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四文言翻译《季氏将伐颛臾》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自己的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遇到危险却不去保护,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憎恨那种不愿直接说自己想得到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贫困就怕社会不安定。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如果这样,远方的人还不服从,那么就发扬教化礼仪来招抚他们。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廷内部啊。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如果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击战鼓,交战开始了,士兵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而已,但是这也是逃跑啊。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细蜜的渔网不入池塘,鱼和鳖就吃不完。
斧头根据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就用不完。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重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的道理反复强调,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的是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革命党人)凭借着坚毅不扰的精神,与民国的敌人搏斗,多次遭遇挫折失败。
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苏教版必修四第3课《季氏将伐颛臾》课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高中语文 季氏将伐颛臾 苏教版必修4
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Fra bibliotek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
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
想逾两千余年。
在中国历史上对华夏民族
的性格、气质产生很大影
响。孔子是一个教育家、
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
子。他正直、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
真、善、美,一生都在追
求理想的社会。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 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 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 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 育,整理《诗》、《书》 等古代典籍,删修《春 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 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 用。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 在《论语》中。
精品课件
•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 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 《论语》辑录了孔子的主要观点如政治观点、教育 观点、经济思想等等,还辑录了孔子对一些人和事 的评价。 早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 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精品课件
王兴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仁”的思 想,是中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
• 宋代的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出自《左传》的文言文,讲述了季孙将要伐打颛臾的故事。
下面将为您提供原文和译文,并通过3000字的文章介绍其背景、内容和价值。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冬,十月,有一日而三旬。
军于曲沃之中。
曲沃,季氏之子也。
使揖子强将伐颛臾。
季孙谓孙书曰:“夫子必敢犯季氏。
”孙书曰:“然。
”亦曰:“乱之国,多横矣。
以慎事乎?”曰:“然。
犹将有捷。
”曰:“然。
是无罪也。
用民而已矣。
”既曰:“犹为也。
”季孙既与子强女与杞子盟于姑。
译文: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冬天,十月,持续了30天的一天。
军队驻扎在曲沃之中。
曲沃是季氏的子弟之一。
季孙派遣孙书将军去攻打颛臾。
季孙对孙书说:“夫子一定敢于侵犯季氏。
”孙书回答说:“是的。
”他又说:“混乱的国家,权谋繁多。
你要谨慎行事吗?”他回答:“是的。
还是可能会取得胜利的。
”孙书说:“是的。
这是没有罪过的。
只要维护民众就可以了。
”最后他说:“我还是会去的。
”季孙和子强女与杞子在姑地进行了联姻。
背景:《左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季氏将伐颛臾》是其中的一篇篇章。
春秋时期,是战乱纷飞、诸侯争霸的时代,颛臾则是其中一个分裂的诸侯国家。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季孙作为季氏的当政者,决定发动对颛臾的进攻。
内容:文章以季氏将要攻打颛臾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季孙和孙书之间的对话与思考。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季孙深知颛臾国的势力强大,但他依然勇敢决定出兵。
他对孙书说:“夫子必敢犯季氏。
”他相信孙书一定会敢于进攻颛臾。
而孙书也表示了他的决心,他说:“然。
”接着孙书又问季孙是否考虑到了乱之国多权谋的情况,是否谨慎行事,而季孙则说:“然。
犹将有捷。
”他相信自己依然希望能够获得胜利。
最后,季孙和孙书进行了联姻,这也是为了加强季氏与杞子的关系,为进攻颛臾做准备。
价值:这篇文章虽然只是一段简短的对话,但展现了春秋时期的风云变幻。
首先,文章表现了季孙的决心和勇气。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
论:编录
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家六经:《诗》《书》 《礼》 《易》 《乐》 《春秋》
关于《论语》——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
社稷 ( ) ④虎兕 ( )
2
出于柙( ) ⑥焉用彼相矣( )
3
干戈 ( ) ⑧冉有 ( )
4
椟 ( )
5
正音:请你读读准
01
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
可能一:季路不善言辞,干脆让伶牙俐齿的冉有抢先发言,自个儿乐得清闲。
可能二:季路城府极深,有意让冉有出头露面,自己躲在幕后,可进可退。
可能三:对于攻伐颛臾,季路并非冉有那样的铁杆儿支持者,但驳不掉季氏和冉有的面子,只好一起面见孔子,却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尴尬处境或矛盾心境。
三种可能
谢谢观看
THANKS
2
六问: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哪三条理由? 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理由有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段语言知识点
