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审美

合集下载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五 现当代的旅游文学 如 : 朱自清《欧游杂记》 徐迟 《 黄山记》 方纪 《桂林山水》 梁思成 《曲阜孔庙》 刘白羽《长江三日》 刘成章 《走进纽约》 冯骥才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等
第三节 旅游文学名篇赏析
一 旅游诗歌 (一) 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 画境美 2 意境美 3 理性美
1 画境美
二 旅游文学的功能
(一) 旅游文学的宣传功能
旅游文学作品成为了旅游景观 的最好广告,丰富了旅游资源 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景观 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知名度,推 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枫桥夜泊》 张继
(二 ) 旅游文学的审美功能
旅游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 的心灵,具有突出而丰富的美感 价值。
四 元明清的旅游文学 如: 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徐霞客游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姚鼐《登泰山记》 黄遵宪《日本国志》
康有为《欧洲十一学发生了根本性的 转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文学宗旨上,提倡以世 界先进文化为借鉴,写下了不计 其数的旅游作品,或传播西方文 明,或颂扬东方名胜古迹。
三 游记散文
(一) 游记散文的特点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2.抒怀写意,具有较强的说理性。 3.摹山绘水,具有强烈的美感性 。 4.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 性。
游记散文以写景为主,但 在写景的过程中,往往寓寄着 作者的感情。作者在赏景记游 的过程中,将感情寓于具体的 写景叙事或形象塑造上,通过 景物、情节或人物抒发自己的 感受。
旅游文学
远征
第一节 旅游文学概述
一 旅游文学的界定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 学。主要以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 以及历史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 景观为题材,表达了旅游者及旅 游工作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全文)

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全文)

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全文)一、引言旅游审美对象通常分为自然景观审美和人文景观审美两类。

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与自然景观审美不同,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以自然美景为素材,人文景观审美文化中包括人类文明的成就,是真、善、美的结合。

二、人文景观审美的基本属性1.体验性关于人文审的美体验,康德和杜威有不同的意见,前者主张审美体验是关于形式的独特体验,后者在体验美学中提出了审美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柏林在其环境美学进一步指出景观美学包含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2.象征性后现代主义主张尊重传统,承认在人文审美领域的装饰和象征的重要性,后现代主义注重文化与身份的稳定性,并试图加强文化身份,强调人文景观的空间对人群有象征意义。

3.文化性文化审美经验不仅是生物本能,也包含文化和个人的影响力,它赋予环境对象一定的特点,根据他们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的需求,清楚地表明对景观文化的认同及其稳定性,在文化的作用下,通过审美活动表达基于规则的景观美学。

4.偏好性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种族、文化规则、宗教、社会经济地位等规则的指导下,景观审美偏好显示出差异,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规则的选择是客观存在的。

5.结构性结构主义美学高度重视景观元素本身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比美学价值元素本身,格式塔理论的原则认为环境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某种形式及经加工的结果,审美景观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

三、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分析人文景观的艺术属性包含着人类对景观的感知,是对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可包含在军事、科学、宗教和民间生活中。

具体来说,从崇高的意义角度考虑可包含宗教、道德事件,还包括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包含在悲剧意蕴与宿命论色彩的事件中;喜剧感是包含在模拟历史和命运中;形式感包含在历史和生活的节奏中。

优美感中包含着适应人类生活事物的理想。

这往往穿插在人文景观的故事中,每个故事一定都有让人感动的事件的存在。

1.旅游人文景观的实用和审美协同人文景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如景观,建筑等;另一种是无形的,即传说、轶事等。

