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地图表示
新编地图学教程讲义
![新编地图学教程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5376c7f0b1c59eef8c7b432.png)
第1章导论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第3章地图概括第4章地图符号第5章地图表示第6章地图图型第7章遥感制图*第8章数字地图制图*第9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第10章地图复制*前言1、自我介绍及了解学生2、地图学的地位一般大学的课程分为三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地图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地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的面相当广泛。
地图学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因此,地图学无论在过去,还是在进行重大改革的今天,都在各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近十余年来,不少高新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渗入及应用,已经在地图学的学科领域内,涌现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新理论,产生许多已完全改变过去生产工艺的新技术、新方法。
这些新的理论、技术、方法,改变与扩大了地图学的应用领域,改变了我们对地图学中许多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突出地图学专业基础课的特点,面向广阔与日益更新的应用领域,反映地图学的各项新成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学习新的地图学势在必行。
3、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前言——1学时第1章导论——5学时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0学时第3章地图概括——8学时第4章地图符号——8学时第5章地图表示——8学时第6章地图图型——10学时4、学习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2)按时完成作业;(3)勤学好问。
5、主要参考书(1)《地图学基础》陆漱芬编(2)《测量与制图》(3)《地图学》张力果编6、成绩评定期末总评成绩共计100分,其中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考勤。
作业成绩共24分,共有16次作业,作业批改分A、B两个等级,1次A计1.5分,B计1分;作业必须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的作业以评定等级的60%计分。
考勤共6分,缺课(无论任何理由)1节扣1分,扣完为止。
●期末考试卷面共100分,以卷面成绩的70%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第36课时第5章5.5地籍图测绘
![第36课时第5章5.5地籍图测绘](https://img.taocdn.com/s3/m/a5f7602ab90d6c85ed3ac604.png)
第 5章 地籍测绘5.1 地籍测绘概述5.2 土地权属调查5.3 地籍控制测量5.4 界址点测量5.5 地籍图测绘(本讲内容)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5.8 日常地籍调查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5.5 地籍图测绘地籍图是用来说明和反映地籍调查区域内各宗地的分布、境界、位置和面积的,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地图,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知识点1 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一)行政区划要素(1)行政区划要素主要指行政区界线和行政区名称;(2)不同等级的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只表示高级行政区界线,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
行政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和乡级界线;(3)当按照标准分幅编制地籍图时,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驻地注记名称外,还应在内外图廓线之间、行政区界线与内图廓线的交汇处的两边注记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4)地籍图上不注记行政区代码和邮政编码。
(二)地籍要素(1)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图斑界线、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土地权利人名称、坐落地址等;(2)界址线与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只表示行政区界线,同时在行政区界线上标注土地权属界址点,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3)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叠置于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级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之下。
叠置后其界线仍清晰可见;(4)地籍图上,对于土地使用权宗地,宗地号及其地类代码用分式的形式标注在宗地内,分子注宗地号,分母注地类代码,地籍图上注记地类的二级分类,按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
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只注记宗地号。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https://img.taocdn.com/s3/m/882542e8227916888586d7eb.png)
地图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方里网间隔 10厘米 4厘米 2厘米 2厘米 .
相应实地长 1公里 1公里 1公里 2公里
坐标系与方里网
在1:1万---1:10万地形图上,只在内外 图廓间绘有间隔为1分的经、纬度刻划线, 称为分度带,不在图幅内绘制经纬网格。
1:25及1:50万地形图只绘经纬网,其间 隔见下表
118 o 120
122
20带
21带
120o 30
117
123
每幅1: 100万 图幅范 围内各 种比例 尺地形 图需绘 邻带方 里网的 图幅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1万 图 绘西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2.5万 图 绘东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3 0 分 内 的 1 : 1 0.万 、 1 : 5 万 、 1: 2.5万 图 绘 东 边 邻 带 方 里 网
.