一个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 两个“于”字:见于孔子曰 有事于颛臾 一个古今异义词: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他)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 一个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两个宾前句: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设计构想:《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体现了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文教学重在一个“读”字,通过读,可以积累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人物情感;通过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悟孔子“仁”的思想;通过读,可以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基于以上想法,我将借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疑、在读中思、在读中议、在读中悟,将课堂教学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是、疾、止、见、过”;掌握文言句式“无乃……与”“何以……为”;背诵全文。
2了解孔子以德服人、加强教化的政治主张,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
3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教学重点:背诵全文,掌握“无乃……与”“何以……为”两个句式。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辩驳艺术。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远,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方法之一是诵读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学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归宿。
在本节课中,力图教会学生质疑难点字句、背诵文言文、理解孔子的辩驳艺术。
即教会质疑,在师生互动探究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工作。
教学方法之二是质疑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有这样一则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
”这则宣言,出自一个外国人之口,一个外国人为什么如此崇拜中国的孔夫子?孔子的智慧到底在哪里?问题的答案全在一个字——“仁”,即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板书: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让我们借助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这一思想(板书:《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高中语文 4.1.1季氏将伐颛臾4教案 苏教版必修4
4.1.1 《季氏将伐颛臾》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四)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2. 学习本文用对话方式反复辩难,掌握生动活泼、富有雄辩力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通过辩论,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2、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挂图3、课时:1课时4、课型:讲读课教学过程:1、导入:孔子,名丘,字仲尼。
让我们同孔子见见面(出示孔子肖像图)。
传说孔子身材矮小,面目丑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并创立了儒家学派。
瞻仰了先圣的面容,接下来让我们从《季氏将伐颛臾》中领略一下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篇课文——《季氏将伐颛臾》。
(板书)。
本文出自《论语》。
《论语》主要是孔门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首先,让我们跟随课文录音,一起来浏览一下课文,注意把握句读。
(播放录音)2、分析课文。
⑴.解题季氏将伐颛臾这一句话交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春秋时鲁国有一著名的历史事件,称为“三桓犯上”。
鲁庄公有第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三桓势力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
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
(2).解读课文①第一句话交代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将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
“有事于”:对……采取军事行动。
②对于这一消息,孔子的反应是什么?明确:“求!无乃尔是这与(板书)?”(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孔子对二人是当面呵斥,说明孔子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
批评完后,孔子又阐明了三点不赞成的理由(板书):先王封国不可伐邦域之中不必伐社稷之臣不当伐③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夫子欲之(板书),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我们那主公要攻打它,我们两人都不主张这样做呀!)明确:孔子当即给予反驳。
首先引用周任(朱熹注:平声)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施展。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起兵而讨之。
颛臾,春秋时楚国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
湖南怀化、娄底一带。
在楚国早期时代,颛臾是楚国的领土,后来渐渐独立为
楚的一个诸侯国,最终被楚国吞并。
妇好为颛臾的王后。
季氏是楚国的一个贵族家族,与另外两大贵族家族春申君和陈胜有着千丝
万缕的关系。
他们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能够对抗楚国的中央政府。
由于颛臾一
直是楚国的一个难以管理的地方,而季氏对颛臾又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影响,因
此季氏选择对颛臾进行军事进攻。
然而,楚国的大夫张午劝谏季氏不要轻举妄动,因为颛臾有妇好这样的一
位英明的女性领袖,季氏恐怕难以取胜。
然而季氏不听从劝告,起兵进攻颛臾。
后来,季氏军队在颛臾城外设下了营帐,妇好在城中观察情况,并派出先
锋队进行攻击。
季氏的将领们担心战斗力悬殊,计划于夜间撤退,结果被妇好
及其士兵偷袭,全军覆没,季氏本人也被杀。
注释:
季氏:楚国的一个贵族家族。
颛臾:春秋时楚国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湖南怀化、娄底一带。
妇好:颛臾的王后,亦是一个能干的女性领袖。
张午:楚国的大夫,曾为楚王大司马。
先锋队:在军事进攻中,通常派出的先头部队。
《季氏将伐颛臾》
C 4、 选出加点“是”用法不同的一项: A是谁之过与 B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 德以来之 C无乃而是过与 D财用于是乎出
5、 选出加点“焉”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C A则将焉用彼相矣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焉用亡郑以陪邻
B 6、 选出加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且在邦域之 中矣 C夫子欲之 D太后盛气而揖之
颛臾( zhuānyú )
社稷( shèjì )
冉( rán )有
彼相(xiàng )
虎兕(sì )出于柙( xiá)
近于费(bì )
椟( dú )
相(xiàng )夫子
朗读把握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 的身份和语气.
