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Ⅱ期末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必修Ⅱ期末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占用耕地,减少了农业生产空间。

B. 城市化导致地表硬化,增加了城市热岛效应。

C. 城市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不会造成水污染。

D. 城市化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减少生物多样性。

2、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下列哪个选项描述最恰当?A. 全球变暖使所有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

B.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模式改变,影响农业生产。

C. 温度升高普遍有利于增加农作物产量。

D. 海平面上升对内陆地区农业没有影响。

3、题干: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一种运动现象是:A. 地球公转B. 地球自转C. 潮汐现象D. 地转偏向力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南地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B. 东北地区山脉多为东西走向C. 华东地区山脉多为南北走向D. 西北地区山脉多为南北走向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主要的岩石圈板块有()。

A、5个B、6个C、7个D、8个6、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流纹岩D、石灰岩7、受地球形状对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下列地理现象不可能在我国北方()A. 夏至日出方位在东北方向B. 冬至日出方位在东南方向C. 夏至日落方位在西北方向D. 冬至日落方位在西南方向8、关于我国海陆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领海宽度一般不超过12海里B. 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第三位C. 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海洋面积的7%D. 海陆兼备,既有广阔的陆地,也有庞大的海洋9、下列关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城市化导致地表硬化,增加了地表径流B.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温度比周边乡村地区高C. 城市绿地增加,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D. 城市扩张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加剧 10、在人口迁移中,下列哪个因素通常不是主要推动力?A. 经济机会B. 家庭团聚C. 战争冲突D. 气候变暖11、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西北地区普遍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 我国南方地区普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普遍为温带高原气候D. 我国东北地区普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 我国地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候复杂多样C. 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和高原面积广大D. 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形成东西向的水系格局13、下列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出现在季风水田农业区?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水稻种植业D、混合农业14、下列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中心的气温一般会比郊区低B、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低C、城市中云层覆盖面积更大D、城市中心的气温一般会比郊区高15、【题目】某地区气温、降水和农业生产状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地区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季节气温(℃)降水量(mm)农作物春季18200小麦夏季30550水稻秋季23150玉米冬季410棉花A.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B. 气候炎热,雨量充沛C. 气候温和,雨量季节性集中D. 气候湿润,四季低温16、【题目】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五岳”的是:A. 华山B. 泰山C. 凤凰山D. 嵩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材料: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A. 12小时B. 24小时C. 365天D. 1个月2.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地球季节变化?A. 地轴倾角B. 地球公转C. 太阳辐射D. 大气层的存在3. 地球上常见的地形包括下列哪些?A. 山地B. 沙漠C. 平原D. 海洋4.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气温的变化?A. 经度B. 纬度C. 海洋湿度D. 高度5.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洲?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北美洲6. 下列哪个是我国的第一长江?A. 长江B. 黄河C. 淮河D. 嘉陵江7.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环境污染?A. 工业废气排放B. 水污染C. 大气污染D. 人口增长8.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存在于下列哪个地方?A. 河流湖泊B. 冰川冰雪C. 地下水D. 大气水汽9. 下列哪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10. 下列哪个是我国幅员最大的省份?A. 新疆B. 青海C. 西藏D. 广东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北京。

2. 英国所在的洲是欧洲。

欧洲。

3. 地震最常发生在地壳上。

地壳上。

4. 我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

5. 地球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里海。

6. 大气圈的最外层是热层。

热层。

7. 我国的南海位于南中国海。

南中国海。

8. 我国的大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9. 美洲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

10. 黄金分割是指一物体的两部分之比等于整体和较大一部分之比。

一物体的两部分之比等于整体和较大一部分之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它们的周期分别是多长时间?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行一周的运动,周期为365天。

2. 请简要解释地球的季节是如何形成的?答:地球季节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轴倾角有关。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D、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2、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A、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B、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青藏地区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因为温室效应的增强。

通过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阳能大部分被重新辐射回地表,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变暖。

