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框架及案例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分析报告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原材料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属于制造业。
原材料期初余额3,751,093.3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71,143,876.63元,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71,130,353.96元,期末余额3,764,615.97元。
A公司原材料分为瓶坯、辅助材料及备品备件三大类。
原材料发出计价采用当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具体数据见《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1)。
二、审计目标(一)确定原材料是否存在;(二)确定原材料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三)确定原材料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四)确定原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五)确定原材料余额是否正确;(六)确定原材料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过程的讲解以及相关提示和说明:(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原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程序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1);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将合计数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并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3、根据原材料类别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2);4、《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期初、期末余额与《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中各大类期初、期末余额核对是否相符。
提示:如未审数合计金额与总账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必要时向项目负责人进行咨询,并作相应的处理。
本案中查验结论:1、原材料合计数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余额核对相符;2、《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中的期初、期末余额与《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中各大类期初、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提示:在编制《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时对于原材料收入及发出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细分,以便和存货其他科目进行勾稽关系核对。
本案中《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对于原材料的发出情况进行了细分:1、将主料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领用主料计入“生产成本-原材料”,与生产成本中原材料领用数进行核对;另一类是主料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经核对相符,底稿见索引A12-4-2-12、将辅料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三类:一类是生产领用包装物计入“生产成本-包装物”,与生产成本中包装物领用数进行核对;第二类是车间领用辅料计入“制造费用”;第三类是辅料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经核对相符,底稿见索引A12-4-2-23、将备品备件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两类:一类是车间领用备品备件计入“制造费用”,与制造费用中备件消耗金额进行核对;另一类是备品备件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
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

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说明第一部分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一、初步业务活动程序表二、业务承接/保持评价表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第二部分风险评估工作底稿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实施风险评估程序2110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调查表●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督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2120分析程序表(用作风险评程序)●资产负债表项目(当前金额,当前金额结构百分比,前期金额,差异及差异率,重点关注,编号)●利润表项目(预期金额,差异及差异率,重点关注,编号)●主要财务指标●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2210了解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结论汇总表2211了解整体层面内部控制调查表2220了解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结论汇总表●在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拟测试的控制活动●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及需要与治理层和管理层沟通的事项2221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评价表●了解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实施的程序●描述重要业务流程的控制●评价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主要报表项目:存货,应付款,预付款●主要控制活动点:采购合同订立,审批,验收,资产保管,会计记录,付款审批,对账,计算机erp系统,●受影响的主要认定:存在和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业务,计价和分摊,准确性,截止,分类,●是否执行:适用,索引号●是否有效性测试:主要报表项目:主要营业收入,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主要控制活动点:订单接收,赊销批准,销售合同审批,销售与发货,实务资产保管和会计记录,收款审批,对账,计算机 erp系统主要报表项目:存货,主要业务成本主要控制活动点:存货的保管与清查,存货的销售和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和审批,审批和执行,存货业务的审批和执行,相关会计记录主要报表项目:货币资金主要控制活动点:出纳付款和收款会计记录和审批,银行对账单调节表的审批,限额库存现金制度,开立和注销银行账号主要报表项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主要控制活动点:费用预算,审批权限,执行,支付,记录,费用报告和差异分析主要报表项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成本,费用主要控制活动点:入用和辞退,工时记录,薪酬计算,审批,执行,支付,记录,费用报告和差异分析主要报表项目:财务报告编制主要控制活动点:对新业务,特殊合同的会计处理和审批,定期复核大额,偶发交易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定期复核会计政策的合理性,重大会计估计和调整分录经过特别审批,期末及时结账并复核,财务报告核准2221-1穿行测试表主要业务活动:采购,记录应付账款,付款。
2013小型企业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 (中注协)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一、初步业务活动程序表初步业务活动程序表被审计单价: 索引号: A项目: 初步业务活动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编制: 复核:日期: 日期:一、注册会计师的目标确定是否接受业务委托;如果接受业务委托,确保在计划审计工作时达到下列要求:(1)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承接或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事项;(3)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二、审计工作核对表索引号:AA-1说明:本沟通函是后任注册会计师(B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审计委托前向被审计单位(S公司)征询是否允许与前任注册会计师(A会计师事务所)沟通的函件参考格式。
沟通函S公司:贵公司拟聘请本所执行20×2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的规定,本所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与贵公司的前任注册会计师——A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以确定本所是否能够接受委托。
为此,请贵公司同意本所与A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并授权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所就贵公司事项的询问作出答复。
