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农村工作的乡风文明建设
农村工作的乡风文明建设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一、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地区缺乏高质量的文化氛围,导致了大量农村居民的素质水平低下,思想观念保守。
因此,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建设乡村文化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修养。
此外,学校和家庭也要共同努力,将优秀的文化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二、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也离不开道德建设的力量。
在当前社会,不少农村居民存在破坏乡风的不良行为,例如乱倒垃圾、随意采伐树木等。
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道德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讲座、举办道德评比等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意识。
同时,还需要倡导尊重劳动、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农村得到传承和弘扬。
三、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垃圾乱倒乱扔、水源污染等问题突出。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是提升乡风文明的必经之路。
政府应该增加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并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同时,农村居民也应该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建设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和清洁环境的活动。
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善。
同时,注重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五、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农村地区的社会管理相对薄弱,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屡禁不止。
为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应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农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当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乡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然而,当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文化传承的不足、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以及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当前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文化传承的不足农村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和传承乡村精神风貌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前,农村文化传承存在以下困难和挑战:首先,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
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短缺,导致教育质量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培养,对传统乡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程度有限。
其次,城乡差距的拉大,使得农村居民更倾向于模仿城市文化,忽视本土传统文化的特点。
现代化的冲击,带来了以商业文化为主导的传媒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大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乡风文明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升师资力量。
同时,加强农村素质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增加学生对农村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其次,通过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当前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首先,农村人口流失和村庄废弃,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受到严重破坏。
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村庄人口锐减,乡风文明建设缺乏了基础和动力。
其次,农村社会关系的紧密度下降,农村社会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农村社会关系的紧密度不断减弱,邻里之间的互助和关爱意识逐渐下降,导致农村社会道德观念的淡薄。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农民留在村庄。
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一、引言乡村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二、乡风文明建设现状1. 传统优秀文化逐渐失传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传统优秀文化在农村逐渐失传。
很多年轻人不再关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导致这些活动的规模和质量都在下降。
2. 道德水平下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价值观念变化,一些人对道德标准不再认真对待。
一些农民缺乏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生产生活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例如非法捕鱼、偷伐林木等行为。
3. 精神空虚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缺少各种娱乐资源和精神文化活动,导致一些人精神空虚,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三、乡风文明建设问题1. 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城市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在农村地区已经逐渐被忽视。
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很少甚至不了解,这会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2. 道德教育缺失道德教育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道德教育缺失严重。
一些人对道德标准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3. 精神生活匮乏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精神生活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缺少各种娱乐资源和精神文化活动,许多人感到无聊和空虚。
四、乡风文明建设解决方案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道德教育是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道德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3.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是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娱乐和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更多精神上的满足。
4. 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制度是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1.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乡风即乡村社会风尚或乡村社会风气,主要反映农村和农民的精神风貌。
乡风是特定乡村内人们的观念、爱好、礼节、风俗、习惯、传统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乡风有进步和落后、文明和野蛮之分。
乡风的形成发展取决于该乡村社区的历史传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教化等因素,它一旦形成,就会对该社区内人们的全部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透视乡风,人们往往可以感知当地百姓的思想修养、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
乡风往往与民俗紧密相连。
乡风总是在传承与培育中兴起,在克服与保留中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乡风总体上是健康、文明、和谐、有序、向上的。
