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Word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2.理解课文,积累溉、汲、居、及、国、道、于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一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教学过程一一、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二、新知探究1.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自学十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标注课文溉汲:浇灌。

溉,洗涤。

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及:到国:国都。

道:议论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向、对。

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向、对。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于:在穿井:打井。

穿,有“凿通”的意思。

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知道)之:①国人道之(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②有闻而传之者(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③闻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代词,代“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④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2.翻译课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初中语文_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吕氏春秋》。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2、问题导学,分析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寓意。

3、通过续写或改写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加强对寓言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故事的寓意,能够正确处理各种传闻,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分析情节,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问题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预习: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直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也可以查找资料,试着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字圈出来,不会翻译的句子划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是两篇寓言故事,小故事里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这两篇故事出自于什么?《伊索寓言》(学生回答),这是一部古希腊寓言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选自什么?《吕氏春秋》(学生回答)。

二、明确学习目标(ppt展示):学生齐读。

三、了解《吕氏春秋》:1、朗读课文中的介绍。

(学生个别读、齐读)2、教师补充介绍:(ppt展示)《吕氏春秋》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兵家、名家、农家等各派的学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术数等,成为一本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著作。

《吕氏春秋》是研究先秦思想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先秦文化史的可贵资料。

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生个别读。

正音:溉汲gài jí(2)学生齐读。

(3)ppt展示无标点课文,学生断句朗读。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1)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1)
敎师姓名
游浮明
单位名称
德兴市绕二中學
填写时间2Leabharlann 20.4學科初中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册
敎材版本
人敎版
课题名称
穿井得一人
难点名称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穿井得一人》的寓意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理解“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要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准丁氏、闻而传之者、宋君对待“穿井得一人”的态度,具有一定难度。
2、揭晓答案后,请同學畅所欲言: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全班齐读课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疏通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划横线的字重点理解。
(2)找出文中人物说的话或做的事,分角色进行朗读。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请同學们重点理解刚朗读的话
丁氏: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闻而传之者: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从學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则故事的内容好掌握,但是联系生活实际谈其中的寓意,可能超出學生的生活经历和素材累积范围。
难点敎學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领悟文章内容。
2、设置情境,出示几则生活事例,引导學生思考探究寓意。
敎學环节
敎學过程
导入
1、设置课前小游戏
老师准备纸条道具,请第一位同學看小纸条内容,向后一位同學耳边传递信息内容,而后依次耳边传递信息,请最后一位同學复述信息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穿井得一人》教案教学目标:1.教学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学会结合上下语言环境准确理解一个词的词义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关键词语去带动阅读的方法。

3.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难点:1. 教学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学会结合上下语言环境准确理解一个词的词义的方法。

2.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点引入,激发兴趣由社会当今热点网络谣言泛滥成灾引出我国古代《吕氏春秋》这部作品中也记载到这样的造谣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理解题意,引发思考将这则寓言故事设定成一起古代案例,解释题目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得”字的思考。

三、朗读课文,了解案件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思考:案件的内容大概是怎样的?你能找出有哪些涉案人物吗?四、案件重播,抓住关键(1)学生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请学生说说以下画线的三句话的意思,再次引起学生思考:“得”字在不同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五、翻译课文,理解案情1.学生对照注释,抓住重点词语,自主串译。

2.小组讨论释疑,解决不懂词句。

六、整理词语,积累知识七、依文解言,判断案情小组合作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

如果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1.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总结八、思考探究,得出寓意1.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1)(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2)(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阅读与分析本课时所讲授的《穿井得一人》是教材中一篇重点阅读文本。

主要围绕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展开,讲述了帮助陷入枯井的日夜悲鸣,却不怕困难的小家碧玉卓玛的故事。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

二、教学目标听说读写相结合,通过文本理解,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 学会自主思考,把自己的经验、想法和知识转化为对文本的理解;2. 掌握不熟悉的单词、词组和句子;3. 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故事转述及结构分析;4.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及团体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听力练习及课堂辅助材料;2. 小组合作练习材料,如学生小组拓展故事结构及练习转述;3. 书本、笔记本等文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些民间故事?有则举例,让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讲述一则简单的民间故事,引出对民间故事的讨论。

