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划与建设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系统简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ppt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系统简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9187fcaf45b307e97197d2.png)
热点门户
热点门户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组织建设的一个网络信息资源门户类服务栏目,其 目标是针对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科技热点问题,搜集、选择、整理、描述和揭示互 联网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源、机构信息、动态与新闻,以及专业搜索引擎等,面向广 大用户提供国内外主要科技机构和科技信息机构的网站介绍与导航服务,帮助用户从 总体上把握各科技热点领域的发展现状、资源特色与信息获取途径。目前提供服务的 热点门户包括以下几个领域:纳米科技
特色文献
本栏目以文摘、简介和题录等形式报道中心成员单位的科技成果、研 究报告、资料汇编、计量基准、工具书等文献。如需要全文,可与文 献提供单位直接联系。
本栏目以浏览方式揭示数据内容,也可利用关键词查询所需文献。
机构导航
机构导航按照地理位置和机构分类,报道和链接各种科技文献机构网 站。其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与链接,便于 用户了解和获取所需信息。
海洋生物技术 认知科学 可再生能源 食物与营养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节水农业 汽车科技 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网络导航
网络导航为用户提供国内外主要科技机构和科技信息机构的网站介绍及导航。本栏目 广泛搜集、整理了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大学、学会、协会以及公司的网站资源,并 对这些网站进行了有组织的揭示,目的在于帮助用户从总体上把握各学科领域科技机 构和科技信息机构的发展现状、资源特色和资源获取途径。本栏目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及工具书 外文科技期刊、会议论文、图书、中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期刊等二次文献数据库40余个,
总数据量达3000多万条 中文二次文献库主要包括:1989年至今国内出版的四千余种科技期刊;1985年以来全国召开
的学术性会议论文;1984年至今我国高等学校的博硕士论文 外文二次文献库主要包括:1995年以来的13000种科技期刊;1985年以来世界各地出版的学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https://img.taocdn.com/s3/m/05bcade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c.png)
附件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1—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
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2—职责是:1。
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2. 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3. 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4. 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5. 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1. 按照国家平台规划和布局,研究制定本部门或本地区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2. 推动本部门或本地区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3. 择优推荐本部门或本地区平台加入共享网,提出国家平台—3—建设意见建议;4. 负责本部门或本地区国家平台管理工作,支持和监督国家平台管理、运行与服务。
浅谈数字经济背景下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为例
![浅谈数字经济背景下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92133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f.png)
浅谈数字经济背景下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为例体经济备受冲击,数字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这是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中共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求。
2020年9月,吉林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暨“数字吉林”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
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在会议讲话中强调加快政府服务数字化治理,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网络经济化、经济网络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从国家数字化布局和吉林省数字化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因此探索机关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课题。
1数字经济下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在数字经济“四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框架中,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数字化的升级手段,对机关事业单位探索数字化转型路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1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当前,全球很多国家都构建了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框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基本路径。
数字化转型实质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促进供给侧提质增效,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满足需求侧改善体验的新需求,形成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
从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来看,它是以打通数据壁垒为出发点,落脚于需求侧改革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产业数字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为28.8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29.0%,表明产业数字化在不断深入推进[1]。
浅谈如何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浅谈如何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6768cb6d84868762caaed5f2.png)
浅谈如何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作者:郭伟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5期郭伟(陕西省宝鸡市科技信息研究所陕西宝鸡 721000)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当前,科技文献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拥有量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地区或者国家信息基础水平十分关键的指标。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桥梁。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措施。
关键词: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服务模式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242-01科技文献主要包括科技图书、科技报告、专刊和期刊等。
科技文献作为科技创新成果重要的沟通平台,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落实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区域科技的创新。
在数字化时代,拥有资源,便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对于全国、各省、市、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意义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对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有利于推动科技管理的信息化,为科技工作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而且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合理布局仪器设备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可以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各种科技文献资源的全文浏览、文献检索、目录查询、目次浏览等服务。
这样为科技工作者获取科技资料和查询科技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我国科技的产业化发展,成果的转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为发展我国的地方特色科技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 建设科技文献的共享服务平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虽然我国多数的省、市、县之间开通了科学文献共享服务平台,而且已经对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设共享服务平台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0622fe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b.png)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97.04.28•【文号】国科发信字[1997]199号•【施行日期】1997.04.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信字〔1997〕1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科技司(局),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为加速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特点的信息服务产业,推进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现将《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科技信息司。
