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

合集下载

(完整版)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完整版)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一、概述(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性质:新建、扩建、升级改造。

(三)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包括项目建设单位简况、机构职责等概况。

(四)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包括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五)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周期。

(六)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七)总投资及来源。

(八)经济及社会效益。

二、现状、必要性和需求分析(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应用情况,以及各主要业务信息化情况。

本单位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资源存量一览表,包括硬件品种数量、系统软件清单、应用系统列表、数据库列表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可行性分析,说明必要性、紧迫性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国内外或相关省市发展概况、水平、发展趋势等。

2、建设依据,提供和说明领导批示、文件要求、纪要规定等情况。

(三)需求分析。

1、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的涉及范围和规模,项目的使用者和服务对象等。

2、阐述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主要任务、达到的效果等。

三、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

2、项目建设思路。

确定条块结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建设思路。

3、系统建设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

明确本项目建设目标及与全区信息化总体规划以及本单位信息化总体目标的关系。

(二)项目建设主要任务。

1、项目建设任务、范围和规模。

2、项目本期的建设任务、范围和规模。

四、项目本期的建设原则和技术路线(一)在“先进性、实用性、标准化、开放性、兼容性、整体性、共享性、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实时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十四个方面提出原则性要求。

(二)整个项目的技术实现方法和路线。

1、说明已有的信息化状况,已有软、硬件系统及网络结构示意图(简图),涉及配置、规模、应用情况和效果等方面。

2、说明本期项目总体架构及软、硬件系统,涉及主要任务、关键技术、建设规模等情况,列明总体架构、网络拓扑图、系统软硬件配置等。

活动方案之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活动方案之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篇一: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陕西省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镇安县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为加快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组织师资力量,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教学、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高质量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满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特制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根据镇安县职教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规划建设的3门精品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建设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实用和优质的教学与培训资源。

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并力争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使用率最高的教学资源库。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3门课程教学资源,其中,2013年底完成1门,2014年5月前完成2门。

二、建设方式根据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资源建设的流程,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资源,结合技术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及表现形式。

以学校与专业数字软件企业合作的方式,按照“三同时”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1、以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通过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并自主组织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普适性多媒体教学资源。

组织建设队伍,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程文件、知识点素材库、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

信息资源建设_肖希明_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信息资源建设_肖希明_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意义,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具体含义,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背景和意义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一)经济背景1.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了挑战。

(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以合作、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逐渐形成。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不排除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特殊性。

(二)科学技术背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门类不断增加,各门类的信息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每个图书馆难以收齐所有的信息资源。

各文献信息机构必须协调合作,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专业的细化和综合化趋势,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联系逐渐加强。

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突破了本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多样化。

显然,任何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三)文化背景♦当代文化的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将普遍加强。

♦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

♦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文化横向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政治背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政治民主化成为时代潮流;♦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广泛的信息交流活动。

信息资源建设_习题集(含答案)

信息资源建设_习题集(含答案)

