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
[精品]浅析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
[精品]浅析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极具艺术特征的红色歌曲,它通过深情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演唱方式等多种手段,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表现了时代主题和人
民精神。
首先,这首歌曲的歌词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歌词以“毛主席思想万岁!”作为开场白,表达了对毛主席的崇敬和信仰,展现了一种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时代气息;同时,在歌词中
穿插了“新中国成立、华夏辈出”等内容,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民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这首歌曲的旋律极具感染力。
整首歌曲采用了流行音乐的形式,旋律婉转动听,听起来非常动人;另外,歌曲在副歌部分使用了两遍“桂花遍地开”的叠唱,有一种非常
舒适、回味无穷的感觉,让人不由地回想起盛夏时节里那片桂花香。
再者,这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出彩。
在演唱中,歌手独具魅力地诠释了歌曲的情感,配
合着温柔柔和的音乐氛围,使人感觉到歌曲充满力量,充满温暖。
同时,在歌唱技巧方面,歌手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美嗓音和表现力,迎合了歌曲情感的表达需要。
《八月桂花遍地开》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分析
Media Practice媒体实战传媒∷MEDIA 2021.6(上)59《八月桂花遍地开》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分析文/赵晓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光辉岁月,安徽广播电视台携手安徽省金寨县人民政府联合策划、摄制了6集4K超高清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记录历史征程,致敬革命先烈。
2021年1月7日起,该纪录片正式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频道、安徽卫视等电视频道,为全国电视观众,尤其是中青年观众,奉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思政教育课。
一、弘扬红色精神,打造媒体式“思政课”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从革命斗争中开创出历史新局面。
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金寨走出了大批开国将领。
这里的红色故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1.探访“红色摇篮”,聆听红军故事。
与电视剧不同,纪录片的创作核心是真实,要通过有限的艺术手法,将外部世界的直接经验记录下来并传递给观众。
如果记录不够真实,纪录片就会失去其价值。
《八月桂花遍地开》以真人真事为记录对象,极力搜集一手历史资料和生活素材,坚持还原历史场景的真实性。
在正式上线的纪录片中,跟随主创团队的寻访镜头,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例如,主创人员在俄罗斯找到了留存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中国学生档案,在老红军家属家中记录下国宝级的红军家书和藏在子弹壳里的借粮条等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纪念意义和文物价值的宝贵物件。
纪录片的主角包括59位开国将军,主创团队对多位百岁老红军进行了面对面深度采访。
例如,主创人员采访了现年101岁的红28军老战士万海峰上将和现年104岁的安徽六安籍老红军胡正先等。
他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既有惊心动魄的卧底任务,也有战场上患难见真情的温馨场面。
镜头前,这些年至耄耋的老红军战士忆起参军和战斗的经历时,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热泪盈眶。
这些珍贵的拍摄镜头不仅为电视观众记录了真实的历史,也以动态影像的形式为红军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回忆。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介绍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介绍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江西民歌,由江西省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集体填词,江西兴国县文化馆何纪光集体作曲。
这首歌的原词是一首宣传革命的歌曲,创作于1933年,当时是为了配合中国工农红军攻打赣州而创作的。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了一首表达人们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经典民歌。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人们对桂花的赞美之情。
歌词中描述了桂花开放的美丽景象,同时表达了人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八月桂花遍地开》在中国的革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唱,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民歌,更是一首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经典歌曲。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出自大别山
筑巢产 卵
,
。
。
关系
。
从鹰 卵 里孵 化 出 的 孩 子 由野 兽抚 育 成 人 个鹰 的 后代 便 成为 人 间 的 第 一 个萨 满
这
玛 纳 斯 》中 在 柯尔 克孜 英雄史 诗 《
,
诺古
。
“
时 间是 冬 季 而不在 桂 花 遍地 开 的 时 节 县 苏 维 埃政 府 是 月 底在南 溪成 立
,
商城
麻 起义 后 第 一 次 普 遍 建 立 基 层 政权 为 了庆 祝这 一 伟 大 胜利 创作 了这 首 歌 曾任 鄂 豫皖 省 委宣 传部 长兼 鄂 豫 皖 特 区文 化 委 员 会 主 席 的 成仿 吾
,
。 。
,
3 日举 行 了 著 名 安 麻 城两 县 的人 民 于 1 月 1 的 黄 麻 起义
“ ” ,
如 火 如 茶 的 革命 不 久 他 满 腔热 情
。 ,
夺取 了黄 安 县 城 建立 了 革 命
政权
。
此后
,
,
大 别 山 区 的革 命斗争如 火如 茶
,
八 月桂花遍 地 开》 这 首歌 曲 地 创作 了《
八 月 桂 花 遍 地 开 》出 自 大 别 山 民 歌 《
江乐山
革 命 民歌 《 八 月 桂 花 遍 地 开 》 词 曲优 美
