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孔子的修身养生之道(华工公选中国传统人生智慧必备)

孔子的修身养生之道(华工公选中国传统人生智慧必备)

孔子的修身养生之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还是一位修身养生学家。

首先,孔子对饮食卫生、食品安全提出要求,他说:“色恶不食,臭恶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不时饪不食,不时不食。

”即食物变色了的不食,变味了的不食,不是刚刚烹饪的不能吃,鱼肉不新鲜也不能吃,不到进餐的时间不吃,进食要按时定量。

孔子还说“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要自我控制,适量而不为乱,乱就是失去常态,乱则影响健康。

这些要求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现代科学卫生“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十六字诀健康基石的基本原则。

孔子的养生观是科学的。

孔子的中庸之道被世人奉为修身养生的至高境界。

人在生活和处事中做到不寒不热,不湿不燥,不饥不饱,不卑不亢,不骄不馁,不狂喜不愠怒,不忧伤不耽乐,不仇富不安贫,不逞强不示弱,不争先不恐后,无太过无不及,不高腔不低调,不争长不论短,保持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就能达到心理平衡,胸襟开阔,祛病驱邪,益寿延年。

此乃养生修身之大道。

守中庸、致中和,阴阳调合,气血畅通,允执其中,平和中正,天人合一,人际和谐,怡乐雍容。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在学习中得到愉悦,在与人相处,人际交往中体会到快乐。

孔子很重视快乐对健康的有益作用,他又认为快乐不会无由来地获得,必须通过实践,通过交往来获取。

所以他又说,“发奋忘时,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正体现出孔子那种忘我投入,陶醉在自己兴趣爱好中,甚至把时间和所有烦恼都置诸脑后的豁达心态。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对颜回在逆境中、困顿中仍保持乐观,甚为赞赏,说明孔子是一个逍遥自在的乐天主义者。

孔子乐天知命,修养有素。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认为人一生中,少壮老三个阶段,要时时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要惜精保命,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养生思想由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对其进行了阐发的儒家养生之道是具有独特生命观的养生学说。

特点:1)科学价值巨大2)现实效益好主要思想基础:1.(对自己而言)要注意修身养性,搞好精神养生才可以延年益寿,强化生命。

基础2.(对他人而言)益者三乐:1)礼乐:遵循礼乐的节律标准为乐。

2)乐道人之善:多赞美他人,多学习、表扬他人的长处。

3)乐多贤友:广交贤良、仁德的朋友,可以培养人的人性心理与精神文明。

孔子提出的三种养生方法:1.培育“仁和”之心养生法。

安贫乐道、在自然中陶养、以学习养生、尽量使生活充实。

2.科学饮食卫生习惯,以饮食养生。

3.讲究保养之术。

要从生活的细枝末节来保养自己的身体。

由孔子的养生思想引发出来的诸多养生民俗事项:1.道德养生。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建立“存心养性”和“养气学说”。

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饮食起居养生。

继承孔子的起居饮食养生学说。

西汉董仲舒就曾经说道:“寒暖无失适,饥饱无失平。

”认为应以季节为依据调节起居衣着,饮食上要有规律性。

北齐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也教训他的子孙们说:“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喧。

禁忌食饮,将饵药物。

”告戒他们若想“爱养神明”,必须注意生活起居饮食的节律,只有这样,才能“遂其所禀,不为夭折。

”朱熹在介绍自己的养生经验时指出:“毋求饱,毋贪食,食必以时,毋耻恶食。

”一切都随遇而安,动时有节。

宁俭勿奢。

3.生活习惯养生。

孔子认为保养之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养生理念:1.修身养性——仁德、孝道(自己)2.中庸平和——和为贵,不贪。

(对待他人)3.饮食养生——美食,卫生。

4.兴趣广泛。

(一).修身养性1.倡仁德——施“仁”于人儒家宣扬“仁‘的学说,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讲孝道——敬老爱幼《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庸养生之道

