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的能量。
4.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动能(E_k)= 1/2 m v^2,重力势能(E_p)= m g h,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5.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物体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弹起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小球等)。
2.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篮球运动员投篮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篮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思考。
2. 概念讲解:利用PPT展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通过实例解释这些概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计算方法讲解:分别讲解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这些公式。
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如小车下滑实验、小球弹跳实验等。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提问其他同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导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有着明确的思路和目的。
一、设计意图:我以“动能、势能、机械能”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初步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采用了游戏和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将这些物理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这些物理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小车、球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车,一些小球。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讲解:我利用课件和图片,详细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和特点。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感受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5. 应用: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这些物理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孩子还需要加强引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会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孩子们会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活动引入的趣味性。
我选择了通过故事来引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
本节课,我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世界。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彩笔、小组合作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滚动的小球能推动后面的木块?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动能的概念。
2. 新课学习:介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孩子表达不够积极,今后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鼓励。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研究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运用,如滑梯、电梯等。
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更多关于机械能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生活中感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这三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理解并应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生活实例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个小球从高处滚下来的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球滚动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
2. 探究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小球滚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动能、势能、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实验,如小车滑坡实验、投掷物体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种能量的转化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势能、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理解并应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运动、电梯上升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设计方式与活动目的:我选择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1动能势能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导学案、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自行车下坡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能加速?2. 知识讲解: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质量、高度)。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如:降落伞下降的过程。
4. 随堂练习:根据例题,让学生自行解答类似问题。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拓展延伸:探讨动能和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下列现象: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能加速?2. 举一个例子,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答案:1. 自行车下坡时能加速,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 例子:降落伞下降的过程,势能转化为动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视频、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拓展延伸: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工程学中的机械设计、体育运动中的项目比赛等。
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动能和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导学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能够设计实验探究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合作的成功与喜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通过探究活动,使逐步形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创设情境时展示我国体育事业的成就和航天事业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导入1、什么叫做功?2、手用水平推力推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手做功吗?3、物体能对物体做功吗?举例说明在物理学中,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 ,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一、动能观看多媒体图片,这些图片中的能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动能:物体由于能。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两枚相同的子弹,一枚用手枪发射出去,一枚用手扔出去,让他们射击同样的木板,我们会看到什么结果?猜想动能与什么有关?2、一辆卡车和辆小汽车都以60km/h的速度行驶,如果他们撞到相同的物体,哪个破坏性更大一些?猜想动能与什么有关?探究活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改变速度大小?3、怎样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这个实验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实验结果: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速度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较。
实验结论1: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物体的动能越大;信息快递:质量不等的小车从斜坡的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它们的速度大小。
探究动能和质量的关系1、如何改变质量大小?2、怎样比较物体的动能?这个实验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小车对木块所做的功较,质量大的小车具有的动能较。
实验结论2:物体的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物体的动能越大。
综合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的越大,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导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导学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在设计这堂物理课“动能、势能、机械能”时,我的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种设计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动能、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动能、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坡、篮球、跳伞运动员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动画片,展示各种运动场景,如跑步、跳高、扔铅球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提问:这些运动场景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具的动能、势能的变化。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动能、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动能、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实践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展示动能、势能的转化。
2.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活动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觉得学生们在实践中对动能、势能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学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学案(新版)苏科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描述。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为例,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
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球、斜坡、小车、跳绳等。
2. 学具:每人一份活动手册、彩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孩子们熟悉的球滚动的现象,引导孩子们观察球滚动时速度的变化,从而引出动能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高度、速度下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4. 游戏:设计一个关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
2. 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动能、势能、机械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孩子对速度、高度等因素对动能、势能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探究,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 导学案.
