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设计有答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 (4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教师寄语: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培根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3.弄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来突出这个特征的。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预习案一、资料积累(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上网了解更多有关苏州园林的图文资料,进一步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吧。
二、走近作者:三、积累运用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补充字词)你找到的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标本败笔嶙峋四、自主学习:阅读并批注1.找出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
2.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并找出文中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五、合作探究:1.苏州园林总的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四方面下功夫来体现这一特点?2.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3.探讨本文的说明顺序---研读课文三至六段,完成:①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能否互换?②每一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探讨结果:从全文看,按由到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到的顺序。
小结: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苏州园林》导学案一、导学前热身1. 读背诵文:《记得苏州园林听课故事》2. 说说你家乡的一个著名景点,描述一下它的特点。
3. 小组互动:根据自己对“园林”的理解,用几句话形容一座理想的园林。
二、导学内容展示(根据导学题,学生共同完成)1. “苏州园林”通常是指哪些园林?苏州园林一般指苏州市境内的一类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以古典式园林为主,充分体现了“禅意人文、小家园”的设计思想。
2. 苏州园林有哪些独特之处?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精美的艺术品而著名于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设计:苏州园林建筑设计注重空间感和错落有致的布局,形成了虚实结合、曲折变化的景观空间。
(2)水景设计:苏州园林巧妙地利用水为背景,通过水的倒影和水中的景物来增强园林的美感。
(3)植物布局:苏州园林注重植物的布局,以达到与建筑和水景的和谐统一。
3. 为什么苏州园林被誉为“园中之园”?苏州园林被誉为“园中之园”,是因为它们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达到了极致,给人以极高的美感和舒适感。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们注重细节和原则,将园林建筑、水景、植物和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三、导学过程引导1. 读课文,回答问题:(1)苏州园林种类繁多,除了什么之外还有其他什么?除了园子中的房子、花草树木,还有亭、阁、桥、湖、石等。
(2)为什么很多园林有圆明园的影子?圆明园在中国古代也是一座有名的园林。
圆明园被毁后,许多园林就仿效圆明园的设计,这也影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2. 看古建筑,研究文物:结合自己在课本中看到的古建筑和文物的图片,讨论一下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理念: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空间感和错落有致的布局,这对现代建筑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2)建筑风格:古代建筑的风格和装饰艺术对现代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19.苏州园林素养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法指引说明文中某些词语能否删去 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方面做判断。
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答题方法:①表态;②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③比较,紧扣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谨,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删除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答题模式:不能删去。
“××”一词是……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若删去“××”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科学的特点。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
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因此他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2.背景简介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后摄影集因故未出版,序文为《百科知识》所用。
本课的编者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将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改为《苏州园林》。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ɡ 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
《苏州园林》导学案 (2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附图片)预习【学习目标】1,熟悉课文,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说明顺序及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相关提示】1,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课文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
“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
3,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文体。
阅读说明文要把握:①说明对象的特征;②说明的基本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③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能真切地说明事物、列数字能从数量上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较能增强说明的效果深刻揭示事物特性、列图表能使说明更简洁更直观);④语言的准确性。
【正音正字】轩榭xuān xiè壑hè嶙峋lín xún蔷薇qiáng wēi沼zhǎo 【默读课文】1,圈划好词语,理解其意思。
①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②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③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④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2,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3,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什么?(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怎么实现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部编8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语文19 《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参考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其特点。
二、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课文的多数段落都是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做鸟瞰式的概括说明,后做局部景物的详细介绍和生动勾勒。
这样的总分式结构安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了一个严谨的整体。
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
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捷、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本文所要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审美特征,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理解,需要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加以说明。
从第4段开始,段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从游览者无法不关注的主要景物(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到游览者比较容易关注的园林建筑(花墙与廊子),再到游览者不容易关注到的园林细节(园林角落、门窗、色彩),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心:第4、5段段首句均以“苏州园林”开始;第6段段首句以“游览”开始,用“必然会”点出花墙与廊子的常见;第7段段首句也以“游览”开始,却用“必然也不会”(其实意思是“很有可能会”)翻出一层,提示读者注意苏州园林角落的美;第8、9段接续第7段讲细节,段首句又均以“苏州园林”开始。
文心周密,层次极为清晰。
三、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不是美术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苏州园林》导学案 (3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突出这个特征的写作技巧。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4、感受苏州园林之美,体会师法自然之趣。
教学重难点: 1、苏州园林的特征。
2、作者写作意图、思路及文章写作顺序。
