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盗窃犯罪
法律案例偷手机(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盗窃案件也日益增多。
本案涉及的盗窃手机案件,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犯罪类型之一。
以下是对本案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二、案情简介2019年8月10日,被害人王某在市中心的广场上使用手机时,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
王某立即报警,警方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发现一名身穿黑色外套的男子在广场上实施盗窃行为。
经过侦查,警方迅速锁定嫌疑人李某某。
李某某,男,24岁,无业。
据李某某交代,他因生活所迫,产生了盗窃手机的想法。
8月10日,他尾随王某至广场,趁王某不备,将王某的手机偷走。
三、案件审理本案由某市人民法院审理。
以下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关键事实:1. 犯罪事实李某某承认盗窃手机的事实,并表示自己偷取手机是为了卖钱。
根据李某某的供述,他在广场上实施盗窃时,并未采取暴力手段,而是趁王某不备,将手机偷走。
2. 证据警方在侦查过程中,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获取了李某某实施盗窃行为的证据。
此外,王某的手机也在李某某的住处被找到。
3.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案中,李某某盗窃王某手机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考虑到李某某认罪态度较好,且无前科,法院决定对其从轻处罚。
四、判决结果某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法应予惩处。
鉴于李某某认罪态度较好,且无前科,法院决定对其从轻处罚。
据此,法院依法判决:1. 李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 追缴被告人李某某非法所得,发还被害人王某。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
网络犯罪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网络犯罪这一重要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网络犯罪的看法及防范措施。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近年来,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1. 犯罪手段多样化:网络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网络诈骗、黑客攻击,到现在的网络赌博、网络盗窃等,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2. 犯罪范围广泛:网络犯罪不仅涉及个人,还涉及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3. 犯罪成本低:网络犯罪成本低廉,一些犯罪分子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作案,给打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1. 侵犯个人隐私:网络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 财产损失: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犯罪活动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3. 社会秩序混乱:网络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网络安全环境。
4. 信任危机:网络犯罪事件频发,导致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防范网络犯罪的措施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广大网民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2.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企业和政府应加大网络安全投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4.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青少年、企事业单位等群体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网络安全素养。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网络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
总之,网络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隐患。
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犯罪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在此,我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安全、美好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犯罪愈发猖獗,对公民的财产和个人信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安全,各国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篇报告通过调研分析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现状和方法,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网络犯罪现状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范围广泛,手段多样,难以追踪。
网络犯罪涉及跨国界、跨地区、跨平台,使得打击的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
恶意软件、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网络侵犯等形式多种多样,危害巨大。
此外,匿名性和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使得追踪和打击犯罪分子变得更加困难。
三、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方法1.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打击网络犯罪的基础。
各国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或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律,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力度。
同时,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也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程序。
2.技术手段强化网络犯罪的产生往往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
为了满足打击需求,各国大力发展和应用技术手段,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流量分析系统等,提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此外,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普及也是提高打击效果的关键。
3.社会参与与协作打击网络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公民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治理中,形成合力。