旅游审美7-8

旅游审美7-8

√ 6、简述欣赏文物的层次与角度。
√ 7、简述旅游消费的主要形式及中国烹饪的主要艺 术特征。
临湖或沿江的至高点而设,以供游人
登高俯视、远望或纵观景观的全貌与
气势。
小结:
风景区在建筑与环境关 系的艺术处理上,应保持浓
郁的民族特色,以涵为主, 涵露结合。
以“雄、险、旷”为特征的 自然景观,建筑物常以“露”居 多;
以“秀、幽、奥”为特征的
自然景观,建筑物则以“涵”为
主,取“露”的手法,也以“露”
绘画与游记等作品,不同程
度地起到了“以激千古”的 历史文化效应,是后人深入
探讨景观审美价值和考察旅
游审美活动的宝贵遗产。
四、旅游景观完善时期 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 代以来,国际旅游业的突飞猛进
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进程,
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中国现代旅 游业的发展。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
为理论基础或价值参照系,重新发现了 山水美或自然美的独特效用。人们对自 然山水一往情深,以“超以象外”为审 美原则,探寻“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等玄远幽深的审美意义与宇宙生命的深 层内涵,并且沉醉于其中。
同时,当时道教的盛行与佛
教的兴起,对以自然山水为主调
的景观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 的作用。
道教创始于汉代,以崇尚自然, 返朴归真和求道访仙为主旨。 佛教始于印度,两汉之际传入我 国,以超脱红尘、潜心修持、追求涅
以”幽“为美的景观;以“奥“为美的景观; 以”旷“为美的景观;以“野”为美的景观。
二、色彩美 色彩美是构成成最大众化的
一种审美形式。
景观色彩美的构成要素中起 主导作用的是光线,光线是一切
色彩的摇篮。
三、动态美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

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诗经·王风·黍离》《诗经·小雅·采薇》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诗经《溱洧》等讲读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竹林七贤士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曹操、陶渊明等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谢灵运、谢眺等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李白《赠汪伦》刘禹锡《竹枝词》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2、山水田园诗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杜甫:《望岳》、《后游》韩愈:《山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王维:王维的诗与禅。

《竹里馆》、《鹿柴》、《辛夷坞》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韦应物:《滁州西涧》刘禹锡:《望洞庭》3、旅怀别绪崔颢:《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登岳阳楼》、《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许浑:《咸阳城东楼》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张继:《枫桥夜泊》王湾:《次北固山下》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刘禹锡:《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散文与游记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王勃:《滕王阁序》郦道元:《水經注》二、宋代旅游诗文的发展及其特点1.旅游诗歌林逋:《宿洞宵宫》苏轼:《新城道中》、《饮湖上,初晴后雨》欧阳修:《丰乐亭游春》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叶绍翁:《游园不值》朱熹:《水口行舟》、《春日》、《观书有感》陆游:《游山西村》2.词潘阆:《酒泉子》柳永:《望海潮》李清照:《如梦令》张孝祥:《念奴娇》3.散文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前赤壁赋》第五章:旅游文学的兴盛――明清时代一、明清时代旅游文学的兴盛与性灵学说二、明清时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西湖七月半》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徐宏祖:《游黄山日记》恽敬《游庐山后记》。

旅游文学鉴赏课程标准

旅游文学鉴赏课程标准

旅游文学鉴赏课程标准旅游文学是指以旅游为主题,以游记、游记体小说、游记体散文等文学形式来表现旅游经历和旅游心情的文学作品。

旅游文学鉴赏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本课程标准旨在明确旅游文学鉴赏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旅游情感和文学价值。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对旅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二、课程内容。

1. 旅游文学概述,介绍旅游文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旅游文学作品鉴赏,选取代表性的旅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包括作品的结构、语言、意象、主题等方面。

3. 旅游文学作品创作,引导学生进行旅游文学作品的创作实践,包括游记、游记体小说、游记体散文等形式的写作。

4.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与评价,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旅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要求。

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作品创作。

2.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旅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 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旅游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潜力。

四、评价标准。

1. 考核学生对旅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对作品结构、语言、意象、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2. 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包括游记、游记体小说、游记体散文等形式的作品创作。

旅游审美分析

旅游审美分析

浅析旅游审美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是无法或缺的,它是人们自身对于心理需要的追求,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

旅游的实质,是在较为自由的意义上,从自己的生活空间暂时进入非自我的空间的活动,或者说,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

前一种空间是功利性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已经被模式化的熟悉空间,而作为旅游目标的空间则是非功利空间,或者叫娱乐空间或美学空间,是人们必须也只能是短暂逗留的陌生空间。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人们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如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为了获得知识的需要、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等。

