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存储体系结构
物联网导论总结
![物联网导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fc809283d049649a665801.png)
物联网导论1.物联网的概念,特征:物联网(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
2.核心技术: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3.应用:智能物流、交通、建筑、环境监测4.自动识别技术有哪些?光符号、语音、生物计量识别技术(虹膜,指纹之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ISBN码,二维码)、频射识别技术(RFID)5.RFID频射识别技术三大组件:标签、天线、阅读器6.标签的优点:体积小且形状多样、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全性。
标签的分类:被动式、主动式、半主动式标签。
7.设计传感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程序时应注意几个方面:低成本与微型化、低功耗、灵活性和扩展性、鲁棒性8.传感器的分类(常见传感器):温度、湿度、压强、声音、烟、光、磁传感器。
9.操作系统:TinyOS ContikiOS10.无线传感网的应用:军事监测系统、煤矿监测系统、医疗监测系统11.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蜂窝基站、室内精确、WiFi基站定位12.定位技术:基于距离的定位、基于距离差的定位、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13.智能信息设备:PDA、智能手机、电视、车载设备、数字标牌、医疗设备14.智能设备发展趋势:横向智能化、感知深入化、互联规模化15.无线网络的两大模式:通过基站接入网络的中心结构模式、无中心模式16.无线网络的类别:无线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17.无线宽带网络的难点:信号强度衰减、非视线传输、同频信号干扰、隐藏终端问题18.WiFi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19.CSMA/CD与CSMA/CA的区别: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可以检测冲突,但无法“避免”;CSMA/CA: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发送包的同时不能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冲突,只能尽量‘避免’20.WiMAX无线城域网协议802.1621.无线低速网协议 ZigBee 802.15.422.ZigBee 802.15.4 特点: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23.ZigBee协议组件:ZigBee设备对象、用来定义应用层服务的应用对象、应用支持层24.无线低速网的分类:红外线通信、蓝牙25.体域网的定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是人体上的或移植到人体内的生物传感器共同形成的一个网络。
IEEE网络、系统结构与存贮
![IEEE网络、系统结构与存贮](https://img.taocdn.com/s3/m/ec23b9b969dc5022aaea00e7.png)
测、 流量控制和路由最优化等功能。 无线频谱是有限的珍稀资源 ,但是过去的研究 成果通常假设它是固定带宽的垂直信道 ,阻碍 了频
谱 的高效使 用 。联 想 移 动通信 技 术有 限公 司 的 Z ag og hn n 和江南电脑技术学院的 P a a L n a D s n等人 h
设计了基于图像多间隔颜色和最大颜色的分布式算 法, 并将其与多无线收发器多信道无线 M s e h网络 相综合 , 大大提高了网络性能。 非 匀称 芯 片多处 理器 与 匀称 的相 比能给 多种应 用程序提供合适 的资源并在性能方面更有优势。此
通过比较结果实现错误检测 。 实验数据表 明, 该错误 检测平均开销只 占整个工程的 3 8 仅 占工程中 . %, 6
2 体 系结构技 术
21 虚拟 化技 术 .
虚拟化是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旨在能 够产生一代高效能的计算 。通过虚拟机 、 处理器、 内 存、存储资源可以运用更精细的粒度进行动态的传 输。 目前已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 产生了巨大的
但是现有的关于资料处理中心的方法都是基于在物 理层面上被固定分配的电源配置单元。 然而 , 这并不
适合云的动态性能。 因此 , 吴凯征等人提出一个基于 逻辑层的电源管理方案 , 它使用一个分布树 , 根据不
同的服务和工作负载类型分类来使其具有不同的权
限。
务。清华大学的张凡等人为解决 降低资源成本的同 时减少 响应 时间 的问题 ,提 出为虚 拟机提 供 一个多 层架构 , 此架构可以捕获云平台的性能。 实验结果证 明,此架构不但可以简单而有效地满足响应时间的 需求 , 而且能够减少使用虚拟机的资源。 并行应用在虚拟化环境 中面临着 同步化问题 ,
压 缩场 景架 构 。 中山大学 信 息科 学 技术 学 院 的 H p g ogTn i 等人把运 动跟踪转换为压缩 ei n 、og u nS L 场景问题, 应用垂直匹配跟踪实现稀疏恢复, 并开发
DAS、NAS、SAN存储系统完全分析
![DAS、NAS、SAN存储系统完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5bcc68011ca300a6c3906f.png)
DAS、NAS、SAN存储系统完全分析目前磁盘存储市场上,存储分类(如下表一)根据服务器类型分为:封闭系统的存储和开放系统的存储,封闭系统主要指大型机,AS400等服务器,开放系统指基于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开放系统的存储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开放系统的外挂存储根据连接的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简称DAS)和网络化存储(Fabric-Attached Storage,简称FAS);开放系统的网络化存储根据传输协议又分为: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用户采用的是开放系统,其外挂存储占有目前磁盘存储市场的70%以上,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开放系统的外挂存储进行论述说明。
表一今天的存储解决方案主要为:直连式存储(DAS)、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接入存储(NAS)。
如下表二:表二开放系统的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简称DAS)已经有近四十年的使用历史,随着用户数据的不断增长,尤其是数百GB以上时,其在备份、恢复、扩展、灾备等方面的问题变得日益困扰系统管理员。
