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生物《主动运输与胞吞》教案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习目标] 1.阐明主动运输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2.举例说明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3.利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解释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主动运输1.概念: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过程:离子或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就将它所结合的离子或分子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另一侧并释放出来,载体蛋白随后又恢复原状,又可以去转运同种物质的其他离子或分子。
3.实例:K+、Ca2+和Na+等离子通过细胞膜;氨基酸、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4.意义: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判断正误(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2)葡萄糖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3)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答案(1)×(2)×(3)×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不一定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离子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
(2)葡萄糖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进入人体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
(3)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不会使膜内外浓度趋于相等。
任务一:主动运输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资料1:肾小球每天滤过钠约500 g,每天尿液中排出3~5 g。
1.探究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a+浓度仅为10 mmol·L-1,远低于细胞外。
ATP为一种能源物质。
(1)肾小管腔中原尿里大量的Na+以何种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请说出判断依据。
提示协助扩散;Na+顺浓度梯度且借助于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教案】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主动运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建构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2.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出发,理解物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以维特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比较、分析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养成归纳总结习惯。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维)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过程和实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海鸥喝海水视频创设情境问题,展示与被动运输不一样的运输方式,提出问题,创设悬念。
【观看】海鸥喝海水视频思考问题:海鸥的盐腺细胞为什么还可以逆浓度吸收海水中的钠离子,这是什么运输方式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主动运输探究兴趣。
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展示】资料一创设研究背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碘离子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吗?这属于被动运输吗?教师讲解图片展示内容,通过讲解逆浓度运输,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样的逆浓度运输不属于被动运输,而是一种新的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过渡】逆浓度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点之一,主动运输还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来看资料二【阅读】自主阅读资料一:了解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的特点;观察图中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培养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区别,分析得出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不属于被动运输得出结论:主动运输是逆浓度运输【阅读】资料二【活动】将学案中的表格填写完成,并得出结论通过对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逆浓度吸收碘离子实验的分析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运用实验分析的方法,自主分析资料二中的实验,找出因变量和实验结果,并填在表格中,从而总结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化学反应产生【展示】资料二提出问题,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资料二中的自变量和结果,小组讨论并将表格填写完成,最后总结出主动运输的第二个特点【过渡】主动运输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展示】资料三引导学生分析表格,并得出结论得出结论:主动输需要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分析】资料三得出结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能量。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的内容,前面章节已学习了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种类和功能;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第4章第1节被动运输,都为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被动运输到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物膜的结构到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都依赖于细胞提供能量,帮助学生建立物质与能量观。
本节是能源物质ATP在高中教材中首次出现,为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的学习打下基础。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蛋白质,细胞膜、细胞器等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本单元第1、2课时的学习,能知道物质进出细胞有不同的方式,并能阐明两种被动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异同,为进一步学习主动运输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学习,为理解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做了铺垫。
但是学生对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了解还不够全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完善知识,提升对资料分析和图像分析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过程、特点、意义的学习,能建立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
(生命观念)(二)基于特定的生物学事实,能阐明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过程及特点;能运用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法把不同跨膜运输的方式进行模型的构建。
(科学思维)(三)通过对无机盐离子进入山银花根部细胞的方式的探究,能够针对特定情境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四)通过对胰岛B细胞分泌大分子物质胰岛素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学习,领悟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对人们健康生活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阐明主动运输的过程、特点;2.胞吞胞吐的过程。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九.课后作业
1. 请简述主动运输的定义、过程及其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答案:主动运输是指细胞通过载体蛋白,消耗ATP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或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运输物质的过程。它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维持细胞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支持生命活动,如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废物的排出。
2. 请举例说明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并阐述它们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4.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作用。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a. 准备两组细胞样本,一组正常细胞,一组经过基因敲除处理,去除载体蛋白基因的细胞。
b. 将两组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
c. 测定并比较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d.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4. 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便于学生观看教学资源和实验演示;划分小组讨论区域,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细胞是如何选择性地摄取和排出物质的吗?这些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 针对评价结果,采取以下措施:
a. 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巩固知识点。
b. 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实验操作不熟练: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不熟练的情况,这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和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够流畅,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交流。
- 实验指导:提供一些与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相关的实验指导,如细胞膜模型制作、细胞吞噬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拓展建议
-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深入了解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原理和应用。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拓展资源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互相促进。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过程:
讲解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案例进行分析。
-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结合拓展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如设计实验探究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机制。
