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背景1、Carnoy固定液:固定液的重要特性是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还要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
单纯的固定液一般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在实验中使用两种混合的固定液。
由于Carnoy首先使用的甲醇和冰乙酸混合液而称其为卡诺氏固定液。
Carnoy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每次使用前需临时配制,长时间放置影响固定效果,固定时间15min至24h,冰箱、室温均可。
必要时可改变甲醇和冰乙酸的比例,冰乙酸比例增加,利于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但易导致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失。
2、低渗液(hypotonic solution)低渗液是指渗透压和离子强度均低于正常细胞生理条件的溶液,渗透压低于组织液,与外周血混在一起时,水分迅速进入细胞,使其膨胀,甚至破裂,获得分散良好的染色体分裂象。
常见的低渗液:水、低渗的柠檬酸钠或氯化钠、甘油磷酸钾(0.65mol/L)、氯化钾(0.075mol/L)等。
低渗效果取决于低渗液的化学组成、低渗的温度和处理时间。
低渗处理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实验室中一般选用0.075mol/L KCl为低渗液,其优点有:①染色体轮廓清楚,可染色性强,染色时间短。
②用于显带染色时能充分显示带型特点。
低渗处理为37℃,25~30min,以预实验条件为准。
2、肝素N-硫酸和艾杜糖醛酸含量较多的一种糖胺聚糖,由D-β-葡糖醛酸(或L-α-艾杜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形成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多糖。
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2、PHA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是一种有丝分裂原,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桌子上,我拿起笔,准备写下这个实验方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这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挑战的课题。
就让我以意识流的方式,带你走进这个神秘的实验世界。
一、实验目的1.了解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2.学习并掌握染色体制备与观察的方法。
3.分析染色体形态,探讨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进行有丝分裂。
2.通过特定染色方法,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3.利用显微镜技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材料1.人体外周血:新鲜、无污染。
2.染色剂:吉姆萨染液、醋酸洋红染液。
3.试剂:肝素钠、氯化钠、磷酸缓冲液。
4.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离心机、移液器、吸管、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采集外周血:抽取2ml静脉血,加入含有肝素钠的抗凝管中,轻轻摇匀。
2.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将抗凝血置于离心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溶液,1500r/min离心10分钟,弃上清,重复洗涤2次。
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重悬细胞。
3.染色:取适量淋巴细胞悬液,滴加吉姆萨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染色5-10分钟。
4.制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轻轻压实。
5.观察染色体:将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调节光线和倍数,观察染色体形态和结构。
6.记录结果:记录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数量、排列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分析1.染色体形态:观察到的染色体呈棒状或X形,颜色鲜艳。
2.染色体数量:正常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
3.染色体排列:有规律地排列成2个染色体组。
4.遗传研究应用:通过染色体分析,可研究遗传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机制。
六、实验注意事项1.采集外周血时,要确保无污染。
2.制备淋巴细胞悬液时,要充分洗涤,去除红细胞和血浆。
3.染色过程中,要控制好染色时间,避免过染或欠染。
4.观察染色体时,要调节好显微镜光线和倍数,确保清晰。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原理。
(2)、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技术。
(3)、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4)、观察人类染色体的形态,并计数、配对、分类和绘图。
(5)、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外周血液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o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再分裂的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血素 (PAH) 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刺激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随后进入有丝分裂。
这样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
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是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和渗透压的调节。
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 是基因的载体。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染色体。
本实验采用了微量全血培养技术,既方便又节省人力物力。
在正常情况下, 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 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
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 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 PHA 作用下, 原处于 G0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进而进行有丝分裂。
利用 PHA 这一特性, 淋巴细胞经过含有 PHA 培养液培养, 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 终止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 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中期有丝分裂细胞。
最后经空气干燥法制片,便可得到质量较好的染色体标本。
即可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形。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观察
37 ℃低渗处理20min后,发到同学手中
低速离心机使用图解
离心机顶盖
转速旋钮 电源指示灯 电源开关
转速显示
时间旋钮
对称放置离心管后方可启动离心机!!!