附件: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科委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八日附件: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公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信息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新兴信息技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技术人才队伍初步形成。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关注信息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近年来,科技信息网的建设初具规模,有了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具。
然而,与迅速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相比,信息资源建设滞后性问题依然很严重:重硬轻软,对资源建设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及合理的投入;基础类数据库建库力量和目标分散,且难列入正常科技经费课目;现有数据库大多规模小、范围窄、标准化程度低、维护更新速度慢;已建成的质量较好的数据库的网络化和市场化程度低,影响资源共享和已有网络设施效能的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经费投入强度低,管理分散,不能适应因外汇并轨、价格上扬和执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文献信息资源的逐年萎缩。
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已极大程度地制约了我国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阻碍了我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政策与路径探析——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放获取与平台建设实践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政策与路径探析——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放获取与平台建设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fbf9af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d.png)
!"#$%!"!#$%!$%&!&’()%"#$!*+,-!%&’!"#$%&#’()*+,-*)#(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科技领域学术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0论文发表数量稳居世界第二!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等指标也位居世界前列#为促进我国科研信息数据的高效开放共享和广泛传播利用!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保障及时获取科技信息的主动权!全面应对科技革命挑战和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亟待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作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既是创新研究的支持者!又是资助成果的汇聚者!在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应当发挥引领作用$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政策与路径探析!!!"#$%&’()"*+,-./012345范英杰!吕栋!李东!杜一"韩宇!%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233345(%67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233283(./%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以下简称"高端交流平台#$%对于促进科技成果交流&顺应开放获取趋势&把握科研范式变革机遇&及时共享科技信息和整合共享平台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国外科学资助机构在探索开放获取领域政策与推动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呈现出开放共享已成共识&指定存储多方汇交成为常态&版权政策日趋完善的发展态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推动开放获取与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开放获取政策日趋落地与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的实践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在发挥科学基金优势助力国家科研高端交流平台建设上%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坚持需求导向与平台思维&平台内容建设%坚持四个并重&统筹推进开放获取中国方案(012%科技成果)科研论文)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开放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4567!9:66*389:;<=!;<0%23*228=4>?’$@A7233:B=8:4*636234C!"#$%&’()%*%+,%$)-.’*/011&%’-2’3%4(5%*6(&4-()%*%+7’()%*’$8)92:;*/<-);*!()+)-=;6;’&-2!"-2’*9;>$’(+%&?@36(&’-(!"#$"%"&’&())*+(,-.)/"0/12)-&20213-4&)1(-"5".21,5$)/65&/71"-0"$%&"&()&$)-4"0"#)-,11)//7.$,/#&()"##"$&6-2&2)/"0/12)-&2021$)/),$1(#,$,42.%/(20&7,-42-&).$,&)&()/(,$2-.#5,&0"$%/72&2/"0.$),&8,56),-4/2.!-2021,-1)&"1"-/&$61&&()-,&2"-,5(2.(9)-4)*1(,-.)#5,&0"$%0"$/12)-&2021$)/),$1(#,#)$/,/:)55,//12)-&2021,-4&)1(-"5".21,52-0"$%,&2"-;()$)2-,0&)$$)0)$$)4&",/<(2.(9’-=)*+(3-.)#53&0"$%<>?@"$)2.-$)/)3$1(06-42-.3.)-12)/(38)/(":-34)8)5"#%)-&&$)-42-:(21(&()1"-/)-/6/"-"#)-/(3$2-.2-&)$%/"0"#)-311)//#"5212)/3-41"-/&$61!&2"-"0(2.(9)-4)*1(3-.)#53&0"$%(3/A))-$)31()47%65&29#3$&B /6C%2//2"-3-44)/2.-3&)4/&"$3.)(3/C)1"%)&()-"$%73-41"#B$2.(&#"5212)/(38)C))-2-1$)3/2-.5B 2%#$"8)4?D-#$"%"&2-."#)-311)//3-4&()#53&0"$%1"-/&$61&2"-7&()E3&2"-35E3&6$35F+2)-+)@"6-43&2"-"0G(2-3;EF@G>(3/31(2)8)4#$31&2135$)/65&/2-&().$346352%#5)%)-&3&2"-"0"#)-311)//#"5212)/3-4/&)34B #$".$)//2-&()6#.$34)"0"#)-311)//#53&0"$%7C6&2&/&255031)//"%)1(355)-.)/?D-.282-.0655#53B &"&()$"5)"0EF@G &"031252&3&)&()1"-/&$61&2"-"0(2.(9)-4)*1(3-.)#53&0"$%/0"$-3&2"-35/12)-&2021$)/)3$1(72&2/-)1)//3$B &"/&$)-.&()-&"#95)8)54)/2.-3-4/&$3&).21#53--2-.734()$)&"4)%3-4"$2)-&3&2"-3-4#53&0"$%&(2-H2-.7#3B 3&&)-&2"-&"0"6$3/#)+&/"0+"-&)-&/)5)+&2"-3-4+""$42-3&)5B #$"%"&)&()G(2-)/)3##$"3+(&""#)-3++)//?A;.B%&/6/+2)-&202+3-4&)+(-"5".2+353+(2)8)%)-&/I /12)-&2021$)/)3$1(#3#)$/I /12)-&20213-4&)1(-"5".21352-0"$%3!&2"-I (2.(9)-4)*1(3-.)#53&0"$%I "#)-311)//I E3&2"-35E3&6$35F12)-1)@"6-43&2"-"0G(2-3!"#$%!&’()*+,-./01!6362年第期!"本文通过与国内外出版服务机构!国内期刊编辑部!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等%&多家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开展深入交流研讨$系统调研了国内外科研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情况$总结了国外科学资助机构在开放获取和平台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进成果开放获取平台建设的实践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基金助力国家科研高端交流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我国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迈向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交流平台是实现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发表发布!评审评价!交流传播和保存利用功能的一整套系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强化这一国家战略力量意义重大%!"!####!"#$%&’()*+,-./%&01 234检索全球最大的科技论文数据库’()*+,-.(/-(发现"检索日期&!&!#年#!月#日#$近!&年来$全球,01论文产出2&&&万余篇$论文数量从!&&&年的每年#&&万余篇迅速增加到!&!&年的%!&万余篇%其中$我国第一作者发表,01论文约3!&万篇$在全球总数的占比高达#45$年增长!&5%特别是以预印本平台为代表的新型学术交流体系和新型出版模式空前繁荣$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其论文率先发表在预印本平台上以抢抓科学发现的优先权%自#66#年789.:在美国创立至今$其覆盖的学科领域已从最初的物理学扩展至生物学!