《信息资源建设》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信息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重要的( )A.物质资源B.非物质资源C.可再生资源D.不可再生资源2.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 )A 信息及其载体B 信源及其信宿C 事物的状态及其联系D 数据的形式及其内容3.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发展的( )A重要基础B必然结果C主要现象D重要资源4.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 )A 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B 指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知识C 指处理事物的能力的知识D 与他人关系的知识5.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 )A 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B 指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知识C 指处理事物的能力的知识D 与他人关系的知识6.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 )A 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B 指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知识C 指处理事物的能力的知识D 与他人关系的知识7.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中:( )A.计算机不断普及应用的过程B.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的过程C.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8.按照广义信息资源的定义,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信息资源内容的是( )A.信息存储的设备B.信息存储的方法C.信息存储的标准D.信息存储的地点9.目前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 )A.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B.从政策上指导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直接从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D.研究制订信息资源开发的标准和规范10.研究与制订信息资源开发的标准与规范的责任承担者主要是( )A.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B.民间团体和组织C.国家标准局D.各类信息服务机构11.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体制、政策、经济结构、科技水平、以及涉及到这些方面的标准化水平作出综合反映的是( )A.标准体系B.产品标准C.技术标准D.经济标准12. 1988年中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是( )A.GBB.ZBC.ISOD.DB13.国际化标准组织的缩写是( )A.IECB.IEEEITTD.ISO14.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一般方法具有鲜明的( )A.多样化特征B.标准化特征C.优化特征D.动态化特征15.标准体系表的组成单元是( )A.图表B.分类号C.标准代号D.标准16.不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是( )A.各部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B. 企业信息主管C.企业营销人员D.信息中心工作人员17.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是( )A.专业化的程度B.系列化的程度C.标准化的程度D.自动化的程度18. IEC的中文全称是( )A.国际电报委员会B.国际电工委员会C.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D.国际标准化组织19.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效益原则,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 )A.贯彻B.实施C.检查D.目的20.标准体系的配套性就是反映标准体系的( )A.协调性B.比例性C.综合性D.完整性21.中国国家标准的编号规则是( )A.GB+批准(修改)年代号+间断线+标准顺序号B.GB+标准顺序号+间断线+批准(修改)年代号C. ZB +标准顺序号+间断线+批准(修改)年代号D ZB+批准(修改)年代号+间断线+标准顺序号22.技术是国际性的,国际标准代表了许多先进技术,采用和推广国际标准,是世界上一项重要的( )A.技术转让B.技术交流C.情报活动D.标准化技术23.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反映的是标准体系的( )A.内在关系B.领域分布C.依存关系D.层次关系24.制定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过程中,在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要注意并尽量与其接轨的标准是( )A.国家标准B.国际标准C.区域标准D.行业标准25.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是研究标准化特殊本质及其普遍规律的学科,其形式体现( ) A.整体化B.统一标准C.统一规定D.协调发展26.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最基本方法是( )A.组合方法B.统一方法C.简化方法D.综合方法27.针对系统标准化对象的整体及其相关要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和贯彻一个标准系统化的标准化方法称为( )A.组合方法B.综合方法C.统一方法D.简化方法28.将两个以上具有特定信息资源功能的单元,按照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新功能的单元或系统,称为( )A.组合方法B.系列化方法C.程序化方法D.通用化方法29.各种标准的相互依存,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反映了标准体系的( ) A.配套性特征 B.协调性特征C.比例性特征D.复合性特征30.标准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改进、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人们也把这项技术标准称为( )A.服务标准B.质量标准C.产品标准D.基础标准31.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 )A.技术经济政策B.科学研究政策C.市场经济政策D.计划经济政策32.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A.管理结构B.内部结构C.经济结构D.空间结构33.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国家标准B.企业标准C.行业标准D.地区标准34.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内容的最重要部分是( )A.标准化政策B.标准化流程C.标准化技术D.标准化过程35.作为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标准化已跨越国界,日趋( )A.多样化B.专业化C.整体化D.国际化36.在软件生存期的维护扩充阶段,软件所要求的质量特性是( )A.易使用性、可移植性B.安全性、重用性C.可扩充性、可靠性D.可维护性、可扩充性37.负责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等工作的是( )A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B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C 信息系统的维护D 信息系统的评价38.在系统运行管理中必须有不同的人员参与,对他们的工作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介绍
促进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方便公 众获取政府信息 ,促进政务公开。
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为 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推动社会信息化: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推 动社会信息化 ,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
2
电子政务信息资 源建设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
01
提高政府工作效 率
3
电子政务信息资 源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组织架构: 明确 电子政务信息资 源的管理机构和 职责分工
资源规划: 制定 电子政务信息资 源的发展规划和 实施计划
资源整合: 整合 各部门 、各系统 的信息资源 , 实 现资源共享
资源维护: 建立 电子政务信息资 源的维护机制 , 确保资源的准确 性和时效性
安全可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应确保信息安
03
全 , 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 保障政务信息的安全
可靠。
便民高效: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应以服务公众
04
为中心 ,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方便公众
获取和使用政务信息。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
制定信息资源规划: 明确信息资源的需 求 、 目标和建设方 案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对已有的信息资源 进行整合 、共享和 利用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 管理体系 ,确保政务 信息的安全
01
03
05
02
建立信息资源库: 收集 、整理 、存储 和管理各类政务信 息资源
04
06
提高信息资源质量: 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 完整性 、时效性和 可用性

