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城及其前身选址在永定河出山口处附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北京城及其前身选址在永定河出山口处附近(2009-11-09 06:17:49)转载▼标签:口处水源军都陉前身聚居区永定河文化分类:北京文化与传统文化
要点:凡一个城市的位置选择与确定,需要考虑地形、水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北京城,自蓟城、幽州,乃至燕京、中都、大都、北京,地理位置虽略有变动,但始终位于永定河出山口附近。今天来讲,就是位于卢沟桥以东偏北的地方。
从更大范围看,北京城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西倚太行山---西山,北靠军都山---燕山。为什么不在更南一些的平原腹地建城呢?除了便于以永定河为城市水源外,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便利。
北京自建城伊始迄今,始终是中原汉族聚居区与东北方、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冲。据专家推测,古代北京与东北方之间的大道一是出今天的古北口、二是沿燕山南麓直达辽西走廊;与北方之间的大道是穿今南口关沟(即太行八陉之“军都陉”)上蒙古高原。这三条路线至今仍是铁路和公路干线所在。而北京与中原内地的交通线则是倚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
古代交通方式不外水(舟)、陆(畜或畜力车)两种,而古代华北平原上的河流属夏涨冬涸类型,不易行船(大运河是以后的事),平原东部又多湖沼,难以修路。大道只能修在山麓地势较高处。关键是这些大道的交汇点就在永定河出山口处附近,也就是今宛平城附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永定河给早期的北京城提供了水源,但当时它又是“害河”,夏季洪水泛滥成灾,河床左右摆动不定。因此,北京城又不能太靠近它,必须在略远一些,洪水和河床改道影响不到的地方建城。这就决定了北京城的地理位置在这个地方。虽然因永定河泛滥问题,辽、金时北京城以莲花河为主要水源,元时又为了漕运以山前泉水和清河---长河为主要水源,使得北京城址有些变动,但都没有离开这一带。
至于现在北京市以潮白河为重要水源,更不会影响城市的位置变化。也正因此,才在北京与中原交通大道终点的永定河渡口出现了闻名于世的卢沟桥,才有了丰台,特别是宣南的发展。总之,在审视一个地方
文化发展时,必须考察它的地理位置因素。
北京城址的第二次战略转移
凡城市选址必考虑水源。水源对于北京古城来说,一是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二是维持漕运的河道水位。从西周至金,蓟城及其延续的古城位置基本在金广安门内外未变。从秦、汉至隋、唐,蓟一直是郡、州的治所,又称幽州城。辽在幽州建陪都,称南京,又称燕京(此为燕京地名之肇始)。
燕京城周长36里,墙高3丈,宽1.5丈,东城墙位于今烂漫胡同、校场五条一线,南城墙位于今右安门内西街一线,西城墙位于今白云观西侧,北城墙位于今受水河胡同、白云观以北一线。现在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建有燕京东城墙北段的城门安东门遗址标志物。燕京城内保存至今的完好建筑就是天宁寺塔。燕京城内西南部是皇城,其东北角有燕角楼,后转音“线阁”,故后有南、北线阁街。现在南线阁北口建有遗址标志物。(注:线阁之阁在此读GAO而不能读GE)由于在山西应县木塔发现的佛教经文上记有“檀州街显忠
坊门南冯家刻造”,许多专家认为燕京的檀州街就是今三庙街,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的北京街道位置。
金中都较燕京有大规模改造与扩建,东城墙位于今四路通以北至麻线胡同、大沟沿一线,南城墙位于今凤凰嘴、万泉寺、四路通一线,西城墙位于今凤凰嘴、木楼村延长线,北城墙仍位于白云观以北一线。(现在凤凰嘴建有金中都城墙遗址公园,保存一段金城墙)北城墙的西门名会城门,至今仍为地名。西城墙的北门名彰义门,老北京还用此称呼后来的广安门。金中都皇城的中轴线大体位于今广安门外南滨河路,其西部的御苑“鱼藻池”即今广安门外南滨河路西面的青年湖(已干涸)。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光里,北京古城虽临近永定河,但并非以永定河为主要水源。一是永定河水质不佳,其原名“卢沟”即黑水河之意。二是虽然从三国至金屡建水利工程,意在从永定河向东引水,但总因河水泛滥冲毁工程或淤塞河道而无法补充漕运水流。这一时期古城的生活水源主要是莲花河水系,即今莲花池---莲花河---凉水河---凤河水系,漕运主要依靠北运河和萧太后河。特别是莲花池在北京发展历史上起过重
要作用,险些在修建北京西站时被填没,幸由侯仁之老等呼吁得以保存。
元大都则是以金中都东北郊的大宁宫(位于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重新修建的,东、西城墙位于今东、西二环路一线,南城墙位于今长安街一线,北城墙位于今北土城路一线(现在沿线建有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大都离开蓟、幽州、燕京、中都城址略向东北迁移的原因,除了中都已被战火夷为废墟,主要还是寻找新的水源。在郭守敬主持下,终于建成了从昌平白浮泉起,汇集西山诸泉至瓮山泊(今昆明湖),再沿长河和高梁河入积水潭,经后海、前海、北海、中南海直到通惠河入北运河的新水系。这一水系不仅提供了优质的西山泉水,还使得南方运粮船可以直达积水潭,使忽必烈欣喜若狂。这一水系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元大都城址的确定被称为“北京城址的第二次战略转移”。
法源寺与唐幽州城(2009-11-12 06:48:36)转载▼标签:
幽州城蓟城高阁陶井燕郡文化分类:北京文化与传统文化
自秦至唐,蓟城一直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秦汉时期,蓟城先后为广阳郡、燕国、广阳郡、广阳国、幽州及广阳郡治所。魏晋十六国时期,蓟城先后为幽州及蓟县、燕郡、燕国治所。北朝时期,蓟城为幽州及燕郡治所。隋时,蓟城为幽州及诼郡治所。唐时,蓟城为幽州范阳郡治所。对于这些时期蓟城的位置,侯仁之老等一批专家学者根据历史文献,特别是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及出土的陶井和墓葬,认为就在今广安门内外一带,遗憾的是始终没有像董家林遗址那样的考古确证。只有唐幽州城的位置可以确定。证据之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单、紫竹院、右安门外、旃坛寺等地出土的唐代墓碑碑文明确记述了古墓与唐幽州城垣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唐幽州城的大体位置:东墙在今烂漫胡同与法源寺之间南北一线,南墙在今白纸坊东、西街一线,西垣在今广安门外甘石桥莲花河东侧至会城门东侧一线,北垣在今白云观以北至头发胡同一线。证据之二就是古刹法源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远征高丽遭到顽强抵抗,加上天寒地冻、粮草不挤,将士伤亡甚多。唐太宗兵退幽州城以后,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