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生物必修一——必修三知识系统结构图
![生物必修一——必修三知识系统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e980db88240c844768eaee44.png)
第1章走近细胞知识系统表解【本章总系统】【各节分系统】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表表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表表表表1-2-4蓝藻:表表1-2-6细胞学说: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系统表解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系统表解种类含量(质量分数/%)有机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以外的所有含碳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 糖类和核酸占1~1.5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水占85~90 无机盐占1~1.5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系统表解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系统表解【本章总系统】【各节分系统】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表表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图解3-2-1 细胞器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表3-2-3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图解3-3-1 细胞核的功能分析图:表【本章总系统】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 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叶绿素的提取过程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增殖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0ee5fdb0717fd5370cdc48.png)
作用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作用 脱落酸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 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迁入率 +预
年龄组 成
种群密 度- -
测影
死亡率 迁出率 响 性别比
例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种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群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段段段 次生演替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段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构
分解者
成
食物链
食物网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不同记忆的关系
水盐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
下丘脑
释放
垂体
抗利尿激素
甲
下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释放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思维导图_知犀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思维导图_知犀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91915d3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5.png)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基本方式: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突出树突轴突传导过程静息电位K ⁺外流外正内负动作电位Na ⁺内流外负内正传导方向膜内同向,膜外反向传导特点要求生理结构完整离体情况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间绝缘相对不疲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先前储存用后被讲解胞吐方式释放(非主动运输)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导突触延搁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语言、听觉、视觉、运动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脑干维持生命必要下丘脑体温调节、渗透压感受器、调节内分泌活动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分级调节脊髓受大脑皮层控制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激素调节的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平衡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血糖→氧化分解→CO ₂+H ₂O+能量肝糖原→分解→血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等非糖物质→转化→血糖→转化→脂肪酸等非糖物质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级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关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人体的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体温的平衡寒冷、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影响因素有机体代谢状态外界环境因素意义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体液调节)相关中枢水盐调节下丘脑产生渴觉大脑皮层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下丘脑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第二道防线:体质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发现清除衰老、损伤、癌变细胞 抗原和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体 ↘ ↑ 记忆B细胞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记忆 ↘ ↑ 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免疫系统疾病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己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免疫学的应用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1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25bb986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9.png)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3.6生态环境 保护
特异性免疫 分类
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异常 免疫失调病
防卫不足 防卫过当
AIDS 病因
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 导致患者散失一切免疫功能
过敏反应 病因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种群 度- 死亡率
迁入率 年龄组
+ 密
-
迁出率
预 测影
响
成 性别比
例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种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群落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段段段 次生演替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段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321790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5.png)
细胞的生存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组成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内环境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成液和淋巴parent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组成物质营养物质代谢产物信号分子血浆蛋白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值血浆渗透压的大小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维持因素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内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内环境的稳态与意义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而不是恒定的状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实质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基础:人体器官、系统协调一致运行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基本方式: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突出树突轴突传导过程静息电位K⁺外流外正内负动作电位Na⁺内流外负内正传导方向膜内同向,膜外反向传导特点要求生理结构完整离体情况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间绝缘相对不疲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先前储存用后被讲解胞吐方式释放(非主动运输)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导突触延搁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语言、听觉、视觉、运动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脑干维持生命必要下丘脑体温调节、渗透压感受器、调节内分泌活动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分级调节脊髓受大脑皮层控制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激素调节的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平衡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血糖→氧化分解→CO₂+H₂O+能量肝糖原→分解→血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等非糖物质→转化→血糖→转化→脂肪酸等非糖物质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级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关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人体的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体温的平衡寒冷、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影响因素有机体代谢状态外界环境因素意义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体液调节)相关中枢水盐调节下丘脑产生渴觉大脑皮层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下丘脑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第二道防线:体质