(完整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完整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2012年XX月目录一、建设背景 (3)二、建设原则 (3)三、建设目标 (4)四、建设内容 (5)4.1总体架构 (5)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五.扩展主题应用 (24)六.建设步骤 (24)6.1准备阶段 (24)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6.4内容建设阶段 (25)6.5培训阶段 (25)6.6验收阶段 (25)6.7服务阶段 (25)一、建设背景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

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信息资源管理建设方案

信息资源管理建设方案

信息资源管理建设方案一、编制说明信息资源管理建设包括数据标准管理、元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内容。

●数据标准是指保障数据的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的规范性约束。

数据标准管理是指数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主要目标是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制定和发布,结合制度约束、系统控制等手段,实现大数据平台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管理,为数据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包括数据分类标准、信息资源目录、统一编码标准、主数据标准、逻辑数据模型标准、物理数据模型标准、元数据标准、公共代码标准等。

●元数据管理是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为获得高质量的、整合的元数据而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行为。

主要目标是通过元数据管理活动,可以使数据信息的描述和分类实现格式统一,有助于理解数据的真实含义,为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

●主数据是指用来描述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是核心业务对象、交易业务的执行主体,是在整个价值链上被重复、共享应用于多个业务流程的、跨越各个业务部门、各个系统之间共享的、高价值的基础数据,是各业务应用和各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基础。

主数据管理是一系列规则、应用和技术,用以管理与核心业务实体相关的系统记录数据。

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主数据值进行控制,使得企事业单位可以跨系统使用一致性和共享的主数据,提供来自权威数据源的协调一致的高质量主数据,降低成本和复杂度,从而支撑跨部门、跨系统数据融合应用。

●数据质量管理是指运用相关技术来衡量、提高和确保数据质量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可以获得干净、结构清晰的数据,是开发大数据产品、提供对外数据服务、发挥大数据价值的必要前提,也是开展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目标。

●数据安全管理是指对数据设定安全等级,保证其被适当地使用。

目标是建立完善的体系化的安全策略措施,全方位进行安全管控,通过多种手段确保数据资产在“存、管、用”等各个环节中的安全,做到“事前可管、事中可控、事后可查”。

《信息资源建设》--考点

《信息资源建设》--考点

红色为考点P2香农 信息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P3信息概念最重要的两个层次:一个是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本体论层次;另一个是受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层次P11知识的特性1.智慧性2.客观性3.依附性4.不磨损性5.非遗传性6.增值性P13OECD知识的分类方法:1.知事类知识2.知因类知识3.知能类知识4.知人类知识P21(名词解释)对信息资源的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仅限于信息资源本身;另一种在广义的理解,指的是除信息内容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

P21(简答)信息资源的独有特征:1.共享性2.不可分性3.不同一性4.驾驭性5.动态性P37硬件装备率(金额 / 人) = 相应产业所有计算机设备金额 / 相应产业就业人口软即装备率(金额 / 人) = 相应产业五年内软件费用合计金额 / 相应产业就业人口P52(名词解释)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之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

P53(名词解释)知识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过程。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促进知识创新并最大化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源P54(简答 / 选择)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它能够显示不同知识存储之间的动态联系。

