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合集下载

艾灸疗法操作规范

艾灸疗法操作规范

六、艾灸疗法灸法时以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臵或放臵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一)艾柱灸艾柱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柱,臵于施灸部位额点燃而治病的方法。

艾柱灸又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臵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柱施灸。

每壮艾柱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艾柱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行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方可使用本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柱便于黏附。

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臵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2、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柱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

间接灸所用的间隔药物和材料很多,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空,然后臵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柱放臵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

简述艾灸的一般分类方法

简述艾灸的一般分类方法

简述艾灸的一般分类方法
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利用燃烧的艾叶或艾条将热量传递给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艾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根据艾灸的方法:艾条灸和艾绒灸是两种主要的艾灸方法。

艾条灸是将艾条点燃后直接对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熏灸,而艾绒灸则是将艾叶加工成绒状后放置在穴位上进行灸热刺激。

2. 根据艾灸的部位:艾灸可以按照不同的部位进行分类。

常见的有体表灸和穴位灸。

体表灸是将艾叶或艾条直接燃烧后在身体表面进行熏灸,而穴位灸则是将燃烧的艾叶或艾条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灸热刺激。

3. 根据灸疗的目的:艾灸可以根据治疗的目的进行分类。

例如,温经艾灸用于调理经络、活血化瘀;益气艾灸用于增强气血;调理脏腑功能的内脏艾灸等。

4. 根据病症特点: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艾灸也可以进行分类。

例如,寒湿痹证可以采用温经艾灸;痛经可以采用调理经络的艾灸方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作为一种疗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的中医师来进行判断和选择适合的方法。

1/ 1。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而且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艾灸通过燃烧艾条或艾叶,将艾烟和热力引导到人体的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直接灸法直接灸法是最基本的艾灸方法之一、使用这种方法时,将艾条燃烧后,直接对准需要治疗或保健的部位进行热灸。

此方法适合于较大的平坦部位,如背部、肩部、腰部等。

直接灸法的优点是热力容易渗透到深层组织,对于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肌肤质量非常有效。

2.间接灸法间接灸法是将艾烟或热气导入容器,然后通过容器对特定部位进行灸热的方法。

这种灸法适用于一些平坦部位不太方便直接灸热的情况,比如手掌、足底等。

常见的间接灸法包括艾条灸、艾绒灸、艾包灸等。

相比直接灸法,间接灸法的灼烧感较小,对于敏感皮肤的人更适合使用。

3.导引灸法导引灸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经络或穴位进行灸热的方法。

经络灸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将温热的艾烟沿着经络走向进行灸热,以达到调理全身的目的。

穴位灸疗法则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指定的治疗。

导引灸法适合于以经络和穴位为基础的病症治疗和保健,如调理气血、改善消化功能、舒缓经痛等。

4.艾炙灸法艾炙灸法是将艾条经过特殊处理后燃烧,将灸热作用于特定部位以治疗或保健的方法。

与传统的艾条灸疗法相比,艾炙灸疗法更加温和舒适。

艾炙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美容保健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改善养分供应,改善皮肤质量等。

5.点燃灸法点燃灸法是将艾条点燃后放置在容器中进行灸热的方法。

这种灸法可以用于脚底、手掌等不易直接进行灸热的部位。

点燃灸法不仅能提供温度和热量,还能产生增加了热气和艾烟,更加有益于健康。

点燃灸法还可以与穴位灸疗法结合使用,通过点燃的艾条对特定穴位进行灸热,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总结起来,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艾香、热力和艾烟引导到人体特定部位,以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基础知识

灸法(Moxibustion)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灸,灼、烧的意思。

《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

灸法古称“灸焫”(ruò)。

广义的灸法还包括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又称天灸、药物灸。

《医学入门·针灸》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说明灸法与针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一、灸法的材料(一)艾(Moxa)及艾制品(Moxa production)施灸的材料很多,但以艾叶(Moxa leaf)制成的艾绒(Moxa Down)为主,因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

《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

”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故以陈久的艾绒为佳。

1.艾炷(Moxa Cone)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状物称为艾炷。

(见图6-24)有大、中、小之分,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图6-24艾炷大者如半截橄榄大。

用于艾炷灸。

每燃尽1个艾炷,称为1壮。

2.艾条(Moxa Stick)又名艾卷,是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

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Pure Moxa Stick)和药艾条(Medicinal Moxa Stick)两种。