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意识渐浓,参与市场经济建设蔚然成风;民主法制观念加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蔚然成风;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增长,参与文体活动蔚然成风。
这种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好风气,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新的文明乡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历史的和环境的原因,中国传统农村文化在农民身上的心理积淀非常厚重,一些落后的乡风民俗、陈规陋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农村仍有较大市场,比如有的农村盛行“赌博打牌、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之风,有的农村出现“不信科学信巫神,不盖学堂盖庙堂,不办文化修祖坟”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新时期广大农村居民应该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尽快接受和吸收新的、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农民从利益阶层可以分为农民、农工、农商、农民企业主。
这些分化为不同的从业群体和利益阶层的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主体和调控对象。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的发展面临了重大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究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乡风文明建设是指在乡村社会中兴办文化、宣传教育、弘扬文明风尚、传承文化遗产、创建文明乡村等活动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明行为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过程。
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1. 增强文化自信。
乡风文明建设能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2. 促进社会和谐。
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促进社会规范化,培育文明乡风,从而提升社区协调性和社会和谐程度。
3. 推动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吸引人才和资金向乡村流动,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策略如下:1. 教育宣传。
积极开展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健康等各类教育宣传活动,掌握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名人轶事等知识点,激发民众热爱文化、弘扬文明的意识。
2. 建设文化设施。
建设乡村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景点,创新文化产品,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
3. 传承文化遗产。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挥乡土文化的优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民间艺术、民谣、民俗、传统手工艺等,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完善文化产业体系。
4. 弘扬文明风尚。
加强家风、乡风、民风的引导和培育,倡导文明礼仪、公德品质、守法意识等行为准则,使之成为道德行为的规范。
5. 建设文明村庄。
加强市容环境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环保措施,严格管控乡村交通、道路、人居环境,改善村庄风貌和居住条件,重建乡村社区文化生活。
三、实践经验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中国乡村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乡风文明建设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良好的乡风文明能够促进村民的文明素质,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乡风文明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乡村治理不够完善、村民道德观念淡化等。
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去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乡村治理不够完善。
在一些乡村地区,由于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村民自治不够,村规民约不严,村庄环境脏乱差,治安不好等问题突出。
这会影响乡村的整体形象和村民的生活质量。
村民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乡村地区的村民道德观念逐渐淡化,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和现象,如缺乏公德心、爱心等,这不仅损害了村民自身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乡村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一些乡村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如乡村垃圾处理不规范、农药肥料滥用、水质污染等,这不仅危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也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去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笔者将提出一些可能的路径选择:一、加强乡村治理,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乡村治理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强乡村治理,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才能实现乡风文明的建设。
可以通过成立村民自治组织,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村庄管理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需要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和社区的道德教育,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
三、推动乡村环境保护,提升乡村环境品质。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需要加大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力度,净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环境品质。
可以通过实施乡村环境保护工程,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法治建设,维护乡村社会秩序。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乡风文明建设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首先,通过对乡村居民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乡村地区存在村风村纪不严、邻里关系不和睦等问题,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中,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是乡风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文化活动的单一和宣传力度不够成为制约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首先,加强教育投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开展各类守法、诚信、友爱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加强宣传和文化活动。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乡村居民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让乡民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培养乡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政府可以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让他们参与决策、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惩违法行为,让乡村居民养成守法守纪的良好习惯。