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学习要求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认识到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理解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4.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5.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指导1.知识结构:2.对能量的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3.对机械能的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2)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3)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 势能 重力 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势能就越大 弹性 势能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越强,弹性势能就越大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⑴首先明确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再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与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典型范例例1 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精析:从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出发去分析问题.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质量和速度不变,动能不变;下落过程中,相对地面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故机械能减少.全解:B点评:对于这类问题的判断主要是抓住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词“匀速下落”匀速反映了速度不变,下落反映了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的变化。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导学案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能量: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就表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对能量的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二、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和有关。
(2)实验采用研究方法。
(3)实验中通过来比较动能大小。
这是法。
(4)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相同、不同。
应如何操作:。
如图,应选图。
结论:。
(5)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相同、不同。
应如何操作:。
如图,应选图。
结论:。
2、题例:(1)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2)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停止后,它的动能为。
(3)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时,它的动能。
(4)火箭发射升空时动能,安全返回着陆时动能。
二、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
1、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通过来比较重力势能大小。
(2)图甲、乙是探究重力势能与的关系。
结论:。
(3)图乙、丙是探究重力势能与的关系。
结论:。
三、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
物体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2、题例:a、下列物体具有哪种能(1)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
(2)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__________。
(3)正在空中下落的伞兵,具有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平地面滚动的铅球,具有。
b、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1)汽车沿着斜坡匀速上行动能,重力势能。
(2)电梯上升得越来越快动能,重力势能。
(3)皮球在空中下落动能,重力势能。
(4)洒水车洒水时在平直马路上匀速前进动能,重力势能。
四、机械能:。
五、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活动一:如图,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1、摆球从A点到B点过程中:速度,动能;高度,重力势能;把能转化为能。
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2.使学生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3.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认识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机械能小组合作:请判断下列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的形式:(1)悬挂着的电灯,具有;(2)操场上滚动的足球,具有;(3)被压弯的钢尺,具有;(4)空中飞行的小鸟,具有;(5)上紧发条后而运动的玩具汽车,具有。
(二)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活动:观察摆球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观察摆球摆动的过程。
(2)小组合作:①思考并完成课本P34的填空,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②我们观察到,实际摆球在左右摆动过程中幅度越来越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合作:思考并说明P35中图12-12各图有关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①过山车—————上升过程:;下降过程:;②皮球落地反弹——下落过程:;形变过程:;恢复过程:;上升过程:;③滚摆——————上升过程:;下降过程:;④撑杆跳高————起跳过程:;上升过程:;下落过程:;(三)学以致用:例1 2011年4月10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八号导航卫星发射到预定椭圆轨道,该椭圆软道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599千米,如图是北斗八号一导航卫星的轨道示意图。
已知该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关于该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势能、动能、速度的变化是()A.势能增加、动能减小、速度减小B.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增加C.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不变D.势能不变、动能不变、速度不变例2 一架农用飞机正在给农田进行空中播种,为了播种均匀,飞机的高度、速度必须保持不变,那么在播种过程中,飞机的动能,重力势能;种子从空中落下,动能,重力势能,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看是能转化为能。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2)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2)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2. 势能的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其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2. 掌握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和能量转化的判断;2.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导学案、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弹簧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的动能变化。
2. 知识讲解:(1)介绍动能的概念,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2)讲解势能的概念,介绍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3)讲解机械能的概念,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及能量转化的判断。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其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情景:一个小车从斜面滑下,滑行过程中,高度降低1米,速度从10m/s增加到15m/s。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动能不变;(2)物体从高处下落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3)在弹性碰撞中,机械能守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1)》导学案(苏科版)
12.1(1)动能势能机械能学案【学习重点】知道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学习难点】知道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决定因素。
【预习指导】1.同学们在生活中都钉过钉子吧,用锤子分别将一根水泥钉钉入沙地、木块和墙壁中,我们在用钉子钉时最轻松,而用钉子钉时,需要将锤抡的很高,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钉子钉进去,那么,我们把锤子抡得高,用很大力的目的是什么呢?。
2.我们在八年级下学期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阻力的关系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试想一下:⑴如果是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不同的高度滚下的话可能会怎样?;⑵如果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滚下又会怎么样呢?。
3.什么是能量?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4.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5.请参考书P32实验,制作一个跳卡,并带到课堂上比一比,看谁制作的跳卡跳得最高。
【学习过程】(一)能量 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 ,那个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 (二)动能定义: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这种物体 而具的能称为动能。
活动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能些因素有关观察与思考:小车从斜面滚下,撞到水平面上的一个木块上,推动木块做功,通过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来表示小车具有的 大小。