一般长20cm,直径1.5cm。

具有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可以自灸等特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二)其他灸材1.火热类灸材(1)灯心草别名灯心、灯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甘、淡,微寒,如心、小肠经。

清心,利尿。

因其可用以点油灯而得名,为灯火灸之材料。

(2)黄蜡又名黄占。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

性味甘、淡,平。

收涩,生肌,止痛,解毒。

为黄蜡灸之材料。

(3)桑枝别名桑条,方桑科植物的嫩枝。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艾灸可借助灸火的温热力及艾绒或其他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调整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发挥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的目的。

主要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补虚培本、清热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那如何使用艾灸呢?分享5种常用的艾灸方法和使用技巧。

1. 艾炷灸法。

将纯净的艾绒捏成圆锥形状,称为艾炷。

艾炷制作的方法一般用手指搓捻,用拇、食、中指将艾绒搓捻成上尖下圆底平的圆锥状,艾炷的大小视情况而定。

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艾灸的方法称为艾炷灸法,根据艾炷直接接触皮肤与否分为直接灸法和间接灸法。

直接灸法:将艾炷直接施置于皮肤上称为直接灸法,又称为“明灸”、“着肤灸”,古称为“着肉灸”。

间接灸法:艾炷不直接接触皮肤,而是用药物或其他衬垫物隔开放在皮肤上施灸称为间接灸法,又称为隔物灸,比如: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2. 艾条灸法。

艾条是取艾绒平铺在质地柔软而坚硬的桑皮纸或绵纸,将其卷成圆柱形封口而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的药物粉末,称为药条。

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病变位置进行熏灼的方法称为艾条灸法,又叫艾卷灸法。

3. 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1~3cm的艾条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

每穴每次可施灸3~5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人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多用于痹证、痿证。

4.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就是运用器械辅助艾灸的方式。

流传至今,较为常见的温灸器灸包括温灸盒灸和温灸桶灸,二者均具有诸多优势,如使用起来方便、安全,操作时既不影响工作生活,也避免了艾灰掉落烫伤皮肤的风险;可扩大皮肤艾灸的受热面积,也可以同时艾灸多处穴位。

5.艾灸技巧。

首先,艾灸时要掌握好量。

比如,对于阳证、实证、热证者,艾灸时间可短一些,阴证、虚证、寒证者则艾灸时间要长一些;作为养生保健时,艾灸时间可以短一些,但治疗疾病时,艾灸时间就要长一些。

知识点:灸法的种类和操作——艾条灸

知识点:灸法的种类和操作——艾条灸

知识点:灸法的种类和操作——艾条灸知识点:灸法的种类和操作——艾条灸艾条灸就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艾条有两种,一种叫无药艾条,一种叫有药艾条。

无药艾条是将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或质地柔软而坚韧的细绵纸)上,卷成直径1.5厘米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封口而成。

市场上有售。

药物艾条常用的有两种处方:一种是雷火神针处方(见《针灸大成》),由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天下养生网)麝香少许组成;另一种是太乙神针处方(也叫通用方),由硫磺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克组成。

我们可以取其中一方,将药研细末和匀。

以桑皮纸一张铺平,取艾绒24克、药末6克均匀铺在纸上,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分别留空纸3厘米许,卷紧即成。

艾条灸一般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

1.悬起灸。

是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的地方进行熏烤,而不是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

悬起灸一般用无药艾条,有时也可用药物艾条进行熏灸。

悬起灸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

①温和灸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2~3厘米左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感。

每穴灸20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对于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需随时注意局部温热程度,防止灼伤。

现在市场上可见各种灸疗架,(天下养生网)可将艾条插在上面,固定施灸。

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消散的作用,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灸疗。

②回旋灸又称熨热灸。

即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2~3厘米左右,平行往复或者回旋施灸。

一般灸20~30分钟。

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部位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古法艾灸知识点归纳总结

古法艾灸知识点归纳总结

古法艾灸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艾灸的起源和历史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起源于中国。

它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历经千年演变发展至今。

艾灸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成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

二、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原理是利用艾草具有的独特的化学成分和热力,通过热传导和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达到调理和治疗人体疾病的效果。

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直接渗透到皮肤深层,刺激经络,调畅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强化机体免疫功能。

