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历史文化
平潭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平潭学”
![平潭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平潭学”](https://img.taocdn.com/s3/m/ba6b07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a.png)
平潭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平潭学”
平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文化人。
在平潭历史文化语境下,人们传承和发展的“平潭学”文化思想体系,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重。
本文将从平潭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影响及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平潭学的历史渊源
平潭地处闽江口,地域环境优越,人文氛围浓厚,历史上是福建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唐代初期,平潭就有“平潭始记”的记载,那是一篇描绘陆游故乡景色的美文,开启了平潭作为文化名区的历史篇章。
进入宋代,平潭成为文风盛行的地域,陆游所用的闽南语正是在文翁萍洲平潭造化的集聚之地。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巡行过平潭。
唐代刘禹锡号“潭州山人”,宋代陆九渊、梁启超也是平潭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清末民初以来,平潭又崛起了彭大齐等一代文学大师,带动了平潭文化的新高潮。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a5c6e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6.png)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一、古城历史概述古城景区位于福建省平潭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海滨古城。
该古城创建于唐朝,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岁月,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下面将介绍古城景区的主要景点和特色活动。
二、古城景点一:青石小巷1.景点简介:–青石小巷是古城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小巷两旁是古老的青石板路,周围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这里保留了古城最原始的风貌,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
2.活动推荐:–可以在青石小巷漫步,感受古城的宁静和悠久。
–也可以在古街上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木雕等。
三、古城景点二:古城墙1.景点简介:–古城墙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朝。
–城墙周长数公里,高大厚实,呈方形,保存状况良好。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美景。
2.活动推荐:–游客可选择步行或骑行沿着古城墙体验独特的城市风光。
–在城墙上拍摄美丽的风景照片,留下难忘的回忆。
四、古城景点三:海坛寺1.景点简介:–海坛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宋朝。
–寺庙内供奉有众多的佛像和文物,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
–在这里感受宗教氛围,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2.活动推荐:–可以参加寺庙的法事活动,感受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观寺庙内的文物展览,了解古代宗教文化的传承。
五、古城景点四:民俗村落1.景点简介:–古城周边的民俗村落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情。
–这里保存着传统的农家建筑和民间工艺品。
–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和纯朴的民俗风情。
2.活动推荐:–可以参与农家活动,如摘果、打柴等,亲身体验农耕文化。
–在民俗村落里品尝当地传统美食,享受美食盛宴。
总结:古城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领略浓厚的历史氛围。
无论是沿着古城墙散步,还是参观海坛寺,都能让人沉浸在久远的历史中。
而在民俗村落里的农家活动则能够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传统农耕文化。
平潭海坛古城景区是一个结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旅游胜地,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平潭历史
![平潭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c7fb9c02cc58bd63186bd19.png)
平潭交通历史长虹卧波圆岛梦,史海钩沉忆沧桑。
二零一零年九月七日,平潭海峡大桥全桥贯通,承载平潭几十代人的愿望,通车在即,平潭主岛与大陆之轮渡历史也将结束,这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平潭历史七千多年,考古学家对平潭平原南垄壳丘头新石器遗址的考证,至今也一直作为平潭历史的发端,可见平潭先民生活在荒岛上的时间,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息息相关。
但是大陆谋生与海岛生存,却有着天壤之别。
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平潭有史记载的船渡,可追溯至唐朝。
作为当时的牧马地,一些地势平缓的澳口便是运输马匹出入,传送给养物品要处,俗称码头。
平潭第一码头,就是苏澳钟门下澳底。
据福州府志引《方舆记要》:“钟门三镇,街衢初成。
”对岸便是福清海口和长乐松下。
平潭钟门码头,古称“马道塍”。
(1977年改为防潮堤)由于钟门一带人烟逐渐增多,船舶往来频繁,宋嘉佑四年(1059年),福州知府蔡襄奏准将海口巡检司(今称船舶监督局或港务局)移往钟门,后扩至苏澳。
平潭与大陆的交通正式开启,古称钟门苏澳为“真海表名区也”。
平潭第二码头,才是平潭县城南街头的潭城港。
民谣曰:“兴化好安头,海山好潭头。
”“安头”即莆田涵江,“潭头”即平潭南街。
一港三埠,莆田涵江,福清海口,长乐松下,自古繁荣,商贾集市,好生热闹,平潭先民源源不断地登陆补给,采货省亲,与涵江、海口、松下这些生意人家、码头住民关系甚好。
歇脚穷聊天,避雨话家常,无不得到他们的照应。
同样,来平潭(俗称海山)做鱼贩、买盐、卖网、卖木柴的大陆人,也受到平潭人的热情款待。
明初,平潭人口已达八万四千余人(《闽书·方城志·海坛山》)。
岛上居民依山佃种,临海捕捞。
村居百余处,房间三千多,牛马羊猪也不少。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好景不长,不久,倭寇猖狂,骚扰不断。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海,“禁造两桅海船,寸板不能下海”。