离心后倒去上清
7、固定:固定液成分为甲醇:冰醋酸=3:1 。每只离心管中,加入固定液2ml(2只 离心管共需4ml),立即用滴管轻轻冲打 成细胞悬液,在室温中固定15min后,准备:在接种罩内,用移液器将培养液分装入 10ml培养瓶中,每瓶量为: – 1640培养液4ml – 小牛血清1ml – PHA 0.2ml – 肝素 0.05ml – 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终浓度为100U/ml – pH:7.2‾7.4用3.5%碳酸氢钠调节
实验用药品
细菌过滤器
光源亮度调节手轮
实验全程录像
染色体G带核型图
染色体核型图
优秀实验报告展示一
优秀实验报告展示二
Motic B1 目镜 瞳距调节拉板 物镜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聚光镜 焦距粗\微调螺旋 集光镜 视度调节圈
Motic B1 目镜 瞳距调节拉板 物镜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聚光镜 载物台左右推进螺旋 集光镜 焦距粗\微调螺旋 视度调节圈
10倍镜下镜检
玻片夹
使用油镜前,在玻片上滴加香柏油
油镜使用结束,用擦镜纸蘸洗镜液
擦洗油镜头
10倍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分裂相
40倍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分裂相
数码显微镜100X染色体观察一
数码显微镜100X染色体观察二
数码显微镜100X染色体观察三
五、实验结果
1.核型分析:绘制自己观察到的染色体 图谱,并注明分组编号(A,B和G组) 注明材料编号,并确定男女。 2,完成实验报告,当场打分。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制备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制备[适用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学时] 6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2、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二、实验原理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
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
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向标本。
三、仪器设备显微镜,离心机,水浴箱,温箱,锥形离心管,毛细滴管,量简,烧杯,培养瓶,冷湿载玻片,玻片架,注射器,碘酒和酒精棉球,酒精灯,定时钟,天平。
四、相关知识点(一)细胞培养技术1、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
由于体外培养的细胞缺乏机体抗感染功能,所以在一切操作中要努力做到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止污染。
2、无菌操作的要领和要求1)培养前准备为做好培养前用品的充分准备工作,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收集好已消毒的所需用品,清点无误后置于超净工作台内,这样可避免操作开始后由于用品不全、往反取物而增加污染机会。
2)超净工作台消毒打开紫外线杀菌灯照射消毒20-30分钟,然后关闭紫外灯打开风机,流入的空气是经过除菌板过滤的空气,工作台内可保持无菌环境。
为防止培养细胞和培养液等受到紫外线照射,消毒前应予先放在带盖容器内或在操作时随手携入。
3)洗手操作时因整个前臂要伸入超净工作台内,所以洗手时,一定要洗刷到肘部,然后用0.2% 新洁尔灭擦洗或用75%酒精棉球擦试。
4)火焰消毒在超净工作台无菌环境中操作时,首先要点燃酒精灯,此后一切操作如安装吸管橡皮头、打开或加盖瓶塞、使用吸管等都要经过火焰烧灼,或在近火焰处进行。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人体的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通常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
在培养条件下给予药物刺激时,经过53-72小时可在培养物中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供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
这种外周血培养方法是在1960年由Moorhead等所建立的。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
血细胞中的小淋巴细胞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
在培养时给予药物刺激,可转变为淋巴细胞,随后进行有丝分裂。
这样经过66-72小时短期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的细胞。
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2年,Warfter 最先研究人类染色体。
1923年,报道人类染色体的二倍体为48条。
细胞遗传学、组织培养技术为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突破主要在于:(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PHA的应用:PHA 是从菜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大量的PHA具有凝血作用。
如果适合,可刺激细胞转为母细胞,从而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应用:秋水仙素可阻断纺缍体截止于中期,使染色体个体大,结构清晰,缩短适度,细胞质粘度降低。
(3)低渗处理(水或0.075mlKcl)使红细胞胀破,白细胞胀大,染色体空间变大,易伸展,便于观察。
1956年,J.H.Tjio A.Levan 培养人胚胎组织细胞,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
1960年,Moorhead建立人体外周血培养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跃进一步。
1968年,T.U. Casperssan 提出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试剂RPMI1640培养基,植物血凝素(PHA),小牛血清,肝素,双抗,秋水仙素,低渗液:0.075Mol/L Kcl,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色液,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等。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A:Na2HPO4•12H2O 28.8克B:Na2HPO4•7H2O 2.164克KH2PO4 2.67克NaH2PO4•2H2O 0.3克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实验设备2ml灭菌注射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除菌滤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等。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制备
01
提交方式
根据实验室或研究机构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提交方式,如纸质版 或电子版。