一、课前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斟酌池沼.()镂.空()着.眼()称.心()2、填空:《苏州园林》是现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文,本人为江苏人,原名,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本文是他为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
3、你知道作者写了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吗?根据特征写了园林哪些方面?4、写出你在预习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一)整理说明顺序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按顺序找出这些句子。
2、那些是写整体?哪些是写局部?还有哪些是写细部的?3、赏读课文段落,感受园林特征之美。
(二)品读语言魅力1、文中语言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最真切,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提示:可以从准确、生动上思考)三、迁移拓展:再赏园林之美,体会自然之趣。
巩固案1、有外地朋友发短信向你了解扬州个园、何园的情况,请将下表内容转写成一个判断句,用短信回复给他。
建造年代、当初权属个园、清、嘉庆、私家花园何园、清、光绪、私家花园拟写短信:2、阅读课文6、7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1.“景致”中“致”的意思是______ _ _;你能再说出几个和“镂”同义的词吗?_____ __ _2.第六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 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界”指的是___ 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自然段中,“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说说你的看法。
《苏州园林》导学案 (6)(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研读导学案(两课时)【导学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导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导学难点】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导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定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如此美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二、预习检查——触摸文本目标:了解课文及作者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字词1.作者名片作者叶圣陶评价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2.背景介绍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3.知识链接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胸中有qiūhè()。
(2)、或者是chóng luán diézhàng()。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lòu kōng()图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 (2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学案教学过程阅读过程(一)结合“十注”带疑初读(15分钟)预习检查:轩榭()池沼()丘壑()嶙峋()镂空()蔓延()着眼()蔷薇()斟酌()重峦叠嶂自出心裁别具匠心俯仰生姿(二)小组合作置疑探读(25分钟)1.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这个特征?3:揣摩语言: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在书上划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改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三)交流展示释疑导读(15分钟)(四)紧扣目标发展扩读(20分钟)瓦腊纳西小站的警示牌菊韵香⑴地处印度东部的瓦腊纳西火车站,一直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仅有三四辆列车从此经过。
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⑵瓦腊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
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
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
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仔细观望。
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倏地飞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了他的脸上。
⑶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了巴掌。
⑷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举动!⑸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
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⑹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
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尽全力拉下了刹车杆。
但强大的惯性仍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另一列火车。
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
⑺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倘.若()鉴.赏()轩榭.()回廊.()丘壑.()模.样()着.眼()相间.()藤.萝()嶙.峋()阶砌.()蔓.延()蔷.薇()雕镂.()庸.俗()斟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重峦叠嶂.()(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④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⑤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⑥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文中形容花开后的艳丽多姿。
()⑦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3)课文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5)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6)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②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苏州园林》导学案 (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 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1、 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 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这是一篇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文”。
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后改为《苏州园林》。
2、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
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
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
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 嶙峋.( ) 着.眼( ) 琢.磨( ) 丘hè( ) 轩xiè( ) 相间.( ) 对称.( )2、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
(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请以一位游览者的身份谈谈苏州园林哪一点最美?请用“我看苏州园林的美,美在……”这样一个句式来表达。
二、合作释疑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三、方法指导1、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
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等。
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一览表:(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
部编八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导学案附答案
19《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逐步展开的说明方法,培养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
2.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体味语言的多样性。
3.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体味语言的多样性。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园林,闻名天下,誉满全球。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吴王夫差的馆娃宫,距今约二千四百年,是苏州的第一座园林。
全城的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轩榭.(xiè) 丘壑.(hè)嶙.峋(lín) 镂.空(lòu)蔷.薇(qiáng) 池沼.(zhǎo)(zhēn zhuó) 重峦.叠嶂.(luán zhàng)斟酌..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因,依照、根据;宜,适当、适宜。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
3.作者链接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交流点拨】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苏州园林》导学案 (1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1.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
2.把握文中的说明方法。
资料链接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代表作《稻草人》、《倪ní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作者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积累字词,整体把握。