直连式存储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IO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包括CPU、系统IO等),数据流需要回流主机再到服务器连接着的磁带机(库),数据备份通常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20-30%,因此许多企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以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的运行。
直连式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
直连式存储与服务器主机之间的连接通道通常采用SCSI连接,带宽为10MB/s、20MB/s、40MB/s、80MB/s等,随着服务器CPU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存储硬盘空间越来越大,阵列的硬盘数量越来越多,SCSI通道将会成为IO瓶颈;服务器主机SCSI ID资源有限,能够建立的SCSI通道连接有限。
网络存储系统基础介绍
![网络存储系统基础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c82c700bed5b9f3f90f1c9d.png)
网络存储系统基础介绍如今的网络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各类信息资源的积累加剧了其膨胀性,人们对数据审视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不单单只是安全存储的数据,更把它们当成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而且网络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处理模式。
对数据传输、管理、维护、虚拟化等等要求,都意识着对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对存储体系结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不管网络发展到何种阶段,用户最终需要的是数据。
网络上大量的数据需要存储,如何才能简便、快速、安全地存储这些数据呢?这对存储系统的容量和速度提出了空前的要求。
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方式(这种方式是将RAID硬盘阵列直接安装到网络系统的服务器上),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从原来的…服务器中心‟模式转换为以…数据为中心‟的NAS和SAN上。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了解网络存储系统:(一)直接连网存储(NAS)(二)区域存储网络(SAN)(三)IP SAN(四)NAS与SNA的比较(五)NAS与SNA的统一(六)网络存储系统市场趋势通过下面的讲解,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随着市场对网络存储设备的需求,大量厂商对这块市场早已做大量的工夫,网络技术的发展,产品也是层出不穷。
再下篇文章中我会对市场的主流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和讲评。
(一)直接连网存储(NAS)NAS的全称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译为直接连网存储。
在NAS存储结构中,存储系统不再通过I/O总线附属于某个特定的服务器或客户机,它完全独立于网络中的主服务器,可以看作是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
也就是说,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访问已不再需要文件服务器的干预,允许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进行直接的数据访问。
在LAN环境下,NAS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之间的共享。
一个NAS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的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e6ff01f78a6529647d5322.png)
首播量约 5 时。系统设 计规模为包括精编 工作 站 5 小 0台、文
稿工作站 1 台、审片工 作站 1 ∞ 0台、配音 工作站 5台 、演播
室 接 口模 块 2套 . 以及 后 台 节 目合 成 服 务 器 1 、转 码 服 务 2台
出 的 节 目源 。 从 媒 体 业 务 数 据 来 源 的 角 度 来 看 , 辑 素 材 除 系 统 内部 编
工作模式 . 能够实现 从撰 写文稿 、编排 串单 、节 目制作 到演
播播 出的完 整内部 业务流 程 。同时 , 系统通过 主干 平台 , 该 与高、 标清 共享服务 系统 配合 能够完成节 目备播 、 素材收录 、
向器 . 支持 跨 系统 媒 体 数 据 的 高 速 交 换 。 以
带宽 需求 =设备 数量 X单 台该类 型设 备单层 视音频 占
用带宽 X该 类型设备规划平均视音频层数量 根 据前述 高清新 闻节 目制播 业务规模 . 以及设备数量 规
划 该 系统 主 要存 储 带 宽 需 求 情 况 见 表 2 其 中 一 些 辅 助 性 带 ,
高 清 新 闻 节 目制 播 网络 采 用 网络 化 、数 据 化 、流 程 化 的
2高 清新 闻 节 目制播 业务 系统存 储 需求 分析
2 1存储 内容 分析 . 高清 新闻节 目制播 网络 存储 的媒体 业务数据从 内容上大 致可 以划分 为两 类 : 第一 类是供编 辑、浏览用 的素材。其 中 编辑素材 是供节 目时 间线 制作 、合成 的原始素材 而浏览素 材 主要 用于发布 浏览 、检 索 , 供给 系统内部文 稿等模块 提 以及 对外素 材发 布界 面作 为媒体 参考 。第二 类是 制作 完成、 经合成形 成的节 目成片 , 为演播室直 播的条 目源 和频道播 作
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
![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6a7d9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1.png)
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答:通子网络体系结构分三层通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提供各种面向网络的服务。
资源子网包括应用层、表示层和话路层,提供各种面向用户的服务。
传输层位于通子网和资源子网的连接处,主要功能是实现底层协议和高层协议的接口与转换。
网络存储结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式存储、网络存储设备和存储网络。
按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理解计算机网络设计意图的基础。
通常不同的拓扑结构也意味着需要使用不同的网络技术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环形、星型、树型和分布型的结构。
1、用一条称为总线的主电缆,将工作站连接起来的布局,称为总线型拓扑结构。
2、环型网络各节点通过环路接口连在一条首尾相连的闭合环型通线路中,环路上任何节点均可以请求发送息。
请求一旦被批准,便可以向环路发送息。
环型网中的数据按照设计主要是单向,同时也可是双向传输。