第二步:阅读理解1. 教师让学生先阅读《穿井得一人》(P23-25),听译文章开展活动,鼓励学生提问文章中不理解的难点。

2.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把难点词汇和句子制定清单,让学生按照难度逐一学习。

第三步:合作学习1. 教师邀请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及故事背后的深层次。

2.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报告,将自己理解的内容进行表述。

第四步:知识拓展1.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

2. 教师让学生学习汉字,学会通过文字转录音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文化背景。

第五步:总结反思1.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和效果进行反思,教师进行评估并记录;2. 教师将学生反馈意见记录下来,以提供改进建议;3. 教师给学生一些课后练习任务,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效果本课采用了多元素课堂教学,结合了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多元化能力。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精选4篇)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精选4篇)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精选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精选4篇)1首先本节课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既落实基础,明确学习方法,又适度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有明确的导向,知道自己在课前应该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这种自学,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乐趣,也大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其次,课堂上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说出自己的所感、所疑、所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通过多种方式的展示,学生从课堂的看客变为课堂的主宰,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无可代替的`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不足之处在于从对课文内容理解到拓展延伸部分过渡不够自然,有的学生未能够悟出文言文断句方法,在老师讲解后的练习中学生未能学会灵活运用方法去进行断句。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精选4篇)2在起始年级重视习惯的培养,包括使用字典、课前经典诵读等。

整节课设计力求新颖、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导正确价值观。

抓住小组合作,用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课堂互动!遗憾之处是写的环节,没能充分完成,要留下时间开展写作训练。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精选4篇)3《穿井得一人》是部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寓言,文章篇幅短小,学生在小学对于寓言很熟悉,能够说出很多的寓言故事,并且能够说出寓意来。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

首先由交流寓言故事入手,引出寓言的概念,了解寓言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其次,从阅读入手,范读、练读、自读、齐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多样化朗读感知文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
5.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教学内容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和讨论,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穿井得一人》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寓言文学的兴趣,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心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穿井得一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理解《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语,如“井”、“得”、“一人”等,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炼出寓意,理解寓言故事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传达道理的特点。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运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穿井得一人》中,“穿井”实际上是夸张表达,寓意着通过努力获得意外的收获。学生需要理解这种表达方式,并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熟读并理解《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的寓意。
3.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穿井得一人》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文言语感,并积累文言词语。

2、学会多角度地探究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领悟文意内涵,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2、掌握正确的学习古代文言的方法,培养学习古代文言的良好习惯,注重诵读和积累,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个性化阅读能力。

学法指导1、重在理解文意,领悟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应注重诵读和积累。

2、要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

3、运用比较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如阅读“三人成虎”的故事,在比较阅读中,明确文中的寓意,培养文本解读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考考预习情况(一)记住文章的出处《穿井得一人》节选自《》,是国丞相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全书共十二纪、八览、六论,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

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等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编者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二)读准两个字音溉汲辨析形似字(同音字)1.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A.心旷神□意思: B.□笑大方意思:(2013年宜昌市中考题)2.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A.□子可教意思:B.耳□目染意思:(2016年宜昌市中考题)答案1 怡愉快,快乐;贻遗留,留下2孺幼小;濡沾湿,这里指受到影响。

(三)正确断句,读准节奏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
《穿井得一人》是部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寓言,文章篇
幅短小,学生在小学对于寓言很熟悉,能够说出很多的寓言故事,
并且能够说出寓意来。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

首先由交流寓言故事入手,引出寓言的概念,了解寓言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其次,从阅读入手,范读、练读、自读、齐读,充分调动学生
的阅读兴趣,多样化朗读感知文意。

第三,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翻译课文,此处学生翻
译的很顺利,注重学生质疑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最后学生复述
故事,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第四,故事内容熟记于心,几个问题来探究就得心应手了,此
环节注重多角度概括归纳寓意,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有
自己的见解。

第五,从基础知识的夯实程度来看,还需要加大力度,课堂上
翻译课文的时候处理词语再扎实一些会更好。

第六,延展提升部分联系实际生活来谈如何对待传闻,学生的
阅历少,这个问题老师还得换个方式多加引导,学会审慎的态度对
待传闻,要实际调查,去伪存真。

最后,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大部分能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体会寓意,在导入的部分,
可以让学生说寓言故事的时候再谈一谈这个故事的寓意,然后引入
新课的学习。

在翻译课文的时候,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去质疑,教师
也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来夯实字词的积累,完成课文翻译。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整节课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模式很适合
文言文的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穿井得人》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穿井得人》教学反思

《穿井得人》教学反思
《穿井得人》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讲解、讨论、质疑等。

首先,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接着,通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重点知识点。

最后,通过讨论和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质疑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还存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语音训练。