三、艾灸的分类根据使用的灸法、艾物和目的,艾灸可以分为不同类型:1. 动法艾灸2. 静法艾灸3. 穴位艾灸4. 示敏艾灸5. 导引艾灸艾灸的艾物包括艾叶、艾绒、艾丸、艾条等,每种艾物都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

四、艾灸的适用症状艾灸对于许多疾病都有独特的疗效,比如风湿病、关节炎、神经炎、失眠、消化不良、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等。

总的来说,艾灸适用于调理人体气血、活络经络、增强免疫功能,对亚健康状况和各种慢性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艾灸的操作方法艾灸的操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包括灸位的选择、灸具的准备、灸具的燃烧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避免烫伤。

六、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艾灸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比如在进行艾灸前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质,避免对有些疾病和体质不适合的患者进行艾灸。

同时,还要注意灸具的选择和燃烧,避免引起火灾和烫伤。

七、艾灸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和需求增加,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艾灸可能会结合电子技术和智能技术发展出更加先进的治疗仪器,实现自动化和精准化治疗。

以上是对古法艾灸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兴趣学习或了解更多关于古法艾灸的知识,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

同时也欢迎您向专业的中医师咨询和就医,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艾灸简介

艾灸简介

艾灸简介艾灸是一种自然疗法,有三位一体和四效合一的特点。

所谓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三位:有病治病半病寻病无病养生四效:去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艾灸方法:1直灸法2间灸法1直灸法:将艾绒捏成绿豆大小,点燃进行“发泡”疗法。

注:艾绒时间不宜过长,2~3分钟即可。

2间灸法:(常用)1)温和灸:点燃艾条,施术于穴位,艾条离穴位2~3厘米,感到有温度即可。

2)回旋灸:来回旋转3)雀啄灸:类似麻雀啄食,忽高忽低。

4)隔姜灸:姜片厚度1.5~2厘米,不宜过薄,姜片上打3~5个孔,利用热气直接通过穴位。

艾灸作用: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保健灸法: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

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

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

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常见病治疗1)感冒:(主要流清鼻涕)穴位:迎香印堂太阳方法:每次取1~2穴,交替使用,以艾卷作雀啄灸,由距皮肤2.5厘米处及近,以觉灼痛为度,每周1次。

2)冻疮: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

艾灸 ppt课件

艾灸  ppt课件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实按灸
雷火神针
操作:同太乙神针。 功效:治疗扭挫伤,余同太乙神针。 处方组成:纯净细软的艾绒
125克,沉香、乳香、羌活、干姜、 穿山甲各9克,麝香少许,共为细 末。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温针灸
温针灸
操作: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
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适应症:适用于一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 哮喘、风寒湿痹、慢性腹泻等。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
隔 姜 灸
新鲜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度约0.20.3厘米的薄片 当艾炷燃尽,再易炷 施灸。灸完所规定的 壮数,以使皮肤红润 而不起泡为度。 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 穴部,再将艾炷放在 姜片上点燃施灸。 中间以针刺数孔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
猛一接触听到“叭”的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 1次。一般每穴一次。
功效 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 。治疗小儿痄腮、小儿脐风
和胃痛、腹痛、痧胀。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
天灸 又名药物灸、发泡灸
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 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 用复方,其常用的有白芥子灸、蒜泥灸、斑蝥灸等。庚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成细末,用水调和,敷贴于腧穴或 患处。利用其较强的刺激作用,敷贴后促使发泡,借以达到治 疗目的。一般可用于治疗关节痹痛、口眼喎斜,或配合其他药 物治疗哮喘等症。 (2)蒜泥灸: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克贴敷于穴位上,敷灸 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起泡为度。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 衄血,敷合谷穴治疗扁桃体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 (3)斑蝥灸:将芫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 研末,经醋或甘油、酒精等调和。使用时先取胶皮一块,中间 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 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一胶布固定即可, 以局部起泡为度。可治疗癣痒等证。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艾卷灸自明清以来已很盛行了,艾卷有加中药的,有不加中药的。其名称有太乙针、雷火针、药艾卷、纯艾条等。艾卷灸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按温热灸法,资深针灸医生偏爱使用,另一类是悬起温和灸,最为常用灸法,一般有药无药之艾卷均能使用,比较方便易行。早期多由施灸者手持燃着艾卷垂直悬起,约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在穴位上,使病人觉得温热舒服,或微有热痛感觉。现代自针灸名家周楣声老先生发明灸架、灸筒和灸盒以来,悬灸法更是因为其操作方便、疗效持久而广为流行,既适合在医院用于防病治病,又适合人们自己在家施灸养生保健,应该说是现代灸法的一次革命。
直接灸则是将细艾绒捏成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可达达70℃。此法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前者又称为瘢痕灸、着肤灸、打脓灸,虽然对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其他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因烧灼皮肤,痛苦异常,复有担心化脓后感染,现已较少应用。
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此法早已被广泛利用了,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操作起来都相对比较简单,唯要在施灸时需心照料,防止烫伤和室内着火。
温针灸法最早见于《伤寒论》,又名传热灸,烧针尾。此法流传已久,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医生使用,在江浙沪一带尤为盛行。此法有一举两得之妙,既达留针之目的,又加热于针柄,借针体而传入深部,其适应症很广。但操作时颇为繁琐,要求有一定的手法技巧,一般推荐在医院或诊所由专业医生使用。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除了特殊的灸法,在施行艾灸时都需使用到艾叶,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艾灸疗法汇总大全