感谢贵公司对本所工作的支持!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本所联系,以便我们与贵公司进一步沟通。
联系人: 传真:联系电话: 邮编:地址:(B会计师事务所盖章)20×2/3年×月×日回执:本公司同意贵所与A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并授权A会计师事务所对贵所对贵公司事项的询问作出答复。
(S公司盖章)20×2/3年×月×日注:本底稿主要适用于首次接受业务委托。
说明: 本沟通函是后任注册会计师(B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前与前任注册会计师(A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必要的沟通沟通函A会计师事务所:S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拟聘本所为其20×2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的规定,经该公司同意,本所就如下问题与贵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沟通,烦请贵所根据所了解的事实在收到本函后尽快对其作出充分的答复:1.是否发现该公司管理层存在正直的诚信方面的问题;2.贵所与该公司管理层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存在的意见分歧;3.贵所向该公司治理层通报的管理层舞弊、违反法律法规行为以及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4.贵所认为导致该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5.其他需要沟通的事项;感谢贵所对本所工作的支持!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本所联系,以便我们与贵所进一步沟通。
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S公司的背景资料 (12)第一篇 (13)第一章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 (14)第二章业务保持评价工作底稿 (16)第三章审计业务约定书 (19)第二篇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24)第四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审计思路 (25)第五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工作底稿 (28)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28)第二节分析程序表(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53)第六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思路 (60)第七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63)第一节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工作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说明 (63)第二节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64)第三节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工作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说明 (75)第四节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介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79)第八章舞弊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195)第一节舞弊风险评估与应对 (195)第二节项目组讨论纪要——舞弊风险评估与应对 (195)第三节就舞弊风险询问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记录 (196)第四节考虑舞弊风险的因素的记录 (196)第五节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的记录 (198)第六节考虑其他信息的记录 (199)第九章项目组讨论纪要——风险评估 (200)第十章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 (201)第十一章总体审计策略 (203)第十二章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思路 (206)第十三章控制测试的审计思路及相关工作底稿编制说明 (209)第十四章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的审计思路 (211)第十五章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13)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汇总表 (213)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216)第三节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21)第四节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30)第五节应交税费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37)第十六章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50)第一节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250)第二节预付账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62)第三节应付票据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67)第四节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70)第五节销售费用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81)第十七章生产与仓储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294)第一节生产与仓储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294)第二节存货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303)第三节主营业务成本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344)第十八章工薪与人事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350)第一节工薪与人事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350)第二节应付职工薪酬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358)第十九章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369)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369)第二节短期借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375)第三节长期借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387)第四节财务费用实质性程序工程底稿 (395)第五节应付利息实质性程序工作底搞 (403)第六节实收资本(股本)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09)第七节资本公积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13)第八节盈余公积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17)第九节未分配利润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21)第十节应付股利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24)第十一节所得税费用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28)第十二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实质性程度工作底稿 (433)第十三节资产减值损失实施性程序工作底稿 (439)第十四节营业外支出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45)第十六节其他应收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57)第十七节其他应付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63)第十八节其他流动资产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19)第二十章固定资产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84)第一节固定资产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484)第二节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502)第三节固定资产清理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519)第二十一章货币资金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544)第四篇其他项目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571)第二十二章其他项目工作底稿 (572)第一节对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考虑 (572)第二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573)第三节持续经营 (577)第四节比较数据 (578)第五节期后事项 (580)第六节或有事项 (581)第七节现金流量表 (584)第五篇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585)第二十三章业务完成阶段审计工作 (587)第一节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 (588)第二节分析程序表(用于总体复核) (589)第二十四章试算平衡表及审计调整表 (593)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 (593)第二节利润表试算平衡表 (596)第三节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 (597)第四节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 (598)第五节列报调整汇总表 (598)第六节未更正错报汇总表 (599)第二十五章总结会会议纪要 (600)第二十六章与治理层的沟通函 (603)第二十七章专业意见分歧解决表 (606)第二十八章重大事项概要汇总表 (609)第二十九章管理层声明书 (612)第三十章审计总结 (615)第三十一章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 (617)第三十二章业务复核核对表 (619)第三十三章审计报告 (621)附录1 本书使用的索引表 (629)附录2 S公司2007年度未审财务报表 (632)绪论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总体思路一、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流程第一步,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委托前,实施初步业务活动,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介绍-重庆注册会计师协会

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为了加强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的指导,增强审计准则在小型企业审计中的操作性,进一步推动实施审计准则,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指南的要求,结合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特点,中注协组织专家编写了《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一书。
全书共两册,分别适用于审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型企业,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每册定价60 元。
该书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颁布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国际审计准则指南的基础上起草的,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开展高质量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小型企业审计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利益。
该书力求体现以下原则:一是注重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突出风险评估程序的重要性,为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提供详细的指导。
二是注重程序之间的衔接,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予以贯通,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相联结,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注重体现小型企业审计的特点,在遵守审计准则和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小型企业审计工作底稿,体现成本效益的原则。
请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协助做好本地区征订工作,订单及汇款凭证一并传真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书款的20% 留作地方协会宣传推广费用,其余80% 汇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单位及个人如需购买,须全额汇款,另加15% 的邮寄费,请将征订单及汇款凭证一并传真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订购10 册以上的免收邮寄费收款单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账号:11001079300056012516开户行:建行北京市分行万寿路支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637室邮编:100036联系人:蔡丽兰齐磊联系电话:010 —88190636 010-********传真:010 —88190618附件:《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征订单指南》(请传真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讲解(1)

➢项目组讨论的内容
25
项目组内部讨论
讨论要求 ➢讨论容易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 ➢具有好问的精神,审计小组成员应撇开对管理层和治理层之诚实性和 正直性的信任。 ➢与未参加讨论的小组成员进行沟通
26
项目组讨论底稿编制
记录会议日期、地点、参加人员 记录讨论的内容
➢ 审计准则关于舞弊审计的要求 —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
审计准则) 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 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 —两个假设:管理层舞弊假设,收入舞弊假设 —铁三角理论:动机、机会、借口
24
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46
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
47
对管理层无视控制的应对措施
日记账分录和其他调整分录 舞弊一般涉及对会计报告过程的操纵, 通过在整个年度或在期末记录不 恰当的或未经授权的日记账分录、或对会计报表中报告的总额进行调 整,而这些并不在正常的日记账分录中反映,如合并调整和重分类。
验证
,有意识地通过其他信息予以
45
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总体应对措施 ➢考虑人员的适当分派和督导 ➢考虑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 ➢避免进一步审计程序被预见或事先了解 ✓ 程序 ✓调整审计程序的实施时间,使之有别于预期的时间安排 ✓运用不同的抽样方法,以便考察结果的稳定性 ✓对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组成部分实施审计程序 ✓以不预先通知的方式实施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底稿范本

审计工作底稿范本
以下是一个审计工作底稿的范本,包括一些基本信息和审计步骤的记录。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工作底稿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审计项目和需求有所不同。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项目名称:XXXX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客户:XX公司
审计期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一、审计目标和范围
1. 审计目标:验证XX公司XXXX年度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2. 审计范围: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
二、审计程序和方法
1. 风险评估: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2. 内部控制测试: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3. 实质性程序:对重要账户和交易进行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4. 审计证据收集: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5. 审计结论: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
三、审计结果
1. 未发现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
2. 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改进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披露。
四、审计意见和建议
1. 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无保留意见。
2. 建议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报表质量。
五、工作底稿索引
1. 客户财务报表及附注。
2. 风险评估结果及记录。
3. 内部控制测试程序及结果。
4. 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及分析程序结果。
5. 审计结论及建议。
公司和行业 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

内容简介1.借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颁布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国际审计准则指南的基础上起草的,但没有涵盖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的全部规定,它是对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的执行的指导。