1、观察P31图12-5,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沿斜面处由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这是控制 ,改变了 ,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与 的关系。
2、观察P31图12-6,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滚下,看哪次能把木块推得远, 这是控制 , 改变 ,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与 关系。
3、通过本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4、生活中还有哪能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 (三)势能势能包括 势能和 势能。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导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导学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我的动能、势能、机械能导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条件。
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转化现象,如滚摆上升下降过程、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活动一:动能的探究(1)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提出问题:“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速度和高度发生变化,那么它的动能是否会发生变化呢?”(2)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记录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3. 探究活动二:势能的探究(1)提出问题:“滚摆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动能是否会转化为势能,或者势能是否会转化为动能呢?”(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滚摆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势能和动能变化,记录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势能与高度、速度的关系。
4. 探究活动三:机械能的探究(1)提出问题:“在滚摆上升下降过程中,机械能是否会发生变化?”(2)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滚摆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机械能,记录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1. 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条件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关系,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掷物体,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列举一个实际情境,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过程;3.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概念和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能说出动能的概念,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说出弹性势能的概念,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3、能说出重力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并探究出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如何探究出影响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课前预习】1、知识回顾:对物体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二。
2、生活感知(1)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钉入钉入木板中,说明的锤子能对钉子做功。
(2)压缩的弹簧能将小车弹出,说明发生的弹簧能对小车做功。
(3)打桩机上举高的重锤能将桩打入地里,说明的重锤能对木桩做功。
3、基础知识(1)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
(3)和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4)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能。
(5)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能。
【新知导学】(一)能量的概念“生活感知”的三个实例的共性是: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1、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2、注意:(1)能量反映本领,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2)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不一定)正在做功。
(二)动能和势能运动的小车能推动木块做功,如果将小车停靠在木块的一侧,小车就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可见,小车之所以能推动木块做功,是因为小车是的。
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注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注意:和是两种常见的势能。
4、下列事例中反映了哪些形式的能?请分类:(1)奔跑的运动员;(2)压弯的撑杆;(3)被举高的杠铃;(4)挂在树上的苹果;(5)拉长变形的弓;(6)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
具有动能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三)探究动能和势能1、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参看课本第31页)让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上时就具有一定的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物理上册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12A B OA动能势能机械能【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 五.机械能物理学,中我们将 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可以只有势能,可以只有动能,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活动:观察现象,将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记录下来 (1)观察摆球的摆动,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①当小球由A 点向下摆动时,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动能越来越 ,重力势能越来越 ;当小球到达最低点O 时,小球的动能最 ,重力势能最 ,在此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转变成 能;②当小球由O ,点向B 点运动时,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动能逐渐转变成 能;当小球到达最高点B 点时,小球的动能为 ,重力势能最 。
在此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转变成 能; (2)活动2:分析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①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逐渐________,速度逐渐_________,说明此时滚摆的重力势能____,动能______,即可说明滚摆的逐渐转化为_______;课题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2)主备班级学号姓名3A ②滚摆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逐渐________,速度逐渐_________,说明滚摆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即可说明滚摆的逐渐转化为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
班级姓名日期
课前预习:
1.同学们在生活中都钉过钉子吧,用锤子分别将一根水泥钉钉入沙地、木块和墙壁中,我们在用钉子钉时最轻松,而用钉子钉时,需要将锤抡的很高,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钉子钉进去,那么,我们把锤子抡得高,用很大力的目的是什么呢?。
2.我们在八年级下学期探究“物体的运动与阻力的关系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试想一下:
⑴如果是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不同的高度滚下的话可能会怎样?;
⑵如果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滚下又会怎么样呢?。
3.什么是能量?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4.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
5.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能量的概念;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均力敌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预习交流:
1.相互交流预习中的困惑。
2.在预习过程中,所做的小实验成功了吗?从中得到了什么?
三、互动突破:
(一)能量
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那个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
(二)动能
定义: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这种物体而具的能称为动能。
活动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能些因素有关
观察与思考:小车从斜面滚下,撞到水平面上的一个木块上,推动木块做功,通过木块移
...
动距离的远近
......来表示小车具有的大小。
1、观察P33图12-5
是控制,改变了,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与
2、观察P33图12-6
滚下,看哪次能把木块推得远,这是控制,
改变,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与关系。
3、通过本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4、生活中还有哪能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
(三)势能
定义:势能包括势能和势能。
其中物体由于而具有能称为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能称为重力势能。
活动二:小车为什么会运动
比一比:小车被弹簧弹得远近,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能对小车做功,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就。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利用弹性势能来工作的?
