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改革与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改革与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改革与研究摘要: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其培养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设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30《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承上启下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对前面所学课程的应用与理解,并为后续课程与毕业设计等环节打下基础。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与改革。

1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现状虽然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的目标不完全相同,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在教学计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并没有完全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先讲授理论课,强调系统性,后进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模式,在理论和实践的衔接上不能很好完成,使学生对设计问题感到迷茫,对于大多课后设计作业和课程设计,只是简单按书上步骤进行计算,不能系统地了解设计方法。

2 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的内容2.1 整合教学环节《机械设计》的教材虽然很多,但是一般是按照内容体系进行章节划分,或者有针对性的增加实例,可机械设计理论相对比较成熟,理论知识的论述差别不大,虽然有的教材增加了实例,但是也很难将一个系统的实际问题用一个例子来进行总结。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将实践环节引入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边学边用,增加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能力。

2.2 引导学生掌握设计的方法、程序和应用,弱化理论与公式的推导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对普通本科学生的强调基础理论学习的目的由于目标不同也应有所差异。

职业教育应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强调学用结合,强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着重培养能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技术型专门人才。

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陈福恒来源:《职业·中旬》2009年第12期笔者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具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该专业过去一直沿用学科教育体系和技校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理论教学在教室、实训教学在实训车间,教学场地各自独立,教学管理分别进行。

造成教学内容不易协调,存在理论和实训相脱节的现象,形成资源浪费,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效率较低,制约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笔者逐步摸索出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场地和谐统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技能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更新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方向。

按照职业教育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的教育模式,建立以实训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实训服务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构建技能训练内容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技能训练内容为主线、技能训练课题为基本单元,划分专业模块,打破学科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按照实训的需要融入实训(技能训练)课题中,形成一体化课题模块。

课题模块按照需要组合成模块课程,由一体化教师(教师团队)在实训场地完成教学,实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

目前笔者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共建立了十四门模块课程,涵盖了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全部内容,形成全新的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

1.专业模块的划分笔者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重点在制造,按照一专多能的原则和教学要求,操作技能分为以钳工技能操作为主、金属切削技能操作为辅和以金属切削技能操作为主、钳工技能操作为辅两种培养方向。

以钳工技能为主的模块课程有基础模块、钳工基本技能模块、孔加工和螺纹加工模块、刮削和研磨模块、装配模块、测量模块等10个一级模块。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教育科学Ⅵ渊斟誓瑟l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闫瑞涛(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马光全黑龙江牡丹江‘157041)[摘要]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及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对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71们“一02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有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只有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所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对象,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一、根据机械行业和相关领域的职业需求.确定高职机械翻遗类专生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体、可靠的依据。

行业企业需求是专业课程改革的第一步,主要解决的是“行业需要什么人”。

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就业教育。

因此,必须结合学生就业,突出他们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职业性就是要围绕学生就业后。

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结构组织教学;实践性就是要围绕学生从业后,职业活动所需的基本技能、要求安排实践训练。

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将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有利于学生从业后的发展。

机械制造类专业是机械行业背景极强的专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为充分考虑人才未来的知识结构,使办学具有前瞻性,我们认为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做到宽口径、多样化。

从思想素质方面来讲,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熟悉、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术技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实践 教 学 体 系构 建

系进 行 了修 订 。 确 定课 程 实验 、专 业 设 计 与 实 习 、科 研 实践 逐 级 深 化 的 实践 教 学 体 系, 并取 得 一 定 的 成 效 。 关 键 词 :机 械 类 专业
实 践 教 学是 理 论 教 学 的延 伸 、深 化 与 检 验 ,也 是 提 升 当 代 大 学 生 的 创 新 与 工 程应 用 能 力 的有 效 手 段 。 在 新 形 势 下 , 为 了 满 足 大 学 生 的
但 其 教学 量 达到 3 5学 时 。 表 1 学 生 毕 业 学 分 要 求 理 论 实 践 实 践 课 程