需要是前提,在旅游活动中旅客希望满足的需要一般有以下方面:第一,审美怡情的需要。

第二,拓展知识见闻,避常求变的需要。

第三,社会交往的需要。

其中,审美需要是旅游中第一位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人类的审美需要为什么会更多地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的审美需要?因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大多数游客到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

同样,多数游客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处去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古迹唤起他们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等各种情感,使他们自己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美与深邃。

人们到异国他乡去旅游,绝大多数也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不论是去欣赏自然、艺术美、或社会美,其终极目的是求得自己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事实上,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也不管人们所抱旅游的直接目的怎样不同,在旅游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审美就是人们的必经行为和必然效果。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引言旅游是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旅行,人们可以探索不同的地方、文化和景点。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对所见所闻产生审美的感受,这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旨在探讨旅游中的审美体验,以及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相关的审美文化。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旅游审美文化进行概述,以及相关的时尚、建筑、美食等方面的介绍,从而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旅游审美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是旅游审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海滨地区常常以其壮丽的海景和闪耀的阳光吸引游客,他们会对这样的地方产生一种轻松和开放的审美感受。

而山区的美景则常常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游客会在大自然中追求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体验。

另外,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和摩天大楼也常常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魅力。

历史与旅游审美历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审美的重要来源之一。

古老的历史遗迹和古老的建筑等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游客的注意。

比如,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两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旅游胜地。

游客在这些地方往往会产生一种敬畏和钦佩的情感,同时也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文化与旅游审美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它对旅游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偏好。

比如,日本的传统茶道和花艺就展现出一种简约而雅致的审美风格,而西方的绘画和雕塑则常常注重形式的表现和技巧的运用。

当游客到访不同的文化地区时,他们会逐渐了解并体验当地的审美文化,从而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

旅游审美与时尚时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趋势。

旅游与时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目的地常常是时尚的集中地。

比如,巴黎被誉为时尚之都,拥有众多的时尚品牌和时尚展览。

旅游文学的美学价值及其应用

旅游文学的美学价值及其应用

旅游文学的美学价值及其应用旅游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活动,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元素。

它不仅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而且也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国内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和活跃。

与此同时,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也被激活,旅游文化随之进入繁荣阶段。

例如,旅游文学创作逐渐进入兴旺阶段,而且在文学体系中,本身包含游记、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

旅游文学正在传统的文学基础上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业与旅游文学联系将更加密切,旅游文学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一旅游文学的审美特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旅游文学从诞生以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前人创作的累累硕果为后人旅游文学的创作和旅游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审美特色。

旅游文学的审美内涵极其丰富,它将旅游生活和旅游行业作为描写和反映对象,以大量的旅游元素作为自己的题材,开展富有活力和时代精神的描述。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领略到山水、古迹等旅游元素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各种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皆可成为旅游文学的具体样式。

从形式上看,旅游文学是一种文艺,具有独立的文学本质;从内容上看,它的内涵和外延又都难以脱离旅游。

具体而言,旅游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 真实性。

旅游文学审美中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对山水景物的如实描写,这种真实性是艺术真实而非客观真实,同时在这一原则下产生的个人情感的如实反映也属于真实性范畴。

真善美是打动读者的三种基本审美要素,其中的真就是旅游文学的真实性。

个人情感不容虚构,也无需矫饰,往往最能打动人的都是那些真实的朴素的情感,因而旅游文学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乱花”与“浅草”,都是作家在旅行途中偶尔注意到的那些打动作者心灵的自然风光中的点滴。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第一节旅游文学概述一、旅游文学概述旅游文学是文学作品中与旅游活动关系密切的部分,这是依据内容而不计文体的一种说法。

无论诗词歌赋、旅游散文、神话故事、楹联字谜、小说戏曲,只要内容与旅游关系密切,都可称为旅游文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以歌咏山水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古代被称为山水诗。

古代也较早地出现了以描述风光和记述游历的散文,称为游记。

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旅游尚未兴起,更没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社会产业,因而也没有旅游文学这样的文学范畴。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事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创汇产业之一,旅游文化蔚然兴起。

旅游文学便在新的形势下得到蓬勃发展。

旅游业公认为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经济事业或文化产业,而旅游文学的发展更担负着新的重要使命。

