 临床上未发现;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原则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对乳腺癌进行恰当的分期以及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乳腺癌的分期1.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乳腺癌最常用的分类系统,它将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M)三个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因素组合给出相应的分期结果。
根据TNM分期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确定适当治疗方案。
2. 女性全身情况评估除了TNM分期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妇科内分泌情况、家族史等因素来进行进一步评估。
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到患者对放化疗及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适应性,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1. 手术治疗手术是乳腺癌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早期乳腺癌,可选择进行全乳切除或者局部切除。
根据肿瘤大小以及分期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于晚期乳腺癌或已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行乳房切除并且联合辅助性放化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高能X线或者其他射线来杀死残留在手术后胸壁或淋巴结区域内的可能存在的恶性细胞,降低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
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并减少可能存在于整个身体内其他部位可能存在的癌细胞。
化学治疗通常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以减少肿瘤内分泌情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分期和乳腺癌类型,化疗药物可以有所不同。
4. 内分泌治疗许多乳腺癌是由于雌激素引起的。
因此,内分泌治疗通过使用荷尔蒙制剂(如酮叮体、他莫班等)来抑制雌激素的产生和作用,减少肿瘤生长并控制细胞增殖。
这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5. 靶向治疗某些特定基因突变会导致乳腺癌细胞异常增长。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T 原发肿瘤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T0 原发肿瘤未查出Tis 原位癌Tis(DCIS) 导管原位癌Tis(LCIS) 小叶原位癌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T1 肿瘤最大直径≤2cm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T1a 最大直径>0.1cm,≤0.5cmT1b 最大直径>0.5cm,≤1.0cmT1c 最大直径>1.0cm,≤2.0cmT2 最大直径>2.0cm,≤5.0cmT3 最大直径>5.0cm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a 侵犯胸壁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T4c T4a和T4b并存T4d 炎性乳腺癌N 区域淋巴结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pN 区域淋巴结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pN1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1a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1c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2 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pN2a 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pN2b 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pN3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pN3b 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M 远处转移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说明: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pN0(i+)(sn);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的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乳腺癌tnm分期最新版
乳腺癌tnm分期最新版乳腺癌TNM分期最新版引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TNM系统是评估乳腺癌分期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主要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状态(N: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M:远处转移)将乳腺癌分成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的最新版本,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分期方法。
I. T分期T分期是根据主要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来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
根据最新的TNM分期系统,乳腺癌的T分期被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T1期:乳腺癌直径小于2厘米,未侵犯皮肤或胸大肌。
2. T2期:乳腺癌直径介于2到5厘米之间,或者有局部皮肤溃疡或胸大肌受侵。
3. T3期:乳腺癌直径大于5厘米,且已经侵犯到胸壁或皮肤。
4. T4期:乳腺癌无论大小都已侵犯到邻近组织,如胸骨、肋骨或乳房皮肤。
II. N分期N分期是评估乳腺癌是否转移到淋巴结的重要指标。
根据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乳腺癌的N分期被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N0期:没有淋巴结转移。
2. N1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3. N2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及邻近淋巴结,或转移至乳房下方淋巴结。