中庸养生之道

中庸养生之道孔子提出的“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的中庸养生之道,是儒家“静以修身养性”的总纲和方法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由;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盖言君子动以中和为节,至于饮食起居,咸得其宜。

那么阴阳不能病,天地不能夭,虽不导引服饵,不失其寿也。

”〔《中庸》〕“心和平而不失中正”,正是儒家所提倡仁者在精神修养方面所遵循的中庸养生之道。

“致中和”是说人的情志,喜怒哀樂之情绪应保持安和,情感的发泄要有节、有度。

到达“中和”便是君子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

中医认为,情绪不调,百病丛生,调和性情,那么可康泰延年。

自古就有“养生莫假设养性”之说。

即,不管面对任何客观环境,都能通过自身心理调节,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的处惊不乱的精神和人格完善的境界。

这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圣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能够洞悉天地自然之道,能明了为人处事之理,因而能够调节好自己的欲望;又由于有仁爱之心,而不会生怨恨;生活于世俗之中而无忧无虑,安闲而愉快——“恬淡虚无”的沉着的心态。

善于中庸养生之道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冷静地面对纷繁多变的各种事物,保持正常的喜怒哀乐之情绪,随时随地都能心态平衡与安宁。

这就是养生家常说的,养生贵在“和”“恬淡虚无”的沉着的心态。

能中和者——“精神内守”,必长寿。

总而言之,内心清净以养生,心神庄重以怡情,心态沉着以明志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中庸养生之道的总纲和方法论。

孔子养生之张弛有度

孔子养生之张弛有度

孔子养生之张弛有度,现代人养“智慧”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但他的养生之道同样值得称道,直到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孔子的养生之道,可以给我们很多现代启示。

孔子的养生之道梳理、归纳起来可以粗略地列为养生法“九条”。

“确立理念,珍爱生命”、“重视饮食,注意调养”、“重视起居,动静适宜”、“心灵健康,不忘调适”、“亲近自然,乐山乐水”、“爱好学习,终身学习”、“慎对疾病,不乱吃药”、“学点医道,懂些病理”、“中庸中和,不过不及”。

孔子非常重视生活、工作的节奏,他揭示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养生的一大智慧,更是一种明智的管理、协调原则。

据《礼记.杂记下》记载,有一次孔子观看蜡时曰:“赐也乐乎?”子贡答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子曰:“白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的意思就是:民众终年勤苦劳累,才获有这一天国君赐给的饮酒作乐的恩泽,不是你能懂其中的道理的!只是紧张而不能松弛,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意这样做的;既有紧张又有松弛,才是文武武王的办法。

张是拉紧弓弦,弛是放松弓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原来是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方略,后来也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互相补充、相互交替,也指生活、工作的节奏要劳逸结合。

但是,在我们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都不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

尤其是在城市中为生计奔波的人们,就像一个个被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必须时刻不停地运转才能正确地形式在生活的轨道上。

面对生存的压力,不是他们不想停下,而是他们根本就不能停下,直到最后,自己再也停不下来了。

其实,那是我们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个人成就、人际关系等都在发生变化,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空前巨大,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比如,面对纷繁的世界,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问身体健康文言文翻译

问身体健康文言文翻译

古之圣贤,养生之道,首重身体。

是以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乐,无以和;不学武,无以强;不学射,无以正。

”斯言也,盖言身体之重要,亦即养生之根本也。

今人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往往忽略身体之保养。

是以余特撰此文,以问身体健康,以启养生之门。

原文:“君之身体,何如也?饮食调否?起居有常否?劳逸合否?四时之宜,皆备否?”译文:“君之身体状况如何?饮食是否调和?起居是否规律?劳逸是否适度?四时之变化,是否顺应?”夫饮食者,养生之始也。