动 人 心 弦 流传 全 国 深 得 广大 群众喜 爱
, ,
。 。
,
,
地方 把 这 首 歌 叫作 《 八 月 桂花 遍 地 开 》 二 是 商 城 县 民 间戏 班 子 编 剧
, ,
。
在 我 国 的 突厥 语 族 民 族 当 中 尚 未 发 现 类 似 的 传说 文 学 作品 里
《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男高音“唐剑啸”唱段分析
11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3比。
唐剑啸作为共产党员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为了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同时又富有极强的正义感和善良心肠。
他积极响应政策,帮助穷人分田分地、开仓放粮、打抱不平,坚决与反动势力划清界限,最后惹怒了反动派被大哥唐剑豪杀害。
唐剑啸这个人物在创作中具有典型性,创作者将他树立为一个正面形象,与唐剑豪形成鲜明对比。
歌剧第二幕的独唱唱段《我的爱能化解你的悲哀》最能反映唐剑啸的人物形象。
整曲旋律大开大合,不断呈现上扬走向,模进方式也幅度较大,与唐剑豪的旋律下行手法形成差异,有力地衬托出了唐剑啸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和坚毅品质。
节奏中,通过2/4拍与4/4拍的灵活切换,增强了语言的力度和重心,让人物形象更加厚重饱满,同时又不失流畅。
唐剑啸的人物设置与唐剑豪相比仿佛一明一暗两条线,烘托了整部剧的叙事框架,为我们欣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提供了最直接的窗口。
(二)人物形象特征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人物原型都是来源于历史上活生生的人,经过创作者艺术加工之后提炼浓缩而成。
无论是桂花、唐剑啸、唐剑豪还是唐母、哑叔等人物,都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
创作者通过人物创作,一方面展示历史的原貌,另一方面赋予其更为深刻的人文价值,最终实现歌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其中唐剑啸则代表了一批忠诚善良,坚守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他用音乐演唱抒发爱国情怀,他的演唱更像是一种精神引导,在精神引导下最终带领桂花走上了革命道路,烘托了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红色主题,歌颂了红色主旋律,红色主旋律永不过时。
三、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男高音“唐剑啸”唱段分析作为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唯一男高音,“唐剑啸”共演唱了三首咏叹调,分别在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出现。
(一)《我的爱能化解你的悲哀》唱段分析《我的爱能化解你的悲哀》是歌剧第二幕中男高音独唱唱段。
唐剑啸人物形象高大,充满革命热情,象征光明、正义。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剧情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剧情:
全剧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大别山区,富甲一方的唐母在弥留之际将家中巨产托付给养女桂花,并指配桂花嫁为唐家长媳。
身为国民党军官的唐剑豪与共产党人唐剑啸回乡后,围绕着桂花的婚姻,以及开仓放粮、分田分地等事件发生激烈冲突,兄弟反目。
一连串的家庭剧变之后,唐家为奴多年的哑叔揭开了桂花的隐秘身世,如梦初醒的桂花烧毁唐母托付的田约地契,接过唐剑啸留下的苏维埃匾牌,坚定地投身革命浪潮,与千千万万大别山儿女一起,共同开创“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旗帜竖起来”的新世界。
《八月桂花遍地开》将于5月24-25日在琴台大剧院首演,6月还将登陆湖北剧院接连演出。
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的艺术特色及伴奏设计
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的艺术特色及伴奏设计发布时间:2021-07-28T11:00:22.140Z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第5期作者:陈容[导读] 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是选自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女高音唱段。
这首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国音乐特色,整首歌曲风格独特,婉转悠扬,着重描写了革命战士的爱情故事。
在设计这首歌的钢琴伴奏时,我先分析了这首歌的背景和调式调性,然后再对这首歌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尽量切合词曲作者的原意去表达这首歌曲。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容摘要: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是选自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女高音唱段。
这首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国音乐特色,整首歌曲风格独特,婉转悠扬,着重描写了革命战士的爱情故事。
在设计这首歌的钢琴伴奏时,我先分析了这首歌的背景和调式调性,然后再对这首歌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尽量切合词曲作者的原意去表达这首歌曲。
关键词:哥哥不来花不开艺术特色伴奏设计一.作品简介《哥哥不来花不开》是选自由黄念清作词,王原平作曲的大型原创革命题材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
《哥哥不来花不开》的曲调来自鄂东大别山地区,该地区音乐风格婉转优美,多产革命歌曲。
该歌曲调式是采用的湖北独有的桂花调,二段体,全曲的调式没有变化,歌曲大致可分为前段和副歌两个部分,前段部分风格婉转悠扬、娓娓道来,副歌部分大开大合、热烈奔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结合特有的湖北桂花调,让人有种仿若置身“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旗帜竖起来”的新世界。
全曲的旋律主干音以“612,561”为主,主要围绕“561”展开。
表达了在革命年代女子对情哥哥的等待[1]。
二.《哥哥不来花不开》的艺术特色及钢琴伴奏设计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是选自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女高音唱段。
这首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国音乐特色,整首歌曲风格独特,婉转悠扬,着重描写了革命战士的爱情故事。
浅析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