自主学习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①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②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③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④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积累字词①读准字音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蔷薇(qiáng)丘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óu)空②解释词义标本: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典范阅历:文中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斟酌:考虑事情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丘壑:山丘和水沟。
比喻心中构思好的腹稿或设计样式。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第19课 《苏州园林》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9课《苏州园林》预习导学案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重点)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重点)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有《叶圣陶文集》行世。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园林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生活在苏州时,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景致有深切的体会,于是应邀写下了这篇序言。
本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二、文体知识说明文1.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2.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是事物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部编八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导学案附答案
19《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逐步展开的说明方法,培养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
2.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体味语言的多样性。
3.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体味语言的多样性。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园林,闻名天下,誉满全球。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吴王夫差的馆娃宫,距今约二千四百年,是苏州的第一座园林。
全城的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轩榭.(xiè) 丘壑.(hè)嶙.峋(lín) 镂.空(lòu)蔷.薇(qiáng) 池沼.(zhǎo)(zhēn zhuó) 重峦.叠嶂.(luán zhàng)斟酌..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因,依照、根据;宜,适当、适宜。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
3.作者链接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交流点拨】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9课《苏州园林》同步导学案
第五单元第十九课苏州园林第1课时一句话目标感知内容(理清说明顺序、多种说明方法、准确严谨的说明语言)一、课前一赛熟读课文、识记生词、了解常识、感知内容。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玲珑.nóng 庸俗.sòu 相间.jian 三翻.五次fān 俯仰.声姿yángB.嶙.峋líng 对秤.chen 模.样mó别俱匠.心jiàng 诸.如此类zhúC.斟酌.zhuó镂.空lòu 蔷.薇qiáng 黄梁.一梦liáng 因地治.宜zhíD.轩榭.xiè池沼.zhǎo 丘壑.hè自出心裁.cái 重峦叠嶂lúan2.下列说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两个短语都是名词性偏正短语。
“苏州”修饰限制了“园林”的地域,意思是课文介绍的是苏州的园林,简洁明了,直接点名说明对象;“中国”“石”“拱”分别修饰限制了“桥”的地域,质料,形状,意思是中国的石料的拱形的桥。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重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本文选自《百科全书》,原题为《抽政诸园寄深眷一一谈苏州园林》,这稿序文表达作者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流露。
C.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聪慧、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D.“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这句话从游览者评价的角度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二、独立自主学习朗读全文,分析内容、理清顺序。
说明文知识链接(三)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苏州园林》导学案 (3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举例子
例如:第 2 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
第一段: 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标本” 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 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 典范性。)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称的。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
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
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
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
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
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
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今
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
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
征?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
五、我阅读 我感知
方法指导:体会说明中揉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的特点 大声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六、合作探究
七、挑战自我 八、品位语言
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
六、小组合作探究
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 探究问题:
《苏州园林》导学案 (2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问题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和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
【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4.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文体考点】1.说明文类型:说明文可以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两种。
2.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3.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从概括到具体、。
4.说明的方法: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列图表(引资料)。
【口诀:别再作打下树栗(例)状图】5.说明的方法作用:说明(突出)什么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
6.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例如:下午第八节操场上大约有100名学生。
请问“大约”能否删去?】【参考答案:不能删去。
(1)“大约”是表示猜测,是概数;(2)如果删去,句子就变成“下午第八节操场上有100名学生”了,这不符合客观事实,太绝对化了;(3)使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池沼()丘壑()嶙峋()()镂空( )空2.解释下面的词语,或根据意思写成语。
(1)标本:(2)丘壑:(3)雷同:(4)嶙峋:(5)镂空:(6)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7)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8)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事宜的办法。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段首概括句,理解语段内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3.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字词积累读准字音:竹竿.(gān)映衬.(chèn)依傍..(yībàng)因地制宜.(yí)丘壑.(hè)雷.同(léi)嶙峋..(lín xún)自出心裁.(cái)败.笔(bài)蔓.延(màn)蔷薇..(qiáng wēi)重峦叠嶂.(zhànɡ)芭蕉.(jiāo)雕镂.(lòu)斟酌..(zhēn zhuó)俯仰生姿.(zī)明艳.(yàn)着.眼(zhuó)轩榭..(xuān xiè)任.其自然(rèn)理解词义:雷同:随声附和,与他人的一样;也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
依傍: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或者依赖、依靠别人。
斟酌:指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因,根据。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多指诗文等构思有独创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含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19苏州园林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苏州现存园林历史短则四五百年,长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多少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吗?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轩榭”“丘壑”“嶙峋”“因地制宜”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
