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的意思

合集下载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译文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译文

《回乡偶书》原文、注释、译文《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译文《回乡偶书二首》原文、注释、译文1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⑵,乡音无改鬓毛衰⑶。

儿童相见不相识⑷,笑问客从何处来⑸。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⑹。

惟有门前镜湖水⑺,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⑹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⑺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译文其一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其二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回乡偶书二首》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

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回乡偶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回乡偶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回乡偶书》原文及翻译赏析《回乡偶书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只有门前那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涟漪的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

注释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创作背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辞官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此时他已有八十六岁,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这首组诗就是他回到故乡后所写。

鉴赏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

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

【经典诗句】贺知章 回乡偶书的意思,古诗赏析

【经典诗句】贺知章  回乡偶书的意思,古诗赏析

【经典诗句】贺知章 ? 回乡偶书的意思,古诗赏析回乡偶书①少小②离家老大③回,乡音④无改⑤鬓毛衰⑥。

儿童相见不相识⑦,笑问客⑧从何处来。

??唐?注释①偶书:偶然地随意写下。

书:写。

②少小:小时候,年少时。

③老大:年纪大了,人老了。

④乡音:家乡的口音。

⑤无改:没什么变化。

⑥鬓(bìn)毛衰(cuī):鬓毛:面颊旁耳边的头发;衰:古音念“cuī”,稀疏零落。

⑦相见不相识:相见:看见,见到;不相识:不认识。

⑧客:客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解读翻译小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口音没有改变,两鬓却已经发白。

孩子们见到我都不认识我,他们笑着问:“客人,你从哪里来?”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年少时离开家乡,直到老年才返回时候的见闻和情景。

诗人当年离开家的时候还很年轻,如今回来却已是白发苍苍,虽然乡音没有改变,但是孩子们却已经不认识他,还笑着问他:“客人从什么地方来?”离开的时间太久了,面对故乡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诗人怎能不感慨呢?诗的前两句从年龄、乡音和容貌变化发出感叹,诗人对故乡的情感真挚感人;诗的后两家通过儿童与自己的问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副人老还乡、落叶归根的画面,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之情,使人非常感动。

作业题诗人回到家乡和小朋友们说了什么话呢?在下面的留言框中写下来吧!趣味阅读李白与贺知章的故事李白25岁那年由四川老家外出游历,后来到京城长安。

当时的京城大官贺知章久闻李白大名,虽然他年龄比李白大,官也比李白高,但还是主动邀请了李白。

两人诗酒文章都是高手,名言名句,见面之后谈的很投机。

当贺知章读罢李白的新作《蜀道难》后,深为青年李白才华横溢、气冲斗牛的浪漫天赋所折服。

两人酒逢知己,开怀畅饮。

数巡过后,酒兴未尽,贺知章最易盎然,随手取下腰间佩戴的金龟,直呼店家“与我换酒来!”要与李白一醉方休。

这就是有名的“金龟换酒”。

后来贺知章举荐李白入宫面见天玄宗李隆基,李白才做上了翰林。

几年后贺知章病逝,李白非常悲伤,在他的悼亡诗中还忆起当年初次相见的往事:“四月有狂客,风流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的诗意与解释

回乡偶书二首的诗意与解释

回乡偶书二首的诗意与解释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回乡偶书二首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辞官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此时他已有八十六岁,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这首组诗就是他回到故乡后所写。

原文:《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改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偶书:偶然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诗意: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

只有门前那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涟漪的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

鉴赏: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

《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

《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译文:其一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其二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回乡偶书》赏析:其一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回乡偶书二首译文

回乡偶书二首译文

回乡偶书二首译文
嘿,咱来聊聊《回乡偶书二首》的译文哈。

先看看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咱这么翻哈:小时候就离开家啦,到老了才回来。

家乡话还没咋变呢,可这头发都变白变稀啦。

小孩子们看见我都不认识,还笑着问我:“你这客人是从哪儿来的呀?”
再瞅瞅第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咱给它弄成这样:离开家乡的年头可不少喽,最近这些年啊,家乡的人和事都有一半儿变样啦。