科 实 模 k 研践 块

学 术 告 生 技 新 学 报 科 创
、~
教 师科研
图 l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动 化 专业 实践 教 学 体 系 英 语 环 境 ,提 高 听 说 能力 。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定 了各模块 的学分最低要求 , 要求修读有匹配实验课 的理论课程需 并 同时修读其相应实验课程。机械设计制 造及其 自动化专业 学生 四年至 少修 满 10学分 ,毕业学分要求如表 1 7 所示 ,在 各教学平 台 中,学生
必须修满符合培养 目标规定的最低学分方予毕 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 位。从表 1 可知 ,从总学分来看 ,实践课 的学分 占总学分约 2 % ;专 3 业核心 、学术研 究 以及 就业创 业等 模块 中实践 课 占理论课 的 比例较 多 ,达到了 4 % 以上 ,特别指 出,跨学科 课程 的实 践课不具 有学分 , 0
0 0
2 践 教 学 体 系构 建 .实
该实验模块是培养大学生主动探索 和研究的意识 以及具备分析 问 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环节。2 1 00版大学生培养方案中规划机械 设 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专业主干课 程设计为 6次 ,设计学分 、学 时及安 排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改典型案例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改典型案例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改典型案例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这个充满钢铁碰撞和创意火花的专业领域,教学改革就像是给一台精密的老机床换上了智能控制系统,让它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一个特别有趣又典型的教改案例。

一、传统教学的“痛点”以前啊,这个专业的教学就像一场严肃得过头的音乐会,老师在台上干巴巴地讲着机械原理、制造工艺这些知识,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比如说,讲机械制图的时候,就是拿着厚厚的教材,在黑板上画那些复杂的零件图,学生们只能瞪着眼睛努力想象三维的样子,可费劲了。

而且理论和实践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集。

学生学了一堆理论知识,到了工厂实习,面对真正的机床和零件,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完全不知所措。

二、教改的“奇思妙想”# (一)项目式教学的引入。

后来啊,有个特别有想法的教学团队决定来一场“教学大冒险”。

他们搞起了项目式教学,就像是给学生们下达了一个个机械制造的“冒险任务”。

比如说,要设计并制造一个小型的风力发电机模型。

这可不得了,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给勾起来了。

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像一群探险家一样,主动去寻找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

他们得自己去研究风力发电机的机械结构、动力传输原理,还要考虑制造工艺,怎么选材、怎么加工等等。

这就好比是让他们从建房子的小工一下子变成了设计师和工程师。

# (二)虚拟与现实的结合。

为了解决学生对机械结构理解难的问题,这个团队还用上了高科技手段。

他们把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教学,就像给学生们配备了一个“机械魔法镜”。

通过虚拟软件,学生们可以轻松地把二维的图纸变成三维的动态模型,可以随意拆解、组装零件,还能模拟加工过程。

这就像是把机械世界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摆弄的玩具世界。

但是呢,他们可没让学生们沉迷在虚拟世界里。

在学生们对虚拟模型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就马上把他们拉到现实的工厂车间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机床,把虚拟模型变成真实的零件。

这种从虚拟到现实的转换,就像是从游戏世界里的超级英雄变成了现实中的能工巧匠,让学生们对机械制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高专“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文章探索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教学经验和体会,通过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建设丰富的直观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改革创新设计人文精神“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械零部件的能力。

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倾向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而偏重于理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讲课、实验和课程设计各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从而最终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和体会:一、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那些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创新意识强。

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将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职业素养,就成为我们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学科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比如,在绪论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示我国古代机械的灿烂文化和当代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献身于造福人类和社会事业的热情。

二、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由于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教学体系在知识的编排上,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将来工作中所碰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因而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在“机械设计”课程改革中,按照“能力中心”教学体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重新整合,突出一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策

Innovation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机电教育创新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内涵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概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自动化。