叙述人,孔子,冉有.
孔子、冉有、季路、季氏他们之间 的关系怎么样?
权臣 季氏 争权 夺利
(2)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 表明自己的态度?
理由有三:
(1)颛臾是先王所封 之国
(2)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可伐
不必伐
义正辞严
不容置辩
(3)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 不当 伐 之臣
冉有 季路
孔子
无乃尔是过与
将有事于颛臾
季 氏 将 伐 颛 臾
(将伐颛臾 )
先王封国 邦域之中 社稷之臣
第一段翻译
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
祸起萧墙
背诵思路
冉有为季氏辩护→孔子提出安邦原则→冉有季 路有背原则→孔子指出季氏之忧 冉有曰:“今夫_____,固而_____。今不取, _____必为_____忧。”
试背诵
孔子曰:“求!君子_______而必为之辞。丘 也闻______者,不患寡而_____,不患贫而 _____。盖均____,和____,安_____。夫如 是,故_____不服,则_____以来之,既来之, ______。今________,相夫子,______,而不 能__也,邦______析,而不能__也,而谋 ______于邦内。吾恐_____之忧,不在_____, 而在_____之内也。”
语文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
语文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四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晋国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季氏、颛臾两国的地理位置;2.熟悉《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篇历史事件的内容,能够准确描述其中的细节和情节;3.学习掌握史料解读和历史研究的方法,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季氏将伐颛臾》的历史事件、其背景和影响;2.教学难点: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材料解读方法对该篇事件的选择和判断进行评价。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时间内容教学活动第1课时导入:初步了解晋国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季氏、颛臾两国的地理位置1. 在地图上让学生找到晋国和其中的季氏、颛臾两国;2. 给学生讲解这两个国家的大致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
第2-3课时讲解《季氏将伐颛臾》的历史事件及其背景1.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篇历史事件;2. 分析该篇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并带领学生探究其中的选择和判断。
第4课时运用材料解读方法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评估1. 结合历史文献,带领学生了解历史资料的分类及其特点;2. 采用多种材料解读方法,让学生了解对该篇事件的不同解读和评价。
第5课时复述《季氏将伐颛臾》的历史事件1. 要求学生自己复述该篇事件的主要情节和细节;2.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评估。
第6课时总结评价 1. 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总结该篇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影响;2. 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带领学生思考历史事件选择和判断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1.组织学生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历史文献对该篇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和评价;2.常识小测:通过提出几个问题,检验学生对该篇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和对历史文献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案步骤1.导入:通过地图和课件等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晋国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季氏、颛臾两国的地理位置;2.讲解:通过浓缩式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快速了解该篇历史事件的主要情节和背景知识;3.运用材料解读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献的分类、特点,并采用不同的材料解读方法,让学生对该篇历史事件进行评估;4.复述:要求学生自己复述该篇事件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形成对该篇事件的不同解读和评价;5.总结评价: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总结该篇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影响,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和思考历史事件选择和判断的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专题 《季氏将伐颛臾》课文对译
吾恐 季孙 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这个小国,而在宫廷内部啊。”
精选教育课件
12
相xiànɡ:辅佐。分崩离析:指割地自据,使国家四分五裂。 当时鲁国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谋:谋划。动干
戈:发动战争。于:介词,在。邦内:指鲁国境内。 恐:担心。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墙。
固。文中指颛臾的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季氏的封地,在今
山东费县。为:成为。忧:祸患,忧患。疾:憎恨。舍:回避。
辞:托辞、辩
解之辞。
精选教育课件
9
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
我孔丘也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自己国家的贫
而患
不 均,不患
贫 而患
困,而担心财富分配的不平均,不担心自己国家的人口少,而担
不安 。盖
省略。以,介词,把。为,做。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
省蒙阴县南。主:主管祭祀的人。且:连词,可译为况且。邦域
之中:颛臾在鲁国境内。社稷之臣:国家的臣属。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何以……为:是表示
反问的一种形式
精选教育课件
4
冉有曰:“夫 子欲 之,吾 二臣者皆不欲 也。” 冉有说:“季康子想讨伐它,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做。”
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 伐 为?”
