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精)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的通知
在 过 去 几 十 年 研 究 开 发 和 产 业 化 工 作 的基 础 上 , 九 五 ” 期 , 国 新 能 源 和 可 再 “ 时 我 生 能 源 产 业 初 具 规 模 ,技 术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取得 长 足进展 。
新 能 源 和 可 再 生 能 源 产 业初 具 规 模 。 到
续发展 的重要 战略措 施之一 ,尤其是对解 决
边 疆 、 岛 、 远地 区 以 及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 用 海 偏 能问 题 , 具有 十分 重 要 的 作用 。为贯 彻 落 实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发 展 “ 十五 计划 纲 要 , 促进 新 能源 和可 再 生 能 源 产 业 化 发 展 ,特 制 订 新 能 源 和 可 再 生 能 源产 业 发 展 “ 五 ” 划 。 十 规
2o O 0年 底 ,全 国 从 事 太 阳热 水 器 研 制 、生 产 、 售 和 安 装 服 务 的企 业 有 1 0 销 00多 家 , 年 生 产 量 达 6 0万 平 方 米 , 值 超 过 6 1 产 0亿 元 ; 全 国太 阳热 水器 拥有 量 达 20 6 0万 平 方 米 ,
产建设兵团经贸委 ( 经委) 国务院有关部 门 , . 各直 管协 会 。 有关 单位 :
为贯彻 落实党 的 十五届 五中全 会和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个 五 年 计 划 纲 要 》精 神 , 一 步 加 快 新 能 源 和 进
《 新能源 和可再 生 能源产业 发展 “ 五”规 十 划》 现 印发 给你 们 , , 请结台 实际情 况贯彻 落
及销 售企业 )柏 余家 ,累计 用 量已超过 l 5
兆 瓦 。 “ 五 间 , 国 大 型 并 网 风 力 发 电 九 期 我 发 展 迅 速 , 年 均 增 长 率 约 为 5 % ;到 2 0 0 00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精)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一、基础和形势(一)基础条件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
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 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
我市作为农业大市, 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 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
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
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
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
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
《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发展任务 (16)(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6)(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7)(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0)(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3)(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4)(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4)(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5)五、重点工程 (25)(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26)(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29)(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0)(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1)(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2)(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2)(七)科技创新工程 (33)六、保障措施 (34)(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4)(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4)(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5)(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5)(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36)(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37)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38)(一)环境效益 (38)(二)社会效益 (39)一、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大庆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大庆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前言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战略环境与发展基础(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节能行业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1)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气候恶化、能源短缺、经济困局、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四大难题,尤其是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已经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需要通过四种途径解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建立资源节约消费模式;开发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
从技术层面分析,需要对现有能源技术进行改造,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并大力发展电力转换技术、碳捕捉等新型节能环保技术。
(2)中国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政府大力鼓励节能减排相关产业发展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世界做出中国的碳减排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但到2009年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降低了14.38%,后续任务艰巨,依靠调整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成为目前迅速降低能耗的最有效手段。
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节能减排产业发展。
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两个最大的领域。
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所有行业中,工业能耗最大,占比达到72%,其中钢铁、石油石化、建材、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行业,在工业能耗中占比62%;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0%左右;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能耗较低。
目前全国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良好。
绿色能源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目 录一、全县绿色能源资源现状 ------------------------------------- (一)风能 -------------------------------------------------(二)太阳能 ---------------------------------------------------(三)生物质能 ------------------------------------------------二、全县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一)风电产业 ------------------------------------------------(二)太阳能开发 ----------------------------------------------(三)生物质能开发 --------------------------------------------三、未来五年发展构想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 -------------------------------------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全力抓好风电场开发项目的服务工作 ---------------(二)大力推进风电设备制造业建设 ------------------------ (三)努力抓好风电输出和域内微网建设 ------------------(四)切实抓好综合服务工程 ---------------------------------- (五)积极引进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 ------------------------ (六)扎实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工程项目 ---------------------(七)做好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 (八)做好企业盘活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营造绿色能源文化氛围 ---------------------------------- (二)加强组织和领导 -------------------------------------------(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榆经济开发区绿色能源产业园区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为全面推进我县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做大做强开发区绿色能源产业园区,以《通榆县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综合《通榆县绿色能源示范县规划纲要》,结合开发区的实际,制定《通榆经济开发区绿色能源产业园区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下同)。