只有那门前的镜湖水啊,春风一吹,还是跟以前那老样子的波浪。

这《回乡偶书二首》可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大作呀!你看这译文,多通俗易懂,就跟咱平常唠嗑一样。

想象一下哈,贺知章这老爷子,年轻时候出去闯荡,到老了才回来。

走在村里,小孩们都不认识他,还好奇地问他打哪来。

这画面多有意思。

他再看看周围,好多东西都变啦,心里肯定也挺感慨的。

但好在还有那湖水,还是熟悉的样子,多少能给他找点过去的感觉。

咱这译文就是要把他这种心情给翻译出来,让大家一读就明白,就好像贺知章在咱跟前唠嗑似的。

怎么样,咱这译文地道吧!。

《回乡偶书》 文档

《回乡偶书》 文档

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板块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静夜思》,谈话:李白在思念谁?(家乡、亲人、朋友……)2、是啊,“月是故乡明”,所以,每当看到天上的明月,李白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吟诵起——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谁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公元744年,一位86岁的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距离他中年离乡已经有50年了。

五十年了,踏上故乡的土地,他思绪万千,随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回乡偶书》。

给“偶”组词(偶然),书组词(书写),用自己的话说说:()回到()偶然()这首诗。

6、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听古诗朗读。

(学生闭上眼睛)2、教师出示四个生字,学生齐读。

(特别指导“鬓、衰”的认识)3、师出示鬓和衰的释义,并配上图片。

鬓(鬓毛)衰(衰老)。

(师补充板书毛)4、开火车认读生字“鬓、衰、客、何”。

师随机把字卡贴在板上。

过渡:这个“客”字,容易读,写起来也很有意思。

(三)、指导书写“客”1、学生先观察“客”的字形,上窄下宽。

2、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3、师范写生字,生书空。

4、生书写生字5、展示书写(四)、品读古诗,体悟诗意。

1、学生看书齐读古诗。

学习一二行:2、师:踏着生字这座桥梁,你能自己顺畅地读读这两行诗吗?出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个别读)3、说理解:读完诗句你仿佛看到贺知章已经什么样了?(如果学生答不到,就给“鬓毛衰”注上三角形,让学生再读诗句,感受贺知章年级大了。

2022年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2022年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2022年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贺知章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没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i 见、有i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

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蓄是似不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似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蓄感慨在同题第二不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因旧时波。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

蓄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因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

语言习惯似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因;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

“乡音无因”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

诗人蓄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

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

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

“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

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一.二句,诗人置于了解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

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

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

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刘建勋)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了解而又陌生的环境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回乡偶书其一,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的意思,回乡偶书其一赏析

回乡偶书其一,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的意思,回乡偶书其一赏析

回乡偶书其一引言《回乡偶书其一》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诗。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见到故友时心情的喜悦。

本文将从“回乡偶书其一”的意思、作者贺知章的简介、诗歌的赏析和传世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回乡偶书其一的意思“回乡偶书”字面意思为“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一封信”,通过全诗的阐述,可以看出这封信是写给诗人的亲友,诗人在信中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见到故友时心情的喜悦。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家乡的美景和荣耀,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思念,整篇诗歌通过音韵和意象的运用,表现了一种富有感情和情感的状态。

诗人希望通过这封信,将自己的情感和家乡的美好传达给亲友。

贺知章简介贺知章(659年-744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游夏,辽东人,世称“贺山人”。

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贺知章的文学才华很早就被皇室看中,历任贵州长史、梓州刺史、观察使等职务。

贺知章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赋、散文和文学理论著作,他的文学成就深受当时的文人们肯定,他的诗歌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的作品以词章工致、意境清新,讴歌山水、咏史传情、讽弹时政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诗歌赏析第一段:描绘家乡美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在这一段描述了自己的经历,从少年时离开家乡,到老年时回到故乡,而家乡的变化也显而易见。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叹,也坚定了诗人回家的决心。

第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表现了时间改变一切的道理。

最后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表达了当地人自然好奇心和招待客人的姿态。

第二段:与故友重聚“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人在这一段描绘了与故友的重逢,以及走进山林的情境。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有追问和询问的意味。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这里是诗人对故友的一种称赞,赞其“德高望远”。

