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池的历史和发展

合集下载

电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电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电化学的起源与发展起源阶段:1.伽伐尼效应(1791年):意大利科学家路易吉·伽伐尼发现,将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肌肉组织接触时会引起肌肉收缩,这一现象被解释为“动物电”,但后来证明这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导致的,这一发现启发了后续对电化学现象的研究。

2.伏打电池(1799年):亚历山德罗·伏打受伽伐尼实验启发,发明了第一款连续供电的装置——伏打堆(Voltaicpile),这是一种早期的化学电池,它首次实现了稳定持续的电能转换,标志着电化学学科的诞生。

发展阶段:1.电解定律(1833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通过对电解过程的定量研究,提出了电解定律,其中包括著名的法拉第电解定律,阐明了电能与化学物质之间转化的数量关系。

2.原电池与电解:随着伏打电池的出现,科学家们开始对各种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开展了大量电解水和其他物质的实验。

3.电化学基本原理确立:19世纪,伴随着对电解质溶液理论、原电池热力学、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界面电化学等领域的探索,电化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逐渐完善。

4.应用领域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化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涵盖了化学电源(如燃料电池、二次电池)、电镀、金属提炼(电解冶金)、防腐蚀、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合成以及新型电化学能源存储系统(如锂离子电池)等领域。

近现代发展:20世纪以来,电化学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储能技术、电化学表面改性技术、光电化学以及生物电化学信号传输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电化学的历史发展是一个逐步揭示电能与化学反应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自然现象观察到现代复杂体系的理论构建和实际应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积累和创新。

电池产业发展

电池产业发展

电池产业发展一、前言电池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储存器,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个领域。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产业也日益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技术发展、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探讨电池产业的发展历程。

二、历史背景1. 电池的起源电池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当时巴比伦人使用了一种由铜和锡制成的“巴格达电池”,用来镀金。

但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要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意大利化学家伏打(Alessandro Volta)发明了第一台化学电池,即伏打电池。

2. 电池在工业革命中的应用19世纪初期,英国工程师拉姆福德(Samuel Romilly)将伏打电池改造成了可供实际使用的原型,并开创了现代化学工业。

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电池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当时的主要能源储存器之一。

3. 电池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地位20世纪初期,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的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此后,电池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航空等领域,还成为了现代化学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技术发展1. 传统电池技术传统电池技术主要包括干电池、碱性电池和铅酸蓄电池等。

这些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优点,但是能量密度低、寿命短、环境友好性差等缺点也比较明显。

2. 锂离子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境友好等优点,并且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材料和制造工艺来提高其性能。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

3. 固态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固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

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但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未来电池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市场现状1. 全球电池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

锂离子电池介绍

锂离子电池介绍

锂离子电池一、电池从1799年伏打发明了伏打电池(V olta cell)至今,化学电源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

1859年普兰特( Plante)发明的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充电的电池;1895年琼格(hunger)发明了镍镉蓄电池。

由于镉的毒性和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被随之发展起来的镍氢电池(MH-Ni)部分取代。

在2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研究过多种不同的电池,但能够真正在生活中使用的电池只有一小部分。

随着人们对电池结构、制作工艺和电极材料等方面的改进,化学电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型电池推出换代从以前的几十年达到现在的十几年甚至几年一代的速度。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1990年日本研制成出以石油焦为负极,以钻酸锂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同年日本Sony和加拿大Modi两大电池公司宣称将推出以碳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宣布了锂离子二次电池工业化的开始。

1.什么叫电池?电池即一种化学电源,它由两种不同成分的电化学活性电极分别组成正负极,两电极浸泡在能提供媒体传导作用的电解质中,当连接在某一外部载体上时,通过转换其内部的化学能来提供电能。

目前的电池通常分为两类:一次电池或原电池;二次电池或蓄电池。

前者基本上只能放电一次,放电结束后,不能再使用。

后者则是放电结束后,可以进行充电,然后又可以进行放电,反复使用多次。

2.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的区别?一次电池是指只能进行一次的完全放电的电池;二次电池则是可反复充放电循环使用,放电时通过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电能,通以反向电流(充电)时则可使体系回复到原来状态,即将电能以化学能形式重新储存起来,电极体积和结构之间发生可逆变化。