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明皇下诏勒令岛民内迁,三日为限,后者死。
结果,人们找不到船只,以门板为伐,遇风覆殁,死亡惨重,这是平潭渡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
平潭海坛古城简介
![平潭海坛古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cd6eb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c.png)
探寻平潭海坛古城的历史印记
平潭海坛古城是一座具有浓郁历史氛围的古城,被誉为东海门户、闽南中心。
该古城位于福建省平潭岛东南端,自唐代开始即已存在,
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是研
究海上丝绸之路和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古城内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包括古代民居、殿堂、道观、庙宇等,这些建筑用古朴的砖木结构和奇特的雕刻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
气息。
景区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是汉赵、清亭和清水井三个建筑群,是
福建省内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周围是绵延不断的山脉和沙滩,被誉为福建最美的海岸线之一,海滩上还有一些名为“八仙过海”的景点,是一些巨石和海浪交
相辉映,形成的奇异景致。
这里的海水清澈透明,游客们可以在沙滩
上享受日光浴,感受宁静与惬意的海岛生活。
来到平潭海坛古城,除了欣赏美景,还可以参观那些历史文物,
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厚重。
景区内设有许多展览馆和博物馆,如“福建岛屿海岸线地质展览馆”、“龙马山区民俗文化馆”等,能够
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城及其文化的发展历程。
总的来说,平潭海坛古城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历史遗迹,该景区的
历史和文化遗产赋予它以强大的吸引力。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福
建海上文化的魅力、感受阳光和海风,同时也能够培养对于历史的兴
趣和了解,是一次充满意义的旅行之旅。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3e9baf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8.png)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平潭海坛古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是一处旅游胜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平潭海坛古城的景点介绍。
一、海坛古城城墙海坛古城城墙是平潭海坛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朝,历经多次修葺,现存城墙高约10米,周长约2.5公里。
城墙上有着许多瞭望台和箭楼,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
城墙内外的景色各有千秋,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城墙外则是一片美丽的海滩。
二、海坛古城街道海坛古城街道是一条古老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这里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华和历史的沉淀。
三、海坛古城碉楼海坛古城碉楼是一座典型的南方民居建筑,建于清朝,是古代平潭人民的居住场所。
碉楼内部结构复杂,有多层楼梯和通道,可以观赏到不同角度的景色。
碉楼外观精美,是一处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四、海坛古城寺庙海坛古城寺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寺庙,建于明朝,是一座典型的禅宗寺庙。
寺庙内有着许多古代文物和佛教文化遗产,是一处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五、海坛古城海滩海坛古城海滩是一处美丽的海滩,海水清澈,沙滩洁白,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的美好,感受大海的壮阔和宁静。
六、海坛古城渔村海坛古城渔村是一处典型的渔村,这里有着许多传统的渔民居住场所和渔业设施,是一处了解中国传统渔业文化的好去处。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感受到渔民的生活和文化。
以上就是平潭海坛古城的景点介绍,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
平潭景区调研报告
![平潭景区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64bc9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7.png)
平潭景区调研报告平潭景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平潭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和独特人文底蕴的地方,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本次调研旨在对平潭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景区的基本情况,为平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平潭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开发项目进行调研。
2.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对平潭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访谈调查:与当地相关负责人和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
(3)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游客对平潭景区的评价,了解其满意度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自然景观(1)山水资源:平潭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2)海滩资源:平潭海岛环绕,海滩宽阔,水质清澈,适合观光和嬉水。
(3)岛屿资源:平潭拥有众多岛屿,岛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完整丰富。
2.人文景观(1)历史文化:平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乡村风情:平潭的乡村风情独特,是游客体验当地生活和农业文化的好去处。