3、星型拓扑是以中央节点为中心与各节点通过点到点的连接组成。
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控制策略。
4、树形网络是星型网络和总线型网络加上分支的变形扩展,其传输介质可以有多条分支,但不形成闭合回路。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心节点使用集线器(Hub)连接的网络,其物理结构是星型的,但在逻辑上是总线型网络。
按网络工作模式分类网络的工作模式取决于交换的不同。
在通网中,即使是现存的分布式网络也摒弃了直接提供通道的,主要的交换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的交换。
传统的网络采用电路交换,其交换的意义体现在链路的建立、拆除和维持链路,与双方传送的息内容无关。
报文交换是以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为目的的交换,其中报文的长度不限且可变。
当一个站需要发送报文时,它将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目的地址息将报文转发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转送到目的节点。
因此,中间节点会对报一次检查并且暂存报文,并查找路由息找出下一站,再对报文进行转发,两个节点间无需通过呼叫建立连接。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学习笔记汇总要点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学习笔记汇总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b21c05ff00bed5b9f31d8d.png)
2011年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学习笔记第一章1.1.1 系统架构师的概念现代信息系统“架构”三要素:构件、模式、规划;规划是架构的基石,也是这三个贡献中最重要的。
架构本质上存在两个层次:概念层,物理层。
1.2.1 系统架构师的定义负责理解、管理并最终确认和评估非功能性系统需求,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架构,对整个软件架构、关键构建、接口进行总体设计并澄清关键技术细节。
主要着眼于系统的“技术实现”,同时还要考虑系统的“组织协调”。
要对所属的开发团队有足够的了解,能够评估该开发团队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目标和资源代价。
1.2.2 系统架构师技术素质对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有良好的把握。
1.2.3 系统架构师管理素质系统架构师是一个高效工作团队的创建者,必须尽可能使所有团队成员的想法一致,为一个项目订制清晰的、强制性的、有元件的目标作为整个团队的动力;必须提供特定的方法和模型作为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必须避免犹豫,必须具备及时解决技术问题的紧迫感和自信心。
1.2.4 系统架构师与其他团队角色的协调系统分析师,需求分析,技术实现系统架构师,系统设计,基于环境和资源的系统技术实现项目管理师,资源组织,资源实现由于职位角度出发产生冲突制约,不可能很好地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架构,并澄清技术细节,扫清主要难点。
所以把架构师定位在项目管理师与系统分析师之间,为团队规划清晰的目标。
对于大型企业或项目,如果一人承担多个角色,往往容易发生顾此失彼的现象。
1.3 系统架构师知识结构需要从大量互相冲突的系统方法和工具中区分出哪些是有效的,那些是无效的。
1.4 从开发人员到架构师总结自己的架构模式,深入行业总结规律。
几天的培训不太可能培养出合格的软件架构师,厂商的培训和认证,最终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市场,培养一批忠诚的用户或产品代言人,而不是为中国培养软件架构师。
2011年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学习笔记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存储器实验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存储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0b9e54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0.png)
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箱实验部分1.实验目的:(1)理解随机静态存储的原理(2)熟悉实验箱的静态存储操作以及电路的搭建方式2.实验设备:TD-CMA实验箱3.实验过程(1)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2)进行实验操作:预备操作①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KK1、KK3置“运行”档,KK2置为“单步”档;②将CON单元的IOR开关置1(IN单元无输出,避免总线竞争),然后再打开电源开关,如果听到有长鸣的“嘀”声,说明总线竞争,需要立即关闭电源,检查连线;③按动CON单元CLR按钮,将运算器当前数据(例如:寄存器A、B及FC、FZ)清零;设置存储地址①关闭存储器读写数据信号:WR、RD;②设置数据送到存储器地址线:IOR置0;③IN单元D7…D0形成一个8位二进制数地址,设置地址输入控制信号LDAR,将选取一个指定的地址单元,按动ST产生T3脉冲,指定地址被放入地址寄存器(AR)中;向(从)指定的地址单元存(取)数据①存即写数据:IN单元D7…D0形成一个数据,设置数据写入控制信号IOR=1、WR=1、RD=0,按动ST产生T3脉冲,数据存入指定的存储单元中;②取即读数据:设置数据写入控制信号IOR=1、WR=0、RD=1,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即为从指定的存储单元中取出的数据。
4.结果描述:(1)将8位数据存入指定的地址后,将WR置零,RD置1,可以看到数据显示。
(2)地址和数据的区别:地址和数据都为二进制数据,地址是了数据放置的位置,根据选择不同的地址可以看到存储在不同地址的不同数据。
(3)读写逻辑的转换过程:先选取地址,设定数据存入该地址,再选取地址读取数据、(4)位扩展和字扩展原理图如下:二、存储器仿真实验部分1.实验目的:(1) 理解存储器的功能。
(2) 掌握运用Proteus 软件设计ROM 和RAM 的方法。
(3) 基于Proteus 仿真工具掌握存储器与总线的连接及存储器地址空间映射的原理。
(4) 通过8 位字长的存储器电路,实现对ROM 和RAM 存储器的数据读写操作。
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设备
![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81517a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3.png)
1
2
3
1
2
4
交换机
网桥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
冲突域:一个网卡(NIC)的集合,集合中一个NIC发送的帧可能与该域中其他任何一个NIC发送的帧发生冲突。 广播域:一个网卡(NIC)的集合,集合中一个NIC发送的广播帧将被该域中所有其他NIC接收。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