-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与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相关的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学生能够阐述主动运输的过程、条件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了解胞吞、胞吐现象,并解释其原理及在细胞物质交换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运用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应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精细性,增强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过程、条件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胞吞、胞吐的原理及意义。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的作用及能量来源;胞吞、胞吐过程中膜的变化及物质交换的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相关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模型构建法:利用纸板、塑料球等材料制作细胞膜、载体蛋白、溶质等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过程。
模拟实验法:设计简单的模拟实验,如使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模拟细胞内外环境,观察溶质在膜上的运输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展示一张细胞内外环境差异的图片或短视频,如红细胞在血液中运输氧气的场景,强调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的不同。
提问:“细胞是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吸收或排出这些物质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简要回顾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概念,然后引出主动运输的概念,强调其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特点。
提及胞吞、胞吐现象,作为细胞物质交换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2. 讲授新知(约30分钟,详细分解)主动运输:a. 概念阐述:清晰定义主动运输,强调其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特点。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掌握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和作用。
3. 理解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主动运输的过程及意义。
2. 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及作用。
3. 比较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
2.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3. 准备案例或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等,以便学生观察细胞内的运输过程。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和总结反馈。
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将通过展示一些与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过程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我们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主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将详细解释主动运输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并利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主动运输的实例: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主动运输实例,包括离子通道、泵和质子泵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影响细胞内环境的。
(3) 胞吞和胞吐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我们将详细解释胞吞和胞吐的定义、机制和作用,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过程在细胞内的意义。
3. 课堂讨论:在学生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有了基本了解后,我们将组织一次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思考这些过程在生物体内的其他应用,如信号转导、细胞融合等。
4. 总结反馈:最后,我们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我们也将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次的学习经历,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学术上的进步,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一些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并表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将在他们的未来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必修1生物课本,属于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具体内容包括:1. 主动运输:介绍了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实质。
学生需要了解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以及主动运输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作用。
2. 胞吞、胞吐:讲解了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胞吞、胞吐与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细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和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细胞代谢、细胞信号传递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特点和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和实质,能够区分主动运输与被动运2. 掌握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作用,能够区分胞吞、胞吐与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3.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高一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特点和过程。
难点在于理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具体过程,以及如何区分它们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 理解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机制:学生能够解释ATP驱动的蛋白质泵如何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以及这个过程对细胞内部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性。
2. 掌握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学生能够描述细胞如何通过细胞膜的动态变化进行物质摄入和排放,并理解这两个过程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3.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机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例题四:细胞运输机制的应用
题目:根据以下情景,分析细胞运输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情景:某药物需要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但该药物无法自由通过细胞膜。
答案:细胞运输机制的应用对于药物的输送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5. 例题五:实验设计与分析
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机制。
A | 10 mM | 50 mM
B | 50 mM | 10 mM
C | 20 mM | 20 mM
答案:物质A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物质B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物质C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2. 例题二: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题目:观察以下实验现象,解释说明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实验现象:在细胞培养实验中,将细胞与荧光标记的颗粒共培养,观察到细胞内出现荧光颗粒。
首先,在讲授主动运输机制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ATP驱动的蛋白质泵的工作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下一次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加生动的动画和模型演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
其次,在实验演示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理解。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本节课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探究能力。通过学习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升模型建构与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实例探讨,激发学生的生命观念,加深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原则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和生物伦理意识,为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互动讨论(15分钟)
我会将你们分成小组,让你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主动运输在细胞生理活动中有哪些应用?
(2)胞吞和胞吐在生物体内有哪些具体实例?
(3)这些运输方式如何保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有序进行?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我会进行点评和总结。
5.多媒体展示(10分钟)
我会播放与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相关的动画视频,让你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过程。同时,我会展示细胞结构显微图片,帮助你们理解细胞膜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主动运输的机制及其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应用。
-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及其对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性。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使学生理解主动运输是如何在细胞内外形成浓度梯度的,以及胞吞胞吐在细胞内物质处理和分泌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吞噬细胞对细菌的摄取,强化学生对这些核心知识点的掌握。
-学术文章:鼓励学生查阅科学期刊中关于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机制的研究文章,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最新研究的理解。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与细胞内其他生理过程相互关联,形成知识网络。
-组织一次小组研究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过程,如胰岛素的分泌、免疫细胞吞噬病原体等,深入研究其中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作用。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让学生说
出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
探究新知
教师:回顾被动运输中的两种方式后,进入我们今
天的学习“主动运输”。
在被动运输中物质要进出细
胞就必须借助膜内外的浓度差,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教师提问:是否物质进出细胞,都是采用被动运输
呢?
(生物学事实展示:问题探讨中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
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教师提问: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碘浓度这些离子为什么
能逆浓度运输呢?