浅析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摘要】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具有浓郁红色意识的歌曲,通过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展现出红色主题。
歌曲以描绘桂花飘香的情景为主题,歌词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旋律优美动听,充满了欢快的节奏和激情澎湃的情感,展现了红色歌曲的独特风格。
演唱风格饱含激情和感怀,传达出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整体音乐表现形式简洁明快,旋律清晰易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这首歌曲凸显了红色意识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我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意识在音乐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独特魅力,展现出了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艺术特征,歌曲主题,歌词内容,旋律特点,演唱风格,音乐表现形式,红色意识.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经典的红色歌曲,这首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为传唱,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政治意识。
这首歌曲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期。
当时,党和政府大力倡导革命文化运动,红色歌曲成为了人们宣传革命理念、弘扬社会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
《八月桂花遍地开》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成为了当时一首经典的政治宣传歌曲。
通过分析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旋律特点、演唱风格以及音乐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时代背景。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对这些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2. 正文2.1 歌曲主题《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充满红色热情和革命情感的红色歌曲。
歌曲主题主要围绕着描绘了桂花盛开的美好景象,寓意着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获得幸福生活的美好前景。
歌曲通过对桂花盛开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向往与期待,展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歌曲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旗帜鲜明,彰显了红色艺术的崇高境界和独特魅力。
通过歌曲主题的深刻表达,使得听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红色情感的力量和魅力,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
0419论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论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摘要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土地革命时期,在河南信阳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产生的,是当时的民歌作曲家王霁初先生根据在当地比较流行的民歌《八段锦》改编成的,主要反映的是当时在信阳市商城县举行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的状况,同时表达了当时的工农群众对于夺取政权的胜利所流露出来的喜悦之情。
这首革命民歌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也产生了很积极的效果。
本文以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该民歌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且对其调式特征以及风格进行了探讨,以及对作者对于该民歌的歌词改编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审美特征进行了一定的论述,以期为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作曲家对于民歌的改编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调式特征,风格AbstractFolk song "August Osmanthus Everywhere," it is in our land revolution, Henan Xinyang Dabie Mountains revolutionary base generated. Was the folk composer Wang Ji early based on local popular folk song "Ba Duan Jin" in adaptation and creation formed folk song reflects mainly was held in Shangcheng County, Xinyang City vigorous agrarian revolution of a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ression of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to the victory of the regime is showing to be a joy. This is the first revolutionary folk songs at the time caused a great response, but also generated a lot of positive results. Taking folk song "August osmanthus Everywher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reator of the folk songs in the background, and discusses its mod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so the author for the adaptation of the folk song lyrics reflected the times Aesthetic features some discussion, with a view to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folk song "August osmanthus everywher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for our composers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adaptation of folk songs.Keywords: folk songs, "August Osmanthus Everywhere," tuning features, style目录1.