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行路难

合集下载

《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写作 背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 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 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这首诗 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 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 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同时,又表 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 力量。
今 安 在 ?
多 岐 路 ,
行 路 难 !
行 路 难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有何效果? 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 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 的视野。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 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 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 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 抑,唱出可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傍晚。
相伴。 辨识。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辨识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在东篱下采菊,无意间抬头看见了美 丽的南山. • 傍晚时分南山蒸腾着美丽的山气,飞 鸟相伴飞回家. • 其中有高远的意境,想要辨识却不知 怎样表达
饮酒
——陶渊明
陶渊明个人档案
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 名诗人。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 “好读书” “嗜酒”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 理想生活: 世外桃源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原文、赏析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原文、赏析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出自南北朝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原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

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鲍参军集》。

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

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

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饮酒》《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饮酒》《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饮酒》《行路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言古诗、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和绝句三类诗歌体裁,体会它们的区别。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五首诗歌。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赏诗歌,通过比较诗歌在形式、写法、抒情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诗的理解。

4.品评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饮酒》中“心远地自偏”。

2.探讨《行路难》(其一)的主旨。

3.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两首诗歌,都是抒情名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陶诗中的率性自然、李诗中浪漫的济世情怀,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悉心体会。

教师宜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2.联想想象法。

这两首诗语言优美凝练,内涵丰富,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教师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其余由学生自主讨论研习,真正体现鉴赏的主体性。

4.比较鉴赏法。

两首诗,一课时,容量大,时间紧。

为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肢解诗歌、断章取义,教师宜从整体出发,通过比较,求同存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电子白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师生共同学习《饮酒》和《行路难》。

朗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探讨诗歌主旨,积累名句,并且比较《饮酒》与《行路难》,把握两诗的不同点。

背诵三首诗。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八下6诗歌

八下6诗歌
这里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那种凄苦之情, 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 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4、本诗中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 哲理的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5、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B表现诗人豪迈洒脱 的气概。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 字改成 “望” 字好不好,为什么?
改成“望”字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 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 “望”即是有意远看,改成“望”字就无法体现作者的悠 远恬淡。
4、联系全文,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 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5、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四句描绘 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悠远恬淡的乡村生活画。
6、此中有真意,“真意”指什么?
指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超脱世俗,追 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
二、行路难作者:李白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 中用一连串的动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愁苦和无所适从 的惆怅。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 变化。
以奇特美妙的联想,新颖贴切的比喻咏雪的千古名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 古名句,试赏析诗。人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以梨花比雪, 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了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 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又渲染出极富浪漫色彩的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景。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 的乐观情怀。

李白古诗《行路难·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诗《行路难·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诗《行路难·其一》原文译文赏析《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碧一作: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9)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9)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 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的舒适生 活,作者不禁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 能平静。这种无法平静的心情,惭愧 的心理正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 心的反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词五首
静施工作室
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课文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饮酒》 组诗之五,创作于作者归 隐之初,表现自己在欣赏 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 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 享受。本片刻画的就是诗 人在领略到情趣时自我陶 醉的情态。 饮酒 陶渊明
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 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 情。”这两句诗?
坐着看垂钓的人,白白有羡慕鱼 儿的感情。意思是:看着别人钓 鱼,我却不能得到高人的引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从送别酒宴上的情绪,写到 自己的彷徨和失意,又因想到姜太公和 伊尹的传说,终于从困惑中解脱,相信 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 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本片可以 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诗人苦闷彷徨、抑 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 变化的思想历程。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12)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12)
言古诗,共二 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创作的, 大都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走进录音棚(解决读的问题): 诗歌的朗读很讲究,那么, 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请你来 试一试。

陶渊明

结庐\ 人境,而无\车马\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 能尔,心远\ 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 南山。 山气\日夕\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相与\ 此中\ 真意,欲辨\ 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考一考) 相关连接(考一考)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 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 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 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 这些极富诗 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温县赵堡镇一中 陈永平
饮 酒
[晋] 陶渊明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你能够展示你找到的 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 《饮酒》方面的资料吗? 饮酒》

《饮酒》《行路难》教学反思8则

《饮酒》《行路难》教学反思8则

范例一《饮酒》教学反思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

教师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学一篇文章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

我觉得《饮酒》以陶渊明为什么能成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垒作突破口,有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也贯穿着一种人文精神。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探求未知,课堂会诗意盎然的。

这次教学《饮酒》也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入境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入境。

这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够。

另外,学生对陶渊明的介绍有些流于形式,这也与教师指导不够有关。

如果能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事迹来解读陶渊明,使诗人形象铭刻学生心中,知人论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诗歌形象极其诗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范例二《饮酒》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反思:1、老师上起来很轻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团结的力量,竞争的意识。

