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思路和挑战

合集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

首先,我们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学生面临着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给同学们带来心理负担。

因此,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很多困惑,例如对自身形象的困惑、对性格的困惑等。

这时,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同时,我们要关注中学生的负面情绪管理。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何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让消极情绪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业。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中学生的社交生活。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友谊的渴望和对异性的关注是正常的。

然而,过度的社交需求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社交生活既要积极又要适度,学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最后,我们要关注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尊重他们的意愿,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转嫁给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的课程。

它的特点包括:
1. 多维度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自我认知等。

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各个方面保持心理健康。

2. 实用性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用的心理健康技能,让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应对自如。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际练习和案例分析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各种方式,如课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逐渐意识到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4. 个性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个性化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需求和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可
以帮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专门为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并克服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这种课程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和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强调学生间的互助和支持。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如何对自己和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给予关心和支持,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课也非常注重实践操作。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技巧和方法,同时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和活动,以便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其独特的特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
个更好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并克服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最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惹起了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宽泛关注。

中小学校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仔细研究解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确实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领导重视不够,基础设备投入不到位从全省当前状况看,大多半学校正心理健康教育还缺少重视,从事心理教育有关的基础设备的投入还不到位。

部分学校心理丈量设备、心理咨询室、心理集体活动室、集体训练室等还不可以知足展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需要。

2.心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专业心理咨询师缺少从我省中小学校心理教师队伍现状来看,整体水平还不高,专业修养和技术不强。

大多半教师只是可以达故意理健康课程任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处于较低层次,以致学生心理问题不可以实时有效解决。

3.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不够多样,心理健康教育见效不明显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调,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课程化的偏向。

有的学校采纳简单僵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观点,心理教育课以教授心理学知识为主;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混杂,没有发挥出心理教育特点和优势。

4.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不健全,全员抓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没有形成有些学校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完整部是心理教师的事情,过分依靠心理老师,不着重发挥班主任、科任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建立起全员、全方向、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系统。

二、解决问题主要对策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育合格人材学校领导干部必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确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详细来说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到位。

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拟订、宏观指导。

下设办公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协调,推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实行。

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情感的表达和调节方式,掌握有效的情感管理技能,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问题。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自尊自信,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症状,掌握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提高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健康意识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是一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

它的特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究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究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究摘要: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但是目前,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会接受来源于家庭和社会的各类压力。

当学生面临的压力过大时,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生心理环境的建设。

为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要改变目前的这种情况,首先就需要分析目前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从对于目前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下手,展开以下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挑战;对策探究一、引言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长,中小学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和世界愈来愈广,并且快节奏生活方式正吸引了愈来愈多父母的高度关注和教育。

非常少,学生和家长之间欠缺沟通和交流,学生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多方面的压力。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慢慢成为一项核心内容。

有些学生的心理可能产生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诊疗化,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内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学科化,大多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心理环境建设不足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可以进一步帮助我国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1.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学科化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很正常,可是在现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很难及时对学生得性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只要出现一个学生心理有问题,学校的一般做法就是让其进行的检查,依据诊断意见开展确诊、干涉与治疗。

由于这种方式太过正规了,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觉得心理出现问题,是一种很严重的问题,会被别人当作异类。

此外,这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只是设立心理学课程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足,涉及到的课程内容就是强迫思维,恐惧等精神病症,这些病例只是个别案例,并不去具有代表性。

2.心理教师自身总体素质不高心理教师总体素质不太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比较秘密繁杂的系统。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策略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教育和家庭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成因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 社会背景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小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竞争压力逐渐增加。

这种压力使得孩子在心理上无法承受,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2. 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让小学生接触到了更广泛的信息和视野,但同时也面临着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暴力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3.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摇篮,一些家庭的不良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相互冲突、家庭暴力等问题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4. 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但一些繁重的学业负担、关系紧张和学校暴力等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应对策略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心理韧性。

2. 建立良好的学校和家庭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家庭也要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好榜样,注重家庭沟通,使孩子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3. 加强家长参与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多交流,多倾听,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4. 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并得到专业的帮助。

5. 合理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学校和家庭要合理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202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8篇)

202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8篇)

202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8篇)202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8篇)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有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__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针对在校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坚强意志品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主要任务1、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治疗。

三、工作安排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校长挂帅,德育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建立以班主任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及政治课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

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专题研究。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二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6、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7、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每学期五课时,做到有计划,有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其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学生的心理特点各异,需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同时,也要因势利导,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再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合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更加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之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总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希望未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取得更好的成效。