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越强,温室效应越强。

下面哪种气体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A、二氧化碳(CO₂)B、甲烷(CH₄)C、氧气(O₂)D、水蒸气(H₂O)4、在地质构造中,地堑是一种长度大、深度较深的地质延伸带,由相邻的断层线构成,地堑中沿着断层线两侧的岩石发生相对下降,形成了一个盆地或谷地。

地堑形成的重要机制是构造运动,地堑地貌的形成也往往与哪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密切关联?A、水平挤压B、水平拉伸C、垂直抽拉D、垂直下沉5、题干: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A. 黄土高原的形成B. 珠穆朗玛峰的形成C. 三峡大坝的修建D. 森林火灾的频发6、题干:以下哪种现象与健康饮食无关?A. 适量摄入谷物、蔬菜、水果B. 限制糖盐摄入C. 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D. 晚餐过量摄入高脂肪食物7、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A.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B. 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C. 某些地区农业生产可能受益D. 全球所有地区的温度均等上升8、下列哪一项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A. 城市热岛效应B. 土地沙漠化C. 水资源短缺D. 生物多样性减少9、题干:在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A. 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B.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C. 气候变迁导致的冰川融化D. 地震活动形成的断层 10、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青藏地区以高山、高原为主,气候寒冷B. 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高原和盆地为主,植被稀疏C. 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农业发达D. 瀑布地区以高山峡谷为主,河流流速快11、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12、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13、【题干】黄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之一。

高中地理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B、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富,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C、青藏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低于1000米D、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草原广布2、以下关于世界地理分区描述错误的是:A、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B、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C、非洲是拥有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大的洲D、南美洲位于东半球,完全属于热带3、在地质年代中,下列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 花岗岩B. 石英岩C. 页岩D. 玄武岩4、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为密切?A. 极地冰盖融化B. 雨林面积减少C. 沙尘暴频发D. 气候灾害增加5、下列哪种岩石主要由岩浆冷却后形成?A、石灰岩B、砂岩C、花岗岩D、砾岩6、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A、三角洲B、雅丹地貌C、嶂谷D、瀑布7、题干: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自始至终保持不变B.春分日和秋分日地球自转变慢C.夏至日和冬至日地球自转最快D.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和两极始终相等8、题干: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全球由五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欧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板块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C. 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板块构造理论提出D. 全球地球板块运动,主要有南北漂移和东西漂移两种形式9、题干:我国某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该地区最可能的地形类型是:A. 高原B. 盆地C. 山地D. 平原 10、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D.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盐湖11、下列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是()A、气候B、植被C、地貌D、城市规划12、下列哪种地理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A、四季更替B、昼夜更替C、日食D、月食13、题干:关于河流流域,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不准确?A. 河流流域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B. 河流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条件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C. 河流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对河流的水质和流量有直接影响D. 河流流域的广阔程度与河流的航运价值成正比14、题干:下列哪个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A. 城市人口密度B. 城市交通网络C. 城市经济结构D. 城市地理位置15、【题目】下列关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B.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水乡”之称C. 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D. 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16、【题目】以下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 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C. 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D. 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假设你作为地理考察团的成员,参加了一次暑假里在某地进行的地理考察活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原的地表形态以起伏和崎岖为特点B. 山地的地表形态以平原和丘陵为特点C. 低地的地表形态以高原和山地为特点D. 平原的地表形态以起伏和崎岖为特点2、以下关于河流地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河床沉积物越丰富,说明河流的侵蚀作用越强B. 河谷凹岸侵蚀剧烈,凸岸沉积作用明显C. 河流下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D. 河流上游地区的流速较慢,较多涉及侵蚀作用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厚度均匀分布于全球B.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来源C. 下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其状态接近固体D.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者均为固态4、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下列描述准确的是:A.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B.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下,随着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人口开始快速增长C.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是指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迅速下降D.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5、题干:在农业发展中,影响作物种植类型和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市场因素B、交通因素C、地形因素D、劳动力因素6、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山地面积较小B、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C、我国河流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D、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7、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A、江苏省B、浙江省C、江西省D、湖南省8、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B、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C、温室效应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D、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9、题干:我国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其地形高度和地貌类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 北部高原山地气候,南部高山高原气候B. 地形高度导致的高寒气候,地貌类型决定的高原特征C. 高海拔和复杂的地貌导致的高寒和多样的气候带D. 南部高原特征明显,北部山地气候显著 10、题干:关于城市热岛效应,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域温度高于周围郊区的现象B. 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筑和道路材料的热容较大C. 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的空气污染加剧D. 热岛效应不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部分1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北极熊的栖息地正在减少B. 北极冰盖的融化速度减缓C. 北极地区的平均温度下降D. 北极航道通航时间缩短12、在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A.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B. 土壤侵蚀加剧C. 增加了绿地面积D. 水体污染加重13、【题目】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A. 扩大农业用地,提高粮食产量B. 加大工业发展,提高经济收入C.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D. 大规模移民,减少人口压力14、【题目】以下哪项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潮汐现象D. 黄金水道15、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地理区域内特有的生态环境脆弱带是:A、华北平原的黄河故道B、青藏高原的藏北草原C、天山山脉的绿洲地区D、黄土高原的塬区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依据的是:A、地形地貌B、气候类型C、历史文化D、经济结构3、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类型多样。