它是知识管理系统的输出模块,输出内容包括知识的来源、整合后的知识内容、知识流以及知识会聚。

知识地图主要包括:1.面向程序的知识地图2.面向概念的知识地图3.面向能力的知识地图4.面向社会关系的知识地图等知识地图的主要作用是规划知识管理方案并推动知识管理的实践。

P104(名词解释)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成统一,以获得秩序和社会效益。

P107(简答)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作用:1.为信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保证2.为提高信息资源质量提供保证3.为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供保障4.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5.为使用和维护信息资源提供便利6.缩短信息资源开发周期7.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P118(简答)信息资源过程管理的阶段:1.信息资源分析2.信息资源建设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4.信息资源传递反馈P133(简答)信息资源加工的主要作用:1.去伪存真,去粗取精2.分类排序,规则系统3.分析研究,综合创新4.著录标引,方便使用5.目录组织,便于检索P134(简答)信息资源加工的基本内容:1.信息的筛选和判别2.信息的分类和排序3.信息的机算和研究4.信息的著录和标引5.信息的编目和组织P144(名词解释)定题服务:还可以细分为标准SDI和用户委托SDI。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docx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docx

相关理论1、文献集中分散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布拉徳福定律:也称文献分散定律。

是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徳福(S.C. Bradford) 1934年首先提出。

它是定最描述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集中一分散状况的一个规律。

经过后來的许多研究者的修正和研究,发展成为著名的文献分布理论。

布氏定律的文字描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荣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冇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量最多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 l:a:a2……的关系(a>l)o ”布氏定律主要反映的是同一学科专业的期刊论文在相关的期刊信息源中的不平衡分布规律。

布氏定律的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成果,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选择和评价核心期刊,改善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确立入藏重点,了解读者阅读倾向,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以节约经费、节约时间,切实提高文献信息服务和信息利用的效率和科学评价的科学性。

2、文献增长定律(普赖斯)文献增长规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文献的增长也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人们在20世纪初就已注意到。

但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当时图书管理的需要,特別是科学史研究以及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文献増长规律才被研究者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赖斯(D. Price )提出的科学文献的指数増长规律。

普赖斯在其著作《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中考察统计了科学期刊的增长情况,发现科学期刊的数量人约每50年增长10倍。

他以科技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不同年代的科技文献量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一根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十分近似地表示了科技文献量指数增长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其表达式为:F(t) =ac bt其中F (t)表示时刻I的文献量,a是统计初始时刻(20)的起始文献量,沪2.718 , b是常数,表示持续增长率。

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框架

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框架

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框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资源管理在各个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学术机构,都需要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来支持决策和创新。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高效运作,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框架是必不可少的。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意义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收集、组织、存储、检索和利用的过程。

它涉及到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和应用等多个环节,旨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协同和创新,以支持组织的决策和创新能力。

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组织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信息资源管理还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学习,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框架的构成要素信息化建设框架是指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组织结构等要素的综合体系。

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设施等。

它们提供了信息资源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能力,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物质基础。

2.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工具,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帮助组织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存储和检索,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 信息资源管理流程:信息资源管理流程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传输和应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流程,可以确保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安全管理。

4. 组织结构和人员能力: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能力支持。

组织结构应该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或岗位,确保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同时,还需要培养和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公布(附全文)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公布(附全文)

⾃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案公布(附全⽂)近⽇,⾃然资源部印发《⾃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案》(以下简称“⽅案”)。

⽅案从背景形势、需求分析、信息化基础状况、总体框架、组织实施、保障措施等⽅⾯对⾃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进⾏了明确。

⽅案提出,将围绕⽣态⽂明建设⽬标和⽹络强国战略部署,充分运⽤移动互联⽹、云计算、⼤数据、物联⽹、三维仿真、⼈⼯智能等新⼀代信息技术,建成以第三次全国国⼟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为基础,以⾃然资源“⼀张⽹”“⼀张图”“⼀个平台”为⽀撑,⾯向⾃然资源部调查评价、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的信息化体系。