总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培养乡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探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振兴,更是涉及到农村社会、乡村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1. 加强宣传教育,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人的思想觉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教育形式,不断强化乡村文明建设的知识普及和道德讲解,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2. 强化乡村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进行保障。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健全乡村社会组织,激发社会主体活力,让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
要加强对乡村社会治安的管理,铲除传统乡村社会中存在的陋习和恶习,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支撑,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需要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实现。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提升乡村的文化程度。
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1.缺乏宣传教育:乡风文明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在乡村地区,由于宣传教育不足,人们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够,导致对文明行为的认同度不高。
2.缺乏规范管理:乡村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的宗族文化和习惯观念的影响,导致一些不文明现象难以改变。
比如封建迷信、烧纸扔废弃物等行为在一些乡村地区仍然存在。
3.缺乏引导和激励:乡村地区的居民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中,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措施,导致积极性不高,无法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增强文明行为意识,让他们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
2.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制定相关的农村文明建设规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对不文明现象进行严格管理和约束,有效改变不文明行为。
3.引导激励参与:通过政府组织文明行为评比、表彰模范和优秀居民,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形成自觉共建共享的乡村文明氛围。
4.加强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村民自治的良好氛围,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总结回顾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只有引导农村居民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乡村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文明的全面进步。
希望在未来的乡风文明建设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员,我认为要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文明素质,才能真正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只有让每个农村居民都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让整个乡村变得更加美好和宜居。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乡风文明建设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让乡村变得更加文明和美好。
乡风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乡风文明关于推进乡风文明打造文明幸福新乡村建议
乡风文明关于推进乡风文明打造文明幸福新乡村建议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乡风文明内涵丰富,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乡风文明建立任重而道远。
目前亟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思想道德滑坡。
有坐懒等争思想,少数人争享低保待遇。
喜爱集体、勤劳致富、相互关怀、相互帮忙、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等传统美德有所丧失。
少数子女常年在外务工,不关怀老人,不赡养老人,厚葬薄养。
有些人不讲诚信,拖欠银行贷款或他人借款,有归还力量却长期不还,负面影响很大。
二是打牌赌博盛行。
由于文化生活缺乏,农村打牌赌博现象比拟普遍,简单引发打架斗殴、家庭和邻里不和,甚至导致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封建迷信抬头。
一些人信佛信教信命,封建迷信。
有的农夫有病不求医,而是去求神拜佛,装神弄鬼,劳命伤财,甚至上当受骗。
有的乡村违规建寺庙,集资收钱,损害群众利益。
四是攀比之风渐盛。
少数人在婚丧嫁娶上大操大办,比阔气、讲排场。
少数村在红白喜事随礼、烟酒和菜品上相互攀比,造成铺张。
不少地方老人祝寿、小孩生日、新居开工、上梁搬家都要请客,一些农夫不堪重负。
五是村容村貌欠佳。
局部村建房随便选址,村组无统一规划。
房前屋后猪牛粪、污水坑随处可见,环境污染严峻,无专人治理。
一些农夫不讲卫生,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六是陪读现象不少。
有的乡镇原来教育资源不差,但不少人还是从幼儿园开头就把孩子送到县城,租房陪读,不仅增加了读书本钱,还简单造成一些家庭不稳定因素。
七是法制观念淡薄。
少数农夫法治观念淡薄,无政府主义严峻,不关怀国家、集体和他人的事。
少数乡村存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安康成长有肯定影响,违法犯罪有低龄化现象。
宗族、黑恶势力拉帮结派,利用贿选等非法手段操纵村内选举,干扰土地承包和招投标活动,强揽工程、漫天索赔(补)等行为时有发生。
几点建议:1.进一步强化乡风文明引领。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建议和意见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建议和意见
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对乡村居民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摒弃陋习、崇尚正义和诚信,提倡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4.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乡村自治组织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日常行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文明行为。
5. 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比赛、摄影展等,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6. 加强青少年教育: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努力打造一支文明、健康、向上的乡村青年队伍。
7. 搭建交流平台:建立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借鉴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8. 加大奖惩力度:对于表现突出的文明行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形成良好的行为导向。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营造良好的乡村社会环境。
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第一篇: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风文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是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调查了解,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乡风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参差不齐,从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当前,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过大。
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投入不大,甚至几乎是空白。
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我县而言,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休闲娱乐少之又少,农民空闲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斗地主,精神生活十分贫瘠,大好光阴就这样白白流走。
2、农民经济收入构成发生根本性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县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走出田野,到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成功地实现了就业转移,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这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精英们所挣来的钱并未完全用在农村,而是有的到城镇购房,有的在家建房,有的则干脆继续在外发展。
