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及战后世界格局.
一战二战对比
一战二战对比
一战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正式开始:1914·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
战后背叛同盟国加入协约国是意大利。
大战以德国的投降1918·11宣告结束。
主要性质: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后果:产生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一战后,中国主权受到侵害,国际地位低下。
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主宰)
二战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正式开始;1939`9`1德国突袭波兰。
进一步扩大---1941·6德国突袭苏联,达到最大规模----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4·6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中。
1945·4苏军攻克柏林,1945·5·8德国签订投降书,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9·2日本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
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后果:诞生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对峙)。
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 等”,“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冷战格局)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 c、正式形成:1949年 北约 建立,1955年 华约 成立,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 3、结束标志:1991年,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一超多强”,世界政治格局朝着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凡尔登战役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大危机绥靖慕尼黑阴谋德军突袭波兰德军突袭苏联日军突袭珍珠港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第一次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 经济大危机 的影响 西方大国的 绥靖 政策( 慕尼黑阴谋 把此政策推向高潮,加速二战 的爆发) 1、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 2、规模扩大的战役: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3、规模达到最大:1941年12月7日(美国国耻日),
日军突袭珍珠港 ,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考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知识归纳
世界格局的变化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1.形成:①1919年1月,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②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评价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②但这一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束:1939年二战爆发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1955-1991)1.形成①为协调盟国行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达成许多重要协议,基本勾画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③1949年,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建立。
④1955年,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3、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三、当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991年后至今)1.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
2.一超多强①一超--美国②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四、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1.原因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对策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一、世界大战的背景与爆发自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政治格局一直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历史中的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与民族矛盾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它源于欧洲列强之间的帝国主义争夺和民族矛盾的加深。
在这场战争中,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中央同盟国)与英法俄(协约国)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都解体,多个新兴国家相继独立。
此外,凡尔赛体系作为对战胜国的惩罚力度,导致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出现新的紊乱。
二、战后世界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 凡尔赛体系与民族主义浪潮凡尔赛体系的出现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情绪。
对于德国来说,凡尔赛体系是对它的一种耻辱惩罚。
这种民族主义的情绪为纳粹党的崛起扫清了道路。
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后,实施了一系列侵略政策,意图重建德意志帝国。
2. 航空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二战之前,航空和军事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些技术的创新为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军事优势,也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诸如坦克、飞机和军舰等新型武器,使得战争的规模和残酷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1. 各大联盟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个主要的军事联盟分别是同盟国和轴心国。
同盟国由英国、美国和苏联为首,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
这两个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和经济斗争。
战争结束后,冷战的开始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的分裂。
东欧、中东和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和苏联等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也成为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主导因素。
2. 联合国的建立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的理念,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
从一战到二战的国际格局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法国提出建立欧洲安全体系(1934年):压 制德国,结盟东欧,联合苏联
• 英国态度暧昧,不希望欧洲走向联合; • 波兰仇视苏联,对包括苏联的欧安体系态
度冷淡; • 苏联态度积极,但不受欢迎; • 法国政界发生变动,反苏派上台。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 进一步冲破《凡尔赛和约》
• 英法绥靖政策: 英法美态度:承认德对奥的吞并 影响:进一步助长德国法西斯扩张野心
慕尼黑阴谋
1、背景:亲德的德意志人党要求苏台德自治 德国制造九月危机
专题-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美国称霸世界,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挑战。
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3)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 化趋势加快。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 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 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 、“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 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 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3.某校历史小组准备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图片展”,不应选用以下哪幅图片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日本代表签署投降
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8、两极格局: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冷战政策 概念演进:
杜鲁门 主义出台
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
二战 结束
马歇 尔计 划提 出
北 约 成 立
美苏 争霸 开始
两极 格局 形成
美苏冷战结 美苏争霸束 两极格局
实质
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实行 绥靖政策的体现,是绥靖政策到达顶峰 的标志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 德国闪击波兰,英 开始标志:法对德宣战 初期战事: 1940·5 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
扩大:
进一步扩大:
1940·7始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 (丘吉尔首相号召抵抗 ) 1941·6 德国偷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斯大林领导抵抗)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
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
世界反法西斯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 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
联盟
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 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联盟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12国成立了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协约国集团:英(核心)、法、俄等 同盟国集团:德(核心)、奥匈意等
德国 凡尔登战役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法西斯同盟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德国、日本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 格勒战役(二战重要转折点)、珍珠港事件(二战达到 最大规模)、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政治格局演变
名称 背景
确立
主导国 (经济体)
瓦解 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重新瓜分 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谋求 世界霸权,双方势均力敌
1943年,中、美、英三国参加 ,着重讨论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 《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团结合作、彻 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 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分区占领等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以中、 美、英三国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 《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高三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的形成
⑵不同点
•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 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 ②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 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 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后者则 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 ④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 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战胜国之间的妥 协,必然随着一方的瓦解而瓦解。 • ⑤前者的重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 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 ⑥维系前者的国际组织是国联;维系后者的国际组织是 联合国。
8.联合国
• 背景
• ①1942年元旦,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 言》,联合国一词即源于此。 • ②1945年6月,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10 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 立。 • ③为了维护二战后国际关系秩序与世界和平和安全。 • 盟约内容 • ①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 ②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 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 普遍和平。 • ③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问题
• (2)二战
•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抗击法西斯,也是最后一个获 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国家,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 • ②二战后期,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并签署了《开 罗宣言》,宣告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 • ③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 斯斗争,同时抗战的胜利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 • ④二战后,作为重要的战胜国参与了在远东国际军 事法庭上对日本的审判,伸张了正义,为国际和平 做出了贡献。
3.国际联盟
• 背景 • 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 日益密切,一些行业性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 如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讯联盟等。 • 一战的惨痛教训:一战的惨痛教训激起了广 泛的反战和平思潮,人们希望建立一个具有 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防止新的大战的发 生,维护世界和平。 • 威尔逊的推动: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规划 战后世界和平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得到响 应。
一战二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分解
“战后世界新的统治秩序”指什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1919年 操纵国:法国、英国和美国 (2)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3)中国问题: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
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条约?能体现巴黎 和会是分赃性质的内容是哪条?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3、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召开时间:1921—1922年
操纵国: 美国
《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危害:名义上尊重中国 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公约打击了日 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凡 作用:暂时调整列强在西方的关系,构成凡尔赛体系 尔 目的: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赛华盛顿体系华顿议评实会盛价质:时结作:暂帝间果用时国:: :《共义1调调主同国九9整2整侵家国义1列占共公列—重强中 同约强1新在9国支》之远2瓜提配(2东间分年供的打太的世;了局击平矛条面了界洋件)日盾的地、本,发体区使独并起的系中占关没者;国中系从:回国,美根复的构国本到计成几划解华个、决盛帝为顿矛国列体盾主强系;
开始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时间: 1914——1918年 重大战役、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结束:同盟国失败;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结论:人类的一场浩劫、灾难; 启示: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
目的:分赃与称霸世界; 操纵者:英、法、美; 时间:1919年; 中心问题: 巴黎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 和会结果:战《胜凡国尔进赛行和“约委》任统治”)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性质 世界人民的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一 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 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 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迪
❖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
如何认识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变化中所处的地位?
