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节课课标要求:1、通过聆听、演唱等多种实践形式领悟古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内涵。

2、学习演唱歌曲《阳关三叠》中的第一部分,能够听辨旋律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按照歌曲的意境有表情地演唱。

3、能够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琴,并能了解其音色特点。

【教材分析】《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著名的琴曲,今天我们学习的《阳关三叠》确切地说应该是一首古代琴歌。

所谓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

歌曲创作的初衷来源于唐代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也被称作《阳关曲》《渭城曲》。

由于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名《阳关三叠》。

在唐代它已经是一首家喻户哓的“流行歌曲”了,我们现在传唱的《阳关三叠》每一叠的上阕歌词还是引用王维的原诗,而下阕则是后人为了丰富歌曲而创作的长短句。

诗意清新,旋律质朴,感情真挚,对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倡导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七年级的学生心理有所成熟,参与的意识有所增强,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增多增强了,加上本节课所学歌曲的歌词是在小学就学过的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的,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从古诗入手,利用古诗的情感和韵味引领整个课堂,使用聆听、模仿、小组讨论、演唱、谈话、欣赏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同时提高学生的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诗的吟诵和古曲《阳关三叠》的聆听、演唱,感知古曲韵律,理解“三叠”的含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中国灿烂的音乐文化。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初二下《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初二下《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诚挚情谊。

2.分析体验《阳关三叠》的别离情绪,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体验运用不同的表演方式表达友人间的别离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展现个人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具学具电脑、大屏幕教学方法欣赏法、对比法、创作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民族器乐曲,学生进入课堂。

苏轼的词———离别(送别)的艺术作品齐唱《送别》)导语: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

下面请大家共同演唱《送别》。

二、新授教学刚才大家演唱的《送别》是由近代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著名学堂乐歌。

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

2.让学生自主简介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王维的生平。

教师简单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

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

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聆听古曲《阳关三叠》,体验音乐深沉含蓄、真切动人的情感。

2. 认识我国民族古老乐器──埙,体会其独特的音色。

3. 通过熟悉乐曲主旋律,感受“埙”音色的特点,初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音乐的鉴赏力。

教学重、难点1. 认识我国民族古老乐器──埙,体会其独特的音色。

2. 体验音乐深沉含蓄、真切动人的情感。

教材分析欣赏合唱《阳关三叠》,埙、中阮重奏的《阳关三叠》。

在多声部的合唱中,由于高声部和低声部音色的丰富、层次分明,力度的起伏突出了歌曲的高潮,表现情感时有着更为宽广的空间。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音色古朴、浑厚,具有独特的古风,善于表现内在深沉的感情。

用它演奏的《阳关三叠》多了几分古色古香和情绪的厚重感。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1. 师:这首古曲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旋律?你能唱唱吗?(可能第一句、“遄行”句或“历苦心”句。

)2. 师:八度大跳的旋律,使歌曲情绪趋向激动,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心情。

“历苦心”句重复了三遍,说出了作者提醒友人前路非常辛苦,对友人无限关切的诚挚情感。

二、乐曲欣赏1. 初听乐曲。

师:上节课我们从歌曲《阳关三叠》和合唱曲《阳关三叠》中,都感受和体验到了歌曲中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欣赏曲《阳关三叠》,再次体验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与歌曲的感受有何不同?(《阳关三叠》重奏音频)2. 谈听后的感受。

3. 复听乐曲。

师:乐曲有种深沉、悠远的情感和意境,请你再次仔细聆听这种意境,思考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4. 介绍埙及埙的历史。

师:大家的感受很独特,这些都是埙的特点。

这就是埙。

(出示埙图片)在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中,埙是最古老的一种,其主要发展阶段在商周,故其音色明显带有商周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哀婉,所以,埙特别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厉的特殊效果,一直以来被视为一种特色乐器。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节课课标要求:1、通过聆听、演唱等多种实践形式领悟古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内涵。

2、学习演唱歌曲《阳关三叠》中的第一部分,能够听辨旋律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按照歌曲的意境有表情地演唱。