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发展现状现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6家、专用车生产企业1家,涵盖了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全品类汽车产品。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为4.3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系统关键零部件企业10多家,相关产品技术均处于国内前列,新能源动力电池出货量约100GWh o 配套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布局,以三大核心部件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不断完善。
动力电池方面,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驱动电机方面,10万套/年新能源电机新建生产线、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电控系统及其他关键零部件方面,实现电制动、电空调、电动转向等本地化配套。
1.整车企业。
乘用车基地建成投产,达纲产能20万辆,主要产品为新能源与传统燃油汽车,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4.5万辆。
2022年新能源客车产销1.5万辆。
2.〃三电〃系统及其他关键零部件。
动力电池方面,时代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性能全球领先,2022年动力电池出货量100GWk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产能加速释放。
前驱体和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新材料、隔膜新材料,高新材料电解液等配套项目发展情况良好。
驱动电机和电控方面,驱动电机产销规模逐渐扩大。
传统电机生产企业正加快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3.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纯电动巴士、自动驾驶纯电动配送车,自动驾驶纯电动微循环公交均已实现小规模推广应用。
智能驾驶新能源环卫车已在多地开展示范运营。
4.氢燃料电池汽车。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方面具有一定技术储备,在氢气资源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新能源材料国家政策
新能源材料国家政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日益成为各国政府重视的领域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新能源政策,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国国家在新能源材料方面的政策。
一、新能源材料发展概况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新能源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新能源材料包括各种电池材料、太阳能材料、光催化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等。
中国在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技术积累和人才基础,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材料的性能和降低成本以促进其广泛应用。
二、新能源材料国家政策1.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材料技术研发和工业化进程。
计划在电池、太阳能、光催化、燃料电池等领域开展一批研发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新能源材料的转化应用,加强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提高新能源材料的产业化水平。
2. 《关于前瞻性产业投资基金新能源材料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前瞻性产业投资基金新能源材料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指出将对新型石墨烯、锂电池等材料项目给予支持。
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材料研发、产业化、技术转移和产业布局等方面。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1年,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能源局、发改委等部门合作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规划提出要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推广新能源材料。
将推进新型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逐步实现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建设。
三、新能源材料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我国在新能源材料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实力,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与国际先进的新能源材料差距仍较大,尤其是在电池、太阳能材料等领域尚未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2. 产业发展不均衡。
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发展依然集中于少数几个领域,其他领域的发展仍落后。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尤其是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特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在过去几十年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的基础上,“九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长足进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
到2000年底,全国从事太阳热水器研制、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企业有1000多家,年生产量达61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60亿元;全国太阳热水器拥有量达26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
全国太阳光伏电池组件的年生产能力达到5兆瓦,生产企业(含组装及销售企业)40余家,累计用量已超过15兆瓦。
“九五”期间,我国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约为50%;到2000年底累计建成26个风电场,形成了34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使我国风力发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累计安装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19万多台,为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近1000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形成了约6亿立方米/年沼气生产能力。
全国累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1300多处,其中地热采暖面积已逾1000万平方米;地热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0兆瓦。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太阳能技术方面,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达到了11-14%,比“八五”时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太阳热水器技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应用方式已由季节性、间歇式应用发展到全天候、连续性应用;中温集热器、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取得实质进展。
在风力发电方面,我国自主开发的200-300千瓦级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600千瓦机组样机的国产化率达到80%左右。
我国能源及能源政策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摘自07年中国能源白皮书能源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的再生和高效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能源问题还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问题。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充足、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是重要的物质保障。
为此,我们需要对我国能源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要制定出合理的能源政策来引导能源工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能源结构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及消费国,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目前中国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是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年增加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进而在经济上整体向低碳转型。