(3)特色建筑:平潭有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如东坑民居和涂岩古村。
3.基础设施(1)交通便利:平潭交通便利,多种交通方式可选择,包括航空、水路、公路等。
(2)公共设施:景区内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洗手间、旅游中心等,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4.服务设施(1)导游服务:平潭拥有一批热情友好的导游,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
(2)餐饮服务:景区内有众多的餐饮店,提供各种美食,满足游客的口味需求。
(3)住宿服务:景区附近有多家星级酒店和民宿,能够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5.旅游开发项目(1)海洋公园:平潭规划了建设海洋公园的项目,将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旅游内容。
(2)文化体验项目:平潭计划在景区内增加文化体验项目,如手工艺制作、传统戏曲表演等。
平潭海坛古城作文
![平潭海坛古城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dc24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a.png)
平潭海坛古城作文平潭海坛古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古城建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这座古城曾经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海外华侨的聚居地,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城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古城墙、古寺庙、古街巷等,这些古建筑都是当地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古城墙高大厚实,曾经是古城的防御工事,现在成为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古寺庙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有名的是海坛天后宫,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天后宫之一,庙内供奉着海上女神妈祖。
古街巷则是古城的主要街道,两旁是古老的建筑,街上还保留着古代的铺面和店铺,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古代的海上贸易繁华时期。
除了古建筑外,古城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美食,如平潭刺绣、平潭木雕、平潭糕点等。
平潭刺绣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绣品艺术之乡”。
平潭木雕也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平潭糕点则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口味独特,制作精细,深受游客喜爱。
古城内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渔家歌舞、海上婚礼、渔火节等。
渔家歌舞是当地渔民的传统表演形式,以其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舞姿而著称。
海上婚礼是当地的传统婚礼形式,新人在船上举行婚礼,场面壮观而浪漫。
渔火节则是当地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海滩上举行篝火晚会,共同庆祝丰收和平安。
古城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古城内有许多精品酒店和民宿,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感受古城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古城周边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海滩、海岛、渔村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总的来说,平潭海坛古城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古城,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海上贸易的繁华,体验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平潭的历史故事
![平潭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3160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0.png)
平潭的历史故事
平潭(Pīngtán),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东南沿海,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岛屿。
以下是平潭的一些历史故事和重要事件:
1. 海盗活动:平潭曾经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海盗基地,尤其在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一些海盗在这个地区活跃。
平潭附近的水域成为了他们的藏身之地。
2. 抵御侵略:在历史上,平潭居民曾多次抵御外来侵略。
岛上的寺庙和城墙等建筑物见证了这些历史事件。
3. 文化传统:平潭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文化传统之一。
岛上有许多古老的宗教寺庙、民间信仰场所以及传统节日和庆典。
4. 国共内战:平潭曾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
国共内战后期,平潭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地方,最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
5. 发展和旅游:近年来,平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游客前来欣赏其美丽的海滩、海岛风光以及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平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也为岛上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总的来说,平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它的历史故事涉及海盗活动、抵御侵略、文化传统和国共内战等多个方面。
同时,它也在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旅游和经济中心。
平潭民俗文化
![平潭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988d2f59e314332396893f8.png)