政府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积极与政府合作;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应当加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与建议;公民则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四、问题与挑战1.跨国和匿名性网络犯罪通常在跨国和匿名的环境下进行,这使得打击威胁到涉及司法法律的界限。
不同国家之间法律和合作标准的差异,使得网络犯罪的打击面临着困境。
同时,网络犯罪分子采用的匿名技术和加密手段也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浅谈网络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
浅谈网络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网络诈骗罪与盗窃罪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行为,二者在行为方式、手段、和受害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分别对网络诈骗罪和盗窃罪进行分析,探讨其区别和特点。
一、网络诈骗罪的特点与区别网络诈骗罪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欺骗行为,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与传统犯罪行为相比,网络诈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施手段复杂。
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常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编写恶意代码、发送虚假网页链接、冒充他人身份等手段进行欺骗,实施手段非常复杂。
2. 受害对象广泛。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全球化特点,网络诈骗犯罪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受害对象可以是任何人,甚至包括国外的境外人员。
3. 难以查证。
受网络匿名性和跨境特点影响,网络诈骗的查处和打击相对困难,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跨地区、跨国际的合作才能够取得成效。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盗窃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盗窃手段简单。
传统的盗窃犯罪通常采用的是物理手段,如撬锁、破窗等方式实施盗窃行为,相对来说手段比较简单。
2. 受害对象局限。
盗窃罪的受害对象通常是实体物品,如现金、贵重物品等,受害范围相对来说是局限的。
3. 查处相对容易。
由于盗窃行为通常需要在实体环境中进行,物证比较明显,因此相对容易被发现和查处。
盗窃罪与网络诈骗罪的区别在于其作案手段与受害范围的不同。
盗窃罪通常采用物理手段实施犯罪行为,受害范围相对较为局限。
而网络诈骗罪则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行为,受害对象更加广泛,手段更为隐蔽。
三、防范网络诈骗与盗窃的措施针对网络诈骗罪和盗窃罪的特点,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1. 针对网络诈骗,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以防止恶意软件侵入,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应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并通过官方渠道购物,以杜绝虚假交易导致的经济损失。
2. 针对盗窃,应加强安防措施,如安装监控设备、加强门锁等,以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不法分子进行盗窃行为。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行为日益猖獗,对个人隐私、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本文将从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解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类型网络犯罪行为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过非法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篡改、删除、破坏数据或者非法获取他人财产、信息的行为。
网络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传销等。
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篡改、破坏数据的行为。
黑客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网络钓鱼、木马病毒、DDoS攻击等。
2.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欺诈活动,通过虚假宣传、虚假交易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网络诈骗形式繁多,如假冒网站、虚假投资、网络兼职骗局等。
3. 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非法获取他人财产、信息的行为。
网络盗窃手段包括非法获取他人账号密码、窃取银行卡信息、网络盗版等。
4. 网络传销:网络传销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销活动,通过虚假宣传、虚假招聘等手段非法牟利的行为。
网络传销具有隐藏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解析为了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是我国刑事犯罪行为的基本法律,对于网络犯罪行为也有明确规定。
例如,第二百六十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黑客攻击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2.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该法明确规定了网络犯罪行为的种类和处罚,对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3. 《电信法》:《电信法》是我国电信行业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也有相关规定。
论盗窃虚拟财产的罪与罚
家作为所有权人权利的侵犯,这是法律所要禁止和规制的。因此我们说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客体是虚拟财产的所有权。
3.犯罪的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他人的 虚拟财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窃取虚拟财产的行为。误认为他人 的财产为自己的财产而取走的,因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 构成盗窃罪。
