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历史街区现状调研报告

历史街区现状调研报告

历史街区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历史街区现状一、背景介绍历史街区是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通常由古老的建筑、街道、文化景观等构成。

这些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社会文化。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历史街区的现状,为保护和发展历史街区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收集历史街区的相关背景资料和发展历程。

2. 实地考察:随机选择若干个历史街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街区内的建筑、街道环境、人文景观等情况,并与相关从业者进行交流。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街区居民和游客对历史街区的认知和态度。

三、调研结果1. 历史街区综合状况:- 历史街区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大部分建筑保留了原有的风貌。

- 街区内环境干净整洁,道路交通相对疏导。

- 部分建筑仍在使用中,但也有一些出租、空置情况。

- 街区内商业活动较为活跃,但也存在一些商业门店的经营困难和转型问题。

- 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但亟需进一步挖掘和发展。

2. 历史街区面临的挑战:- 城市发展压力下的保护问题:城市化带来的发展压力使得历史街区面临着拆除、改建的威胁。

- 商业化和旅游化的影响:历史街区的商业化和旅游化导致一些原本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建筑和街道环境受到冲击。

- 维护和管理的困境:历史街区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

- 意识和参与度的提升:街区居民和游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建议与措施1.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规划和政策支持。

2. 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引入专业的管理机构和团队,提升历史街区的维护水平。

3. 加强文化活动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丰富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人气和吸引力。

4. 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大对历史街区保护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5.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社区居民和商业经营者的合作,形成共同推动历史街区发展的合力。

五、结论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宝贵资源,应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街区需要研究前人的经验教训,制定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特点入手,介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第二章: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与特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包括建筑、街道、广场等城市元素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文化的瑰宝。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以下特点:1. 文化价值: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是记录城市历史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2. 艺术价值: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大多具有优美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是展现社会艺术、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

3. 空间价值: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具有重要的城市设计和规划价值,是城市空间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社会价值: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的集中表现,有着特殊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第三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现状和挑战1. 现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在国内得到了高度重视,一系列保护法规、标准和规范已经制定。

许多城市也积极地启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挑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面临很多挑战。

其中包括:城市拓展和规划的压力、历史建筑的老化和损坏、文化认同的消失等。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策略1. 规划设计:建立科学的保护规划体系,通过规划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设计,制定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

2. 改造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需要利用新的技术和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提升,并可以将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城市融合起来,使之更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3. 社会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需实现全社会的参与,通过社会动员力量,使每一个人都能对文化保护有所了解和参与。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一)
览,胡同文化节等。

区的保护尤为重要。

保留历史延续性的街区洋溢着生活的活力。

上图为自中心纪念碑处向外放射状伸展的两条街道。

1974年,七暑区被宣布为伦敦的历史保护区域,伦敦人开始细心地在维护七唇区的魅力。

卢森堡公园香榭丽舍大道
塞纳河
古罗马斗兽场
西安古城墙钟楼广场
芝加哥的唐人街历史城区水上建筑
新颖的规划首都的建设,
加大设计理念,整体规划,
园林
为主。

造成发展后劲不足。

民俗:快摇船。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意识不强:一些地区的居民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
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感,可能会破坏街区的历史风貌和传统。

2.过度商业化和旅游开发:一些地区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旅游收
入,会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过度开发和旅游商业化,导致传统建筑和历史风貌的破坏。

3.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例如
交通、供水、排水、供电、消防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街区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

4.缺乏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
括修缮和维护费用等。

然而,一些地区的政府和居民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保护工作难以进行。

5.城市更新和改造:在一些地区,城市更新和改造可能会对历史
文化街区造成威胁,例如拆除传统建筑、改变历史风貌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限制过度开发和商业化、改善基础设施、增加保护资金投入等。

同时,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和改
造计划,保护传统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规划的现状与展望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规划的现状与展望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规划的现状与展望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如城市扩张、商业化、城市更新等。

因此,保护和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规划的现状与展望。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是城市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符号。

保护和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目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破碎和分散。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或改造,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次,商业化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构成了威胁。

商业化的压力导致了大量的商业建筑和商业设施的涌入,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和原有的风貌。