饮食不当,百病滋生。

故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食调者,必使五味调和,营养均衡。

君之饮食,宜多菜少肉,淡泊为宜,忌油腻辛辣,以免伤身。

起居者,养生之序也。

起居无常,则阴阳失调,百病滋生。

故曰:“起居有常,无纵人欲,以养其身。

”君之起居,宜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养精神。

劳逸者,养生之要也。

劳逸失度,则气血不畅,百病由生。

故曰:“劳逸结合,不偏不倚,以养其身。

”君之劳逸,宜适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强身健体。

四时者,养生之妙也。

四时变化,气候各异,养生之道,宜随四时而变。

春宜养肝,夏宜养心,长夏宜养脾,秋宜养肺,冬宜养肾。

君之养生,宜顺应四时,调养身心。

此外,养生之道,尚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心静如水。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身体康健。

二、修身养性。

修身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养性者,养性以修身,修身以养性也。

三、动静结合。

动以强身,静以养心。

动静结合,方能养生。

四、知足常乐。

人生在世,知足常乐,方能养生。

总之,身体健康,乃人生之本。

君之身体,何如也?饮食调否?起居有常否?劳逸合否?四时之宜,皆备否?若能谨记养生之道,身体必康健,人生亦无忧矣。

孔子养生之道论语

孔子养生之道论语

孔子养生之道论语1. “哎呀,孔子说过要饮食有节呢!”就像我,每天吃饭都不会暴饮暴食,会适量地吃。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桌上有好多我喜欢吃的蛋糕,我真的好想吃好多好多呀,可是我想到孔子的教导,就告诉自己不能贪嘴,只吃了一小块,然后满足地笑了。

2. “嘿,孔子不是讲要起居有常嘛!”我呀,每天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有天晚上,我正看着喜欢的动画片不想去睡觉,这时候我就想起了孔子的话,赶紧乖乖去睡觉啦,这样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呀!3. “孔子说要适度运动呀!”我平常就喜欢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玩耍,有一次我们比赛跑步,我跑得气喘吁吁,但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不就是在践行孔子的养生之道嘛。

4. “哟,孔子强调心态要好呢!”我有次考试没考好,心里很难过,可后来我想到孔子说的要保持好心态,就告诉自己一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好啦,然后心情就好多了呢。

5. “哈哈,孔子说要多和朋友交流呢!”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玩游戏,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

有一回,我和朋友闹别扭了,后来想到孔子的话,就主动去和朋友和好啦。

6. “哎呀呀,孔子讲要热爱学习呢!”我每天都认真学习新知识,有一次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我都想放弃了,但是一想到孔子说要不断学习,我就静下心来努力思考,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

7. “嘿嘿,孔子说要注意个人卫生呀!”我每天都认真洗手洗脸,有一次小伙伴叫我出去玩,我正想直接跑出去,突然想到孔子说的要注意卫生,就赶紧先去洗干净手再出去啦。

8. “哇,孔子说要多亲近自然呢!”我经常去公园玩,看看花草树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只漂亮的蝴蝶,我开心极了,这不就是亲近自然的快乐嘛。

9. “哈哈,孔子讲要乐观面对生活呢!”有一回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都破了皮,好痛呀,但是我想起孔子的话,就笑着对自己说没事的,很快就会好的,然后就没那么疼啦。

10. “哎呀,孔子说要不断修身呢!”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个有礼貌、有道德的好孩子,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不就是在努力修身嘛。

孔子的7大中医饮食养生观

孔子的7大中医饮食养生观

孔子的7大中医饮食养生观孔子被尊称为“孔圣人”,他创造的儒家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末期,社会动荡,孔子生活颠沛流离,饱受苦难,但他仍在乱世中享有73岁高龄,远远超过当时30岁左右的平均寿命。

后人在《论语》中发现,孔子对于养生,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很有见解。

粗细搭配,细嚼慢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厌精”并非是指追求饮食的精美。

孔子所处时代,烹调技术比较粗糙,吃的谷物往往伴有未脱尽的壳。

所谓“精”,只是挑选优质好米,以免病从口入。

如今的问题,恰恰与当时相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吃的越来越精细,反而容易导致便秘等问题。