第五章 地形图和普通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一、高斯----克吕格投影 由于地球是一个接近于椭球的不规则形体,无法用数学 公式表示,这给地面点的精确定位造成困难,人们构造 了一个非常接近地球的形体——旋转椭球体来表示地球, 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但它与地球一样不可无变形地展 在平面上。地图学中,通过选择可展的过渡面(圆柱面、 圆锥面、平面),使它们与旋转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再 设定投影的变形条件(等积、等距、等角、任意),从 而建立了从椭球面到平面的数学关系——地图投影。
我国规定:每个投影带西边缘 30分以内及东边缘7.5分(1: 2.5万)、15分(1:5万)以 内的图幅,加绘邻带方里网。 即西带方里网延伸到东带30 分内,中央经线以东应该投 影到经差3度30分。
第五章 地图图型与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1)
![第五章 地图图型与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43fca4edf8c75fbfc77db2e1.png)
图 5-11: 1万地形图样图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
的一种普通地图。
地理图的地貌要素多以等高线加分层设色表示,有的还配以晕
渲,加强立体感。
特点:地物因地图的概括程度比较高,多以抽象符号表示。
提示:
地理图与地形图不能简单以比例尺划分。因为在实践中,地理
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
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特点:几何精度高,内容详细。
在这种普通地图上,可以提取比较详细的地形信息,如地面的
实际高度、坡度、坡向、起伏状况。切割密度、切割深度、形
态类型等。
§5.1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方法
§5.1.2独立地物的表示
1.定义:
在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表示的一些地物,统称为
独立地物。
2.表示内容:
工业、农业、历史文化、地形等方面的标志,如表3-1所示
表5-1 1:2.5万~ 1:10万地形图独立地物表示
旧碉堡,旧地堡,水塔,塔形建筑物其他标志
独立石,土堆,土坑地形方面的标志
第五章第五章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5.普通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5.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5.地理图的设计与编绘
§5.专题地图的特性与类型
§5.专题地图的编制原理
§5.专题地图的设计
§5.地图集的编制
§5.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形图数据库)
海岸的表示
①海岸线: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认识大洲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认识大洲](https://img.taocdn.com/s3/m/62b23315b84ae45c3a358c25.png)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认识大洲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
所以,不同的教材版本,出现不同的学习区域。
中图版地理教材在“认识大洲”这部分的内容中,只选取了“亚洲”一个区域来学习。
虽然各种版本的教材选学不同的大洲,但是,它们都涵盖了认识“大洲”的所有课标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具体的“大洲”只是“案例”,是学习的载体,是要通过深入学习所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在学习亚洲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
这样,学生通过“区域要素”的学习之后,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
例如,学生以“亚洲的地理位置”为案例,达到“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这一课程目标后,当学生以后独立学习非洲或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时,会知道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别说明它的位置特征,并且知道可以“运用地图”来获取相关信息。
在这里“亚洲”的具体的区域知识是学生用来说明、理解、掌握某个地理原理、规律或关系的“实例”。
所以,在“亚洲”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区域的方法,并会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第5章地图符号库
![第5章地图符号库](https://img.taocdn.com/s3/m/8f922002ccbff121dd36835e.png)
§5.1 地图符号库概述
二、矢量符号库 矢量符号库是按矢量数据格式来组 织符号信息的。 (1) 点状符号信息块 (2) 线状符号信息块 (3) 面状符号信息块
§5.1 地图符号库概述
二、矢量符号库 (1) 点状符号信息块 点状符号是指定位于某一点的个体 符号,如普通地图上的控制点、独 立地物、非比例居民地符号,专题 地图上的定点符号等。
§5.1 地图符号库概述
