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工艺设计计算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AO工艺设计计算是指在AO(Atomic Operations)制造工艺中,通过对制造过程和制造设备参数等进行计算和优化,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制造过程。
AO工艺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制造成本和资源消耗,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下面将从AO工艺设计中常见的计算内容和具体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AO工艺设计中的常见计算内容1.制造过程能力分析和优化计算制造过程能力分析是指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评估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AO工艺设计中,可以通过计算过程的CP(Process Capability)指数和Cpk(Process Capability Index)指数,来评估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
CP指标描述了过程的能力,Cpk指标描述了过程的稳定性。
通过对CP和Cpk进行计算,可以了解制造过程的能力水平,进而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优化。
2.制造设备参数优化计算制造设备参数优化计算是指通过对制造设备的参数进行计算和优化,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和高质量。
常见的制造设备参数包括速度、温度、力度等。
在AO工艺设计中,可以通过计算设备参数的响应曲线和性能曲线,来确定最佳的设备参数组合。
通过计算和优化制造设备参数,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制造成本和资源消耗。
3.制造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计算制造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计算是指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来了解过程的状态和变化。
在AO工艺设计中,可以通过计算制造过程中的数据均值、方差等统计特性,来分析过程的变化和偏差。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AO工艺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1.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AO工艺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过程的变化和偏差,进而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优化。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正态性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AO工艺设计计算

A 2 / O 工 艺 生 化 池 设 计设计最大流量Q max=73500m 3/d=3062.5 m 3/h=0.850 m 3/s进出水水质要求表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三、 设计参数计算① . BOD 5污泥负荷N=0.14kgBOD 5/(kgMLSS ·d )② . 回流污泥浓度X R =10 000mg/L③ . 污泥回流比R=50%④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⑤ . TN 去除率 ⑥ .内回流倍数 四、 A 2/O 曝气池计算 ① .反应池容积 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厌氧:缺氧:好氧= 1: 1:4 1114 2.33h ,池容 V 4252666 1114 2.33h ,池容 V 4252666414 9.34h ,池容 V 4 42526④ .校核氮磷负荷厌氧池停留时间 t 缺氧池停留时间 t 好氧池停留时间 t3 7087.7m 3; 37087.7m 3; 28350.6m 3。
好氧段TN负荷为:Q ?TN0 73500 30.90 0.024kgTN / kgMLSS d X ?V3 3333 28350.6厌氧段TP 负荷为:Q ?TP0 73500 5.40.017kgTN / kgMLSS d X ?V1 3333 7087.7① 剩余污泥量:X ,(kg/d)式中:取污泥增值系数Y=0.5,污泥自身氧化率K d 0.05,代入公式得:=5395kg/d则: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P=99.2%则剩余污泥量为:⑤.反应池主要尺寸反应池总容积:V=42526m3设反应池2 组,单组池容积:V =V21263m32有效水深5m,则:S=V/5=4252.6 m2取超高为1.0m,则反应池总高H 5.0 1.0 6.0m生化池廊道设置:设厌氧池1 廊道,缺氧池1 廊道,好氧池4 廊道,共6 条廊道。
廊道宽10m。