提交时间
02
03
交流与讨论
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提交实验报 告,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与其他研究者或导师进行交流与 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探讨 和改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注意 事项
细胞培养环境控制
温度
CO2浓度
维持恒定的温度是细胞生长的必要条 件,通常在37°C左右。
维持5%的CO2浓度,以维持培养基的 酸碱平衡。
湿度
保持培养箱内湿度在95%左右,以防 止细胞干燥。
细胞培养基质选择
01
选择适合淋巴细胞生长的培养基 ,如RPMI-1640或DMEM培养基 。
收获细胞
当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或生长状 态良好时,可以收获用于后续 实验或应用。
02 染色体制备
染色体分散
染色体分散是染色体制备的重要步骤,通过使用低渗溶液或机械力等方法使细胞膜 通透性增加,染色体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染色体分散的关键在于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染色体的天然状态,以避免染色体畸变 或丢失。
常用的染色体分散方法包括低渗法、酶解法、机械法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 验目的和细胞类型。
02
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生长因子、 抗生素等添加剂,以促进细胞生 长和防止污染。
细胞培养过程监控
定期观察细胞生长情 况,记录细胞密度、 形态等指标。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 确保无污染发生。
定期检测培养基的 pH值和渗透压,确 保培养基的适宜条件。
05 染色体制备注意事项
染色体制备试剂选择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1)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方案2012级师范2班第3组组员:吴婵胡颖月央珍杨基伟杨青松宋海燕田金梅(组长)一、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人的1ml外周血约含有1×10*6~3×10*6个小淋巴细胞,它们几乎都处于G0或G1期,一般情况下不分裂,但但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刺激后,能转变成可分裂的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
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然后用Carnoy固定液固定,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标本。
核型(karyotype)指一个细胞中的整套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而成。
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体细胞的核型一般可代表该个体的核型。
组型(idiogram)是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绘制成的,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代表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性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
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染色体的特征以有丝分裂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分析中期分裂相。
根据染色体着丝粒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亚端部着丝力粒染色体(st),端部着丝力粒染色体(t)。
对于任何一个的基本形态特征来说,重要的参数有以下3个:(1)相对长度=单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体常染色体+X或Y染色体)的总长度×100%(2)臂指数=长臂/短臂(反映着丝粒位置的指数)(3)着丝粒指数=短臂/整个染色体长度×100%(反映着丝粒位置的指数)人类体细胞的正常核型是含有23对染色体,共46条。
实验1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一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
(2)初步掌握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
【实验原理】在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在通常情况下,它们都处在间期的G1期或G0期,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
但在体外适宜培养条件下,它们经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简称PHA)的作用可发生转化而重新进行有丝分裂活动。
因此,当该类细胞在人体外经PHA 刺激短期培养后,经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止在中期,再经低渗和固定等处理,即可得到较多可供分析的中期染色体标本。
【材料】人外周血【器材与试剂】1、主要器材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水平式离心机、高压蒸汽消毒锅、水浴箱、冰箱、离心管、滴管、试管架、酒精灯、载玻片等。
2.主要试剂RPMI-1640培养基、小牛血清、PHA(浓度5mg/ml)、秋水仙素(浓度4ug/ ml), 肝素(配制浓度:0. 4%)、固定液(甲醇与冰醋酸按3: 1配制) 、低渗液(0.075 mol/L 氯化钾) Giemsa染液(浓度5%)。
【实验步骤】1.取材与细胞培养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静脉血0.5 ml,立即接种于盛有5 ml RPMI-1640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加入5mg/ml PHA 20-40ul,轻轻将其摇匀后放在37℃恒温培养箱中。
2、培养至68 -70h。
然后加人秋水仙素0.05 ml,继续培养2-4h,即可获得细胞。
3.染色体标本制备(1)将培养物吸入离心管内,以1500-2 000 r/min离心5-10 min,用吸管小心吸弃上清液。
(2)将预温至37℃的低渗液7-8 ml加入离心管中,用吸管混匀后放人37℃水浴箱中低渗处理10-20 min 。
中途混匀一次。
(3)取出离心管,加入1 ml固定液,缓慢混匀,立即离心5-10 min(15 00-2 000 r/min)。
细胞自主实验_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组型76分析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背景: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