回乡偶书原文及赏析翻译

回乡偶书原文及赏析翻译

回乡偶书原文及赏析翻译回乡偶书原文及赏析翻译原文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其一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其二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赏析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

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

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回乡偶书的解释意思

回乡偶书的解释意思

回乡偶书的解释意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嘿,这首《回乡偶书》大家都不陌生吧!它就像是一个时光的小匣子,轻轻一打开呀,那满满的都是关于故乡的回忆和感慨。

你想想看,一个人小时候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闯荡。

等年纪大了再回来,那心情得多复杂呀!家乡的口音还是那个熟悉的调调,可自己的头发都已经变白变少啦。

走在故乡的小路上,碰到那些小孩子,他们看着你,一脸的好奇,还笑嘻嘻地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呀?”哎呀呀,这场景,是不是有点让人心里酸酸的呢?这不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嘛!我们从故乡出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经历各种风风雨雨。

等过了好久好久,再回到那个最初的地方,发现好多东西都变了。

那些曾经熟悉的街道可能变宽了,那些小时候的玩伴可能都不认识了。

就好像你有一个特别宝贝的玩具,放了很久很久再拿出来,虽然还是那个玩具,可感觉就是不一样了呢。

故乡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呀!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经历了多少,它总是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你回去。

它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怀抱,随时准备接纳你。

当你在外面累了、倦了,只要一回到故乡,就好像所有的疲惫都能瞬间消散。

有时候我就在想,故乡是不是有一种魔力呢?能让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对它有着深深的眷恋。

就像那首诗里说的,乡音无改呀,这是多么深的情感呀!就算我们的模样变了,我们的生活变了,但那一口家乡话,却始终不会变。

你再想想那些孩子们的笑容和疑问,是不是也让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流转呢?他们是故乡的未来,是新的希望。

而我们这些从外面回来的人,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带着满满的经历和回忆。

故乡啊故乡,你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港湾。

无论我们漂泊到哪里,都始终惦记着你。

那熟悉的街道,那亲切的邻居,那美味的小吃,都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所以呀,我们要珍惜和故乡的每一次相遇,要用心去感受它的每一点变化。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让时间带走我们太多的回忆。

让我们常回家看看,让故乡的温暖永远陪伴着我们。

【《回乡偶书》古诗意思】《回乡偶书》古诗赏析

【《回乡偶书》古诗意思】《回乡偶书》古诗赏析

【《回乡偶书》古诗意思】《回乡偶书》
古诗赏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赏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

漫长的
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

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

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

“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

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回乡偶书这首诗的意思

回乡偶书这首诗的意思

回乡偶书这首诗的意思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诗人回到故乡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下面从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歌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一、诗歌的意境回乡偶书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回到故乡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歌开头就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如今已经老去,但是对故乡的思念却依旧如初。

接着,诗人又写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回到故乡,看到了曾经的小伙伴,但是他们已经不再认识,这种感觉让诗人感到有些孤独和落寞。

最后,诗人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看到了美丽的女子,但是他却觉得她们都不如故乡的女子美丽动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回到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回乡偶书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文学艺术特色。

首先,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其次,诗歌的韵律优美,采用了七绝的形式,使整首诗的节奏感非常强烈。

最后,诗歌的意象丰富,通过描绘故乡的景象和人物形象,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刻。

三、诗歌的文化内涵回乡偶书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诗歌。

首先,诗歌表达了中国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次,诗歌通过描绘故乡的景象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最后,诗歌通过采用七绝的形式和优美的韵律,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总之,回乡偶书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浓郁艺术特色的诗歌。

通过描绘诗人回到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诗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回乡偶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回乡偶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回乡偶书》原文及翻译赏析《回乡偶书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回乡偶书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只有门前那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涟漪的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

注释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创作背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辞官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此时他已有八十六岁,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这首组诗就是他回到故乡后所写。

鉴赏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

《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

《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

《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回乡偶书》译文及赏析,《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译文:其一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其二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回乡偶书》赏析:其一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乡偶书的意思
导语:《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

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

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
地。

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