3、能够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琴,并能了解其音色特点。

【教材分析】《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著名的琴曲,今天我们学习的《阳关三叠》确切地说应该是一首古代琴歌。

所谓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

歌曲创作的初衷来源于唐代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也被称作《阳关曲》《渭城曲》。

由于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名《阳关三叠》。

在唐代它已经是一首家喻户哓的“流行歌曲”了,我们现在传唱的《阳关三叠》每一叠的上阕歌词还是引用王维的原诗,而下阕则是后人为了丰富歌曲而创作的长短句。

诗意清新,旋律质朴,感情真挚,对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倡导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七年级的学生心理有所成熟,参与的意识有所增强,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增多增强了,加上本节课所学歌曲的歌词是在小学就学过的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的,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从古诗入手,利用古诗的情感和韵味引领整个课堂,使用聆听、模仿、小组讨论、演唱、谈话、欣赏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同时提高学生的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诗的吟诵和古曲《阳关三叠》的聆听、演唱,感知古曲韵律,理解“三叠”的含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中国灿烂的音乐文化。

初中音乐_唱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唱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唱歌《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的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古琴知识、观看古琴演奏、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表演音乐情景剧等手段,学唱、表现琴歌《阳关三叠》。

3.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

(2)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

(3)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出古曲的韵味和情感。

教学重点:1、熟唱歌曲的旋律,学唱琴曲《阳关三叠》。

2、感受体验音乐的内涵。

教学难点:“遄行、遄行”八度音程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古琴、三角铁、情景剧道具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播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歌!一、导入:(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老师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请问同学们认识这件乐器吗?(2)交流知识a.老师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呢?b.老师提问:琴面上的白点叫什么吗?一共有多少个?c.老师提问:古琴的琴面和古琴的背面,是什么形状的呢?d.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古琴有琴头、琴颈、琴肩、腰身、尾部,在古琴的背面有两个出音孔。

e.感受古琴的音色。

f.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中国的古琴艺术列入了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老师:古琴的艺术是我们中国最值得骄傲的艺术,其中琴歌也是古琴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欣赏琴歌: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琴歌,叫《阳关三叠》。

老师:聆听琴歌,在聆听的时候,边听边思考琴歌《阳关三叠》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呢?老师:这首琴歌的第一乐段运用了诗人王维的诗句,诗句的名字是什么呢?《送元二使安西》。

我们刚才说歌曲的名字叫《阳关三叠》,三叠是指什么意思呢?叠是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三叠也就是指一个曲调变换演唱了三遍,所以就叫《阳关三叠》,而这首诗中提到了阳关、渭城这两个地名,所以也叫阳关曲、渭城曲。

初中音乐_华夏古韵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华夏古韵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华夏古韵——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阳关三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力图通过简洁的材料及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对作为华夏古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音乐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学唱琴歌《阳关三叠》欣赏《流水》等一些传统乐器演奏的作品,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音乐风格。

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阳关三叠》,感受琴歌中吟唱的演唱形式。

了解琴歌这一艺术形式。

2、讲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欣赏古琴《高山流水》片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感受音乐与诗歌、文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间的深厚友谊。

3、通过古筝与古琴的对比,初步了解古琴这种古老而传统的乐器。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三、评价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教师范唱和分段学唱的形式达成目标一。

2、对比欣赏两段音乐,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达成目标二。

3、通过认知、观看、讲解等形式对比两者的特点达成目标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吟唱的方式表演唱歌曲,感受古代琴歌的演唱形式。

难点:小附点节奏以及八度跳进和延音线的正确唱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部分: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文人雅士的四艺是什么吗?(琴棋书画)为何琴能够排在首位呢?对此有很多的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为,除了琴以外的三样,它们都是“有形”的事物,唯独琴音转瞬即逝为“无形”的事物,“无形胜有形”因此,琴被古人排在首位,可是,老师认为琴之所以能够排于四件雅事的首位,足以说明它在古代的重要性。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琴音走进音乐,首先,仔细聆听下面这段音乐,静静的感受这首古琴曲适合于怎样的一种场景?(播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新课部分:2、首次播放琴歌《阳关三叠》,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当中找出刚才问题的答案。