地图符号是表达空间信息的语言单位,是 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 或文字组成,它能够传递地理事物在空间 位置、形状、质量、数量和各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及区域总体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 定义1:地图符号库指利用计算机存储表示 地图的各种符号的数据信息、编码及其管 理软件的集合。 定义2:地图符号库指专门设计制作的各种 符号(点状、线状、面状)供地图绘制随时 选用的数据库。
§5.1 地图符号库概述
一、地图符号库设计的一般原则 符号信息块的构成有两种方法: (1) 直接信息法 信息块中存贮符号图形的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 直接表示符号图形的每个局部。这种信息块占用 存贮空间大,但有可能使绘图程序统一算法。 (2) 间接信息法 信息块中只存贮符号图形的几何参数(如图形的 长、宽、间隔、半径、夹角等),其余数据都由 计算机相应绘图程序的算法解算出来。这种方法 程序量大,图形差异大的符号都需各编绘图程序, 但信息块要求的外存空间都较小。
§5.2 地图符号数据结构
一、矢量符号库结构
数据文件中的每个符号含有组成该符号的各个 图元的信息,包括图元的个数、图元的图形参 数、图元的空间坐标等信息。
§5.2 地图符号数据结构
二、栅格符号库结构 栅格符号库中的栅格数据可以用全栅格形式存储, 即用非压缩格式存储;也可以用某种压缩格式存 储。 如果用压缩格式存储符号数据,就意味着每个符 号所占的字节数是不一样的,则栅格符号库结构 和上述矢量符号库结构类似,也须用索引文件和 数据文件共同管理整个符号库。 如果用非压缩格式存储,则每个符号所占的字节 数都是一样的,虽然整个符号库所占的空间比较 大,但由于不须使用索引文件,所以对整个符号 库的管理就简单得多。
地图学知识点(南京师范大学)
![地图学知识点(南京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a0968b67ec102de3bd89be.png)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裴秀制图六体:“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
”3、裴秀制图六体的解释:分率为比例;准望为方位;道里为路程里数;高下(高程)、方邪(曲折)、迂直(迂回)是地形、道路形状对里程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2、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3、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4、大地经纬度: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表示。
5、大地经度: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6、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7、地心经纬度:即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地心经度同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和椭球中心连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y 。
在大地测量学中,常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8、大地控制网: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包括具有精确测定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典型的具有控制意义的点,它是测制地图的基础。
9、平面控制网:采用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即大地经度(L)和大地纬度(B)。
其主要方法是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10、三角测量:在平面上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建立三角网,经测量由已知推算未知。
ArcGIS教程:第5章 地图制图
![ArcGIS教程:第5章 地图制图](https://img.taocdn.com/s3/m/10eccd05d1f34693daef3eb4.png)
2.地图符号化
33
线要素符号化
相关类--SimpleLineSymbol
esriSimpleLineStyle常量说明
线类型 esriSLSSolid esriSLSDash esriSLSDot esriSLSDashDot esriSLSNull esriSLSInsideFrame
描述 实线 破折线 点线 破折-点线 不可见线 矩形边界线
增长或温度)时使用。
1.颜色模型
19
颜色对象
ColorRamp类及其子类--RandomColorRamp类
(1)产生随机颜色带 (2)也需要设定一个范围
这个范围是HSV颜色模型的,颜色将在这个范围内随机出现
(3)实现了IRandomColorRamp接口
1.颜色模型
20
颜色对象
ColorRamp类及其子类--RandomColorRamp类
(1)可以将点要素显示为组合型符号
将多个符号进行叠加,产生新的组合符号,以增强表达效果
(2)实现了IMultiLayerMarkerSymbol接口 AddLayer方法--用于添加不同类型的符号,并将其组合为新的符号
2.地图符号化
29
点符号实例
2.地图符号化
30
点符号实例
2.地图符号化
31
线要素符号化
TextSymbol--用于文字标注 ChartRender--用于显示饼图、条形图、柱状图等表示统计图表类型
2.地图符号化
22
简介
改变地图中原有的点、线、面要素的符号并将其转变为指定的符号样 式的基本思路如下: (1)获取要素所在图层
使用IMapControl2接口的get_Layer方法
地形图绘制-第五章 地图注记
![地形图绘制-第五章 地图注记](https://img.taocdn.com/s3/m/8fc8a124a5e9856a561260fe.png)