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单一。

C、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D、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4、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

B、珠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内河航运线。

C、黄河流经我国的多个省份,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

D、黑龙江是我国与俄罗斯边境上的一条国际河流。

5、下列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依赖自然条件,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A、商品谷物农业B、混合农业C、水稻种植业D、大牧场放牧业6、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哪些既是自然因素也是社会经济因素?A、气候B、市场C、国家政策D、科技7、我国四大盆地中,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是:A. 成都平原 potentiB. 东北平原C. 柴达木盆地D. 准噶尔盆地8、以下关于我国主要省级行政区域的地形描述,正确的是:A. 黑龙江省以山地、丘陵为主B. 四川省以高原、盆地为主C. 山东省以平原、丘陵为主D. 云南省以盆地、丘陵为主9、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表面产生的现象是:A. 地球公转B. 地球倾斜C. 昼夜更替D. 地球气候变化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内部存在多个固定板块B. 地球外部存在多个固定板块C. 地球内部存在多个活动的板块D. 地球外部存在多个活动的板块11、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仅包括地壳B、岩石圈指地壳和地幔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12、下列关于海陆水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陆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B、海陆水循环是水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场所之间运动的过程C、海陆水循环不能穿越大气圈D、海陆水循环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13、我国在地理分布上呈现“东密西稀”的特点,其中“东密”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项因素?A. 沿海多港口,便于贸易B. 自然资源丰富,разработкиToJson több会选择答案C. 纬度低,气候温暖,有利于农业生产D. 地处东亚季风区,降水充沛14、关于陆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下哪种做法属于可持续发展途径?A. 过度开发地下水B. 建设大型水库,蓄水灌溉C. 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增加水供应D.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15、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C.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D. 地球自转速度在不同纬度上都是相等的16、以下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C.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D. 地球公转速度在不同纬度上都是相等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资料】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华北地区频繁遭遇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表面上的某一固定点相对太阳的视运动轨迹称为:A. 黄道B. 赤道C. 赤纬D. 子午线2、关于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B.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C. 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D.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3、下列哪种岩石通常联系着地球的水循环和地表形态变化?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火成岩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度B、纬度位置C、降水量D、土壤类型5、题干:我国的广东省北部属于哪种气候类型?A. 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高山气候6、题干: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震多发于沉积岩地区B. 丹霞地貌形成在岩石侵蚀强烈、节理发育的地方C. 沙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旱D. 黄山、庐山等地属于盆地地貌7、关于河流侵蚀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下切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B. 侧向侵蚀在河流中游最为明显C. 河流下游以溯源侵蚀为主D. 河流的侵蚀作用与地形无关8、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生物活动可以加速岩石的风化过程B. 植物根系的生长有助于土壤的物理结构改善C. 动物活动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D. 以上都是9、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B. 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均匀,南北差异不大C. 我国的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 我国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0、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均匀B.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C.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均匀D.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11、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A、气候条件是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基本因素B、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影响越来越显著C、地形因素仅对畜牧业产生影响,对种植业影响较小D、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12、华北平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13、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B. 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 青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D. 青藏高原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14、在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中,下列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的是:A. 西藏自治区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 黑龙江省D. 广西壮族自治区15、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上最快C.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D. 地球自转速度在极点处最快16、以下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近B. 地球公转周期为24小时C.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D. 地球公转速度在远日点最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参考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参考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参考同学们要在高一地理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话,这时,必须复习高一的地理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一、(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70题每题1分)下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