鲁国国境之内,它的国君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精选教育课件
2
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大夫,鲁哀公 的权臣。伐:讨伐。颛臾zhuān yú:鲁国的附庸国。在今
山东费县西北。冉有:名求,字子有,他是孔子的弟子,季氏的
家臣。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他也是孔子的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季氏将伐颛臾》参考课件1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百家争鸣
墨家
道家 法家 儒家
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我国 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孔子的思想
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 礼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 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
他的态度是反对讨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
“无乃……与?” 相当于“恐怕……吧” 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过:动词,责备
(2)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
理由有三: (1)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伐
(2)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3)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不当伐
义正辞严 不容置辩
延伸巩固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季氏将伐颛臾 第二次对话: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第三次对话: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阅读、思考、讨论
1、文章共写了孔子与冉有的三次对 话。阅读第一段,当孔子从两位学生 那儿听到季氏将伐颛臾这个消息时: (1) 他的态度是什么? (2)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
(1) 他的态度是什么?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无乃尔是过与 冉有、子路见于孔子 曹刿请见
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路转溪头忽见
延伸巩固——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1)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 过犹不及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 是谁之过与 (5) 无乃尔是过与 (6) 故尝与过宋将军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季氏将伐颛臾》名师课件1
再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 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 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
经世济民
对象——颛臾——不合礼制 手段——战争——不合仁道 结果——动荡——不合文德
文德不修,怎能招远人,安邦国?
经世济民
最后孔子再次陈述自己的思想,语重 心长地教诲两个弟子:
明想得到某样东西,却不肯直接说出来,即“舍曰 ‘欲之’”,然后找个借口编一套说辞把它拿过 来,即“必为之辞”)
这种态度既有悖于政治道德,也 有悖于为人道德,这与孔子的政治 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三、感悟文意
孔子的政治理想究竟是什么?用 文中的句子回答。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礼让为家 仁和为国
总结语
此时我们合上书本,眼前似乎看到这 样一位老者,一位有着善良、正直良心的 政治家,一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 传道者向我们走来。
在他一声声“经世济民”理想的呼唤 中,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那微皱的双眉和 忧虑深邃的目光……
孔子与《论语》
198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法国巴黎, 发表著名的《巴黎宣言》中有这样的话:
阐明为人立世的准则。即:为人臣者, 为“相”者,在其位,应恪尽职守,在 其位谋其政。尸位素餐,就是一种失职 行为,就是有过,就要斥责。
人物 冉有季路 孔子 求!
()曰 ()曰
表情或 强词夺理 一针见
心理
血
理由 必为子孙 欲之而 骂
忧
必为之
辞
孔子“痛骂”学生:
面对季氏想吞并颛臾,他们不仅 不劝阻,反而参与其事。(是心里明
求! 责备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
⾼中⽂⾔⽂季⽒将伐颛臾原⽂及译⽂ 《季⽒将伐颛臾》是苏教版⾼中语⽂必修课本的第⼀篇⽂章。
为了帮助⾼中⽣掌握《季⽒将伐颛臾》⽂⾔⽂译⽂,下⾯店铺给⾼中⽣带来⽂⾔⽂季⽒将伐颛臾原⽂及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季⽒将伐颛臾原⽂ 季⽒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季⽒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 孔⼦⽈:“求!⽆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也。
何以伐为?” 冉有⽈:“夫⼦欲之,吾⼆⾂者皆不欲也。
” 孔⼦⽈:“求!周任有⾔⽈:‘陈⼒就列,不能者⽌。
’危⽽不持,颠⽽不扶,则将焉⽤彼相(xiàng)矣?且尔⾔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孙忧。
” 孔⼦⽈:“求!君⼦疾夫舍⽈欲之⽽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
盖均⽆贫,和⽆寡,安⽆倾。
夫如是,故远⼈不服,则修⽂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远⼈不服,⽽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谋动⼲⼽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在萧墙之内也。
”[1] ⾼中⽂⾔⽂季⽒将伐颛臾注释 1、季⽒:季康⼦,春秋鲁国⼤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贪颛臾⼟地⽽攻之。
依⽂意乃季⽒与鲁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季⽒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批评了季⽒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的家⾂。
冉有,名求,字⼦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路。
两⼈都为孔⼦弟⼦。
见:谒见。
3、有事:这⾥指军事⾏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事。
当时季⽒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盾很⼤。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的实⼒,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乱变革之 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 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微。三大家 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 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 是担忧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 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 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孔子的态度,理由
孔子坚决反对讨伐,对二 人当面斥责。
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先王以为东蒙 主,
•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不当伐
两个重点句式
无乃……与,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 的恐怕…,代词,复指宾 语“尔〞
何以……为 反问句式 何辞为?(?鸿门宴?)