中央电视台《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2009-09-17 15:39:43)转载分类:文字。
文学。
文心标签:藤牌海蚀地貌闽剧仙人井詹功显平潭文化【讨论稿】《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平潭地处闽东南沿海,港澳纵横,享有“千礁岛县”之称,它雄踞海上,地平如坛,又称海坛。
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沙明水净,岩奇礁秀,又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盛名。
“壳丘头文化“7000年以来,源远流长,自晋中原土族为躲避战乱遁居于此,唐代海坛岛上饲养军马,到宋代开始人丁兴旺,元时即达40000户之众。
【讨论稿】《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平潭地处闽东南沿海,港澳纵横,享有“千礁岛县”之称,它雄踞海上,地平如坛,又称海坛。
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沙明水净,岩奇礁秀,又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盛名。
“壳丘头文化“7000年以来,源远流长,自晋中原土族为躲避战乱遁居于此,唐代海坛岛上饲养军马,到宋代开始人丁兴旺,元时即达40000户之众。
千百年来,岛上民风淳厚,农耕渔织,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了独有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据民国《平潭县志》、《福州府志》,平潭的先民自闽东、闽中、闽南等地迁徙自海岛,不同的乡村语言和习俗上都有所不同,从历史沿革的脉络上看,平潭风俗继承了闽越文化的遗风和古代中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受到佛教与基督教的影响,中原与海外文化习俗的冲突,形成独有的海洋文化。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平潭民俗继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遗产,又为新一代年轻人创新民俗,加上当今各种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伴随着许多的非物质遗产挖掘承继,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海岛文明。
平潭作为海岛,其滋生繁茂的海洋文化,与台湾有密切的人文关系,军事文化、渔耕文化底蕴淳厚。
7000年前的新石器壳丘头文化就与台湾大岔坑、金富墩文化一脉相承,著名的“碗礁一号”打捞,证明了海坛海峡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平潭人民从明朝开始抗击倭寇的悲壮史迹,从清康乾以降,十二总兵、六提督的历史脉络,到二十世纪30年代本岛“六次光复,六次沦陷“的英勇抗击日本侵略风云传奇,一系列的文化历史人物浮出水面,如同央视《探索与发现》的编导李美忱在拍福州的“三坊七巷”把福州的文化人物与历史串起来,平潭的人文历史的根源,就让我们从一方水土一方人中追溯起来吧!第一集:海坛啸唱大风歌(平潭历史追踪)1、独特的地貌平潭是由126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和礁石组成的,主岛叫做海坛岛。
平潭民俗文化
![平潭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988d2f59e314332396893f8.png)
中央电视台《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2009-09-17 15:39:43)转载分类:文字。
文学。
文心标签:藤牌海蚀地貌闽剧仙人井詹功显平潭文化【讨论稿】《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平潭地处闽东南沿海,港澳纵横,享有“千礁岛县”之称,它雄踞海上,地平如坛,又称海坛。
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沙明水净,岩奇礁秀,又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盛名。
“壳丘头文化“7000年以来,源远流长,自晋中原土族为躲避战乱遁居于此,唐代海坛岛上饲养军马,到宋代开始人丁兴旺,元时即达40000户之众。
【讨论稿】《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平潭地处闽东南沿海,港澳纵横,享有“千礁岛县”之称,它雄踞海上,地平如坛,又称海坛。
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沙明水净,岩奇礁秀,又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盛名。
“壳丘头文化“7000年以来,源远流长,自晋中原土族为躲避战乱遁居于此,唐代海坛岛上饲养军马,到宋代开始人丁兴旺,元时即达40000户之众。
千百年来,岛上民风淳厚,农耕渔织,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了独有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据民国《平潭县志》、《福州府志》,平潭的先民自闽东、闽中、闽南等地迁徙自海岛,不同的乡村语言和习俗上都有所不同,从历史沿革的脉络上看,平潭风俗继承了闽越文化的遗风和古代中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受到佛教与基督教的影响,中原与海外文化习俗的冲突,形成独有的海洋文化。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平潭民俗继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遗产,又为新一代年轻人创新民俗,加上当今各种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伴随着许多的非物质遗产挖掘承继,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海岛文明。
平潭作为海岛,其滋生繁茂的海洋文化,与台湾有密切的人文关系,军事文化、渔耕文化底蕴淳厚。
7000年前的新石器壳丘头文化就与台湾大岔坑、金富墩文化一脉相承,著名的“碗礁一号”打捞,证明了海坛海峡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平潭人民从明朝开始抗击倭寇的悲壮史迹,从清康乾以降,十二总兵、六提督的历史脉络,到二十世纪30年代本岛“六次光复,六次沦陷“的英勇抗击日本侵略风云传奇,一系列的文化历史人物浮出水面,如同央视《探索与发现》的编导李美忱在拍福州的“三坊七巷”把福州的文化人物与历史串起来,平潭的人文历史的根源,就让我们从一方水土一方人中追溯起来吧!第一集:海坛啸唱大风歌(平潭历史追踪)1、独特的地貌平潭是由126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和礁石组成的,主岛叫做海坛岛。
海坛古城景点简介
![海坛古城景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619b74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f.png)
海坛古城景点简介
海坛古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一处文化遗产。
海坛古城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古代海岛聚落遗址。
海坛古城面积约2平方公里,东起石牌洋,西至金井湾,北起北港澳,南至竹屿。