1. 中国能源占世界平均值的比重: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高41.5个百分点,石油低16个百分点,天然气低20.5个百分点。
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气占1.2%,而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和5%,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比世界平均值要低。
2. 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8.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7.5%、石油9.4%、天然气3.84%,其他(水电、核电、风电)占9.26%。
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0.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比例为:煤炭70.1%、石油18.7%、天然气3.85%、其他(水电、核电、风电)7.35%。
3. 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未来10年,中国将从自身的国情出发,强化节能减排措施,走低碳经济之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发文机关法规文号颁布日期1995-01-05 生效日期1995-01-05国家计委办公厅国家科委办公厅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的通知(1995年1月5日)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共同制定了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提出了“九五”以至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现将《纲要》印发你们,请根据《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编制各自计划时予以安排。
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1995-2010)导言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
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会。
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用洁净能源替代高含碳量的矿物燃料,是我国能源建设遵循的原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约占商品能源消费构成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9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
农村能源短缺,利用水平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迄今尚有:1.2亿人口没用上电;5-8%的人口未解决清洁饮水;约8000万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此外,由于农村燃料短缺,造成森林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把他们转化为高品位的电能,为边远偏僻和海岛等缺电无电地区提供照明、电视、水泵等动力能源,促进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使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落实“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内容。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15•【字号】苏政发[2009]74号•【施行日期】2009.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9〕7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五月十五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新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发挥我省新能源产业优势,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化升级,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
2008年,实现产值近9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多晶硅产量迅速增加,部分企业的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已有290多家相互配套的关联企业,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点骨干企业,8家光伏企业成功上市,近20家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
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风电装备成套机组制造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风力发电机和高速齿轮箱、回转支承等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
风力发电1.5兆瓦机组形成批量生产,2兆瓦机组试制成功,3兆瓦机组研制进展顺利。
生物质直燃锅炉、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核关键阀门等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2.03.23•【文号】•【施行日期】2022.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
一、现状与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性交汇。
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需要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从国际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全球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区域性氢能供应网络正在形成。
从国内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
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
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和挑战。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
规 划 纲要 》 开 征 求意 见 公
中 国石油 和化 学 工业 联 合会 发 布《 石油 和 化学
( 源: 来 中国化 工报 ,0 0 1— 2 2 1 — 0 2)
_ ” 丁业 十二 五” 技 发展 规 划 纲要 》以下简 称 《 划 科 ( 规
纲要》1 )0月 2 0口起 公 丌征求 意见 。 《 规划 纲要 》 深入 分析 了我 国 石油和 化 学工业 当前存 在的突 出问题 , 如产 业 和产 品结 构 性 矛盾非 常 突 出 、 业 发 展 平 衡 , 能减 排 任 务 重 、 源 、 行 节 能
减排技 术等 。 三是 围绕满 足 国家 重 大工程 及 国计 民 生 重 大需 求 , 大力 发 展 高 性 能工 程 塑 料 、 高性 能 子
午胎、 绿色农药 、 高性 能染料 、 清洁 油 品等制备技 术 。 四是 围绕 突破 资源 、 能源 、 环境 制 约 , 着力 发展 新 型
( 来源 : 药招 商网 ,0 0 1 - 5 农 2 1- 0 2 )
新 能 源 产业 发展 规 划 上报 国务 院
口前 , 酝酿 一年 多 的《 新兴 能 源产业 发 展规划 》
已上 报 同务院 待批 , 体通 过 H 问还要 看 国务 院的 具 寸
术 、 分离 材 料 与技 术 、 T过 程 强 化 技 术及 节 能 新 化
一
3 2一
Z E I N HE C LI D S R H JA G C MIA U T Y N
V 1 1 o1 (0 0 o. .12 1) 4 N
二 绿色技术 。 《 油和 化 学工 业 ” 二 五 ” 技 发展 体 、 氧化碳减 排和利 用等 先进 、 石 十 科
约 行、 发 展 的重 大 关 键 、 性 技 术 等 ; 发 一批 高 l 共 开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 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 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目录~、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9)三、 ....................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3(一)指导思想 (13)(二)基本原则 (13)(三)发展目标 (14)四、 ........................................ 发展任务17(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7)(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8)(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1)(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4)(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5)(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6)(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6)五、 ........................................ 重点工程27(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 (27)(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32)(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3)(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4)(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6)(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6)(七)科技创新工程 (36)六、保障措施 (38)(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8)(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8)(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9)(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9)(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40)(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41)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41)(一)环境效益 (42)(二)社会效益 (43)—、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 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最新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精)资料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一、基础和形势(一)基础条件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