其次,一些学生在质疑和讨论过程中还存在思维不够活跃、表达不够清晰等问题,需要加强思维训练和口语表达训练。

最后,一些学生在推断过程中还存在逻辑不够严密、推理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加强逻辑推理训练。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寓言故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并从具体事件中提炼出普遍意义,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同时,我也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这是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第1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

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1.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二、学法引导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为法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其不同。

3.与以前学过的古文比较,体会寓情山水的写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作者介绍。

2.划分文章层次。

3.文白对译,并能分析重点句所含感情。

(二)整体把握作者在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O五年)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僻远而多山水胜,作者寄情山水,形诸笔墨,“永州八记”特为著称。

本篇为“八记”三首,领起其余诸篇。

篇中从“始得”二字着意,写西山的怪特和始游的心情,真切深至。

在叙事写字中,也有作者性格的显现和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吕氏春秋》的基本含义及寓意。

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认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2. 难点:理解《吕氏春秋》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翻译、重点字词诠释、寓意分析等。

2. 准备《吕氏春秋》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3.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便于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引出《吕氏春秋》以及相关的成语“穿井得一人”。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了解《吕氏春秋》:通过介绍《吕氏春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生字词,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适时答疑解惑。

4.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主题,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6.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7.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吕氏春秋》的其他篇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将教室上学到的成语运用到平时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8.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穿井得一人”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同时,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意思,了解“穿井得一人”的来历。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吕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理解其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其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对《吕氏春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的翻译、注释和重点段落的分析。

2. 准备《吕氏春秋》的相关资料,包括简介、历史背景等。

3. 准备教学视频或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 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提出“声音是怎么传到一村子的”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介绍《吕氏春秋》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引出《穿井得一人》的课题。

2.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和重点语句(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表达方式。

(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生词和重点语句。

3. 深入阅读,理解文章内容(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分析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探究主题,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类似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5.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短文,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6. 课后作业(1)阅读《吕氏春秋》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写作风格和特点。

穿井得一人讲课反思

穿井得一人讲课反思

《穿井得一人》讲课反思《穿井得一人》是寓言四那么里的一篇文章,由于利用平板进行信息化教学,因此对我来讲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因此存在的问题就更不胜列举了。

只是这也就我自身的情形通过这次的赛课,有了比较清楚地反馈,能够说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祸”从何谈起,没必要多说,因为自己明白缘故:关于信息化教学自己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备,自然课就讲的不尽人意,以至于问题多多,还被全校的不同窗段、不同窗科的领导、教师听课了。

只是福兮祸之所伏,我也因此,因“祸”得福了。

领导在听过课后,对我进行了一番深切的明白和点评,通过自己的反思,我今天的收成仍是专门大的。

第一是,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安排,不仅要设置符合学情,而且放置的位置更应该合理。

学生的学习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先导和方向,因此必需要放在每一堂课的最前面,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和熟悉,而且在整个教学进程中能够时刻提示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好和任务。

第二是,教学环节的衔接要紧凑,课堂节拍要连贯。

充分让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嘴到和心到,让学生用心的去读、去体会、去感悟,真正的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踊跃性,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变成学生的课堂。

再次是,课堂语言要精练,没必要过量的重复和赘述。

这一方面是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省课堂时刻,让学生吸收课堂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听课的一个催促和检查,看学生是不是上课认真听讲,这对学生是一个增进,因此这一点也值得我的注意。

最后确实是,对学生的点评必然要有针对性、评判要有鼓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

在自己的课堂上的对学生的点评太单一,对学生的学习踊跃性调动不够,有时候自己也不明白怎么来提高课堂质量,因此通过领导的指导,对学生的课堂点评也将是我以后听课和学习的重点。

还有确实是对学生的课堂要求必然要充分而且明确,必然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积存,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刻。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学生也会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新的知识,这也是检查学生是不是达到学习目标的必要而可行的手腕。

《穿井得一人》教案1

《穿井得一人》教案1
总结寓意: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表述清楚,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20xx年8月22日 泸州龙马潭发生2.3级地震;
20xx年9月2日 泸州龙马潭发生2.7级地震;
20xx年9月12日 泸州龙马潭发生3.6级地震。
有人说,20xx年9月22日泸州龙马潭会发生大地震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请根据材料,写一则寓言。
泸州十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科
语文
班级
教师
李静
课目名称
《穿井得一人》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穿、及、告、闻、之等。
2.解读寓言,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视。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重点、
难点及措施
教学重点: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解读寓言,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激趣
课前检测
“穿〞文