所以,巨大的经济收入并未用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上面。
3、农民因礼、因病受穷现象突出。
当前,农村名目繁多的“应门面”(指婚丧嫁娶、乔迁、做寿、升学、入伍、开业等)的费用是个无底洞,每户农民每年在这些“恭贺”声中所花的礼钱多则数千元,少则也有五、六百元。
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思路一、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文明村建设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素质,让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养。
其次,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打造宜居、宜学、宜业的文化环境,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培养乡村文化自信心。
二、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通过弘扬传统美德,强化农村文明乡风建设。
这包括尊老、助弱、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以及热爱家乡、崇尚孝道的传统文化。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农民了解和传承传统美德,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改善乡村环境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还要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这涉及改善乡村环境,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
同时,要鼓励农民发展可持续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绿色转型。
四、加强农村道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农村道德教育,培养农民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传授社会公德等方式,引导农民关注他人,弘扬共同利益和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要加强文明行为的引导,让农民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构建文明农田,提升农业品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还需要构建文明农田,提升农业品质。
这涉及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合理使用农药、保护水源、改善农田环境等方面。
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农业推广,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家庭关系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仅是针对个体农民,也要关注家庭层面的文明建设。
这意味着要推进家庭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家庭关系。
通过强化家风家教教育,让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关心、爱护,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七、优化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农村管理水平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还需要优化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农村管理水平。
这涉及改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的作用,发挥农民自治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 .4 ,2 006
� � ( � � � 总第 � � 40 � � � 期) � � � � � � � � � A� � � � � � � � � A AD A .40
文章编号:1 009 - 36 05 ( 2 006) 04 - 001 6 -02
二、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 一) 当前乡风文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 不信科学信鬼神。这 些年来 农村原 已销 声匿迹 的巫 婆神汉、风水先生,又开始活跃起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 书刊、音像制品随处可见。一些群众有病不找医生诊治而去 求神汉巫 婆“ 消 灾破 难” 。有 的地 方 动员 群 众捐 款 修 缮学 校,响应者不多,可是一提修庙建祠,却很踊跃。 2 . 婚丧喜庆大操大 办。现在农 村操办 一件 婚事少 者花 费三、五万元,多者十几 万元,父 母倾尽 所有, 东挪西 借, 不堪重负。农村办丧事讲排场、相互攀比现象更为严重。一 般丧事要花费二万元以上,多则五至八万元,使得一家的积 蓄因死人而全部花光,有的甚至要举债。另外农村中遇上生 日、生儿女、参军、升 学等喜事,大都要办酒席庆贺,农户 每年用于吃喜酒的开支不小,有的难于应付。这种大操大办 现象,不仅严重地 影响 了农 民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和 经济 的发 展,而且也影响了良好乡风的形成。 3. 不赡养老人,对家 庭成员 使用 暴力。有 的家庭 中子 女经济宽裕,可是子女为赡养费用斤斤计较,为照顾老人互 相推诿,闹得兄弟反目,妯娌失和,老人心寒。某些老龄农 民丧失劳动能力后,物质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更谈不上 精神上的慰藉了。在农村 中,有的人 大男子 主义 思想严 重, 对妻子轻则辱骂,重则拳打脚踢。这样,严重损伤了夫妻感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的几点思考2023-11-04CATALOGUE目录•引言•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结论与展望01引言农村发展现状及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文化教育落后、乡风文明缺失等。
乡风文明建设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02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缺乏根基。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传统文化流失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农村文化受到冲击,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现代文明冲击一些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缺乏创新和特色,未能充分挖掘和传承本地文化资源,导致文化空洞化。
缺乏创新和特色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乡风文明建设需要资金支持,但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乡风文明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文化设施不完善村民参与度不高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许多优秀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人年事已高,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一些农村地区文化设施不完善,如缺少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使得村民难以享受到文化生活的乐趣。
一些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缺乏群众基础。
03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01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关于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乡风文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文化标志,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道德伦理水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然而,当前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差异、传统文化流失、社会变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城乡差异当前城乡差异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大问题。
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乡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城市的繁华与农村的相对落后造成了城乡差距的加大,导致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城乡差距。