则每条廊道长度为L S 4252.670.88m ,取71mbn 10 6尺寸校核L 717.1, b 102b 10 h 5 查《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长比宽在5~10间,宽比高在1~2 间可见长、宽、深皆符合要求五、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1) 进水管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Q1Q max 0.850.425m3/ s12 2 管道流速v 1.0m / s管道过水断面面积 A Q1 /v 0.425/1.0 0.425m2取进水管管径 DN800mm2) 回流污泥管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管设计流量 设管道流速 v 1 0.85m/ s 管道过水断面积 管径取出水管管径 DN800mm3) 出水管 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设管道流速 v 1 0.8m/s管道过水断面积 管径取出水管管径 DN1200mm六、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1. 需氧量计算 碳化需氧量: 硝化需氧量: 反硝化需氧量:去除 1kg BOD 5 的需氧量为:2. 标准需氧量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工艺设计参数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A段:O段=1:3②污泥回流比:50~100%③混合液回流比:300~400%④反硝化段碳/氮比:BOD5/TN>4,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⑤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0.05KgTKN/KgMLSS·d⑥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MLSS<0.18KgBOD5/KgMLSS·d⑦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MLSS)⑧溶解氧:A段DO<0.2~0.5mg/LO段DO>2~4mg/L⑨pH值:A段pH =6.5~7.5O段pH =7.0~8.0⑩水温:硝化20~30℃反硝化20~30℃⑾ 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4+-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以CaCO3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3--N将放出2.6g氧,生成3.75g碱度(以CaCO3计)⑿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KgO2/h)。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消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Ro=a’QSr+b’VX+4.6Nra’─平均转化1Kg的BOD的需氧量KgO2/KgBODb’─微生物(以VSS计)自身氧化(代谢)所需氧量KgO2/Kg VSS·d。
上式也可变换为:Ro/VX=a’·QSr/VX+b’ 或Ro/QSr=a’+b’·VX/QSrSr─所去除BOD的量(Kg)Ro/VX─氧的比耗速度,即每公斤活性污泥(VSS)平均每天的耗氧量KgO2/KgVSS·dRo/QSr─比需氧量,即去除1KgBOD的需氧量KgO2/KgBOD由此可用以上两方程运用图解法求得a’ b’Nr—被硝化的氨量kd/d 4.6—1kgNH3-N转化成NO3-所需的氧量(KgO2)几种类型污水的a’ b’值⒀供氧量─单位时间内供给曝气池的氧量,因为充氧与水温、气压、水深等因素有关,所以氧转移系数应作修正。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工艺设计参数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A段:O段=1:3②污泥回流比:50~100%③混合液回流比:300~400%④反硝化段碳/氮比:BOD5/TN>4,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⑤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0.05KgTKN/KgMLSS·d⑥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MLSS<0.18KgBOD5/KgMLSS·d⑦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MLSS)⑧溶解氧:A段DO<0.2~0.5mg/LO段DO>2~4mg/L⑨pH值:A段pH=6.5~7.5O段pH=7.0~8.0⑩水温:硝化20~30℃反硝化20~30℃⑾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4+-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以CaCO3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3--N将放出2.6g氧,生成3.75g碱度(以CaCO3计)⑿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KgO2/h)。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消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Ro=a’QSr+b’VX+4.6Nra’─平均转化1Kg的BOD的需氧量KgO2/KgBODb’─微生物(以VSS计)自身氧化(代谢)所需氧量KgO2/KgVSS·d。
上式也可变换为:Ro/VX=a’·QSr/VX+b’或Ro/QSr=a’+b’·VX/QSrSr─所去除BOD的量(Kg)Ro/VX─氧的比耗速度,即每公斤活性污泥(VSS)平均每天的耗氧量KgO2/KgVSS·dRo/QSr─比需氧量,即去除1KgBOD的需氧量KgO2/KgBOD 由此可用以上两方程运用图解法求得a’b’Nr—被硝化的氨量kd/d 4.6—1kgNH3-N转化成NO3-所需的氧量(KgO2)几种类型污水的a’b’值⒀供氧量─单位时间内供给曝气池的氧量,因为充氧与水温、气压、水深等因素有关,所以氧转移系数应作修正。
AO工艺设计计算(全)