旅游文学知识也成为旅游工作者必备的重要基础文化知识。

二、旅游文学的实用价值1、美感价值;2、认识价值;3、社会价值;三、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1、旅游文学显示了人的自由;2、旅游文学有利于发展人的个性;3、旅游文学能激励人的创造精神;四、旅游文学的主要作用1、旅游文学对于人的教育作用;2、旅游文学对旅游的广告作用;3、旅游文学对旅游的推动作用;五、旅游文学与导游工作(一)旅游文学在导游工作中的作用(二)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文学知识(诗词、文赋、对联、传说轶闻)第二节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述略我国古代旅游文学的发展阶段1、孕育期(先秦和两汉)自夏商周至两汉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旅游文学处在孕育中,完整、成熟的作品此时还不可能大量产生;但是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描写山水自然的句子和段落,记录了作者的游赏片段。

这些作品主要有:《诗经》、《楚辞》、《山海经》、《论语》、《尚书》等。

2、形成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的旅游诗适应当时的旅游生活的需要,而且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

如曹操的《观沧海》,实现了“登山观海”的主题,标志着中国旅游诗的成熟;也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山水诗。

中和之美借出来——谈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文学的审美借用

中和之美借出来——谈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文学的审美借用
所谓 “ 出得” 说 的是为 防过 于主动和 “ 无 间” 的交 流所导 致的 “ 心理饱 和效应 ” , 在讲 解中进行情感表达时有 意识地运 用距
离美感 , 表 面上与游 客保 持一种 若 即若离 的状态 , 实际 效果 根据中 国当代著名哲 学家 庞朴提 出的关 于 “ 中” 的 四种 常见思维形式 , 本人认 为导游讲 解的 中和之美 当属 最基本 的
厌倦 , 出色的旅 游文学作 品和导游讲解 在创作上都 十分注重
“ 写意” , 即抓住景物 的独特之处 体现其 神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意图从字 里行
间透出触动 人们 心灵 的 力量 , 从 而给 人带 来 深刻 的审 美体
验。
感 的大量 的旅游文学 作 品往 往会 成为 导游讲 解最普 遍借用
的绝妙素材。
广义的旅游 文学 是指所有与旅游 相关的文学作 品 , 最早
的旅游文学 作品同样 出现 于先秦 时期。在历史记 载、 文化常 识、 社会背景等众多 的可借 鉴素材 中 , 旅 游文学 之所 以能够
成为实现导 游讲 解 “ 中和之 美 ” 的首选 , 皆 因二 者 系 出“ 同 源” , 那便 是“ 旅游” 这一 共同题材——旅 游文学 是与旅游 相
上从 中获得较高层次的审 美享受。事实上 , 真正意义的导 游讲 解就是 一 门审美艺术 , 而我 国丰 富 多彩 的旅游 文学
中所蕴含的各个审美元素正与导游讲解的审美追求相 契合 。巧妙借助旅游文 学可使导 游讲解呈现 出 内容、 语 言形 式、 表 达方式上 的“ 中和” 状 态, 实现 导游讲解 的个性化 , 并成功 维 系导游讲解的整体和谐 , 从 而引领游客迭至“ 中和
以此来衡量 , 我们 发现 , 那些呈现 出“ 中和之美”、 令人愉

用心编著的佳作——《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三版)评介

用心编著的佳作——《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三版)评介

用心编著的佳作——《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三版)评介武汉科技大学曹诗图教授意识到“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大众旅游趋向,有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旅游文化和旅游审美方面的知识。

”,开创性地将《旅游文化学》和《旅游美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出版发行《旅游文化与审美》一书。

该书至今已出第三版,先后印刷10多次,印数高达数万册,2013年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教材三等奖。

对于该书,本人数次从校图书馆借阅查看,已至最后购买放在枕边不断翻阅。

关于该书的特点,本人有以下看法:一、内容丰厚,富于创新“该教材将旅游文化学与旅游美学有机整合,阐述了旅游文化和旅游审美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对自然风景、古典园林、传统建筑、雕塑、书法、绘画、音乐、饮食、宗教、地域文化等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审美鉴赏方法进行了简明而生动的论述,并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和旅游开发的文化分析。