城内有大小古城址11座,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
现残存城墙3公里左右。
城内有大量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存和古墓群。
海坛古城是明、清两代沿海重地,历代海防要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海坛古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通过对海洋文化、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展示,重现古代海岛经济、人文景观,再现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
同时通过展示福建各地丰富的海洋民俗文化,体现福建独特的海洋人文特色。
海坛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其建筑、壁画等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及福建海洋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1 —1 —。
平潭民间艺术文化藤牌操课件
![平潭民间艺术文化藤牌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0d5e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6.png)
平潭民间艺术文化藤牌操课件一、引言平潭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台湾海峡东岸。
平潭以其丰富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其中,藤牌操作为平潭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演练藤制藤绳做成的牌子进行舞蹈表演的形式。
本课件将介绍平潭民间艺术文化藤牌操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技巧训练方法。
二、历史背景1. 平潭藤牌操的起源平潭藤牌操起源于古代祭拜活动中所使用的藤枝。
在古代,人们用藤制作各种工具和器物,逐渐发展出以藤牌为重要道具的舞蹈形式。
这一形式传承至今,成为了平潭民间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平潭藤牌操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平潭藤牌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集舞蹈、表演和乐器演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历史时期,平潭藤牌操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并吸收了来自其他文化的元素,丰富了其艺术内涵。
三、特点1. 藤牌的制作与用途平潭藤牌操中使用的藤牌通常由藤条编制而成,制作工艺独特。
藤牌根据形状和大小分为不同的类型,可用于表演、娱乐和礼仪活动。
藤牌的外观一般呈圆形或者方形,上面通常绘制有各种吉祥图案。
2. 舞蹈动作的特色平潭藤牌操的舞蹈动作独特多变,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舞者们手持藤牌,通过摆动、旋转和颤动藤牌,展现出独特的节奏感和动态美。
舞者们通常配合着音乐节拍,跳跃、转身和扭动身体,使整个表演充满活力。
3. 文化内涵的体现平潭藤牌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藤牌操中的各种图案和符号,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福愿望。
同时,藤牌操也是平潭地区人们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技巧训练方法1. 基础动作练习学习平潭藤牌操的首要步骤是掌握基础动作。
包括藤牌的握持姿势、藤牌的基本摆动和旋转方法等。
在训练的过程中,初学者可以逐渐增加动作的复杂度,提高技巧水平。
2. 舞蹈编排和表演除了基础动作的练习,学习者还需要学会编排整个藤牌操的舞蹈表演。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音乐和舞蹈节拍、制定舞蹈流程和动作组合等。
平潭的历史文化的简介
![平潭的历史文化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a902b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1.png)
平潭的历史文化的简介平潭历史文化的简介平潭是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地处台湾海峡东岸,是福建与台湾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
平潭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平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平潭是古代闽越文化的中心之一。
在平潭发现的大量文物中,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这些珍贵的文物反映了平潭在古代的繁荣和文化水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平潭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平潭港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曾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平潭港,曾经有许多商贾来往,带来了丰富的商品和文化,推动了平潭的繁荣发展。
平潭还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要塞。
在古代,平潭的海岸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是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地方。
历史上,平潭曾经多次遭受外族侵扰,但都被坚决击退。
平潭的军事防御体系完备,城墙、炮台等遗迹至今仍可见,这些遗迹见证了平潭人民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
在文化方面,平潭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平潭的传统节日有农历正月初一的迎春船活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划龙舟、放天灯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平潭还有独特的闽南文化。
平潭的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与福州话、厦门话有很多相似之处。
平潭的人民热爱歌唱和舞蹈,擅长表演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如木偶戏、皮影戏等。
这些闽南文化的特色使得平潭在文化交流中独树一帜。
平潭还有许多历史名胜和文化遗址值得一提。
例如,平潭古城是平潭历史保护区的核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内有古老的街巷、庙宇、官邸等,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貌。