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可以初步学会对染色体进行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是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和渗透压的调节。
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2、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 是基因的载体。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染色体。
本实验采用了微量全血培养技术,既方便又节省人力物力。
在正常情况下, 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 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
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 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 PHA 作用下, 原处于 G0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进而进行有丝分裂。
利用 PHA 这一特性, 淋巴细胞经过含有 PHA 培养液培养, 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 终止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 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中期有丝分裂细胞。
最后经空气干燥法制片,便可得到质量较好的染色体标本。
即可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形。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通过对染色体标本和其照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配对、分组、排列,对各染色体的形态进行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作
1.纺锤体抑制剂
故秋水仙素具有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 成和终止细胞分裂的作用。以秋水仙素为代表的纺 锤体抑制剂能引起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断裂或抑 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粒 的分裂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中期,以获得大量 分裂相供分析之用。秋水仙素积累分裂中期的作用, 几乎对所有植物器官和许多动物的器官都是十分有 效的。
1.纺锤体抑制剂
1.2主要的纺锤体抑制剂及其作用特点
• 秋水仙素
• 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 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 取出来,故名。分子式C22H25O6N。纯秋水仙素 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 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味苦,有毒。秋水 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 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 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 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 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 与其它预处理化学物相比较秋水仙素的另一个优 点是,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都是有活性的。在热 带地区的夏季,那怕气温高达43.3℃,对秋水仙素 的活性也无显著影响,有人将秋水仙素加入保存 在8-9℃的组织中,发现中期细胞的数目比保存在 室温但未加秋水仙素的组织要多得多,而且染色 体的结构也很清楚。
• 乙酰甲基秋水仙碱是人工合成的秋水仙素的衍生 物。它的功能跟秋水仙素一样但对细胞的毒害作 用只有秋水仙素的1/30一1/40。4-6×10-6的浓度即 可得到所希望的效应。
• 除了秋水仙素以外,另一些化学物也可作为纺锤 体抑制剂。如三氯乙醛水合物、六六六、硫酸长 春花碱等,它们在人体细胞均可产生良好效果。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外周细胞培养物收获方法; 2、掌握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3、熟悉相关试剂的配制。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原理]经低渗处理,细胞膨胀,然后用 固定液使细胞膜蛋白变性,保持细胞处于 膨胀状态;调节上述收获细胞的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成细胞悬液,滴片,即可得到有丝分裂中 期的染色体标本。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收获] 1、离心
将培养物转入刻度离心管内,以1500r/min 离心10min,弃上清液,留下沉淀物。
2、低渗 在离心管中加入预温至37℃的低渗液
(0.075 mol/L KCl)8ml,用吸管轻轻吹打混 匀细胞,置入37℃水浴箱中低渗30min。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收获] 3、预固定
低渗处理后,在离心管中加入固定液[甲醇 : 冰 乙酸=3:1,新配备]2ml或至10ml刻度,混匀。以 1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留下约0.5ml液体 盖着沉淀物,轻柔重悬细胞。
4、第1次固定 预固定后,往离心管加入新鲜因定液至10ml刻度,
充分混匀细胞,在室温中固定30min。以1500r/min离 心10min,弃上清液,留下沉淀。
[培养] 培养72h,并每天将培养瓶振荡1~2次,在终止
培养前2h~4h,在培养物中加入秋水仙素(10mg/L) 0.2ml,混匀,继续培养到收获。
染色体标本制作准备--载玻片清洁
[载玻片清洁]
1、用过饱和洗衣粉溶液浸泡载玻片1h以上; 2、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干净载玻片上的洗衣粉成分; 3、将干净的载玻片置于长方形浅缸,蒸馏水冲洗3 次后,用蒸馏水浸泡置于冰箱冷冻待用。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复习过程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识别。
二、实验原理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
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
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 (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
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