三、在构建虚拟财产盗窃罪中面临的实践性问题 假如我国真能把盗窃虚拟财产规定为犯罪了,那在打击这种犯罪 过程中必然还面临的一个问题—-依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以 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 为④。由此可见, 在构成盗窃罪的客观要件中一个主要法定情节就是 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虚拟财产”的价值如何衡量?一件网络游戏 装备的价值究竟几何,在游戏玩家看来可能值几千元,但在玩家之外的 人看来可能一文不值;没有一个明确的案值。作为网络游戏大国的韩 国明确承认“虚拟财产”的价值并加以保护,并已出现诸多侵犯“虚拟财 产”刑事判决的先例,其在虚拟财产价值估计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笔 者通过分析该国相关规定后建议可采取如下方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价 值进行认定:一是可以参照公开出售网络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网站 发布的价格。二是参照网络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在玩家间交易中的一 般价格作为被盗数额的标准认定,但主要应参照案发当时、当地在游戏 玩家中该级别虚拟财产的“市场”价格界定。三是由物价部门的价格鉴 定中心邀请游戏开发商、专业游戏人员,根据玩家上网所投入的成本、 购买时的价格,评估被盗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作为认定犯罪的数额。 只要达到了盗窃数额较大的标准,就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定 罪量刑。
拟 财产 实行 刑法 保护 等一 系列 问题 进行 研究 ,从 而更 好地保 护公 民的 虚 拟财 产,规 范网 络运 营市 场。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盗窃等。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网络犯罪问题。
一、网络犯罪的常见类型
1.网络诈骗: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购物或资金交易,实施非法盈利活动。
2.黑客攻击:利用漏洞,对他人电脑进行非法访问、篡改、破坏等行为。
3.网络侵权: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复制、销售侵权作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网络盗窃:利用网络手段窃取他人银行账户信息、网上支付密码、个人身份证等。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
网络犯罪活动不仅危害个人和企业安全,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和国家安全问题。
例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瘫痪,网络诈骗可能损害个人财产和信誉。
三、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加深人们对网络网络犯罪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安全知识,提升防范意识。
2.技术防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必要时采取加密、防火墙、安全认证等技术手段防范攻击。
3.政策法规防范:制定网络犯罪防范政策和法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四、网络犯罪在全球范围的应对
随着网络犯罪活动越来越普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加强合作,构建网络犯罪应对的全球网络安全体系。
例如,美国在2009年成立了网络犯罪调查和协调中心,以应对其国内和外部的网络犯罪活动。
总之,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需要人们齐心协力加以防范和应对。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的全球体系。
法律盗窃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虚拟财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虚拟财产盗窃案件频发,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虚拟财产盗窃案为例,分析其犯罪构成、法律适用以及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保护虚拟财产的安全。
二、案例背景2018年,我国某城市发生了一起涉及数百万虚拟货币被盗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了某游戏平台的用户账户信息,进而盗取了账户中的虚拟货币。
经调查,被盗虚拟货币价值高达数百万元。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虚拟财产盗窃案件的高发态势。
三、案件分析1. 犯罪构成(1)犯罪主体:犯罪嫌疑人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犯罪客体:本案侵犯的是被害人的虚拟财产所有权。
(3)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虚拟财产的故意。
(4)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被害人账户信息,盗取虚拟货币。
2. 法律适用(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盗窃虚拟货币等网络虚拟财产价值在五千元以上的,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3. 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被害人虚拟货币,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鉴于其认罪态度较好,依法从轻处罚,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
四、案例启示1.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本案警示我们,在虚拟财产日益普及的今天,要时刻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在使用虚拟财产时,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避免泄露给他人。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虚拟财产盗窃的打击力度针对虚拟财产盗窃案件频发的现状,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虚拟财产盗窃的打击力度。
网络犯罪的威胁:网络黑客和数据盗窃的防范策略
网络犯罪的威胁:网络黑客和数据盗窃的防范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网络。
然而,网络的便利性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如黑客攻击、数据盗窃等,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那么,如何有效地防范网络犯罪的威胁呢?本文将探讨网络黑客和数据盗窃的防范策略。
1. 网络黑客的威胁网络黑客是指那些通过非法手段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人。
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入侵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从而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网络黑客的威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令人担忧。
1.1 黑客攻击的类型黑客攻击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一些常见类型包括:•密码破解:黑客通过暴力破解或使用社交工程学手段猜测用户的密码,从而获取对用户账户的访问权限。
•网络钓鱼:黑客通过伪造合法的网站或电子邮件,诱使用户分享他们的个人信息或登录凭证。
•拒绝服务攻击:黑客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耗尽其资源,从而使其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跨站脚本攻击:黑客通过植入恶意脚本,利用用户对受攻击网站的信任,在用户浏览器上执行恶意代码。
1.2 黑客攻击的危害黑客攻击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一旦黑客成功入侵,他们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他们还可以窃取用户的财务信息,如银行账户、信用卡号码、支付密码等。
