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上册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相同点冰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 无色、无味透明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表冰融化前冰融化一半冰完全融化低于0℃、固态0℃、冰水混合高于0℃、液态用箭头标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记录表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食盐是否溶解是是是是是是否否沙和食盐特征比较记录表颜色颗粒大小能否溶解在水中透明度沙黄色较大否低食盐白色较小是高我的分离方法过滤,滤液蒸发结晶得食盐物质的变化记录表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橡皮泥揉捏形状变化是纸撕碎变成小块是水搅动流动是我的解释:在杯底扎孔,杯内气压降低,杯内水位上升,水占据空间;用打气筒从杯底注入空气,空气占据杯内空间增加,水往外排,水位下降。

1、气温计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玻璃泡,毛细管,刻度和温标等组成的。

2、读数记录:12℃、7℃、零下3℃、零下8℃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

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一、活动1:水的观察1、水的透明度:将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入四个相同的量杯中,观察并记录下每个容器中水的透明度。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透明度会有所不同。

2、水的气味:分别闻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的气味,尝试描述每个容器中的水的气味。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气味会有所不同。

3、水的味道:分别品尝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尝试描述每个容器中的水的味道。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味道会有所不同。

二、活动2:观察土壤1、土壤的颜色:观察并记录下四个不同土壤的颜色。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颜色会有所不同。

2、土壤的质地:通过用手触摸四个不同土壤,感受它们的质地,如干燥、湿润、细腻、粗糙等。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质地会有所不同。

3、土壤的气味:分别闻四个不同土壤的气味,尝试描述每个土壤的气味。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气味会有所不同。

三、活动3:比较不同类型的纸1、纸的厚度: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测量下四种纸的厚度。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厚度会有所不同。

2、纸的重量:用秤称量下四种纸的重量。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重量会有所不同。

3、纸的透明度:将四种纸分别放在光前,观察并记录下每种纸的透明度。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透明度会有所不同。

A.鸟类的鸣叫B.鱼类的跳跃C.昆虫的蜕皮D.狼的狩猎A.朝霞映照在海面上B.雷电交加C.工厂排放的烟雾D.蜻蜓低飞在太阳系中,______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当光线由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了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这个速度。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简要概括为“能绕、能传、能解决”三个子句。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2021新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记录制作蜡烛、点燃蜡烛、点燃纸片的过程。

制作蜡烛:蜡块由大变小、形状改变;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又慢慢变成固体。

点燃蜡烛: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点燃纸片:纸片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热现象,最后化为灰烬。

实验发现: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片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2.铁钉生锈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假设: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实验器材:铁钉、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等。

实验设计:①把铁钉放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

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

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境里。

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里。

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放在潮湿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在它上面就会慢慢形成一层铁锈。

3.制作汽水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气泡?在相应的空格里打“√”。

物质白醋小苏打糖水白醋√小苏打√糖水设计实验,检测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里是什么气体。

问题: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假设: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锥形瓶、带有胶塞的玻璃导管、白醋、小苏打、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也可以用简易材料替代,如矿泉水瓶、带有瓶盖的塑料弯管。

实验设计:在矿泉水瓶中装入小苏打(多一些),然后倒入白醋,快速将连着塑料弯管的瓶盖盖上瓶口,拧紧,将塑料弯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结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4.化学家的研究在圈里填写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查资料,了解化学家更多的发现和发明。

发现1: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作用:有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世界一目了然,它就像一幅大地图,以后化学的研究就全靠这幅指南图了。

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科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我编写了一本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下面是其中的参考答案。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一、观察与实验1.根据科学实验规律,小明用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头、塑料、金属等)制作了几个杯子,使用不同的温度的水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杯子对热量的传导最好,而塑料杯子对热量的传导最差。

2.小红在实验中观察到,植物的根部会深入土壤中,这是因为根部需要吸取水分和养分,而土壤中的水和养分主要分布在较深的地方。

3.小明用一个空瓶子扣在水面上,然后用手紧紧地拍打瓶子,观察到水面上产生了波纹。

这是因为用手拍打瓶子时,瓶底受到振动,振动传导到瓶内的空气,使水面产生了波纹。

二、科学实践和环保1.小明家每天吃完饭后,将菜叶、水果皮等有机垃圾放进堆肥桶中。

几个月后,他打开堆肥桶,发现垃圾已经变成了黑黑的土壤,这是因为有机垃圾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了有机肥料。