冲突域 广播域
Hub
Bridge
Router Y
Broadcast
交换机不断地传播广播
Switch A
Switch B
同一个帧多个拷贝
Segment 1
Segment 2
Server/Host X
Router Y
Unicast
Switch A
Switch B器Y的 MAC地址
E0
E1
E2
E3
D
C
B
A
地址学习
从D发送数据帧给C 交换机从数据帧的源地址中学习D的MAC地址在E3端口 从D到C的数据帧向各个端口转发(除E3端口以外)
MAC Address Table
0260.8c01.1111
0260.8c01.2222
0260.8c01.3333
0260.8c01.4444
冗余的拓扑结构
避免由于线路中断所造成的网络瘫痪 但是带来的问题 1. 广播风暴 2.同一个帧多个拷贝 3. MAC地址表的不稳定性
Segment 1
Segment 2
Server/Host X
Router Y
广播风暴
Segment 1
Segment 2
Server/Host X
Router Y
非结构化存储方案
![非结构化存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c858e655270722182ef7ba.png)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方案一、存储类型体系:1.1存储类型体系结构图直接附加存储 DAS块存储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SANFC SAN存储类型网络附加存储 NAS 分布式文件存储HDFS(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OpenStack—Swift 对象存储ceph1.2存储类型体系描述(1)块存储:将存储区域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小块,是传统裸存设备的存储空间对外暴露方式。
块存储系统将大量磁盘设备通过SCSI/SAS或 FCSAN与存储服务器连接,服务器直接通过 SCSI/SAS或 FC协议控制和访问数据。
主要包括 DAS和 SAN两种存储方式。
对比如下图: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光纤交换机JBODRAID RAID 直接附加存储 DAS以主机为中SAN采用块数据组织,通过可心,将外部的数据存储设备通伸缩的高速专用存储网络互联过 SISC/IDE/ATA等 I/O 总线直接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和服务连接到服务器上,使数据存储器,提供内部任意节点间多路设备是服务器结构一部分。
可选择的数据交换。
(2)分布式文件存储:文件存储以标准文件系统接口形式向应用系统提供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空间。
分布式文件系统把分布在局域网内各个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夹集合成一个虚拟共享文件夹,将整个分布式文件资源以统一的视图呈现给用户。
它对用户和应用程序屏蔽各个节点计算机底层文件系统的差异,提供用户方便的管理资源的手段和统一的访问接口。
主要包括 NAS和 HDFS两种存储方式。
a)网络附加存储 NAS结构如图:应用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文件系统文件系统RAID RAID网络附加存储NAS是一种文件网络存储结构,通过以太网及其他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将存储设备连接到许多计算机上,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内部网络b)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结构如图:HDFS NameNode功能·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文件访问·负责数据块到数据节点之间的映射NameNode(Master服务器)DataNode功能· 管理挂载在节点上的存储设备DataNode(Slave DataNode(Slave ·在NameNode的统一调度下创建、删除和复制数据块服务器)服务器)(3)对象存储:对象存储为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提供Key-Value这种通过键 - 值查找数据文件的存储模式,提供了基于对象的访问接口,有效地合并了 NAS和 SAN的存储结构优势,通过高层次的抽象具有 NAS的跨平台共享数据优点,支持直接访问具有 SAN的高性能和交换网络结构的可伸缩性。
基于CWDM和IP网的多层次网络存储容灾体系结构
![基于CWDM和IP网的多层次网络存储容灾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e43a5dfb9f3f90f76c61b48.png)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2 卷 第 1 9 期
VO . 9 1 2 N O. 1
计 算 机 工 程 与 设 计
Co ue gie rn n sg mp t r En n e iga dDe in
20 年 1 08 月
Jn a .2 0 0 8
Ke r s m utly rd s se e o e ; so a e a e e wo k b c u ; CW DM ; so a e vru l a i n y wo d : l a e ia tr c v r i r y t r g r a n t r ; a k p trg i ai t t z o
Dia tr e o ey s se a c i cu eo l ly r ewo k so a e s se c v r y tm r h t t r f r e mu t a e t r t r g i n
b s do a e n CW DM ndI a P
热 点 和 迫 切 的 需要 。提 出 一 种 基 于 C WDM 和 I 的 多 层 次 网络 存 储 容 灾体 系 结 构 , 据 不 同 的 灾难 程 度 , 用 了三 层 容 灾 P网 根 采 来 分别应对 解决 , 别通 过本 地集群 以及相 关 冗余备份 , 分 同城 容 灾 中 心 和 远 程 备 份 中 心 来 实现 , 而在 灾难 发 生 后 , 够 保 从 能
和 信 息 的 完 整 性 、 全 性 、 用 性 , 时 保 证 各 项 应 用 服 务 不 安 可 同 间 断的运转 。 当今 的世 界 , 在 跨 入 信 息 时 代 , 据 和 信 息 逐渐 成 为 各 正 数 行 各 业 的 业 务 基 础 和 命 脉 。 各 个 单 位 因 为信 息 化 带 来 快 捷 当 的服 务 决 策 和 方 便 管 理 时 , 必 然 面 对 着 数 据 丢 失 的危 险 。 也 数 据 容 灾 系 统 对 I 言 , 是 为 计 算 机 信 息 系 统 提 供 的 T而 就
MassCloud云存储系统构架及可靠性机制
![MassCloud云存储系统构架及可靠性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c832ccf58f5f61fb7366677.png)
从 以 } 存储 系统 以及相 关可靠 性策 略的描述 中可 以看 出 , : 对 不同 的存 储 系统 所 使用 的 可靠 性策 略存 在
长, 数据存 储 已经发展 为 . ,B,B级 , r P z B 存储需 求刘‘ 储 系统 的设 计 和存 储可 靠性 、 存 仔储 效率 形成 了巨大 的
挑战 .