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简介 (1)1.1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归属地简介 (1)1.2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产生的时代背景 (2)1.3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内容 (2)2.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音乐特征以及风格 (3)2.1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音乐特征 (3)2.2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风格变异 (4)3. 歌词的改编体现了时代审美特征 (4)结语 (5)致谢 (6)参考文献 (7)前言在1929 年 5 月,我国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工农红军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解放了信阳市商城县,并且在此地建立了一个县级的苏维埃政权,即为河南省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歌剧《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
歌剧《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歌剧《八月桂花开》是一部反映中国民族文化、历史与传统的歌剧作品。
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民族化的探索也日益重要。
《八月桂花开》这部歌剧作品在民族化探索方面有着很大的价值,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音乐、舞台表现等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舞台设计和服饰的民族化也是歌剧《八月桂花开》的一大特色。
在该歌剧的舞台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子,如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风景等,这些元素都为歌剧的舞台呈现增添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而在演员的服饰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服饰风格,如旗袍、长衫等,这些服饰不仅符合了故事情节的背景要求,也为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丽和魅力。
在剧情内容和人物塑造方面,《八月桂花开》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整部歌剧的剧情设定在了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情景,通过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类型和命运变迁。
在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上,歌剧也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国情怀、爱情、友情等人情关怀的深刻诠释,进一步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这样的歌剧作品,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
这不仅对于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对于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促进,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歌剧《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类似的作品,从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让中国文化更好地面向世界。
八月桂花遍地开
2017.10.下54祖国MOTHERLAND文化先锋Culture 文化《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民歌产生的时间、地点、作者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近日,就相关资料理证、人证、文证分析,得出结论: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者是安徽金寨人罗银青。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界人士将《八月桂花遍地开》改编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还被改编成二胡、琵琶等器乐曲。
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把这首单旋律民歌改编成一首丰富的民歌合唱曲。
1964年,李焕之再度把它改编成女声合唱曲,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加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现,一时间此歌红遍全国,最终变成红色经典歌曲。
后来此歌又被选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将《八月桂花遍地开》认定为安徽金寨民歌。
近日,笔者翻阅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可爱的安徽——安徽地方音乐名曲赏析》一书,“大别山下抒情怀”第三章节的第一首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
纵横千里的大别山区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皖西大别山民歌山水相连,生生不息。
书中记载《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安徽金寨的一首民间小调,歌词填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旋律采取的是金寨民歌《八段锦》。
曲调不仅有自己本土山歌之特色,还兼具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和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首激奋昂扬的歌曲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发挥过重要的鼓舞作用。
