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安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在安阳

张莲英

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虽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但他建功立业的基地却在邺城。邺城与安阳,是安阳不同时期的两个称谓,实指同一个地方。曹操死后也埋葬在安阳,一生与安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攻克邺城,营建邺都,安阳是曹魏政权中心所在地

曹操戎马一生,攻城略地也不少,但还没有找一处理想的、可安邦立国的基地。直到建安5年(200年),以少胜多挫败袁绍,又于建安九年(204年),乘袁绍诸子内讧,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攻克邺城,才算找到可建功立业的基地,并将其政权中心移至邺城。

曹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政权中心搬到邺城呢?这是衣带诏的教训,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汉献帝刘协不甘心受曹操的控制,想谋杀曹操。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这次未遂政变虽然被曹操迅即镇压了,但给曹操敲响了警钟:奉天子,是要讲艺术的,否则,就会被天子反制。历史的经验证明,齐桓公、晋文公,可以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也可以成为霸主。这历史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对天子要敬而远之。曹操把政权中心移至邺城,走的就是历史路线。

为了巩固邺城这一块根据地,也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塌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虽然消灭了袁谭,但袁尚、袁熙逃到三郡乌桓,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不通。曹操听从无终人田畴的建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人迹的小路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攀山越岭,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塌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两军相遇,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塌顿,大获全胜。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来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气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铲除了袁氏势力,也为营建邺城筑起了牢固的边防。

曹操自建安九年(204年),破袁克邺后,就着手修建邺城。曹操是继齐桓公初建邺城后第一个大规模修建邺城的人。曹操所建的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共有七个城门。南面三门,中为永阳门,东为广阳们,西为凤阳门;东面一门,为建春门;西面一门,为金明门;北面二门,东为广德门,西为厩门。邺城

规模宏大,东西长而南北窄,为一长方形。各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东西城门相通的大街将邺城分为两部分,北部为宫殿、官署、贵族居区,南部为星坊及平民区。北部中间为文昌殿,为宫殿的主殿,西晋左思的《魏都赋》载:“造文昌之广殿,极栋宇之宏规。”东有听政殿,西有西园。西园之西,城墙之上自北向南建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三台。三台之间皆以阁道相通,气魄宏伟,其高若山。邺城成了当时全国最繁华的都市。

二、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安阳是曹操发展势力的基地

曹操自189年陈留起兵以来,就报有一匡天下、救民于水火的雄心。十几年来,他的军队一直在北方东拼西杀,大河南北已为曹操所有,他已成为事实上的最强者。但是南方,荆州还有刘表,孙权盘踞江东,西南巴蜀之地,还在刘璋手中,他们的存在,割裂了天下。南方,让曹操壮怀激烈。他以安阳为基地做出向南方进军的准备。

曹操在安阳训练水军。建安十三年(208年)春正月,曹操率远征大军得胜还朝,回到邺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开凿出一个人工湖,名为玄武池。做什么用的?训练水军。水军在北方无用武之地,这意味着曹操要做出战略转型。

曹操在安阳驻扎军队,囤积粮草。安阳一带许多村名和地名留有曹操的故事。据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负责人徐焕朝介绍:祖上传说,我们这一带曾经是曹操驻扎军队的地方。从这里向南走5公里,有个地名叫亮马岗;往正东走7公里,是河北的

习文村,与该村名字相对应的,附近还有一个村庄叫讲武城。据说是曹操率军驻扎此地后,和部下军士习文讲武的地方。另据安阳老人们传说,今日殷都区的大碾屯村就是当年曹操囤积粮草之地,现在村口还留有一个大碾盘。这些民间传说和遗留下来的村名、地名,忠实地记录了曹操当年在这一带活动的轨迹。

曹操在安阳下令减轻农民负担。据《三国志·魏志》卷一记载,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刚占据邺城不久就下令:“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又明确规定:“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废,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若民兼赋也。”曹操的轻徭薄赋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百姓皆奔邺,以小安户口。”这样曹操就为把邺城建成可靠的根据地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曹操在安阳实行藉田。为了鼓励百姓耕作,曹操还实行藉田(用农具作耕作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始耕藉田”;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春,公还邺,三月壬寅公亲耕藉田”。今河北省临漳县的吉田村,在明朝学者崔铣所撰的《彰德府志》中被称为“藉田村”,即为曹操进行藉田的地方。

曹操在安阳招贤纳士。从建安十五年(210年)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短短七年中,曹操三次颁布招贤令。如,建安十五年(210年)下令说:“今天下尚未定,特此求贤之急时也。”“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于是“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

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于牧守者,不可胜数”。曹操对投奔他的文臣武将,只要有功就予以表彰,有的还给以高官厚禄。曹操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中独树一帜,成就伟业,是与他在邺城招贤纳士的宏图大略分不开的。

曹操以邺城为基地向南进军,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七月,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遂亲率五千精骑,一日一夜三百余里,至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江东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赤壁火烧战船,曹军大败,撤军北还。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统一全国的志向不减。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大破关中诸军,马超、韩遂逃至凉州,杨秋逃至安定(今甘肃镇原南),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由于曹操以邺城为基地,南征北战,势力越来越大,这反倒使汉献帝感到不安,不得不连连加封曹操。建安十三年(208年),诏曹操为丞相;建安十六年(211年),诏曹操之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署为副丞相;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