”另外,许多章节编者精心编排了阅读材料,可谓内容丰厚。

图书编者曹诗图教授截止目前共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有6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重要期刊全文转载和摘要选载。

如其部分代表性著作《旅游哲学引论》、《哲学视野中的旅游研究》、《社会发展地理学概论》、《长江三峡学概论》、《三峡旅游文化概论》一样,《旅游文化与审美》一书也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编者勤于思考,富于创新,将旅游文化学与旅游美学有机融合作一门课讲授,极大减轻了学校课时的压力和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文笔优美、图文并茂第4章“风景与审美观赏”一章中,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容大漠荒原的美;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形容山林之野的美;以“走马穿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形容边塞之野的美。

编者用“高山流水,泉水丁冬,瀑落深潭,泉泻清池,惊涛拍浪,雨打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寂夜虫鸣”形容声音美,用“梅花暗香浮动,丹桂飘香,风送荷香”描述嗅觉美。

编者这样描述四时之美不同:“春季繁花遍地、鸟语花香;夏季草木苍郁、生机盎然;秋季天高云淡,硕果累累;冬季银装素裹,琼楼玉宇。

旅游与审美【精选文档】

旅游与审美【精选文档】

旅游与审美(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

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

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

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

自然审美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

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

中国古代旅游诗词的发展脉络与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旅游诗词的发展脉络与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旅游诗词的发展脉络与审美特征一古代旅游诗词的内涵与分类旅游诗词是指以描述旅游景观、反映旅游活动、揭示旅游事件、阐发作者旅游经历等为主要内容并以诗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学类别。

由此古代旅游诗词主要是指中国古人笔下那些以描写山川风貌、田园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以及表达作者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等为主要内容的诗词。

中国古代旅游诗词数量庞大,以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山水诗词、田园诗词、边塞诗词以及咏史怀古诗词等。

山水诗词主要指以山水自然为审美对象,以自然山水为创作题材的诗词;田园诗词主要指以纯朴田园风光为审美对象,歌咏田园生活的诗词;边塞诗词主要指以边塞自然风光为审美对象,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词;咏史怀古诗词主要指以文物古迹为审美或凭吊对象,并借以揭示作者内心情感的诗词。

旅游诗词是中国旅游文化中底蕴最醇厚的一杯香茗,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寓意,描绘出了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江南风景,厚重肃穆、雄浑古朴的北国风光;复原了遗迹故址的千年风貌;激发了大漠古道的盛世豪情;展现了古人抒发山水情怀臻天人合一的境界。

了解中国古代旅游诗词的发展脉络,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并推动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旅游诗词的发展脉络1 旅游诗词的萌芽——先秦至两汉先秦时期,虽然完整的旅游文学还没形成,但是描述自然景象和反映旅游现象的一些诗歌开始出现。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描述山岳河流等自然景观的诗句。

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

”这些诗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之美,又加入了作者的主观评判,使其具有了浓厚的审美意味。

《楚辞》中也有许多诗篇反映了先秦多样的旅游生活,如《涉江》,是屈原晚年被放逐时所作的一篇爱国抒情诗。

“欲将渡湘沅,入林之密,入山之深,宁甘愁苦以终身,而终不能变心以从俗,故以‘涉江’名之,盖谓将涉江而远去耳。

第八章旅游与文学艺术

第八章旅游与文学艺术

旅游景区规划中文学艺术应用
景区文学氛围的营造
通过景区内的文学碑刻、雕塑、园林等景观 元素,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提升游客的文 化体验。
景区艺术表演与展示
在景区内安排艺术表演、艺术展览等活动,让游客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文学艺术与旅游设施的结 合
将文学艺术与旅游设施相结合,如设计具有 艺术感的游客中心、厕所等,提升游客的旅 游体验。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激发旅 游者的旅游动机,增强他们对旅
游目的地的兴趣和好奇心。
丰富旅游体验
文学艺术作品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 加深入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旅游目的地。
塑造旅游形象
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旅游形象 ,往往会成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第 一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旅游决策 。
提高旅游者审美体验方法
旅游线路设计中文学艺术应用
文学作品的旅游线路
基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背景,设计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旅行 中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艺术作品的旅游线路
结合艺术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规划旅游线路,带领游客领略不同艺 术流派的风采。
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将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让 游客在旅行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游记散文
描写自然风光的游记散文,通过文学家的细腻笔触,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呈现给读者,引 发读者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
人文景观中文学艺术元素
历史遗迹与古建筑
历史遗迹和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 是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源泉。
雕塑与碑刻
雕塑和碑刻是人文景观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 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传 承和艺术成就。