活动三:摸拟打桩
观察与思考:将“重锤”举高至“桩”的正上方,让其自由落下,将“桩”打入沙中。
通过“.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来表示“重锤”具有的大小。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要想让“桩”打的更深一些,我们可以将举得更些或使“重锤”质量更些。
2、请你设计实验来探究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与上述两个因素的关系。
4、通过本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训练:
1.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势能相等的物体一定在同一高度 B.悬挂的物体因为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
C.在空中飞行的子弹,能够做功,所以具有能
D.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则这个物体一定既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
2.甲、乙两个物体处在同一个水平面,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
C.甲做功的本领一定比乙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紧急派出飞机为灾区空投救灾物资,从飞机上空投的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减小的物理量是()
A.动能 B.重力势能 C.重力 D.质量
4.在水平街道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一边行驶一边向道路上洒水,下列关于其动能变化的说法中下确的是()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不变 D.无法确定
5.下列现象中,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发生变化的是()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 B.空中加速下落的冰雹
C.匀速上坡的汽车 D.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的列车
6.一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关于它的动能和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一定不变,势能一定增大 B.动能一定不变,势能可能减小
C.动能可能减小,势能可能不变 D.动能可能增加,势能可能增大
7*.在体育课上,小明同学发现操场上放有几个大小不等的铅球,于是他想利用这些铅球
研究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⑴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应如何操作?
⑵在该实验中通过什么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二)
班级姓名日期
课前预习:
1.在生活中,同学们都玩过荡秋千吗?如图所示,我们可以
在AOB之间来回晃动,在从A点到O点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自
已的速度逐渐,高度在;从O点到B点自已的
速度又逐渐,高度在;如果A点离地面更高,那么到
O点时速度更(快/慢),这是为什么呢?
2.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溜溜球时上下运动时的情况,你会发
现什么?你能尝试说明溜溜球在上下运动时能量的转换过程吗?
3.活动,将皮球(篮球、乒乓球)举在高处,让其自由落下,观察其运动情况。
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4.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4.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预习交流:
1.同学们交流预习中的困惑。
2.在预习时,从所观察的实验中得到了什么?
三、互动突破:
(一)机械能
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理解:1、机械能= + ;
2、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功来计算,所以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都是;
3、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而速度的大小与参照物
...的选取有关,高度与所选的参.照平面
...有关,二者都具有相对性。
例1:请判断下列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的形式:
1、悬挂着的电灯,具有;
2、操场上滚动的足球,具有;
3、被压弯的钢尺,具有;
4、空中飞行的小鸟,具有;
5、上紧发条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玩具汽车,具有;
(二)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活动:观察摆球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观察与思考:讨论完成P36填空,分析:
1、摆球由O′点运动到A点,再由A点向O′点运动时,有个瞬间的,此时动能为 J;
2、我们观察到,实际摆球在左右摆动过程中幅度越来越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3、思考并说明P36-37中各图有关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例2:一架农用飞机正在给农田进行空中播种,为了播种均匀,飞机的高度、速度必须保持不变,那么在播种过程中,飞机的动能,重力势能;种子从空中落下,动能,重力势能,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看是能转化为能。
例3:P36图12-11(b):
分析:皮球从高空自由落下时,是能转化为能;接触地面后到弹起前,是能转化为能;反弹时到离开地面之前,是能转化为能;离开地面后向上运动,是能转化为能。
(三)生活物理社会
阅读:大海中蕴藏的机械能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训练:
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空中飞行的球重力势能为5J,动能为4J,此时球具有的机械是
2.下列物体: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溜冰声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其中具有动能的是:,只具有势能的是:,既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填写序号)3.运动员射箭是用力将弓拉开,在放开箭的瞬间,弓的能转化箭的能,箭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箭的能增大。
4.下面的现象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A.小刚用弹弓上形变的橡皮条将“子弹”弹射出去 B.小明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
C.上海“明珠线”上的轻轨车无动力滑上站台 D.骑自行车匀速上坡5.跳水运动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比赛中,跳水运动员从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C.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增大
D.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减小
6.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从同一高度沿光滑的斜面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顶端势能一样多,底端铜块的动能大于铁块的动能
B.与铁块相比铜块在顶端势能少,到底端动能也少
C.与铜块相比铁块在顶端势能少,到底端动能也少
D.两金属块在顶端势能不一样,到底端动能一样
7.小明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从球离开手到最后落在地面的过程中,则动能E K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不计空气阻力),最接近下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8.若小明斜向上抛出小球,则上题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