自动化在如今的社会中并不是很普遍,有一部分有先进观念的人已经了解了这一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越来越快,与国际社会越来越相融合,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自动化不仅仅只是应用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也慢慢地应用在了其他行业中。

从整体上来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是使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取代人工劳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生产的成本[1]。

在以后的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自动化的相关概念也许会慢慢的被智能化所代替,智能化是一种更加优于自动化的技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

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的几大特点。

1)安全性。

在传统的企业生产中如果机器出现了问题就需要人工进行修复,由此就会影响生产进程,在维修过程中可能还会影响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而且在进行机器维修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中,如果机器出现了故障,机械会自动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并且根据故障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2]。

2)节能性。

在应用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的过程中,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降低了机器的能源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再次利用程度。

2机械设计制造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学习基本的机械设计制造知识以外,还要全面的发展自己。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育学生成为全面的人才。

比如一些机械的原理,机械的图纸,数控技术等一些专业性的技术。

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机械设计制作的能力[3]。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设计师,就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基础的技术训练,由此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随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指出,有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

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场景变化,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通过“1+X”证书制度的落地,推进“三教”改革,实现三个对接,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尤为重要。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类专业进行了“1+X”试点,全程参与“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工作。

文章以此为背景,将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探索“1+X”证书制度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1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1.1 数控技术专业现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为全国最早确立的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和湖北省教学与科研优势与特色专业,国家示范性院以及高速、高精密、多轴联动复合型数控设备现场生产与管理。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需要大量能够从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等智能化设备的系统集成、操作编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我国数控设备市场需求日益增加,规模稳步扩大。

以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为典型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对数控机床性能和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1.2 教学模式现状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培养合格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各大院校都是新的挑战。

依托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依托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依托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一个老牌专业,有其独有的特色。

但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当前,笔者所在学院正大力推进骨干校建设,为了更好地把该专业建设成产业支撑型、有特色、高水平、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品牌专业,本文分析了本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并从机制体制创新、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师资培养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改革方案。

关键词:专业机制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笔者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主要在船舶机械制造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产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就业。

随着就业形势和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始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笔者学院正在大力推进骨干校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为了更好地把该专业建成产业支撑型、有特色、高水平、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品牌专业,全面提升专业的教学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走进企业后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深入研究专业改革的方式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近年来的教学中,笔者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结合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仔细分析了目前该专业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出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机制体制创新目前,应抓住国家骨干校建设这一契机,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

完善动力机械厂职能,建设“校中厂”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让学生通过真实产品来完成工厂的实际生产项目;以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建立中航黎明锦西化工机械(集团)公司“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合作办学,互利双赢;依托渤船机械有限公司,深化“前校后厂”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派技术能手指导学生实习,通过企业的产品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技能大赛和学生社团促进教学改革,将比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形成“层层比赛、以赛促教”的局面;将机床操作工和机床装调维修工岗位资格标准融入相应课程,通过双证书制度,实现岗位职业标准、技能鉴定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期的建设发展 目标。我 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 高 等教 育的任 务是 “ 养 具有 创 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力 的 培 高 级专 门人才 , 发展科 学文 化 , 进社会 主义 现代化 促
建设 ” 。高等 院校作 为 国家 的人 才库 , 在创新 人才 培
养上担负着极为重要 的责任 ,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 培的热 点 问题 之一 。在如 何培养 创新 人 才 的研究 过程 中 , 家们 一致认 为 , 践是创 新 的先 专 实
t t fT c n l g te g h n d r fr i h r c ie o e c i g rf r t e i si t o sr c e h r t e ta h n u eo e h oo y sr n t e e eo m n t e p a t fta h n eo m. h n t u e c n tu t d t e p a i e i g c t c c c s s e fM e h n cl D sg , n f t r g a d Au o t n p o eso a . d i l d t e f u d t n f rc l v t a g y t m o c a ia e i n Ma u a u i n t ma i r fs in An t a h o n a i o ut ae a lr e c n o 1 i o i n mb ro c a i l n o ao . u e fme h n c n v t r ai
机 械 设计 制造 及 其 自动化 专 业 实践 教 学体 系 的改 革 与 实践
赵 永成 , 刘 军
( 大连科技学院 , 辽宁 大连 16 5 ) 0 2 1
【 摘