《金寨县革命史迹图》充分显示了金寨县从1921年至1949年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斗争的历程。
在数十年的革命疾风暴雨中,金寨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征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已追认的革命烈士1万余人;建国初期健在县籍老红军700余人;1955年至1964年授少将以上军衔59人,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岁月临山水而歌。
今日的金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在这里桂花的生长,桂花品种、桂花树的种植、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资源指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价值
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价值作者:刘凤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4期刘凤(聊城大学,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八月桂花遍地开》是由大别山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改编而成,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正是因为它庞大的影响力,使得在探索他的出处的道路上异常的艰难,所以他的诞生版本很多,有江西说、四川说、湖北说、安徽说和河南说。
本文注重从歌曲本身出发论述它存在与流传的艺术价值【关键词】八月桂花遍地开;创作者;经典;价值1 《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历史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张灯又结彩,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
……翻开《豫南革命史》、《新县革命史》等党史、革命史著作,上面清晰地记载着:1929年8月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柴山保大朱家宣告成立,参加大会代表120多人,大会选举陈炳煌为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这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激情满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庆祝工农民主政权的成立”。
大会上人民就唱起了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
人民的兴高采烈,作者的激情澎湃。
合着这轻快明朗的曲调,激情豪迈的歌词。
因此这首歌一经唱出,立即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为各个革命区所喜爱。
解放后,《八月桂花遍地开》曾被数次改编,被展演,被传唱。
之后还被编辑到各种版本的民歌书籍中出版,选进中小学音乐教材之中,成为全国红歌中的经典。
正当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红遍全国的时候就有学者去探究它的诞生之处。
但是这个问题被人们提出来后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明确的答案,对它的不停地激烈的争论困扰着人们,也是因此更能体现它的存在的价值。
2 《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发展中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八桂》是一首流传已久的革命民歌,民歌基本上都是口头流传。
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加工改编,所以它在传唱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发生变化。
2.1 最初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桂》是根据大别山民歌《八段锦》改编而来,最初的歌词是:代表群众得利益,由你罢免和选举,不是讲威武,不是讲威武,人人都能监督这政府,亲爱的工友们那,亲爱的工友们那,这政府靠咱们一致来拥护。
《八月桂花遍地开》及其作者王霁初
《八月桂花遍地开》及其作者王霁初作者:朱亚南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3年第11期1929年,共产党在赣东南商城发起红色暴动,一举成功。
12月25日,红32师占领了县城。
土豪劣绅逃的逃、捉的捉,穷百姓家家张灯结彩,人人披红戴花。
商城是有名的歌舞之乡,欢庆革命胜利,不能没有歌子唱。
正在谋划时,一首题为《取商城》的歌词送到了红军司令部。
歌词的头两段是:民国十八春,红军打商城,打得敌人乱纷纷,喜坏我穷人。
二十五日早,红军计划好,手提油条肩担草,就把城破了。
四句头的民歌句式、五五七五字数,对仗工整,合辙押韵,应时达意。
歌子当下被采用,编歌人却被红军“请”去关了起来,因为是地主成分,上了名单的。
一调查,一了解,意思大了!此人姓王,名霁初,从小酷爱戏曲,爱到了发邪的程度。
走路迈着台步,嘴里打着鼓点,迈步、落座甚至端饭碗、动筷子都在板眼上。
跟人说话撇着韵白腔调,对方也得照他的程式回话,接不上韵味和板眼就断了回音。
一次他摔了个跟头,还不赶紧爬起来,也不让人搀扶,躺在地上闭着眼睛慢悠悠唱起了戏文:“昏沉沉,如在梦,不晓得南北和西东……”商城流传着一句歇后语:王霁初卖稞———玩戏。
逢年过节唱大戏,别的县由所有商号摊款请台班。
在商城,却是王霁初单打独挑。
他养着一个戏班子,行头七蟒七靠,角色生旦净末,而且自领自唱,跟那时被人瞧不起的戏子亲如一家。
戏班的开销自然是很不少的,王霁初没有别的收入,只有靠“卖稞”支应,就是把长着庄稼的田地贱价卖钱以敷急用。
他舍财不舍戏,很快卖光了自己名下的全部田产。
他父亲举人出身,正在张作霖治下的辽宁海城做官,听说儿子玩戏败家,气得七窍生烟,放出狠话:杀此不肖,以谢祖上,以正家风!他倒稳得住劲,提笔写了一篇“艺术论”,花钱石印装订成书,敬告高堂,恭送亲朋。
书中引经据典,专论唱戏的好处,有几句特别给力:“人爱吃白米,却不愿儿孙种田;人爱吃鱼肉,却不愿儿孙渔猎;人都爱娱乐,却不愿儿孙唱戏。
儿知道父亲也爱看戏,如果天下父母都不让子女演戏,大地之上锣停鼓住,四海之内丝断竹绝,父亲会不会感到寂寞呢?”县上看他是个痴迷唱戏耗尽了家财的破落户,真心拥护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又多才多艺,有两把刷子,就动员他参加了革命工作。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重唱段落表演分析