对于当代人而言,最好“食不厌粗”,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做到粗细搭配,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慢性病的防治大有好处。

而“脍不厌细”是说切肉要细致,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

老年人、脾胃病患者、肥胖人群更要充分咀嚼。

吃肉不能比粮食多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即使餐桌上摆放着各种诱人的肉食,也要控制,不要超过主食的量。

肉吃多了伤脾胃,要注意与谷物搭配,饮食要均衡。

孔子的说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充分论证。

吃肉太多不仅会让脂肪在体内各处堆积,诱发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因此,吃肉要科学,以多禽少畜、多鱼少肉、荤素搭配为宜。

禽肉和鱼肉,肌纤维相对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可以保护心脏,预防高血脂。

就餐中,吃肉要保持“意犹未尽”的感觉,吃到口舌发腻才停筷就已经伤身体了。

饮酒适量,不可失态唯酒无量,不及乱。

相传孔子酒量很大,但从不失态,“不乱”便是孔子喝酒的标准。

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喝酒要掌握好分寸。

如果一个人的酒量是4两,喝1两最为合适,小酌不仅怡情,还能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

喝超过酒量的3/4就属于过量饮酒,严重伤肝、肾不说,还会失态。

酒一下肚,肉也会多吃,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长期酗酒,容易产生精神依赖,常因情绪激动而酿造家庭和社会悲剧。

想喝酒不伤身,除了控制量,还要注意不要空腹饮酒,或把多种酒混着喝。

孔子养生之道_孔子养生之法

孔子养生之道_孔子养生之法

孔子养生之道_孔子养生之法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探讨,其各种养生理论、方法可在诸子理论中见到。

那你知道孔子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养生之道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养生之道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创立者,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他宣扬“仁,义,礼,乐”,以“仁爱”为立身之本,“中庸”为行为之则,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孔子在养生方面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但其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他对养生方面颇有研究。

他提倡的修身养心、动静结合、身体力行,对我国的健身养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孔子其人、儒学及养生。

孔子说过“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篇》)。

他不像道家一样追求长生不老,也不同于佛教那样寄予来世,他更主张对生命现象加以切实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主张对现有的生命给予最大限度的珍惜和关怀。

孔子本人和儒学都对道家的“辟谷,练气,炼丹,服食,引导,房中术”等养生功并不推崇,更注重的是在“道德,心理修养,精神状态”上的修炼,强调“仁爱”,“中庸”,“有节”,通过合理的锻炼和生活方式来延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养生。

孔子养生之法日常饮食衣着合理孔子在衣着方面是很讲究的,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下选择穿不同的衣服。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论语·乡党篇》)讲的就是夏天穿汗衫,并且出门应加件外衣以防受寒,冬天应该注重保暖而着“羔裘”、“狐裘”;睡觉必有“寝衣”而非日常衣着,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论语·乡党篇》又言“亵裘长,短右袂。

”指的便是在家穿的皮衣应该长点,但是右袖应该短些,以便于做事。

饮食有节孔子在养生方面对饮食也非常讲究“养生有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管子·形势解》)。

孔子提倡“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篇》),认为饮食不应过量,即使是鱼肉丰富也不能过多地饮用,更反对暴饮暴食,否则,肥甘之品,易于上心脾。

孔子养生观 “八不食”

孔子养生观 “八不食”

孔子养生观“八不食”点击图片翻页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沽酒市脯,不食”。

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

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

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

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孔子论养生

孔子论养生

孔子论养生作者:杜学峰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08期养生,顾名思义是修养、调养、颐养生命,其目的是达到人体健康长寿。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不仅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对养生有着独特的看法,在平时生活及行为中处处体现。