此外,平潭还有许多古寺、古庙、古塔等,如大田寺、鹅山寺、平潭炮台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平潭的历史变迁。
平潭的历史文化是福建省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潭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福建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福州平潭岛
![福州平潭岛](https://img.taocdn.com/s3/m/ab716f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6.png)
福州平潭岛福州平潭岛是中国福建省的一座岛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福州市平潭县。
这座岛屿以其宜人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
以下将介绍福州平潭岛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以及旅游资源。
福州平潭岛位于东经119°28′至119°48′,北纬25°10′至25°35′之间,总面积为297.85平方公里。
岛上地势较为平坦,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和优美的沙滩。
岛上的温暖气候和充足的降水使得平潭岛成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岛上有森林覆盖率较高,同时也有一些珍稀的鸟类和海洋动物栖息于此。
平潭岛也是中国东海的渔业重镇,周围的水域是渔民们捕鱼的好地方。
除了自然环境,福州平潭岛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峰山,这座山位于岛的中部,有五座险峻的山峰,象征着五福神山。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岛屿的美丽风景。
此外,东山景区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这里有观音怀胎、百龙山庄等著名的历史建筑和景观。
漫步在独特的石板街上,感受着古老的文化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福州平潭岛的文化遗产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岛上保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寺庙,其中最有名的是平潭安海古城。
这座古城建于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古城内,可以欣赏到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福州平潭岛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龙舟比赛、渔民歌唱艺术等,使游客更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
福州平潭岛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岛上有许多度假村和风景区,为游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
你可以在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场上挥杆,也可以在乡村赏花。
岛上的海洋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你可以尝试钓鱼、潜水等海上运动,领略大海的风情。
此外,福州平潭岛还有独特的特色美食,如海鲜、特色小吃等,让你的味蕾也得到满足。
总的来说,福州平潭岛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平潭文化遗产作文800字
![平潭文化遗产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f597f7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c.png)
平潭文化遗产作文800字Pingtan cultural heritage is a rich and diverse part of China's history and identity. 平潭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和身份的丰富多样的一部分。
From the ancient folk customs to the unique architecture, Pingtan has preserved a wealth of cultural heritage that deserves to be celebrated and protected. 从古老的民俗风情到独特的建筑,平潭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被赞美和保护。
The island's cultural heritage includes traditional music, dance, crafts, festivals,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该岛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品、节日和宗教活动。
These cultural elements provide a window into Pingtan's past and continue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sland's identity today.这些文化元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窥视平潭过去的窗口,并且今天依然是该岛身份重要的一部分。
The traditional music of Pingtan, also known as "Pingtanqiang",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island's cultural heritage. 平潭的传统音乐,也被称为“平潭腔”,在该岛的文化遗产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平潭的历史文化的简介
![平潭的历史文化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b17982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4.png)
平潭的历史文化的简介平潭历史文化简介平潭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台湾海峡中部,是闽台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平潭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县之一。
平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这里已经有人类聚居和活动的迹象。
在随后的历史时期,平潭先后属于闽越、中原王朝以及吴越等政权的管辖。
在宋代,平潭成为闽南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并发展成为繁荣的军港。
明代时,平潭成为福建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外国人来此交流贸易。