(出示曲谱)3、生总结:古曲表现了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4、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旋律感受到琴曲的忧伤,在歌词中确定琴曲表达了离别之情。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一(精选篇)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一(精选篇)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一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一
《阳关三叠》音乐课结束了,我首先谈谈自己的反思。

我的音乐活动:歌曲《阳关三叠》,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还是放不开,比较被动。

在掌握节拍·附点力度方面尤其不好,学生们对学习缺少兴趣。

给学生的资料比较局限。

因此限制了孩子的想法。

在指导孩子进行节奏练习
《阳关三叠》音乐课结束了,我首先谈谈自己的反思。

我的音乐活动:歌曲《阳关三叠》,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还是放不开,比较被动。

在掌握节拍·附点力度方面尤其不好,学生们对学习缺少兴趣。

给学生的资料比较局限。

因此限制了孩子的想法。

在指导孩子进行节奏练习是,在制定目标时就过于难了,所以,学生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没有激情,到后面进行演唱时,歌词也记不清楚,节奏也不是很准。

再一个我]在进行教学中,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

总的感觉,我的这节课比较失败。

在评课时,各位老师对这节课也做了很好的评价,有优点、也指出了缺点。

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训,注意自己的缺点,向好的老师学习,在教学上要有创新能力。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了解并复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认识古琴的音色,感受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

2、能用连贯的气息、柔和的声音和充满友爱的情感演唱歌曲《阳关三叠》,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惜别的情绪。

3、音乐创编表演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情感,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赏析《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琴音色的魅力;唱准歌曲《阳关三叠》中附点音符及八度音程,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创编表演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古琴曲的神韵与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古琴曲《流水》片段,师问: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谁知道关于这一段音乐的音乐故事?答:是用古琴演奏的”。

师:回答的很好,是古琴演奏的旋律流畅、抒情古朴、典雅”.学生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教师补充这个音乐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的懂,他在高山上扶琴,曲高而和寡。

终于有人经过,听懂了他弹的《高山流水》。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就是钟子期,非常遗憾钟子期抱病不治而亡。

俞伯牙悲痛欲绝,他唯一的知音已去世,再也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

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前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了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人们常感叹知音难觅,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2、聆听全曲,问题设计:全曲的速度、力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同学们讨论回答:乐曲的第一部分是用较慢的速度、中弱的力度,奏出幽静的幽涧滴泉的意境。

第二部分稍加快了一些,力度也比第一部分强些,似水流越来越急。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乐曲的华彩乐段,速度加快、力度也加大了许多,似瀑布飞流、骇浪翻涌。

《流水》是一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通用5篇)

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通用5篇)

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1《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编的歌曲。

为了让“友情”这根主线贯穿于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环节:一、激情导入二、诵读古诗通过对古诗的讲与诵读,去了解、体会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三、释疑、解决难点1、讲解“阳关三叠”的含义。

2、同音相连、八度大跳、切分音、强音记号。

四、新歌教学1、通过视唱、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

2、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词,来体会诗人对元二那种伤感、悲凉、惜别、期待的内心世界。

3、通过齐唱、接龙唱、同桌深情对唱等形式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同时,引导他们珍惜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2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我写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课题,乍一看,有些像上语文课的意味,课题选用的是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后一句,其实不然,我是想用这句话引出今天音乐课的主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抛开浮躁,体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对古曲《阳关三叠》的鉴赏。

我想用这个课题,最能表达作品的意义,离别的惆怅顿时溢满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

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演唱《阳关三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练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音乐问好3、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诗兴大发想吟诗一首,你们想不想听?(学生回答:想)师: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首诗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改编的琴歌《阳关三叠》。

2、师:大家看到《阳关三叠》这四个字,有什么疑问吗?(生介绍“阳关”。

至于“三叠”则留下悬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解答。

教师补充)3、同学们,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接下来老师跟随埙的伴奏为大家演唱这首歌,体会唐诗入歌的魅力。