一次电池的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均大于一般二次电池,但内阻远比二次电池大,因此负载能力较低。

一次电池价格便宜,使用过程轻松无须维护,寿命终了时输出能力不会陡然下降。

但是放电电压特性较软因其内阻相对较大,也导致其输出大电流的能力不及二次电池,用掉即扔却不环保,单只价廉常用却不及用蓄电池经济。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迭代,电池作为常用的能量储存装置也逐渐向着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化学电源技术作为电池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保持电池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同时,不断拓展其使用范围,建立起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1、传统化学电源传统化学电源采用的是单个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主要用于电话、电动玩具、遥控车、门铃及闪光灯等小功率、小容量电子产品上。

通过电极的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达到应用的目的。

然而,传统化学电源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电池的寿命短、重量大、充电时间长、充电效率低等,限制了其在大容量储能设备领域的应用。

2、新型化学电源为了克服传统化学电源的缺陷,新型化学电源应运而生,具有快速充电、长寿命、轻量化和高效率等优势。

这些新型化学电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长寿命和无污染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无人机、家庭能量储存系统等领域。

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由电化学双层电容器、亚电容器和面向特定应用设备的混合杂化电容器组成。

这种新型化学电源具有高能量、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快速充放电和封闭可靠性好等优点,成为车载系统、医疗器械和电子设备等领域的能源系统之一。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采用了含有稳定电解质的材料,使电解液可以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粉末结构中,从而避免了电池发生泄漏甚至剧烈爆炸的危险。

同时,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和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动车、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头戴显示器等领域。

3、未来化学电源未来的化学电源将更加注重环保、能效和安全等方面的改进,以期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如下:能量极化材料:在新型化学电源中,能量极化材料是关键中的关键。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投入到这种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中,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稳定的性能。

电池的发展历史

电池的发展历史

电池的发展历史
电池的发展历史
一、早期电池
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公元七世纪,古罗马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铅酸电池。

然而,由于早期电池的寿命较短,并且无法储存较大的电量,因此它们的用途主要局限于小型电器和实验中。

二、碱性电池的诞生
在20世纪初,随着电化学学科的发展,碱性电池开始出现。

1937年,德国工程师古德曼发明了碱性锌锰电池,这种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逐渐取代了早期的酸性电池。

碱性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能够提供更大的电量,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现代电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电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20世纪末,锂离子电池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等领域。

此外,现代电池技术还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电池,如固态电池等。

四、锂电池的发展
锂电池是一种使用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的高能电池。

它是现代电池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保等优点。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锂电池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目前,锂电池已经成为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等高端产品的主流电源之一。

总之,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从早期的铅酸电池到现代的锂离子电池,人们不断尝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型电池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4化学电源的历史

4化学电源的历史





1956年 我国建设第一个镍镉电池工厂(风云器材厂 (755厂)) 1960前后 Union Carbide.商业化生产碱性电池,我国 开始研究碱性电池(西安庆华厂等三 家合作 研发)


1970前后 出现免维护铅酸电池.
1970前后 一次锂电池实用化.


1976年 Philips Research的科学家发明镍氢电池. 1980前后 开发出稳定的用于镍氢电池的合金. 1983年 我国开始研究镍氢电池(南开大学)




1995年 我国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初具规模 1999年 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年 我国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2000后 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新 能源发展问题的焦点


A. Volta (伏特)1745-1827
伏打电 堆
Volta Pile
電気化学は近代科学の基礎





1947年 Neumann 开发出密封镍镉电池. 1949年 Lew Urry (Energizer) 开发出小型碱性电池. 1954年 Gerald Pearson, Calvin Fuller and Daryl Chapin 开发出太阳能电池.
1956年 Energizer.制造第一个9伏电池
5 化学电源的历史

1800年 Alessandro Volta 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 1802年 Dr. William Cruikshank 设计了第一个便于生产 制造的电池. 1836年 John Daniell 为提供稳定的放电电流,对电池做 了改进 1859年 Gaston Planté 发明可充电的铅酸电池.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移动计算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等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这些设备的使用需要持续的电力支持。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电源作为提供电能的重要来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分类化学电源是指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在其内部产生电能、维持电能并将电能输出的设备。