数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要更加主动促进科技信息交流$迅速了解世界创新发展趋势$必须构建以汇集前沿成果为核心的交流平台% !"$####!"#$%&’()56789:;<0= 4>?开放获取";<#作为科研论文新出版模式$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开放科学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检索国际权威开放获取数据库开放获取期刊目录"=;<>#发现"检索日期&!"!?年?!月?日#$ =;<>共收录了全球?$326种开放获取期刊$中国;<论文总量也从全球第2位上升到第!位%!"?$@ !年$我国作者在金色;<"全部内容即时开放获取#期刊与混合;<"部分内容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了#&#A35$其增速约是我国作者发表,01论文总量增速的?AB倍%建设高端交流平台就是要顺应开放获取大潮$将’分散碎片化(的开放资源系统集中起来$提升利用全球创新成果的反应速度$提高及时掌握最新进展的能力%!"%####!"#$%&’()@A,BCDEFGH0 I4JK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研究内容由静态平均向动态结构过渡$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向定量预测转变$研究范畴由分科知识向复杂科学拓展)*%科学数据和科技成果的加速积累成为引发科研范式变革的突破点%如<CDE7F*CG)!*与<CDE7F*CG !)%*作为人工智能辅助进行蛋白质折叠预测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依赖和利用了美国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近B&年积累的蛋白质结构数据集H=I%范式变革中我国海量数据优势与丰富应用前景优势凸显$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起点差距相对缩小$通过高端交流平台的建设$实现科技成果与科学数据的积累$大大增加赶超机会%!"&####!"#$%&’()LMNO,-PQ0R STU检索’()*+,-.(/-(发现"检索日期&!&!#年#!月#日#$!年我国,01论文占,01论文总数的!#A$5$而发表在中国,01期刊上的文章仅为$A#5%客观上形成了国家出资支持研发$成果发表和后续使用仍需向国外支付费用的尴尬逻辑%调研中一些专家指出$我国科学家申请出版商!顶尖学术机构"学会联盟等#和国际知名知识库等所持有的基础科学数据的访问和使用门槛越来越高$一旦失去或迟滞访问权限$将可能延缓甚至阻碍我国基础研究的进步%只有建立完整系统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筑自主可控的科技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实现我国科研文献信息的本土保存$有力保障及时获取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的主动权%!"’####!"#$%&’()VWNO’(034目前$各高校!科研机构与科技管理机构等均投入资金进行了各类资源库的建设$但重复!低水平与数据孤岛现象较为明显$高校!机构各自为政!资源重复购买!成本居高不下$现有科技论文资源数据库!"及服务也难以支持科研活动的全周期!存在重视单资源建设!忽视系统建设的问题"调研发现!以高校知识库为例!在!"所双一流高校中!有#$所独立建设了知识库!仅有%所可公开访问!并且普遍存在资源分散#授权不明等问题!这也导致科研工作者对国内平台的使用缺乏积极性"通过整合共享平台构建高端交流平台!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服务国家整体规划和国家科技发展"!!"#$%&’()*+,-./012 345科学资助机构在探索开放获取和开放数据等领域政策!推动科研论文和科学数据等相关平台建设!优化平台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实践!发挥了较强的引导作用!已经成为高端交流平台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当前!国外主要科学资助机构都已将开放获取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纳入机构的数据管理体系之中!并且在数据存储#内容共享等不同环节出台了相应政策以保证开放获取的顺利实现"开放共享政策强度分为强制性和鼓励性!强制性政策成为主流$!%"根据全球科研资助机构开放获取数据库&’()*+,-./(0统计!截至"1"#年!在其收录的#23个资助机构中##!个&占3$4’有强制开放获取政策!56个&占""4’有鼓励性开放获取政策!无相关政策或并未提及的仅有"5个&占#54’$$%"大部分资助机构对开放内容#范围和时间都有明确要求!如开放内容包括必须提交与资助相关的论文#图书章节#研究数据或数据形式的研究结果等(开放范围包括必须使提交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可发现#可检索#可获取等"绝大部分国外科学资助机构都为受资助人实现开放获取留出一定的时滞期!如自然科学类研究项目的开放获取时滞期一般为37#"个月"总体来看!在全球开放获取运动中欧洲更为积极和激进""1#%年6月!欧盟与欧洲研究理事会和来自欧洲的#"个国家的主要研究和资助机构提出强制性开放获取的&计划&*89:&’!要求在所有由国家#区域和国际研究组织以及其他资助主体提供的公共#私人资金资助产出的学术论文必须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开放平台或者可以通过开放数据库即时获取$3%"欧盟在)地平线欧洲*&"1"#7"1"2年’中进一步加大了对&计划的实施力度"目前!除欧盟之外!已有英国#法国#加拿大等#6家国家科研资助机构以及英国惠康基金会和美国比尔+盖茨基金会等2家国际或慈善资助和研究机构加入了&计划$2%"英国研究与创新署&-;)/’在"1"#年%月3日宣布!自"1""年!月起!其资助的所有研究成果在发表后必须第一时间向公众免费开放$%%"!"!$$$$()*+,-./0&123存储位置指受资助人提交的数据存储内容存放的网络位置!通常是资助方提供的机构知识库#指定的存储位置以及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存储位置&一般为商业化存储空间’$!%"绝大部分科学资助机构对受资助人提交的数据存储内容的存储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资助机构均直接或间接建立了成果开放获取平台!经历了从单个机构建设推动到联盟协同合作的发展形式演进$6%"如以,-./(0中的统计数据为例!截至"1"#年!在其收录的#23个资助机构中! #$5个&占%24’要求或鼓励资助成果存放在指定或任意开放获取知识库$$%"在信息汇交和数据来源方面!有受资助者个人提交#合作期刊全文数据推送#历史纸版成果数字化等不同方式"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建设#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委托第三方企业实体负责建设和运维的*?@ABC=B:DE98&*A=’平台是目前世界上运营最为成功的平台之一!每年投入在$11万7"111万美元$#17##%"在最初汇交</’资助成果全文过程中!*A=不仅开放了作者提交的通道!还与期刊出版社密切合作进行成果全文的推送!降低了受资助者提交的成本"在平台组成上!*A=除具备对公众开放访问的成果检索#下载#分析等功能外!还配套建设了*A=论文全文唯一标识系统&*A=/F’#</’手稿提交系统&</’A&’#合作期刊数据对接系统等"<=>/通过其手稿提交系统对全美资助机构开放!并与出版社保持进一步合作!支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F=’#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F+’等更多资助机构资助成果的开放获取"(*A=&(?EHIB*A=’由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A>.’的欧洲生物信息所&(A>.7(>/’主办#欧13"#洲%%家科研资助机构共同出资建设!作为这些资助机构指定成果汇交平台"&’()为使用者提供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文章#书籍#专利和临床指南"目前该平台拥有约%*+,万条摘要#+-"万篇全文!除了相关资助机构申请人汇交的成果资源以外"&’()的数据来源还包括’()#./012345和!#家生命科学预印本平台"如6137819#7:;:502<=>?50:#’0:@01AB;等$#!%! !"#$$$$!"#$%&’(解决或平衡版权问题是实现公共资助研究成果能够开放获取的关键问题!由于公共基金资助的项目成果应实行开放获取"而出版机构往往对非开放获取论文享有版权"因此各资助机构大多要求提交同行评议后的论文手稿"而非由出版社进行编辑#排版后的格式化论文"对于上传错误的版本所导致的风险和法律问题一般由作者承担!总体而言"欧美发达国家在开放获取实践上起步较早"这些国家的科学资助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相对而言更为全面#具体#操作性强$-%!随着开放获取版权政策的不断发展完善"资助机构一般但不限于采取以下方式明确成果版权归属&一是知识共享协议’))协议(!实行论文开放共享许可的主流做法是作者拥有著作权"不涉及出版商的专有出版权"成果发布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作者在平台发布内容时遵循))CDE!许可"即除了已经明确标明版权的内容外’如版权已属于出版社的内容"或者版权属于第三方其它机构的内容("平台用户在上传内容时必须同意))CDE使用许可"即作者允许其他人出于任何目的"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演绎#翻译和再利用该作品"只要在使用时标明作者署名和引用来源!如FG7H明确规定受资助人提交的数据存储内容必须按照))CDE或者同等类型的协议执行开放获取!二是国家授权许可!如I=J规定所有内容的使用都需要遵循)联邦政府许可*’K<:J:L:054M39:0A! N:AB412:A;:(!该许可下"联邦政府拥有非排他性的#不可撤销的#全球范围的#免版税的许可证"可以行使或授权他人行使版权项下的所有权利"将联邦资助的作品用于联邦目的!联邦政府许可证包括&可将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包含在一个资助机构的存储库中"并且公众可以在该存储库中以数字形式搜索#阅读#下载和分析这些材料!三是仅公开本国期刊!日本科学技术信息集成系统’OC=K.M&(用于发布由日本学术团体等出版组织发行的科学技术’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 OC=K.M&收录了日本各科技学会出版的文献’文献多为英文"少数为日文("学科覆盖数学#通讯与信息科学#综合#物理#自动化#化学与化工#地质#农业#地理#环境科学#电子#生物等!OC=K.M&数据库收录了!P个领域的%,$-种期刊#会议文献#研究报告等共P",#Q"**Q篇文献$#%%!OC=K.M&R5B5是基于英国JHM=S.7&平台开发的#由日本O=K运营的数据平台"于!,!,年%月建立!OC=K.M&R5B5自动为科学文章的数据添加RTH’数字对象唯一标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开放获取!在版权所有者指定的条件下"数据可以被引用#共享#重用等!总之"资助机构开放获取旨在促进期刊出版物#科研数据与专著的自由传播"被认为是迈向开放科学的第一步$#-%"也是开放科学运动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部分$-%!近年来涵盖期刊论文#科研数据#图书#软件#教育资源#实验流程#评审过程#实验室#图像#科学社区等一系列开放实践的开放科学运动逐步在全球兴起!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I&=)T(#全球研究理事会’M7)(和国际科学委员会’H=)(也在积极推动!!,!