2.本书的审计流程设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编制工作底稿的总体思路):将小型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划分为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仓储与生产、货币资金、费用、工薪与人事和财务报告编制等七个方面,并列示了主要控制活动。
,3. 在实务中使用本指南时,应当充分运用职业判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执业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的划分应与具体情况,对不同的控制点进行了解和测试。
如,对于商品流通企业、农业企业和石油天然气企业等特殊行业企业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考虑这些行业企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审计程序和审计流程。
目录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说明第一部分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一、初步业务活动程序表二、业务承接/保持评价表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第二部分风险评估工作底稿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实施风险评估程序2110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调查表●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督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2120分析程序表(用作风险评程序)●资产负债表项目(当前金额,当前金额结构百分比,前期金额,差异及差异率,重点关注,编号)●利润表项目(预期金额,差异及差异率,重点关注,编号)●主要财务指标●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2210了解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结论汇总表2211了解整体层面内部控制调查表2220了解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结论汇总表●在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拟测试的控制活动●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及需要与治理层和管理层沟通的事项2221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评价表●了解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实施的程序●描述重要业务流程的控制●评价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主要报表项目:存货,应付款,预付款●主要控制活动点:采购合同订立,审批,验收,资产保管,会计记录,付款审批,对账,计算机erp系统,●受影响的主要认定:存在和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业务,计价和分摊,准确性,截止,分类,●是否执行:适用,索引号●是否有效性测试:主要报表项目:主要营业收入,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主要控制活动点:订单接收,赊销批准,销售合同审批,销售与发货,实务资产保管和会计记录,收款审批,对账,计算机 erp系统主要报表项目:存货,主要业务成本主要控制活动点:存货的保管与清查,存货的销售和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和审批,审批和执行,存货业务的审批和执行,相关会计记录主要报表项目:货币资金主要控制活动点:出纳付款和收款会计记录和审批,银行对账单调节表的审批,限额库存现金制度,开立和注销银行账号主要报表项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主要控制活动点:费用预算,审批权限,执行,支付,记录,费用报告和差异分析主要报表项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成本,费用主要控制活动点:入用和辞退,工时记录,薪酬计算,审批,执行,支付,记录,费用报告和差异分析主要报表项目:财务报告编制主要控制活动点:对新业务,特殊合同的会计处理和审批,定期复核大额,偶发交易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定期复核会计政策的合理性,重大会计估计和调整分录经过特别审批,期末及时结账并复核,财务报告核准2221-1穿行测试表主要业务活动:采购,记录应付账款,付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框架及案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框架及案例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课题组主讲刘志耕第一部分序言大家知道,新审计准则贯彻了风险导向的新的审计理念,新的审计理念是以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将过去“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的简单审计理念转变为在将“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的前提下再将“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的综合审计理念。
但必须注意的是,要实现“审计风险控制到位”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不仅要求被审计单位具备现代管理的理念和基础,而且还要求被审计单位有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没有这些,就无法识别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无法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也就谈不上风险导向审计。
然而,我国众多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很多小企业并不具备严格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上述前提条件。
尽管新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针对小企业的审计明确了一些需特殊考虑的事项和应对措施,但必须说明的是,该准则所提出的应对措施空洞、含糊、抽象,不明确,不具体,以至于许多注册会计师看完后仍然认为,该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小企业的指导性明显不足。
于是,广大注册会计师把希望寄托在中注协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上。
但是,2007年10月,中注协正式出台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让广大注册会计师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原本以为,有了这本《编制指南》,就会使得财务报表审计有可供借鉴的操作范本,但是,由于这本《编制指南》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特点和审计要求设计的,与小企业审计的特点和要求有很大区别,所以,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是小企业,则不能随便按照拿来主义的原则生搬硬套。
由于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属于小企业,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所面对的小企业审计的要求而言,《编制指南》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实际上也无法生搬硬套。
众所周知,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要求不仅很高,而且与对非上市公司审计的要求、重点、范围往往不同,与广大注册会计师所面对的小企业的审计要求和审计特点更有很大区别。
这不仅体现在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内在的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管理现状及内部控制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外在的经营环境和法律环境的不同。
另外,还有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所需要的一些行业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
因此,注册会计师究竟应该如何将这本底稿编制指南规范和灵活运用到对非上市公司,特别是运用到众多小企业的审计中去,这不是简单借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课题,是一个具体、复杂且需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的问题。
小企业一般都具有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简单和内部控制有限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使得一些常规审计程序无法实施,而且也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可以相应简化一些审计程序。
而与其相反的是,由于小企业内部控制简单及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较大的特点,又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增加相应的审计程序,以防范审计风险。
由此可见,小企业的审计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如果对小企业的审计一味强调执行统一的审计模式和审计流程,一方面可能使得对小企业审计的一些审计程序无法实施,而另一方面将会实施一些不必要甚至是无法实施的审计程序,这既可能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也可能使得审计无法进行。