(教师演唱《阳关三叠》)师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个特点,请大家仔细读谱,说一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答)(教师补充,对,旋律由五个音组成,称为五声调式。

不唱的旋律部分都加了括号,这叫间奏。

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歌曲分为两部分,称为上阙和下阙。

)4、学唱歌曲(1)学唱上阙(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学生齐唱上阙(2)学唱下阙(注意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学生齐唱下阙(3)跟伴奏演唱歌曲《阳关三叠》。

教师评价:我从大家的歌声中捕捉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愁之姑情,说明同学们从心理上已经接纳了作品。

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感受古琴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歌曲,提高演唱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阳关三叠》,理解其音乐特点。

难点:掌握古琴演奏技巧,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歌曲。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阳关三叠》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琴音乐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古琴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歌曲分析(1)教师简要介绍《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结构。

3.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阳关三叠》,让学生跟随演唱。

(2)针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情感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歌曲。

(2)学生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古琴演奏(1)教师简要介绍古琴演奏技巧,如右手指法、左手指法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古琴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进行古琴演奏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引导学生对古琴音乐进行拓展学习,推荐相关曲目。

四、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演唱《阳关三叠》。

2.搜集古琴音乐的相关资料,了解古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琴吗?它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琴名曲《阳关三叠》。

先来听听这首曲子吧。

(播放《阳关三叠》音频)生1:老师,这首曲子听起来很悠扬,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生2:我觉得它有一种古老的味道,让人感觉很宁静。

(2)歌曲分析师:很好,你们都感受到了曲子的特点。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重叠的旋律,所以叫做“三叠”。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一、授课课型:歌唱综合课二、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能够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指导琴歌的艺术形式,感受古曲韵律。

3、理解“三叠”的含义,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阳关三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抒发的对友人的无限关爱的诚挚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琴歌《阳关三叠》,演唱时如何变现歌曲中的忧伤、惜别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准备:古琴、古曲《阳关三叠》的音频、视频、钢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教师提问: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古琴)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2、了解古琴。

古琴,亦称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

古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古琴,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把古琴。

3、知识交流教师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教师提问:琴面上的白点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教师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他们分别象征了什么?教师介绍琴名与音色: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右手弹拨琴弦、左手按弦曲音,就可以发出悠扬的琴声。

古琴音色有泛音、按音和散音。

古琴形制崇尚自然,面圆而底平,象征天圆地方;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的十三个徽,代表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弹奏古琴,即是面对天地日月;古琴的两个音孔,称为“龙池”和“凤沼”;琴弦的支撑称为“岳山”和“龙龈”,岳山代表高山,琴弦代表流水。

(二)欣赏乐曲:在古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了大批的琴歌和琴曲、(琴歌---在古琴演奏下吟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

)琴歌,是指记载在古琴谱中以古琴弹唱的形式演唱的歌曲。

《阳关三叠》就是其中的一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琴歌《阳关三叠》。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学反思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课反省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阳关三叠》教课反省《阳关三叠》教课反省11、本课的引入部份获取了预期的成效,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并成功地引入到课题;的确激发了学生想对古琴做进一步认识的兴趣。

2、在感觉与体验这一部份,两次对照鉴赏层层深入:经过吟唱上阕,对琴歌中上阕与下阕的音乐因素对照,学生能够感觉到歌曲感情的递进,深刻感觉到歌曲所表达的分别之情。

比方:讲堂上学生议论到八度大跳所表达的感情起伏;频频吟唱所表达的无穷依恋与依依不舍之情等;接下来是合唱版与琴歌版的 ' 对照,经过对音色、速度、力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对照鉴赏,学生能领略作品的不一样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成效并由此关注现代的合唱作品是如何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

3、在创建与活动这个环节,学生踊跃性被调换,参加面也很广,几乎每一个学生在小组议论部份都踊跃参加,场面活跃。

争辩赛上,两组学生都能很正确地论述自己对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认识,并很具说服力。