建设发展⽬标⽅案明确了⾃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发展⽬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然资源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统⼀融合的⾃然资源信息化框架体系,⼀批以统⼀平台为⽀撑的、贯穿四级的重要信息系统上线运⾏,实现⾃然资源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明显提升部门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社会化服务⽔平。

初步建成⾃然资源“⼀张⽹”“⼀张图”,基本建成国⼟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初步形成统⼀规范、多级联动的⾃然资源政务服务系统,实现⼟地、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审批及⾃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等业务的“⼀⽹通办”;接⼊国家⼀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总对总”信息共享范围不断扩⼤,服务国家⽬标的能⼒显著增强。

⾃然资源信息化基本组成到2025年,形成⾃然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实现对国⼟空间的全时全域⽴体监控;建成以⾃然资源“⼀张图”为基础的⾃然资源⼤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然资源监管决策机制;“互联⽹+⾃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全⾯建成联⽹运⾏,服务事项标准统⼀、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全⾯提⾼。

⾃然资源部信息化总体架构为:以政策、制度、标准为基础,以安全运维为保障,在“⼀张⽹”、“⼀张图”、“⼀个平台”基础上⽀撑“三⼤应⽤体系”。

六⼤主要任务⽅案明确了⾃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的六⼤主要任务。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笔尖轻轻触动纸张,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案”的构思如泉水般涌出。

此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虚拟空间,与文化碰撞、交融,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一、项目背景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信息资源则是这个灵魂的载体。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文化信息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利用,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二、项目目标1.构建一个全面、系统、动态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2.提升公众对文化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项目内容1.文化信息资源整合(1)梳理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包括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图书、期刊、报纸等。

(2)建立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1)搭建一个集文化信息发布、检索、传播、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平台。

(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平台的高效运行和信息安全。

3.文化信息资源传播推广(1)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将文化信息资源推向公众。

(2)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筹备阶段(1)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2)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

2.项目实施阶段(1)开展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建立数据库。

(2)搭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系统测试。

(3)开展文化信息资源传播推广活动。

3.项目验收阶段(1)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目标达成。

五、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1.技术风险: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平台的高效运行和信息安全。

应对措施:与专业团队合作,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2.数据风险:文化信息资源涉及众多领域,数据量大,易出现数据丢失、损坏等问题。

(完整版)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指南

(完整版)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指南

(完整版)信息化项⽬建设⽅案编写指南信息化项⽬(云应⽤系统)建设⽅案编写指南第⼀章编制内容要求⼀、项⽬概述(⼀)项⽬名称和类型。

建设⽅案应统⼀命名为“项⽬名称+建设⽅案”。

项⽬类型为新建、扩建、升级改造等。

项⽬名称不要使⽤“平台”两字,避免与电⼦政务云平台混淆。

(⼆)项⽬建设背景及现状。

简述项⽬建设的背景,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法律法规、⽂件、引⽤的国家和⾏业标准等名称及具体引⽤条款内容。

简述建设单位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计算、存储、⽹络、应⽤系统和信息资源等情况,明确项⽬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建设⽬标、效果、任务、周期。

提出清晰的项⽬建设总体⽬标和分期⽬标,⽤通俗的语⾔围绕助政或便民叙述项⽬实施后的应⽤效果,描述清楚项⽬每期的建设任务、规模和周期。

(四)项⽬建设内容。

清晰描述项⽬本期建设内容。

(五)总投资及来源。

简述项⽬总体投资、分期投资和资⾦来源(国家下拨资⾦、信息化专项资⾦、单位⾃筹等)。

(六)经济及社会效益。

简述项⽬实施后所产⽣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影响和作⽤。

⼆、需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

采⽤结构化或⾯向对象等⽅式描述,对本项⽬的应⽤需求进⾏分析,主要包括职能业务⽬标分析、业务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分析、数据结构分析,必要的信息传输、存储量测算,以及系统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