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 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
我市作为农业大市, 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 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
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
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
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
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 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保障能源安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类型多、区域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友好、可永续利用等特点。
必须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省统筹能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产业实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推广应用规模和围显著扩大,成为我省能源行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编制实施好《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能等重点领域,阐述了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30 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目录~、规划基础 (1)(一)资源概况 (1)(二)发展现状 (3)(三)主要特点 (7)二、发展形势 (9)三、 ....................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3(一)指导思想 (13)(二)基本原则 (13)(三)发展目标 (14)四、 ........................................ 发展任务17(一)有序推进风电发展 (17)(二)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 (18)(三)因地制宜促进生物质能利用 (21)(四)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24)(五)探索发展海洋能产业 (25)(六)科学发展抽水蓄能 (26)(七)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6)五、 ........................................ 重点工程27(一)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 (27)(二)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32)(三)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33)(四)区域能源转型示工程 (34)(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工程 (36)(六)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工程 (36)(七)科技创新工程 (36)六、保障措施 (38)(一)加强规划组织协调 (38)(二)建立目标考核评价制度 (38)(三)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39)(四)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39)(五)提高电网保障能力 (40)(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41)七、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41)(一)环境效益 (42)(二)社会效益 (43)—、规划基础(一)资源概况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全省陆域面积约1579 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4万公顷,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4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约1064万公顷,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法规
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法规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政策法规成为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新能源相关的政策法规做一个系统概括。
一、国家能源局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门的逐步建立,政策法规得到了更为精细的制定与实施。
国家能源局对新能源的管理体系、产业规划等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充分保障了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1.《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于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
该纲要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级别。
2.《关于加快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于2018年5月正式颁布。
该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储能设备装机规模达到30GWh以上,储能技术应用领域扩大到需求侧管理、智能电网、新能源集成与优化等领域,标志着国家正式进入储能发展的快车道。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是中国最高层次对经济发展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部门之一,在新能源领域的政策制定和规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于2011年5月通过,提出了我国能源节约和减排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政策举措。
规划要求到2015年,A+级电动汽车累计销售量达到50万辆,年节约能源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
该规划确立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宏观目标,指导新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快速、稳步的发展。
2.《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该政策规定,到2015年,全国产生和使用纯电动汽车总量达到50万辆以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占轿车市场总销售量的比例达到5%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一、基础和形势(一)基础条件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
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 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
我市作为农业大市, 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 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
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
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
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
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工业产业基础扎实,科技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好,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新能源产业仍处起步阶段,企业规模不大,产品较为单一,资金投入不多,产业链条不完整,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同时,我市属于能源输入型城市,大多数以跨省输入为主,能源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