这些信息一旦落入黑客手中,可能被用于进行诈骗、身份盗用等犯罪行为。
2. 数据盗窃的威胁数据盗窃是指黑客未经授权地获取和使用他人的数据的行为。
恶意黑客或组织通常把盗取的数据用于非法目的,如贩卖个人信息、进行勒索等活动。
数据盗窃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严重损失。
2.1 数据盗窃的方式数据盗窃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内部攻击:员工或组织内部人员泄露敏感信息或数据,从而导致数据盗窃。
•网络入侵:黑客通过入侵网络,获取储存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包括用户信息、商业机密等。
•物理盗窃:黑客通过物理方式盗窃存储敏感信息的设备,如硬盘、U盘等。
盗取个人账号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盗取个人账号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盗取个人账号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给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盗取个人账号的法律后果。
一、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构成犯罪1. 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可能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窃取、收买、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盗取个人账号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犯罪分子将面临刑事追究,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罚,并处罚金。
2. 民事责任: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可能给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犯罪分子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3. 行政责任: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等。
4. 社会评价: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犯罪分子可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损害个人名誉。
5. 网络账号封禁:盗取个人账号的行为可能使犯罪分子失去原有的网络账号,给其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不便。
网络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网络违法犯罪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违法犯罪也日益猖獗。
网络违法犯罪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权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网络违法犯罪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
案例一:网络诈骗在网络时代,网络诈骗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段。
以“李某”为例,他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冒充他人身份,利用虚假的借贷平台骗取他人财物。
他通过发布虚假信息,吸引受害人上当受骗。
这种网络诈骗案件不仅给受害人带来财产损失,还破坏了社会信任,损害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案例二: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通过网络手段非法获取他人的财产。
以“张某”为例,他是一名技术高超的黑客,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入侵他人的电脑系统,窃取个人信息和财产。
他通过网络渗透技术,成功获取了大量用户的账户密码,并盗取了他们的财产。
这种网络盗窃行为不仅给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案例三:网络侵权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个人权益。
以“王某”为例,他是一名网络作家,在网络上发布了一部畅销小说。
然而,他的作品被他人盗版并非法传播,导致他的劳动成果被侵犯,造成了经济损失。
这种网络侵权行为不仅伤害了创作者的权益,还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
网络的匿名性和全球性使得犯罪分子可以隐蔽地进行违法活动,跨越国界进行犯罪行为,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其次,网络违法犯罪的受害人往往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许多人对网络的了解有限,容易被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从而上当受骗。
缺乏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再次,网络违法犯罪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不够。
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传统的执法手段和手段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导致犯罪分子难以受到有效的制裁,从而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现象。
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
网络游戏盗窃案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例
网络游戏盗窃案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游戏盗窃案件也层出不穷。
网络游戏盗窃指的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在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行为,这些虚拟财产包括游戏中的金币、装备、道具等。
本文将以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例的视角,探讨网络游戏盗窃案件的背后原因以及对策。
案例一:张某的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被盗张某是一名中学生,他沉迷于一款网络游戏“剑侠情缘”。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张某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提升自己的角色实力,同时也拥有了许多珍贵的虚拟财产。
然而,有一天,当张某准备登录游戏时,惊讶地发现他的账号被盗了。
经过一番调查,张某得知自己的账号被黑客利用钓鱼网站盗取了密码。
他的游戏角色和虚拟财产全部被转移到了一个陌生的账号上。
这个案例并非个例,在网络游戏中,类似的盗窃案件屡见不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背后原因分析1. 涉及经济利益:网络游戏中,玩家通过努力获得的虚拟财产代表着他们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对于一些玩家来说,虚拟财产已经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甚至可以转化为真实货币,因此,一些人将视图盗取他人的虚拟财产来获取经济利益。
2. 技术手段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盗窃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黑客利用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来获取他人的账号密码,进而盗取虚拟财产。