III. M分期M分期是根据乳腺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来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
根据远处转移的情况,乳腺癌的M分期被细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 M0期:没有远处转移。
2. M1期:存在远处转移,如骨骼、肺部、肝脏等。
IV. 综合分期乳腺癌的综合分期是根据T、N和M分期的结果来判断肿瘤的整体严重程度。
最新的乳腺癌综合分期系统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0期:非侵袭癌,没有发现实质肿瘤。
2. I期:T1、N0、M0,早期乳腺癌。
3. II期:T2或T3、N0或N1、M0,较大或转移较多的肿瘤。
4. III期:T3或T4、N1或N2、M0,局部晚期乳腺癌。
5. IV期:任何T、N、M1,晚期转移性乳腺癌。
总结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评估乳腺癌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正文:⒈引言⑴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的各个阶段,并提供相关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⒉乳腺癌TNM分期⑴ T分期- T0:无原发病灶。
- Tis:原位癌。
- T1:原发肿瘤直径≤2cm,且无淋巴结转移。
- T2:原发肿瘤直径2-5cm,或累及胸肌深层,或有淋巴结转移。
- T3:原发肿瘤直径>5cm,或累及皮肤或胸壁,或有淋巴结转移。
- T4:原发肿瘤累及胸骨、锁骨、肋骨,或有皮肤溃疡或炎症,或有淋巴结转移。
⑵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 N1: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单个或多个,但可活动。
- N2: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多个且不可活动,或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或有腋窝与锁骨上淋巴结共同转移。
- N3: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或胸骨上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结转移。
⑶ 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⒊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播散至邻近淋巴结。
⑶皮肤溃疡皮肤溃疡是指乳腺癌浸润至皮肤,导致皮肤组织破溃。
⑷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是指乳腺癌细胞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远离原发灶的部位。
⒋结尾⒈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乳腺癌TNM分期图表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原位癌:癌细胞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 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播散至邻近淋巴结。
- 皮肤溃疡:乳腺癌浸润至皮肤,导致皮肤组织破溃。
- 远处转移:乳腺癌细胞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远离原发灶的部位。
乳腺癌TNM分期
• pN1 微转移;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 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 未发现* • pN1mi 微转移(超过0.2mm,但不超过2.0mm) • pN1a 1-3个腋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转移灶 大 于 2.0mm • pN1b 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 或大体转移,但临床上未发现* • pN1c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通过前哨淋巴 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大体转移,但临床 上未发现*
临床(cT)与病理(pT)分期均采用相同的T分期标准; 测量应精确到毫米,一般认为病理检查测量的T较临床检 查(主要根据体格检查、乳腺摄片或CT、超声或MRI检查 等)测量准确; 第七版与第六版T分期没有变化。
TX 原发性肿瘤无法评估(如已切除) T0 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Tis(DCIS) 小叶原位癌Tis(LCIS) 乳头Paget’s 病(乳腺组织内无浸润癌或原 位癌)
• pN3a ≥ 10个腋下淋巴结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至 少有一个超过2.0mm的肿瘤集落) • pN3b 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 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超过3个腋窝淋巴结 转移时有同侧乳房内淋巴结临床阴性的镜下转移; •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临床上未发现”指影像学(除外淋巴结闪烁 扫描)或临床体格检查未发现 • **“临床上发现”指影像学(除外淋巴结闪烁扫 描)或临床体检发现高度怀疑为恶性转移的特征, 或细针穿刺病理检查中可见大体转移
•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III级腋窝淋巴结), 伴或不伴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 乳淋巴结转移,伴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 转移 •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注:“临床上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 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发现高度怀疑为 恶性转移的特征,或细针穿刺病理检查中可见大 体转移。
03乳腺癌AJCCTNM分期
03乳腺癌AJCCTNM分期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准确评估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医学界引入了AJCCTNM分期系统。
本文将对乳腺癌AJCCTNM分期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AJCCTNM分期简介AJCCTNM分期系统是指美国癌症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制定的乳腺癌TNM分期系统的最新版本。