(⼆)⽹络需求。

参见第三章。

(三)公共云平台服务需求。

参见第四章。

(四)安全防护需求。

根据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要求,提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技术需求。

三、总体框架设计(⼀)技术路线。

拟采⽤的技术路线及实现策略,包括系统部署⽅式、性能要求、采⽤的体系结构(J2EE/.NET/混合等)、应⽤软件架构(C/S、B/S、三层、多层等)、操作系统、中间件、开发⼯具及平台等,并简要说明技术选型依据。

(⼆)总体架构。

采⽤逻辑⽰意图、流程图和统⼀建模语⾔(UML)模型图等⽅式,设计项⽬总体架构,提出系统划分⽅案,说明各系统与功能需求以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区分出已建和新增系统及功能。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第一章信息资源建设概论一、信息资源: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

二、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以光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三、网络信息资源: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取和利用的所有信息资源的总和。

四、单机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和阅读但不在网络上传输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人们常称之为机读资料。

五、信息资源建设: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六、藏书建设:符合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

第二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一、信息资源建设的支撑理论1、系统论(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本的方法论基础(2)、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系统的有序性原则对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指导意义(4)、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2、经济学理论(1)、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2)、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学原理3、信息管理理论(1)、布拉德福定律(2)、普赖斯曲线:(3)、文献老化理论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图书馆及其他类型信息机构,要从实际使用需要出发,规划、选择、搜集、整序、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要求是:根据图书馆服务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2、系统性原则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宏观和微观的信息资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信息资源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系统性原则的依据: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信息资源自身的连续性;读者需求的系统性;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的要求:以服务的重要学科为中心的一些重要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特藏书刊,要完整系统地收集;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与其他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同的特点特色化的内容:学科特色;专题特色;地方特色;文献类型特色4、共建共享原则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科学规划,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相互提供利用,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

科技视界 | 行业科技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能够保证作战仿真试验的统一,能提升仿真试验质量,促进各试验系统互联互通、互作战性,为系统重构和整合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提出新的作战仿真试验方法,由指导标准、术语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仿真实验环境标准、实验系统开发标准、实验平台集成标准6个层面构成。

信息资源标准化既是关键,也是难点。

将作战仿真试验的信息资源划分为3个类别,即实体类、数字化类、模型类3个类别。

1.作战仿真试验实体标准针对作战仿真试验中的实体类型标准,提出了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唐秀媛32200部队,辽宁 锦州 121000CONSTRUCTION OF DIGITAL STANDARD SYSTE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作战仿真试验信息资源标准的内容有:存储标准、处理标准、传输标准、数字化交换标准、信息模型及元数字化标准、人机接口标准等。

文章在军队作战仿真标准的整体架构下,依据主流分类方法,从实体、数字化和模型3个方面,提炼出3大类11项关键标准,并对每种标准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及已有参照进行了详尽说明,从而为今后数字化标准制定提供系统性架构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仿真实验两个方面的标准:实体描述标准和实体行为标准。

(1)对作战仿真试验实体概述本标准对作战仿真试验中所用到的各种设备实体进行了详细描述,给出了攻击力量实体、火力支援和指挥实体的表达方法。

在军事仿真试验中,对装备、兵力和指挥实体描述进行规范与统一,该系统标准化对象是作战仿真试验实体造型员。

(2)行动仿真试验中主体的行为描述该标准对装甲兵作战仿真试验中所用到的基本动作、战术动作和指挥决策活动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军事仿真试验中,对装备、兵力和指挥等实体的动作进行了规定,标准的应用对象是作战仿真试验主体和作战行为模型。

唐秀媛 | 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2.作战仿真试验资料登记的标准(1)战争仿真试验中的元数字化的内容和 表示基于元数字化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作战仿真试验数字化资源编目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资源建设概论一、信息资源: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

二、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以光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三、网络信息资源: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取和利用的所有信息资源的总和。