3. 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网络游戏产业的特殊性,相关监管措施相对薄弱。
游戏运营商在账号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使得网络游戏盗窃案件得以滋生。
对策与建议1. 提高用户安全意识:玩家应该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警惕,增强密码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账号密码,同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避免点击可疑链接,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以防遭受恶意攻击。
2. 完善游戏平台安全措施:游戏运营商应加强账号安全管理,采用多层次的身份验证机制,例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等,增加账号被盗窃的难度。
盗窃法律案例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盗窃罪是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盗窃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盗窃罪的法律规定,我深入学习了相关案例,以下是我对盗窃法律案例的心得体会。
一、盗窃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成年人,或者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盗窃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未成年人。
2. 客体:公私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3. 主观方面:故意,即明知是公私财物而故意窃取。
4. 客观方面:秘密窃取,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隐蔽手段窃取财物。
二、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盗窃法律案例心得体会1. 法律的严肃性通过学习盗窃法律案例,我深刻体会到法律的严肃性。
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盗窃罪也不例外。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任何人都不能触碰法律底线。
2. 预防盗窃犯罪的重要性盗窃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秩序。
通过学习盗窃法律案例,我认识到预防盗窃犯罪的重要性。
我们要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遵纪守法,预防犯罪。
3. 案例启示(1)提高防范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避免成为盗窃犯罪的目标。
(2)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盗窃犯罪的危害性,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盗窃行为案例教育心得(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盗窃案件的发生频率逐渐上升,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全民法治意识,预防和减少盗窃犯罪,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对盗窃行为的宣传教育。
以下是我通过对一起盗窃行为案例的学习,所总结的一些教育心得。
一、案例概述某日凌晨,犯罪嫌疑人李某潜入某居民小区,先后盗窃了三户居民的现金、首饰等财物,涉案金额达3万余元。
案发后,警方迅速开展侦查工作,在李某的租住地将其抓获。
经审讯,李某交代了其盗窃的犯罪事实。
据了解,李某因生活困难,萌生了盗窃的念头。
他在网上搜索盗窃技巧,并购买了作案工具,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案例启示1. 法律意识淡薄是盗窃犯罪的主要原因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李某的盗窃行为源于其法律意识淡薄。
他明知盗窃是违法行为,却因生活困难而铤而走险。
这提醒我们,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是预防和减少盗窃犯罪的关键。
2. 预防盗窃犯罪,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盗窃犯罪的发生,不仅与犯罪分子自身的道德品质有关,还与社会治安环境、群众防范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预防和减少盗窃犯罪,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 提高防范意识,从源头上遏制盗窃犯罪针对盗窃犯罪的特点,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从源头上遏制盗窃犯罪。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加强社区治安巡逻,提高居民安全感;(2)加强居民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提高居民自我保护能力;(3)完善小区安保设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防盗门等;(4)提高居民对可疑人员的警惕性,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4. 家庭教育在预防盗窃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在预防盗窃犯罪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要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让他们明白盗窃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家长要关注子女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朋友圈,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三、个人感悟通过学习这起盗窃行为案例,我深刻认识到以下问题:1. 法律尊严不容侵犯,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2. 法律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3. 预防盗窃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源头上遏制犯罪;4. 家庭教育在预防盗窃犯罪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犯罪案例分析
网络犯罪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隐患。
网络犯罪不仅威胁到个人的财产和隐私安全,还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几个典型的网络犯罪案例,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案例一:个人信息泄露案2018年,某电商平台的用户数据被黑客攻击,导致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
这些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
黑客团队将这些信息售卖给犯罪分子,后者利用这些信息实施诈骗和身份盗窃。
不少受害者由此遭受了财产损失和个人信用危机。
这个案例揭示了网络犯罪背后黑暗的利益链条。
电商平台作为信息托管者,应该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并对黑客攻击做出快速响应。
同时,用户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在不可靠平台上泄露个人信息。
案例二:网络诈骗案2019年,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受到了一起网络诈骗案的影响。