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创新设计是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综 合素质 的重要环节 , 包括要改革教学方法 , 使课程 内容多样化 . 放手让 学 生 思 考 . 行 开放 式 教学 实 . 33工 程 实践 教 学 中贯 穿 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 创新能力 的培 养应该 从低年级开始 .在机械制造工程 实践 教学 巾, 我们提出了“ 加强基础 . 重视实践 . 培养创新能力” 的改革思路 从 培 养 学 生 工 程 意 识 、 本 工 艺 技 能 、 代 设 计 和制 造 的综 合 实 践 能 力 基 现 和创新能力培养 的高度 . 组织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 机械制造实 1机械 专 业 人 才培 养改 革 思 路 。 为适应 2 世 纪我 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 1 在新世纪之初 . 践课程具有学习 自主性 、 实践动手特性和在做 中学 、 在学中做的教学 我们将创新能力培养溶入到机械制造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 中 教育部启动 了“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T程 ” 目, 项 要求深化教育改 特点 : 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开展人才培养战略规划研究 34建立 创 新 人 / 基 地 . r “ 新 之根 在 实 践 ”加 强 创 新 实 践基 地 的建 设 是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的 创 . 教 育 的根 本 目的 是 培 养 高 素 质 人 才 对 于工 科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而 言, 了要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 、 除 方法 的知识 以外 . 还应使其 关键 高职教育 注重手脑合一的操作 . 通过大量 的生产实践技能 的训 先 具备开拓 、 刨新的意识 、 思维和能力。 专业知识 的传授是教育的主要内 练 可 以 培 养 学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开 发 . 进 实训 室 和 文 验 室 的 建 设 可 以 更 容 之一 . 创 新 意 识 、 维 和 能 力 的 开 发 、 养 则 是 教 育更 本 质 . 核 多 地 给 予 学 生实 践 和创 新 的 机 会 。 通过 大 量 实 训 基 地 的建 设 , 可 以 而 1 思 培 更 既 同时也为学校培养 了大量 的创新 人才 . 辅助基 心的内容 创新意识 、 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 中 发挥基地生产的能力 , 不可回避 的问题 . 也是对教学改革的深层 次研究 与探索 机械类专业 础 理 论 课 程 教 学 35建设适应“ . 创新教育” 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创新人 才培养 的改革思路 总体可以归纳为 “ 依托教改环境 . 培养骨干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 、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重要环节 。 教师: 重视社会实践 . 发展创新高职” 尤其对从十几年应试教育环境中竞争直接跨人 大学 、 接受专业技术教 2机械 专 业 人 才创 新培 养 体 系 . 高职人 ‘ 的培养模式要结合社会的需求而定 . 创新技术人才 的短 育 的 学 生 来 说实 践 性 教 学 的 必 要性 尤 为突 出 加 强 生 产 实践 是 提 高 人 对培养学生的综 合与创新能 力起关键作用 。建设 缺 是 目前 丰 会 急 需解 决 的严 峻 问 题 高 职教 育 的特 点 就 是 面 向企 业 一 才素质的重要环节 . 十 适应实践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创新人才 的培养 、 在课程体系 内容 线 . 才 的培 养 自然 是 高 职教 育 的 责 任 。 高 职教 育 的创 新 人 才 培 养 体 人 系 可 以分 为 创 新 教育 课程 、 新 实 践 环节 以及 创 新 理 论 研 究 与人 才 培 改 革 中 占有 很 重要 的地 位 创 在实施 的 “ 高等教 育面 向 2 1世纪教学 内容和课 程体 系改 革计 养 等三 个 部 分 。 、 国家骨干院校教学基地” 没项 目中, 建 围绕课程体 系与教学 内容 创新教育课程包 括人文类基础系列课程 、科学类基础 系列 课程 、 划 ”“ 对实 践 教 学 环 节进 行 了规 划 与 改 革 . 