#年"FI&=)T的#*%个会员国共同通过了+开放科学建议书,"提出了关于开放科学的第一个全球标准制定框架"为开放科学的政策实践提供了统一国际准则"也为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012 345678作为我国基础研究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自然科学基金委始终高度重视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信息共享"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开展项目成果信息共享工作的步伐不断加快!!!!"#$指知识共享!!%&’()*&!+,,+-."协议和原作者的强制性署名权力!/((%)01()+-2简写为#$"的一种创作授权组合方式#34!"#$$$$!"#$%&’()*!""!年!月#$日!由开放社会协会发起的布达佩斯会议发布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年#%月!!’!&日!德国马普学会又发起召开了柏林会议!在继承"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以下简称%柏林宣言$’(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科研机构联合签署了该宣言("柏林宣言$提出!开放获取的对象是经科学界认可的人类知识和文化遗产的综合性信息资源!包括原始的科研论文)数据和元数据)参考资料)照片和图表)学术类多媒体资源等("柏林宣言$鼓励科研人员与学者在*开放使用+的原则下公开他们的研究工作,鼓励文化机构通过在互联网上提供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来支持*开放使用+,用发展的手段和方法来评估*开放使用+对促进科研的贡献!以维护在此过程中确保质量和良好科学实践的标准,支持对诸如公开发行出版物等在宣传和使用价值上进行重新评估(从政策支持角度!!""$年(月!自然科学基金委签署了"柏林宣言$!这标志着中国资助机构开放获取政策制订进程的开始(在接下来的十年实践中! "柏林宣言$持续引导自然科学基金委开放获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年(月!全球研究理事会北京年会召开!开放获取是此次年会的两大主题之一!作为会议东道主之一!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受资助项目科研论文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声明$要求得到公共资助的科研论文在发表后将论文最终审定稿存储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在发表后#!个月内实行开放获取(!%#(年!为落实"声明$中关于受资助项目产出论文开放获取的要求!自然科学基金委又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研究知识库开放获取政策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声明$与"实施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开放获取已由一般响应向可操作化发展!为后续推动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全文存储库建设铺平了政策路径(!"%$$$$+,-./012从系统建设角度!!%%)年(月#)日!为落实"柏林宣言$!加强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共享与宣传!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成立!%周年之际!正式开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信息共享服务网站&以下简称*共享服务网+’(该网站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公布了#*+,’!%%)年经项目负责人审定结题项目的基本信息和学术研究结果!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著作和会议论文元数据!并承诺之后将逐步公布结题项目的基本信息和学术研究成果(近年来!经过系统重建与优化!共享服务网的检索方式包括-资助项目检索)结题项目检索和成果检索(其中成果检索类型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著)专利等成果元数据(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基础设施!共享服务网收集并保存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的论文元数据与结题报告全文!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获取!传播基础研究领域前沿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随着!%#(年"实施细则$的发布!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继续完善共享服务网的同时建立并开通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全文开放获取存储库&以下简称*基础研究知识库+’!这是国内首个资助机构开放获取知识库!其发布标志着中国开放获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础研究知识库允许用户基于个人学习)研究等目的!免费获取和使用研究论文全文(用户在使用该研究论文全文时必须给出作者)标题)详细书目信息!原始页面的超链接或-./标识符(第三方在超出许可条件下使用作品!需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截至!"!0年0!月!通过基础研究知识库开放获取的论文达+&1)万篇(为应对基础研究知识库)共享服务网等多个开放系统的研发及对外服务带来的数据量增加及数据处理)分析)开放等问题!借助大数据与知识图谱技术!!%#)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建设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将分散在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知识库)共享服务网的项目)人员)成果)机构等各类数据进行汇聚和梳理!构建大数据知识网络!提供一系列数据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对基础研究知识库)共享服务网进行重构!形成了统一的资助项目成果)结题报告等对外开放的服务平台(!"!$$$$34567总的来看!自然科学基金委无论是开放获取政策制定还是平台建设在国内均处于领跑地位!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不足(一是汇交渠道单一(虽然科学基金信息系统提"#供了随时提交论文的通道!但既没有形成个人自觉交付机制!也没有建立与期刊平台的合作"推送机制!主要由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项目成果报告数据进行清洗后自行上传#二是存储论文数量少$目前基础研究知识库存放论文约%&’$万篇!仅占全部资助论文数量的!()$而且在存放时效性方面普遍陈旧落后!远未达到论文发表*!个月后开放共享的一般性要求$三是服务功能单薄$在调研过程中!科研人员反映虽然自然科学基金委不断完善查询功能!但与其他科研咨询服务商业网站相比!%能查到的信息很少&!同时界面信息显示还不够人性化!系统功能缺乏多样性!远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四是数据汇交配套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国务院办公厅于!+*%年印发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对科学数据汇交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门应建立先汇交科学数据+再验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的机制&$截至目前!自然科学基金委尚未出台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五是平台的联通性有待加强$目前科学基金大数据平台仅与个别期刊平台有所联接!与国内其他平台鲜有关联!更谈不上与国际平台互联互通$!!"#$%&’()*+,!$-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推动平台建设方面具有两方面独特优势,一是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成果在我国科技论文产出总量中占比高$!"*!年至今!,-./0123-42-核心合集中中国机构产出的5!&&!!67!篇论文有$5))!!6%8!"$8篇*获得了项目的资助!在所有获得项目资助的论文中!有%*) )!!!$&!!5&篇*受到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的资助)检索日期,!"!*年*!月*日*-中国知网6"$!5$%篇自然科学论文中!7!))&$5!587篇*获得了项目的资助!在所有获得项目资助的论文中有%!))&""!!%&篇*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资助)检索日期,!"!*年*!月*日*$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成果占到我国所有资助项目成果的%")以上$如此高的科技论文产出占比!为开放平台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科技论文数据基础$二是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开放平台建设的信息化基础$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实现对自有数据的初步梳理和总结$依托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各类开放系统!在开放范围"开放质量"访问情况等方面在国内均处于领跑地位!这使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具有进一步建设开放平台的信息化基础$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高端交流平台建设中完全能够也应当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国家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底层数据"平台软硬件"数据加工"知识产权"知识服务方面加强各方力量统筹形成合力$具体到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科学基金规划对信息化系统做出前瞻性规划!应统筹考虑已有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知识库等系统建设的基础和不足!谋划新增基金资助成果实时汇交系统!实现科研人员成果随时提交"科研机构与出版社数据高效对接"成果审核责权利有限下放等功能!探索建设科学基金受资助成果"人员标识与解析工具!在统一维护现有数据资源的同时!为与未来国家高端交流平台在标识上的对接进行技术准备$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与平台思维$面向学术界实际需求!遵循用户体验至上!切实提高平台服务水平和质量$要深刻认识开放共享平台通过论文"数据"项目"成果等联接全国高水平科研人员的纽带作用!通过政策设计和数据接口设计!确保平台的互适性和互联互通性!以及平台本身的便携性和规范性$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探索构建多主体平台合作机制!推进知识平台通联!以减轻科研人员在文献与数据汇交方面的负担$加强与资助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等利益相关方的密切对接和信息互通!努力搭建多主体平台合作机制!可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主体先行试点!当前要做好中国期刊应收尽收工作$三是平台内容建设坚持四个并重$科技论文和科学数据并重!既注重传统的学术产出!又注重高质量科学数据建设-单元建设和系统建设并重!要充分集成已有和新建资源平台的优势力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数据孤岛-英语和汉语表达并重!既考虑当前国际通用语言!又面向国内实际需求!重视科技信息的汉语表达-新业态和传统业态并重!顺应全球!"。