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培养的原理和方法;2.利用培养后进行分裂的细胞制备人类染色体标本;3.利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核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1、植物血凝素的作用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s)可以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使处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中期。
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许多同步的中期分裂细胞。
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引起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收缩,因此在处理时间和浓度上要合适。
3、低渗的原理:徐道觉(T.C.Hsu)等于1952年发现在固定细胞之前使用低渗液进行处理,可以使细胞的核膜吸水膨胀,滴片后细胞破裂,染色体分散开来,在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和统计,染色效果也明显提高。
这种技术被广泛采用后,使人类染色体分析技术得到了发展。
4、核型和带型:核型(karyotype):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排队、配对, 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带型(banding pattern)即染色体带型。
借助细胞学的特殊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
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
常用的显带技术所显示的带有Q带、G带、C带、R带、T带等。
就每一种分带技术而言,每一染色体的带型是高度专一和恒定的。
三、实验用具及试剂:1.实验仪器及用具:恒温培养箱、离心机、恒温水浴箱、冰箱、显微镜、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染色体分析仪;培养瓶、注射器、微量移液器、枪头、吸管、离心管(10ml)、载玻片、烧杯、量筒。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分析原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凝集素(PHA)的刺激下,能转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母细胞。
外周血细胞经过含有PHA的培养液培养72小时后,再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胰酶处理,吉姆萨染料显带,便能制备供显微镜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由于整个培养过程操作比较繁琐,许多操作步骤对结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接种的血量,培养基的质量,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秋水仙素加入的时间和浓度、低渗的时间,预固定、固定的时间以至制片时的温度和湿度等.本实验室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对培养的每个步骤都实行严格的标准化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一、试剂准备1、0.2%的肝素溶液2、0.0005%秋水酰胺溶液(黑色纸包裹避光置4℃冰箱保存)3、0.075mol/Ll氯化钾溶液4、3:1甲醇冰醋酸溶液(固定液,临用前配制)5、10%Giemsa染色液(将Giemsa原液临用前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即PBS新鲜配制)二、采血与培养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RPMI1640)室温复融,并标记姓名、编号,每例标本接种2瓶,肝素湿润的无菌注射器采取静脉血1-2ml,于每瓶接种0.3-0.5ml。
置37℃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
每日早晚定时摇匀培养物1次。
收获细胞前2小时,用5号针头加入10ug/ml秋水仙素2-3滴,(培养基中秋水仙素的最终浓度为0.1ug/ml左右)。
摇匀后继续培养 2小时。
三、收获细胞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瓶:将培养的细胞移入10ml刻度离心管中,标记姓名、编号,以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后弃上清。
1低渗处理:向离心管中加入6-8ml事先预温(37℃)的0.075mol/L Kcl低渗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悬浮于低渗液中,放回37℃恒温水浴箱(或培养箱)中,静置15-20min,使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红细胞解体。
2、预固定:向离心管中加入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1ml,轻轻混匀。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方法
(5)制备细胞悬液: 预留0.2~0.3ml固定液 ,加2滴新配固定液制成细胞悬 液 (6)滴片: 吸取细胞悬液,滴2~3滴于冰镇的载玻片上,于酒精灯火 焰上过火后,空气干燥。(每组3张,只染1张) (7)染色: Giemsa染液染色10分钟,自来水轻冲洗,晾干,镜检。
五、实验结果
• 在低倍镜下选择分散良好,长度适中的分 裂相,再转至油镜观察。
实验方法
2.染色体的制备
(1)收获细胞:用吸管吸取培养物,移至离心管中,以1500 转/分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留下沉淀物约0.3ml。 (2)低渗处理:加入预温37℃的低渗液至8ml,用吸管轻吹打 混匀,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低渗20分钟 。低渗后吹打要 轻,以防细胞破裂. (3)预固定:缓缓加入1ml新配制的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 1),立即用吸管轻吹打混匀。以15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 上清液, 留约0.3ml沉淀物。 (4)固定:加入新鲜固定液至8ml,吸管吹打混匀,室温固定 20分钟, 1500转/分离心10min,去上清液。依上胞
PHA 37℃ 68h
G0期或G1期
秋水仙素 至72 h
三、实验用品
• 1.材料:人体外周血 • 2.器材:培养箱、培养瓶、离心机、刻度离心管、吸 管、恒温水浴锅等 • 3.试剂:培养基、秋水仙素(12.5μ g∕ml)、植物凝 集素(PHA)、肝素、0.075Mkcl低渗液、甲醇、冰乙 酸、PH6.8磷酸缓冲液、Giemsa原液。
每组上交2张未经染色染色体标本。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作
细胞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2.了解人类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
