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二语文《陈情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
一、内容与解析
本课要学的内容《陈情表》是一篇抒发亲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关键是要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处境,从而理解作者陈了那些情。
学生已经学过《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知道它们分别表达了回归田园的乐情和怀才不遇的悲情,本课内容中所抒发的亲情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但格调和笔法均有所不同。由于它与之前所学课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借鉴意义,因而在本学科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本单元学习中有巩固、提高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品流露的情感,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掌握作品融情于事的笔法,其方法要多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
二、目标与解析
目标定位:①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②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③掌握融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④背诵全文。
2、目标解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作者进退两难处境的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功利心或实用主义作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关键还要联系时代背景。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课文言字词和文化常识教学中,准备使用幻灯片,以有效利用时间来总结字词,介绍文学常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让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标划要点,老师再补充。
1、解题
点拨: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也是一种文体。“陈”是陈述的意思,“情”,课下注释中没有注解,那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点拨: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自然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依靠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闻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国灭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蜀国灭亡后,晋武帝为笼络人心,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没有接受任命;晋武帝又征召李密为郎中,李密又未去应诏;不久,晋武帝又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又上表辞谢;晋武帝很生气,地方官催逼甚紧。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写了这篇千古闻名的《陈情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
的高度评价将两篇文章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四)研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听读。放录音或者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体会字音、节奏和感情。
2、.老师展示一、二段的部分重点字词。
点拨:重点词的分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学常识、成语等方面。
3、学生质疑,针对第一、二段的字词和文意理解等有关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4、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第一段中李密的苦情,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点拨: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默读第一段,设身处地的体会李密的不幸命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肯定或者引导。
老师引导要点如下: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人生有三大不幸,第一就是“幼年丧父”。②孤儿寡母生活往往比较艰苦,如果再失去慈爱的母亲,那是更大的不幸。请思考一下,李密的母亲为什么要改嫁?母亲改嫁时为什么没带上李密?③祖母比李密大几岁?(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是52岁)那么,李密四岁时跟着56岁的祖母生活,试想象一下母孙二人生活的艰难程度。李密这一棵独苗“九岁不行”,特异的体弱又会使年迈的祖母如何操劳且提心吊胆啊!④如果叔伯和兄弟较多,李密家人丁兴旺,有亲戚们照应帮助母孙二人,那也会生活好过一点。可是……⑤如果家庭富裕,能请一些丫环和仆人来服侍母孙二人,那也会生活好过一点。可是……⑥李密“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大不幸又一次在必然中发生了,“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李密只好“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第二段中李密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点拨:默读第二段,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晋武帝为什么会“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呢?试站在晋武帝的角度,想一想皇帝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②一方面是皇帝生气、地方官催逼,另一方面是祖母一天天的病重。如果你是李密,你能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情况点评激励和引导。
6、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老师明确,提醒学生用竖线标清层次。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一段第一层、总起:命运不好,幼遭不幸。
第二层、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多病成人。
第三层、门衰祚薄,形影相吊。
第四层、祖母病卧,臣侍汤药。
第二段第一层、总起: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第二层、孝廉秀才,辞不赴命。
第三层、郎中洗马,辞不就职。
第四层、诏书切峻,郡州逼催。
第五层、奉诏刘病,进退狼狈。
7.熟读背诵。
8.小结。回顾本课时的目标。
9.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自然段
1. 找学生复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2. 找两名学生分别背诵第一、第二自然段,老师点评激励。
(二)研讨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听读。放录音或者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体会字音、节奏和感情。
2.老师展示三、四自然段的部分重点字词。
点拨:回忆重点词的分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化常识、成语。
点拨的目的是强化学生识别重点词的能力。
3.学生质疑,针对第三、四段的字词和文意理解等有关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三段的文意,体会李密的陈情技巧。
点拨:默读第三段,请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
①朝廷多次征召李密,官职一升再升,直至太子洗马,可以说是皇恩浩荡啊!李密呢?却是一推再推,辞不就职,试站在晋武帝的角度,想一想晋武帝可能会怎么推测李密的心理。
②李密猜测到晋武帝的可能的心理了吗?如果你是李密,你可能怎么给皇帝解释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肯定和引导。
5.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四段的文意,体会李密的陈情技巧。
点拨:默读第三段,思考下面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