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

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 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

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 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 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工业产业基础扎实,科技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好,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新能源产业仍处起步阶段,企业规模不大,产品较为单一,资金投入不多,产业链条不完整,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我市属于能源输入型城市,大多数以跨省输入为主,能源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因此,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我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面临形势

1.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发展替代能源, 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 我国正在抓紧研究广泛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以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 并准备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立法, 采取税收、政策倾斜等措施, 促进其开发和推广。国家为了鼓励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秸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研究拟定新能源发展规划,将为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指导意见。

2.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丰富、开发潜力大。其中,太阳能的理论资源储量为每年23000亿吨标煤;风能的资源量为3.23TW(太瓦=10亿千瓦;小水电资源量为180GW ;生物质能的可开发潜力为3.18亿吨标煤。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

面,近3年全球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2%,我国装机容量增长速度为17.5%;2003—2005年, 我国光伏生产能力迅速增长, 截止到2005年底, 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00MW(兆瓦=千千瓦, 当年产量达到150MW 。2006—2007年国家实施生物质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一是生物能源,开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成型燃料、工业化沼气等生物能源产品的产业化。二是生物材料,开展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替代石油基产品的基础化工材料。主要包括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塑料、淀粉与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共混得到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单体及聚合物、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新型炭质吸附材料等。

3.新能源消耗比重将逐步扩大,新能源产业面临加快发展时期

预计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2020年达到15%,预计到2035—2040年, 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未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到2020年建成水电3亿千瓦、风电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实现沼气年利用55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5000万吨。

能源产业是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相比传统能源消费过程中日益显现出的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诸多矛盾,新能源以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突出优点,将是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重点方向和唯一途径,同时新能源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关联,因此,新能源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起到强劲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是抢占发展战略高地的迫切需求。

二、目标和任务

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突出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装备和能源存储等四大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壮大产业规

模,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总体目标

到2012年,新能源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1.提高全市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发展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和风力发电,进一步优化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和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节能型城市建设步伐。到2012年,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占全市能源产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科技投入,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重点建设光伏、风电、生物质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到2011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中新产品开发数目达到200个以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生产及研发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发展重点

1.太阳能光伏领域。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跟踪转化技术等新型技术,储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资料,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做准备;探索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光伏相关零部件:太阳能电池薄膜,蓄电池,充电器,控制器,转换器,记录仪,逆变器,监视器,支架系统,追踪系统,太阳电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