科技服务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服务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c8534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7.png)
科技服务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背景分析 (3)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方法 (4)第二章科技服务行业现状分析 (4)2.1 行业发展概述 (4)2.2 存在问题分析 (5)2.3 发展趋势预测 (5)第三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框架 (5)3.1 建设目标 (5)3.2 建设原则 (6)3.3 平台架构设计 (6)第四章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7)4.1 技术研发支持 (7)4.2 技术转移与转化 (7)4.3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8)第五章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8)5.1 数据资源梳理 (8)5.2 数据资源整合 (8)5.2.1 数据资源整合原则 (8)5.2.2 数据资源整合方法 (9)5.3 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9)5.3.1 数据资源共享原则 (9)5.3.2 数据资源共享方式 (9)5.3.3 数据资源共享保障措施 (10)第六章服务模式创新 (10)6.1 服务模式设计与优化 (10)6.1.1 确定服务定位 (10)6.1.2 创新服务模式 (10)6.1.3 优化服务流程 (10)6.2 服务流程优化 (11)6.2.1 明确服务流程目标 (11)6.2.2 分析现有服务流程 (11)6.2.3 设计优化方案 (11)6.3 服务质量评价 (11)6.3.1 制定评价标准 (11)6.3.2 设立评价机制 (11)6.3.3 实施评价与改进 (12)第七章人才队伍建设 (12)7.1 人才引进与培养 (12)7.1.1 人才引进策略 (12)7.1.2 人才培养机制 (12)7.2 人才激励机制 (12)7.2.1 薪酬激励 (12)7.2.2 职业发展激励 (13)7.2.3 情感关怀激励 (13)7.3 人才评价体系 (13)7.3.1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 (13)7.3.2 完善人才评价流程 (13)第八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3)8.1 政策法规制定 (13)8.1.1 制定原则 (13)8.1.2 制定内容 (14)8.1.3 制定流程 (14)8.2 标准体系构建 (14)8.2.1 构建原则 (14)8.2.2 构建内容 (14)8.2.3 构建流程 (15)8.3 政策法规执行与监督 (15)8.3.1 执行措施 (15)8.3.2 监督机制 (15)第九章项目管理与评估 (16)9.1 项目管理机制 (16)9.1.1 项目组织结构 (16)9.1.2 项目进度管理 (16)9.1.3 项目成本管理 (16)9.1.4 项目质量管理 (16)9.2 项目评估体系 (16)9.2.1 项目绩效评估 (16)9.2.2 项目效益评估 (16)9.2.3 项目风险评估 (17)9.3 项目风险控制 (17)9.3.1 风险识别 (17)9.3.2 风险防范 (17)9.3.3 风险应对 (17)第十章实施与推进策略 (17)10.1 实施步骤 (17)10.1.1 项目启动阶段:明确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确定项目组织架构,启动项目。
浅谈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运行机制
![浅谈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运行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dd6bd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2.png)
浅谈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运行机制【论文关键词】科技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建议【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和运行模式进行描述与分析,找出影响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有效运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共享平台一线工作人员具体实践操作时的困难与顾虑;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偿试性建议,供大家共同讨论。
科技资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国家科技进步及科技创新的保障和物质支撑,它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显示出在国际竟争中的战略地位。
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已开始对科技资源共享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在管理上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保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长期有效运行尤为突出,今天本文就共享平台运行机制问题同大家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偿试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一、科技资源的内涵及共享平台建设现状科技资源是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硬、软件要素的总称,它不仅包括仪器、设备等,还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数据和科技人才。
科技资源的共享即是公开并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的科学、高效使用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开创新的资源,使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而我国目前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理资源的共享,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等的共享;二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包括文献、图书、资料、科学数据等的共享;三是人才资源的共享。
自从2004年7月国务院发布由国家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编制《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来,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响应,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有效调控增量投资,激活存量资源,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目前,从国家层面来看到2006年止,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型科学设施有20多项,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82个,已初步掌握了自然学科技术资源的种类、分布和丰度等基本情况,收集了37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12万份林木种质资源;37000多株微生物种质资源等大量自然科技资源;已建立采用共享模式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心有10多家;建成气象、测绘、地震、水文、林业和农业等12个科学数据共享中心;还有建成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共享平台,网络环境平台。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支出情况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支出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c2d82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d.png)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支出情况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支出情况一、引言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是国家用于支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放获取的资金,是我国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其支出情况直接关系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利用和开放,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其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二、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支出总体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对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的支出逐年增加,资金规模持续扩大。
其中,用于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占比逐步提高,专项经费支出主要用于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开放获取等方面。
这些资金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放利用,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三、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支出的影响1. 资金支持下的资源数字化随着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得到了数字化处理,从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转变为数字化资源。
这种数字化处理不仅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效率,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途径,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2. 资金支持下的资源整合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的支持,也加速了各类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