它通过结合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对乳腺癌进行分期,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乳腺癌AJCCTNM分期的内容乳腺癌AJCC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1. 肿瘤大小(T)肿瘤大小(T)是评估肿瘤在乳腺组织中的扩散程度的指标。
根据肿瘤大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T0期:没有发现原发肿瘤。
- Tis期:原位癌,即癌细胞位于乳腺导管或乳腺小叶内,没有侵犯周围组织。
- T1期: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 T2期: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
- T3期: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浸润到胸壁或皮肤。
- T4期: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包括炎症性乳腺癌。
2. 淋巴结转移(N)淋巴结转移(N)是指乳腺癌细胞是否已经转移到腋窝淋巴结或其他局部淋巴结的情况。
根据转移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N0期:没有淋巴结转移。
- N1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但淋巴结团小于2厘米。
- N2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团大于2厘米,或转移至乳房下纵隔淋巴结。
- N3期: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或腋动脉淋巴结。
3. 远处转移(M)远处转移(M)是指乳腺癌是否已经扩散到远处器官,如骨骼、肺部、肝脏等。
根据转移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M0期:没有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转移。
三、乳腺癌AJCCTNM分期的意义乳腺癌AJCCTNM分期对于制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了解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是进行合理治疗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的相关内容,以加深读者对该疾病的了解。
一、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侵犯淋巴结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即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与侵犯范围,N代表淋巴结的累及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
1. T分期T分期主要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来确定。
根据肿瘤大小可分为T1、T2、T3、T4四个级别,其中T1代表肿瘤直径小于2cm,T2代表肿瘤直径为2-5cm,T3代表肿瘤直径大于5cm,T4代表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
2. N分期N分期是基于淋巴结的累及情况进行判断。
根据淋巴结的情况,可分为N0、N1、N2、N3四个级别,其中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表示转移至腋窝淋巴结,N2表示转移到腋窝淋巴结以外的区域淋巴结,N3则表示转移到胸壁或锁骨上淋巴结。
3. M分期M分期是对远处转移情况的评估,主要是通过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骨扫描等方式来确定。
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存在远处转移。
二、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为了预测患者的生存状况和判断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
1. TNM分期乳腺癌的TNM分期是最常用的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TNM分期较早期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晚期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2. 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是根据肿瘤的基因表达谱和生物学行为对其进行分类。
分子分型分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三阴性和基底样类四种类型。
其中,激素受体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三阴性和基底样型则预后较差。
3. Ki-67指标Ki-67是一种衡量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佳相关。
乳腺癌怎么分期(一)2024
乳腺癌怎么分期(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的分期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乳腺癌的分期为主题,介绍乳腺癌分期的依据、方法以及各个分期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正文:一、分期依据:1. 肿瘤的大小:测量肿瘤在最大面积和体积方面的大小。
2. 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查腋窝和颈部淋巴结是否受累。
3. 肿瘤的远处转移: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4.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期。
5. 肿瘤的分子特征:检测肿瘤的分子特征对分期进行辅助判断。
二、乳腺癌分期方法:1.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以及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
- T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分为T1、T2、T3和T4四个阶段。
- N分期: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侵犯范围分为N0、N1、N2和N3四个阶段。
- M分期:根据有无远处转移分为M0和M1两个阶段。
2. 临床分期:根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淋巴结活检等方法进行分期。
3. 病理分期:根据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4. 分子分期:根据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分期,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情况。
三、分期的临床表现和预后:1. 阶段I:肿瘤小于2厘米,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良好。
2. 阶段II:肿瘤大小不一,可能有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对较好。