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过程中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 国称霸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 3、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 ❖ 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经济力量多极化 ❖ 5、影响世界安全的因素:
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 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③表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中东地区动荡等。
美国称霸世界,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世界经济全球化
❖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 (2)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 (3)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加快。
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 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政策
❖ 1、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
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 2、概念:……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 ❖ 3、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 4、对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 5、开始的时间、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 6、表现(措施):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
高中历史教案:一战与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一战与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战与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言:20世纪初的一战和二战是两场全球性的冲突,这些战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本文将重点讨论一战和二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政治格局变化1. 一战:列强衰退与新兴国家崛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如英、法、德等国曾长期掌握着全球霸权地位。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持续战争耗损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导致其在政治上衰落。
相反,美国和日本等新兴国家开始崛起,并通过积极参与冲突取得了更大话语权。
例如,美国以中立国身份卷入了这场史诗级冲突,并成为之后塑造全球事务的主导力量。
2. 二战:超级大国崛起和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
在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超级大国,并与苏联竞争霸权。
殖民地主义也开始逐渐衰落,新兴国家纷纷独立,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迎来了自由。
然而,在冷战的阴影下,全球政治格局仍然偏向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
二、经济格局变化1. 一战:经济危机和财政重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冲击。
军费开支和物资短缺导致了生产力的急剧下降,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困境。
同时,为了支撑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所需财政支出,各国都面临着财政压力。
因此,在一战之后,各个国家开始重新调整其经济结构并进行财政重建。
2. 二战:全球经济格局崩溃与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殖民地纷纷独立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美元为基础,促进了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
然而,这种全球经济秩序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和后来的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并迅速崩溃。
三、社会格局变化1. 一战:人员伤亡与社会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个参战国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无数士兵丧生,整个家庭甚至整个社区遭受了巨大打击。
这场灾难直接引发了许多社会变革,例如女性解放运动、工人权益保护的提高以及政党间激烈斗争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次世界格局
【专题四】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三次演变:★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雅尔塔会议形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初见端倪;1949年成立的和1955年成立的标志着和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一战与二战的对比表
开罗会议(《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开辟第二战场)
、
1944年诺曼底登陆(加速灭亡)
1945年雅尔塔会议(战中、战后)
易北河会师、柏林战役
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
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
美投原子弹、苏对日作战
日本无条件投降
影
响
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在欧亚多国建立
并形成阵营
3.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殖、半殖获得独立
4.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二战期间揭开第三次科技革命序幕
5.催生国际组织:
联合国(1945年~今)
6.促使思想观念变化:
和平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深刻启示
1.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
直接
(
损失
30多个国家卷入,军民伤亡3900余万,军费开支1805亿美元,间接损失1516亿美元
61个国家卷入,军民伤亡9000余万,军费开支万亿美元,物质损失共4万亿美元
深
远
影
响
1.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
\
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
景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瓜分世界的斗争中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民族主义恶性发展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组织 :共产主义者 同盟 5、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 组织
专 题 感 悟
1.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前两 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 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 物。 2.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 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 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3.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一直在延续,面对 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遏制中国的因素在增强,因此内强 实力,外显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 益是当务之急。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四、近现代国家关系发展过程中重 要的国际组织
1.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先后形成的三组对立的 军事政治集团:一战时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二战时期: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冷 战时期:北约和华约。 2.战后维护和平组织:一战后:国际联盟;二 战后:联合国。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不同作用:国际联盟成立后 被英法等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成为维护一 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而联合国在二战 后特别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在维护 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
世界大战及战后政治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到1918年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重大转折战役:凡尔登战役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立。
7、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1921—1922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②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3)、加速因素:绥靖政策(早期:英、法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的政策。
热点专题七: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热点专题七: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其核心是德国。
和三国协约(英、法、俄)其核心是英国。
两大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1、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的加剧。
2、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法、俄。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它也是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导火线(借口):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对类似的暗杀等恐怖事件的看法:我们应坚决反对暗杀等恐怖活动。
它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更不能将暗杀者视为民族英雄。
)4、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
②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③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7、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大战的影响:(后果):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全球影响