其次,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借鉴城市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为乡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最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传统文化流失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传统文化逐渐面临流失的风险。
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受到城市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不仅影响到乡风文明的建设,也削弱了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重视。
其次,鼓励乡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加强传统节日的庆祝与组织,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归属感。
最后,建立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社会变革当前社会的快速变革也对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信息的普及也为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不良乡风的出现,对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文明上网,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其次,加强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观念。
最后,加强社会监督与治理,对违法乱纪的行为予以严厉的处罚,构建良好的社会文明秩序。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思考时,有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使乡村居民逐渐树立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从而规范乡村行为,形成良好的乡村风气。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使法律的威慑作用得以发挥。
其次,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养。
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乡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这需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养,让乡村居民了解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还应当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让乡村居民有更多的学习和借鉴对象,提高道德素质。
第三,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乡村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乡村居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增强,从而在行为和精神上更好地践行传统文化的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第四,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乡村是我们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做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协调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这意味着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让乡村居民树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行动参与到环保工作中。
同时,也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性和智能化,保证农田的稳定供水,提高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修炼,更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这需要加强同乡邻里间的交流与互助,加强与乡村其他组织的沟通合作,让乡村居民形成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良好关系。
同时,也需要倡导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减少社会不公现象,为乡村居民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
最后,要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论文--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论文–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一、引言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乡风文明建设是指通过在农村社区层面推动文明乡风,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以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几点思考,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对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观念,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秩序良好的社会交往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乡风文明建设可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最后,乡风文明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实施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关注几个关键要素:教育、制度、道德和自律。
1. 教育教育是培养农村居民文明素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应加强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注重德育教育的普及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终身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2. 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基层自治和社区治理机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同时,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使农村居民充分了解相关制度和规章,自觉遵守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 道德培育良好的道德观念是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
要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提倡诚信、守法、克己奉公、互助友善等良好的道德风尚。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道德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自律自律是每个农村居民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要倡导农村居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参与农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在建设乡风文明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效果和进程。
本文将主要探讨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路径选择,以期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1. 价值观念混乱。
在现代社会,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乡村的居民价值观念变得越发复杂和混乱。
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现代社会的观念产生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念不清晰,甚至出现了偏离传统道德底线的现象。
2. 缺乏文明教育。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文明教育,导致他们对于文明礼仪的了解和意识薄弱,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3. 缺乏法制观念。
在一些农村地区,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人对法律漠视不敬,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缺乏法制观念直接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
4. 乡村风气不文明。
一些农村地区的风气不够文明,存在着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搭乱建等现象,这些行为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市容市貌,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形象。
5. 缺乏道德建设。