2.小红在学校的校园里发现了一块荒地,她和同学们决定利用这块荒地,进行栽培。

他们在荒地上清除杂草,翻土,种植了一些蔬菜和花卉。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收获了丰富的蔬菜和美丽的花朵。

3.小明的家离学校很近,他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学。

他意识到骑自行车既环保又健康,所以他鼓励家人和同学们也多骑自行车,减少汽车的使用。

第二章:物质和材料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小明发现,冰冻的水是固体,水在沸腾时形成水蒸气,是气体;而平常我们见到的水是液体。

2.小红用一个吸管将水抽起,然后捏住吸管的一端,发现水不会流出来。

这是因为水在吸管中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阻止了它流出来。

3.小明在冬天注意到,池塘中的水结冰了,冰比水轻,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冰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二、物质的性状和变化1.小红在饭桌上溅到了一滴酱油,发现它非常难以擦去,因为酱油是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2028年8月第一单元光1-1有关光的思考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假设你的桌前放着一个红苹果,你的朋友把门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闭,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进人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下面有三个选项供你参考,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项。

A.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B.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

C.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

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项,并说明理由。

黑暗中的红苹果我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A我的理由:眼睛通过光来看见物体,没有光,眼睛就看不见物体了。

1-2光是怎样传播的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在光通过小孔的实验中,我发现:1.光直接穿过小孔时,在纸屏上:A.能够看到光斑 B.不能看到光斑2.移动中间的一张卡纸,在纸屏上:A.能够看到光斑 B.不能看到光斑√√光的传播实验方法光行进的路线1.光直接穿过小孔2.移动一张卡纸你认为光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我的课堂活动记录观察光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传播路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内容我看到的现象我的解释激光笔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进入水中光线发生了改变(偏折)。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介质发生了变化,光线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倾斜时铅笔出现弯折现象,好像断了,垂直时铅笔没有出现弯折现象。

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折射现象;光由水垂直射入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铅笔不会出现弯折现象。

调整观察角度,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当我们从玻璃容器的两个侧面交接处看金鱼时,一条金鱼看上去是两条。

光从水传播到空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折射,我们会看到金鱼的另一个“像”。

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上册版)

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上册版)

活动手册参考答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曹溪中心小学蓝金燕、江山中心小学罗本农第一单元第一课(P2)一、1.闻、听、尝、摸放大镜2.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二、×√√三、B B四、略第二课(P5)一、1.树冠、树干、树根2.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三、B C四、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突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第三课(P7)一、1.生命体2.高矮、粗细、形状3.一年二、√√√三、1.BA 2.ABC四、第四课(P9)一、1.根茎叶水分阳光空气2.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二、√√三、AB ABC四、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状的气囊结构。

第五课(P11~12)一、1.生命活力活死2.叶片叶柄叶脉3.共同二、×√×三AB C C四、注意:收集到植物的叶要先清除表面杂物,然后夹在书本中压平整,阴干。

第六课(P13)一、1.大小2.颜色二、×√三、略第七课(P15~16)一、1.水生、水生2.水分空气阳光营养3.生命周期二、×√√×三、C C C四、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

2.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应该正确认识它。

第二单元第一课(P18)一、1.多样环境2.保护环境二、×√三、1~4 D C C B四、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二课(P20)一、1.2 短2.触角身体二、√√√×三、B C四、略第三课(P22)一、1.放入水中2.吃食排泄二、√√三、C A B四、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第四课(P24~25)一、1.潮湿2.一节一节环节二、××√√三、C B A A四、整体是爬行的,身体是伸缩前进的。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三年级上册答案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三年级上册答案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三年级上册答案
一、原题
1. 什么是科学?
答: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知识,它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获得的,用来描述和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2. 什么是科学活动?
答:科学活动是指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以及推理和分析问题的活动。

3. 什么是科学思维?
答:科学思维是指以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推理、总结等步骤。

4. 什么是科学实践?
答:科学实践是指以科学思维为基础,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以及推理和分析问题的活动。

5. 什么是科学研究?
答:科学研究是指以科学思维为基础,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以及推理和分析问题的活动。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2021新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记录制作蜡烛、点燃蜡烛、点燃纸片的过程。