再次,城市更新项目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造成了冲击。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许多城市更新项目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开发的对象,导致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和失去。

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的现状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手段。

目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许多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缺乏科学的调研和规划设计,导致规划的实施效果不佳。

其次,规划的执行力度不够。

许多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导致规划成为了一纸空文。

再次,规划与实际情况的脱节。

许多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利益冲突,导致规划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四、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规划的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

浅析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更新改造

浅析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更新改造

城乡规划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更新改造不仅仅局限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及传承上,更是拓展到对未来历史文化环境发展方向的衔接和带动上。

优秀的改造设计将历史文化的价值发扬光大的同时,也极其注重设计上的更新与创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历史文化街区概念。

不仅是简单的城市环境改造,更是渗透着一层对土地的热爱。

历史文化街区除了其本身固有的文化价值外,作为街区,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合。

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更新与改造对于城市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街区周围的文化价值以及记忆进行深入挖掘,对地区自身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特点进行贴合改造,探索一条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更新改造的发展之路。

立足当今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上的经验不足而又有待二次开发的现状,对环境改造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一、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更新改造的研究意义及目的随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积累,城市存在的意义和城市的发展不断延伸。

在现代城市设计逐渐成为当今城市设计主流的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不断被改造和破坏,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背景,让历史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在保护的基础上,历史文化街区的二次设计和开发将有利于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延伸,城市发展的动力将继续存在,这样的城市设计才具有价值。

二、国外街区环境更新改造设计发展现况纽约高线公园----遗址改造的奇迹位于美国纽约市中城西侧的高线公园是一个以线性为设计语言的空中花园,它原本一条用于传输和货运的高架轨道交通线,九十年代初年被废弃,二十世纪末,有人提出对其进行保护并再次开发作为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改造。

2003年,高线公园开始整改。

于是,高线公园进行了包括环境、工程、安全、修复、公共艺术等全方位改造,这条高架线最后成为了纽约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人称为“漂浮在曼哈顿空中的绿毯”,以其独特的形式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参观。

高线公园是对高架铁路进行回收和二次开发而建成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团队将绿色设计与现代化城市发展整合,使得这个公共空间不仅对人类开放,也引入了许多野生的动植物,增加了人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的同时,也为来往人群创造了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休憩场地。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文献综述4400字》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文献综述4400字》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内研究概况 (1)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1)1.1.2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研究 (2)1.1.3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1.2 国外研究概况 (3)1.2.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政策研究 (3)1.2.2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估研究 (3)1.2.3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3)1.2.4社区参与 (4)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4)参考文献 (4)1.1 国内研究概况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宋晓龙(2000)等学者提出了“微循环式”保护更新理论,认为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概念。

刘琼(2002)认为应该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机更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出有机生命。

阮仪三(2004)等学者总结了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提出北京的“南池子”模式、上海的“新天地”模式、桐乡的“乌镇”模式、苏州的“桐芳巷”模式和福州的“三坊七巷”模式。

同时,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分别批复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政策研究也越来越多,1996年,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颁发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让街区保护更新进入人们视野,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张兵(2001)认为应当寻找将遗产纳入到一种规划政策手段,这种政策手段处于一个较为理性的变化过程。

金洁(2005)则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政府-学者-社会-居民”管理模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的积极运用。

吴良镛(2007)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创新。

台湾学者林正雄(2009)重新审视了台湾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认为文化资产保存法和都市计划法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早已改观,但许多城市中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些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甚至成片的历史街巷,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例证,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当前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历史文化街区的许多历史建筑的产权发生了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传统木构建筑如果缺乏维护和保养,保存的时间有限,要维持其基本使用功能已很困难,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危房,却得不到维修。

历史文化街区的有些部位已经挤进了新建的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景观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

并且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改变,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手工业渐渐衰退,被商业大潮逐渐淹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二是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改善生活条件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完善造成乱搭乱建等损害历史建筑及其传统风貌的现象不断增多。

又反过来造成环境质量的低下,一些居民迁居他处,有的历史建筑长期闲置。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原住民多被迁出散落他处,回迁的比例极低,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

历史文化街区有空心化的倾向。

三是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传统城区地皮的日益减少,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取得这些土地以“旧城改造”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而获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提速,城市历史街区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长春市作为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亦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保护现状和保护与利用研究展开讨论。