第五章 制图字体与注记Fra bibliotek5.1 地形图字体的作用、种类 5.2 阿拉伯数字
5.1 地形图字体的作用、种类
一、注记定义 用文字、数字补充说明地图符号的名称、 数量、种类,这些文字和数字称注记。 分
名称注记 说明注记 数字注记
5.1 地形图字体的作用、种类
二、地形图字体 注记所用的各种字体 汉字字体:
5.1 地形图字体的作用、种类
三、意义:注记字体简明美观易读,为评定 地图适量重要标准之一,要求位置恰当,排 列整齐,笔划清楚,粗细适当,结构正确, 字体和字大合于图式规范的规定。
粗等线体( 笔划粗1 / 8 − 1 / 10字宽 )用于图名注记居民地名称注记 正等线体中等线体1 / 15镇农场乡街圩坝及整饰中出版机关名称 细等到线体1 / 20 − 1 / 40字形清秀用于各种说明注记和图廓外竞争整饰注记小比例尺用 等线体 长等线体(字格高宽比3 / 4 )用于山名注记 变形等线体扁等线体3 / 4用于群岛名称和图廓外整饰的部分注记 右斜等线体(纵边平行向右上方倾斜字宽1 / 4撇长捺短) − 用于水系名称注记 耸肩等线体(横边与水平线向上方倾斜字高1 / 4 ) − 用于山岭山脉名称注记 正宋体 − 村庄居民地海角沙滩草原森林等名称注记及图廓外竞争整饰注记 长宋体(字格高宽比3 / 2 )用于山岭名称注记 宋体 扁宋体2 / 3用于图廓外整饰的部分注记 变形宋体 左斜宋体(纵边平行向左上方倾斜字宽1 / 4撇短捺长) − 用于水系名称注记 右斜宋体(撇长捺短)用于通航河流名称注记 正仿宋体 仿宋体(多用于野外地形图和编绘原图上注记) 长仿宋体5 / 4 − 3 / 2 隶体(用于图名行政区域省县名称) 新魏体
普通地图
![普通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57b77db4b8f67c1cfad6b8bc.png)
二、普通地图的内容与特征
1.数学基础 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内容
2.地理要素 居民地、交通线
3.图边要素 境界线和独立地物等
(1)大比例尺普通地图的特点如下:
1、图上表示的内容比较详细完备
2、地图投影产生的变形小,图上各处比例尺基本一致
3、具有统一的数学基础与图式符号
(2)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主要特点:
(1)晕渲法
(2)特殊地貌表示方法
第三节 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居民地、交 通线境界线等要素的表示
典型居民 地分布图
铁路
交通线的表示
公路
境界线的各种符号表示
第四节 地图方向和地形图查询
一、地图定向的概念:
确定地图上图形在图上和实地的方向
二、地形图上的三北方向
a=[φ /4°]+1 β =[ξ /6°]+1
得出其所在1:100万的图幅编号
a表示1:100万图幅所在纬度带的字符码 β表示1:100万图幅所在经度带的字符码 φ 表示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度 ξ 表示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度
第五节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本节只需要了解4D产品以及地图数据库的存储形式 DLG:数字线化地图 DEM:数字高程模型 DOM:数字正射影像 DRG:数字栅格地图
1:100万 J-50
4
1:50万
J-50-A16源自1:25万J-50-[12]
144
1:10万
J-50-9
1:2.5万 J-50-9-B-4
4
4
1:5万
J-50-9-B
64
1:1万
J-50-9-(32)
第5章地形图的测绘
![第5章地形图的测绘](https://img.taocdn.com/s3/m/78ec19e9b84ae45c3a358c87.png)
5、鞍部
鞍部是山区的一个地貌形态,具体的鞍部位置是 在两个山头之间的低凹处,其等高线形状是两组 闭合曲线被另一组较大的闭合曲线包围。鞍部一 般是两条山脊线和两条山谷线的交点处,如图59e所示。鞍部又是山间道路的翻山口。
《建筑测量》
《土建工程测量》
6、峭壁与悬崖
峭壁是山区的坡度极陡峭处,地面基本形成垂直 的状态。峭壁上不同高程处有各自的等高线位置, 并不重合,但它的投影位置则重合在同一个部位, 因而《地形图图式》上规定用图5-9f所示峭壁符 号表示。悬崖是山区较少见的一种地貌形态,山 头向一边突出,面山腰又凹了进去,从垂直向下 看山头遮住凹进去的山腰,状似悬空。悬崖的等 高线是山头的部分等高线与下部山腰的部分等高 线形成相交的特殊情况。
《建筑测量》
1、比例符号: 地面的物体较大,若能依地形图 比例尺缩小绘出的,保持其原来的轮廓外形。 与原形完全相似描绘的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 如房屋、运动场、稻田和湖泊等 。
《土建工程测量》
号 符号名称
一般房屋 混--房屋结构 3--房屋层数
2 简单房屋
1:500 1:1000
混3
3 建筑中的房屋
(一)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法是表示地貌的最基本、最精确的一种 方法 1. 定义: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 成的闭合曲线。
《建筑测量》
(二)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1.等高距h: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 (在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个定值) 2.等高线平距d: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 的相距长度。 (等高线平距的大小反映地面坡度变化情况) 等高线平距就是地面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 平距离在图上按比例尺缩小后的长度。
等高线注记
一般高程点及注记
第五章 地图表示
![第五章 地图表示](https://img.taocdn.com/s3/m/c602017aa6c30c2259019e9c.png)