纵 观存储 系统的发 展 , 从早 期 的 磁盘存储 、 I 逐 步发展 为 以 D S N S S N A R D, A , A ,A …为 代表 的网络存储 系 统, 近年来 比较 流行 的多为分 布式文件 系统 以及存储 系统 . : ni i ¨ 是一 个 旨在 为文件 系统或 者备份 应 如 A t ut 2 q y J 用提供存 储服 务的大规 模分布 式存储 系统 , 系统采用 安全 日志技术 保证 数据完 整性和 系统 的可 靠性 , 存 该 保 日志 的多个副 本 , 同时 基于拜 占庭容错 协议保 证副本之 间 的一 致性 ; asnr_ 是 一个 用 于存储 结构 化数 据 Cs d 3.0 0 1 8 2 1 .3.2 :0.8 6 j i n 10 —9 0.0 1 0 0 1 s
Mas lu sC o d云存 储 系 统 构 架 及 可 靠 性 机 制
马玮 骏 , 吴海 佳 刘 鹏 ,
( . 放 1解 工 人学 指 挥 自动 化学 院 , 苏 南 京 江 200 ; . 军 胛 大 学 气 象 学 院 , 苏 南京 1 7 2 解放 0 2 l0 ) 111
的分 布式 海量 存储系 统 , 该系 统借鉴 了很多数 据库 的设 计 和实现思 想 , 免 了大规 模分 布式存储 系统 中的单 避
点故 障问题 , 旨在提供 高可靠性 、 高性 能 的存储 服务 ; 文献 [ ] 绍 r一种 使用 d ah 进行存 储 资源 管理 的 、 4介 Cc e 在 网格 环境下 基于 G i T r F P提供 分布 式存储 服 务的部 署和实 现方式 ; Y R s r 是一 个可扩 展 的商用分 布 d H D t 』 A o 式存储 系统 , 系统 的特点在 于能够 自我维护 , 该 自动地 进行故 障恢 复 , 对数 据 和网络 进行 重 建 ;adt e 是 Sn S n o
在线网课学习知道《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山东科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在线网课学习知道《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山东科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ac334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f.png)
第一章单元测试第二章单元测试第三章单元测试第四章单元测试第五章单元测试第六章单元测试第七章单元测试第八章单元测试第九章单元测试第十章单元测试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10分)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链接这些节点的()构成的。
A.关系B.对象C.链路2【单选题】(10分)中国在2009年8月提出了与物联网有关未来信息化战略是()A.智慧中国B.感知中国C.智慧地球D.感知世界3【单选题】(10分)下列不属于感知识别层核心技术的是()A.定位系统B.信息系统C.RFIDD.传感器4.【多选题】(10分)正确答案:ABCD我们身边的网络有哪些()A.交通网络B.车联网C.无线通信网络D.社交网络5.【多选题】(10分)正确答案:ABC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包括()A.智能应用B.全面感知C.可靠传输D.物物相连6.【多选题】(10分)正确答案:ACD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哪三大组件()A.天线B.传感器C.标签D.阅读器7.【多选题】(10分)正确答案:ABCD下列属于应用于物联网中国的网络形式的是()A.无线宽带网B.移动通信网C.互联网D.无线低速网8.【多选题】(10分)正确答案:ABC网络存储体系结构()A.存储区域网络(SAN)B.直接附加存储(DAS)C.网络附加存储(NAS)9【判断题】(10分5G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A.错B.对10【判断题】(10分感知识别层位于物联网模型的最底端,是所有上层结构的基础。
()A.对B.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10分指纹预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分割、图像过滤、二值化、细化四部分()。
A.对B.错2.【多选题】(10分)正确答案:ABCD以下属于虹膜识别特点的有:()A.防伪性: 一般不会用外科手术改变虹膜特征。
B.非接触性: 从无需用户接触设备,对人身没有侵犯。
C.稳定性: 虹膜定型后终身不变。
D.生物活性3【单选题】(10分)IC卡按数据传送方式可以分为()A.可读IC卡和可写IC卡B.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C.串行通信卡和并行通信卡D.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和CPU卡。
物联网试题
![物联网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ca49b4aef8941ea66e051c.png)
1. 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复杂、形式多样的系统技术。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2. 条形码,简称条码,将条码转换成为有意义的信息,需要经历扫描和译码两个过程。
3.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
4. 一般而言RFID系统由5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
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被封装在一起,又统称为阅读器,所以工业界场将RFID系统分为阅读器、天线、标签三大组件。
5. 根据频率不同,RFID系统集中在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个区域。
6. 当两个以上的标签在同一时刻向阅读器发送标识信号时,信号将产生叠加而导致阅读器不能正常解析标签发送的信号,这个问题通常被称为标签信号冲突(或碰撞问题),解决冲突问题的方法被称为防冲突算法(或防碰撞算法,反冲突算法)。
7.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现代传感器走上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路线,其典型代表是无线传感器节点。
8. 和传统传感器不同,无线传感器节点不仅包括了传感器部件,而且集成了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等,能够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网络传输。
9.??GPS系统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①宇宙空间部分②地面监控部分③用户设备部分10. 在进行移动通信时,移动设备始终是和一个蜂窝基站联系起来的,蜂窝基站定位就是利用这些基站来定位移动设备的。
最简单的定位方法是COO定位。
多基站定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ToA/TDoA定位,ToA和TDoA测量法都至少需要三个基站才能进行定位。
