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领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浏览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大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弹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后削平吕布等割据权势。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一致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本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来往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遭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特别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誉。

(1)《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不断未能得志。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泰来农场学校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古代诗歌四首》授课人:林青明课型:新授课打印时间:2014、9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2·能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难点)3·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

课前预习:1·读“题目解说”,回答:沧海,即。

问题交代事件“观沧海”。

此诗是写站在碣石山所观看到的壮丽的景色。

2、读“作者简介”,回答:曹操,三国时家、家、诗人。

字。

代表作有诗歌《》《》。

3、读“背景资料”,回答:本诗选自《》。

预习自测:1、给下列字注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理解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什么意思?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哪几句?3、结合语境,说说两个“若”字的表达效果。

《次北固山下》课前预习:读“题目解说”,回答:“次北固山下”中“次”意思是。

1、读“作者简介”,回答:王湾,代诗人。

现存诗首,其中最出名的是《》。

3、读“背景资料”,回答:本诗选自《》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及手中的参考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预习自测:解释下列词语:客路青山外: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发挥想象,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的哲理。

《钱塘湖春行》课前预习:1·读“题目解说”,回答:“钱塘湖”,即。

“春行”即春天出游。

题目点名了、、。

2、读“作者简介”,回答:白居易,字,晚年又叫。

代诗人。

著有《》。

3、读“背景资料”,回答:本诗选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及手中的参考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江南逢李龟年》。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一章“古典诗词欣赏”,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每位诗人的生平背景,深入理解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诗歌的韵律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意境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

2. 讲解:详细讲解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进行详细剖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三首诗歌,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共性与个性,促进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诗人:李白、王之涣、韩愈、杜甫3. 诗歌《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南逢李龟年》4. 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结构,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2. 答案示例:以《静夜思》为例,五言绝句,押韵严格,平仄相对自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3.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学习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习品味文中精彩的句子°2. 想象并能描述诗歌意境,体会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诵读,加深对诗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自学互助】1.自学要求(1)诵读课文,能默写课文°(2)识记相关文学常识°(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2.教材助读(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连结在一起°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哀伤倾注笔端,用心血苦吟,写出了许多《天净沙秋思》这种凄婉的曲子°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在他乡的游子的哀愁°3. 自学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āng海()jié石()sǒng zhì()水何dàn dàn()xiāo sè()luò阳( ) 枯téng()天yá()(2)文学常识填空°①《观沧海》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时期的家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他和,并称“三曹”°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作者为唐代诗人°③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 ,“秋思”是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 °(3)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句是()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A. 江春/入/旧年B.我/寄愁心/与明月C.百草/丰茂D.断肠人/在天涯(5)朗读四首诗,疏通文意°4.我的疑惑【展示互导】(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第二课时【质疑互究】1.预设问题(一)研读《观沧海》(1)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看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二)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作者为何“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研读《次北固山下》(1)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诗中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四)赏析《天净沙秋思》(1)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以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2)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生成问题【检测互评】1.下面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壮阔°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D.《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春思贾至①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四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体会其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题内容。

2.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深入了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诵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孤独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Step 1 课前准备 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Step 2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出示《静夜思》这首诗的全文,让学生用普通话读一遍。

Step 3 学习课文 15分钟1. 集中注意力,学习《静夜思》。

2.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3. 学生朗读《静夜思》。

Step 4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的注释。

3.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登鹳雀楼》的意义和寓意。

Step 5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望岳》。

2. 学生阅读《望岳》的注释。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积累诗歌常识。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

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课前导入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四、知识链接1.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2.古诗体古体诗:诗歌体裁的一种。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共五篇)[修改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共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设想】1.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

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小学时就已经接触了古诗这一题材,我们也都知道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那你们知道古诗的作用有多大吗?(讲述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

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

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

”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从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诗联所产生的一种语言魅力,使我们所无法抗拒的。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进一步感受诗歌别致的美。

(板书课题)Ⅰ《观沧海》一.简介曹操及其作品1.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和《江雪》。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五单元《古诗词欣赏》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的基本意境。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并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重点:理解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四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讲解《登鹳雀楼》中的地名、景物及寓意。

(3)探讨《早发白帝城》中的速度感及其表达方式。

(4)解读《江雪》中的孤独、寂寞情感。

5. 随堂练习:针对四首诗歌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首诗歌的题目、作者和韵律特点。

2. 列出四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

3. 用思维导图呈现四首诗歌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

(2)阐述《登鹳雀楼》的寓意。

(3)描述《早发白帝城》中的速度感。

(4)谈谈《江雪》中表达的孤独情感。

2. 答案:(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2)寓意: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3)速度感:通过描述行程的迅速,表现了作者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4)孤独情感:通过描绘雪中孤独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学习欣赏古诗。

【任务群】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任务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务四:吟诵·声韵传情【学习过程】中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学校文学社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之美,准备以《古代诗歌四首》为内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帮助文学社完成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展板第一展区为“备查·古诗新知”,请你根据下列知识链接、课下注释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完成第一展区的表格填写。

【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课堂口头回答与多种朗读活动,100%的学生能够正确解释“临、澹澹、竦峙、星汉、杨花、客路、残夜、昏鸦、断肠、天涯”等词语,背诵出曹操和李白、王湾和马致远相关文学常识,能够背诵课文;5%的学生通过二次检测,完成上述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90%的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古诗词,明确表述出古诗词的主题。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85%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识·诗歌】诗歌分类·诗歌按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宫怨诗和闺怨诗、爱情诗。