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得以整合,打破了信息壁垒,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加完善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
3. 资金支持下的资源开放获取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的支持,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
越来越多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得到了向社会开放的机会,从而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共享评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和交流。
四、对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支出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的支出举足轻重。
这些资金的投入不仅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保障。
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
![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08e6a26227916888486d793.png)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9年第5期2019No.5 doi:10.3969/j.issn」000-7695.2019.05.026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周宏虹1,伍诗瑜2(1.r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33;2.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6)摘要:在调研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国家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的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资源利用方式,同时调查29个省级科技信息资源共李平台的建设现状,从信息资源质量、信息资源描述标准、“信息孤岛”现象三方面探讨省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发展和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
关键词:科技信息;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图分类号:G203;G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19)05-0174-05 Status Quo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Platform for Science and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ChinaZhou Honghong1,Wu Shiyu2(1.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510033,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evant policies on the shar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tent and utilization mode of the national platform for sha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China Sci-tech Resource Sharing Network);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29provincial sci—tech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s is investigated,and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provincial sci-tech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description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s.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and open shar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sharing platform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有利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则是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资源与服务介绍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资源与服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f1dceff680203d8cf2f2475.png)
美国营养学会期刊 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期刊 美国神经放射学会电子期刊 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Journal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ASHP Journals)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 Journal
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
120
术会议论文。
中文学位论文
1984年至今
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 院及研究院所发布的硕 士、博士和博士后的论 文。
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 并兼顾社会科学和人 文科学。
140
俄文期刊
2000年至今
俄国出版的俄文重要学 术期刊378种
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 各专业领域。
48
日文期刊
2000年至今
目标
建设成为数字时代的: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基地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集成枢纽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的支持中心
资源
NSTL订购的外文
文献资源覆盖自然科
8%
学 、 工 程 技 术 、 农 业 16%
23%
科 技 、 医 药 卫 生 等 四 6%
大领域的100多个学 47%
科或专业。
理
学各专业领域规范等。
国外标准
ISO
国际标准
国外标准 国外标准 国外标准 国外标准 国外标准 国外标准
IEC BS DIN NF JIS ASME
国际电工委员会准标准 英国标准 德国标准 法国标准 日本工业标准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
国外标准
IEEE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
国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与趋势综述
![国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与趋势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02c70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2.png)
知识文库 第15期18 国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与趋势综述杨 娜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文章旨在总结世界各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与特点,希望为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借鉴经验,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是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终身利用的场所,它的责任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帮助读者获取有用信息,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图书资源逐渐信息化,读者对便捷化阅读与高效搜寻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需要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探寻新的方法,以满足读者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国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1.文献资源类型多元化各国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都相当注重两者共同发展,并且逐年增加电子资源和网络数据库的采集数量与经费,尝试新的采购方式,通过法律制度保证出版物全面系统收集。
以下分别介绍各国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有关情况。
在印本资源方面: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有约1800万册,瑞典皇家图书馆有400万册,芬兰国家图书馆300万册,丹麦国家图书馆1973万册,新西兰国家图书馆520万册,悉尼大学图书馆518万册,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190万册,墨尔本大学图书馆300万册。
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新西兰国家图书馆1.6万种电子刊、录音1.7万件、磁盘、视听资料1.2万;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录音6.6万件、8600件视听资料;芬兰国家图书馆馆藏有10万件视听资料;丹麦国家图书馆电子型出版物2 342种、视听文献8800件不详;悉尼大学图书馆7万种电子刊、32万册电子图书、250种数据库。
2.文献信息服务人性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庞杂,各国图书馆都力求使浩瀚的知识、复杂的技术在后台管理中高度集成,使前台界面越来越贴近用户的需求,方便用户的操作。
世界各国各馆际之间也在深化合作的程度。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图书馆的虚拟资源交换系统,旨在为远程教育学生和研究学生提供本馆不收藏的文献。
NSTL资源与服务的发展解读