读完成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B.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A.韩国B.澳大利亚C.美国D.尼日利亚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回答3~4题。

3.在四个年份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4.当某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时,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①以后,②之前B.②以后,③之前C.③以后,④之前D.④以后,①之前“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1。

读完成5~6题。

5.在2 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中,最有可能产生“PPE怪圈”的是A.aB.bC.cD.d6.下列国家中目前基本不存在“PPE怪圈”的是A.中国B.加拿大C.印度D.巴西右是我国某年人口年龄构成比重,读回答7~8题。

7.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93%B.23%C.13%D.60%8.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我国在这一时期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示意。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综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综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区域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示区域人口密度大小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B.河流C.气候D.经济发展水平2.该区域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是()A.居住条件差B.就业困难C.饥饿贫困D.劳动力短缺解析:1.B 2.D第1题,图示地区为北美北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从图中看河流影响较小,选B。

第2题,该区域属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短缺,选D。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

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投资政策的差异4.“舒适型移民”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3.A 4.B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舒适型移民”是指人们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投资政策的关联性小,B、C、D错误,故选A。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说法错误,大力开发资源说法也不正确,故选B。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_____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

A. 云贵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喜马拉雅山脉D. 青藏高原2、下列城市中,位于印度半岛南部的是 ______ 。

A. 孟买B. 加尔各答C. 首尔D. 雅加达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C、地球自转的速度在赤道处最快D、地球自转会导致昼夜更替4、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球大气圈的组成成分: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臭氧5、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6、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海底扩张学说证明了板块是静止不动的B、板块的移动是由于地壳的内力作用引起的C、板块构造理论仅适用于解释大陆地壳的变动D、热点是相对地壳板块位置固定不动的7、以下哪项自然地理事物属于地球的岩石圈?A. 冰川B. 河流C. 珍珠D. 地壳8、我国的哪个地区被称为“天然渠”,具有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A. 长江流域B. 淮河流域C. 珠江流域D. 黄河流域9、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兴安岭属于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C.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最终注入东海D. 天山山脉横跨我国南北两部 10、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长江流域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B. 黄河流域主要流经第二级阶梯C. 珠江流域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D. 海河流域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11、下列关于世界气候类型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之间的地区B、地中海气候的最大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C、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温带大陆的东岸D、极地气候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12、以下哪一项不是形成干旱气候的必要条件?()A、地处低纬度B、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沿岸有寒流经过D、周边有高大山脉阻挡湿润气流13、题目: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A. 海市蜃楼B. 鱼群洄游C. 狂风暴雨D. 日食14、题目:关于地球的形状,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海地三角形B. 扁平球C. 正圆球D. 椭球15、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我国三大平原之一?A. 云贵高原B. 四川盆地C. 华北平原D. 东南丘陵16、以下哪项不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A. 温带季风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高山高原气候D. 寒带气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甲河流位于北方地区,全长约20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2000平方千米。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2期末测试题(4套)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2期末测试题(4套)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2期末综合测试题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0·德阳高一检测)下图为兰州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兰州市城市空间主要发展方向为()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2.10年间,兰州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显现出()A.市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增强B.郊区城镇化十分明显C.次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增强D.多中心结构发展成熟3.西北12~16km区域人口密度极小,推断其主要受制于()A.地形B.水源C.气温D.灾害【解析】1选D,2选C,3选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2000-2010年人口变化不大,西北方向变化较大,说明为兰州市城市空间主要发展方向。