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全球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全球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两次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它们的发生和结束不仅对直接参与的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这两场战争对全球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 国际平衡的重新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各大国力量的失衡,使得以往的国际体系面临崩溃的危机。
随着战后《凡尔赛和约》的签署,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严重的惩罚,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崛起使得国际政治秩序出现了明显的双极格局。
2. 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的觉醒这两场战争使得各民族从奴隶地位和殖民统治中觉醒,追求民族自决权。
例如战后成立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都是从奥匈帝国的解体中获得独立。
而二战结束后,亚非国家纷纷获得独立,殖民主义体系逐渐瓦解。
二、经济影响1. 经济大萧条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许多国家面临着庞大的战争债务和经济困境,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即大萧条。
股市崩盘和失业率的飙升成为大萧条的主要表现,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长期的不稳定。
2. 工业与科技的进步这两场战争对工业与科技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许多工业创新,例如化学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
二战期间,核能、计算机和航空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更加显著。
三、社会影响1. 人类悲剧的体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之大和破坏力之强让人类领悟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二战更是见证了纳粹大屠杀和日本侵略的罪恶,人们深刻地反思战争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和不幸。
2. 社会结构的改变两场战争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增加、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民主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
而种族歧视和对人权的关注也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议题。
四、文化影响1. 文学与艺术的变革战争对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 响
启示
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了社会的面 貌,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 息时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开始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后扩展到整 个世界
成 果
珍妮机 电灯(美国爱迪 (开始于棉纺织业) 生)、汽车(卡 瓦特改进蒸汽机 尔本茨内燃机、 汽船(富尔顿) 火车(史蒂芬孙) 福特)、飞机莱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航空技术
核能、原子能等
特兄弟发明
电力、石油
能源
煤炭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 评价 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双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即促进经济的发 刃剑)
展,又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污染环境、利用高 科技犯罪等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
目的: 分赃与称霸世界; 操纵者:英、法、美; 时间:1919年; 中心问题: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 巴黎性质: 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和会 结果: 《凡尔赛和约》 作用: 暂时调整列强在西方的关系,构成凡尔赛体系 凡 目的: 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美日矛盾激化) 尔 1921—1922年; 发起者:美国 赛华盛 时间: 《九国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 结果: 顿会 共同侵占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 华议 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盛 作用: 调整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华盛顿体系 顿 评价: 暂时调整列强之间的矛盾,并没从根本解决矛盾; 体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系 实质: 均属分赃会议,少数强国操纵,损害弱小 会议共同点: 国家利益 启示:弱国无外交
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的统治秩序(即战后和平制 度)叫什么?该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举 例加以说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体系;
评价: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关系,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举例:1939年9月,二战的爆发
一战(1914.7--1918.11) 二战(1939.9----1945.9)
—
点击中考: 1.1919——1922年,帝国主义大国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向 勾心斗角的会场,形成战后世界新的统治秩序。请回答 ; “硝烟弥漫的战场”指什么?其结果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勾心斗角的会场”指哪两次会议?分别签署了什么决 议?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开始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 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德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直接原因 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对立集团 同盟国、协约国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一战 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主要二战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最大规模 战役 《联合国家宣言》—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和重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大事 —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件 雅尔塔会议—— 加速法西斯的灭亡
——引发中国五四爱国运动。 为什么说中国是巴黎和会最大的受害者?
德国在山东的海外殖民地转交给日本
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关系,构成 (4)作用: “凡尔赛体系”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 “委任统治” 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条约?能体现巴黎 和会是分赃性质的内容是哪条?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 (美、德)
时间 主要 标志 主要 发明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国) 电子计算机的广 瓦特改良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应用 并得到的广泛应用 泛应用 珍妮纺纱机、 电灯、 原子能、 瓦特改良蒸汽机、内燃机、汽车、 电子计算机、 汽船、火车 飞机 航空技术
“战后世界新的统治秩序”指什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 1919年 操纵国:法国、英国和美国 (2)中心问题: 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3)中国问题: 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 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3、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召开时间:1921—1922年 操纵国: 美国 《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危害:名义上尊重中国 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公约打击了日 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作用: 调整了列强在东方的关系,构成“华盛顿体系 ”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是什么?
专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
战后世界格局
一 战
同盟国: 德国(主导)、奥匈帝国、意大利 两大 协约国: 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军事 目的: 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集团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 严重的威胁了世界和平,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列强争夺的地区: 巴尔干半岛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开始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时间: 1914——1918年 凡尔登战役 重大战役、转折点: 结束:同盟国失败;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结论: 人类的一场浩劫、灾难; 启示: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技的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航路开辟 .国际资本流动加剧; 经济 .全球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集团 欧盟1993 全球 表现: (世贸2001年加入) (亚太经合组织1991加入) 化趋 ③.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 机 势 影响: 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共同问题:战争、人口、环境、资源、 遇 毒品、艾滋病和恐怖主义; 与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挑 措施:.加强环保投资; 应对 战 ③.保护有限资源; 全球 性挑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①.顺应趋势,把握机遇,趋利避害; 战 ②.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制定防范措施;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要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