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

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培养。
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
现代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的变化,导 致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 关爱和支持。
中小学生人格健康的重要性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01
人格健康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
心、积极心态和创造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 习和人生方向。
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教导学生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和成果,以及如何从错误和失 败中吸取教训。
情绪管理教育
01
02
03
认识情绪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和 产生机制,以及情绪对身 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达情绪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观察法等多种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03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对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
续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效果的持续跟进
定期评估
在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效果评估,了解教育 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长期跟踪
对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关注学生在成长过 程中的变化和进步,为后续教育提供依据。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面的意见和 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方案。
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 的进步,中小学生人格 健康教育应向多元化方 向发展,满足不同学生 的个性化需求。
培养正义感和公正意识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首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务必注意教学的对象的可接受性。

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知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课上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发明创造,做出新奇的作品,切忌嘲讽;结合学生课堂听课的情绪表现,情感体验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讲解;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独立能力,面对困难不畏缩的良好性格,特别应加强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疏导,保持健康的心态。

其次,学校还应积极开辟和拓宽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和反馈学生中存在和发生的问题。

教师和家长的日常管理以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有机地配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当今学校,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家庭环境差异较大,所受的不良诱惑也较多。

因而,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老师应区别对待,着重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道德的养成。

2、加强教师的心理学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作为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必需关注学生的身心能健康成长。

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毕业前都曾或多或少地学过心理学知识,他们以为自己能很轻易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还认为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迎刃而解。

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得多。

一些老师对待那些“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与家长沟通,而不是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策略【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

社会竞争压力、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体制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均成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支持体系,以及合理调整教育方式。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新时代、社会竞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策略、支持体系、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调整。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学校教育体制的僵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更关乎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策略,对于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社会竞争压力、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体制和信息化时代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问题意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策略涉及到社会竞争压力、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体制、信息化时代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学生在新时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学业和社交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许多孩子感到焦虑和压力。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些不同形式的元素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教学环节的优化,完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构建㊂老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在课前制作好微课件,将其当做学生的预习参考依据;在课中利用微课的特性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降低教学重难点的难度;在课后可以将教学内容系统整理,当做学生后期复习资料,这样让高中语文教学整个流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㊂老师除了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技术,还可以利用创新性教学模式,如游戏化教学㊁角色扮演教学等趣味性教学模式,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学生积极性主动培养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效果㊂结语总之,新形势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老师首选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当今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㊂老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教学素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景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达到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㊂参考文献[1] 郎德俭.试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1):40.[2] 王峭.试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4):143.[3] 杨风青.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9.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徐 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第六小学 贵州 毕节 551700)ʌ摘要ɔ 在网络高度普及和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简直让人们应不暇接㊂网络和科学技术也在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㊂互联网的普及可以肯定的是会给人们的生活创造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特别是网络对于我国年青一代人的影响不一定是完全正面的㊂如果在 互联网+ 背景下,没有为青少年把好关,那么很有可能会引发他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㊂本文就主要来分析在 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将或者正在面临着哪些挑战㊂ʌ关键词ɔ 互联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挑战ʌ中图分类号ɔG 625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672-7851(2021)04-0293-01 对于小学生来说,健康不单纯地意味着他们的身体十分强健,没有任何疾病,相比身体健康来说,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以及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更为重要㊂特别是在这个信息高度膨胀和爆炸的时代,小学生更容易衍生出多样化的心理问题,这些不良的心理进一步塑造着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小的不可逆的伤害㊂一㊁ 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在 互联网+ 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得可能会比较顺利,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得益于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㊂然而,在 互联网+ 背景下,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困境更是不能被我们忽略㊂虽然互联网能够让小学生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但互联网给小学生带来的多种诱惑和挑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所受到的挑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㊂1.耽误学生的学习和课业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较为稚嫩,他们很难自己对自身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当该做作业的时候如果被网络游戏或者其他电子产品吸引他们可能很难让自己停下娱乐时间而进行学习,他们不会特别理智地看待学习的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小学生经不住网络上纷繁多样的各种信息的诱惑,会一直沉迷在娱乐和自我放松放当中,当发现学习时间已经过去则为时已晚,给学生的学习和课业造成很大的影响㊂2.阻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㊂随着网络化信息对小学生的吸引,他们会将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玩电子设备上面㊂在网络和科技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小学生在放学后或者周末一般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有更多的与别人进行交往的几率和时间㊂然而在当代社会,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大多在家里消耗,他们往往在家里享受着各种网络游戏和快餐文化带来的乐趣,他们长期浸泡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慢慢地开始与社会拉开距离,与他人进行交际的时间也大大缩减,慢慢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始下降,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孤僻㊁社交恐惧等类似的心理问题㊂3.扼杀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㊂在 互联网+ 背景下,如果学生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或者不懂的概念,通过简单的搜索就能够从网上获取到正确答案,这给小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㊂然而如果小学生习惯了遇到问题直接就去网上搜索答案,那么他们将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对问题的思考上面,如果对什么问题都不加思考就获取现成的答案,那么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都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升㊂4.降低小学生的视力和睡眠质量㊂长期沉迷于电子产品会对小学生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严重危害小学生的身体健康㊂很多小学生会沉溺在游戏的世界里,不顾父母的劝阻,不单单是影响学习,有的小学生甚至深夜躲在被子里偷偷玩游戏,电子设备屏幕的刺激会对小学生的视力造成严重的损害,长期熬夜会导致睡眠的缺失,白天他们就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往往会在课上打瞌睡甚至睡觉,不仅会降低学习效果也对小学生的身体成长特别没有好处㊂二㊁ 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在 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面临很多全新的时代性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是从来没有的,是伴随着新时代和新社会所衍生的产物,因而,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现成的方法,而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去进行研究和发现㊂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发挥网络教育的正面作用,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上网观念引导,让小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被网络完全掌控,要让小学生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让他们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㊂其次,在 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密切合作,要靠老师和家长共同来完成,而不能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完全推给老师㊂家长要重视对于学生的陪伴和教育,而不是自己工作忙或者累就用电子设备来打发孩子,把手机或者电视打开任由他们去玩,从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精神发展,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心理势必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等到问题严重家长才发觉,那时很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学生养成的不良心理问题将很难会发生更改㊂三㊁结语互联网+ 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事物,如果对其加以正确的利用,会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外部世界,促进他们接受和吸收更多的知识㊂但如果不加以规划和控制,小学生便很容易被互联网所吞噬,会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威胁㊂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考虑互联网应用的 度,要注意认识互联网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影响,克服它的弊端,发挥它的优势以更好地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㊂参考文献[1] 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4.9.[2] 孟庆玲.小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7.[3] 王素丽,陈冬妮.中小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科技信息,2011.10.392。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交发展、道德发展和自我认知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知发展1.1 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变,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1.2 中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