3. 阶段III:肿瘤较大,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4. 阶段IV:有远处转移,预后极差。
四、治疗策略: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可选择乳腺保留手术或乳腺切除手术。
2. 放疗治疗:术后放疗可减少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3. 化疗治疗:对于后期或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常规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化疗。
4. 内分泌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可使用内分泌治疗。
5. 靶向治疗: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以选择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TNM分期(2009年AJCC第七版)
乳腺癌TNM分期(2009年AJCC第七版)1. 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Tis 导管原位癌Tis ⼩叶原位癌Ti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分类。
T1 肿瘤最⼤直径≤2cmT1mic 微⼩浸润癌,最⼤直径≤0.1cmT1a 肿瘤最⼤直径>0.1cm, 但≤0.5cmT1b 肿瘤最⼤直径>0.5cm, 但≤1cmT1c 肿瘤最⼤直径>1cm, 但≤2cmT2 肿瘤最⼤径⼤>2cm, 但≤5cmT3 肿瘤最⼤径>5cmT4 ⽆论肿瘤⼤⼩,直接侵及胸壁或⽪肤T4a 肿瘤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 乳腺⽪肤⽔肿(包括橘⽪样变),或溃疡,或不超过同侧乳腺的⽪肤卫星结节T4c 同时包括T4a和T4bT4d 炎性乳腺癌2. 区域淋巴结(N)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例如曾经切除)N0 区域淋巴结⽆转移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N2b 仅临床上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 同侧锁⾻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3a 同侧锁⾻下淋巴结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上淋巴结转移3. 远处转移(M)Mx 远处转移⽆法评估M0 ⽆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4. 临床分期0期 TisN0M0I期 T1N0M0IIA期 T0N1M0 T1N1M0 T2N0M0IIB期 T2N1M0 T3N0M0IIIA期 T0N2M0 T1N2M0 T2N2M0 T3N1,2M0IIIB期 T4N0M0, T4N1M0,T4N2M0IIIC期任何T,N3M0IV期任何T任何N,M1* “临床上发现”指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临床体检或⾁眼可见的病理异常。
(完整word版)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目前常用的临床分期是按1959年国际抗癌联盟建议,并于1978年经修改的TNM国际分期法。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是对乳腺癌患者已发展到何种程度作出的判定,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它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1、癌肿本身的生长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和它的浸润范围,以“T”(Tumor)字表示;2、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以“N”(Node)表示;3、远位脏器有无血行转移,以“M”(Metastasis)表示。
如果在T、N、M三个字母下面再附加0、1、2、3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具体乳腺癌目前的临床情况。
这是国际抗癌协会所通过的临床分期法,简称为TNM分期法。
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不影响临床分期的划分。
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
大多数癌肿的T可分为四级,即T1、T2、T3、T4.分级的标准一是肿块大小,二是局部浸润表现。
某些癌肿还有另外两种分级,即T1S代表原位癌T表示未扪及原发癌灶。
N——代表区域淋巴结的情况。
临床上亦分为四类,即N0、N1、N2和N3.为了说明日后病理检查有无淋巴结转移,如证实有转移,则在N上加“+”,如无转移,则在N上加“—”。
如临床上未能触及的淋巴结中已有转移,则为N0+,已触及的淋巴结中未见癌细胞转移,则以N1—表示。
临床医师对自己触及的淋巴结,也可以在N后面附加a或b来代表自己对有无癌转移的判断,如N1a或N2a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但认为非癌转移,N1b或N2b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且认为已有癌转移。
M——代表远处组织的血行转移。
M0表示无远位组织血行转移,M1则表示已有远处组织的转移。
1)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 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 肿瘤最大径小于2cm.T1a 肿瘤最大径在0.5cm以下。
T1b 肿瘤最大径0.5~1cm.T1c 肿瘤最大径1~2cm.T2 肿瘤最大径2~5crn.T3 肿瘤最大径超过5cm.T4 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部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乳腺癌tnm分期标准
乳腺癌tnm分期标准乳腺癌TNM分期标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TNM 分期是评估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TNM分期标准是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的受累情况(N)、远处转移的情况(M)对乳腺癌进行分期的一种标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乳腺癌TNM分期标准。
T分期是指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T分期分为T1、T2、T3、T4四个阶段。
T1期表示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2期表示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T3期表示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期表示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
N分期是指淋巴结的受累情况。
N分期分为N0、N1、N2、N3四个阶段。