![NSTL资源与服务的发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78614b4dd88d0d233d46a88.png)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四)“十二五”发展
• 在持续保障2.6万种外文印本文献规模的基础上(总量<30000种),调整和 优化资源结构,稳中有增。进一步完善科技知识体系的资源覆盖保障,统筹 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两个层面的文献保障,继续补充重点发展领域和学科 领域缺失的期刊和会议录,加强针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大专项
外文事实型数据库:4种
利用方式:NSTL网进入,经中心同意,出版商审核后,直接访问外商平台。 2010年利用量560万篇
(2)国家许可,全国开通外文回溯全文期刊:1500种
包括:Springer、LOP、OUP、Turpion、Nature、LWW、IDC(IEE)、英国 皇家化学学会、CSHL(美国冷泉港实验室)、BMJ(美医学会23种36万篇) 利用方式:访问NSTL回溯平台,订现刊的可直接访问外商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继续以“国家许可”方式引进专业学协会、大学和其它 中小型出版商全文期刊数据库,积极推动低使用率和低保障率 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的国家引进和多机制共享,形成数字资源 的国家互补保障体系。牵头组织和协调成员单位和国内重要教 育科研机构,以机构投入为主、国家匹配补贴、多机制共享方 式开展对主要出版商全文数据库的集团采购。应对出版商市场 垄断下的肆意涨价行为,增强科技界对国内外数字文献资源的 稳定获取能力,并争取长期保存、开放存缴和传递服务等合法 权益。
发展目标:确立了建设“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战略发 展目标,即:建成数字时代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战略保 障基地;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集成枢纽和知识化服 务中心;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的支持中心。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大力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大力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fd33bc058f5f61fb7366644.png)
平台建设的成果和作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自从纳入科技部国家科技
基础条件平台中,£建设与管理以来,平台建设与运行都步人
了正轨。建立起一批能够承担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科 技基础条件研究平台,在实现实体资源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 共享以及科学研究领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在为各 类科研团队提供服务、支撑政府决策重大专项、支持国家重 大科研计划与课题;还是在发表论文、专业论著、制(修)订 国际、国标和部颁标准,取得国内外专利以及获得国家和省 部级科技奖励,等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丰硕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为使平台真正完成科技资源共 享,整合和高效利用提供法制化的保证。在建立以共享为核 心的制度体系的基础之上,加快推进制定一系歹1]JE套的法 律、法规、规章和考核标准,明确平台建设相关主体的责任、 权利和义务,加强和完善平台建设激励机制和评估监测机 制,创造公共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为促进全社会科技 资源高效配置与综合集成以及利用提供法制化的可靠保证。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每个平台能够正常运行。各 级财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努 力增加科技经费、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 的有关要求,在建设投资和科技经费安排中,加强平台建设 的投资导向,统筹安排涉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相关经费,形 成以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多渠道投入格局,使平台 运行得到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 导社会资金参与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和完善平台资金管理制 度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 有效性。 第四,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各平台能够建 成一支素质较高的国家级的平台人才队伍。把平台建设成 为培育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的机构。深化科研机构人事制度改 革,重点做好平台人才细化与分工的管理工作,完善人才评 价体系和绩效考评机制,打造一支稳定的科技基础条件管理 与技术支撑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发挥科技基础条件平 台的优势,在加强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联系的基础上, 建立稳定的合作与交流的渠道,有效地利用国际间科技基础 条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创新思维方式,积极借鉴和 引进国外科技基础条件管理方面成熟的制度及标准规范,消 化与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第六,大力营造平台宣传氛围。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是体现 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性的工作,应采取多种方式, 把平台建设与科普活动相结合,宣传和弘扬科技基础条件资源 共建共享的理念,创造开放条件,不断增强社会公共资源的共 享意识。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享有使用平台资源和参与科 技创新的机会,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53818e7f1922791688e8a5.png)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
图书文献1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1. 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2. 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3. 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4. 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25. 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ed180f8700abb68a982fbdd.png)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以下简称“平台专项”)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目前主要面向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平台专项被列为与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同等地位予以实施,由中央财政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主要支持方向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目前平台专项重点支持以下6个领域共享平台建设:1、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整合国家、部门、地方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
在巩固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基础上,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建设与共享,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
对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网)进行评估、筛选、整合与重组,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
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资源,标准物质、实验材料,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整合和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实验材料和标准物质资源库、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资源库(馆)。
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
3、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打破条块分割,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思考
![江西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e00915fc4ffe473368ab93.png)
●
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 的蓬勃发展, 技文献资源 呈现数量 科 激增 、 老化加速 、 类型复杂 , 形式与 内容广泛 、 分散 、 交叉渗透 等状况, 使得 科技文献 资源的收集 、 整理 、 工、 加 服务 与共享
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 , 以满足全省各 类创新主体 的信息需 求为导向, 以建立共享服务机 制为核心 , 以推动我省科技、 经
和服务手段 发生 了根本变革 , 它跳 出了以往 固定场所文献服
要集 中在各大专 院校 、 公共 图书馆 、 科研 院所及大型企业科 技信息 部门, 我省 经济科技体制造成的“ 、 分割, 条 块” 使各类
科技信息资源拥有单位在 科技信息 资源建设 中各 自为政, 缺 乏资源共享意识和全局观念 , 全省缺 乏权威的 、 统一 的科技 信息资源建设 协调机 构和服务机构 , 共享机 制尚未形成 。一 方面, 因经费缺乏, 我省科 技信息资源建设总量不足; 另一方
信息资源 同物 盾资 源、 能源资源 、 人力 资源共 同构 成现 代社会资源 的四大支柱 , 并被视为 国家的战略资源。加强科
技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 设, 当今科 技经济竞争 的需要。我 是
国政 府已将信息 资源开 发利 用放在信 息基础建设 的核心地
位, 科技信息资源建设 的重要意 义正逐步得到重视 。