旅游文学:以文字抒写旅行的美好与情感

旅游文学:以文字抒写旅行的美好与情感

旅游文学:以文字抒写旅行的美好与情感引言•观光旅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旅行来放松身心,探索世界的奇妙之处。

而旅游文学则是用文字来表达旅行的美好与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什么是旅游文学•旅游文学是一种以旅行为主题的文学形式,通过文字描绘旅程中的见闻、感受和思考。

它包含了游记、游记集、旅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旅游文学的意义•旅游文学记录了旅行者在不同地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文字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享受和启发,还可以成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旅行的憧憬。

•旅游文学可以带给人们心灵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让读者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到旅行的乐趣和美好。

旅游文学的特点1.具有客观真实性:旅游文学注重真实记录旅行的细节,以呈现出旅行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2.具有感性与情感张力:旅游文学不仅仅是描述旅行的经历和风景,更重要的是通过旅行的体验和感受来传达旅行者的情感与情绪。

3.具有文学性与艺术性:旅游文学追求艺术的表达与美感,通过独特的词句和构图来呈现旅行者的视角和感受。

旅游文学的影响•旅游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旅行的方式,它还对旅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宣传旅游景点:旅游文学可以通过描绘旅游景点的美景和文化背景,吸引更多的人们前往旅行。

2.传播旅游文化:旅游文学可以传达当地的风土人情,传播旅游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3.增进人与自然的联系:通过旅游文学的描写,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旅游文学的魅力•旅游文学有着独特的魅力,可以让读者在不出门的情况下感受到旅行的乐趣和美好。

1.让读者开拓眼界:通过旅游文学,读者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地方、文化和风景,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见识。

2.让读者感受不同的情感:旅游文学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旅行中的喜悦、孤独、激动等各种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3.让旅行变得更加有趣: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旅游文学获得旅行的攻略和建议,让自己的旅行更加顺利和有趣。

旅游文学发展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对旅行的需求增加,旅游文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旅游审美知识点总结

旅游审美知识点总结

旅游审美知识点总结一、景观审美景观是旅游中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

景观审美包括风景的美、宏阔的景色、建筑物的美和人文景观的美等。

景观中的造型、色彩、纹理、线条、形状等都是景观审美的重要方面。

1.风景的美:风景的美是指自然环境中山水、植物、动物等元素所呈现出来的优美、富有诗意的现象和景色。

如雄浑的群山、奔腾的河流、柔和的晨曦、流动的云彩等。

在欣赏风景的美时,人们常常会感到心旷神怡,情绪愉悦。

2.宏阔的景色:宏阔的景色是指辽阔开阔的地域和大气磅礴的景色。

如大漠孤烟、辽阔的海洋、高大的山川等,这些宏阔的景色给人以崇高的审美享受,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3.建筑物的美:建筑物的美是指建筑物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等。

在旅游中,各式的古建筑、民居、现代建筑等都是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在欣赏建筑物的美时,人们常常会被其中独特的风格、精美的雕刻和细腻的工艺所吸引。

4.人文景观的美:人文景观的美是指人类在历史、文化、信仰、艺术等方面留下的遗迹和成就。

如世界文化遗产、古代壁画、摩崖石刻、古代宫殿等。

人文景观的美往往与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有关,给人一种深厚的情感和思考。

二、色彩审美色彩是旅游中常见的审美元素之一,色彩审美包括色彩的组合、搭配、对比、对比等。

1.色彩的组合:色彩的组合是指不同颜色在某一时刻、某一个地点或某一景观中所形成的整体色彩协调与和谐。

如红黄相间的秋叶、蓝天白云和深稻黄的水田等。

色彩的组合给人以美感,让人感到快乐、舒适。

2.色彩的搭配:色彩的搭配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用色彩来装饰环境,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的手段。