为创 新 人 才 培 养 实 践 性 机械类系列 课程和创新理论与方法系列课程 创新教育课程 旨在给予 的改 革 . 学 生 人 文 与科 学 的 熏 陶 . 予 学 生 基 本 的创 新 理 论 与 方 法 . 迪 学 生 环节 的建设打下 了一定 的基础 在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项 目建设 中我 给 启 们 从 培 养 学 生 工 程 实践 和 创 新 能 力 . 迪 学 生 的 创 新 性 思 维 . 发 创 启 开 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 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培养创新能力 . 掌握创新设计方法 , 高实践动手能力 , 提 培训 创 新 交践 环 节 是创 新教 育 中极 为 重 要 的 组 成部 分 . 照实 践 是创 新潜 能、 遵 学生1 程实践和动手能力 基地始终把培养学 生综合应用 、 : 工程实践 新之源以及事物 的认识 规律 . 创新实践环节 由创新认 识 、 创新实验与 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验 、 实践相结合 , 内与 课 实训以及创新活动三个 部分组成 创新认识侧重在理解机械原理 的基 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 规范与激 励相结合的全方位措施 , 培养高素质人才。 础上. 了解产品的设计思路 与规律 创新实验与实训 内容应该提供一 课外相结合 . 批 创新工 程训练 . 培养学生动手创新 的能力 . 开拓学生机械设计与制 造知识 的视野 创新活动包括组织参观学习、 社会 实践 以及创新设计 与制作 和创新大赛等活动 . 是对学生创新学习的全面整合 与进一 步深 化 . 生 的创 新 成 果 既 是一 种 示 范 也 是 学 习 的小 结 。 学 创新 理论研究与人才培 养将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 与模式 、 教育 教学方法 、 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理论 与实践的探讨 , 并积极与 国内相 关高校交流与合作 . 不断改进创新教育 3机 械 专 业课 程 体 系的 建设 . 31人才培养模式多样 化的创新教学体系 .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应在更高的层 面上考虑人才培养模 式 . 营造更 加柔性 、 更加生气勃勃的氛同。在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及整个 教学实 践环节中, 应注重进一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 从生产实际应用着眼 , 着 重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们规划 了实践课程模块 . 给学生传授 创造学 、 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 与方法 . 这不仅向学生提供足够 的理论 知 识. 还通过大量实际工程设计 问题 . 锻炼学生掌握与利用现代 机械 设计理念与技 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学科知识的交叉 融合 巾. . 致力 于创新 能力 的提 高 生产的本身是实践 . 制造与人类 的生产 活动密切相关 . 它创造先 进技术 . 并把各种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设计的 目的是 实现产 品的功能 , 建立性能好 、 成本低 、 价值 高的系统和结构 , 以满足人类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省教育厅希望各高校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示范效应,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项目建设有机结合,立体化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多年来,我们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专业的特色化建设,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过程中,我们作了如下实践与探索:制定建设目标,明确建设思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基本定位,以工程机械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为特色,在保证机械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之路,重点对学生进行CAD/CAM的开发和应用能力训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开发能力。