一、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 1、类型图 类型图是没有空白范围的,
图斑不是属于这种类型,就是属 于另一类型。如果出现复域类型 ,这些复域图斑便成为新的类型 ,它们之间也互不重叠。
29
2、区划图 社会现象中的分省、分县地图,都属于区划图。特征是区域范
围互不重迭。图斑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在表示时:同级之间运用色 相变量表示图斑时要有较大的差异。
36
布点方法:一是均匀布点法,一是条件布点法。 ① 均匀布点法是运用统计的方法把点均匀地布设在一定的行政区
划(如县、乡)范围内。这种方法不能表达区内的差异。 ② 条件布点法是根据事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布点。布点时必须参考
与该事物分布有密切关系的资料,在有详细的地理要素底图上 进行。
37
(2)分区统计图法: 点状符号是代表一个区域的数据,通常把 点状符号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或几何中心位置上,这种地图通称 分区统计图。
13
(2)三维图形 a、球状符号:球状符号的图形如 下图。在表达相同的数据量时, 球体符号所占图面空间仅为圆形 符号的1/4。球状符号可以应用 在数据差值很大的地图上,如人 口分布图。
b、柱状符号:此类符号,多数 取其形状美观,当然也可以比较 它的高度,却很少计算它的体积。
14
c、轴测图符号:此类符号 主要应用于工程制图,地 图上运用此类符号,给读 者一种很好的立体感。 扩展符号和组合符号:
第5章 地图表示
1
§1 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 §2 线状符号的构成 §3 定性信息的面状制图
2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 一、量表法在点状符号中的应用 二、比例圆的视觉尺度 三、点状符号的扩展 四、点状制图的定位处理
3
一、量表法在点状符号中的应用 1.定名量表的应用 (1)定名量表用于形象的点状符号
测量与地图学第五章制图综合
![测量与地图学第五章制图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e7397796c77da26924c5b022.png)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三)选取的方法
1、资格法:
以一定的数量或质量指标作为选取的资 格,凡达到资格标准的就选取表示,达不到的 则予以舍去的一种方法。 选取标志:
数量标志:长度、面积、产值等 资格(标准)
质量标志:等级、品种、性质等 优缺点 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 缺点:① 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 要程度;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一、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是制图综合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表现在: (一)影响图上表示地物多少的变化 (二)影响图上对地物碎部特征的表达 (三)影响地物重要性的变化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二、地图用途与主题的影响
当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特别是 当同类符号碰到一起时,一般舍弃其中 较低一个。 2、移位
①双方移位:两者同等重要时,采用 相对移位方法。
②单方移位:两者重要程度不同时, 符号之间保持正确的拓扑关系的情况下, 移动级别低的一方。 3、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 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有时需采用压盖 方法处理。
规定选取标准和选取程度都不能千篇一律。其决定因素: (1)首先要考虑地图的具体用途。 (2)要考虑区域特点。 (3)要考虑该地图上所表示内容和指标的重要性。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二、制图对象的概括
制图对象的概括:是指根据地图比例尺、用途和要求,确
定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类分级原则,以及对地物的形状、
② 合并: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制图物体的图形极其间隔小到不 能详细区分时,可以采用合并同类细部的方法,来反映制图物体的主 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类型图的分类、分级和图例设计
3).类型界线的绘制
4).制图
三、面状地理数据数量特征的表示 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点值法 二)、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等值线法
三)、以面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量底法(等值区域法、分级统计图法)
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点值法
§3
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一、面状分布要素的差异 1、连续分布 2、不连续分布 3、离散分布 4、质量差别 5、数量差别
二、面状地理数据质量特征的表示 1.质底法 对于连续分布的面 状事物的类型及其分布 地域,可以用面状符号 表示。用线划表示分类 界线,用不同底色、网 纹或注记等表示质量差 别,这种方法称为质底法。
5.分析线状符号法与动线法的功用和异同。
6.线状符号表示事物位置的方法有哪三种?
7.运动线法中如何表示现象的数量指标?