一、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包括民国风貌街区、伪满皇宫遗址、东四十条、伪满皇宫街区等。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长春市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些街区建筑风格兼具中西合璧的特色,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对于弘扬长春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特色的文化景观和独特的风貌韵味。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自20世纪初建立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保护问题。

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老化、破损严重,亟需进行修缮和加固。

周边环境杂乱,存在大量的违建和乱搭建现象,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

商业化开发泛滥,导致大量的商业广告和招牌挂满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立面,严重损害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始风貌。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非常严峻,亟需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修复。

为有效保护和利用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积极的实践。

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力度,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修缮,同时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改善,杜绝违建和乱搭建现象,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始风貌。

需要积极引导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发展,通过政府主导引导的方式,合理规划和布局商业活动,引入高品质的商业品牌和文化创意产业,使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利用,提升其对外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需要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挖掘和宣传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作用,加强对市民和游客的定期宣传和解说,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或摧毁,给城市文化传承和城市形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长春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因此,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一、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长春市已有90年的历史,是东北地区最早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区域保存了较为完好的近代建筑,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底蕴。

例如,长春市二屯路商业步行街、南岭文化风情街、重庆路历史文化名街等都属于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

然而,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部分历史建筑已经破损,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

其次,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历史建筑已经被改造,导致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损失。

再次,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利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商业化过度、缺乏文化内涵、游客服务不足等。

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春市的文化遗产,对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春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可以使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长春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也可以为城市的旅游业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1.完善法规制度。

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保护,应该以法治为基础,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机构的能力。

2.加强修缮工作。

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和文物进行仔细观察和识别,及时制定修缮方案,并设立专门的修缮团队进行修缮工作。

3.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建设。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利用中,应该注重文化内涵和传承,促进其文化特色、历史遗迹。

修建文化广场、建立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可以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和软实力。

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现状探析

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现状探析

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现状探析2018·08历史街区拥有着历史文化、艺术美学以及人文情感等内在价值,它们都承载着一个城市(地域)的历史和文化,也是蕴藏人们记忆的实质环境。

本文从现有的一些成功的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营造案例中汲取其采用的模式方法,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分析造成当今中国许多历史街区缺乏生气趋于没落的原因,并且探索如何实现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新措施和手段。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案例的研究现状分析、整理工作,最终目的是希望能规划出可实现的有效的历史街区改造方法,让历史街区得以保护和延续。

一、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历史过去,中国对历史街区的改造研究大多关注在如何对历史街区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层面上:周向频、唐静云于2009年发表的《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对成都当地的部分历史街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过去的一些历史街区开发模式都过于重视经济商业效益而忽略了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

该文提出要按照保护与发展并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改造模式协调并存的原则,恰当地处理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周波、宋捷2011年发表的《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初探———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一文中,通过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在历史街区中的发展,提出为了能使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延续,应让当地手工艺和传统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尊重和保护。

尹海洁、王雪洋也在2014年发表的《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文化之殇”》一文中对由于过度开发导致的历史街区传统文化流失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历史街区改造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要平衡好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但是该文并未提出如何有效将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发展的措施方法。

二、历史街区改造的研究现状(一)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基因运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的探讨研究几乎都仅偏重于文化保护或商业化消费方面,很少有将文化基因融入旅游开发产业中去,并深入综合研究的。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一)
览,胡同文化节等。

区的保护尤为重要。

保留历史延续性的街区洋溢着生活的活力。

上图为自中心纪念碑处向外放射状伸展的两条街道。

1974年,七暑区被宣布为伦敦的历史保护区域,伦敦人开始细心地在维护七唇区的魅力。

卢森堡公园香榭丽舍大道
塞纳河
古罗马斗兽场
西安古城墙钟楼广场
芝加哥的唐人街历史城区水上建筑
新颖的规划首都的建设,
加大设计理念,整体规划,
园林
为主。

造成发展后劲不足。

民俗:快摇船。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精品资料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精品资料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

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

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

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

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免费下载】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免费下载】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