根据其强制性还是自发性,以及电极材料的不同,化学电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干电池:通俗地说,干电池就是一节电池,由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干电池是一种不可充电的电池,只能提供一次性的电力。

2.充电电池:与干电池不同,充电电池能够重复充电使用,而且其电极材料可以再次还原成初始状态。

充电电池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3.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使用氢气或其他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在经过反应后产生电能。

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这类电池不仅可以提供电力,还会在产生电能的同时产生水等无害物质,因此被认为是环保型的能源之一。

二、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由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塔发明了第一种实用的干电池。

此后,干电池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且愈发小型便携,应用领域也愈发广泛。

在20世纪50年代,锂离子电池原型被首次发明,但是由于成本高昂和生产工艺复杂等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才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

而到了21世纪,各种燃料电池开始应用于汽车、物流系统等领域,成为当今化学电源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三、化学电源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高性能移动计算设备、物联网等的需求增长,化学电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移动计算设备的电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这些移动计算设备的应用和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持续的电力供应也成为了其最大的生命线。

电池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电池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电池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电池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存储设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电池的发展趋势则是在不断推动着科技进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电池的历史。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的兼职学者阿基米德发现了电的现象,他发现当金属与酸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电流。

这可以说是电池的起源。

但是当时的电池还远不能与现代的电池相提并论。

直到18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加罗瓦尼发现了原电池,即将金属和酸置入液体,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电池。

这一发现奠定了电池的基础,为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亨利•伏塔最先尝试使用锌和铜作为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使用硫酸溶液作为电解质。

这就是最早的锌-铜电池,也被称为伏塔电池。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池相继问世,如丹尼尔电池、勃朗宁电池等。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化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电池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尼古拉•特斯拉液态汞电池,这是一种使用液态金属和液态盐溶液的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寿命。

此外,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镍镉电池,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较长的寿命,成为了当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首选。

20世纪70年代,锂离子电池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电池领域的格局。

相较于传统的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低的自放电率。

它逐渐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首选电源。

此外,锂聚合物电池的发明也进一步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的发展也在持续提升。

人们对于电池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短的充电时间。

因此,锂硫电池、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正在不断涌现。

这些新型电池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环境友好性,有望在未来应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此外,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促进了电池技术的发展。

目前,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在一些时间和地点,其产生的能量超过了人们需要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电池的发展史
2007010106 彭汗青
众所周知,我国是电池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内电池生产总量50%
以上用于出口,年创汇在上亿美元。

同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家庭或个人用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器的不断问世并迅速普及, 电动
汽车、空问技术、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电池作为一种
携带方便的化学能源, 越发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经济效益,成为
近年来广泛关注的热点。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关注最早的最普及的电池---锌锰电池。

锌锰电池是以二氧化锰为正极,锌为负极,氯化铵水溶液为主电解液的
原电池。

俗称干电池。

在学术界中又称为勒克朗谢电池。

锌锰电池是用
面粉、淀粉等使电解液成为凝胶,不流动,形成隔离层,或用棉、纸等
加以分隔。

锌锰电池的开始电压随使用的MnO2的种类、电解液的组成
和pH值等的不同而异,一般在1.55~1.75V,公称电压为1.5V。

在锌锰
电池的组成中,尤以二氧化锰的研究更为广泛,二氧化锰的电化学行为
是制造电池的基础,所以在二氧化锰中加入物质使二氧化锰的活性提高
成为一时间热议的话题。

随后,锌锰电池被碱性电池所代替。

碱性电池= 是普通锌锰电池的换代产品, 正处于发展期。

1998年, 国内
碱性电池生产厂家已达50多家, 总产量达7亿多只, 其中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生产的南孚牌碱性电池年产量3亿多只, 占全国碱性电池产量的近50%多。


与国外碱性电池的发展相比, 我国目前碱性电池所占比例仍偏低。

如美国碱
性电池产量占电池总产量的90%,日本和欧洲占60% 。

因此, 我国碱性电池生
产企业, 应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联合,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尽快提高
碱性电池的质量和产量, 争取近儿年内碱性电池产量达到我国电池总产量
的30%以上。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号召的提出,以节约成本、经济适用、减
少污染为主题的节约环保意识进入电池行业,我国二次电池的开发和利用
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二次电池又称可充式电池, 可反复充放电, 从而节约电池的制作成本。