该大学生接到了一通冒充公安机关的电话,对方称其涉嫌犯罪,并指示其将财产转至指定账户以避免处理。
大学生出于恐慌和不了解法律程序的情况下,没有怀疑诈骗,转账了近十万元财产。
这个案例暴露了社会公众在面对网络诈骗时的脆弱性和安全意识的缺失。
公安机关需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并提供更多的宣传教育,以增强人们对网络诈骗的辨别能力。
案例三:网络色情案不少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存在大量淫秽色情的信息和内容,这直接威胁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017年,某社交平台上一位未满十八岁的少女上传了自己的裸照,不久之后,这些照片在各种网站上广为传播,对少女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这个案例揭示了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特殊威胁。
社交平台和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过滤淫秽色情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四:网络恶意软件案某公司的电脑系统遭到了一款勒索病毒的攻击。
这款病毒将公司机密文件加密,并通过勒索软件向公司提出赎金要求。
由于没有及时备份数据,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并在支付了高额赎金后才恢复了文件。
虚拟刑事法律案件例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世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娱乐、购物,甚至进行虚拟社交。
然而,网络虚拟世界也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其中“网络虚拟盗窃”案件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网络虚拟盗窃案件为例,探讨虚拟刑事法律案件的相关问题。
二、案件经过(一)案件起因2021年5月,我国某知名虚拟现实游戏平台推出了一款全新游戏《梦幻世界》。
这款游戏以其丰富的游戏内容和独特的虚拟世界观吸引了大量玩家。
然而,在游戏上线不久后,玩家们纷纷反映在游戏中遭遇虚拟盗窃事件。
(二)案件经过玩家李某在游戏中花费了大量金钱购买虚拟装备,其中包括一把名为“龙鳞剑”的珍贵武器。
然而,在使用该武器一段时间后,李某发现自己的游戏账户突然被锁定,同时发现“龙鳞剑”已被盗走。
经过调查,李某发现盗走“龙鳞剑”的玩家为玩家王某。
王某利用一款非法软件,通过破解李某的游戏账户密码,盗走了李某的“龙鳞剑”。
(三)案件处理李某向游戏平台客服举报了这起虚拟盗窃事件。
游戏平台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展开调查。
经过对王某的账户进行核查,发现王某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虚拟盗窃行为。
游戏平台依据《游戏用户服务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王某进行了处罚,包括永久封禁其游戏账户,并要求其赔偿李某损失。
三、案件分析(一)虚拟盗窃的法律性质虚拟盗窃案件属于新型网络犯罪,其法律性质尚存在争议。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尚未明确规定虚拟盗窃的法律责任。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侵犯他人财产权益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虚拟盗窃行为可以视为侵犯他人财产权益的犯罪行为。
(二)虚拟盗窃的法律责任1. 玩家李某作为受害者,有权要求王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游戏平台作为虚拟世界的运营者,有责任维护游戏秩序,保障玩家合法权益。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网络入侵、网络盗窃等多种形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影响和危害、刑法规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非法活动,它不仅涉及到网络技术,还包括法律、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盗窃他人信息、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病毒攻击等。
现代社会已经日益依赖于互联网的使用,而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比如入侵他人电脑后窃取个人信息,诈骗个人财产,影响个人社会信用等。
同时,网络犯罪还可能会波及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其危害不可小视。
为了规范网络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已经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
首先,我国刑法对涉及网络犯罪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
例如,在《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或者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就规定了非法获取或控制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是非法的。
《刑法》还明确规定了涉及到网络诈骗、虚假广告和计算机污染等犯罪行为。
其次,我国相关部门也加强了网络安全的管理和监控。
比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机关等对网络犯罪进行了打击和惩罚。
同时,也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不断优化网络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
然而,网络犯罪的追踪和打击仍然存在挑战。
一方面,网络犯罪通常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界限不清晰,难以进行调查和打击;另一方面,网络犯罪的手段多样,针对性强,一旦发生,危害很大。
对此,应当采取综合手段来加以规制,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提高网络监管能力、束缚相关罪犯等。
总的来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为了遏制网络犯罪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精神支持。
网络盗窃案件的问题研究
Legal Sys t em A nd So c i e婶f苎垒』查塾垒一.:竺兰型!!。
:::震翟麓翟置网络盗窃案件的问题研究任国库摘要网络盗窃属于伴随网络产生的新型案件,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罪的对象,网络盗窃的既遂标准等属于新问题,且存在争议.本文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应当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内,网络盗窃的既遂标准应当采取失控说.关键词网络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既遂中图分类号:/3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059-02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伴随网络而产生的侵犯财产案件亦侵入人们的生活。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网络盗窃案件,属于新生事物,与传统型的盗窃案件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所以笔者根据网络盗窃的特点,对网络盗窃的对象、既遂标准,管辖问题等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刑法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一)网络对于盗窃罪犯罪对象的影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网络盗窃则是伴随网络而产生的新犯罪形式。