11.??WiFi:英文全称为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也称其为IEEE 协议。
它是一种短距离无线技术。
12. 相比以太网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的两个域,数据帧中包含4个地址域。
13. IEEE 还定义了两种器件:ZigBee和WirelessHART。
存储网格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存储网格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69ea46f7ec4afe04a1dfbd.png)
存储 网格 将 是人们 尊重 规律 来发 展存储 技术 的 必 然选 择 。存 储 网格将 网络 中的存储 系统进 行整合
并统一进行管理 , 通过单一 的管理路径 即可掌控所 有 的存储 资源 。 在存 储 网 格 环境 下 , 论 物 理存 பைடு நூலகம் 无
设备 、 驱动 器 、 问接 口是 什 么 , 访 网格 应 用 系 统看 到 的都 是 通过封 装 和虚拟 化 的存 储服 务 。即便 物理存 储发 生变 化 , 种存 储服 务也是 不会 变 的。 这
由调 配 , 分 布 在不 同物 理 位 置 的 多个 计算 机 设 并将
基于 I P网络 的 N S可 以被 无 数 多 个 主 机 所共 享 。 A 既然 存储 资源 共享是 存储 体 系结构 发展 的最 本质 的 需求 , 么在总线 存 储 体 系 、 那 网络 存储 体 系 、 拟存 虚 储体 系之 后 的将 来必 然是 存储 网格 。通过 存储 网格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3 7 期
20 0 7年 6月
北华航天工业 学院学报
J un lo rhChn n t u eo rs aeE o r a fNot iaI si t fAeog c n t
V 1 1 0 . 7 No. 3
体 系结构 。描述 了存储 网格 的基本特性 ,研究并设 计 了存 储 网格 的一种体 系结构 ,对 存储 网格 的核 心问题及 关
键技术进行 了探讨 。
关键词 :网格 ;存储 网格 ;体系结构 ;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3 3 P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3—7 3 ( 07 0 —0 0 ~0 9820)3 05 4
J n.0 7 u 20
物联网导论必做题附答案
![物联网导论必做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ed0f7192e45361166f55a.png)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四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 C)和综合应用层。
A)物理层B)会话层C)管理服务层D)表示层2.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 A )、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
A)阅读器B)扫描仪C)转换器D)主机3.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了( B )的三大支柱。
A)网络技术B)信息技术C)感知识别D)物联网技术4.在传感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程序设计时应考虑低成本与微型化、低功耗、灵活性与扩展性和( D )。
A)经济性B)高效性C)舒适性D)鲁棒性5.具体而言,位置信息包括三大要素:所在的地理位置、处在该地理位置的( C )、处在该地理位置的对象(人或设备)。
A)空间B)事件C)时间D)场景6.GPS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宇宙空间部分、地面监测部分和( B )部分。
A)空中接收B)用户设备C)管理控制部分D)连接传输7.物联网设备的智能性就体现在这些异构的设备所构成的系统具有( C )、任务迁移、智能协作和多通道交互四个方面。
A)数据接收B)任务发布C)情境感知D)系统管理8.随着物联网感念的诞生和发展,智能设备也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位,即横向智能化、(A )和互联规模化。
A)纵向智能化B)管理深入化C)感知深入化D)互联微型化9.组成无线网络的基本元素包括无线网络用户、无线连接和(A )。
A)基站B)数字终端C)PDA D)移动设备10.无线网络的类别包括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 A )局域网。
A)个人B)大众C)集体D)宽带11.由于所使用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较差,因此两个使用( B )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相互可见,通信距离一般为一米左右。
A)蓝牙B)红外C)ZigBee D)WiFi12.一个主蓝牙设备最多可以同时和( C )个从设备通信。
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网络存储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124708a6c30c2259019e12.png)
网络存储技术分析摘要:随着计算机平台的演化和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的演化过程产生相应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相互影响,这些技术日趋成熟网络存储技术时代悄然而至。
本文通过对存储网络和体系结构基础的阐述,以及对智能存储网络的介绍,展示了当今存储网络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存储直连式存储存储网络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221-011、引言网络存储是适应分布式计算而产生的。
在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商业机构营业范围越来越大,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业务也越来越分散。
在每个分支机构都会有大量的应用进行计算,计算产生的数据迅速增加,导致服务器内部存储不足。
并且数据保存在不同服务器上形成了信息孤岛。
不利于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同时信息基础架构的成本也大大增加。
网络存储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服务器计算产生的数据通过存储网络保存在网络存储器里,不但节约了信息基础架构的成本,还使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得到共享。