二 沉砂池计算1. 基 本 数据1.1 流 量日平 均 流 量Qav = m3 / d =0.46 日最 小 流 量Qmin = m3 / d =0.46 日变 化 系 数Kz =#NAME?日最 大 流 量Qmax =Kz * Qav =#NAME? m3/d ==#NAME? m3 /s 2 进 水 井及 堰2.1 进 水井 尺 寸最 大流 量 Qmax=#NAME? m3 /s最 小流 量 Qmin=0.46 m3 /s进水井格数 n =格进水井堰板方向宽L =m进水井长 W =m进水井高 H =m进水最大上升流速V =Qmax/(n*w*L) =#NAME?m/s 进水最小上升流速V =Qmin/(n*w*L) =0.26m/s 2.2 矩形堰2.2.1 薄壁平顶堰 (不淹没,无侧面收缩,流速忽略)使用公式: 通过堰口的流量为Q = m * b* (2 *g)1/2* H3/2流量系数为m = 0.405+ 0.0027 /H公式 取值 :堰数n1 =单堰宽b =m单堰流量Qma =Qmax/n1 = m3 /s重力加速度g =9.81 m / s2使用试算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堰上水深H =#NAME?m流量系数为m =#NAME?堰负荷q =#NAME?l / (m * s) 按单堰过流平均流量校核堰数n2 =单堰宽b =m单堰流量Q' =Qav/(n1-1)= m3 /s重力加速度g =9.81 m / s2 使用试算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堰上水深H =#NAME?m流量系数为m =#NAME?堰负荷q =308.6l / (m * s) 2.3 渠道尺寸流量 q =#NAME?cu m / s水深 h=0.500m渠宽 w=0.900m流速 v =q/h/w#NAME?m/s2. 机械格栅选用回转式格栅,拟用宜昌市第二冷作机械厂的产品.每套由两台HF1000并联而成.格栅台数量n =格栅间隙b =格栅安装角度a =单套设备宽Wo =设备总高H2 =单套设备总宽W2 =渠道数n1 =每条渠道宽W =每条渠道深H =导流槽长度 L1= H *ctg(a) =m排渣高度(距渠底) H1=m栅前水深h1 =m栅前流速V1 =m/s过栅流速V =m/s单套格栅过流量Qs =m3/d过栅水头损失dh =m栅后水深h2 =m栅后流速V2 =m/s栅渣产率f =m3/103m3污水 栅渣产量 Wf =Qav * f = 2.000m3按单渠过流平均流量校核栅前水深h1 =m栅前流速V1 =0.51m/s过栅流速V =#NAME?m/s单套格栅过流量Qs = Qav=40000.0m3/d过栅水头损失dh =#NAME?m栅后水深h2 =#NAME?m栅后流速V2 =#NAME?m/s 3 沉砂池 :D=3.5 m4. 沉砂池出水堰计算使用公式: 通过堰口的流量为Q = m * b* (2 *g)1/2* H3/2流量系数为m = 0.405+ 0.0027 /H公式 取值 :堰数n1 =单堰宽b =m单堰流量Qma =Qmax/n1 = m3 /s 重力加速度g =9.81 m / s2 使用试算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堰上水深H =#NAME?m流量系数为m =#NAME?堰负荷q =#NAME?l / (m * s)三 配水井计算使用公式: 通过堰口的流量为Q = m * b* (2 *g)1/2* H3/2流量系数为m = 0.405+ 0.0027 /H公式 取值 :堰数n1 =单堰宽b =m单堰流量Qma =Qmax/n1 = m3 /s重力加速度g =9.81 m / s2 使用试算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堰上水深H =#NAME?m流量系数为m =#NAME?堰负荷q =#NAME?l / (m * s)m3 /sm3 /s#NAME? m3 / h。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 工艺设计参数
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 A段:0段=1:3
②污泥回流比:50〜100%
③混合液回流比:300〜400%
④反硝化段碳/氮比:BOD/TN>4,理论BOD肖耗量为
1.72gBOD/gNOx--N
⑤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0.05KgTKN/KgMLSS d
⑥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MLSS<0.18KgBODgMLSS d
⑦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 (MLSS)
⑧溶解氧:A段DOv0.A 0.5mg/L
O 段DO>〜4mg/L
⑨pH值:A段pH =6.5 〜7.5
O 段pH =7.0 〜8.0
⑩水温:硝化20〜30 r
反硝化20〜30 r
(11)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 (以CaCO 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3--N 将放出 2.6g 氧, 生成3.75g碱度(以CaCO计)
(12)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KgO2/h)。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肖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肖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Ro=a'QSr+b'VX+4.6Nr
a'—平均转化
1Kg 的BOM需氧量KgQ/KgBOD
上一页下一页。
AO工艺