艾灸疗法汇总大全

艾灸疗法汇总大全分类:艾灸养生艾炙疗法汇总,艾灸的主要应用方法一、艾炙疗法1 肠胃不太好:艾炙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炙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炙(悬空炙)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炙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炙。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炙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再艾炙大椎和天突。

(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

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炙治疗,用四眼艾炙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炙,还有用单眼炙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炙。

8 糜烂性胃炎:用四眼艾炙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炙,还有用单眼炙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炙。

9 高血压:艾炙大椎和百会。

10 治疗便秘:炙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炙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炙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效果很好,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炙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艾炙治疗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炙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可以艾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炙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炙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炙或直接炙更好,还可以炙后按摩。

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炙和通窜部位艾炙。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炙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炙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艾灸疗法的分类与应用

艾灸疗法的分类与应用

艾灸疗法的分类与应用一、传统灸法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上熏灼、温熨,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灸法既可单独治疗疾病,也可弥补针刺或药物疗法之不足。

《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康复医学科黄剑平《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二、灸材及优点灸材:艾叶制成的艾绒。

越陈越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叶性能:《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 …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优点: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

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

三、艾灸的作用及适应症1、温散寒邪:治疗寒邪为患(外寒、内寒)2、温通经络、活血逐痹: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痹症、外伤性瘀肿等。

3、温补中气、温阳固脱:治疗久泄、久痢、遗尿、脱肛、虚脱等症。

4、消瘀散结:用于乳痈初起、瘰疬、急性疖肿未化脓者。

5、防病保健:灸大椎、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6、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用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

7、隔蒜灸有清热解表杀虫作用,用于疖肿疮痈、毒虫咬伤。

8、隔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作用,用于命门火衰之遗精、阳痿、早泄。

9、隔盐灸,有温中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虚脱。

10、温针灸,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作用。

四、灸法的分类和应用1、直接灸无瘢痕灸(非化脓灸)操作定穴-粘附液-中小艾炷-点燃至轻微灼痛-更换至3~7壮,皮肤轻度红晕。

适应证慢性虚寒性疾病瘢痕灸操作舒畅体位-定穴-粘附液-中小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7-9壮。

一周左右逐渐出现化脓,5-6周后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瘢痕。

艾灸的方式及需注意的禁忌

艾灸的方式及需注意的禁忌

艾灸的方式及需注意的禁忌展开全文艾灸分为化脓灸、隔物灸、悬灸、温灸、艾贴灸。

化脓灸:近代也称之为直接灸,是把艾绒直接放到皮肤上灼伤,伴随着较大的疼痛,艾灸的人需要一定的勇气,一般会使用药物进行减轻疼痛。

此种灸法对皮肤伤害极大,必定会给皮肤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疤;此灸法效果最佳,但是需要非常好的技术进行把控,近代使用此灸法的人极少。

隔物灸:艾绒与皮肤之间放一些隔绝材料,在保护皮肤的同时,配合隔绝材料的药效辅助艾灸;此种灸法效果较佳,但需要把控灸量,适合具有一定经验的人行灸,此灸法同样具有烫伤皮肤的风险,同时对体位有一定的要求。

悬灸:即悬空艾灸,使艾条悬空,跟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艾条燃烧散发的热力以及药效,温养穴位,以艾灸所需要的效果,此中灸法如今最为流行,效果稍比隔物灸差,但是也可以令人满意。

