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感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感想

第一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感想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感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以来的点点滴滴,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有许多宝贵的收获,也有许多深切的感悟。

首先,就是态度。态度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而行动便决定着你的收获。就其课程本身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所要研究的都是诸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这些抽象的理论。在一开始接触到它时,我总感觉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是远离我的生活的,所以并未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态度也不是很重视。但是,当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感到迷惘、焦虑,不知所措时,我便尝试着用书中用老师讲过的一些话来引导、鼓励自己,让自己对今后的学习生活进行思考而重新获得了目标与动力。尝到了它给我带来的甜头,我才逐渐意识到,这就是那些我在平时学习中不以为意的知识的用途所在,于是我对它的态度也渐渐发生着改变。上课时我坐的座位不断的向前移,听课时越来越认真,书上的笔记也越来越多…对它了解的越多,就发现自己懂得的越少,于是我从心底里开始认可、接纳并重视它。希望通过自己对它的认真学习,可以更好的运用它来帮助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态度的转变,我把对它的学习由被动化为了主动,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第二,就是参与。我是一个不太敢在众人面前落落大方的阐述自己观点或是展示自己的人,并且对于类似的活动也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一直以来,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乐于参与的,就只是观看每次课上或课间老师所放的课程所涉及到的视频。但当我看到课上很多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与鼓励之下那么积极地举手发言、提问,尤其是在后来观看那次老师及一些同学组织的精彩激烈的辩论赛时,我真的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一个人能否更好的成长,要看他把自己至于怎

样的舞台之上。由于自己的胆怯与不自信,我放弃了一个又一个的舞台。老师把课程设计的生动活泼,并用心良苦的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参与的机会,然而我自己并没有好好的把握,没有积极参与,利用这些难得的机会锻炼自己。这使我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也因此而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局面,看到自己今后需要为之奋斗的方向。

第三,就是感悟。首先是学习方面:老师在课上曾呈现过许多的资料,有关于学业的,有关于就业的,我看到这些,一方面为自己平时的虚度光阴而感到懊悔,一方面为自己以后的出路而产生危机感,从而坚定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的信心。其次是生活方面:学习到怎样做好平时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意识到要注意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另外还懂得要知法、守法,碰到身边违法的事情如何正确的维权或是调解。再次是爱情方面:老师上课时讲到的马克思与燕妮的真爱故事以及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对爱情的感悟,对我触动很大。引导我树立追求真爱,珍惜幸福的正确爱情观,把爱情融入理想,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此外,一个人在成长成材的道路上并非只有鲜花,因而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相信我从这门课中汲取到的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的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一定会使我的大学生活丰富而精彩!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感想

哲学161 王涛

1622110125 ***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思修伴我成长行

刚开始上思修课的时候,我以为这门课与中学时期那些思想政治课差不多,就是在那里扯一大堆大道理,因而我是怀着无所谓和厌烦的心态去听这门公共必修课的。可是,当我看到这门课的第一位授课老师——刘希岩老师的时候,我被她那霸道和犀利言辞所震慑住了。

那时我在想:可能这回是我错了吧!在课堂上,她跟我们说道:“在大学,我们首先就要学做人、做好人、塑造人”。在她那一节课的熏陶下,我大概明白了学习这门课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做到德才兼备。刘希岩老师还提到:“思想可自在,行为不可。自为就是有所选择。”她讲到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失范问题,让我感触颇深。的确,在中国仍存在许多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违反道德规范和不礼貌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究竟因何而变得如此“不堪”,甚至在国外中国人还成为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我觉得不仅仅是学生,那些社会人士都应该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在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交往交流的渠道。因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因而人们的言论就变得特别自由。这就让一些人潜在的不文明因子显现出来。网络谩骂、网络诽谤、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各种网络道德问题愈演愈烈,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对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培养紧迫意识、自我意识,养成网络自律精神,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我们这门课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不止一位老师授课,刘希岩老师只是其中一个。在接受完刘希岩老师有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之后,接着我们又迎来了和刘希岩老师一样犀利干脆霸气的老师——胡玲老师。虽然这位老师在课堂中时不时穿插一些她的故事,但她讲的课也是很精彩的。我们都知道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们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因此对于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弘扬和发展它,把历史一直延续至未来,把继承了历史的我们输送给未来。胡玲老师给我们讲述的传统,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历史课上不曾了解到的东西。刘希岩老师和胡玲老师是我见过最棒的两位老师,她们讲授的不仅仅是课,更是做人的道理。后面的几位老师当然讲的也好,但我仍觉得这两位老师是最棒的。

对于这门课来说,道德这个东西很重要。而道德很“大”又很

“小”:说道德很“大”,是因为它凝结着民族性格,展示着社会文明,构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说道德很“小”,是因为它时时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真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但对于道德而言,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传统道德重集体,重义气;而西方则恰恰相反,他们重利轻义,甚至可以说是唯利是图。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说他们道德方面有什么问题,因为文化教育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但其实不同的道德价值观也具有相同的功能:道德可以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可以实现自律完善。当然,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是推崇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涵盖了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在内的各种优良品质。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有好几点,但其核心是“爱人”。老师也所过“爱由亲始,由近及远”,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说的是“爱人”。但现如今又有多少中国人真正做得到这点,变相的“唯利是图”已然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连这些基本精神都抛弃了,我们又如何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只有通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相互促进,将传统美德与自我实践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促进自我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而只有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都提高了,这个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更近一步。既然这门课叫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那么法律也是重要的一环。那么何为法律?在我国,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律一词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它与道德也是有关联的。有一句话说得好;“法律哲学161 王涛

1622110125 ***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卢梭曾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是也不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可见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建立法治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法治”,不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活动原则,而且意味着全体民众共同守法、崇法和护法的社会状态。法治国家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