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界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前运算阶段(2 ~ 7岁) (1)儿童开始运用象征符号的时期(2 ~ 4岁) (2)儿童开始从前运算逻辑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4~ 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 ~ 12岁) 同形式运算思维相比,这一阶段具有以下特点:其一,
成熟与心理成熟两大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并非齐头并进 的。(生理成熟的标志是性机能的成熟。心理成熟则 以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的形成 为标志。此外,个体的社会性成熟,以独立承担社会 职业和家庭义务为标志。)
具 体运算思维一般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离开具体事物而进
行 纯粹形式逻辑推理时,就会感到困难;其二,这些运算系统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具体运算思维的不断同化、顺应、平衡,逐步地出现了
新 的运算结构,这就是形式运算思维,是一种接近成熟的思维
形 式。其特点有以下三点: (1)这种思维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 区分开来。 (2)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3)形式运算思维之所以能实现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 转,就是因为这些“可能运算本身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
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机体的自然性与动物不同: 强项:神经系统、语言、会劳动的双手 弱项:不象一些动物的器官那样高度特化化,如
猫的眼睛、狗的鼻子 生长期长:人在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理基础和
巨大的潜在的可能性。 2、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 进程基本一致由此,可加强学校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3、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我设 计自我选择。“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 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上,因此, 他是一个人”。
教师招考教育学资料整理: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人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根本上讲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教育培养人必须依照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教育也要按照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
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但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
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二、教育对“人”的理解:人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有发展的本质,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人的发展是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渐变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发展是整体的持续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注:(山大版)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的特定方向的发展,即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包括身体的发展(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和心理的发展(认知和意向)。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教育学简答-根据山香教材自行整理
教育学简答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1. 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 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补充:古代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1. 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 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二、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1. 阶级性2. 道统性3. 等级性4. 专制性5. 刻板性6. 象征性三、近代教育的特征19世纪以后,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 . 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具体来说: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4. 教育的法制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四、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生产性(基本特征) 、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具体来说: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基本特征)2.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五、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征1. 全社会成员一生都处在不断学习中2. 社会能为每一位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六、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主要内容?1.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3. 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4. 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七、学校产生的条件1.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生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 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 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及表现在那些方面?人文主义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1] 2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前后相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6.生产性7.民族性(四)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3.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二、教育的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三、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负向功能(消极)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四、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教育机构);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开设四馆;九品中正制选士。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4、教育起源……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及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即“德育”。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
2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前后相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6)生产性:(7)民族性:国与国之间的,地域之间的不同(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与负向(消极)功能(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三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中国的朱熹: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者天的意志。
(二)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认为教育是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他的提出标志在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之间质的差别。
(三)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意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山香教育自己整理版本
第2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单选简答论述):(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决定着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促进民族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单选填空简答)(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单选简答)(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的质量;(3)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二)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山香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与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3四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9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4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三教育与科学技术四教育与文化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教育制度第四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第三节课程内容第四节课程结构第五节课程管理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七节课程评价第八节课程资源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六节教学模式第七节教学评价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第五节德育模式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第四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认知与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第二节记忆第三节表象与想象第四节言语与思维第五节注意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意志与教育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人格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策略第三节学习迁移第四节知识的学习第五节技能的形成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第七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第二节教案的设计技能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课堂导入第二节课堂提问第三节课堂对话第四节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第五节结课技能第三章教学语言表达第一节教学口语表达第二节教态语言表达。
(山香教育)山香教育学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选1.由于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地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能保障()的有效进行。
A.社会活动B.教育活动C.生产活动D.集体活动2.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A.生产活动B.精神活动C.社会活动D.精神运动4.教育从本质上是()活动。
A.认识B.实践C.交往D.学习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学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6.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A.目的B.内容C.方法D.功能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8.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9.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A.官学B.私学C.书院D.私塾10.雅典人提出“和谐发展的人”,主要是指下列哪些方面和谐发展的人()A.德、智、体、美B.体、智、德、美C.智、德、体、美D.体、德、智、美11.教育与劳动从分离到结合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2.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3.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体现了()A.教育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B.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C.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D.教育公平14.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与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4、教育起源……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与:“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XX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与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XX 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山香教师招聘教育学整理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新增考点教育的基本形式:横向上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