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

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

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

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查审公开发表的保管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并具有一定规模、能够较完美切实地展现出建筑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法定保护的历史区域,学术上称作“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当今旅游业的热点,对国内外众多旅游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由于如今历史文化街区旅游问题层出不穷,应分析总结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对于优势应积极保持,对于劣势应寻找相应对策,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向良好方向发展,以带动大连旅游业发展。

标签: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对策建议;大连市近些年来,伴随着大连市城市发展建设速度的加快,新区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然而旅游名城大连作为国际闻名已久的“浪漫之都”,真正能够代表其历史的历史文化街区的质量升级却迟迟未有推进,致使城市特色面貌正在逐渐缺失,旅游者逐渐对历史文化街区失去了旅游兴趣,从而间接影响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口碑。

因此,加速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使得历史命脉、城市记忆在被传承与延续的同时,街区自身也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良性变化发展,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整體性、全方面的质量提升;发掘和加强其所特有的历史风貌特色,升级环境品质,完善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功能已经成为大连市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1历史文化街区概述1.1历史文化街区概念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查审公开发表的保管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并具有一定规模、能够较完美切实地展现建筑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的区域。

1.2历史文化街区特征规模性。

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有着完整或可治理的景观风貌。

真实性。

历史文化街区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留,有着切实存在过的历史信息。

特色性。

历史文化街区必须能够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在这一地域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

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

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

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

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老街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老街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老街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摘要:老街旅游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选择传统历史街区作为目的地,感受传统文化与历史魅力。

本文将分析老街旅游的现状发展以及未来趋势,探讨其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1.历史概述老街作为城市最古老的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街区通常保留了传统建筑、古迹、文物和传统手工艺等独特资源,使人们对过去的生活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2.老街旅游资源优势老街旅游独特资源的优势在于其历史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景、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特色。

这些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推动了老街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西安古城墙和浙江乌镇等老街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3.老街旅游的经济效益老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老街旅游带来的消费和投资增加,促进了当地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老街旅游还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福祉。

第二部分:未来趋势分析1.文化与旅游融合未来,老街旅游将与文化产业更加紧密地结合,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通过传统文化的展示、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文化活动的举办,老街旅游将追求更高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性,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

2.旅游体验与资源保护的平衡未来的老街旅游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在开发利用老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找到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护好历史和文化遗产。

3.科技与老街旅游的结合科技的进步将为老街旅游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以在老街上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历史事件。

4.老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老街旅游业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低碳旅游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老街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同时,通过加强社会责任,老街旅游业也可以为当地社区的发展贡献更多。

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

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

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受到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

调研目的是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问题和保护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研究。

我们选择了京城古文化街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考察街道两侧的建筑以及相关历史文化遗产,了解其现状和保护状况。

同时,我们对街区内的居民、商户和相关部门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于街区的认知和期望。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案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历史文化街区现状1.建筑状况:在京城古文化街,我们发现一些古老的建筑物还保存较好,但也有不少遭到破坏和改建。

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些传统建筑被拆除,让位于高楼大厦。

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和魅力。

2.保护问题: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住户和商户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较低,他们倾向于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商业楼盘使用,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同时,相关部门在保护工作中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管理,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保护和发展建议1.增强公众意识: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和宣传,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2.建立保护机构:成立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机构,负责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该机构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的保护和规划。

3.引入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文艺表演、展览和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和居民到历史文化街区游览和参与。

这不仅能够增加历史文化街区的知名度,还能够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合理规划建设: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新建项目,需要严格控制,确保其与历史建筑协调一致。