在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全面推进专业建设。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方案。

自2008年11月经省教育厅审批,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以来,学院成立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的日常管理、协调、落实。

同时,确定了建设进度。

明确了年度建设任务的承担和责任。

从而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起到了保障和导航作用。

2)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在原有教学管理体系基础上,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基础建设。

包括:在课务管理标准化、考务管理流程化、教学档案管理电子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教师交叉听课制度,同时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教学结对制度、开设优秀任课教师观摩课等,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实行公开课、学生评教、教学评估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评优制度,完善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

收稿日期:2020-09-29作者简介:杨乐(1986),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复杂工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

此文为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光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18GJJG427)的研究成果。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杨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依据综合实践、实验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的特点,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体系。

在综合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操作性;在实验教学方面采取开放性与创新性实验教学和自主研制实验设备;在学生实习方面采取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方式;在学生毕业设计方面通过监控不同时期毕业设计质量,达到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2-089-05一、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在教学理念上,应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将知识与能力教育协调展开。

因此,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重点,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思维,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方面相关的兴趣爱好,增设实践课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在增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增加更多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机会。

依据综合实践、实验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走向,图1的改革实践体系呈现出该专业教学的实践改革模式。

全部教学环节中,该改革体系可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紧密联系,依据“实际、实干、实地、实效”四个方向体现实践改革教学体系优势[2]。

浅谈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综合化改革

浅谈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综合化改革

力, 这种能 力是选择 、 虚用和调控各 种能力的 金 切 原 属 削 理
学科之 问的界限 , 突出 了学生 走向社会将要 刀 其
理、 具 夹 工 有 地 为 体 要 授 类 刀 、 具、 艺 机 融 一 主 讲 各
机械制造技术 金 属切削机床的结构、 工作原理、 使用刀具 具及其 夹
维普资讯
【 摘要 】隧着课程 改革的不厮深 入 . : 慷霸 绿台化 的囊 势麓采 蕊明显 . 机械 设计 与翻 髓
专业的棵程综合化改革追在眉瞳 。 本文就本{业的职业能 力■ 求、 课程设置 、 教掌方法 、 考
棱 方式、 发现 和解决 问矗 方面进行阐述。
屎程改革 现在第一批学 生马 就要 毕业 了 , 后再及时补充职业 岗位所需 的新技 术 、 新工{ 氟鹋操 作 “ 蕞

课程改革 ,就从 以下五个 方面 与大家共 同探 法与技能 。最后 根据课程 的任务 、性质 和教 要求 1 殁毅 l| 皂 、 土 |
需求一课程 设置一教学方 法一 考核方式一发 师 、 教学手段等方 面的要求 , 以课程综合化所 玫钓 识 镀 鬻 ' : _ |
三、 教学 方法 课程改革必然导致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 , 程综合以 课
后课时大大压缩 , 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教, 显然完不成任
务 。综合 以后的课程 主要应用 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 1使 用多媒体教 学 、

特别是综 合化课程 的设 置 , 为学 生知识发展 避免重复 。文化基础知 识以“ 必需 、 用” 够 为
f 供了可靠 的平 台 , 性提 ‘ 为学生综 合能力 的培 根据职业 岗位群有 针对性地设 置专门化教学 激

陛对只过学种方 综个、内实与强 识 。 容用发们的备。西 宽针容用增的平 的世有程生问面 广对的性加知 台 面 展的种各 们 2 性删都 作.我中具题的 课 和除很 界 我 、 程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探究摘要 cad/ca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技术,其发展和应用对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本文对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机械专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引言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快的发展,机械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技术,《机械cad/cam应用》课程,是培养面向2l世纪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拓研究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做为高职院校新型的专业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2教学改革思路2.1优化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cad/cam 技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机械专业知识以及目前相关主流软件的应用。

面对复杂繁多的知识点和课程学时的约束,必须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安排。

结合机械制造企业的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产品的设计、生产为主线进行授课,理论介绍与应用实例相结合。

在帮助学生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之后,将严格按照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安排学生上机学习基于三维软件如ug、caxa等cam工作过程,通过具体实践,系统的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2.2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机械cad/cam也是高校近几年才开的课程,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由于cad/cam技术发展比较快,教材上的知识可能与当前的新技术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撰写小论文,组织课堂讨论,作为教师本人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另外,在某些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知识讲座,通过互联网专业论坛等了解知识点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