在创建性的改编活动中,学生联合所学,新的创意层见迭出,让人大吃一惊。

整个后边的环节,能够说讲堂里学生趣话如珠,掌声不停,氛围热忱。

4、不足之处在于对歌曲所表达的分别之情的背景等介绍还不够。

还有吟唱的部份还可再增强一点。

《阳关三叠》教课反省2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找了好多与《阳关三叠》有关的资料,准备在教课过程中展现,关于教课的安排我也子细地做了规划,可是在实质上课时,因为学生初步上这样的课,都显得比较紧张,所以讲堂的氛围不太活跃,而我因为经验的缺少,没有很好地调换学生的情绪,使得整堂课上起来比较费劲。

并且,因为课前与学生的交流的不够,使得讲堂的师生互动不够自然。

我想这也是我缺少经验的表现。

我想假如在上课以前,能够多试讲几次,在试讲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争取做到最好,那上课的成效就会更好。

总而言之,经过这堂课的教课与设计让我也学到了许多的东西,特殊是经过这种磨炼得来的教课经验来之不易。

初中音乐_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

2、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出古曲的韵味和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用饱满的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聆听描述离别的现代音乐作品《送别》,感受离别情境。

2、多媒体展示画面,描述画面展示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欣赏古琴曲《阳关三叠》,认识古琴,并用自己的词描述古琴的音色。

2、分男生组和女生组有感情的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找男生代表和女生代表有感情的合作朗诵。

3、带问题完整聆听歌曲。

●歌曲可以分为几段,速度怎样?●歌曲中演唱了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4、介绍作品以及“叠”的含义。

了解完整的阳关三叠。

5、随录音完整哼唱歌曲,思考两段歌曲在旋律、力度和情绪情感上各自有着什么不同的特点。

6、聆听教师范唱,跟随老师小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前奏和间奏。

7、同学们试着随琴填词演唱第一段、并处理其中难唱的字和情感的表达。

8、同学们试着随琴填词演唱第二段、并处理八度大跳音程和情感表达。

9、同学们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10、同学们跟随伴奏有韵味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歌姿势的准确、气息的保持以及速度、力度的正确处理。

11、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合唱版的《阳关三叠》与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有什么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12、创编一个以“友情”为主题的真情短剧,可采用歌唱、对白等各种形式表演。

13、欣赏教师演奏笛子《阳关三叠》,并找几位同学演唱歌曲。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观看老师演奏、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等教学手段,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3.知识与技能(1)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

(2)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古曲的韵味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图片,交流图片内容老师:“同学们,这幅图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学生:“xxxx的场景。

”老师:“这幅图上有一首诗,大家知道这首诗的原名及作者吗?”学生:“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老师:“在古代的时候,诗与歌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在《史记》中也记载: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我们今天就以这首诗为歌词,学唱一首古韵十足的古代琴歌《阳关三叠》。

”此处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2.了解歌曲了解《阳关三叠》这首歌曲中“三叠”的含义及古代琴歌这种艺术形式。

出示歌曲完整的歌词,理解“三叠”的含义。

老师:“同学们在观察完整歌词的同时有没有发现,歌词和原诗有什么区别?”学生:“xxxxxxxx”老师:“古人在谱入琴曲后增添的长短句,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小组讨论)学生:“进一步抒写了离情别绪,加强了惜别的感觉。

”老师:“古代的交通和通讯远不及当今社会发达,所以古人对于离别之情特别重视。

让我们带着这种离别的不舍与伤感之情将本曲的第一叠歌词朗诵一遍。

”出示第一叠歌词。

3.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用la演唱下列旋律。

4/41234|54321|1- - -||要求:打开口腔、气息匀称、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积极的表情。

(2)聆听歌曲范唱,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与情感。

老师:“歌曲的速度属于哪种?”学生:“中速。

”老师:“通过观察曲谱,我们发现曲谱中的音符有什么规律?”学生:“只有12356”老师:“这种调式叫做什么?”学生:“五声调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结构及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会演唱《阳关三叠》并理解其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阳关三叠》,理解其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古曲的演唱技巧,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阳关三叠》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作品背景介绍讲述《阳关三叠》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故事,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分析作品结构分析《阳关三叠》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整体框架。