如糅合了红、黄、橙等火热色系的节日彩灯、蓝天雪白的云朵和蓝海碧波等。

色彩的搭配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让人眼前一亮。

3.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是指在同一景观中,几种不同的色彩之间所形成的强烈的互相衬托和对比。

如白雪皑皑的山巅上点缀着一簇红艳夺目的梅花等。

色彩的对比不仅能够增强景色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旅行中的文学与艺术感受文学与艺术对旅行的启发

旅行中的文学与艺术感受文学与艺术对旅行的启发

旅行中的文学与艺术感受文学与艺术对旅行的启发旅行中的文学与艺术感受旅行是一种让人放松心灵、体验新鲜事物的方式。

而文学与艺术则是旅行中重要的伴侣,它们赋予了旅行更多的意义与启发。

本文将探讨旅行中的文学与艺术感受,并说明它们对旅行的帮助与启发。

一、文学的旅行启发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表达和描绘,让人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和人情。

在旅行中,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获得旅行前景,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增加对旅行的期待。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勾勒出目的地的风景和背景。

例如,如果我们计划去意大利旅行,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意大利文学作品,如《达芬奇密码》、《佛罗伦萨之恋》等,这些作品中的描述和描绘能够为我们构建一个丰富而真实的意大利形象。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目的地的历史与文化。

通过阅读当地作家的小说、游记和历史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传统、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对于我们在旅行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地文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文学作品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与思考。

旅行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新奇的事物和场景,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拓宽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旅行的感受和意义,丰富我们的旅行体验。

二、艺术的旅行启发艺术,包括绘画、音乐、建筑等形式,是一种表达和思考的方式。

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旅行中的美与活力。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的艺术世界。

在旅行中,我们常常会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和艺术表演,这些艺术作品能够带给我们强烈的感受和观念。

例如,参观卢浮宫,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世界著名的艺术品,如《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等。

这些作品会激发我们的艺术灵感,为我们的旅行增添更多的兴趣和乐趣。

其次,艺术作品可以提供旅行场景的独特感受。

绘画作品可以通过色彩和构图展现出某个地区的独特韵味,音乐作品能够让我们沉浸在当地的音乐氛围中,建筑作品则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和价值。

旅游文学赏析研究报告

旅游文学赏析研究报告

旅游文学赏析研究报告旅游文学是一种表达人们对旅行所感受和思考的文学作品,它集中反映旅行者对旅途中景色、人文等方方面面的观察和体会。

通过对旅游文学的赏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旅行的意义和价值,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本报告主要从《红楼梦》、《西游记》和《茶花女》三部经典作品入手,对旅游文学进行赏析和研究。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描绘了贾宝玉等人的生活和情感,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旅游的描写。

小说中的贾府是一个庞大而豪华的宅邸,里面有很多园林景点,如蘅芜苑、荣庆堂等。

这些景点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宅第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味,还凸显了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和欣赏。

同时,小说中还有一些人物的旅行描写,如贾宝玉在京都游览景点,领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通过对《红楼梦》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旅行对人们心灵的洗涤和启迪,以及旅游景点对人们审美的影响。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说中的旅途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过程,但也是师徒四人成长和修炼的机会。

他们经过了很多地方,如花果山、水帘洞、翠云山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传说。

通过对这些景点的描写,小说展现了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西游记》中的旅行描写带给人们启示,让我们认识到旅行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寻求真理和修炼自己。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著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的旅行描写不仅包括主人公玛格丽特的旅行经历,还将巴黎的街道、咖啡厅等作为背景进行描绘。

通过对这些描写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旅行给人们带来的自由和放松,以及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

这些描写也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旅行成为她逃避现实和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

《茶花女》中的旅行描写引发了我们对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的思考,让我们意识到旅行不仅仅是外在的行动,更是内心的一种体验和探索。

综上所述,对旅游文学的赏析和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旅游审美文化美文(精选10篇)

旅游审美文化美文(精选10篇)