所以,我认为,对小企业的审计应该根据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必要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而不能一味强调与上市公司的审计要求完全统一和一致。
另外,对小企业审计的业务收费低廉,审计收费与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成本付出不匹配;还有,我们相当多的中小事务所自身缺乏执行新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技术、人力、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加大了中小事务所执行对小企业审计的难度。
面对上述种种困难和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曾经出现了多种设想:一是提高必须实施审计的门槛,如对小型企业豁免审计,规定规模以下的小企业无需审计,如一些国家仅规定上市公司才必须委托审计;二是降低审计要求,为小型企业审计制定另外一套简化的审计准则,如用审阅等成本较低的服务代替审计业务;但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不支持此方案,认为审计就是审计,不能降低审计质量,不能名为审计,实为审阅或其他保证程度较低的鉴证;三是增加审计准则对小型企业审计的适用性,如制定目标或原则导向的审计准则,在准则中增设小型企业审计的专门条款,或者请中小事务所的代表参与审计准则的制定;四是控制审计成本,由于审计工作底稿要求变严是审计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遵守审计准则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工作底稿;五是增强中小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水平和能力,如通过更多的业务培训,增加贴近实务层面的操作技术等。
那我国究竟采取了那一种方案呢我想,大家从中注协在本月刚刚出台的《小企业财务报表时间工作底稿编制指南》就应该看出来了。
第二部分小型被审计单位的含义及确定一、小型被审计单位的含义第 1621 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准则所讲的小型被审计单位是指资产总额或营业额较小,职工人数较少,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少数个人,并具备下列一项或多项特征的单位:①收入来源单一;②会计记录简单;③内部控制有限,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
这三个特征实际上包含了规模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判定标准。
(一)规模反映规模的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总额、营业额和职工人数三个方面。
由于审计准则及其指南不宜针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规模给出具体的判定标准。
因此,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适当参考国家有关企业分类和统计方面的法规和标准。
可以适当参考的法规和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四部委2003 年2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 号);(2)国家统计局 2003 年5月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2003 年11月印发的《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资厅评价函[2003]327 号)。
当然,从审计的角度讲,确定小型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因此更主要的是要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着重考虑性质方面的一些特点,不宜拘泥于一套绝对的数量判定标准。
(二)性质小型被审计单位在性质方面的判定标准,是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少数个人,并且具备本准则规定的其他三项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
1、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少数个人总体上讲,小型被审计单位一般都具有所有权和管理权限集中于少数个人的特点。
小型被审计单位一般仅有一个或几个业主,业主可能聘用经理来管理,但大多数情况下由其直接管理。
因而,小型被审计单位的业主与管理层往往是交叉乃至重叠的。
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简单,决策通常由业主作出,业主往往具有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双重身份。
因此,在后文中,尽管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形分别采用“管理层”、“业主”、“业主(管理层)”等不同提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业主和管理层能作十分清楚的区分。
2、收入来源单一小型被审计单位通常经营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区域有限,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和多元化程度低。
这直接导致小型被审计单位具有业务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的特点。
3、会计记录简单小型被审计单位一般会计记录简单,会计人员较少,一些小型被审计单位可能委托外部专业机构或人员代理记账。
4、内部控制有限小型被审计单位一般由业主直接管理,通常缺乏正式的内部控制。
小型被审计单位即使存在控制制度与程序,也经常是非正式的,且随意性较大。
因此,管理层不按照既定的制度和程序行事,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较大。
正因为小型被审计单位在规模和性质上具有上述特点,使得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相对于一般被审计单位审计而言,具有某些特殊性。
本准则正是针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这些特殊性,作出相应的规范和指导。
二、如何确定小型被审计单位根据第 1621 号准则第四条的规定,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属于小型被审计单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并综合考虑规模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判定标准。
在实务中,考虑规模标准相对简单,数据直观,容易取得,且有相应的法规或标准可以参考。
考虑性质标准则比较复杂,需要注册会计师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包括所有权结构和管理权分配、收入来源、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等。
对于初次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而言,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既要依赖业务承接时进行前期了解的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也要充分利用在执行风险评估程序时所获取的信息。
在连续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关注被审计单位这些方面的特征发生的变化。
但必须注意的是,第1621号准则第四条进一步强调,注册会计师针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属于小型被审计单位进行职业判断的结果,并不改变审计目标及应当承担的审计责任。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适用于所有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不会因小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审计而改变。
第三部分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工作底稿编制的目的、要求本人认为,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和编制要求及特点,将会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作底稿的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更有利于对工作底稿的规范编制。
关于工作底稿方面的内容比较多,这里我仅给大家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余的如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审计工作底稿应记录的具体内容及审计标识及其说明等就不再解释。
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目的(五个)第1131号审计准则《审计工作底稿》第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除了上述目的外,审计工作底稿还服务以下三个目的:1、有助于审计项目组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2、工作底稿是保证执业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事务所内部对审计项目组负责督导的成员指导、监督审计工作,履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责任;3、使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按照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质量控制、检查、复核或评价(事务所外部);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总体要求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第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1)审计过程;(2)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