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 了 机 械 类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在 新 的 课 程 体 系 中 ,其
课程 设 置带 有鲜 明 的能力 培养 特色 。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的 特 点
以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门 化 课 程 设 置 为 例 , 如 表 1所
示 。
表 1
模块 名称 主 干课 程 能 力培 养
(1 )计 算 机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在 计 算 机 应 用 模 块 中 , 除 要 掌 握 Au o t CAD , 掌 握 一 门 数 据 库 语 言 (如 F x r ,还 要 能 掌 握 一 门 高 o P o) 级 语 言 (如 VB )进 行 计 算 机 辅 助 设 计 。 在 各 类 课 程 设 计 及 毕 业 设 计 中 , 引 入 计 算 机 辅 助 设 计 , 使 计 算 机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落 到 实 处 。 其 次 , 网 络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如 网 络 技 术 ) 2 程 设 计 、 制 造 中 先 进 软 件 , 1 2 的 学 习 (如 PRO/ E、 UG 、S ld wo k等 )也 很 重 要 , o i r 否 则 毕 业 生 就 业 后 难 以 适 应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以 及 外 资
1 专 业课 程 设 置模 块 化 .
发展 奠定 基础 。 二 、 机 械 专 业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1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选 择 与 整 合
根 据 机 械 类 专 业 应 用 能 力 培 养 的 发 展 层 次 , 以
基 本 素 质 和 能 力 培 养 得 多 个 专 业 的毕 业 证 书 。 这 不 仅 有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拓 宽 学 生 的 专 业 知 识 , 提 高 学 生 的 技 术 素 质 , 而 且 增 强 了毕 业 生 择 业 的竞 争 实 力及对 就业 岗位 的适应 能力 。 2.突 出 能 力 培 养 高 职 的 培 养 目标 决 定 其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 必 须 着 重 考 虑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和 基 础 素 质 的 培 养 ,在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2 一 4
专 震


职 机械制造与自 化专业 动 教学改革 实践
◎ 周养萍

要 :文章 提 出以培 养技 术 应 用能 力 为主 线 设 计 学 生 的 知 识 、 力 、 质 结 构 ; 能 素 以机 械 制 造 技 术应 用
能 力 为核 心 构 建课 程 体 系和 结 构 ; 人 才培 养过 程 中 实行 “ 学 四合 ” 在 工 的机 械 制 造 与 自动 化 专 业教 学 改
革 的 思路 。从 人 才培 养 方 案 的 制 定 过 程 , 程 结 构 、 程 内容 等 方 面 阐述 了教 学改 革 的 具 体 措 施 。 课 课 关 键 词 :机 械 制 造 与 自动 化 ;教 学 改 革 思 路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工 学 四 合 在 西 部 大 开 发 的背 景 下 , 随 着 西 部 机 械 制 造 业 的不 断 崛 起 ,掌 握 并 熟 练 运 用 机 械 制 造 技 术 的 人 才 将 会 异 常 短 缺 。近 年 来 , 安 航 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械 西 制 造 与 自动 化 专 业 以 市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深 化 教 学 改 革 , 步 建 立 起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 职 业 技 能 培 养 为 重 逐 以 点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业 生 深 受 社 会 欢 迎 。 毕
( ) 学 内容 改革 与教 学 方 法 、 学手 段 改革 相结 合 2教 教 教 学 内容 突 出了基 础理 论知 识 的应 用 和实践 能 力 的 培 养 : 础 理 论 教 学 以应 用 为 目 的 , 必 需 够 用 基 以 为 度 ; 业 课 的教 学 突 出 针 对 性 、 用 性 、 进 性 、 专 实 先 综 合 性 。随 着 学 校 教 学 软 硬 件 条 件 的 改 善 , 械 制 造 与 机 自动 化 专 业 在 教 学 方 法 、 学 手 段 方 面 , 进 行 了 一 教 也 系列 的改革 , 高 了教学 效果 。 提

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论文

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论文

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摘要:为了能够促进机械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就其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首先,分析了传统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构建了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然后,讨论了改革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手段;接着,探索了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46-02目前,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创新形式,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职院校引进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机械专业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主干专业之一,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机械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并且应该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中职院校应该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机械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