Opera "Everywhere of the sweet-scented osmanthus ofAugust "ensemble paragraph performance analysisAbstractOpera is music, drama, dance, literature, and art together, and through the singing performance of comprehensive art form. the opera "Everywhere of the sweet-scented osmanthus of August" which Xiong zhaozheng writes words and composed by Wang yuanping is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in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in 2014 the second China opera festival carefully prepared.it Is a song of Hubei province and dance theatre following the Honghu landlords and a classic, demonstrated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an unyielding and have the courage to sacrifice national spirit.This opera focuses on the imag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revolves around that the protagonist osmanthus, with "osmanthus tune" as the them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brother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contradiction of Chinese nation's sense of honor, friendship and love through the character image mold, inner emotional expression, music language, body language accumulation, character contrast performance, etc. Were studied to explore in many aspects.Still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era, it can not only express the aria lyrical, more can interpret recitative.Is both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parts, used to express their common feelings, to shape a unified art image, also can be the voic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and conflict of aria. Based on the study of opera "Everywhere of the sweet-scented osmanthus of August", by inheriting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attempt to use this opera still paragraph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This can make readers still paragraphs of opera has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also can make the singer in still paragraphs performed can more accurately grasp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and emotion, a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character.This thesis mainly is divided into introduction, main body, conclusion three parts.The introduction mainly expounds the subject source and mean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situation and research innovation point;Main part is composed of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opera drama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 drama, refining the content of the opera, opera art aesthetic value four aspects to discuss the still role in opera.The second chapter: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opera, still in opera, still the layout in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the plot development, stillmus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four aspects to discuss the still i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journal August osmanthus flowers blossom.The third chapter: through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opera drama image characters, character portrayal, articulation improperness, emotions, character expression of the August osmanthus flowers blossom, still part of the analysis of singing.The final conclusion from this article,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theory of opera are expounded.Key words: opera, " Everywhere of the sweet-scented osmanthus of August ", ensemble, performance analysis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 I V 1 绪论. (1)1.1 选题的来源与课题的意义 (1)1.2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2)1.3 课题研究创新点 (3)2 重唱在歌剧中的作用 (5)2.1 加强歌剧的戏剧性与立体化效果 (5)2.2 推动歌剧剧情的发展 (5)2.3 精炼歌剧的内容 (6)2.4 提升歌剧的艺术审美价值 (6)3 重唱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地位与作用 (9)3.1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概述 (9)3.1.1 歌剧创作背景与创作演出团队 (9)3.1.2 曲调来源与剧情简介 (9)3.1.3 主题曲《桂花调》贯穿全剧 (12)3.2 