以活动的形式激趣:点明一个同学到老师处看纸条上的内容,然后去告知第一排的同学,第一排的同学告诉第二排的同学,以此类推,最后的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由此,导入课题《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书,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朗读,学会读懂文意。
“穿〞文明意
“穿〞文晓理
“穿〞文妙笔
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1、请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文句。
2、把小组内有疑惑的字词句勾画出来。
〔1〕先让学生提出疑惑,然后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穿井得一人》讲课反思

《穿井得一人》讲课反思

《穿井得一人》授课反省《穿井得一人》是寓言四则里的一篇文章,因为使用平板进行信息化教课,所以对我来说就有些左支右绌了,所以存在的问题就更不胜列举了。

可是这也就我自己的状况经过此次的赛课,有了比较清楚地反应,能够说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

“祸”从何谈起,不用多说,因为自己知道原由:关于信息化教课自己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自然课就讲的不尽人意,以致于问题多多,还被全校的不一样学段、不一样学科的领导、老师听课了。

可是福兮祸之所伏,我也所以,因“祸”得福了。

领导在听过课后,对我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知道和评论,经过自己的反省,我今日的收获仍是很大的。

第一是,对教课目的的设置和安排,不单要设置切合学情,并且搁置的地点更应当合理。

学生的学习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先导和方向,所以一定要放在每一堂课的最前面,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整体的掌握和认识 , 并且在整个教课过程中能够时辰提示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好和任务。

其次是,教课环节的连接重要凑,讲堂节奏要连接。

充足让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嘴到和心到,让学生专心的去读、去领会、去感悟,真实的能够充足的调换学生学习的热忱和踊跃性,让整个讲堂活跃起来,变为学生的讲堂。

再次是,讲堂语言要精练,不用过多的重复和赘述。

这一方面是提升讲堂的效率,节俭讲堂时间,让学生汲取讲堂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听课的一个敦促和检查,看学生能否上课仔细听讲,这对学生是一个促使,所以这一点也值得我的注意。

最后就是,对学生的评论必定要有针对性、评论要有鼓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忱。

在自己的讲堂上的对学生的评论太单调,对学生的学习踊跃性调换不够,有时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来提升讲堂质量,所以经过领导的指导,对学生的讲堂评论也将是我以后听课和学习的要点。

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讲堂要求必定要充足并且明确,必定要修业生进行讲堂累积,给学生消化汲取的时间。

在整个教课过程中学生也会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新的知识,这也是检查学生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必需而可行的手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案例及反思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案例及反思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案例及反思《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案例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背景】本堂课开于2017年12月26日,地点永嘉体校,初一(1)班。

作为一名新教师,开这样的一堂公开课,我有以下思考: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

《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等。

2.发挥想象,通过朗读的方式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内容】《穿井得一人》是寓言四则里的一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在于文章寓意的理解,作为一篇文言文,还应当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如:及、闻、道等词的意思。

《穿井得一人》的文意及寓意简单易懂,稍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其中深意,如何在这么简单短小的文言寓言中教出新花样?我把目光投向了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想,这样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同时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视野。

【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读准字音、读懂意思的朗读初步感知文本,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为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国人道之”,这里的“道”可以换用做现代的一个什么词?“闻而传之者”将此事传给他人时,他的心理和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丁氏“告人曰”时,它的心理和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采用了倒退故事情节的方式,由“道何意”、“道何来”、“谁道之”等问题层层深入,得到“道听途说”这样一个与文意相对应的成语;后几个问题则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创造,同时结合朗读深入文本。

第2、3两个问题则结合想象与朗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自身感受上生发对故事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明查传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
《穿井得一人》是第六单元最后一课,《寓言四则》的第三则。

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

《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正是由于网络的便利,信息传播的广泛,对于传闻,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同时《穿井得一人》也是一篇文言文,翻译难度不大,故而我并未将文言文翻译作为本次教学的重难点,仅仅只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下面注释自己进行翻译,以此来锻炼学生理解这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的能力。

结合自己当初的教学目标设置以及今天上课的效果,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反思成功之举
基于教学目标设置得简洁、明晰,教学活动设计得直接明了,在今天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项教学活动基本上都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进一步熟悉文言文,借助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人一句,没被分配到任务的同学则是负责帮全组查漏补缺,经一番过自学和小组交流后,每位同学都能开口说一说自己的翻译结果。

我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有留心观察到,几乎每位同学都是自己进行口头翻译的,极少数人虽然仍有依赖参考书的行为,但是在我提醒后都能将参考书收起来,自己想办法翻译课文。