2、这班学生素质高,发言积极。

3、之所以没有讲完,我想前面的内容浪费时间太长了,在作者简介方面,学生能直接回答,不需要讨论,这是之一,之二呢?我暂时还没答案。

4、品诗是本节课的重点,悟诗是难点,没有突出出来,有些失败。

备课还不充分吧!5、因为有考试这根弦,所以有些面面俱到。

范例三《饮酒》教学反思我们是从吟唱《归园田居》开始的,算是一种复习,也算是一番导入。

学生通过吟唱再次感悟陶渊明的情怀,在吟唱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时候努力的吟唱出是人的骄傲与坚定。

这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饮酒》。

在整节课上,学生一遍遍的诵读,一遍遍的吟唱,逐渐将诗歌所要表现的情感很好的传达出来。

这节课上最后一个男孩子的吟诵将本节课的气氛带到了高潮,他始终闭着眼睛,不由自主的摇头晃脑,声音的长短变化,高低变化都表现得非常好。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6)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6)

1.解释下列加大字。 1.解释下列加大字。 解释下列加大字 (1)悠然见南山
随 堂 练 习
(2)山气日夕佳 (3)飞鸟相与还 (4)欲辩已忘言
答案 1、……的样子 、……的样子 2、气象、景色 、气象、 3、一起 、 4、辨别、说明 、辨别、
——= ——=H.Y=——
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情、景、理三者的 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情、 浑然融合。诗人写景时, 浑然融合。诗人写景时,却带有一个 哲理,又与那鸟的切合, 哲理,又与那鸟的切合,让全文带有 诗意特点。 诗意特点。
诗 词 分 析
诗词翻译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交 往的喧闹。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往的喧闹。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 为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 为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自然觉得住 的地方偏僻安静起来。 的地方偏僻安静起来。在东边的篱笆下采 摘菊花,无意中看见郁郁葱葱的庐山, 摘菊花,无意中看见郁郁葱葱的庐山,境 与意和有悠然自得的兴趣。傍晚山色秀丽, 与意和有悠然自得的兴趣。傍晚山色秀丽, 飞鸟结伴而来。 飞鸟结伴而来。此时此地的隐居生活有真 正的意趣,想辩说出来, 正的意趣,想辩说出来,却忘记该怎样用 言语表达。 言语表达。
1、请同学们想一想,本诗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想是什 请同学们想一想, 么?
课 文 分 析
答: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了“心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了“ 远地自偏”的道理, 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 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本文分析。 本文分析。
作 者 介 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 ),字元亮 字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 潜,字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生于一个沦落的仕宦家庭。 出生于一个沦落的仕宦家庭。二十九岁 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 又出任彭泽令。 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 县使叫他束带迎接。他说: 来,县使叫他束带迎接。他说:“我不 愿为五斗米折腰。 就离职还乡。 愿为五斗米折腰。”就离职还乡。这时 41岁 以后再没做官。死时63 63岁 他41岁。以后再没做官。死时63岁。他 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首散文六篇, 120首散文六篇 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首散文六篇,辞 赋3篇。

30、诗五首(之)《饮酒》、《行路难(其一)》.doc

30、诗五首(之)《饮酒》、《行路难(其一)》.doc

30、诗五首(之)《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主讲人:石桥中学陈登金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特色。

2、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意境及语言。

4、积累文言字词。

5、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设计:《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袁宏道,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二、题解、简介作者、背景。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了解大意明确:师:这首诗结合脚注,还有没有不能解好的字词了?<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完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叙事—对比——引出疑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议论--设问——心境高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联想—实虚——物我合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写—景物——返朴归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行路难》赏析