网络对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物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表现在网络上,例如电子银行中的货币。
对于此类物品网络上的处理,会直接影响现实社会中的权属划分。
盗窃此类物品构成盗窃罪,毫无争议。
第二种方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虚构出来的东西,仅能在特定网络中存在,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对应物(即网络虚拟财产),此类物品代表主要是网络游戏中的物品,例如玩家所使用的宝甲、装备等。
对于此类物品,是否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存在争议。
(二)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的争论网络虚拟财产是指游戏中的帐号、货号、装备、级别、段位、宠物等网上物资的总称。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否定说,主要理由有网络虚拟财产不是有体物,只不过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信息:虚拟财产对于不参与游戏的人而言毫无价值:虚拟财产的买卖并不存在规范的市场交易机制,使得虚拟财产的经济价值确定当前存在相当的难度。
网络犯罪案例剖析与预防
网络犯罪案例剖析与预防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欺诈等等。
本文将通过剖析一些网络犯罪案例,探讨网络犯罪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
首先,让我们看看网络诈骗这一常见的网络犯罪形式。
在网络诈骗中,犯罪分子通常利用虚假身份、诱人的广告或欺骗性的信息来骗取他人的财产。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电信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电话或网络声称自己是银行工作人员或警察,以各种借口骗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密码,进而盗取受害者的财产。
为了预防这类诈骗,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或信息。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使用安全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除了网络诈骗,网络盗窃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形式。
网络盗窃通常指的是黑客通过非法手段入侵他人的电脑或网络系统,窃取个人信息、财务数据或商业机密。
这些黑客可以利用各种漏洞和技术手段,例如钓鱼邮件、病毒攻击等。
一旦个人信息被盗取,我们可能会面临身份盗用、财产损失甚至声誉受损的风险。
为了预防网络盗窃,我们需要加强个人电脑和网络系统的安全,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点击可疑的链接或下载未经验证的文件,以免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另一种网络犯罪形式是网络欺诈。
网络欺诈是指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或广告来欺骗他人,从而获得不当利益。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网络购物欺诈。
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的网店或广告发布商品信息,收取顾客的款项后却不发货或发货与描述不符,从而骗取顾客的钱财。
为了预防网络欺诈,我们需要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网店进行购物,并尽量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
此外,我们还应该留意商品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轻易相信过于诱人的广告。
网络犯罪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破坏人们对网络的信任,影响网络的稳定和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犯罪现象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犯罪现象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隐私等。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犯罪现象,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网络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各种手段,如虚假销售、假冒网站、网络钓鱼等,骗取他人的财产或个人信息。
网络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有些甚至具有高度的欺骗性。
例如,一些骗子会冒充银行或政府机构发送电子邮件,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
此外,一些网络诈骗团伙还会通过网络游戏等方式,利用未成年人的不懂事和好奇心,骗取他们的钱财。
为了应对网络诈骗,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首先,要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不轻易泄露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
其次,要警惕不明来历的电子邮件和短信,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
二、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窃取他人的财产或信息。
这种犯罪行为往往涉及黑客攻击、网络入侵等手段。
黑客可以通过破解密码、操控恶意软件等方式,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或财务信息。
此外,一些黑客还会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攻击,使目标网站瘫痪或窃取重要数据。
要防范网络盗窃,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首先,要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及时更新,以修补安全漏洞。
其次,要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要使用防火墙和安全软件,及时检测和清除恶意软件。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员工和个人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
三、网络侵犯隐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个人信息的泄露,网络侵犯隐私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黑客攻击、网络监控等手段,获取他人的隐私信息,如个人照片、聊天记录等。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还可能导致个人形象受损、财产损失等问题。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我们需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盗窃犯罪
摘要: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少数不法分子的黑手指向。
游戏装备不翼而飞,QQ号码频频被盗,网银丢钱等新闻不绝于耳。
本文对
网络盗窃的预防进行探讨和思考以期为探索防控和惩治网络盗窃犯罪提供借鉴的
建议。
关键词:网络盗窃;行为方式;预防