清代时,平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平潭的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平潭湾的鹅厝古城遗址,这是一处迄今为止发现的福建省最早的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鹅厝古城遗址是平潭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研究福建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此外,平潭还有许多古建筑、文化遗址和传统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如清代的四眼井、双拱桥等古建筑,以及传统的平潭舞蹈、木偶戏等民俗文化。
平潭的历史文化给予了这里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
在平潭湾畔的海滨风景区,游客可以欣赏到平潭特有的海洋文化景观,如渔船出海、渔民捕鱼等。
此外,平潭还有许多寺庙、庙宇和古民居等,如位于平潭市区的南岳庙和莒光楼等,这些古迹和建筑都展示了平潭的历史文化魅力。
平潭的历史文化也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平潭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传统的婚俗、祭祀活动等,都反映了平潭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此外,平潭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木偶制作、剪纸、织布等,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丰富了平潭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平潭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这里既有悠久的历史遗迹,又有独特的文化风貌,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和手工艺。
平潭的历史文化是这个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也是福建省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平潭的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展示平潭的历史风貌,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此感受平潭的独特魅力。
揽括平潭风韵 绘写岚台图景——《平潭历史文化概说》略论
![揽括平潭风韵 绘写岚台图景——《平潭历史文化概说》略论](https://img.taocdn.com/s3/m/0b2aacd0ccbff121dc368385.png)
作者: 刘桂茹
作者机构: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79-18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历史文化;海关特殊监管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风韵;概说;两岸合作;区域政策;2009年
摘要: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务院《意见》)明确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并指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探索进行两岸区域合作试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潭历史文化
平潭县简称岚。
因主岛海坛岛适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称“平潭”,古称海坛。
据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据民国《平潭县志》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州府志》: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不久撤销,允许岛民耕作,并增兵驻守。
公元1059年(宋嘉祐四年)在钟门(今属苏澳镇)设巡检司,掌管海上巡防。
明洪武年间,为防备倭寇袭扰,强迫岛民迁徙内地,致使岛上百业荒废,满目疮痍。
此后,又因数度“禁海”、“迁界”。
直至1727年(清雍正五年)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
1851—1861年(清咸丰)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
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政府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
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福清县海口东城的援剿镇改为海坛镇,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移镇驻平潭(今潭城),1730年(雍正八年)设县丞,1798年(嘉庆三年)置平潭海防厅,属福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平潭获准建县后,时局动荡,匪乱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众难以安居乐业。
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多次窜犯平潭,抢掠劫杀,导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解放战争爆发后,平潭又陷入困境,直至1949年9月16日全境解放。
1936年(民国25年)划为3个区,民国33年区署撤销,下设乡,民国35年划为潭城、苏澳2镇和中正、龙泉、中心、潭南、复兴5乡。
1949年5月5日平潭游击队解放县城并成立县人民政府,7月撤离,9月16日配合解放军收复平潭。
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
1983年起划归福州市管辖。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划为12个人民公社,1983年划为14个人民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2个乡,后陆续将2个乡改镇,设5镇10乡。
1997年,平潭县陆地面积321.4平方千米,其中有滩涂44.5平方千米,人口36.2万,辖5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屿头乡、大练乡、白青乡、平原乡、芦洋乡、中楼乡、岚城乡、敖东乡、南海乡、东庠乡,县政府驻潭城镇。
2000年,撤销平原乡,设立平原镇;撤销敖东乡,设立敖东镇。
2000年底,平潭县辖7镇8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8个居委会、192个行政村。
2003年,平潭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
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