第2题,从图中对比可以看出,兰州市市中心和郊区人口变化并不明显,市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减弱,郊区城镇化并不明显;距离较远的次中心人口增长较快,次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增强;但次中心与市中心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多中心结构发展没有成熟。

第3题,西北12~16km区域,范围较小,水源、气温、灾害的差异较小,只有地形影响较大,故可能是地形。

(2020·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自然村是指自然聚居形成的村落,一般多个自然村共同设立一个村委会,便组成了行政村。

下图为1990-2017年中国自然村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中国自然村数量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1990-1996年B.1997-2000年C.2004-2007年D.2010-2014年5.我国自然村数量变化()A.说明人口的分布趋于均衡B.反映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C.是由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造成D.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影响【解析】4选C,5选B。

第4题,读图,图中自然村数量下降最快的时间段为2004-2007年前后,其他选项时间段的变化均无该时间段明显。

第5题,图中反映我国自然村的数量呈减少趋势,表明人口分布趋于集中;自然村数量减少,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加大,反映出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其数量的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是由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造成的。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水平运动的地壳运动形式是:A、地震B、海啸C、瀑布D、火山喷发2、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GIS)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GIS可以用于城市管理,优化城市规划布局B、GIS可以用于环境保护,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C、GIS可以用于卫生防疫,分析疾病传播风险D、GIS可以用于天气预报,预测天气变化3、关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带的分布与纬度位置无关B. 海拔高度对自然带的分布没有影响C. 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D. 气候类型相同的地方,自然带也一定相同4、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以下哪项不是矢量数据的特点?A. 准确表达地理位置B. 数据结构复杂C. 易于进行网络分析D. 数据存储量大5、在我国的河流中,以下哪条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最小?A. 长江B. 黄河C.珠江D. 海河6、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B. 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C. 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是海南岛D. 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进程,某县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城乡居民数量比例调整到1:1,这意味着该县城将吸引大量非县城户籍居民迁入。

这一目标实现后,下列哪一项最不可能成为当地面临的新挑战?A、住房紧张B、交通压力大C、生态环境改善D、公共服务压力增加8、我国某山区县准备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将部分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较适宜居住的地方。

据此推测,这些生态脆弱地区最可能存在的问题是:A、土地退化B、气候温和C、水资源充足D、光照充足9、在某些地区,山顶和山脚下的气候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垂直气候梯度”。

以下哪个因素对垂直气候梯度的影响最小?A. 大气压力B. 太阳辐射强度C. 海拔高度D. 水汽含量 10、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可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B. 可用于环境保护与监测C. 可用于自然灾害预警D. 可用于地震预测11、关于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过程中,绿地面积增加,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B. 城市化导致交通拥堵,增加了空气污染C. 城市化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D. 城市化使城市热岛效应减弱12、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土壤类型C. 人类活动D. 海拔高度13、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B. 高原地区气温低,全年低温C. 南方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D.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4、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 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C. 地域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D. 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纬度地区植被生长季延伸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增加B、土壤肥力提高C、气温升高D、光照强度增加16、稻田生态系统中,实行稻鱼共生模式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农田的经济收入B、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改良土壤结构D、减少农田病虫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小明是一名高中生,家里居住在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区。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综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综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区域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示区域人口密度大小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B.河流C.气候D.经济发展水平2.该区域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是()A.居住条件差B.就业困难C.饥饿贫困D.劳动力短缺解析:1.B 2.D第1题,图示地区为北美北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从图中看河流影响较小,选B。

第2题,该区域属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短缺,选D。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

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投资政策的差异4.“舒适型移民”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3.A 4.B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舒适型移民”是指人们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投资政策的关联性小,B、C、D错误,故选A。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说法错误,大力开发资源说法也不正确,故选B。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试卷及答案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全球最大的咸水湖是哪一个?A. 苏必利尔湖B. 里海C. 死海D. 维多利亚湖2、下列哪个国家拥有最多的珊瑚礁?A. 印度尼西亚B. 马尔代夫C. 澳大利亚D. 印度3、题干:我国著名的“金三角”地区主要位于哪个省份与邻国的边境?A. 云南与老挝B. 四川与缅甸C. 广西与越南D. 贵州与泰国4、题干: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哪种现象?A. 气候变暖B. 酸雨C. 地震D. 洪涝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B. 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C. 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资源丰富D.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6、题干:下列关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错误的是()A. 以轻工业为主,形成了“世界工厂”的称号B. 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C. 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地区经济支柱D. 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是地区粮食生产中心7、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8、下列哪种农业灌溉方式最节约用水()。