和社会 发展 需要的高度组 织化的科技文献保 障与共享服务 体系 , 实现“ 一站式” 的科 技文献信息服务 , 是推进科 技与创 新, 增强区域科技竞争力 , 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 的一项 重要 科
技基础条件建设 内容, 十分必要且尤为迫切。 2 总体 目标、 建设 内容和实施效果 江西省科技文献共享服 务平 台建设 的总体 目标是: 充分
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存在的缺陷及解决对策
![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存在的缺陷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7c709f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2.png)
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存在的缺陷及解决对策刘宏博;陈丽;郭彩芳;曾方允;张国明【摘要】国家科技平台是一种面向于公共服务的,是先进的大型科学仪器及科研条件设施,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一种阶梯式的分级配置以及整合优化,进而逐步建立起一定的科技基础条件,可以说这是我国各行各业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关键基础.主要结合一定的科学研究特点,介绍了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管理的解决对策.对于国家科技平台的建设意义、建设思路以及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6(007)018【总页数】2页(P128-129)【关键词】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缺陷;解决对策【作者】刘宏博;陈丽;郭彩芳;曾方允;张国明【作者单位】四平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四平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四平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四平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四平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逐步意识到科技兴国的重要价值,但是我国当前部分行业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情况并不乐观,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情况并不均衡。
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已经逐步形成科技平台运营服务,且不断地完善其科技平台的管理机制。
而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普遍存在平台建设规模小、科技服务水平低的情况。
科技平台的建设实际上就是指为相关的科技人员提供其开展不同方向的科技创新及研发工作的空间与舞台,可以说科技平台对于科技能否取得重大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不断孕育科学成果的有效支撑条件。
一般而言,科技平台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其中广义的科技平台就是指一些从事科技的工作者们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科技工作研究;而狭义的科技平台就是指科技人员在某一些特定的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外文摘索引工具 • 国内文摘索引工具 • 馆藏文摘目录
– 建立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资源长期保存机制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
• 集成揭示层主要建设内容
– 建立集成内容揭示系统
• 全国科技图书、期刊联合目录系统 • 国内科技期刊联合文摘系统 • 国外科技期刊联合文摘系统 • 国内外科技报告联合目录系统 • 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联合目录系统 • 国内外学位论文联合目录系统 • 国内外专利、标准和计量文献联合目录系统 • 网络资源集成导航目录 • 国内网络科技信息搜索引擎 • 结合技术方法与工艺文献、声像文献的搜集管理制度建
– 资源建设要覆盖科技类所有学科各载体的主要外 文科技文献,国内科技类文献要基本收集齐全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
• 集成揭示层建设目标
– 按照“集成揭示、有机整合、支持多样化服务” 的原则,通过建立全局性数据库系统以及相应支 撑系统,全面地集成揭示和有机整合国家科技文 献平台的信息资源,提供形成跨资源、跨学科、 跨系统的集成化资源发现和内容检索机制,并提 供支持多样化服务的集成数据平台
• 规划制定工作围绕20个重大专题任务展开
– 第15专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 (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概况(续)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的规划原则
– 以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资源集成与整 合为主线,以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为核心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基本结构 – 5个模块:大型仪器装备、自然资源、科学数据、
– 网络层(信息服务层)
• 充分利用通过数据库层所集成组织和揭示的分布式实物 层资源以及数据库层本身,向用户提供网络化、集成和 可定制的文献信息服务。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目标与基本框架
网络层
文献 传递
整合 检索
整合 浏览
资源 链接
元数据转换 知识组织转换 开放链接
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网络
– 3层结构:实物层、数据库层、网络层 – 7个共性问题:组织与管理、政策法规、技术标
准、投入机制、人才队伍、国际合作等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目标与基本框架
• 总体建设目标
– 在各级各类主要科技文献信息机构之间形成涵盖 全国的科技信息资源与服务网络
–构筑由中心站点、分站点、镜像站点和其他资源 服务站点组成的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全国 科技界用户提供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和“一 站式”的文献信息服务
–建立保障可靠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标 准规范、服务规则和长期运行机制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目标与基本框架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
• 指导思想
– 公共投资、公共服务 – 联合协作、共建共享 – 坚持创新、跨越发展 – 推动开放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 建设原则
– 增量盘活存量 – 统筹规划、分布实施 – 多种能力协同发展 – 边建设、边服务、边发展 – 加强可持续能力建设(资源、长期保障、研发、机制)
• 信息服务层建设目标
– 充分利用通过数据库层所集成的分布式资源和集 成资源,向用户提供网络化、集成化、可定制的 文献信息服务,支持科技信息机构提供个性化和 个性化整合服务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
• 信息资源层主要建设内容
–建立一次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 主要内容包括: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学术 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成果文献、专利文献、技术 标准与计量文献、技术方法与工艺文献、声像文献以及 网上的各类免费科技信息资源等
• 平台基本框架(三层结构) –实物层(信息资源层)
• 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印刷本文献、数字化资源、网络信 息资源、特殊媒体信息资源等)组成的基础文献信息资 源保障体系。包括一次文献层和二次文献层。
– 数据库层(集成揭示层)
• 对分布式、多样化的实物层资源进行集成化的组织和揭 示的联合服务机制。(全局、多类型揭示)
服务集成
资源 定制
定题 选报
个性化定制 信息合成
参考 咨询
虚拟咨询
认证服务 付费管理 QoS控制
数据库层
联合目录
集成文摘
集成导航
资源指南
服务导引
联合加工系统
搜索系统
登记系统
开放链接 解析服务
资源标识 解析服务
实物层
图书
自建资源
引进资源
目录
题录
文摘
期刊
报告
论文
专利
索引 标准
指南 网页
数字化 加工平台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 与服务平台规划与建设
2020/11/9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汇报提纲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的概况 • 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框架 •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 • 主要建设内容 • 重点建设任务与十五期间建设建议 • 中科院参与国家科技文献体系建设的简单
回顾与展望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概况
• 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 • 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领导
小组,温家宝总理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 公室,科技部徐冠华部长任办公室主任 • 规划的成果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 – 国家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
• 信息资源层建设目标
– 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控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 源的合理分布和系统建设
– 在“十一五”末期建立起一个各载体、各类型资 源相对完备、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保障率高、 使用便捷、网络化、共享化的国家科技文献资源 保障系统,并形成可靠的长期战略保存机制
– 利用国家增量投入盘活各单位原有的科技文献与 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共享
– 建成面向全国的、分布式的科技文献信息联合保 障系统,为全国科技界用户提供便捷的、个性化 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规 划与建设
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目标与基本框架
• 总体结构目标
–链接、兼容、共享国内各级科技信息所、中科院、 高等院校、专利、标准、计量等系统现有的科技 文献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