引出:主动运输。
动画展示,发现特点:
动画展示主动运输过程,提问:对比被动运输,说出主动运输具有哪些特点?(PPT展示表格)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从主动运输特点归纳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
教师提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主动运输能将细胞内外低浓度的物质运输到高浓度,这一运输方式对细胞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请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分析影响其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转运蛋白虽然能够帮助许多离子和小的分子通过细胞膜,但是,对于像蛋白质和多糖这样的生物大分子的运输却无能为力,从而引出包吞包吐。
展示包吞包吐示意图,发现其过程特点
教师提问:这些大分子是怎么运输的?运输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物质的浓度梯度:影响被动运输和继发性主动运输。
- ATP的供应:影响原发性主动运输。
-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和选择性。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
-《细胞膜与物质跨膜运输》:介绍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机制。
-《主动运输与细胞生理活动》:探讨主动运输在细胞内外环境平衡、营养物质摄取和废物排出等方面的作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模拟细胞过程。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清晰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难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理解。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主题为“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内容包括: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主动运输的机制,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及其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这些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密切相关。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细胞膜的组成和被动运输,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细胞如何通过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主动调节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举例:白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取病原体,这是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释放则是通过胞吐过程完成的。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和意义;2.了解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3.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和意义。
【教学难点】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温故回顾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相关知识,问:物质能不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呢?(二)知识点一:主动运输问题探讨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讨论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通过被动运输吗?2、联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3、这在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中是特例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环节1:自主学习P69、P70页,并思考相关问题:1、结合概念思考主动运输有什么特点?2、主动运输有什么积极的意义?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是什么?环节2:比较影响三种运输方式速率的因素有哪些?(解读坐标图)小结: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比较(三)知识点二:胞吞与胞吐环节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与讨论1、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叫什么?各有什么例子?特点是什么?是否消耗能量?2、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的什么特性有关?3、在胞吞与胞吐过程中,物质有无跨膜?环节2:思考.讨论1、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什么关系?2、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多是供细胞自身使用,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能够分泌到细胞外。
试分析其中的道理。
(四)物质运输小结(五)练习例: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 。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相关知识,这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理解细胞膜功能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学生可以掌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和作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和作用。
解决方法: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过程的发生,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概念和作用。
难点:如何将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解决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2. 课程平台:生物学教学软件、在线生物学学习平台。
3. 信息化资源:生物学动画、视频、图片素材。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观察、问题解答。
五、教学实施过程1. 课前自主探索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和作用,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2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本节课的学生为高一上学期学生,他们对生物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我需要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同时,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我需要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通过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等。他们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3. 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这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4章第2节,主要涉及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掌握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物学现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包括运输的方向、所需能量等。
2. 胞吞和胞吐的概念和过程,包括它们的生物学意义。
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如物质运输、细胞信号传递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等学科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方面,通过学习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增强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科学思维方面,通过分析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方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实践创新方面,通过学习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主动运输的特点和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例如,主动运输具有选择性、消耗能量等特点。
其过程包括载体蛋白的识别、结合、转运、解离等步骤。
胞吞和胞吐的概念和过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胞吞是指细胞膜包裹外来物质形成囊泡,将其运输至细胞内部的过程;胞吐是指细胞内部物质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外部的过程。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
例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在物质运输、细胞信号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具体过程,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生物学意义。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课本,第5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具体内容包括: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方式;2. 主动运输与能量的关系;3. 胞吞、胞吐的概念及其过程;4. 胞吞、胞吐与细胞膜的关系。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方式,以及细胞膜在物质运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方式,如钠钾泵、葡萄糖的主动运输等。
2. 掌握主动运输与能量的关系,能够解释为什么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3. 了解胞吞、胞吐的概念,并能描述胞吞、胞吐的过程,如胞吞过程包括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等。
4. 理解胞吞、胞吐与细胞膜的关系,能够解释胞吞、胞吐是如何实现物质跨膜运输的。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解释为什么植物细胞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
6.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8.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及其方式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方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教学重点:掌握主动运输与能量的关系教学难点:解释主动运输为什么需要消耗能量,如何让学生理解能量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3. 教学重点:了解胞吞、胞吐的概念及其过程教学难点:胞吞、胞吐过程的复杂性,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教学重点:理解胞吞、胞吐与细胞膜的关系教学难点:胞吞、胞吐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如何让学生理解细胞膜在物质运输中的关键作用。