因此,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我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面临形势1.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发展替代能源, 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当前, 我国正在抓紧研究广泛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以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 并准备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立法, 采取税收、政策倾斜等措施, 促进其开发和推广。
国家为了鼓励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秸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研究拟定新能源发展规划,将为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指导意见。
2.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丰富、开发潜力大。
其中,太阳能的理论资源储量为每年23000亿吨标煤;风能的资源量为3.23TW(太瓦=10亿千瓦;小水电资源量为180GW ;生物质能的可开发潜力为3.18亿吨标煤。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近3年全球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2%,我国装机容量增长速度为17.5%;2003—2005年, 我国光伏生产能力迅速增长, 截止到2005年底, 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00MW(兆瓦=千千瓦, 当年产量达到150MW 。
2006—2007年国家实施生物质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一是生物能源,开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成型燃料、工业化沼气等生物能源产品的产业化。
二是生物材料,开展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替代石油基产品的基础化工材料。
主要包括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塑料、淀粉与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共混得到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单体及聚合物、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新型炭质吸附材料等。
3.新能源消耗比重将逐步扩大,新能源产业面临加快发展时期预计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2020年达到15%,预计到2035—2040年, 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未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到2020年建成水电3亿千瓦、风电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实现沼气年利用55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5000万吨。
能源产业是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相比传统能源消费过程中日益显现出的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诸多矛盾,新能源以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突出优点,将是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重点方向和唯一途径,同时新能源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关联,因此,新能源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起到强劲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是抢占发展战略高地的迫切需求。
二、目标和任务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突出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装备和能源存储等四大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总体目标到2012年,新能源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1.提高全市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加快发展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和风力发电,进一步优化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和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节能型城市建设步伐。
到2012年,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
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占全市能源产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大科技投入,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
重点建设光伏、风电、生物质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
到2011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中新产品开发数目达到200个以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生产及研发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发展重点1.太阳能光伏领域。
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跟踪转化技术等新型技术,储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资料,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做准备;探索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应用。
光伏相关零部件:太阳能电池薄膜,蓄电池,充电器,控制器,转换器,记录仪,逆变器,监视器,支架系统,追踪系统,太阳电缆等。
2.能源存储领域。
重点发展磷酸亚铁锂、镍钴锰酸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有机化合物材料等。
3.风力发电设备领域。
重点发展风电设备如风轮、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研究制造项目;小型离网风力发电机的应用;进行完整风电产业链设计,建立风电机组安装公司、发展风电场总部经济、以及风电运行与服务等配套公司。
4.生物质能领域。
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重点利用秸秆、玉米芯等原料,采用联合收割秸秆粉碎压缩技术,加热气化,提高秸秆的产热效率;采用生物气化方法制取沼气,发展循环生物系统;余料发展工业乙醇,制糖,制油等产品。
(三)预期项目1.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项目。
重点是开发生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项目。
2.太阳能跟踪系统项目。
重点开发生产视日运动轨迹跟踪、光电跟踪、视日运动轨迹跟踪和光电跟踪相结合的太阳能路灯、庭院灯、景观灯、太阳能电站等产品设备。
3.太阳能热发电项目。
建设总装机容量100MWp 的太阳能热发电厂。
4.屋顶集中供热水推广项目。
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水项目,工程技术重点是解决集热器与建筑结合问题,解决寒冷地区防冻问题。
同时要求集热器具有承压、防雷击、抗风、抗冰雹等安全性能,工作寿命15年以上,为建筑物足量供应水质优良、温度恒定在50度的生活热水,且具有无人值守自动控制功能。
5.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重点项目。
由于我国屋顶电站尚未形成产业化链条,因此针对长春市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先建设示范项目,以此为今后长春市的产业化推广带来示范性效应。
6.离子动力电池项目。
年产100亿安时量电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年产3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厂;年产1.5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工厂;年产3千吨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工厂;年产1.5吨锂子电池用胶粘剂工厂。
7.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项目。
到2011年建成年产5000万Ah 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产能,在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中占据约25%的份额,在汽车动力电池中占据10%的市场份额。
8.高能化学动力电池项目。
建设10条生产线,形成4亿Ah 磷酸亚铁锂电池产能,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
9.镍氢动力电池项目。
到2011年公司建成年产4亿Ah 镍氢动力电池产能,在镍氢电池中占据约50%的份额,在汽车动力电池中占据40%的市场份额。
10.风力发电设备领域项目。
年产150万千瓦风电设备制造项目。
建设年生产风电设备150万千瓦,年销售额150亿元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11.中小型风机项目。
建设年产10MW 小型风电机组生产能力的中小型风机制造企业。
12.开发风能上网所需的配套设备项目。
主要生产、加工风电逆变器、变流器等设备。
拟生产功率为1.5KW 、3KW 、5KW 、10KW 、20KW —100KW 系列逆变器,是变速恒频大型风力发电机项目中的核心设备,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0万KW 。
生产适配于功率等级为600KW 、750KW 、850KW 、1MW 、1.5MW 、2MW 、2.5MW 等不同发电机组的系列变流器,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500MW 。
13.风电遥测仪器仪表制造项目。
开发生产故障诊断仪器仪表2500台/年,开发风电场生产运行管理软件。
14.华能长春生物质热电厂新建工程项目。
新建 2 台 15KW 供热发电机组,配 2 台 75t/h 次高压燃料秸秆锅炉。
15.秸秆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