《饮酒》《行路难》赏析

[赏析]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

他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

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

30.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

30.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抒发感慨:信心不失 追求不断 终有一天能实现 自己宏大的理想。
诗人的感情
欢乐 宴 苦闷 停
奋发 感 希望 想
失望 实
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既反映了诗 人仕途失意、理想不能实现的彷徨苦闷、 抑郁不平,又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 执著地追求理想的乐观精神。
品读理解
欢乐的宴饮 诗人的“哀”到 金樽清酒斗十千, 底是什么? 玉盘珍羞直万钱。 又是什么原因让 反差 他这样?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苦闷茫然
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情之哀
的仕途遇到了挫折, 在日月旁经过后被 济世安民的理想无 商汤重用。 法实现。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 实,表达了自己也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在想象中拥有了一线希望。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 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 《行路难》,共有三首 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 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 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 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 怀有希望。
初读,整体感知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zūn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qí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 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拔 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 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 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 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日月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 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 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九下册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九下册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暗用典故,表示相信终有一天将 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 达理想彼岸。最后两句充满对未 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游山西村》朗读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 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 多的诗人。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 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 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 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 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 理想彼岸。
写作背景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
高志大,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公元
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 供奉,可是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猪,这里指猪肉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敲门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 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 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 疑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 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 村庄出现在眼前。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 诗 三 首
《 饮
酒 》
《 行路难 》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欣赏三首古诗所反映的诗人
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2.欣赏、积累名句
《饮酒》朗诵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 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 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 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 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饮酒行路难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饮酒行路难
饮酒 行路难
课前预习:基础知识链接
• 1. 中国古代诗歌从诗歌的情势可分为: •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
辞、乐府诗(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 入乐的诗歌)。注意“歌”、“歌行”、 “引”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饮酒 是五言古诗;行路难是乐府诗 •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③词 • ④曲
诵读诗歌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摒弃世俗
悠然闲适
心远
采菊见山 日夕飞鸟
结庐人境
品味美
——根据诗内容作一幅画 菊 一 样 高 洁 的 品 行
饮 酒陶
渊 明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 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 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 的XXX最为闲雅有致。
欲读其文,先知其人
• 陶渊明(365~427), 名
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 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
晋文学家。首创山水田园派, 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 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 隐逸之宗”。
酒பைடு நூலகம்一 般 洒 脱 的 人 生
李白醉酒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醉酒
品味诗文
停杯投箸 茫然愤激
行路难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冰塞川 雪满山
长帆远航 自信执着
诵读华章.点亮人生
希望我们的人生像陶公一样多一份心 灵的XXX少一份浮躁,多一份质朴少 一份浮华;像李白一样多一份执着, 多一份自信, 多一份志向的坚守,多 一份扬帆远航的气魄,多一份不怕艰 巨的信心……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4)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4)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理、抒情、 说理、抒情、写景 交融一体
陶诗有两类题材: 陶诗有两类题材: 一类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 活的情景, 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 的厌倦, 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 迎的志趣。 迎的志趣。 另一类题材的诗, 咏荆轲》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等篇, 精卫衔微木》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等篇,寄 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主要作品
《归去来辞》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饮酒》 饮酒》
他以田园生活 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 歌创作,是田 园诗派的开创 者。诗风平淡 自然, 自然,极受后 人推崇, 人推崇,影响 深远。 深远。
田园诗表现了诗人 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 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劳动的认识 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陶 古
( 选 自 钟 嵘பைடு நூலகம்《 诗 品 》 )
渊 明 ——
今 隐 逸 诗 人 之 宗 也 。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365 一说名潜,字渊明, 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 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 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 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 任东晋大司马, 守一类官职。 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 家道衰落,日渐贫困。 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 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 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 参军一类小官。 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 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 时弃官归隐, 园。

《行路难三首》原文及翻译

《行路难三首》原文及翻译

《行路难三首》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行路难三首》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行路难三首》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二、《行路难三首》原文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人教版《诗五首》己亥杂诗,饮酒,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路难

人教版《诗五首》己亥杂诗,饮酒,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路难

( 群童抱茅 )
第三节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2、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 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首诗通过诗人跌宕起伏的感 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面对黑 暗污浊现实的苦闷、愤郁和不平,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 执着追求的精神。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杜 甫
(712—770)
诗 史
用诗歌写成 的历史
公元761年秋天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诗人的感情
欢乐 宴 苦 闷停Βιβλιοθήκη 奋发 感 希望 想 失 实望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2.象征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满 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 的追求。 3.用典——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 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 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 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 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 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 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 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 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6课时
课题:《饮酒》、《行路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特色。

2、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意境及语言。

4、积累文言字词。

5、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设计:
(一)《饮酒》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袁宏道,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二、题解、简介作者、背景。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了解大意明确:
师:这首诗结合脚注,还有没有不能解好的字词了?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完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叙事—对比——引出疑问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议论—设问——心境高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联想—实虚——物我合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写—景物——返朴归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抒情—感受——得意忘言
五、品读课文名句: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分析“车马喧”的含义。


“车马喧”既实指车马等人世的喧闹,也意谓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这句是说,虽然身处人境,但由于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能免于世俗的困扰。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3、学生齐读全诗。

六、小结(主题):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

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二)《行路难》
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
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
师: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对李白了解多少?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学生:交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示例:
1、“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民。

2、“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3、“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

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师:“行路难”,一个“难”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忧愁,到底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呢?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共同来品味。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师: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
师:《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二)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生字难字,并进行处理。

(三)师生互动,正确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及感情基调。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豪迈乐观)
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欢乐的宴饮(对偶、夸张)——苦闷茫然(反差)——行路受阻(比喻)——借用典故(希望被重用)——回归现实(忧虑和焦灼不安)——充满信心(理想一定实现)
(提示: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

师:理解了诗歌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来思考几个问题。

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金樽、玉盘——欢乐,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苦闷)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不是。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怎样的志向?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欢乐(宴)——苦闷(停)——希望(想)——失望(实际)——奋发、乐观自信(感受)
5、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正是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

6、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五、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师: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夸张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巧用历史典故、跳跃式的结构)
六、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

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实,行路虽难,我们只要努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陶渊明
1、叙事—对比——引出疑问自豪
2、议论--设问——心境高远自足
3、联想—实虚——物我合一自得对官场生活厌恶,
4、描写—景物——返朴归真自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5、抒情—感受——得意忘言自由
《行路难(其一)》李白
1、欢乐的宴饮——(对偶、夸张)
2、苦闷茫然——(反差)
3、行路受阻——(比喻)怀才不遇的苦闷;
4、借用典故——(希望被重用)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坚持理想
5、回归现实——(忧虑和焦灼不安)
6、充满信心——(理想一定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