24hrs 时加 入 BrdU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A. Na2HPO4· 12H20 28.8g KH2PO4(无水) 2.67g 溶解于1000ml双蒸水中。
B. Na2HPO4· 7H20 2.164g NaH2PO4· 2H20 0.3g 分装: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用移液管将培养
液和其它各试剂分装入培养瓶,每瓶量为: 培养液(RPMIl640或M199) 4ml 小牛血清 lml PHA 0.2ml 肝素 0.05ml 双抗(青霉素加链霉素)培养液中最终浓度各为: 100U/ml 用 3.5 % NaHCO3 调 pH 到 7.2—7.4 ,分装到 20ml 的玻瓶中,用 橡皮塞塞紧,待用或置于0℃条件下保藏。用前从冰箱内取出 ,放入37℃恒温锅中温育10min。
三、实验材料:
(5)抗菌素 青霉素( 以每瓶40万U为例 ): 以4ML生理盐水 (或培养基) 稀释,则每 ML 含 10 万 U 。取 1ml 加入 100ml 培养基中,则 最终浓度为100U/ml。 链霉素 ( 以每瓶 50 万 U 为例 ) :以 2ml 生理盐水 ( 或培养基 ) 稀释,则每 ml 含 25 万 U 。取 0.4ml( 含 10U) 加入 1000ml 培养 基 中 , 则 每 ml 含 100U( 即 100μg) 。 (100 万 U=lg , lg=1×106μg)。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 四、操作步骤: 五、结果分析:
六、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外周血液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 G1 期 ( 或 Go 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再分裂的,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 血素 (PAH) 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刺激转化成为淋巴母 细胞,随后进入有丝分裂。这样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 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 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 方面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通常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
在培养条件下给予药物刺激时,经过53-72小时可在培养物中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供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
这种外周血培养方法是在1960年由Moorhead 等所建立的。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
血细胞中的小淋巴细胞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
在培养时给予药物刺激,可转变为淋巴细胞,随后进行有丝分裂。
这样经过66-72小时短期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的细胞。
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2年,Warfter 最先研究人类染色体。
1923年,报道人类染色体的二倍体为48条。
细胞遗传学、组织培养技术为
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突破主要在于:
(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PHA的应用:PHA 是从菜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大量的PHA具有凝血作用。
如果适合,可刺激细胞转为母细胞,从而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应用:秋水仙素可阻断纺缍体截止于中期,使染色体个体大,结构清晰,缩短适度,细胞质粘度降低。
(3)低渗处理(水或0.075mlKcl)使红细胞胀破,白细胞胀大,染色体空间变大,易伸展,便于观察。
1956年,J.H.Tjio A.Levan 培养人胚胎组织细胞,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
1960年,Moorhead建立人体外周血培养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跃进一步。
1968年,T.U. Casperssan提出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植物血凝素(PHA),小牛血清,肝素,双抗,秋水仙素,低渗液:0.075Mol/L Kcl,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色液,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等。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
A:Na2HPO4•12H2O 28.8克B:Na2HPO4•7H2O 2.164克
KH2PO4 2.67克NaH2PO4•2H2O 0.3克
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
实验设备
2ml灭菌注射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除菌滤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等。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实验步骤
1.器皿清洗灭菌
清洗:洗衣粉煮、洗液浸泡,流水冲洗,双蒸水冲洗
灭菌:烘箱干热灭菌160℃,30分钟(玻璃器皿)
湿灭15磅,30分钟(药品,KCl,秋水仙素)
2.培养基的制备与分装
成分:PRMI1640 80%(培养液: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无机盐)
小牛血清20% (细胞繁殖促进剂,4℃保存,用前50℃灭活,30分钟)
PHA0.04mg/ml
双抗或庆大霉素:100单位/ml
灭菌:RPMI 1640 经抽滤灭菌
分装:5ml/ 瓶,4℃保存
3.接血培养
接血:注射器用肝素湿润后抽静脉血0.3ml/瓶,7号个头15滴。
培养:37℃恒温培养66-72小时,不时摇动。
阻断:收集前2-4小时加秋水仙素,使其终浓度为0.4-0.8μg/ml(7号针头2
滴,6号针头3滴)。
4.细胞悬浮液制备与制片(离心管中操作)
(1)收集细胞:2000rpm 10 分钟,弃上清,用吸管打匀沉淀。
(2)低渗:加入5ml温育的0.075Mol/L Kcl,用滴管轻轻冲打成细胞悬浮液,37℃培养30分钟,使红细胞、血小板破碎,白细胞膨胀。
(3)预固定:加管壁缓缓加入1ml固定液(以免砸碎细胞),静置5分钟。
固定液使红细胞破裂后出来的血红蛋白变性,防止白细胞聚集成团。
(4)收集白细胞:2000rpm,10分钟,弃上清。
(5)再固定:加入5ml固定液,静止30分钟,白色絮状物为白细胞。
2000rpm,10分钟,弃上清。
(6)制片:加入固定液0.4ml,用滴管小心冲打成细胞悬浮液。
距4℃预冷的载玻片半米处滴片,2-3滴/片,吹片。
(7)干燥:37℃干燥。
(8)染色:用Geimsa染色液染色30分钟,然后倒去多余染液,并用蒸馏水轻轻冲洗。
(9)镜检:待稍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