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中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机械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1 传统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机械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核心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侧重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掌握知识要领,使机械专业的学习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该专业大部分课程都较为死板,学生对其越来越感觉烦躁,教学效果差。

2 构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为了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专门成立了机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高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鳓L械制造工艺鹗教学改革与实践马晓玲(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陕西宝鸡721004)教育教学瞒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高质量的从事一线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深化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把教学重点放在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落脚点放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高职教育近几年来,从我校毕业生的分配岗位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基本是生产一线的操作技工和从事一般性技术工作的技术工人.他们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需要切实有用的操作技能、识图能力和工艺制订能力,还应具有j置应职!啦岗位变化的能力。

教学体系改革将围绕着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一线工作人员。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强国。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安全。

机械制造技术是柳械工程的核心。

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不断出现,对现代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以及对机械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都提出新的迫切要求。

本人围绕机械制造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积极成效。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课程知识面较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综合运用基本理论与知识进行工艺设计的方法与手段训练不够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主干专业课程。

1953年首次由原苏联专家节门杰夫教授在我国清华大学正式讲授。

经过我国学者多年努力,内容不断充实和发展,意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形势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1|#-4a要求,有必要对其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持续的改革和探索。

二、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由于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结构调整,有的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学“内容并入其他课程,内容和课时急剧减少,为此,我们重新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少学时背景下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精内容、广知识、宽适应。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原有课程内容进行精减 ,删除原有课程交叉重复的部分及理 对性 的编 写了部分教材 ,避免 出现有课 程无实用 教材 的尴尬
论性 过强 、 过深 、 脱 离生 产实 际的 部分 , 然 后及 时补充 职业 岗 局 面 。 位所 需的新 技术 、 新工 艺 、 新操 作方 法 与技能 , 最 后决 定是 根 回顾一年来 的课程体 系改革 , 我院 注重知 识的实 用性 , 注
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 教 学 内容 , 还 可 以演 示一些传统 教学手段 无法实 现的 加工过
体 系改革 的初步 探索 主要 从职业 能力 、 课程 设置 、 教 学方 法 、 程, 弥补 实验 教 学设 备 的不足 ; ②讲、 演、 练 结 合 的现 场教 学 考核 方式四个 方面进行考 虑 : 在 教学过程 中现场讲解 、 现 场演练 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 , 这 种学
机 械设 计与制 造专 业是 安阳 职业技 术学 院 的重 点专 业 。 这 种情况 ,特 提 出综合 后的课程 应主要 采用 以下 两种教 学方
我们对 学生实 习情况进行 了调查分 析 ,并结 合河南 在 中原 经 法 : ①多 媒体教 学 多媒 体 的出现 更新 了传统教 学模 式 , 可使 济 区 的地位 和 安 阳建 设豫 北 区域性 经 济 城市 经 济建 设 的 需 学 生的听觉 、 视觉 各种感官全 部调动起 来 , 给学生 一种 身临其 求, 发现 原有的课程 体系不能 满足学 生就 业和企 业用工 需求 , 境 的感觉 。 使用 多媒 体教学不 但可 以减 少书写时 间 , 增 加课堂
1 职 业能力需 求与课程综 合化
用 结合 、 以学带练 、 边 学边练 、 以练 促学 的授 课方式 , 可 以增加 机械 设计与制 造专业培 养的是机械 设计制造 、 设备 生产 、 教 学的直观性 、 趣 味性 、 实践性 , 教 学效果非常 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

本文将探讨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改革
要改革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传统的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比较薄弱,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需要将实践教学作为重点,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真实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并且能够动手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因此需要将最新的技术和理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和创新能力。

要改革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除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践的重要场所,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应该设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实训基地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
业的实际运作和生产流程,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改革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
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还可以引进一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让他们与学校的老师进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结语
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出更多优
秀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为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各高校能够重
视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