一些乡村地区的道德建设工作滞后,缺少相关的宣传教育措施,导致一些不良习气在当地盛行,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
1.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明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完善农村教育资源。
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加强文明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习惯。
3. 建立健全法制观念。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制观念教育,推广普法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制观念,树立守法意识,加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4. 加强乡村风气的整治。
对于乡村地区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加强整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提升当地的市容市貌,树立良好的居住环境。
5. 加强道德建设工作。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德建设工作,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依法守规矩。
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会 主 义新 农 村 。乡 风 文 明是 建 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的 灵 魂 减 小 农 村 与 从 长 远 看 . 现 我 国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战 略 目标 . 村 始 终 处 于 实 农 城 市 的 贫 富 差 距 , 进 农 村 、 业 、 民 的发 展 和 进 步 , 要 先 进 科 学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众 所 周 知 , 年 来 我 国农 村 改 革 虽 然 取 得 了 明 显 的 促 农 农 需 近
稳 定 。可 以说 , 村 稳 定 事 关 国家 长 治 久 安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村 政 策 农 农 卓 有 成 效 , 村 改 革 深 得 人 心 , 村 政 治 稳 定 、 心 安 定 。这 些 成 绩 的 农 农 人
取 得 与 乡 风 文 明建 设 是 离 不 开 的 , 因此 . 们 更 要 始 终 坚 定 不 移 地 以 我 农 村 乡风 文 明建 设 为 抓 手 .正 确 处 理改 革 过 程 中产 生 的利 益 矛 盾 . 切 实维护农 民的合法权 益 , 了解农 民、 心农 民, 关 把农 民的冷 暖安危 放在
◇百家之言◇
科 技 疆向导
21年第 1 期 01 7
关 于加强 乡风 文 明建设 的思考
( 州市委党校 滨
张 亮 山东 滨州
260 ) 5 6 0
建 设 “ 产 发 展 、 活 宽 裕 、 风 文 明 、 容 整 洁 、 理 民主 ” 社 生 生 乡 村 管 的
22 强 乡 风 文 明 建设 是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客 观需 要 .加
与文化的提升 : 建设 和谐小康社会 . 离不开农 民的安居乐业 , 同样也离 成效 . 但是 由于长期受小农 经济意识 的影响 . 一些 农 民还存 在着封建 不 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 因此 .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要注重抓好 落后 思想 .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 农村 文明建设 , 建立起 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 繁荣 . 而 在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的新 形 势 下 加 强 乡 风 文 明 建 设 显 得 尤 因 为迫切 对此 , 我们务必正视现实 , 在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 以思想道德 1乡风 文 明 建 设 的 科 学 内涵 _ 开展社会主义 乡风 即 乡村 社 会 风 尚 或 乡 村 社 会 风 气 . 要 反 映 农 村 和 农 民 的 精 建设 和教育科 学文化建设 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 明建设 . 主 神风 貌。乡风是 特定乡村内人们的观念 、 爱好 、 节 、 礼 风俗 、 习惯 、 传统 市场 经济和现代科 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 . 使农 民掌握 市场经济的基 提 进而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和行 为方式 的总和。 乡风有进步和落后 、 明和野 蛮之分 。 文 乡风的形成 本知识 , 高科技 文化 素质 , 23加强 乡风文 明建设是农村安定稳定 的重要保证 . 发展取决于 该乡村社 区的历史传 统、 经济 、 政治 、 文化 生活以及社会 教 邓小平 同志曾多次指 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的人 口住在农村 . “ 中 化等 因素 . 它一旦形 成 . 就会 对该社 区内人们 的全部行 为产 生直接 影 首先要看 这百分 之八 十稳定 不稳定 城市搞得再漂亮 . 响 透视 乡风 , 人们往 往可以感知当地百姓 的思想修养 、 道德 素质和文 国稳定不稳定 , 农 整 化 品位 。 乡风往往与 民俗紧密相连 。 乡风总是在传承 与培育 中兴起 , 在 没 有 农 村 这 一 稳 定 的基 础 是 不 行 的 ” 村 不 稳 定 . 个 政 治 局 势 就 不 克服 与保 留中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 . 乡风总体上是健康 、 文明 、 和谐 、 有 序、 向上 的。主要表现在 : 市场经 济意识 渐浓 , 与市 场经济建设蔚 然 参 成风 ; 民主法制 观念加 强 , 用法律 手段 维护 自身权益蔚 然成风 : 精神 文 化需求 日趋增长 . 与文体 活动蔚 然成风 。这种 已经形成和正在形 成 参 的好 风气 , 为我们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树立新 的文 明乡风奠定 了 良 好 的基础 。但 由于历史 的和环境 的原 因, 中国传统农村 文化在农 民身 上 的心理积淀非常厚 重 , 一些落 后的 乡风民俗 、 陈规陋 习、 生活方 式 、 价 值 观念 在 农 村 仍 有较 大 市 场 , 如 有 的 农 村 盛 行 “ 博 打 牌 、 比 赌 封建 迷 信、 大操 大办 ” 之风 . 的农村 出现 “ 有 不信科 学信巫 神 . 盖学 堂盖 庙 不 堂 . 办文化修祖 坟” 不 的现象 . 严重制 约 了农村 经济社会 的协调发 展 新 时 期广 大 农 村 居 民应 该 与 时 俱 进 、 风 易 俗 , 快 接 受 和 吸 收 新 的 、 移 尽 更为先进 、 更为科学 的生活方式 目前 我 国农 民从 利 益 阶 层 可 以分 为 农 民 、 工 、 商 、 民 企 业 农 农 农 主 。这些分化为不 同的从业群体 和利 益阶层 的农 民的价 值观念 、 维 思 方式 、 活方式 、 为习惯 均表 现出不同的特点 . 生 行 使农 村乡风文 明建设 面 临更为复杂 的主体和调 控对象 从客体看 , 明乡风是一种有别 于 文 城市 文化 , 也有别 于以往农村传 统文化 的一种新 型的乡村 文化 . 是一 种与社会 主义新农 村的整体 建设 目标相 适应具有 先进 品格 的村庄 文 化, 它既是社会 主义新农村在 经济 、 治 、 政 文化等各方 面建设成就 的外 在体现 , 更是对社会 主义新农村 内在精神层面的要求 。 内容看 . 对 从 相 于一般 的乡风村俗 乡风文 明有它 明确 的规定性 . 包括整体 的道德 理 念、 良好 的精神 面貌 、 较高 的文化 素养 、 康的生活风 尚等方面 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1.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乡风即乡村社会风尚或乡村社会风气,主要反映农村和农民的精神风貌。
乡风是特定乡村内人们的观念、爱好、礼节、风俗、习惯、传统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乡风有进步和落后、文明和野蛮之分。
乡风的形成发展取决于该乡村社区的历史传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教化等因素,它一旦形成,就会对该社区内人们的全部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透视乡风,人们往往可以感知当地百姓的思想修养、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
乡风往往与民俗紧密相连。
乡风总是在传承与培育中兴起,在克服与保留中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乡风总体上是健康、文明、和谐、有序、向上的。
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意识渐浓,参与市场经济建设蔚然成风;民主法制观念加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蔚然成风;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增长,参与文体活动蔚然成风。
这种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好风气,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新的文明乡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历史的和环境的原因,中国传统农村文化在农民身上的心理积淀非常厚重,一些落后的乡风民俗、陈规陋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农村仍有较大市场,比如有的农村盛行“赌博打牌、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之风,有的农村出现“不信科学信巫神,不盖学堂盖庙堂,不办文化修祖坟”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新时期广大农村居民应该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尽快接受和吸收新的、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农民从利益阶层可以分为农民、农工、农商、农民企业主。