A/O工艺(1)A池(缺氧池)容积,可按以下公式计算:V n={0.001Q(N k-N te)-0.12△X v}/(K de×X)(△X v=y×Y t×Q(S0-S e)/1000)式中:V n-缺氧池容积Q-生物反映池的设计流量(m3 /d)Q=80X-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X=12 N k-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 k=1000N te- 出水总氮浓度(mg/L)N te=30△X v-排出生物反应池出水微生物量(kgMLVSS/d) K de-脱氮速率,取0.03kgNO3-N/(kgMLSS×d)Y t-污泥总产率系数(kgMLSS/kgBOD5) Y t=0.5y-MLSS中MLVSS所占比例y=0.6S0-进水BOD5 S0=6000S e-出水BOD5 S e=300将上面数值代入公式可得V n=170 m3有效水深取4 m,则面积A=170/4=42.5 m2(2)碳氧化池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 Q(S0-S e)/(1000×N S×X)式中:V-碳氧化池容积Q-进水流量N S-污泥有机负荷(kgBOD5/kgMLSS d),取N S=0.1X-悬浮固体浓度(gMLSS/L)代入上式有:V=380 m3有效水深度取4 m,则面积A=380/4=95 m2(3)强化消化池面积V=Q(S0(NH3-N)-S e(NH3-N))/(1000×N S(NH3-N)×X)Q-进水流量(m3 /d)S0(NH3-N)-NH3-N进水浓度S e(NH3-N)- NH3-N出水浓度N S(NH3-N)-污泥氨氮负荷(kgNH3-N/kgMLSS d),(取0.05)X-悬浮固体浓度(gMLSS/L),(取12)代入上式有:V=130 m3有效水深度取4.0 m,则该池面积A=130/4=32.5 m2(4)碳氧化-消化反应的需气量按下列公式计算:O2= 0.001aQ(S0-S e)-c△X v+b[0.001Q(N k-N ke)-0.12△X v]-0.626[0.001Q(N t-N ke-N oe)-0.12△X v]式中: Q-进水流量(m3 /d)O2-废水需氧量(m3 /d)N K-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 ke-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 oe-出水硝态氮浓度(mg/L)a-碳的氧当量,取1.47b- 氨氮的氧当量,取4.57c- 常数,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1.42代入上式有: O 2=813.97kg O 2/d查表可知:水中的溶解氧饱和度为:C S(20)=9.17(mg/L ); C S(30)=7.63(mg/L ).本项目采用微孔曝气头曝气,淹没水深为4m,计算温度定为30℃, 曝气头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 b )为: P b =1.013×105+9.8×103×4=1.405×105 P a 空气离开曝气池池面时,氧的百分比为:O t =21(1-E A )×60%/[79+21(1-E A )]=17.54% (氧转化效率E A 20%) 最不利温度条件下(取30℃) 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饱和度: C sb(30)=C s(30)( P b /202600+O t /42)=8.474 mg/L换算为2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R 0= RC s(20)/{C βρα[sb(T)-]C 1.024T-20}取,0.1,0.2,9.0,8.0====ρβαC 代入得R 0=1309.7kgO 2/d曝气池的平均供气量为:G S =R 0×100/(0.3×E A )=21828.3 m 3空气 /d=909.5 m 3空气/h =15.16 m 3空气/min若微孔曝气头单盘气量2 m 3 /h ,面积0.25 m 2/个,氧转移效率E A 为20%,则所需曝气头的个数为909.5/2=455个。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A/O工艺设计参数在A/O工艺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少于5-6小时,反硝化不超过2小时,A段:O段=1:3.2.污泥回流比:50-100%。
3.混合液回流比:300-400%。
4.反硝化段碳/氮比:BOD5/TN>4,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
5.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0.05KgTKN/KgMLSS·d。
6.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5/MLSS<0.18KgBOD5/KgMLSS·d。
7.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MLSS)。
8.溶解氧:A段DO2-4mg/L。
9.pH值:A段pH=6.5-7.5,O段pH=7.0-8.0.10.水温:硝化20-30℃,反硝化20-30℃。
11.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4+-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以CaCO3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3--N将放出2.6g 氧,生成3.75g碱度(以CaCO3计)。
12.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KgO2/h)。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消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Ro=a’QSr+b’VX+4.6Nr。
其中,a’为平均转化1Kg的BOD的需氧量KgO2/KgBOD,b’为微生物(以VSS计)自身氧化(代谢)所需氧量KgO2/KgVSS·d。
13.Nr为被硝化的氨量,kd/d4.6为1kgNH3-N转化成NO3-所需的氧量(KgO2)。
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其a’和b’值也有所不同。
最后,还需要考虑供氧量的问题。
由于充氧与水温、气压、水深等因素有关,因此氧转移系数应作修正。
ρ表示所在地区实际压力(Pa)与标准大气压下Cs值的比值。
公式为ρ=实际Cs值/(Pa)=所在地区实际压力(Pa)/(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流速