首先,孔子认为,在养生的三要素中,修养是基础,调养是核心,颐养是提高。

良好的思想情绪(修养),再配合有益的生活习惯(调养)和文明的举止行为(颐养),三者相互作用,互相配合,才能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

《韩诗外传》(一卷)记载:哀公问孔子曰:“有智者寿乎?”孔子曰:“然。

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居处不理,饮食不节,劳过者,病共杀之;居下而好干上,嗜欲不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敌众,弱以侮强,忿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故有三死而非命者,自取之也。

”现在释为:人有三种死法与命运无关,是自己招致的。

对居屋(住所)不讲清洁卫生,对饮食不加节制,逸乐和劳累过度的人,疾病就会来危害他;处于下级而经常冒犯上司,贪得无厌,追名逐利没有休止的,刑律就会来杀害他;以少数抗拒多数,以弱小凌辱强大,自不量力,仅凭个人好恶随意行事的人,兵器就会来杀害他。

所以说人有三种死法与命运无关,是人自己招致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不可能用现代科学的道理进一步说明他所说的三种行为有损于健康的原因。

但很显然,这三种死因与环境卫生、心理卫生和个人文明行为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孔子认为稳定的思想情绪、健康的心态是保养的基本内容。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

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

”这就是说,大自然的变化创造了生命,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其自身的规律,或单或双,或飞或走,很难弄清其中的缘由。

有通达自然之道和万品之情的人才能推究它们的本源,才能以平静、宽广的心境对待万物、对待自己,才能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为此,孔子把追求学问、追求知识也纳入到养生的范畴中去,他自述“敏以求之”“学而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到了晚年还希望“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儒家的养生方法

儒家的养生方法

儒家的养生方法
儒家由春秋时孔子创立,被汉以后封建统治者奉为正宗的一个学派。

先秦时为“显学”之一。

“儒”在春秋时是给富贵人家主办丧事赞礼的一批人。

孔子早年的生活主要靠“儒”来维持,所以“儒家”后来就成了孔子学派的专名。

儒家的养生之道,孔子首先提出“仁者寿”,《中庸》也论大德“必得其寿”,指出养生与道德修养有关。

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解释“仁者寿”,谓:“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说明有良好道德情操者所以长寿,皆因不贪求外物,心境平和而保持中正,撷取天下美好的东西来保养身体,所以能内气充沛且和调。

儒家讲“存心养性”,“养性”不仅有助养生,更有助治国平天下。

“养性”要诀是“诚”,《中庸》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所谓“诚”,是要能做到恭敬无欺,这种修养,让精神不会驰乱,对身心都有好处。

孔子的七个健康养生之道

孔子的七个健康养生之道

孔子的七个健康养生之道孔子养生之道之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指食物,“脍”指切碎了的鱼或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精心料理的食物,吃的肉切得越细碎越好。

这是很有道理的。

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大大减弱,食物如果较粗、肉切不细煮不烂的话,便容易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

这句话还可以做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享美食。

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是美食,它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们提倡家庭美食,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并非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孔子养生之道之二:君子有三戒孔子曾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这里强调的是,人应该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该有所区别。

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尚不成熟,要注意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过频;等到壮年,身体状况最为强健,精力充沛,脾气也大,要尽量避免与人争斗,免得伤及自身;到了老年,体质逐渐虚弱,就要看淡名利,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

在这方面,孔子确实言行一致,他特别欣赏那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最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心态,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

孔子养生之道之三:食不语,寝不言孔子还很讲究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言”。

就是指吃饭时不要说话,睡觉时也不要说话。

孔子这样做,保证了营养的摄入和睡眠的质量,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

孔子对饮食卫生的论述,包含着深刻的中医饮食养生的道理。

脾胃是人的身体之本,气血升华之源,不注意饮食卫生,病从口入,是引起各种身心疾病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更应护养脾胃之气,以延年益寿。