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更便宜,更有效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也对计算机平台的演化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随着这两项技术的逐渐成熟,存储网络也因此而到来。
2、网络存储体系结构基础2.1 直连式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是指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使用。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相对简单的,所以直连式网络存储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末,计算机逐渐从大集中系统过渡到分布式客户/服务器模型,计算机的架构更为灵活。
das购置成本低,配置简单,使用过程和使用本机硬盘并无太大差别,对于服务器的要求仅仅是一个外接的scsi口,因此对于小型企业有很吸引力。
分布式的计算和存储的增长对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网络存储设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存储设备简称nas,是采用与网络介质直接相连的一种特殊设备,对计算机数据实现存储的系统。
主流存储架构介绍
![主流存储架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c360b7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7d.png)
1主流存储架构介绍●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连式存储。
DAS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I/O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数据流需要回流服务器主机再到连接着服务器的磁带机(库),数据备份通常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20%——30%,因此许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以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运行。
直连式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接入存储。
NAS是采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存储设备。
NAS是部门级的存储方法,后点在于帮助工作组和部门级机构解决迅速增加存储窝里的要求。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SAN采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技术,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
SAN专注于企业级存储的特有问题,主要胜于存储量大的工作环境。
SAN结构的组成部分:主机光纤适配卡、光纤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存储设备、管理软件、备份软件等。
SAN提供了灵活的存储连接,服务器可以访问存储区域网络上的任何存储设备,如带库、磁盘阵列;同时存储设备之间、存储设备同SAN交换机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
SAN采用fibre channel协议,在连接上可以使用光纤和光缆。
由于fibre channel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很好的性能、超长距离支持能力、良好的扩展性,因此SAN使得将存储同服务器分开成为现实。
2、SAN集中存储特点●高性能:SAN技术方案中采用光纤通道技术与高性能的光纤交p机连接主机和存储设备。
可以提供每个端口2Gbit/sec——4Gbit/sec的高速度,相对其它竞争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可靠性:磁盘阵列在多方面均采用了高可靠性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可用性
SAN的高可用性是基于它对灾难恢复、在线备份能力和对冗余存储系统和数据的时效切换能力而来。NAS应用成熟的网络结构提供快速的文件存取时间和高可用性,数据复制(在存储系统层面)等功能可以保护和提供稳固的文件级存储。一个融合SAN和NAS技术的存储解决方案全面提供一套在以块(Block)和文件(File)I/O为基础的高效率平衡方案从而全面增强数据的可用性。应用光纤通道的SAN和NAS,整个存储方案提供对主机的多层面的存储连接,高性能、高可用和容易维护等优点全由一个网络架构提供。
网络存储体系结构
摘要:首先对存储技术的发展阶段做一概述性的介绍,重点分析NAS、SAN网络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两者的融合系统作了一定的分析;最后分析网络存储体系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存储;NAS;SAN;虚拟存储
Network-Storage Architecture
从用户应用的角度来划分,必须采用SAN或者NAS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应用需求采用SAN或者NAS都能满足,而采用SAN与NAS融合的方案作到了最好的满足。
4 发展前景
实际上,只有真正开放的存储网络才是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潮流。正像SCSI技术和Ethernet技术的发展所走过的道路,SAN最终将实现不同主机和不同存储设备的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无疑,企业的管理者将是这一目标的最大受益者,企业将充分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收益。存储系统将有机地融为一体,存储空间将变得十分广阔,充分体现信息对企业的价值。
3.1 扩展性
以光纤为接口的存储网络SAN提供一个高扩展性、高性能的网络存储机构。光纤交换机、光纤存储阵列同时提供高性能(200Mbps)和更大的服务器扩展空间。这是以SCSI为基础的系统所缺乏的。网络存储NAS可以是已经配置好的,完整的并可追加至数个至数十个TB的网络存储设备。由于NAS设备是基于目前的TCP/IP网络,远距离存储设备是完全可以实现。一套融合SAN和NAS的解决方案全面获得应用光纤通道的能力,从而让用户获得更大的扩展性、远程存储和高性能等优点。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torage technique based on bus, analyze four network storage architectures in details, also 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how to implement storage devic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orage architecture.