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发现清除衰老、损伤、癌变细胞抗原和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体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记忆效应T细胞作用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免疫系统疾病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己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免疫学的应用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1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生长素发现达尔文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鲍森·詹森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拜尔尖端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弯曲相互对照温特影响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生长素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植物的感性、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概念受单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作用机制单向外界刺激→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各部分生长不均匀→向性运动种类向光性向水性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意义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植株的固定,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感性运动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或整体运动,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特点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消除顶端优势,提高产量发挥顶端优势人工实验方法归类云母片插入类暗盒开孔类切割移植类锡纸遮盖类琼脂块替换类匀速(高速)旋转类幼苗横置类失重类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乙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脱落酸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分类萘乙酸NAA2,4-D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培育无籽番茄农业除草剂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破坏因素(1)、自然因素:火山、地震、台风、流行病毒等(2)、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完整版)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必修三部分
![(完整版)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必修三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fabbb1b3dd36a32d73758193.png)
必修三专题一内环境及稳态盐津二中2019届高考生物基础内容强化必修二育种及必修三(黄照南整理)
必修二专题三育种
育种作为全国卷中的冷门考点,重点关注五种育种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将育种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整合在
一起的考查。
专题二 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调节
1.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一直都是神经—体液调节中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2. 免疫调节的重点是体液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但要特别小心一些细小的知识点。
专题三 植物激素调节
重点、热点内容:1.生长素的两重性及其应用(实验较常见);2.五种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作用。
反射及效应器的概念
概念及种类
专题四种群和群落专题五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
专题六生态环境保护。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a4cb9e0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a.png)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前面为大家介绍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点,现在为大家介绍必修三知识点,并附带框架图,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必记总结(图表)
![高中生物必修3必记总结(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287972c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4.png)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概念的形成——通过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熟悉并形成内环境的概念人体结构、功能的全然单位—细胞—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的内环境〔细胞获得营养和排除废物的媒介〕2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重点解决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关系。
增加淋巴循环图,以便于学生构建出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空间上的联系,要点分析一、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1.体液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尽管也是液体,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图1-14.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无机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其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
〔3〕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进进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因此淋巴的成分与组织液类似。
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的含量明显较多,另外,由肠道汲取的脂质尽大局部是通过淋巴运输而进进血液的。
〔4〕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要紧方面。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溶液渗透压越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
二、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媒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疫苗、人工标记抗体、免疫抑制剂与器官移植
4
低高 浓浓 度度 促抑 进制 生生 长 , 长 含义
两重性
体现
达 尔詹拜温 文森尔特 实实实实 验验验验
发现
生理作用 特点
生长 素
顶端优势, 根的向地性
植物激素
3.3植物激素调节
合成部位 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产者
消费者
构
分解者
成
食物链
食物网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Leabharlann 信息传递信息种类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抵抗力稳定性
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7
3.6生态环境保护
8
内环境
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组成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组织细胞 外界环境
淋巴
成分
水分、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 废物等
渗透压
理化性质
温度
酸碱度
消化系统
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直接 调节网络
调节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1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单方向传递 突触
静息状态 动作状态 双向传递
分布部位 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 运输方式 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横向运输 运输方向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
端
作用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植物生长 人工合成 调节剂
实例
乙烯利; 2,4-D等
其他植 物激素
种类
作用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作用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作用 脱落酸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
群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 段 段 段段
6
次生演替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特点
结构
电荷特点 传递特点
神经调节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构结 基
基 本
础
方
式
反射弧
组成
反射
分级 调节
大脑的高 级功能
传神 传 感 入经 出 效 受 神中 神 应 器 经枢 经 器
不同记忆的关系
2
水盐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
下丘脑
释放
垂体
抗利尿激素
甲
下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释放
状
丘
释放激素
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
5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迁入率 +预
年龄组 成
种群密 度- -
测影
死亡率 迁出率 响 性别比
例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种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特异性免疫 分类
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异常 免疫失调病
防卫不足 防卫过当
AIDS 病因 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 导致患者散失一切免疫功能
过敏反应 病因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 的反应
促甲状腺激素
腺
脑
作用于垂体
作用于甲状腺
激
素
激
素
血糖调节
调
节
胰岛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升高血糖 降低血糖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人工合成激素类似物
3
功能
防线
防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免
浆细胞 记忆细胞
疫
抗体
调 节
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功能
监控和清除
对象 肿瘤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