除了在日常饮食上注意,孔子还专门服用保健药。

据史书记载,周文王嗜服菖蒲菹,以强心益志。

孔子闻而亦服之。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的“孔子枕中散”就是用菖蒲、远志、龟板、龙骨配伍而成的药物,具有镇静安神、开窍益智之功。

儒家的养生思想

儒家的养生思想

儒家的养生思想
⏹儒家养生是一种“以心为本”的养生体系。

儒家养生是通过锻炼、活动筋骨、培养道
德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健”而且还为了“寿”和“道”。

儒家着重强调的是心性的道德主体作用,是以人为形、气与心一体的三相之有机体。

心乃意识层,形、气为非意识层。

儒家养生是为了训练道德实践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养生思想形成。

孔子提出了“知者乐,仁者寿”的养生主张。

⏹孟子提出了“养心莫善于寡欲”说和“天人之学”的养生主张,构建了“天人合一”的思
想体系。

他沿着“尽心、知性、知天”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路线,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

《孟子•尽心上》总结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其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俊之,所以立命也”,教育人们存心养性。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

⏹荀子则在其养生思想中提出“动静合节”的观点。

“养者而动时,则天不能使之
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孔子养生保健十法

孔子养生保健十法

孔子养生保健十法(上)一、性生活养生——人之大欲,适可而行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砍存焉。

(一)欲不可禁,思无邪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南怀瑾先生解曰:“所谓饮食,等于民间生问题。

男女属于康乐问题。

”(《论语别裁》)《孟子》告之曰:“食色,性也。

”孔门大儒公开承认“性”的合理性在其当时是极难能可贵的。

人的性欲乃本性使然,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之偏之谓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圣人不绝和合之道”。

南怀瑾先生更能通圣人之心:“读《诗经》的第一篇,大家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么他(孔子)把文王——周朝所领导的帝王国度中,男女相爱的诗列作第一篇,为什么呢?人生:饮食男女。

形而下的开始,就是这个样子。

人一生来就要吃,长大了男人要女人,女人要男人,除了这个以外,几乎没有大事。

所以西方文化某些性心理学的观念,强调世界进步,乃至整部人类历史都是性心理推动的……譬如男女之爱,如果作学问的人,男女之爱都不能要,世界上没有这种人。

我所接近的,社会上普遍各界的人不少,例如出家的和尚、尼姑、神父、修女,各色各样都有,常常听他们诉说内心的痛苦。

我跟他讲,你是人,不是神,不是佛,人有人的问题,硬想用思想把它割断,是不可能的。

”孙思邈直曰:“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

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

”又曰:“不可抑忍,久而不泻,至生痈疽。

”(《千金要方养性》)故性生活属正常生理要求,不可抑制,否则会导致生理及心理上的疾患。

孔子在整理《诗经》时,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置于卷首,圣人之意今人知否?《礼记礼运》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性”之于人类,是一种天性的生理需求,是合理正当的行为。

《素女经》又明确指出,合理的性生活可“男(女)致不衰,去除百病。

孔子健康长寿的养生秘诀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孔子健康长寿的养生秘诀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孔子健康长寿的养生秘诀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导语: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是闻名世界的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是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注重“修身养性”的典范。

孔子之所以高寿,自有他的秘诀,现从《论语》中看,孔子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乐观开朗豁达大度
一天,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尔。


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罢了。

孔子还经常启发弟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意思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不忧愁,不畏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产生怨气,要开朗乐观。

就是生活困难,吃粗
生活常识分享。

孔子的养生之道(一)

孔子的养生之道(一)