这些分化为不同的从业群体和利益阶层的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主体和调控对象。
从客体看,文明乡风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化,也有别于以往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是一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目标相适应具有先进品格的村庄文化,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成就的外在体现,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精神层面的要求。
从内容看,相对于一般的乡风村俗,乡风文明有它明确的规定性,包括整体的道德理念、良好的精神面貌、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生活风尚等方面。
2.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是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
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没有城市文明,就更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
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
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
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只顾物质的丰富而不顾精神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
2.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从长远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一些农民还存在着封建落后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对此,我们务必正视现实,在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可以说,农村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农村改革深得人心,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乡风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的,因此,我们更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农民、关心农民,把农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使农民切实从改革中得到好处,满足农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从深层面解决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乡风文明建设对策思考一个文明的乡风,应树立起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的风气,树立起尊师重教、注重学习的风气,树立起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风气,树立起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风气,树立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树立起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风气,树立起明礼诚信、尊老爱幼的风气,树立起辛勤劳动、勤劳致富的风气,树立起开拓进取、奉献社会的风气,树立起健康身心、文明娱乐的风气。
当前,从上杭县农村乡镇来看,对照上述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走出认识误区,乡风文明建设要真抓实干不少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全面认识,认为只要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问题都好解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抓不抓无所谓,对乡风文明建设缺乏真抓实干精神。
营造文明乡风,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破除这些错误观念。
调查显示,在对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关注程度进行排序时,被访的200位农民中仅有15人表示最关注乡风文明,仅占样本总量的7.5%。
政府和农民都忽视乡风文明建设的态度,必然导致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缺乏成效。
农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意识,并加大对农民进行乡风文明建设宣传和教育力度,真正从思想上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同等重要和同步发展的地位,确实做到认识到位。
3.2 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
“在社会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民日益成为社会边缘群体、利益丧失群体和自我迷失群体。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失落者,制度安排不公平的承受者。
农民承受着对社会的失望感和对自身前途的茫然感的双重压力,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他们无法认同被歧视的社会角色和不公平的社会地位,最终有可能走向社会的对立面,甚至违法犯罪。
”[3]为此,要以户籍改革为突破口,以废除农业税为契机,以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为支撑,充分彰显农村政策与制度的伦理性和公平性, 确保农民的“国民待遇”,从而唤起农民群众的信心与支持。
要倡导文明乡风、增强农民的理想信念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提高农民收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农民逐步走向富裕,使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壮大,奠定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集体经济实力强,农村基层组织才有号召力,农民才会凝聚在村组织周围。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村集体越是入不敷出甚至债务累累,村组织就越有可能“软、懒、散”,村里就越是歪风邪气盛行。
只有激发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的生产活力,才能在农村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3.3抓好乡风文明载体建设,培育农村道德自律性组织乡风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只有通过各种载体才能落实。
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相当大的差异,载体选择和运用应当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 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载体的选择必须是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吸引力的,这样才能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各地应尽可能恢复一些农村文化组织,如:文化站、电影队、体育协会、村文化室等,并对相关文化人实行归口管理,防止名存实无。
整合民间艺术资源,花灯、武术、乐队等组建成几支常年活跃在民间的特色群众文艺队伍,“农民演给农民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开展类型多样的评先活动,如“大孝子”、“好媳妇”、“成功长辈”、“合格父母”、“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人人都有学习榜样、家家都有追求目标的社会氛围。
积极培育农村道德自律性组织。
如禁赌会、村民理事会、治安调解会、行业协会、科普协会、创星评议会、教育奖励基金会、老年人协会、计生协会等,由于自律性组织制定的章程、规约是广大村民意志的直接反映,这样就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拉近了心理距离,成员之间、成员与村民之间没有上下之分,没有尊卑之别,没有心理隔阂,比较自觉自愿地接受这种组织及其成员的道德影响和教育。
3.4实行乡风文明建设项目化、常年化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按创建标准把创建工作具体分解小项,成立项目组,明确责任人,建立考评制度,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班子成员、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并以联席会形式定期分块落实村(居)、所(站)、学校、部门的组织创建工作,使各项工作融入常年日常工作之中,成为和经济建设一样必抓的工作。
开展各种共建活动,村与邻近企业、部队、单位挂钩,联合开展联欢活动;联合设立治安联防岗点,禁止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促进村民人际关系和谐,推动乡风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