1.3 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开始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情绪发展2.1 中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2.2 中小学生的情绪认知逐渐成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3 中小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学会适当处理情绪问题。

三、社交发展3.1 中小学生开始注重与同龄人的交往,建立友谊关系。

3.2 中小学生的社交能力逐渐增强,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

3.3 中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规则。

四、道德发展4.1 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是非。

4.2 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提高,开始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4.3 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感逐渐成熟,能够体会到行为的后果和责任。

五、自我认知5.1 中小学生开始建立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5.2 中小学生的自尊心逐渐增强,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5.3 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总结: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认知、情绪、社交、道德和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从而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多样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形式,它包括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健康技能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使学生能够全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2. 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预防,旨在帮助人们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提前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主动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3. 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能够因材施教。

它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4. 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很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

并且教育者还要通过示范、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他们的心理素养和生活习惯。

5. 社会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更注重集
体的心理健康。

它要求个体不仅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还要懂得关爱和支持他人的心理健康。

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样性、预防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它致力于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促进个体和集体的心理健康。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1. 内涵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工作。

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和促进。

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情感健康情感健康是指学生的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提供情感教育、情绪管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情绪管理和情绪调适能力。

1.2 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指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自信心。

1.3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指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表现和处理能力。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应对压力的策略和心理调适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

2. 类型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指在日常研究和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它通过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2.2 咨询与辅导咨询与辅导是指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提供个别或小组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

2.3 社会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它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3. 实施策略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应该遵循以下原则:3.1 全员参与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该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论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个体的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关系到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保障。

在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需要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措施,来促进群众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新时代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新时代、重要性、个体发展、社会稳定、必要性、挑战与机遇、具体策略、措施、总结。

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人们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在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人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心理健康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其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处理人际关系,应对挑战和压力。

心理健康也与个体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家庭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

当个体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时,他们更有可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容易取得成功和幸福感。

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体发展本身有益,还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标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环节,更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以及对才能的发掘和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扰,比如考试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绪管理困难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成功,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商、智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出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国民,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标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只有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思路和挑战作者:俞国良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04期这是一个新时代,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小学生在见证世界缤纷色彩的同时,也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不断自我更新。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地中小学在制度、课程、师资队伍和心理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为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做出了独特贡献。

同时,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需要我们研究新的方法与对策,以便优化和创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措施,使之更好地为中小学生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现状:势头喜人,问题突出据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多万人,并在不断增加。