这个故事体现 了孔子 的养生之道 ,他认 为人长寿 与否不
人 ,后 人 尊 称 其 为 孔 圣人 。 孔 子 一 生 清 贫 ,备 受冷 遇 ,颠 沛流 天命 而在 人 为 ,养 生 要注 意饮 食 、 起居 ,更 要 修 身养 性 、 培
离 ,居 无 定 所 ,食 无 定 点 , 历经 艰 辛 。 但 他 却 长 寿 , 享年 7 仁 德 ,要 身心 兼 养 。今 天我 们 重 温 和 总 结孔 子 的养 生思 想 不 3
岁 。 而 在 当时 的历 史 条 件 下 , 人们 的 平 均 寿 命 还 不足 3 0岁 , 发 现 :孔 子 的养 生 思 想是 全方 位 的 。 心理 健 康 最 重要 ,是 第 一
他 是 如 何 在逆 境 中得 享 古 稀 之 龄 的 呢7 这与 孔 子 精 于 养 生 密 不 位 的 ,孔 子 提 出 的 “ 者 寿 ” “ 者 寿 ” 仁 、 德 、“智者 寿 ” 的理 可分 ,其 实 孔 子也 是 一 位 名 副 其 实 的养 生学 家。 和 观 点 是 对 养 生 的 巨 大贡 献 ,是 原创 性 的科研 成 果 ,是 我们 q
“ 限食 ” 意思 是 ,吃 肉 的量 不 能 超 过主 食 ,要 荤 素搭 三 的
多 人见 到 粗 粮就 买 ,只 要 是粗 粮 就 吃 ,其 实粗 粮 并 不 是越 粗 越 配 ,营养 合 理 ;喝 酒 要根 据 自 己的酒 量 ,不 要 喝 多 ;并 主 张 适 好 ,越 多 越 好 。对 于 胃肠 功 能差 的人 ,吃 太 多 的粗 粮 会 增 加 胃
华 民族 的 骄 傲 。 孔 子 的养 生 思 想 ,不仅 符 合 中 医理 论 ,也 符
《 孔子 家语 >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 ,鲁哀公 向

孔子八不食养生法

孔子八不食养生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孔子八不食养生法
导语: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自有自己的一套养生保健方法,那么孔子是如何养生的呢?孔子晚年养生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孔子养生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自有自己的一套养生保健方法,那么孔子是如何养生的呢?孔子晚年养生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孔子养生之道,一起去看看了解下吧!
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八不食”养生法
国产大片《孔子》,在发哥的号召力下,让年轻一辈了解了孔子。

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养生之道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专家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沽酒市脯,不食”。

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

论语中的养生秘籍

论语中的养生秘籍

论语中的养生秘籍
《论语》中的养生秘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调适:孔子非常重视心理的健康和修养,认为这是养生之本。

他提出“仁者寿”的理论,认为仁者多寿,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

这种心理调适的理念,对于现代人应对压力和焦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2.饮食健康:孔子对饮食有很高的要求,认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他对食物的卫生、营养和烹饪都有独到的见解。

同时,他还主张饮食有节制,避免暴饮暴食,这对现代人的健康饮食观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运动适度:孔子爱好射箭、驾车等运动,但也强调运动要适度。

他认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运动要让人感到快乐,但又不能过度,避免造成身体伤害。

4.社交和谐:孔子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交的和谐。

他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和谐、友好的,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则往往充满争斗和矛盾。

这种社交观念对于现代人的社交行为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5.精神愉悦:孔子非常重视精神愉悦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养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主张人们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同时,他还强调人们要避免过度思考和忧虑,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养生秘籍可以概括为心理调适、饮食健康、运动适度、社交和谐和精神愉悦等方面。

这些理念对于现代人的养生之道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德厚天地。

他活了七十三岁,在当时来说,可谓身健寿长。

综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长寿之道对我们启发很大的有以下几点:
一、仁者寿
大德必寿。

孔子的思想极为丰富,其思想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大爱天下。

孔子多次讲道:“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名言。

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益于健康长寿。

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己,趋炎附势,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

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安宁
孔子一生,是养德立德的一生,主张推行“忠恕之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

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
沉溺于酒色有害。

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期间,廉明清正,两袖清风,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