A、大水漫灌B、喷灌C、滴灌D、自然降水9、在农业活动中,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

以下哪种农业布局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A. 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南亚地区种植水稻B. 在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发展畜牧业C. 在山区发展林业以保持水土D. 在温带地区发展葡萄种植 10、城市规划中,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范畴?A. 实施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B. 推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C.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空气污染D. 大规模拆除旧城区,建设新城区1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A. 黑龙江—辽河—黄河—淮河B.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 长江—黄河—珠江—赣江D. 阴山—燕山—长白山—秦岭12、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黄土高原:我国最大的高原,位于华北地区B. 云贵高原:我国最大的盆地,位于西南地区C. 四川盆地:我国最大的高原,位于西南地区D.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位于华东地区1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直接后果包括:A、全球海平面升高B、冰川消融C、极地动物数量增加D、沙漠地区的降水量显著增加14、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地区水资源短缺?A、过度开发和利用地下水B、森林大面积砍伐C、地下水受到工业废水污染D、降水量远高于蒸发量15、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 沙漠化B. 土壤侵蚀C. 水土流失D. 高寒缺氧16、关于我国西南地区地理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水力资源丰富B.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农牧业发达C. 地形以盆地为主,矿产资源丰富D.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水力资源丰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解答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解答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解答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地理学家是首先提出“环境决定论”的?A. 斯特克B. 怀特C. 达尔文D. 爱默生答案:B2. 温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林的区别是什么?A. 温度B. 光照C. 降水D. 土壤答案:B3. 以下哪个是农业生产中的“三化”技术?A. 精密耕作、精密种植、精密管理B. 精耕细作、精障治理、精密施肥C. 精施种、精细管理、精准防治D. 精密耕作、精密种植、精密喷洒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1.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大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江苏、浙江、安徽2. 我国的铁路网中采用的换乘方法是:\_\_\_\_\_答案:直达式第三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一带一路”?答案: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提出的倡议,旨在加强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具体而言,倡议主要围绕着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重要的经济合作走廊来展开合作。

2. 世界人口变化趋势是什么?答案:世界人口总量将对未来的几十年内继续增加,但增长速度会逐渐下降。

同时,由于生育水平的下降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愈加严重。

第四部分:论述题1. 请简述普查的作用。

答:普查是指通过一定的调查方式,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居民、建设物、生产经营等进行清点和登记的活动,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所调查领域内的基本情况,为耕地调查、经济计划、国土规划、识别地名、统计居民人口、预测人口发展、城市基础性地理信息集成、建立人居环境和新型城镇化等各个领域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基础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图表可知,我国在1949年~1990年之间人口增长特点是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因此选B。

2.根据图表可知,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因此选D。

3.应对我国人口这一变化特点的可行对策是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因此选B。

4.根据表格可知,X国人口密度(人/㎞2)为xxxxxxx,因此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亚洲,选项中没有亚洲,因此选项都不符合,此题无法回答。

5.根据表格可知,Y国人口密度(人/㎞2)为,因此Y国可能位于大洋洲,选B。

6.根据表格可知,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因此选A。

7.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的丰歉程度,因此选D。

8.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福建,因此选B。

9.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因此选A。

10.根据图示可知,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因此选D。

11.根据图示可知,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因此选C。

12.根据题意,布局不合理的是①③④,因此选C。

13.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甲,因为它呈现出先缓慢后快速增长的趋势,符合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特点,因此选A。

14.图表中并没有涉及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变化,因此此题无法回答。

1.根据图表可知,1949年至1990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是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因此,选项B 是正确答案。

2.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

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3.针对我国人口变化的这一特点,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可行的对策。