制作蜡烛:蜡块由大变小、形状改变;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又慢慢变成固体。

点燃蜡烛: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点燃纸片:纸片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热现象,最后化为灰烬。

实验发现: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片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2.铁钉生锈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假设: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实验器材:铁钉、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等。

实验设计:①把铁钉放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

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

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境里。

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里。

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放在潮湿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在它上面就会慢慢形成一层铁锈。

3.制作汽水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气泡?在相应的空格里打“√”。

物质白醋小苏打糖水白醋√小苏打√糖水设计实验,检测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里是什么气体。

问题: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假设: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锥形瓶、带有胶塞的玻璃导管、白醋、小苏打、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也可以用简易材料替代,如矿泉水瓶、带有瓶盖的塑料弯管。

实验设计:在矿泉水瓶中装入小苏打(多一些),然后倒入白醋,快速将连着塑料弯管的瓶盖盖上瓶口,拧紧,将塑料弯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结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4.化学家的研究在圈里填写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查资料,了解化学家更多的发现和发明。

发现1: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作用:有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世界一目了然,它就像一幅大地图,以后化学的研究就全靠这幅指南图了。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出你的看法,再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共同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5声音的强与弱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6声音的高与低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

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

可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高低振动快慢5-6厘米声音高振动快10-11厘米声音较高振动较快15-16厘米声音较低振动较慢20-21厘米声音低振动慢音高变化柱形图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检验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与健康生活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之后分钟的呼吸次数,我的发现: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缓,次数较少;运动之后,呼吸会变快,运动越是剧烈,呼吸越快。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附答案)用箭头标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我的解释:在杯底扎孔,杯内气压降低,杯内水位上升,水占据空间;用打气筒从杯底注入空气,空气占据杯内空间增加,水往外排,水位下降。

1、气温计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玻璃泡,毛细管,刻度和温标等组成的。

2、读数记录:12℃、7℃、零下3℃、零下8℃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

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1、在操场上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有效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当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做出某些出格的行为时,他往往心里清楚教师将会对此做出什么反应。

他也知道自己有很多观众(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因此,他会更卖力地表现以哗众取宠。

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22年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22 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声音1 听听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学问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展交 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我已经知道的声音学问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学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周八方的。

声音的强与弱、高和低与什么有关?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看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 象我听到的我的想法弹 拨 橡 皮筋橡皮筋在振动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拨动钢尺 钢尺在振动 钢尺发出振动的嗡嗡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轻击鼓面 鼓面在振动 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敲击音叉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出振动的嗡嗡声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出你的看法,再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展比较,共同争辩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听到的声音鼓声抓挠桌面的声音土的声音水中发声物体的声音传播声音的物质空气〔气体〕桌面〔固体〕线绳〔固体〕水〔液体〕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看“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看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试验记录表物体发出的声音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声音的强弱不变声音较强时声音较弱时声音较远时声音较近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鼓膜“振动猛烈“鼓膜“振动平缓“鼓膜“振动平缓“鼓膜“振动猛烈5 声音的强与弱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振动物体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声音强弱轻轻拨动振幅小声音弱用力拨动振幅大声音强轻轻拨动振幅小声音弱用力拨动振幅大声音强轻轻击鼓振幅小声音弱用力击鼓振幅大声音强7让弦发出凹凸不同的声音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争辩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推想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参考答案:2.空气有质量吗参考答案:记录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3.热空气和冷空气用箭头标出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情况,写出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我的结论: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写出更多的空气性质。

参考答案: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在圈里填写挖来的土壤中的各种东西。

参考答案:树叶、蚂蚁、西瓜虫、蚯蚓、黏土、沙子、空气、小石头、水等。

5.土壤的类型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

6.肥沃的土壤做肥料袋的实验记录。

参考答案:我在肥料袋中放进了:(土、果皮、菜叶、蚯蚓等)7.保护土壤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记录。

写几条如何保护土壤的建议。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把教室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填在下表中。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固体,并写出理由。

写出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参考答案:把教室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填在下表中。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固体,并写出理由。

写出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9.认识液体找一找图中哪些是液体,并写出理由。

观察、比较四种液体的性质。

参考答案: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参考答案: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的大小。

我的发现: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 不变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的大小。