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

齐国为了腐蚀削弱鲁国,投其所好,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

鲁定公终日沉迷于酒色淫乐之中,不问政事。

孔子屡屡劝谏无效,一气之下,便辞去大司寇的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行。

二、智者寿
纵观孔子的思想是入世的,积极有为的、学习进取的,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孔子十分重视学习,把学习当作修身养性的第一要务。

他是我国办学兴教的始祖,也是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典范。

他教育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的学习精神难能可贵,他“ 发愤忘食,乐于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朝闻道,夕死可矣。

”只要懂得了真理和治理国家的办法死也无憾了。

他赞赏“自强有为”。

孔子常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

孔子最见不得懒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

懒散使人四体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涣散,萎靡不振,不利健康。

人即使老了,也要与时俱
进,不断学习,才能脑子越用越好,不得老年痴呆症,有利于健康长寿。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静止便意味着停滞,停滞便意味着消蚀,西方哲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运动,孔子认为,人生一世,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懈努力,力求进取。

唯有心强才能体健,体健才能保证事业有成。

孔子一生艰苦奋斗,精进不息,青少年时代勤于苦读,博览群书,学业超群;中年后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致力于教育,编纂典籍。

在人生的漫漫的长路上,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进取精神。

他之长寿,正在于将“养其身”与“有作为”密切结合在一起,精神作用于身体,健康的体质保证和励志苦拼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

正因为孔子具备了这种“真积力久”(荀子语)的精神,有着积极进取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故能谱写出辉煌的生命乐章。

三、康者寿
养生既要养身,更要养心。

要动静结合,劳逸有度,做到强身健体,身心康健。

孔子在百忙中,十分注意健身活动。

他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应当“通习六艺,臻于三德”。

他所说的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三德”的内容包括:“‘智,仁,勇”。

可见在他的教学宗旨中,已经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内容。

孔子经常和学生一起骑马、射箭、习武、游泳,还经常和弟子们一起外出郊游。

如今,在泰山一座天门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上面刻有“孔子登临处”的字样,说明孔子是极重视体育锻炼的。

所以,古籍中形容孔子“趋进,翼如也’”。

说他走起路来,象鸟儿长了翅膀,健步如飞。

由此可知,孔子伟岸高大的身躯和强健的体魄,是与他积极倡导并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分不开的。

四、操者寿
孔子的教化在于人的操守,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有节操者方能长寿。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老话说,玩物丧志、玩人丧德。

玩世不恭、游戏人生、虚度光阴,浪费光阴,无疑于慢性自
杀。

珍惜生命,珍惜光阴,在生活上要简约,知足长乐,在事业上要不断进取,有所追求。

有梦想、有追求,有激情,人生才充实,才能有进取心态,才能青春不老。

孔子心地善良,胸怀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五、乐者寿
孔子爱好音乐,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章,竞“三月不知肉味”,并谓之曰:“尽美矣,又尽善也。

”孔子爱好山水,他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

”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

此外,孔子还常习武,精通射御之术。

《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可见孔子身强体壮,力大过人,是位文武双全的英杰,也为其长寿打下了健康基础。

现代科学也证明长乐者长寿。

据专家研究,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身体里可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

这些激素有利于身心的健康,能把血液循环以及神经
细胞的活动调节到一个最好状态。

久而久之,人便可在好心情中得以长寿。

反之,心情郁闷孤独,烦躁愤怒,会使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出现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胃肠蠕动减慢等现象,造成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调。

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癌症等各类疾病。

因此,让我们摈弃怀心情,把好心情留在每一天。

因此,孔子认为人应想开些、看淡些、从容些、洒脱些。

克服攀比思想、急燥情绪、颓靡心理和愤世心态。

融入社会,和谐处世,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快快乐乐做好自己的事。

常戚戚的人烦恼多、烦心事也多,得病的机率也高。

像孔子那样,乐观向上,即使处于困厄之中,也不改其乐,从生活中找乐、苦中寻乐,在创造中、在劳动中、在拼搏中寻找人生的快乐。

会乐常乐者自长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