N0期表示淋巴结无转移,N1期表示转移至腋下淋巴结,N2期表示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N3期表示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
M分期是指远处转移的情况。
M分期分为M0和M1两个阶段。
M0期表示无远处转移,M1期表示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三个分期,可以将乳腺癌分为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
0期表示原发肿瘤非侵袭性,没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I期表示原发肿瘤小于2厘米,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或者原发肿瘤小于2厘米,有微小的淋巴结转移。
II期表示原发肿瘤在2-5厘米之间,或者有侵犯胸壁或皮肤的情况,或者有中等大小的淋巴结转移。
III期表示原发肿瘤大于5厘米,或者有大量的淋巴结转移,或者侵犯胸壁或皮肤。
IV期表示有远处转移。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TNM分期不仅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因此,及早发现乳腺癌、及早进行TNM分期十分重要。
希望广大女性朋友能够重视乳腺癌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及时发现病变,早日康复健康。
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8版)
≥10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转移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Ⅲ区腋窝淋巴结)
pN3b
pNla或pN2a存在于cN2b(影像学显示内乳淋巴结阳性);或pN2a存在于pN1b
pN3c
同侧锁骨上淋Βιβλιοθήκη 结转移远处转移(M)M0
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
cM0(i+)
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但是存在通过血液检查、骨髓穿刺,或非区域淋巴结组织发现≤0.2mm的转移灶,无转移症状或体征
c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Ⅲ级腋窝淋巴结)伴或不伴Ⅰ、Ⅱ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Ⅰ、Ⅱ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c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c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c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cNX分类在以前手术切除局部淋巴结或没有腋窝体检记录的病例中使用较少。
pN0(mol+)
无ITCs,但PCR阳性(RT-PCR)
pN1
微转移;1~3个同侧腋窝可活动的转移淋巴结;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微转移或大转移临床阴性
pN1mi
微转移(最大直径>0.2mm,或单个淋巴结单张组织切片中肿瘤细胞数量超过200个,但最大直径≤2mm)
pN1a
1~3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1处转移灶>2mm
T1mi
肿瘤最大径≤1mm
T1a
1mm<肿瘤最大径≤5mm(将任何尺寸由1.0-1.9mm四舍五入至2mm)
T1b
5mm<肿瘤最大径≤10mm
T1c
10mm<肿瘤最大径≤20mm
乳腺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
乳腺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准确的分期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文将讨论乳腺癌的分期标准以及分期后的相应治疗方案选择。
一、乳腺癌的分期标准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来确定。
常用的乳腺癌分期标准为TNM分期系统,即T(肿瘤大小)、N(淋巴结转移)和M(远处转移)。
以下是TNM分期系统的具体内容:1. T分期T分期依据肿瘤的大小和侵袭程度进行划分。
- T0:没有原发肿瘤。
- Tis:原位癌(肿瘤局限在导管或腺泡内)。
- T1: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 T2:肿瘤直径介于2-5厘米之间。
- T3: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
- T4: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
2. N分期N分期主要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 N0:没有淋巴结转移。
- N1: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 N2:转移至内侧或锁骨上淋巴结。
- N3: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或有远处淋巴结转移。
3. M分期M分期评估是否有远处转移。
- M0:没有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分期系统的结果,乳腺癌可被分为不同的分期,从0期到IV期。
二、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乳腺癌的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1. 0期和Ⅰ期对于早期乳腺癌(0期和Ⅰ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通常采用乳房保留手术(切除肿瘤并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术。
术后通常会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2. Ⅱ期Ⅱ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通常是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放疗可以减少复发的风险,内分泌治疗可以防止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的再生长。
3. Ⅲ期Ⅲ期乳腺癌常伴随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一般为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
先行化疗可以缩小肿瘤的体积,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最后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4. Ⅳ期Ⅳ期乳腺癌为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主要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旨在控制疾病的进展、缓解症状以及延长生存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
1、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is (DCIS) :导管原位癌;