5.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必修一生物《主动运输与胞吞》教案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目标】1.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3.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难点: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策略: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列举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提出这些物质为什么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问题,进行解释,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被动运输的概念也可在此对比总结),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最后可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问题探讨”中第3道讨论题,应该充分重视。
第1节“被动运输”中已说明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能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而本节“问题探讨”中的现象表明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学生可以就此提出问题。
2.可以采用比喻或类比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理解,如“逆水行舟”等。
3.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疾病的研究进展,理解变形虫通过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生活史,强化学生的个人卫生观念。
4.引导学生比较和总结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进一步获得提升。
二、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可以看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不可能是通过被动运输实现的,被动运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2.提示:和逆水行舟一样,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来克服逆浓度梯度导致的浓度差。
3.提示:这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并不是特例,它具有一定普遍性,因为某些特殊的细胞环境需要富集特定的物质。
(二)思考与讨论1.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这些都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关。
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需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再穿过细胞膜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需要都有胞吞和胞吐过程参与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教学目标】
1.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3.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难点:
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策略: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列举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提出这些物质为什么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问题,进行解释,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被动运输的概念也可在此对比总结),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最后可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问题探讨”中第3道讨论题,应该充分重视。
第1节“被动运输”中已说明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能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而本节“问题探讨”中的现象表明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学生可以就此提出问题。
2.可以采用比喻或类比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理解,如“逆水行舟”等。
3.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疾病的研究进展,理解变形虫通过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生活史,强化学生的个人卫生观念。
4.引导学生比较和总结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进一步获得提升。
二、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可以看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不可能是通过被动运输实现的,被动运输的重
要特征之一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2.提示:和逆水行舟一样,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来克服逆浓度梯度导致的浓度差。
3.提示:这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并不是特例,它具有一定普遍性,因为某些特殊的细胞环境需要富集特定的物质。
(二)思考与讨论
1.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这些都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关。
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需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再穿过细胞膜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需要都有胞吞和胞吐过程参与运输。
(三)技能训练
1.+K和2+
Mg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
2.+
Na和Cl 是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
3.提示:因为以上四种离子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较大,细胞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维持这种状况。
三、参考资料
1.生物膜对小分子的转运
细胞膜是细胞内与细胞所处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透性屏障,物质进出细胞必须通过细胞膜。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大小及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气体分子和小的脂溶性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运输,带电离子或大一些的分子需经由离子通道或载体蛋白协助进行运输。
这类蛋白在细胞膜上形成特定的孔道,并且这种孔道的开与关是可调控的。
控制开关的机制之一是胞外的信号分子通过与通道蛋白的结合,改变这些蛋白的构象,使通道打开或关闭。
这种通道称为配体门通道。
另一种控制方式是细胞内或细胞外特定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而导致膜电位变化,而膜电位的变化又导致通道蛋白构象变化,由此来控制通道的开关,此类通道称为电位门通道。
例如,当胞液中游离2+
Ca的浓度增加时,一些+K的通道打开。
通道开放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常常只有几毫秒,被运输的物质顺浓度梯度迅速穿过通道。
不同通道常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间协调,共同产生某一效应。
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它能与特定的分子和离子,如糖类、氨基酸,或金属离子等结合,将这些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
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能转运一类分子或离子。
载体蛋白与分子或离子的结合是可逆的,即它转运到一侧后,就会
与所运载的分子或离子分离。
载体蛋白的转运效率与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的大小有关。
在协助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将物质从膜的一侧运输到膜的另一侧,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因为物质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
例如,哺乳动物肝细胞上的葡萄糖载体,是一种横跨膜的蛋白,这种蛋白有两种构象,一种构象是载体的葡萄糖结合点面向细胞膜外侧,另一种构象是结合点面向细胞膜的内侧。
这种蛋白可将葡萄糖通过膜向细胞内外两个方向运输。
究竟向哪个方向运输,决定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
2.生物膜对大分子的转运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核苷酸、多糖、胆固醇与脂蛋白形成的颗粒等,很难直接穿过细胞膜。
这些物质通过与膜上某种蛋白的特异亲和力而附着于膜上,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将附着物包在里面,然后分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这个过程称为内吞作用。
吞噬泡或吞饮泡一般与细胞质内的溶酶体融合,逐步将吞进的物质消化分解。
与内吞作用相反,有些物质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逐步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
这个过程称外排作用。
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属于主动运输,因为它们与其他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
有实验证明,如果氧化磷酸化被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就会停止,如果是糖酵解被抑制则无阻碍作用。
内吞与外排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摄入的或分泌的大分子被收入在小囊泡中,而不与细胞中其他大分子或细胞器混合。
小囊泡快速地大规模地形成和融合,是所有真核细胞的特征之一。
大分子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胞内,是通过受体分子介导的。
首先,大分子结合到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上,受体所处的细胞膜称为有被小窝。
大分子与受体结合后,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并最终从膜上脱落下来形成小囊泡,由于受体与大分子特异性结合,加之膜内陷与形成囊泡的速度极快,囊泡中含有的胞外液非常少。
细胞内合成的一些大分子若需转运到细胞外,首先包裹在囊泡中,然后转移到细胞膜并与细胞膜融合,囊泡中的物质排出细胞外,组成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胞外基质中的糖蛋白就是通过这种途径运到胞外的。
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胞,它们分泌的产物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但是,分泌产物的释放是受特定信号调节的。
首先是分泌分子由囊泡包裹,移向细胞膜,当细胞接受到分泌信号后,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分子释放到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