则管径为:
取支管管径为DN600mm
七、设备选择
1.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厌氧池内设QJB/12-621/3-480推流式潜水搅拌机4台,功率5kW,混合全部污水所需功率为:5×4=20kW。
2.缺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缺氧池内设QJB/12-621/3-480推流式潜水搅拌机4台,功率5kW,混合全部污水所需功率为:5×4=20kW。
3.混合液回流设备
(1).混合液回流泵
混合液回流比
混合液回流量
设混合液回流泵房2座,每座泵房内设3台潜污泵(2用一备)
则单泵流量为:
采用300QW900-8-30型潜水排污泵,扬程为8m,功率为30kW,转速为960r/min。
(2).混合液回流管
回流混合液由出水井流至混合液回流泵房,经潜污泵提升后送至缺氧段首端。
个,为分布均匀,取5616个
采用MT215型薄膜盘式微孔空气曝气器,动力充氧效率 ,工作水深,在供风量 /(h×个)时,曝气器氧利用率 =20%,充氧能力 /(h×个),则:
5.供风管道计算
供风干管采用树状布置
流量为
设流速
则管径
取干管管径DN800mm
单侧供气(向两侧廊道供气)支管
设流速
则管径为:
取支管管径为DN400mm
1)进水管
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
管道流速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
管径
取进水管管径DN800mm
2)回流污泥管
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管设计流量
设管道流速
管道过水断面积
管径
取出水管管径DN800mm
3)出水管
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设管道流速
管道过水断面积
管径
取出水管管径DN1200mm
六、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1.需氧量计算
缺氧池停留时间 ,池容 ;
好氧池停留时间 ,池容 。
4.校核氮磷负荷
好氧段TN负荷为:
厌氧段TP负荷为:
1剩余污泥量: ,(kg/d)
式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取污泥增值系数Y=,污泥自身氧化率 ,代入公式得:
=5395kg/d
则:
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P=%
则剩余污泥量为:
5.反应池主要尺寸
反应池总容积:V=42526
碳化需氧量:
硝化需氧量:
反硝化需氧量:
总需氧量:
最大需氧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则:
去除1kg 的需氧量为:
2.标准需氧量
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曝气器敷设于池底,距池底,淹没深度,氧转移效率 =20%,计算温度T=25℃,将实际需氧量AOR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需氧量SOR。
式中: ——气压调整系数, =所在地区实际气压/× ,取值为1
A2/O工艺生化池设计
一、设计最大流量
Q max=73500m3/d=m3/h=m3/s
二、进出水水质要求
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
CODCr
BOD5
TN
SS
磷酸盐(以P计)
进水水质(mg/L)
350
270
300
出水水质(mg/L)
50
10
15
10
1
处理程度(%)
86%
96%
51%
97%
81%
三、设计参数计算
混合液回流管设计流量
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采用
管道过水断面积
则管径为:
取泵房进水管管径DN1200mm
同理,泵房出水管设计流量为
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采用
管道过水断面积
则管径为:
取泵房进水管管径DN1200mm
4.鼓风机选择
好氧反应池最大时供气量为
因此,鼓风机选择L83WD-980二叶罗茨鼓风机2用1备,该鼓风机进口流量为216 ,转速980r/min,升压,轴功率,配套电机型号为Y280S-6,电机功率45kW,主机重量为5530kg。
——曝气池内平均溶解氧,取 =2mg/L
取 ,
查表得20 和25 时,水中饱和溶解氧值为:
;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
空气离开曝气池池面时,氧的百分比
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
最大时需氧量为
好氧反应池最大时供气量为
3.所需空气压力
式中
——曝气器淹没水头
4.曝气器数量计算
按供氧能力计算所需曝气器数量:
设反应池2组,单组池容积:V=
有效水深5m,则:
S=V/5=
取超高为,则反应池总高
生化池廊道设置:
设厌氧池1廊道,缺氧池1廊道,好氧池4廊道,共6条廊道。廊道宽10m。则每条廊道长度为
,取71m
尺寸校核
,
查《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长比宽在5~10间,宽比高在1~2间
可见长、宽、深皆符合要求
五、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1.BOD5污泥负荷
N=(kgMLSS·d)
2.回流污泥浓度
XR=10000mg/L
3.污泥回流比
R=50%
4.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5.TN去除率
6.内回流倍数
四、A2/O曝气池计算
1.反应池容积
2.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3.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1:4
厌氧池停留时间 ,池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