我的发现: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后占据的空间比混合前小。

我的解释:不同固体因颗粒大小不同,导致颗粒之间的空隙也不同,混合后,小颗粒固体可以占据大颗粒固体之间的空隙,所以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小。

写出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方法。

参考答案:11.把盐放到水里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手册参考答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曹溪中心小学蓝金燕、江山中心小学罗本农第一单元第一课(P2)一、1.闻、听、尝、摸放大镜2.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二、×√√三、B B四、略第二课(P5)一、1.树冠、树干、树根2.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三、B C四、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突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第三课(P7)一、1.生命体2.高矮、粗细、形状3.一年二、√√√三、1.BA 2.ABC四、第四课(P9)一、1.根茎叶水分阳光空气2.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二、√√三、AB ABC四、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状的气囊结构。

第五课(P11~12)一、1.生命活力活死2.叶片叶柄叶脉3.共同二、×√×三AB C C四、注意:收集到植物的叶要先清除表面杂物,然后夹在书本中压平整,阴干。

第六课(P13)一、1.大小2.颜色二、×√三、略第七课(P15~16)一、1.水生、水生2.水分空气阳光营养3.生命周期二、×√√×三、C C C四、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

2.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应该正确认识它。

第二单元第一课(P18)一、1.多样环境2.保护环境二、×√三、1~4 D C C B四、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二课(P20)一、1.2 短2.触角身体二、√√√×三、B C四、略第三课(P22)一、1.放入水中2.吃食排泄二、√√三、C A B四、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第四课(P24~25)一、1.潮湿2.一节一节环节二、××√√三、C B A A四、整体是爬行的,身体是伸缩前进的。

第五课(P26)一、1.信息素2.头部胸部腹部二、×××三、B C A四、蚂蚁靠信息素交流信息。

用食物引蚂蚁出来,发现食物的蚂蚁会回去叫同伴,把这只蚂蚁路过时留下的信息素破坏,蚂蚁就比较难找到原来的食物。

第六课(P28)一、1.水里鳞2.游泳3.吞食二、××三、B B四、不是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腮部流出,鱼不是真正喝水,而是呼吸。

第七课(P30~31)一、1.生命2.黑暗潮湿水二、√√√三、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调制的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腮部流出第三单元第一课(P33~34)一、1.棉花2.金属3.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二、×√××三、1~4BBAC四、实验准备:金属汤匙、陶瓷汤匙、杯子、热水实验步骤:1.往杯子中倒入一定量的热水。

2.把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汤匙同时放入水中。

3.一段时间后用手去触摸两个汤匙露出水面一样高的地方。

实验结果:金属汤匙传热比较快第二课(P35~36)一、1.刻划硬软2.铁塑料木头卡纸3.金汞二、××三、1~2CB四、因为铁的硬度大,而铅太软。

第三课(p38)一、1.受力韧性2.熔化二、√×√三、1~2CB四、不能使用塑料制品装着食物来加热,因为加热时塑料制品很容易因高温而分解放出大量有害物质。

分清哪种塑料可以装食物。

远离火。

不装酸性食物。

第四课(P40)一、1.吸水2.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三、1~3A B C四、1.浸泡:把一小块餐巾纸撕碎放在杯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打浆: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抄纸、压平晒干:把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第五课(P42)一、××√二、1~2 B B三、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

把木屑和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

第六课(P44)一、××√第七课(P46~47)一、1.天然人造2.沉二、×√××三、1~4B B A B四、首先,选材的时候就选一些可降解课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

其次,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充分利用材料,比如裁剪布局合理。

再次,一些边角料有时可以回收利用,不可浪费。

第四单元第一课(P49)一、√√√√二、1~4BCDA三、能。

石头:固体,较重。

木头:固体,较轻。

树叶:固体,较轻,可弯折。

醋:液体,有酸味。

牛奶:液体。

空气:气体,很轻。

第二课(P51)一、√×××二、1~2 BC三、因为水和食用油的密度不同。

第三课(P53)一、√√××二、1~2 BC三、掺了最多水的那杯流动最快,最少水的那杯最慢。

因为液体的流动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第四课(P54)一、×√√二、1~3ACC三、1.用量筒来测量容器中的水。