4.感受音乐情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感受《阳关三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

5.学习演唱技巧讲解古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韵味等,并示范演唱。

6.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7.合唱展示学生进行合唱展示,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阳关三叠》的演唱水平。

2.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阳关三叠》乐谱。

2.相关古曲视频、音频资料。

3.教学课件。

六、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结合作品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古曲的情感内涵。

3.注重实践,让学生充分参与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阳关三叠》,让学生了解了古曲的背景、结构及情感表达,培养了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讲解古曲的演唱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合唱展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讲解古曲背景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讲解效果不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演唱《阳关三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熟练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音乐问好
3、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诗兴大发想吟诗一首,你们想不想听?
(学生回答:想)
师: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首诗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改编的琴歌《阳关三叠》。

2、师:大家看到《阳关三叠》这四个字,有什么疑问吗?(生介绍“阳关”。

至于“三叠”则留下悬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
己去思考、解答。

教师补充)
3、同学们,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接下来老师跟随埙的伴奏为大家演唱这首歌,体会唐诗入歌的魅力。

(教师演唱《阳关三叠》)
师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个特点,请大家仔细读谱,说一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答)(教师补充,对,旋律由五个音组成,称为五声调式。

不唱的旋律部分都加了括号,这叫间奏。

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歌曲分为两部分,称为上阙和下阙。


4、学唱歌曲
(1)学唱上阙(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
学生齐唱上阙
(2)学唱下阙(注意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学生齐唱下阙
(3)跟伴奏演唱歌曲《阳关三叠》。

教师评价:我从大家的歌声中捕捉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愁之姑情,说明同学们从心理上已经接纳了作品。

我能在这首歌里看到蒙蒙轻纱笼罩的雨后小巷,看到雨后吐露新芽的柳树,还能看到两袖清风,抱拳永别的友人,更能看到挂在他们脸上的一行清泪,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呀!
三、拓展与延伸
分小组创设情景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由创编情景剧、演唱等形式。

2、观看经典咏流传节目片段《别君叹》
为了深切体会这种离别情感,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别君叹》。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我们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同学们,这首古朴淡雅诚挚的琴歌,已经打开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吧!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最后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之情,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阳关三叠》学情分析
当代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音乐的热爱是盲目和狂热的,当今社会流行什么,他们就唱什么,并没有从音乐中感受到真正的内涵。

所以我想通过欣赏作品《阳关三叠》来唤醒学生对古曲的热爱,而这首歌很好诠释了古曲的感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古曲。

《阳关三叠》效果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比较紧凑,特别是给学生编创表演环节时间较多,有限的45分钟拓展内容有限,但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这节课
是成功的。

课上学生们能够体会到作品的离别伤感之情,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积极回答问题,并在编创环节积极动脑再去表现出来,学生们做的很好。

《阳关三叠》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

本课采用改编的歌曲《阳关三叠》为教学内容。

但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在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古诗朗诵、“聆听”古曲与歌曲、“创设”作品的场景意境、唱奏音乐主题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情景想像与体验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阳关三叠》评测练习
1、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分组设计情景剧。

3、认识中国古代传统乐器——古琴、埙等。

《阳关三叠》课后反思
1、课前充分的准备的内容太多。

上课时内容太多,有一部分内
容没有展示出来,备学生的情况还不够,导致在突发情况时,我在处理一些问题是还不够灵活。

2、在体会音乐感情时,引导学生的理解略显得比较苍白,尽管
课堂的氛围比较活跃,但学生思考深层次及生成的思考比较少,还不够到位。

3、在歌唱展示的时候,都是集体演唱,缺乏单个演唱的环节。

《阳关三叠》课标分析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并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的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古曲音乐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本节课我选择以欣赏《阳关三叠》旋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歌唱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在歌声中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