小组成员之间也会相互提醒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补充组员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这种一人一句的翻译方法,非常适用于本文这类短小、易懂的文言文,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是找出谣言愈传愈广、愈传愈夸张的原因,找到避免道听途说的办法。

这个教学目标在我的引导之下,由学生找到的。

成功的是我的引导,但预设的教学活动没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具体原因见下面“反思遗憾之处”的分析)。

我的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在于活灵活现的语言感染力,能用丰沛的感情重现课文中的场景,营造氛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

这种将文本转化为语言的做法,好的是能帮助学生深度挖掘文本背后的含义,不好的是这种经过我“加工”后的文本带有明显的我的个人主观感情,有时候会影响学生判断。

当然,就本课而言,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但是在其他课文中,这种教法得慎用。

还有一些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学生朗读一字一拖,我用“咱们是中学生,要有中学生的样子,说话要干脆、利落,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朗读活动中表现得像一个中学生”巧妙的将这场尴尬化解;面对学生积极举手但站起来却突然卡壳的状态,我安慰他“灵感是稍纵即逝的,看来你没抓稳,下次咱们把它抓稳了再举手”;班上有一位从未举手的同学被同桌女生嘲笑(课前了解到的),我与他定下约定,今天的课怎么着都得举一次手,答一次问题,让他们刮目相看,于是在课堂上我格外留心这位同学的一举一动,发现他有举手的意动就立即将他点起来,并在之后大力表扬了他,下课后他跟我说举手其实没那么可怕,以后会多多举手,这让我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

二、反思遗憾之处
本次教学活动学生非常配合,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是由于设计时考虑不周,故而出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一是学习目标的展示和朗读,这个环节设计得没有实际意义,仅仅只是走个过场,与下文的学习活动并无关联,显得很多余、累赘;应该删去。

二是《吕氏春秋》的介绍太随意,重点设置出错。

学生并不需要了解《吕氏春秋》有几卷、几章,而是应该对本文出处《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慎行论”“察传”稍作解释,为学生以后学习相关作品做铺垫。

三是【合作探究】环节第一个内容,原计划是让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本则寓言故事,但是在任务下达时没表述清楚,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未经过揣摩人物心理、人物神态、人物动作的前提下选择了表演本故事,结果是预料之中的令人失望,并未能达到“让其他同学通过表演同学的表演找出谣言传出并愈传愈广的原因”这一预设目的,虽然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也将相关问题的答案给了出来,但是这并不能掩饰第一个环节设计的失败。

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严格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因为在设计之初考虑得更为全面,课堂上灵光一现的举动多半是没有经过考虑的,后果不可预料,对于资历尚浅的新老师而言,失去对课堂的掌握,无疑是一场灾难。

四是语速过快,很多话是脱口而出的,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因此出现了一些语言方面的瑕疵。

例如,在引导学生想象谣言是如何传播的那一部分,误将“国君”说为“皇帝”,而春秋战国时期是没有“皇帝”的,在我的错误引导之下,学生们也都犯了同样的常识性错误。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控制好语速,说话做事多思多想。

三、反思学生见解
【当堂训练】环节设计的内容本意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解决办法,升华本则寓言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但是同学们在看完相关的视频后,虽有很多感触,却不知如何来说。

这点是作为教师的我引导不够,提问还是太广泛,让学生无从下手。

同时我也忽略了,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同学们的生活阅历其实很少,关于流言,他们接触的并不多,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就是流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我应该先充分引导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流言,哪些行为就是在造谣传谣,再来提问,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反思理解教材
在备课过程中,虽然仔细研究了教材,写了详细的教案,但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学过程又是互动的,因此,在具体施教中必然就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有设想到的情况,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也相应地加深。

《穿井得一人》故事虽然短小,但是每个字、每句话都可以深挖。

丁氏初始说的“吾穿井得一人”有学生翻译为“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的同学则翻译为“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这句话该如何翻译才合适呢?在下文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将之翻译为前者,能让谣言传得更逼真。

在学生绘声绘色讲故事环节,我发现此处能引导学生去揣摩丁氏、“闻而传之者”等人的神态、动作,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心理。

五、反思再教设计
【合作探究】环节第一个活动可以设计为“师生互动,与老师用白话文重新演绎本则寓言”,这样可以发挥我的优势,将同学们吸引进故事之中,同时也能引导学生用心揣摩人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能为下面的其他环节节省不少时间。

【当堂训练】环节可以将之设计为课堂小写作,依旧是结合材料,但是话题开放,让学生能更容易下笔。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需要更加谨慎,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多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置,争取让每个环节都能达到预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