2.用同样大小的杯子来装,比较液面的高低。

3.称一称液体的重量。

第五课(P57)一、×√××二、1~3 BAD三、1.吹泡泡2.吹电风扇3.扇扇子4.用电吹风吹头发5挤出袋子中的空气吹动小纸条6、站在风口第六课(P58~59)一、×√√×二、1~2 AA三、因为蜡烛比空气重,所以会沉下去。

因为里面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蜡烛会继续燃烧。

第八课(P60)一、1~2 AB二、1个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平方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王群英第一单元天气1. 我们关心天气(P2)一、填一填:(1)云量、气温、风向(2)降雨量、风向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2. 天气日历(P4)一、填一填:多云、阴、小雨、雨夹雪、雷阵雨二、辨一辨:(1)√(2)×(3)√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天气日历上运用天气符号记录了时间、云量、风速等内容;不足的是没有记录气温和风向。

3.温度与气温(P6-7)一、填一填:(1)温度(2)一致(3)保持水平、不再升高或降低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①略②B(2)①略②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规律:一天当中,日出前凌晨的气温最低,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越来越高,直到午后1、2点达到当日最高气温,随后气温随着太阳高度而下降直到凌晨。

4.风向和风速(P8-9)一、填一填:(1)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八(2)风向、风速(3)风吹来的(4)指南针、周围的自然景物二、选一选:(1)B (2)D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我认为不对。

我认为此时的风级为3级,风速为3.4~5.4米∕秒5.降水量的测量(P10-11)一、填一填:(1)雨量器、50~100(2)雨、雪、冰雹(3)10、25~50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略(2)大风、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降雨、细雨蒙蒙、天气转晴、东南风(3)略6.云的观测(P12-13)一、填一填:(1)小水滴、冰晶(2)晴、多云、阴(3)积云、层云、卷云(4)积云二、辨一辨:(1)√(2)×(3)×三、实验探究:阴天×(晴天)晴天×(多云)多云×(阴天)7.总结我们的天气(P14-15)一、填一填:(1)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2)某些特征、一些规律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考察时间:建议第4天考察。

理由:这一天天气晴好,微风。

考察内容:建议考察鸟类的种类、鸟的生活习性等。

理由:了解天气对鸟类活动的影响、激发爱护小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等等。

(2)风向标测量气温5级温度计测量风向3毫米雨量器测量风速10摄氏度风速仪测量降水量东南风第二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P17)一、填一填:(1)过滤(2)紧贴、内壁、玻璃棒、低二、辨一辨:(1)√(2)√(3)√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奶粉在水中能溶解。

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炒菜放盐;做糖醋鱼放糖、酱油;洗衣服放洗衣液等等……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P19)一、填一填:(1)均匀、稳定、过滤(2)过滤二、辨一辨:(1)×(2)×(3)×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生活中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有盐、酱油、醋、味精、糖、洗衣液、洗衣粉等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P21)一、填一填:(1)浮在水面上、溶解(2)液体二、选一选:(1)B (2)C (3)A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现象:油和水不再分层,混合在一起了。

说明了在洗洁净的作用下,油溶解在水中了。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23)一、填一填:(1)加压、化学(2)液体、氧气、二氧化碳、氧气二、辨一辨:(1)√(2)√5.溶解的快与慢(P24-25)一、填一填:(1)物质颗粒物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2)搅拌、碾碎、加热二、选一选:(1)B (2)B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P26-27)一、填一填:(1)量、36 (2)一份一份、溶解(3)加清水二、辨一辨:(1)√(2)×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食盐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分析说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水中,分多次加入食盐并搅拌,会发现加入食盐到一定量时,食盐固体就不能继续溶解了,说明水不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P28-29)一、填一填:(1)湿抹布、沙土(2)灯帽、嘴二、辨一辨:(1)×(2)√(3)×三、选一选:(1)A (2)C四、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各部分名称:(按顺序)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灯帽(按顺序)外焰、内焰、焰心、灯芯、酒精使用酒精灯是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盖两次。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第三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P31)一、填一填:(1)低、高(2)音调、次数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我们发现用不同的方法击打同一个铁钉,听到的声音不同;用相同的方法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听到的声音也不同。

2.声音是注意产生的(P33)一、辨一辨:(1)√(2)×(3)√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3.声音的变化(P35-36)一、选一选:(1) A (2) A (3) A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声音的变化规律:从低到高。

理由:金属条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金属条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