四、单机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和阅读但不在网络上传输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人们常称之为机读资料。

五、信息资源建设: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六、藏书建设:符合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

第二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一、信息资源建设的支撑理论1、系统论(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本的方法论基础(2)、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系统的有序性原则对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指导意义(4)、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2、经济学理论(1)、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2)、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学原理3、信息管理理论(1)、布拉德福定律(2)、普赖斯曲线:(3)、文献老化理论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图书馆及其他类型信息机构,要从实际使用需要出发,规划、选择、搜集、整序、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要求是:根据图书馆服务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2、系统性原则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宏观和微观的信息资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信息资源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系统性原则的依据: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信息资源自身的连续性;读者需求的系统性;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的要求:以服务的重要学科为中心的一些重要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特藏书刊,要完整系统地收集;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与其他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同的特点特色化的内容:学科特色;专题特色;地方特色;文献类型特色4、共建共享原则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科学规划,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相互提供利用,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第三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1、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价、信息资源保障方式、馆藏文献购置经费产生影响。

2、知识经济的兴起图书馆作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信息载体集散中心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必须因知识信息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必须建立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的知识信息需求。

3、国家政策与法律环境4、文献出版发行情况来源广泛而丰富,文献选择难度加大,发行渠道多而无序,文献采集盲目性增大,出版形式多种多样,文献采集质量难以控制。

第四章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一、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是人们为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策略、措施、对策等。

内容:图书馆所服务的地区或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图书馆任务的分析;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分析;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规划;印刷型文献的采访政策;数字馆藏建设政策;书刊交换与接受赠书政策;经费分配政策;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主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原则;规划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信息资源的宏观布局;确定图书馆各种类型的信息载体的采集原则、选择标准、入藏比例及经费安排;制定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步骤等特点:中介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变通性作用: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宏观指导;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依据二、藏书发展政策是图书馆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做出选择和保存决策的指南,是图书馆规划馆藏发展,合理安排购书经费的基本依据。

它明确了图书馆现有馆藏的范围、性质以及未来发展计划,精心设计和规定各相关主题领域中现实馆藏和重点收藏的深度和广度,阐述图书馆基本的选书原则和选书标准。

藏书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藏书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原则符合图书馆的任务与读者实际需要,不能脱离图书馆现实条件2、系统性与协调性原则系统性要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图书馆整体发展战略;系统性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大系统与分系统的关系,还要考虑相同层次系统间的横向关系。

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政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有偿服务政策等政策的相互联系。

协调性原则要求不仅要协调好与图书馆其他子系统的关系,而且要着眼于信息资源整体布局,注意与其他馆的协调与合作。

3、连续性原则前后政策内容的继承性,政策在有效时间内的持久性问:为什么必须强调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连续性?答:政策要依据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发展,但这种发展,一般来说不是对前一政策的否定,而应是对前一政策的“扬弃”,即一项政策在制定时,要保留前一政策的合理内容。

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事业,它的现状既受历时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时,一定要对原来的有关政策进行研究,吸收其合理的内容,同时对出台新的政策要十分谨慎。

4、前瞻性原则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制定不仅要以现状为基础,而且要对影响信息资源建设的各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不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能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

四、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程序1、成立工作小组2、收集决策信息3、拟定政策草案4、征求修改意见5、修改政策草案6、报批政策草案7、公布政策文件第五章文献采访的理论与方法一、文献采访:由图书采访拓展形成,指图书馆的采访工作人员通过对馆藏、读者和文献源的调查,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收集馆藏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

二、文献采访理论1、郑樵:《求书之道有八论》——论述文献采访的八种方法按图书和收藏类别访求图书;按人物的居住地与事件发生地访求图书;按图书的性质与收藏处所访求图书;按图书流传情况访求图书。