我们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查也表明,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20%。

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有效把握现状,我们以中部地区两个地级市的城市和农村11027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和教育效果有较大改善,但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初中阶段尤甚。

与五年前相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对象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内容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第二,随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家长和学生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改变,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在农村学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第三,随着《纲要》的颁布和中小学校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开始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广泛普及,正在逐步走向深化和规范。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城市与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而农村高中又是“重灾区”;其次,有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初中、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从调查数据看,城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存在差距,农村更甚;最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为了有效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我们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山西、河南两省某地级市发放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有效问卷584份,学校管理者有效问卷209份。

结果发现,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重视,90%以上的学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能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工作的支持。

第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多元,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专职教师均有担任其他课程的经历,兼职教师中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居多;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感到满意的同时,希望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第三,学校管理者在选择心理健康教师时非常重视他们的专业背景、学历学位、相关资格认证、授课技能、从业时间与经验及人格等因素,他们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

特点: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主要内容看,其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内容包括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等。

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具体教育内容。

这样的设置操作性强,不仅符合中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实际,同时也体现了从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从问题导向向积极心理促进的世界心理健康发展潮流。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看,各地中小学正在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建立心理辅導室,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心理健康课程与专题讲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式,心理辅导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开展心理辅导、筛查与转介、课程咨询、家校整合等功能;在日常教育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家庭教育中,开始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看,管理、教师、教材、研究构建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体系。

从学校教育管理和实践效果看,政策与立法已成为我国政府推动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则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立场: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提高站位,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

社会转型,即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快速转变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一方面,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强度的竞争压力,高目标的成就动机,使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日益突显,进而导致个体心理、社会心理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另一方面,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转变为美好生活,而美好生活需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和指示器”,而心理健康则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心理面向。

因此,在社会心理服务大框架下讨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服务,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持的基本立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心理健康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的核心,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对象看,其重点是学生个体与群体,与社会心理服务的对象重合;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目标看,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心理服务的目标殊途同归。

也即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和满足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个性特征,尤其要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经受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和性侵犯中小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促进身心可持续发展。

这是由心理健康服务向社会心理服务的延伸,是心理健康服务成为社会心理服务的“基础工程”。

方法与措施: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新时代以社会心理服务建设为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实施、机制建设、领导管理等方面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类型与途径看,心理健康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具体化,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实施中要有全局观、整体观。

无论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积极推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抑或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都可以视为社会心理服务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在中小学生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意识培养积极心态,学会调适心理困扰和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进而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看,心理健康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压舱石”,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机制建设中要有体系观、系统观。

各地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地区、学校、年级、班级、小组等各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和范围,为社会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机制“劈山开路”,为进一步展开社会心理服务奠定基础。

从社会心理服务的途径、方法看,社会心理服务包括微环境、中环境和宏环境系统,对应着个体、人际、群体层面的社会心理服务,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领导管理中要有生活观、生态观。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环境。

微环境是学生直接接触到的生活环境,健全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够帮助学生在面临这些微环境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时,缓解负面情绪,发展积极情绪,并提供专业的帮助与辅导;中环境系统是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对学生来说就是家校互动,为人际层面的社会心态培育扫清障碍;宏环境系统包括特定的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泛的社会背景,社会心理服务体现在扶助和引导处境不良的学生、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群体,对不良生活事件进行预警、疏导等。

这些都能够有效调整相应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为培养目标群体的良好社会心理打下坚实基础。

一句话,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

其方向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理念是全面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的转变、问题导向向积极心理品质促进的转变,方法是大胆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式。

趋势与建议:实现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的转变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第一,从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并重,着力提供优质心理健康服务;第二,由侧重于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向重视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与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转变;第三,着力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强调以实证为基础的教育干预,重视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正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

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悄然兴起和蓬勃发展,学校心理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全体学生,强调面向健康的大多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导向。

服务模式相对于教育模式,主要强调的是视角不同。

教育模式有一个内隐假设,即教育者根据预设的内容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有“强人所难”“居高临下”之嫌。

服务模式则重视以学生自身的发展性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即强调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行政部门应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设置、工作量计算等相关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方案,并明确薪酬与绩效考核的关系以及职称晋升的途径,激发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

另一方面,国家教师教育政策应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倾斜,通过诸如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等手段,鼓励青年才俊投身该专业。

为此,我们郑重呼吁:有关部门应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以及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资质;确定专兼职教师的能力标准,包括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力标准;确定专兼职教师的工作标准,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途径方法等;开展资格认证试点工作,确定认证标准、认证机构和认证方式;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方案,对非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基础培训,对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质量评估;定期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