8.试述用质底法表示的地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9.范围法与质底法有何异同?
10.什么是点值法?点值法适用于什么样分布特 征的现象?点值如何确定? 点的排布方式有哪几种?
11.试述点值法绘图步骤。
比率符号 非比率符号 结构符号 线状符号法 运动线法 质底法 等值线 等值线法 点值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 分级统计图法
问题: 1、在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涉及哪些空间分布特征?举 例说明。 2.点状分布的要素如何实现其定量数据的表达? 3.定点符号法适于表示什么事物?它是如何表示事物的 质量、数量特征的? 4.分区统计图表与符号法有什么区别?
二)、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等值线法
1、等值线:地图上连接数值相同的各 点所构成的平滑曲线。 2、等值线法:运用一组等值线可以表示 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数量特征、变化 趋势,这种方法叫做等值线法。
显示空间数据的三维模型:
三)、以面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量底法(等值区域法、
分级统计图法)
1 、等值区域法:对于连续分布的面状 事物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地域,一般将 面状事物的数量分为5 – 7 个等级,用 线划表示各个等级的界线,用不同浓淡 色调或晕线疏密表示数量级别,通常用 浓色调或密的晕线表示数量大的级别, 浅色调或稀疏晕线表示小的数量,这种 方法称为等值区域法。
2、数据的分级 3、等值区域图的符号化
1 、点值法:对于离散分布的地理现 象,依据统计资料,将事物的数量,用 许多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点状符号表 示,每个点状符号代表一定的数值,点 状符号分布的疏密反映事物大致分布情 况及数量特征。
点值法的制图步骤: (1)确定区域单元 (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3)计算点值和点的尺寸
(4)作图
2、分区统计图法 如果点状符号是代表一个区域的 数据,通常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 置上,这种地图通称为分区统计图。 常用图形:几何图形、结构图、 柱状图、球状符号、风玫瑰。
3、定位图表法 将固定地点的统计资料绘成不同 形式的图形,配置在地图上的相应地点 上,以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在一定周 期的变化。 常用图形:柱状图、风玫瑰、塔形 图。
三、点状符号的扩展 ----表示地理数 据的结构和变化
分 割 圆
1、结构符号:在一个点位上需要表示几
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各个组成部
分,则可以将一 个几何图形分
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 代表一 种事物,用不同的颜色或图纹
表示,这种符号称为结构符号。
2、增量符号(扩张符号):要反映一定 时期内事物的发展变化,可以利用符号 本身由小到大向外扩展的形式,这种符 号称为增量符号。
N = p/ M 2*1012 / ((d + 0.2 )/2)2
(M为地图比例尺)
B 、点值 S 为:点值 S=INT[A / 密度最大 区点数 N ]
A 为密度最大区内部物体数量指标总值。
C、任意区域的点数=该区域数量指标/点
值S
作业三 点值图设计 一、目的要求:用手工方法编制一张点值图,反映区域人口的基 本分布概况。 二、步骤提要 1.决定点符号的直径,本实习以直径为lmm制作点符号; 2.计算点符号的点值示例: (1)点符号的尺寸d=1mm,点面积= π ( ( d + 0.2 ) / 2 )2 = 1.13mm2 (2)假设最小面积的东四乡为1.4km2,人口数为3076人。 (3)当编制地图的比例尺为1:150 000时,东四乡的图上面积 p = ( 1.4*10000002 mm) / 1500002 = 62.2mm2 (4)、东四乡可容纳的点符号为N个:N = 62.2 /1.13 =55个 每点符号代表 3076/55 =56人 即在本例中选定点符号的d值为1mm时,点值 = 56人 3.绘制点值图。 (1)选择一张详细的行政界线地理底图; (2)将所计算的各行政区(本例即各乡)点符号的个数,均匀填涂到 相应区域宜于人口分布的范围内。
3、坐标统计图 金字塔图表、三角形图表、玫瑰图
4、立体符号
球状符号、柱体符号、轴侧图符号。
四、点状制图的定位处理
重 心 中
心
外
移
五、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方法 1、定位符号法 定位符号法(简称符号法) :将固定地点 的统计资料采用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 的符号,配置在地图上的相应地点上, 以表示事物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
12.用点值法如何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分布状况?