2、祁承ye《藏书训略》——图书馆文献采访理论的重要文献购求图书的三种基本方法:眼界欲宽;精神欲注;心思欲巧鉴别图书的五种方法:审轻重;辨真伪;核名实;权缓急;别品类3、孙庆增《藏书记要》——我国第一本全面论述藏书技术的专著,详论有关藏书的选购、内容与版本的辨识、传抄、校订、编制目录以及修复、保管等。

购求书“六难”:知有是书而无力购求,一难也。

力足以求之矣,而所好不在是,二难也。

知好而求之矣,而必于较其值之多寡大小焉,遂致坐失于一时,不能复购于异日,三难也。

不能搜之于书佣,不能求之于旧家,四难也。

但知近求,不知远购,五难也。

不知鉴识真伪,检点卷数,辨论字纸,贸贸购求,每多缺轶,终无善本,六难也。

4、叶德辉《藏书十约》阐述了购置图书要分清主次要略,辩明真伪优劣,择优而藏的观点。

三、期刊: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

四、一般藏书:指馆藏范围中重点藏书以外的所有藏书,主要包括一般用户用于学习提高所用的基础书刊,普通参考工具书,业余阅读欣赏的文艺书刊和通俗科普读物,以及综合性、边缘性与相关学科的书刊资料等。

五、重点藏书: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要所选配的某些学科、专业或专题范围内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

六、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交叉、相互转化。

七、选书理论1、价值论:美国杜威和海恩斯主张选择科学性或艺术性价值高的优秀出版物,重视出版物本身的内容价值。

2、需要论:美国普尔.克特主张选择出版物应当以适合读者需要为宗旨,应挑选适当的图书,而不是所谓最好的图书。

3、综合计分法英国麦考文从图书的知识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尤其强调图书的使用价值。

4、社会调查选择说英国维拉德调查项目包括:读者类型、阅读兴趣、阅读内容及原因等。

5、使用概率论印度阮冈纳赞出版物要以读者使用该书的概率大小为原则,即选择符合读者需要的、流通率较高的出版物。

6、补充原则苏联列宁等人提出藏书补充应遵循的原则7、复选理论苏联格里戈利耶夫提出藏书补充过程就是对出版物的初选和复选八、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访的特点(公共图书馆是为全体社会公众所利用的图书馆,它不仅为公共所有,而且面向整个社会,为每一个进馆阅读的社会成员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其主要特性体现在公共性上,其文献采访的特点也由此决定。

)1、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的文献采访(1)、文献采选以综合性、通用性为主(2)、文献采选以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重点(3)、注重地方文献和地方出版物的收集2、市、县(区)图书馆的文献采访(1)、市图书馆文献采购的特点:重点收藏对本地区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有实用价值的文献资料,注重文献的精选和特色收藏,对本地区的地方文献重点收藏,同时利用网络电子资源弥补纸质文献的不足。

(2)、县(区)图书馆文献采购特点:采购重点是适合工农业生产需要的实用性文献;地方文献;中文工具书;科普读物;文学艺术作品等。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采购原则。

3、儿童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儿童图书馆的藏书目的是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对科学的兴趣,供给科学知识,补充儿童在学校内学习的不足。

文献信息采集主要以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为指导原则,采购知识性强,符合儿童阅读特点的优秀书刊。

文献的级别以普及型为主;学科内容以基础型为主;文献载体以多样化为主。

九、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特点采集书刊资料以教学科研用书为主,兼顾课外阅读需要,根据学校系科的专业性质和发展趋向,对有关专业的书刊全面搜集,与专业相关的学科重点入藏,一般书刊有选择地适当入藏,专门性著作与参考书兼藏。

基础理论尖端科学及不同学派和观点的著作全面收藏,多途径、有重点的补充国外书刊资料。

教学参考用书按学生比例入藏,保持一定的复本量。

注重保持书刊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意收藏本校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

重视藏书的剔除和储存问题,有计划剔除过时无用的书刊资料。

十、购入式采集方式是指图书馆向出版发行单位和个人有偿获取文献信息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