政府可以制定规划和建设标准,引导和规范开发商的建设行为。

南阳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调查报告.pptx

南阳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调查报告.pptx
南阳府衙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历经元、明、清、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不同时期,至今已有730余年可考历史 。 南阳府衙门博物馆成立于 2002年4月。目前,府衙中轴线古建筑已修复 完毕,并进行了初步的陈列展览。南阳天妃庙据现有史料记载,南阳天妃 庙始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四年(1799)、光绪十年(1899)曾两 次重修。天妃庙现在保存有建狱座,其中奶奶庙三间、天后宫及鄙各三 间、东廊间、戏楼三间、戏楼东西配房个三间,其中东配房门额为“河 清”。基本保留了原有布局,雕梁画栋、气氛森严,具有重要的保护价 值
生活环境:街区内建设严重缺乏有效 规划,居民乱搭建现象非常严重。老 街垃圾和废水处理不当,三废污染严 重影响居民生活,房屋危旧低矮,居 民拥挤不堪,又由于道路、排水、环 卫设施的缺乏,使老街的老百姓生活 质量低下,生活环境污染严重。
人文环境:老城区社会人文环境较差 ,缺乏有效规划管理,社区治理结构 混乱。由于居住环境差,租金水平低 ,新涌入城市的农民都在此落脚。
由于东部地区大量吸纳了国际产 业转移中较高层次的产业,面临着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和土地、 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 的制约,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 本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客观上加速了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 步伐。
2014年河南 在中部六省 gdp排名最高, 河南经济发展 基础较好。经 济增速较缓慢, 但仍明显高于 北京,上海, 广州,表明河 南仍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 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 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 盆地处于汉水上游、淮河源头,北有秦岭、 伏牛山,西有大巴山、武当山,东有桐柏 山、大别山,三面环山,中间形成3万平 方公里的盆地,是天然的形胜之都。其地 质结构十分稳定,一千多年没有发生大的 地震。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保留和重视,成为了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概况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伪满洲国政权时期建设的建筑群、早期的满洲铁路建筑、清朝时期城市建筑与风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建筑以及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等。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长春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和规划,导致历史建筑受到破坏和毁损;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功能的单一化。

三、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对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具有法律依据和规范性。

2.加强保护力度,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精准定位和细化保护规划,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和保护措施,防止历史建筑受到破坏和毁损。

3.加强利用规划,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多功能利用模式,将其纳入城市功能结构,提升城市品质。

4.加强开发利用,引入有特色的商业、文化和旅游项目,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5.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各类媒体和平台,传播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同和支持。

四、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效果评估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成果需要进行及时的评估和监督。

评估的重点包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效果、利用效果和社会效益。

通过综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

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

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

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

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如阮仪三、孙萌(2013)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缺乏互动,仅将历史文化街区看作是旅游资源,而将保护看作为开发旅游的手段,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生的历史韵味。

李谷兰(2012)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实践探索,将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处理方式简单,破坏了街区原有的特色;整体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街区内基础设施缺乏;功能分区不明晰。

李勤(2013)则指出: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矛盾、保护与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刘春凯(2012)认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既有认识上的局限;也有功利主义、商业利益的驱使,还有地域文化、传统社会网络、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以及调查研究的不足与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此外,张志斌等(2011)还结合小楼巷历史文化街区案例,就其开发中的空间功能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

(2)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机制与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城市保护中的重要层次,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如何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则需要树立正确的保护原则和采取科学的保护机制、模式和措施。

对此,很多学者均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机制上,佘龙(2012)提出,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二要建立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管理机制,三要建立历史环境的建设管理机制。

李和平、陈科(2012)通过对重庆市金刚碑历史街区的保护实例研究,从开发策略、保护观念、保护方式、保护过程等方面。

探讨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控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手段和方法。

贺丽霞、谢治英、孙金坤(2011)以四川会理古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会理古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与更新发展问题,对会理古城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适宜性的保护规划策略及保障机制。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模式上,李谷兰(2012)分析了几个较为成功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它们是“存表去里”的上海“新天地”模式、“分类保护、分片控制开发”的上海多伦路街区模式以及巴黎玛海区模式等。

冯青(2012)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概括为:北京“菊儿胡同”模式、苏州“桐芳巷”模式、上海“新天地”模式、福州“三坊七巷”模式、北京“南池子”模式、北京“什刹海烟袋斜街”模式。

朱忠翠(2012)将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模式归纳为:保存、保护、整饬、更新和延续。

孙丽(2013)根据街区的价值高低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模式分为六种类型:“保持历史风貌,内部功能置换”模式、“保持历史风貌,使用方式回归”模式、“延续历史风貌,完善居住功能”模式、“街区风貌延续,社区结构保持”模式、“街区风貌重塑,社区结构重组”模式、“街区风貌重塑,使用功能更新”模式。