+
所示为某省地图,若已知2004年各县第 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数 据。现欲在图上表示各县三个产业的产 值及比例,问(1)用何种表示方法? (2)用什么符号?(3)如何区分三个 产业?(4)绘出示意图(任选两个区 域)。
本章要点提示
名词: 定位符号法 增量符号 范围法 定位图表法
2、运动线法(简称动线法) 1)、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箭头)和 不同宽窄 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 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 特征。
2)、特点
(1)反映移动的起点和止点
(2)表示行进线 (3)流向
(4)流量
(5)流速 (6)性状指标
性 状 指 标 流 量
(7)相互联系
3)、精确的运动线和概略的运动线
§2 地图上显示线状分布要素的方法 一、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 特征
二、线状符号的尺寸变化表示等级差别 或数量特 征
三、线状符号表示事物位置的方法 1、中心线表示实际位置
2、一侧表示实际位置
3、不严格定位
四、地理数据的线状表示方法
1、线状符号法 用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 差别,用线状符号的尺寸变化来表示 数量特征,这种方法称为线状符号法。
三、基础数据及资料 :山明县各乡人口数;山明县行政区图 ┌────┬────┬────┬────┬────┬────┐ │ 乡名│人口数│ 乡名│人口数│ 乡名│人口数│ ├────┼────┼────┼────┼────┼────┤ │ 南板│ 756 │ 赵岗│ 483 │ 明溪│ 549 │ │ 同美│ 871 │ 曾林│ 985 │ 西尾│ 1384│ │ 西柯│ 743 │ 白土│ 1276│ 上墩│ 654 │ │ 洪塘│ 654 │ 龙西│ 748 │ 下墩│ 1173│ │ 苏店│ 1479│ 美山│ 1684│ 下方│ 1210│ │ 堤内│ 2164│ 沈井│ 2583│ 坑门│ 1826│ │ 五星│ 2287│ 镇川│ 1374│ 吉存│ 2117│ └────┴────┴────┴────┴────┴────┘ 注:其中沈井的图上面积为104mm2
(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均匀布点与条件布点
(3)计算点的尺寸和点值
点的直径:
D = 0.5 ~ 1. 0 mm
点值的确定:以密度最大区内,点之间 不重叠为原则。 A、计算密度最大区内可容纳的点子数:
N = INT [ P / ((d+ 0.2)/2)2 ]
( P为密度最大区图上面积,d为点子直径。) 如P为实际面积,则计算公式为:
四、成果:A4图一份(附计算过程与结果) 计算:
┌─── ┬── ┬─── ┬── ┬── ─┬ │ 乡名│ 点数│ 乡名│ 点数│ 乡名│点数│ ├── ─┼── ┼── ─┼── ┼─── ┼ ┤ │ 南板│ │ 赵岗│ │ 明溪│ │ │ 同美│ │ 曾林│ │ 西尾│ │ │ 西柯│ │ 白土│ │ 上墩│ │ │ 洪塘│ │ 龙西│ │ 下墩│ │ │ 苏店│ │ 美山│ │ 下方│ │ │ 堤内│ │ 沈井│ │ 坑门│ │ │ 五星│ │ 镇川│ │ 吉存│ │ └─── ┴─ ─┴─── ┴── ┴── ─┴── ┘
2、颜色变量:亮度、彩度
1、尺寸变量: ( 1 )、比率符号:如果符号的大小 与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有 一定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为比 率符号。 (2)、非比率符号:如果符号的大小 与专题要素之间无任何比率关系,这种 符号称为非比率符号。
选自《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北京市村镇人口密度图(局部)
2、范围法
对于不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分布 范围及质量特征,可以用面状符号表示。 符号的轮廓线表示其分布位置和范围, 轮廓线内的颜色、网纹或说明符号等表 示其质量特征。
3、适宜于表示定性信息的变量 色相变量是表示定性信息的第一选择 网纹的排列、纹理和方向变量以及注 记常用于辅助表达。
4、定性信息的处理程序 1).类型的调查
地图学
电子教案
第五章、地图示
教学内容:
§1 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2 地图上显示线状分布要素的方法
§3 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三种类型要素在
地图上的表示方法。
§1 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一、质量特征的表示 形状、颜色、网纹、方向变量
二、数量特征的表示 1、尺寸变量:符号的比率与非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