社会教育: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
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点。
如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
如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等。
(3)民主主义学派的观点。
强调“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大学》)韩愈《师说》中的师道:(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传道”是儒家的仁义之道。
“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
“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2.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孟子·尽心上》广义指增进人民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11111111111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4、教育起源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11111111111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4、教育起源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山香教育版教育学带注释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二字作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2)历史性。
不同时期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和特征;(3)继承性。
不同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6)生产性。
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
(7)民族性。
在各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特征。
5.教育的起源说(单选、判断)名称 代表人物 核心观点神话起源说 最古老的学说(朱熹) 教育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否定社会性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 起源于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否定目的性,否定社会属性,也不科学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 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6.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主导性因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体,主动地接受学习)(3)教育媒介(又称“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组织形式、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4、教育起源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山香名词解释(全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5、正向功能: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教育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6、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7、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教育问题以一定的教育事实为基础。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8、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1教育学之欧阳数创编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4、教育起源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师编制考试 教育学 第二章考点整理(根据山香教材和考纲)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1、教育目的定义:指教育要达到的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体现教育性质)◆广义: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体现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质量规格、身心素质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一定社会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教育系统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即生活本身---斯宾塞)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联合国“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
(教育的四个支柱)日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
美国;中学毕业率至少提高到90%;所有完成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学业的学生都要有挑战教材的能力,包括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外语、公民与政治、经济学、艺术、历史和地理,而且每一所美国学校都要确保无毒品,无暴力。
克林顿:8岁以上读写算,12以上使用互联网,187以上高等教育。
法国、俄罗斯:教育优先,俄罗斯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性的,由创造性的个人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1)我国的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教育法》正式颁布,教育方针也明确写入《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我国的学校培养目标◆我国普通初级中学的培养目标1)德育:、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诚实、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1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教育起源★(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简答论诉)1.与政治经济制度2.与生产力发展水平3.与科学技术4.与文化(学校文化)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XX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结构——比例关系)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舒尔茨提出,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的能力。
他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人的资本形态。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简答)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变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推荐记忆:倒过来记忆,看到科学技术,就一个动字(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与文化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
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3.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4.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5.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能够活化、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2.教育能够传播和交流和融合文化3.教育能够选择、提升文化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学校文化(理解有印象就好)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细的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a)概念: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校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b)内容: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核心、灵魂)和校园组织文化。
c)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简答判断选择)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记忆推荐:手掌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般是客观题)(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
其中,确立和形成现代化教育观念是保证现代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几种学说)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5大规律,选择判断)一.个体身心发展(一)概念: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设置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就内容而言,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二)人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即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素质。
代表人物:(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我国古代内发轮的代表。
(2)弗洛伊德: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格赛尔:成熟机制;(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6)高尔顿,“优生学”(遗产决定论)的代表人记忆推荐:内孟四尔佛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2)洛克:“白板说”;(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记忆推荐:外出寻找落花生3.二因素论(辐合论)基本观点:既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又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吴伟士、施太伦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各个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总体看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与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伤仲永》)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阶段(格赛尔的“成熟时势力说”——双胞胎爬楼梯)(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从逻辑上既是特殊的实践,又是特殊的环境。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目的)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人)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方法)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教育无用论:古希腊的柏拉图、英国的高尔顿(四)个体主观能动性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概念: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意育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有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心理活动第二层次:心理活动第三层次(最高层次):社会实践活动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人的本质观与其教育意义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物质前提。
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具体表现: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同时教育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也就是教育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与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教学启示:(找到最近发展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挑一挑摘个桃)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与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具体表现: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