【诵诗技巧】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入·诗境】观沧海 [东汉]曹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洪波涌起。

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qiáo)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情境,最终能够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品析诗歌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素养要求《古代诗歌四首》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分别是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一景一物总关情,本单元所选的篇目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作者把自己的情志与身外的世界互动,从而呈现出了独特的生活姿态。

本单元的诗文,就是要训练学生感受美景品味语言以及朗读美文的能力。

本课选录的四首古诗,体现了景物之美,声韵之美,语言之美,长于吟诵、激发想象、陶冶情操,是非常好的训练素材。

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前三个维度,古诗文教学有独到的优势。

本课四首古诗放在一起,这四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质?我们可以利用本课的资源,进行初步整合,渗透思维训练。

本课是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课古诗,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缺乏了解。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有别于小学教学,在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歌大意的层面基础上,要更进一步,使学生对诗的情境有所体认,对诗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对艺术手法有所领悟。

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学习《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诵读积累, 体会诗人感情2.赏析名句3.想象诗歌的意境一、预习积累1.文学文化知识(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 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 是唐代诗人, 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3)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有诗仙的美誉, 与杜甫合称李杜, 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李太白集》。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

从诗歌的体裁看,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2.名句积累(1)《观沧海》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3.积累与乡愁有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二、感知探究《观沧海》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 有动有静, 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动静结合, 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描写静景, 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描写动景, 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15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4、《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6、《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8、《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
第二层次(四、五句)
四、艺术特色
1、言简意赅——简约与深细相依。
2、多方映衬——静景与动景相映。
3、情景交融——景色与情思相融。
五、强化训练营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
作者
课时
两课时
设计
兼馨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了解诗歌常识。学习朗读技巧,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检查生字词,掌握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情况。
对于诗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掌握。
二、共同探究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2. 熟悉《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经典作品;3. 掌握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和技巧;4. 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诗歌四首》的作者及作品介绍;3. 《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赏析;4.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

三、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进修的欲望。

2. 进修任务一: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讲解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如抒情、叙事、咏史等,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的奇特魅力。

3. 进修任务二:介绍《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经典作品介绍《古代诗歌四首》中的《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讲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经典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4. 进修任务三:诗歌赏析分别对《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每一首诗进行赏析,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进修任务四: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讨论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进修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奇特魅力和深刻内涵,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审美修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诗,并写出你的感想;2. 搜集一首古代诗歌,进行赏析和解读;3. 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作品,选择一首进行朗诵。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与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诗歌表现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和想象力;3.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拓展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对古代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宁文学修养,感受诗歌之美,享受诗歌之乐。

愿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意盎然的魅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

3、小组合作探究,古诗的意境。

共同完成课堂训练。

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朗读并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1)曹操(公元155年-220年,65岁),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

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某某省亳州市)人。

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家中长子,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因家庭的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

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

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

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2)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2、了解背景(1)《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3、文体知识(1)关于汉乐府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负。

3、体会、学习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此诗。

2、了解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教学难点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

2、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他的《赤壁赋》中写道:“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古一世之雄也。

”大家知道苏轼在文中称赞的是谁吗?(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诗作《观沧海》)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分别请几位同学介绍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三、朗读《观沧海》,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指导诗歌朗读方法:停顿、重读、语调、延缓。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请几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四、合作探究,理解诗歌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4)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小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1)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并评价。

(2)明确:以“观”统领此诗。

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以“观”统领此诗。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泰来农场学校林青明
学习目标:
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四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朗读、背诵这四首诗词;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观沧海》中
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
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
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
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
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3.记忆钟叮当响。

写出几句你知道的有关“秋”的诗句。

五、达标检测
第一部分:
1.填空:
《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钱塘湖春行》的名句是:
《西江月》的名句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虽没有述说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但“沉醉不知归路”不仅自然地引出下文,而且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惊鹊写明月,以鸣蝉衬清风,“惊”写鹊,“鸣”写蝉,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堪称写景佳句。

6.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不好?
7.《西江月》描绘了一幅图。

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8.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写”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意思。

B.“闲居”一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一句中的“敲”,传说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一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便由于注重炼籽,故读来回味无穷。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
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1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2.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二)
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该诗押的韵是,韵脚是。

14.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不足:阴:
15.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16.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三)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7.这首曲的曲牌名是,曲名是。

18.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19.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20.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15.《古代诗歌五首》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自主探究
⑴“观”的作用是统领全篇。

⑵山岛树木洪波实写,日月星汉是虚写。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⑷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孤山寺起,以白沙堤中,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早莺.新。

.乱花。

.浅草。

3:水天相接4:直抒胸臆,白沙堤。

四、拓展延伸
1.示例:(1)没见过大漠的广袤;
(2)见了大漠的广袤;
(3)没见过森林的神奇
2.3略
五、达标检测
1.略2.D3.略4.B5.D6.因为“七八个”“两三点”都表明数量少,星少暗示天晴,雨点少则表示雨疏而不紧,暴雨将至未至之景。

7.江南山村盛夏夜景8.C9.C10.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12.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13.i;低、泥、蹄、堤14.玩不够;同“荫”15.春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16.“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

17.天净沙;秋思18.名;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19.三;名词;苍凉、幽静20.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