Tis (LCIS) :小叶原位癌;
Tis ( Paget’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 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 :肿瘤最大直径> 0. 1 cm,但≤0. 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 0. 5 cm,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 l cm,但≤2 cm。
T2 :肿瘤最大直径> 2 cm,但≤5 cm。
T3 :肿瘤最大直径> 5 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 a)或皮肤( b) ,如下所述:
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 ,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
T4c :T4a与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
(1)临床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
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病理标本即
可见的异常
(2)病理学分期(pN) a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
pN0 :无组织学显示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显微镜下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证据**。
pN1mi :微小转移( > 0. 2 mm, < 2. 0 mm) ;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内乳淋巴结,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
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伴内乳淋巴结临床阴性但有镜下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4、临床分期
Stage 0 TisN0 M0
Stage Ⅰ T1N0 M0 (*
T1包括T1mic)
StageⅡA T0N1 M0 T1N1 M0
T2N0 M0
StageⅡB T2 N1 M0
T3 N0 M0
StageⅢA T0 N2 M0
T1N2 M0
T2N2 M0
T3N1-2 M0
StageⅢB T4 N0-2 M0
StageⅢC 任何T N3 M0
StageⅣ 任何T 任何N M1
二、风险分级
三、放射治疗的指征:
--T 〉5cm --N: 淋巴结转移>3
--切缘有浸润
--保乳手术后
*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应基于化疗前肿瘤情况考虑
四、内分泌治疗
适应症: ER/P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
抗雌激素药物
常见的有: 三苯氧胺(Tamoxifen,TAM 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作用机制是与雌二醇在靶器官内争夺雌激素受体,减少胞质内雌激素受体的含量。
用于绝经前,绝经后
芳香化酶抑制剂AI
作用机理: 阻断绝经后患者由肾上腺、脂肪、肌肉、肝脏、乳腺及乳腺癌中的雄烯二酮及雄激素芳香化而产生雌激素
第三代非甾体类: 来曲唑那曲唑甾体类: 依西美坦
可用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在TAM无效时仍可能有效
去势
药物:戈舍瑞林 mg 皮下注射 28天一次药物卵巢去势
手术:卵巢切除去势
五、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特异性针对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适应症: 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
术后辅助应用时间:1年
联合方案:
TC(卡铂)H;AC-PH;AC-TH; FEC-TH 六、常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①AC×Q3w×4周期
②TC×Q3w×4周期
③FEC×Q3w×6周期④FEC×Q3w×3周期→T×Q3w×3 周期
⑤FEC×Q3w×4周期→P×Q2w×4周期
⑥AC×Q3w×4周期→T×Q3w×4 周期
⑦AC×Q2/3w×4周期→P×Q2w×4周期(P
×Qw×12周期)
⑧TAC×Q3w×6 周期
(注:A-阿霉素、E-表阿霉素、C-环磷酰胺、M-氨甲喋呤、F-氟尿嘧啶、P-紫杉醇、T-多西他赛。
)
七、复发、转移乳腺癌解救治疗指南
TX NP GP TNP GNP
[X=卡培他滨(希罗达),G=吉西他滨(健择、择菲),N=长春瑞滨(诺维本、盖诺),P=顺铂]
八、肿瘤缓解的评价(RECIST )
(1)肿瘤病灶基线的定义肿瘤病灶基线分为可测量病灶 ( 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 ):用常规技术,病灶直径长度≥20mm 或螺旋CT ≥10mm的可以精确测量的病灶。
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它病变 (包括小病灶即常规技术长径 <20mm或螺旋CT <10mm ) 包括骨病灶、脑膜病变、腹水、、心包积液、炎症乳腺癌、皮肤或肺的癌性、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肿块和囊灶。
(在RECIST 版中,有病理意义淋巴结疗效评估将短径<10 mm的淋巴结视为正常淋巴结而不给予记录和随访。
短径≥10 mm和<15 mm的淋巴结被视为有病理意义的不可测量非靶病灶。
CT扫描中短径≥15 mm的淋巴结可作为有病理意义的可测量靶病灶,疗效评估时靶病灶总数目可将其包括进去。
)
(2) 肿瘤病灶基线的评价要确立基线的全部肿瘤负荷,对此在其后的测量中进行比较,可测量的目标病灶至少有一个,如是有限的弧立的病灶需组织病理学证实。
可测量的目标病灶:应代表所有累及的器官,每个脏器最多5个病灶,全部病灶总数最多10个作为目标病灶,并在基线时测量并记录。
(在RECIST 版中,用于判断疗效的可测量靶病灶数目从最多10个、每个器官5个改为最多5个、每个器官2个。
)目标病灶应根据病灶长径大小和可准确重复测量性来选择。
所有目标病灶的长度总和,作为有效缓解记录的参考基线。
非目标病灶:所有其它病灶应作为非目标病灶并在基线上记录,不需测量的病灶在随诊期间要注意其存在或消失。
(3)缓解的标准目标病灶的评价 CR(完全缓解)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
PR(部分缓解)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 30%。
PD(疾病进展)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 20%或出现新病灶。
SD (疾病稳定):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
非目标病灶的评价 CR :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
SD :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持续存在。
PD :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或/和存在非目标病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