重唱在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布局发展 (14)3.3 重唱对剧情发展的作用 (15)3.4 重唱音乐特征分析 (17)3.4.1 戏剧性重唱 (17)3.4.2 立体化、多层次的重唱 (18)3.4.3 重唱的创作手法 (21)4 《八月桂花遍地开》中重唱部分的演唱分析 (27)4.1 歌剧中主要人物的戏剧形象 (27)4.2 从情感上把握人物性格、形象塑造 (29)4.3 从语感、语言上把握行腔、咬字 (32)4.4 从速度、力度、节奏上把握人物情绪 (35)4.5 从音色、音量等声音技巧上把握人物表现力 (36)4.6 从舞美设计与肢体语言上把握人物形象 (38)结语 (41)参考文献 (43)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45)致谢 (47)1 绪论1.1 选题的来源与课题的意义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部由湖北省歌舞剧院创作,囊括了导演张曼君、音乐创作王原平、作家熊召政、指挥罗怡林、灯光师邢辛、编剧周慧等为核心的主创团队,并特邀青歌赛民族组冠军——女高音歌唱家王庆爽与湖北省歌舞剧院第四代韩英扮演者马娅琴饰演主角“桂花”,知名编剧刘锦云作为文学指导,该剧于2014年5月24日在湖北武汉琴台大剧院成功首演,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赏,并受邀2015年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演出。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女高音演唱分析——以《哥哥不来花不开》、《雁在月中叫声寒》为例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女高音演唱分析——以《哥哥不来花
不开》、《雁在月中叫声寒》为例
《哥哥不来花不开》和《雁在月中叫声寒》是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女高音角色华兰的两首经典唱段。
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1. 《哥哥不来花不开》
这首歌曲表现了华兰对心心念念的哥哥的思念之情。
在音乐上,这首曲子以慢板起始,从低音开始婉转流畅地唱出了如水般流淌的旋律,带有轻柔、悠扬、宛转的性格。
而在高音部分,华兰的歌声逐渐变得高亢起伏,像是勾画出她内心激荡的情感。
在演唱技巧方面,这首歌曲需要女高音演唱者掌握动态和音调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华兰的情感起伏,演唱者需要通过升高或降低音调的方式,展现出忧愁、悲伤、渴望等情绪。
同时,演唱者还需要抓住每个音符的篇章,让内心情感能够自然地流露出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 《雁在月中叫声寒》
这首歌曲有着古风的情调,唱出了游子思乡的心情。
音乐上,这首曲子以舒缓的节奏开始,带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然后进入高潮部分,女高音唱出流畅高亢的旋律,仿佛一只飞翔的雁在月下翩翩起舞,唱出游子思家的情感。
演唱技巧上,这首歌曲要求女高音演唱者必须有着流畅的音乐
感觉和优美的嗓音。
同时,演唱者还需要掌握歌词、歌曲调性和音乐节奏的变化,让旋律流畅而连贯。
此外,演唱者应该通过声音、音节和音调的变化,把握整首曲子的节奏和节奏感,表达出游子思家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演唱这两个唱段时,女高音演唱者需要把握好演唱技巧和对情感的把握,准确地表达出这两首经典唱段所描绘的细腻情感。
歌剧《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
歌剧《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八月桂花开是一部由中国著名音乐家赵季平作曲,中国著名诗人顾城作词,著名导演舒巍执导的原创歌剧,其主题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中国人的情感。
这部歌剧以郎帅田峰为主角,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他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并展示了中国革命岁月的历史巨变。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在八月桂花开这出中国原创歌剧中,汉族音乐语言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歌剧的民族特色。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借鉴和运用,赵季平将中国古代的音乐元素融入歌剧中,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此外,顾城的诗歌为歌剧赋予了文学意味,表达了中国人在困境中的坚强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这些元素激发了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通过把歌剧背景设定在1927年南昌起义期间,八月桂花开强调了中国的抗争和自由,体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感。
这部歌剧充分展示了中国革命的人民性和国际性。
在南昌起义期间,汉族军人和士兵联合起来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统治,这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由民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歌剧中许多角色在外国舞台上的表现突出了中国关注国际局势的态度,体现了中国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贡献。
此外,八月桂花开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表现出对于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展示了对于现代生活的呈现和反思。
在剧中,舞台化的设计和视觉表现力使得文化传承成为可能。
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展示了舞台的多样性,并在主角爱情故事和中国社会的背景上展开了创作,既表现现代的重视,又跨越时空地传承文化。
总之,八月桂花开是一部富有中国风格和历史魅力的歌剧作品,其民族化探索在全球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八月桂花开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性和人民性,也突出了中国对于世界和平的贡献。
这部歌剧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为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窥中国文化的机会。
“红色桂花”初吐蕊——原创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首演
“红色桂花”初吐蕊——原创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首演游【日韦】之;刘海龙