二次电池的发展经历了铅酸蓄电池、镍锅电池、镍氢电池、锉离子电池等儿
个阶段,利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以组建成一个新电池,即当一个化
学反应转化为电能之后,还可以用电能使化学体系修复,然后再利用化
学反应转化为电能,但是由于这些电池的原电池均存在安全性差,有发
生爆炸的危险,离子电池不能大电流放电,安全性较差,锂离子电池
均需保护线路,防止电池被过充过放电,生产要求条件高,成本高。

光化学电池,随着世界传统能源危机的迫近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人们期望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光化学电池是指利用光电化学反应, 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根据结构, 光化学电池可分为固体光电池和液体光电池。

目前, 固体光电池分为单品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

虽然转换效率高(单品硅光电池的转换效率理论值已达23.5%,但由于价格昂贵,难以被普通市民和工业界接受。

20世纪70~80年代研究
的液体太阳能电池因转换效率低和寿命短(小于6个月)而无法商品化。

1991年,
O微粒制成多孔膜, 并在膜上吸附一薄层有Gratzel等人在实验室用纳米尺度Ti
2
机染料敏化剂作为光阳极, 组装成电池后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7%.和使用寿命10个月以上电池性能无明显降低,大大提高, 尤其是因为对电极材料的纯度无特殊要求, 较固体太阳能电池价格大大降低。

随后德国科学家和瑞典科学家分别于年证实了这项工作。

目前该项技术已得到大大改进,并逐步向产业化迈进。

能源问题举世瞩目, 积极开发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即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基本途径。

正是如此,随后开发出了高性能电池、塑料电池、铅酸蓄电池。

高性能电池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因为高性能电池要求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大于174kw/kg,功率密度要大于1100w/kg。

虽然锂作为电极满足理论需要,但是很难找到另一电极,所以该电池的发展存在这相当的困难难。

塑料电池,通过高性能电池的原理,用锂电极和有机材料作为电极,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塑料锉电池的另一个特点是可把两个电极和电解质都制成超薄的固体薄膜, 使之成为超薄多层全固体, 可充电塑料电池, 因而可以大大地减轻重量, 并且可以制成任何形式,以适应应用场所所能提供的空间, 同时在运行时无氢气逸出, 又因无液体电解质, 若子弹穿孔而产生的功率损耗很小, 因此对发生意外经受能力较强。

可见用有机材料做电极可以制成高效能锂电池。

另外,还有一项目前应用很广泛的电池—铅酸蓄电池。

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放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

铅酸蓄电池自发明后,在化学电源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

这是因为其价格低廉、原材料易于获得,使用上有充分的可靠性,适用于大电流放电及广泛的环境温度范围等优点。

到20世纪初,铅酸蓄电池历经了许多重大的改进,提高了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高倍率放电等性能。

燃料电池( Fuel Cell , FC) 是一种等温并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也是一种新型的无污染、无噪音、大规模、大功率和高效率的汽车动力和发电设备。

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的形势下, 世界上普遍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洁净、安全、高效的化学电源,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同时国际间的共同合作也必将推动燃料电池不断向前发展。

预计燃料电池系统在洁净煤燃料电池电站、电动汽车、移动电源、不间断电源、潜艇及空间电源等方面, 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目前,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这些新的成果和理论也被应用到了化学电池领域,出现了最新的微生物电池的研究。

微生物电池在转化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远低于燃料电池,这使得它非常适用于那些需要与人接触的应用。

装备这种电池的便携式设备将不会有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化学电池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科研不断进步的历史,作为化学领域,科学家们正不断超越,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的时代,创造出更多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让我们拭目以待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化学电池,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贺华,赵景联1燃料电池的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J ] 1油技术与应用,
2、朱雄世1 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 J ] 1 邮电设计技术, 1999
3、陈俊元主编,中国原电池工业史,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4、张纪元,我国铅蓄电池工业进展,电池
5、张碧泉,卢兆忠,王玉玲,化学锰半导体性质与电池活性,电池
6、陈瑜,王纲群,安徽省科苑应用技术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技
7、陈大奎,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化学世界
8、杨修造,上海教育学院化学系,化学教育
8、今日电子, Electronic Products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