孔子思想
一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 〞
二修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 人〞
四政治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正名思想 “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 名不正那么言不顺,言不顺那么事不成〞
五教育: “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路转溪头忽见
延伸稳固
2。解释以下加横线的字词 〔1〕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 过犹不及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 是谁之过与 〔5〕 无乃尔是过与 〔6〕 故尝与过宋将军
3翻译以下短文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缺乏, 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课件(苏教版)
❖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 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什么?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批评你吧?颛臾,过 去先王曾经让他担负东蒙山的主祭人,
季氏将伐颛臾。
①季氏,鲁国权臣。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 (名肥,鲁国的大夫)。
②将,表时间的副词,将要。
③ “伐”,讨伐,攻打。就是公开地攻打。 与之相反的是“袭”,就是趁人不备而进 攻。
【本句话是事件的起因,是孔子阐释自己 政治观念的背景】
❖译: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 事于颛臾。”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
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 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季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 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 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朗读第一次对话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 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无德 二人无能 二人兴乱
整理ppt
17
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
整理ppt
18
冉有 季路
孔子
无乃尔是过与
批评冉有
将有事于颛臾
抨击季氏 师德
(将伐颛臾 )
季
先王封国 (不可伐)
善
氏
邦域之中 (不必伐)
良 正
将
社稷之臣 (不当伐)
直
伐 颛
引名言 夫子欲之
历史散文
先秦散文
墨家
道家
诸子散文 百家争鸣
法家
儒家
整理ppt
1
诸子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 农、小说。 儒: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仁政”
荀子《荀子》
道: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法:韩非子《韩非子》 “法治” 墨:墨子《墨子》 “非攻”
纵横:“兵家” 孙子《孙子兵法》
整理ppt
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 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 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
正卿,只能用四佾。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 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 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 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
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整理ppt
10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王 (朝)
诸侯 (国)
整理ppt
大夫 (家)
11
文中人物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 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 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 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 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 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整理ppt
13
季 氏 将 伐 颛 臾
整理ppt
14
孔子、冉有、季路、季氏他们之间的关 系怎么样?
文谋武勇
权臣 家臣(学生) 老师
季氏
争权 夺利
冉有、季路
整理ppt
孔子
礼治 仁政
15
文章结构
不可伐、
孔子反对讨伐颛臾: 不必伐、
不当伐 孔子驳斥冉有的观点
均
和 孔子提出自己的观点: 安
修文德
潜台词:
爱 阐明为人立世的准则 人德 国
臾 (为自己辩解)用比喻 焉用彼相矣
追究二人过错
爱 民
谁之过与
必为子孙忧 (为季氏开脱)
君子品质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整理ppt
批评冉有 提出主张
政德
19
知识点检测:
一、用昔原先文回王答以下为列东问蒙题主:,且在邦 1、孔子域为之什中么矣认。为是季社氏不稷应之该臣伐也颛臾?
(公元前551--前479)
整理ppt
4
孔子(551-479)
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中
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思想家,中国第一 个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是记载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是儒家的重要
经典著作。
关于“三桓犯上”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西周礼仪整肃之况已不复 存在。鲁庄公有弟三人,因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
2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创始人
孔子,孟子。
积极入世。
释家: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摩尼
释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
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
消极出世。
整理ppt
3
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我国 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教育家.
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便由此而出。
整理ppt
7
课前练习
《论语》是记录__春秋__时 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所以它是 语录 体,凡2_0 _篇,为_儒_家思想的经典著 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 、 《中庸》、 《论语》、 《孟子》 编在一起,称为“____四”书。
整理ppt
9
代称为“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三桓既强,纷争不断。最大的叛乱,在鲁昭公时, 季孙氏因与郈氏斗鸡生隙,昭公对季孙氏的跋扈不满, 故助郈氏攻打季孙氏。另两桓恐季孙氏败后动摇自己 的势力,便相与救季孙氏,打败昭公,杀郈氏,逼昭
公奔丧。三桓势力,登峰造极。
整理ppt
6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
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
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
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
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
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
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
2、孔子有提国出有了家治者理,国不家患的寡什而么患主不张均?,不 二、翻患译安贫下无而列倾患句。不子夫安:如。是盖,均故无远贫人,不和服无,寡则, 1、陈力修就文列德,以不来能之者;止既。来之则安之。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3、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 早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 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 季路。
整理ppt
12
析题: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 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 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 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 是非正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