缺点就是:长时间手持艾条,比较累人,若艾条质量差,艾灰掉落,有可能灼伤皮肤,而且艾条的热力较大,容易引起火灾隐患。

温灸:此灸法需配合灸罐或者灸盒等半密封的容器,使艾柱在容器里面燃烧,将容器的开口处覆盖到皮肤上,以达到温养的效果;缺点是无法针对准确的的穴位,而且由于体积较大,对很多穴位无法行灸。

使用者多为养生的人,治疗疾病较少人用。

艾贴灸:类似于暖宝宝,只是内含艾草制品,通过其自发热的功效,散发艾草功能,市面上最好的艾贴可以发热8小时,温度高达60度,根据研究,易可达到艾灸的效果艾灸具有数千年历史艾灸的方法众多,艾灸也越来越流行,很多人也想去尝试,很多灸友经验不足,不知道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在这里就对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一、饭前饭后不能艾灸二,灸后不能直吹冷风三、治疗过程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四、男女乳头、阴部、睾丸、眼球、大血管、心脏等不能艾灸五、关节处、外露处不能使用化脓灸六、极度疲劳、过饥、过饱、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女士经期忌灸七、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

艾灸的方法和操作手法艾灸是常见的中医养生排毒方法,而艾灸的方法以及操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以在家自己做艾灸,有些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行,下面就来看下艾灸的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除了特殊的灸法,在施行艾灸时都需使用到艾叶,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因此,必须用陈久的艾叶,而且越陈越好,有“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这也确有道理,因新艾含挥发油多,燃之不易熄灭,令人灼痛;陈艾则易燃易灭,可以减少灼痛之苦。

将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选干净,除去杂质,令软细如绵,既成为艾绒,方可使用。

治疗时可直接将艾绒捏成炷状施灸,也可制成艾卷进行艾灸治疗。

不过艾绒和各种艾卷在各药店和医院均有成品出售,价格便宜,不需我们自己收集和制作了。

按照灸法分为艾灸和发疱灸(非艾灸,又叫天灸),后者用斑蝥、巴豆、大蒜泥等任选一种,涂在穴上覆盖包扎,让其局部发疱,即为之发疱灸,现在广为流行的“冬病夏治”多属于此。

根据施灸的形式分为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艾卷灸直接灸则是将细艾绒捏成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可达达70℃。

此法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前者又称为瘢痕灸、着肤灸、打脓灸,虽然对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其他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因烧灼皮肤,痛苦异常,复有担心化脓后感染,现已较少应用。

非化脓灸则因操作方便,无痛苦,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操作时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 (比麦粒稍大也可以)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脓,不须处理。

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才能收效。

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

此法早已被广泛利用了,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操作起来都相对比较简单,唯要在施灸时需悉心照料,防止烫伤和室内着火。

温针灸法最早见于《伤寒论》,又名传热灸,烧针尾。

此法流传已久,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医生使用,在江浙沪一带尤为盛行。

此法有一举两得之妙,既达留针之目的,又加热于针柄,借针体而传入深部,其适应症很广。

但操作时颇为繁琐,要求有一定的手法技巧,一般推荐在医院或诊所由专业医生使用。

艾卷灸自明清以来已很盛行了,艾卷有加中药的,有不加中药的。

其名称有太乙针、雷火针、药艾卷、纯艾条等。

艾卷灸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按温热灸法,资深针灸医生偏爱使用,另一类是悬起温和灸,最为常用灸法,一般有药无药之艾卷均能使用,比较方便易行。

早期多由施灸者手持燃着艾卷垂直悬起,约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在穴位上,使病人觉得温热舒服,或微有热痛感觉。

现代自针灸名家周楣声老先生发明灸架、灸筒和灸盒以来,悬灸法更是因为其操作方便、疗效持久而广为流行,既适合在医院用于防病治病,又适合人们自己在家施灸养生保健,应该说是现代灸法的一次革命。

艾条的使用方法然精制艾条,可用于直接灸,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

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性能: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用法】点燃后炙患处,一日2~3次。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

B、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C、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

功能主冶:行气血,逐寒湿。

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麻痹,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等症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丧生,椎间盘膨出,胃脘寒痛,咳喘,面瘫,痛经等症.使用方法:揭掉不干胶底片下的底纸,点燃艾管,粘贴在穴位上.禁忌:1.大醉大怒大惊大恐过劳过饱情形下禁灸.2.皮肤过敏者不宜灸.注意事项:施灸时,认真操作,防止灼伤皮肤,孕妇施灸遵医嘱.适用范围: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