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4.X国人口密度为xxxxxxx人/平方千米,因此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亚洲。

选项中没有亚洲,因此此题无法回答。

5.Y国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因此Y国可能位于大洋洲。

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6.经济条件是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

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7.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的丰歉程度。

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8.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福建。

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9.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10.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资源。

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11.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2.布局不合理的是①③④。

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3.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甲,因为它呈现出先缓慢后快速增长的趋势,符合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特点。

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14.图表中并没有涉及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变化,因此此题无法回答。

14.在图示期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较低,增长率也较低,与美国相比。

15.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距城区近。

16.阶段I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1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II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

18.甲、乙两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共同特点是科技水平高。

19.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0.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增加。

2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

选项为A。

22.右图表示我国某工业部门的主要分布区,该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

23.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指向型。

24.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以航空运输为主。

25.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煤和铁矿石资源丰富。

26.该钢铁厂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的原因是铁矿石进口渠道更加便利。

1.答案:A。

剔除格式错误。

2.答案:B。

将“可以降低”改为“能够降低”,使句子更加准确。

3.答案:D。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4.答案:D。

将“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遭成污染”改为“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使句子更加准确。

5.答案:A。

将“有色冶金工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改为“有色冶金工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中”,使句子更加准确。

6.答案:C。

将“过程④可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形成工业分散”改为“过程④可利用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形成工业分散”,使句子更加准确。

7.答案:D。

将“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改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使句子更加准确。

8.答案:B。

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改为“以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为主”,使句子更加准确。

9.答案:C。

将“矿山机械”改为“矿山设备”,使句子更加准确。

10.答案:B。

将“基础好”改为“基础设施完善”,使句子更加准确。

11.答案:A。

将“该工业地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改为“该工业地域的主导因素是”,使句子更加准确。

12.答案:B。

将“生产协作联系”改为“生产合作联系”,使句子更加准确。

13.答案:B。

将“共享基础设施,生产规模大”改为“共享基础设施,生产效率高”,使句子更加准确。

C.集中处理污染物,环境优美;D.配套协作条件好,交通运输成本低38.运量和速度的比较特点,下图中数字代表的运输方式是()A.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B.①公路②铁路③空运④水运C.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D.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39.该区域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和谐协调发展40.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我国()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B.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增速减慢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D.人地关系日趋和谐,生态环境优美4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A.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B.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C.对环境问题的无知D.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强4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44.“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长期性原则二、综合题45.读“某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由阶段I到阶段Ⅱ,该区域新增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

(2分)2)Ⅱ阶段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Ⅲ阶段新增的商业用地布局原则是向城市外围扩展。

(2分)3)Ⅲ阶段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且沿交通干道分布,其原因是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利于工业生产和销售。

(2分)46.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一),回答:(8分)1)图示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稻谷。

(1分)2)图示地区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水热条件是充足的降水和高温。

(1分)3)按投入多少分类,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密集农业。

(2分)4)夏季,影响图中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和干旱。

(2分)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改进农业耕作方式、选育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等。

(2分)由图可知,该沿河城市起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水源,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是沿河而设,这主要得益于河流的灌溉和交通功能。

2)试分析后来该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

这说明城市区位因素中,工业化因素的变化从古至今都对城市区位有重要影响。

3)计划在图中①②③三个地点分别建设XXX、服装厂和自来水厂,请你选址并说明理由。

①选址在河流上游,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②选址在城市中心,因为这样可以方便运输和销售,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的产业水平和就业率。

③选址在城市外缘,因为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够保护城市环境,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48.(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XXX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其地理位置接近港口和铁路,这样可以方便运输和销售,同时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2)XXX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在综合整治中的经验,如加强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产业升级等。

同时也可以研究德国鲁尔区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的经验,如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

2.夏季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3.针对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应建立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拟定居民紧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47.(1) 两河交汇处是供水和运输的重要地点。

2) 铁路运输的发展对交通产生了积极影响。

3) 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水质优;火电厂应处于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外且靠近铁路;服装厂应无污染且适宜布局在居民区。

48.(1) 工业园区应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

2) 要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发展科技和教育,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