_2 袁泉、张炯(2012)通过对苏州五片历史街区内新建筑的分析,探讨了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特点,新旧建筑的并置关系,新旧建筑的连续和对比问题,提出了新旧建筑并存的六种模式:比邻式、新包旧式、旧包新式、引入式、借景式、对景式。

另外,袁泉(2012)还对平江、山塘、拙政园三个历史街区的更新模式进行了分类阐述,分别归纳为分级渐进式更新模式、动态式分段三期更新模式与“核”优先更新模式。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孙丽(2013)认为健全与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历史街区改造的经费来源,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手段。

李勤、杨豪中(2011)通过分析研究德国和中国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面的观念、态度和方法,在学习德国先进的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街区保护的方法,即保护历史街区,必须保护其整体的风貌环境、文化内涵、传统习俗以及现有的社会生活结构,并逐步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刘春凯(2012)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三种方式,即房地产开发商主导、政府主导及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公司介入。

¨夏健、王勇(2011)从常见的“全盘重置”、“功能重置”、“居民重置”人手,提出在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中,风貌保护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基础,功能保全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载体,居民保有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主体,只有减少重置现象,街区才能真正获得重生。

张志斌等(2011)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最终的实施方案应该会是各方利益综合权衡的结果,在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的基础上,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的后续利用,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张倩、李志民、冯青(2012)提出为保证历史文化街区摆脱现代贫民窟的不良现状,应该在维护街区传统风貌得以延续的前提之下,通过科学地分析和规划,建立街区建筑档案系统、拆除违章建设、加固保留建筑、疏通街区道路、开辟街区广场,加强街区的整体环境建设同时引导街区在发展中留住老居民、老街坊、老手艺,在延续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创造既具有时代激情又富于传统韵味新的生活方式,保证历史街区循着良性发展模式延续下去。

林林、阮仪三(2012)以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及实践为例,阐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在编制和实施中的新思路和方法,认为历史街区保护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护街区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维持社会结构。

3.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保护的基础,必须从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两方面人手,必须从城市整体出发,针对具体的历史街区,制定总体保护规划方案和特定的保护规划与更新模式。

刘娴(2011)提出的小规模规划分区、渐进式实施模式和多元化产业功能的保护性更新规划策略。

均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范小鸥(2011)通过对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以不同时期建筑体态特征的分析,论证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其新建项目规划设计时,重视整体观念对城市特色建设的重要意义。

王晓熊(2013)通过泉州市中山路保护整治的实践,提出了传统街区保护与整治的设计方案。

阮仪三(2000)提出做好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规划的关键,是提高对历史街区的认识,认真学习、研究保护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L3 项秉仁、祁涛(2012)认为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应该强调历史文化的整合、保护、延续,在激活传统历史街区城市活力的同时,形成有城市文化内涵、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城市空间o[32]边兰春、井忠杰(2012)通过烟袋斜街地区的保护规划研究,在规划设计、政策设计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与发展、整体与局部、风貌与生活、社会与人口几点对历史街区保护的思考。

二、评述与展望1.研究成果。

(1)在研究内容上,近l0年来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面,包括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机制与模式、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对策与措施等。

近年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历史文化街区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的研究。

(2)在研究方法上,近10年来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实证调查研究方法被逐渐引人,如林林、阮仪三(2012)对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的研究、潘敏文(2013)对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保护改造的研究、周阳、赵健彬(2012)对太原市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改造及整体环境营造的研究等,均建立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从而保证了研究结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3)在研究视角上,近l0年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学科日益广泛,不仅涉及建筑学、文物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文化学、管理学及旅游学等多学科知识,甚至涉及生态学、信息学、图形学等领域。

如王堂民(2012)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图形学应用进行了适用性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分层概念并建立了历史文化街区分层模型;杨逸璇(2011)通过文化生态学这个崭新的视角对历史街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从而大大拓宽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视野。

凸显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

2.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尽管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法逐步多元化,但总体来看,仍存在如下几点不足:一是多数研究仍局限于一般的描述性、概念性等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还不多见。

事实上,在历史文化街区研究中,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很好的定量化研究尝试(如CVM法的应用等),但仍显不足。

因此,今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要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加强统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以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进一步突出研究的有效性。

二是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研究深度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