温灸方式: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时间:15分钟用法用量:直射炙法。

一次适量,红晕为度,一日1-2次。

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约重26克有效期:五年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用法】点燃后炙患处,一日2~3次。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

B、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C、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

教你如何进行冬季养生艾灸由于艾炷灸特别是悬灸的易于操作性和大众的普遍接受性,我推荐大家尽量选用艾炷灸特别是悬灸,悬灸时可直接手持艾卷在穴位上进行持续艾灸或雀啄样艾灸,也可选用合适的艾灸架、艾灸筒或艾灸盒进行艾灸,另外尽量选用无烟艾灸卷,这样会有利于现代家庭室内操作。

在进行艾炷灸前,将艾绒做成一定形状之小团,称为艾炷,艾炷燃烧一枚,称为一壮。

艾炷之形状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各异。

如用于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一般如麦粒大,做成上尖底平、不紧不松之圆锥形,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用于间接灸法,可以用较粗之艾绒,做成蚕豆大或黄豆大,上尖下平之艾炷,放在姜片、蒜片或药饼上点燃。

每次灸之壮数多少及大小,以病人、病程、病情、病位、补泻、穴位、有无受灸经验,是否要求化脓及气候等等条件而定,大致如下:成人体壮、新病、病重病急、实热疼痛、病在脏腑者,用泻法;穴位在腹背四肢、有受灸经验、化脓灸、气候寒冷者艾炷宜多宜大;妇女、儿童、年老体弱、久病、病轻病缓、虚寒麻木、病在四肢头项者,用补法;穴位在头项、手足末梢、无受灸经验、非化脓灸者或在天气炎热时,艾炷宜少宜小。

一般每穴灸一次少则3-7壮,多则可灸数十壮、数百壮。

至于施灸的时间长短原则是:灸从久,必须长期施行方能见功,这是指慢性病而言。

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或间隔两日灸一次,可连续灸治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

如果用于健身灸,则可以每月灸三五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

如果是急性病、偶发病,有时只灸一、二次,就结束了,以需要而定,不必限制时间和次数。

如果是慢性病、顽固性疾病,间日或间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

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这样和用药的分量一样,无太过不及之弊。

《医学入门》上说:“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

”这是说: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不妨。

在临床上,凡肌肉偏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处,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长灸无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应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

切不可随便灸灸,无甚感觉便认为艾灸不过如此,便作放弃打算。

前人有成熟的经验。

如《医宗金鉴》上说:“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

”这是指外科灸疗痈疮毒而言。

更具体地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

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灸法既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

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

”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

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烧伤太重,成为灸疮,只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总之,一般说直接灸之艾炷,以麦粒大小为适宜,一般成年人,每穴五、七、九壮,小儿灸三、五壮,每次取三、五、七穴为标准。

临床上可适当伸缩艾炷之大小穴位及壮数。

如用于外科,灸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可在合谷、手三里、阑尾等穴,每次灸百壮左右,一日灸二、三次,会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脓,收到意外的效果。

做艾卷灸时每次可灸3~5穴,每次约10分钟左右,以3 0~6 0分钟为度,过多则易疲劳,少则达不到温热程度。

至于施灸的时间选择,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

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

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

在施灸时还要求施灸者专心致志、心无杂念,安祥而持重,手巧而心细,这样才能做到灸至速效而不会徒伤皮肉。

施灸时还需注意空气冷暖的调节和防火安全,特别是在严冬季节施灸要脱衣服时更应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使不至过冷,同时还应适当打开窗户以利于艾烟和艾味的排出,灸法最易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当心失火。

所以灸后一定要把火闷灭,以防复燃,最好把艾卷着火之一端,插入口径合适之小铁筒或小瓶内,自然就会熄灭,留下焦头,便于下次点燃。

应用物品必须具备,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种灸料及点火之香等一应用具,务必事先备妥。

必须做到姿势端正,体位舒适,穴道准确。

《千金方》上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

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

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对体位非常重视。

这是很有道理的,应该严格端正姿势,然后施灸。

灸胸腹应仰卧,腰及下肢后面应俯卧,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为宜。

尤其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要取勉强的体位。

因为直接灸往往需经多次反复施灸,第一次要打好基础,否则穴位不准,再行更换,则从头灸起,就又要再受些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