有《叶圣陶文集》行世。
2.目标任务二:梳理文脉,感受结构之美。
◎默读课文,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作者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2):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整体特征。
部编8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句子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每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详细说明其特点。
二、课文中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够提挈前后内容,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说明文的作者通常都希望读者能够直接、准确地了解所写的内容,因此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和“给提示”,帮助读者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本文所要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审美特征,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说明。
从第四段开始,每个段落的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提示层次和角度,从主要景物到园林建筑再到园林细节,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三、加点的词语是:“标本”在这里的意思是代表;“图案画”和“美术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称的建筑,而后者是园林;“艺术”和“技术”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创造性和审美性,而后者强调的是技能和操作性。
4.在墙壁上,有各种砖砌的镂空图案,而廊子则大多是两侧都没有支撑的,实际上只是隔开但没有分隔,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更增加了景观的深度。
这里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意思是,虽然一开始看起来花墙和廊子将景观分割开了,但由于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侧没有支撑,景观并没有真正被隔开,只是在视线上稍作缓冲,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客眼前,而是逐步展现,这样让游客感觉园林中的景观更加复杂、更有层次。
示例:我曾经游览过的是北京颐和园。
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长廊,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达728米,上面绘有精美的图画。
长廊中间是一条宽敞的走道,两侧则是各种不同的图案和描绘,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
走在长廊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壮观的画卷之中。
此外,颐和园还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大观楼、万寿山、宜芸馆等,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师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1、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
3、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
教学方法课堂加强师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二、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2、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4、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明确: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
4、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三、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n í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四、读准字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重峦叠嶂(zhàng)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五、理解词语。
斟酌:考虑事情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峦:连着的山。
嶂: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丘壑:山丘和水沟。
比喻心中构思好的腹稿或设计样式。
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嶙峋:枯瘦的样子。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匠心:匠师之心,指巧妙的设计。
六、新课讲授(一)欣赏领略1、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看完图片说说个人的感受。
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完美的图画)(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的?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明确:⑴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⑶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分别通过图片对比,突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
)→提问: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明确: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主要——次要)→提问:四个“讲究”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明确:不能,因为它们是按照从大到小、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安排的。
→提问: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
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明确: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
它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
因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根据以上问题请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总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分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总七、内容探讨1、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2、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开头总领全文。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3、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4、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5、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
→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7节:图画美 8节:图案美 9节:色彩美6、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分)八、精读4、5两节: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
处处写“画”。
(4)“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九、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明确:(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十、探讨说明方法:(1).打比方:如第 3 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
第5段: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如第 5 段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第7段: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
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
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3).作比较,第1段: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3段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如第 5 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4)摹状貌。
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分类别:第2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作引用: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要求。
十一、小结: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
这种由总到分总的结构、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
十二、作业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的房间或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用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板书设计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 局部 主 述 细部 次⎪⎪⎪⎪⎪⎩⎪⎪⎪⎪⎪⎨⎧色彩美、油漆的调配图案美、门窗的雕琢图画美、角落的布置景致美、近景远景的层次图画美、花草树木的映衬自然美、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之趣、亭台轩榭的布局-----------7-----------6-----------5 ------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