一、网络盗窃概念
对于网络盗窃的概念,在理论中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网络盗窃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冒充合法客户身份,或利用盗窃
密码﹑控制账号﹑修改程序等方式,非法侵入金融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交易平台,
将他人的有形或无形的财物或货币进行窃取或转移的行为。
观点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计算机或网络,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
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以上两种定义,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却都存在着不完全之处。
众所周知,
网络中的有形或者无形财产,并不仅仅存在与金融计算机系统或者网络交易平台中。
当前很多网络游戏的玩家在其账户内存有大量的游戏币及装备,这都是具有
财产属性的虚拟物品。
随着我国刑法理论的完善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虚拟财产
逐步受到法律保护,此时,若将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排除在网络盗窃范围之外,
并不适宜。
而如果将网络盗窃界定为犯罪手段,也并不周延。
“利用计算机或者网络”,这里的利用如何理解?例如,甲与乙通过网络聊天相识后假意约乙见面,在见面的过程中盗窃乙的财物,此种行为是否属于利用“利用计算机或者网络”盗窃?答案显而易见,但事实上网络或计算机确实也是一种达到犯罪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如果说,该行为是利用计算机或网络,但是却似乎和我们所说的网络盗窃在内涵
上有所不同。
因此,将计算机或者网络认为是盗窃手段而进行的定义,也有其不
合理之处。
二、网络盗窃的对象及行为方式
(一)盗窃现实财物的网络映像——以网络银行为例
网上银行是传统银行金融服务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是随着金融电子化建设
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形式。
网上银行服务产生了电子货币,使得电
子资金过户系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犯罪分子往往使用计算机技术,以
国际互联网为作案平台,对网民在互联网在线销售平台上公布的银行账号及个人
资料信息进行关联分析,或直接在受害者登录的电脑上种植木马,依靠木马病毒
等窃取相关用户信息,破译出网民的网银密码,再通过现金转账或担保平台进行
假交易等方式,将受害人银行账户内的电子现金通过电子资金过户系统转到事先
准备好的银行卡上,然后迅速通过自动柜员机取出现金,达到盗窃目的。
(二)盗窃虚拟财产——以盗窃虚拟财产为例
网络虚拟财产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QQ等网络平台上。
不少游戏玩家为了能在游戏世界中胜出,而用真实的货币购买虚拟的高级装备、高级的游戏角色、以
及虚拟货币,这种虚拟财产还可以进一步发生从真实货币到虚拟货币或虚拟物,
再从虚拟物、虚拟货币到真实货币的循环转换,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一些游
戏中的“极品”装备、游戏角色的交易价值非常高。
由此,一些人为了获取巨大利益,采用上网时偷看他人输入的游戏账号、密码,或是采取利用木马黑客软件攻
击等方法,盗取账号、装备、角色、游戏币,然后再盗卖给他人。
(三)盗窃网络服务费——以盗窃网费为例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丰富的功能,由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也成为一种商品,商用网络系统和网络使用权的提供者,正是通过售出这种服务而营利的,使用者只有向计算机网络的所有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由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服务。
常见的如“盗用电信服务”,即犯罪嫌疑人以无偿使用为目的,不经过电信部门许可,非法获取、使用他人电信密码号或账号,或者非法侵入电信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设立电信账号并使用该账号,私自接入互联网络接受电信服务的行为。
三、网络盗窃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与互联网飞速发展形成反差的是,我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速度较慢。
《刑法》中有关盗窃罪的规定是第264条,而有关网络犯罪的条文只有第285、286、287三条,并且这三条称之为计算机犯罪更为合理,但是,这三条的规定已经无法满足千变万化的互联网中的犯罪行为。
此外,有关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问题,虽然有司法判例的出现,毕竟由于法律的规定空白,导致学者以及司法界中多有分歧,法律适用混乱。
1
(二)加强网民道德建设
如今,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等特点,使得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与现实社会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
而网络道德失范,也进而淡化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削弱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从网络盗窃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网络上缺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约束,是导致犯罪分子私欲膨胀,胆大妄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倡网络文明,培养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观,是预防网络盗窃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针对网络盗窃等突出网络犯罪,必须积极构建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反计算机犯罪机构(侦查、司法、预防等)的工作力度,以有效控制和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
根据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和犯罪日益猖獗的趋势,司法部门应该引进既具备侦查、审查等专业素能,又懂网络专业技术的人才,推进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干警队伍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以增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更好地体现对网络违法犯罪分子的威慑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使社会网络化建设步入安全健康发展轨道。
(四)加强网络技术发展
由于网络盗窃犯罪者中多数是熟悉和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士,他们能够洞悉计算机网络的漏洞,从而利用高技术手段突破网络安全系统的防护,实现其犯罪目的,因此技术防范应是保障网络交易最根本的安全防范措施。
例如,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非授权访问或越权访问,即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识别和验证,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计算机系统和数据。
通过设置口令和密码、对敏感性数据和文件加密等,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上的机密数据和核心资料尽可能被保护,以有效解决黑客入侵金融系统行窃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