Key words:Network-Storage;NAS;SAN;Virtual Storage
1 概述
由于INTERNET的快速发展、在线数据存储的快速增长、电子商务等众多需求,原来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技术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存储需求了.以存储网络为中心的存储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网络存储技术沿着三个主要的方向发展:NAS、SAN、IP-SAN.同时,由于NAS、SAN、IP-SAN系统的一些固有缺点,使得网络存储新技术不断出现,如DAFS、InfiniBand、统一虚拟存储、NASD等等.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存储技术分为三个阶段:
2存储体系结构
2.1 SAN(Storage Area Network)
高性能的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光纤通道网络协议是SAN的关键。我们把以光纤通道交换机为骨干的网络拓扑结构称为“SAN Fabric”。而光纤通道协议是SAN的另一个本质特征。SAN正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光纤通道协议上加载SCSI协议来达到可靠的块级数据传输。
2.2 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
NAS使用了传统以太网和IP协议,当进行文件共享时,则利用了NFS和CIFS以沟通NT和 Unix系统。由于NFS和CIFS都是基于操作系统的文件共享协议,所以NAS的性能特点是进行小文件级的共享存取。
从NAS的简单机制可引申出它的一些明显的优缺点。优点方面,NAS的部署非常简单,只须与传统交换机连接即可;其次,它的成本较低,因为NAS的投资仅限于一台NAS服务器,而不像SAN是整个存储网络,同时,NAS服务器的价格往往是针对中小企业定位的;第三,NAS服务器的管理非常简单,它一般都支持Web的客户端管理,对熟悉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人员来说,其设置既熟悉又简单。在简单易用的背后,NAS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从性能上看,由于与应用使用同一网络,NAS会增加网络拥塞,反过来,NAS性能也严重受制于网络传输数据能力; 其次,从数据安全性看,NAS一般只提供两级用户安全机制,虽然这能简化使用,但还需要用户额外增加适当级别的文件安全手段。
概括来说,SAN对于高容量块状级数据传输具有明显的优势,而NAS则更加适合文件级别上的数据处理。尽管二者存在根本特性上的差异,但SAN和NAS 实际上也是能够相互补充的存储技术。例如,SAN擅长块数据传输、极易扩展且管理设备有效。用户可以使用 SAN运行关键应用,比如数据库、备份等,以进行数据的集中存取与管理;而NAS 支持若干客户端之间文件共享,所以用户可以使用NAS作为日常办公中需要经常交换小文件的地方,比如存储网页等。SAN和NAS在实际情况中是可以并存在一个系统中。例如,SAN更多与NAS联合使用,可以为NAS设备提供高性能、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同时许多SAN通常驻留在NAS应用中。
3 SAN和NAS融合系统的优势
NAS和SAN是互补技术,一些其他的信息技术趋势已经驱使融合网络的采用,其中包括:一些分散式的应用和用户要求访问相同的数据;对提供更高的性能、高可靠性和更低的拥有成本的专有功能系统的高增长要求;以成熟和习惯的网络标准包括TCP/IP, NFS和CIFS为基础的操作;一个全面降低管理成本和复杂性的需求;一个不需要增加任何人员的高扩展存储系统;一套可以通过重新规划的系统以维持目前拥有的硬件和管理人员的价值等。
但以存储网络为中心的存储解决不了全部的数据存储问题,如存储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数据融合等.不少先进存储系统的倡导者都提出,存储作为一种资源,应该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来水和电力一样,随时可以方便的存取和使用,这就是存储公用设施模型.也是网络存储的发展目标.实现存储公用设施模型的关键就是在网络存储基础上实现统一虚拟存储系统.目前存储技术还处于存储网络阶段.虚拟存储才刚刚起步.
SAN以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光纤通道协议为主要特征的本质决定了它的诸多优点,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性能、距离、管理等方面。首先,在一些关键应用中,传输块级数据要求必须使用SAN——尤其是多个服务器共同向大型存储设备进行读取。由于在数据传输时被分成小段,使SAN对服务器处理的依赖较少,可以有效地传送爆发性的块数据,SAN的性能及可靠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次,通过城域网(MAN),SAN可以实现远程灾难恢复。一般地,使用E3信道, SAN可以在不降低性能的同时将部件间的距离增加至150km。第三,很重要的一点,SAN的管理是集中而且高效的。用户可以在线添加/删除设备、动态调整存储网络以及将异构设备统一成存储池等。
3.2 存储管理
SAN存储网络提供一个存储系统、备份设备和服务器相互连接的架构。他们之间的数据不再在以太网络上流通从而大大提高以太网络的性能。正由于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完全分离,用户获得一个与服务器分开的存储管理理念。我们现在可以对企业的数据和存储作特殊和专业的管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把数据管理与服务器管理混为一谈。复制、备份、恢复数据和安全的管理可以以中央的控制和管理手段进行。加上把不同的存储池以网络方式连接,用户可以以任何他们需要的方式访问他们的数据,并获得更高的数据完整性。
3.4 服务器联合
在一个SAN系统中,服务器完全连接到一个数据网络,增加了对用户共有存储阵列的连接。高效率和经济的存储分配可以通过聚合的和高磁盘使用率获得。一个 NAS 系统包含在一台NAS服务器中的文件系统并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到以太网内,同时使用用户的存储空间。由于服务器的增长和存储的增长不一样,开放的服务器可以基于数据处理作为组合和管理基础,不受存储限制。一套融合SAN和NAS的存储系统全面提高Unix和Windows服务器对存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 75%或者更高。
1) 总线存储阶段;
2) 存储网络阶段;
3) 虚拟存储阶段.
以存储网络为中心的存储是对数据存储新需求的回答.是全新的存储体系结构.它采用面向网络的存储体系结构,使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网络存储体系结构包括了网络和I/O的精华,将I/O能力扩展到网络上(不是以前的总线),特别是灵活的网络寻址能力,远距离数据传输能力,I/O高效的原性能;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消除了不同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障碍;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