【期刊名称】《歌剧》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半个世纪之前,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成为中国歌剧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
今天,同样是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再次以"红"
为主色调,推出原创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
在21世纪的今天,选择红色题材,难
度高,挑战大,但是意义却非同寻常——让今天的人们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游【日韦】之;刘海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2
【相关文献】
1.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民歌轶事——《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始末 [J], 周其玮;
2.八月桂花遍地开——记一首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 [J], 林志中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中红色革命歌曲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以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例 [J], 潘明霞;王光启
4.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桂花”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J], 刘蓉
5.浅析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 [J], 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歌剧《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
歌剧《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八月桂花开》是一部描写南京保卫战的现代历史歌剧,由著名音乐家聂耳创作。
它以战争背景为时代背景,以革命情感为主体,运用东方文化元素和音乐形式,在民族化道路上做出了尝试。
首先是音乐方面,聂耳在作曲时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写法,将中国传统曲式和中西合璧的华丽形式融合到音乐中,使得歌剧的音乐既有西方跨时代的音乐美学元素,又有东方细腻的音乐审美体验。
比如,在歌剧中使用了京剧、川剧、山东道情等各种戏曲形式,以此构成原创的声乐音乐作品。
同时,聂耳还摒弃了西方歌剧一般的重唱重轮,增加了合唱和合奏等中西混合的配合方式,去掉了浪漫主义重复模式,以自己的经验和音乐表达方式说明了南京保卫战的意义。
音乐是形象的,音乐的情感展现也需要更为具体和丰富的细节,而这种创新不仅刷新了歌剧的音乐语言,而且在民族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次,是舞美方面,聂耳在写作时,参照了中国画和中国文学之美,运用了中国风格的颜色和图案,使得剧中场景和人物的形象更具中国文学特色。
例如,歌剧中的饰品使用了传统的赤金、玉石等,而演员的服装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图案。
而舞台设计则以半开放的抽象环境为主,寓意着战争所带来的困境和焦虑的氛围,同时舞台上的城市模型和所处的环境装置恰如其分地向观众传达了南京保卫战的艰苦和残酷。
最后是人物形象方面,聂耳利用自己的经验,将战争中人物、城市等元素纳入歌剧之中,纪念了那场浴血奋战的南京保卫战。
例如,歌剧中的女主角唐珂珂,是一位坚强而有情感的战士,其形象被赋予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美和健康特点。
而歌剧中还刻画了许多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那位坚毅的少将、勇敢的战士等,他们个个形象鲜明,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聂耳和歌剧《八月桂花开》通过运用中西合璧的音乐形式,以东方文化元素为特色,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元素纳入到现代歌剧之中,在实践中探索着民族化的道路。
这样的尝试,更是紧跟了时代步伐,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
唱红”一湖水”,再立”一座山”——50多年前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不仅从武汉唱到了全国,也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巅峰之作,荣获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演出奖第一名;金秋十月,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将在湖北武汉主场举行,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将作为参赛剧目再次角逐金奖,该剧将于5月24-25日在琴台大剧院进行首演。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台前幕后阵容鼎盛:剧本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执笔,曾经写就了《山路十八弯》等众多经典歌曲的著名作曲家王原平担任音乐创作,导演则由曾因执导《十二月等郎》、《妹娃要过河》等剧屡获大奖的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担任。
剧中的女一号“桂花”,由央视青歌赛民族组冠军、国家大剧院版《洪湖赤卫队》“韩英”的扮演者王庆爽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著名青年歌唱家联袂担纲,武汉音乐学院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李大新扮演哑叔,其他演员全部由歌剧《洪湖赤卫队》原班人马出演。
当年借鉴戏曲音乐而来,《洪湖赤卫队》曾成功地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道路;而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则在采用西方歌剧的结构和样式的同时,力求“接地气”,呈现东方民族的美感,包括剧中的音乐元素,演唱中的方言衬词,都充分体现了湖北的特色。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有着优秀的歌剧传统,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浓郁的湖北
人文特点,将成为继《洪湖赤卫队》之后的又一部歌剧经典。
著名作曲家王原平家乡就在大别山区,这次为了歌剧《桂花遍地开》的创作,多次前往大别山区采风。
他选取了大别山区有代表性的民歌和东路花鼓等湖北特色的音乐元素,创作了“桂花树下等哥来”、“唱一曲桂花调地动山摇”等重点唱段。
王原平表示,“以往提起歌剧似乎总让人望而生畏,觉得听不懂看不懂,这次的创作中我们力求好懂、好听、有感动,有震撼,能像‘洪湖水’一样在老百姓中传唱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