旅游审美文化美文旅游审美文化美文(精选10篇)美文,《法汉词典》译为“纯文学”,法文《拉鲁斯普通名词大词典》中的定义是:“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体,”修辞和诗歌也可以由“文学”来概括。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旅游审美文化美文,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审美文化美文篇18月7号这一天,我们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青岛。

从一上车我们就问自己的妈妈,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到青岛呀?可是过了一回儿我感觉有点困就睡着了,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忽然,导游阿姨说:“小朋友们快醒一醒,到青岛了,因为这里是山地,所以小路弯弯曲曲,路很窄。

”导游阿姨还说青岛有三怪,这第一怪穿着游泳衣满街跑,第二怪喝酒提着塑料袋,第三怪满街走老外。

青岛的景色也很美,人们通常用八个字来概括它,碧海蓝天、绿树红瓦。

这时我向窗外一看果然如此美丽,树木茂盛、高楼林立、空气清新,花草修剪的整整齐齐,还有的花草被手巧园艺师修出了奥运五环呢!我们下车先到了“青岛极地海洋世界”,这里有企鹅、大白鲸、海豚,还有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鱼类。

其中我最喜欢吃奶瓶的鱼,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奶瓶,我刚刚将奶瓶放入水中,小鱼真的从远处游了过来就像小婴儿一样吸允着奶嘴,真是好玩极了。

从极地世界出来已经是下午了,我们来到了青岛第一海水浴场,虽然天阴沉沉的要下雨的样子,可是没有破坏我们的好心情,沙滩上的人真多,有老人、有小孩,还有好多外国朋友。

我和同学们来到海边,海浪打在身上,啊!真清凉,有一个浪太大了,打在脸上,流在嘴里了,啊!原来海水这么咸。

天慢慢的黑了下来,我们高兴回到驻地,今天玩的真开心。

旅游审美文化美文篇2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随着旅游团去青岛游玩。

经过了一夜的漫长旅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首先,我们来到了青岛海洋馆。

刚到海洋馆大门,就看到排着长长队伍的人群。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海洋馆。

参观的人真多呀!我们随着人群缓缓地向前走着,看得眼花缭乱。

各种贝壳和动物化石,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鲜活的海洋生物展现在我的面前,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第二天,我们终于来到了海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学审美旅游文学语言是指旅游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体现文学性与审美性的、独具特色的语言。

旅游文学语言所呈现的世界是超越现实主客二分、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意象。

旅游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在: 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反映, 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旅游文学语言的诗性是指在诗情画意中达到的一种身与心游、物与神游的完美; 旅游文学语言的哲理化境是一种形象化的、情感性的哲思, 是一种较高级的审美境界。

旅游文学是旅游过程中主体旅游者对客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反映所作的文学描绘,即旅游者以文学形式吟咏、记述旅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描绘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

它的种类甚多,有诗、词、曲、散文、赋、楹联、碑帖铭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

在这些反映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作品中,以诗歌和游记为常见。

有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诗,有咏叹淳朴怡静的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有描绘塞外大漠风光的边塞诗,还有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凭吊古迹时发思古之幽情的怀古诗。

游记散文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涌现出的名篇佳作甚多,有的写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有的议论、说理,耐人寻味;也有描述、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光彩夺目。

不少著名的旅游文学作品使山川、名胜、古迹更加引人入胜,真是文以景传,景以文传,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资源以其固有特色吸引着旅游者。

为帮助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在观赏时激发起感情的波澜,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美的享受,就要借助旅游文学的有关知识和语言艺术魅力来满足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艺术水平。

旅游文学作品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在因素渗透到各类旅游资源之中,赋予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和人文品位。

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反映,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旅游文学语言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凭借风光、风情、风物、风俗,以探求和透视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底蕴及人生真谛。

作家的人格精神使山水富有灵性和魅力,使思想、形象和意蕴在旅游文学语言中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

这种人格精神投射到旅游文学语言中,是一种生活理念、崇高信仰的发散,是人的情感、心志、气质的震荡与鸣响,这种精神内涵是支撑旅游文学语言文化品格的骨质。

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在字里行间弥散出来,这种文化味的流动和含纳体现着作者的精神气质和理性光辉。

如:崔《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语抒写了一种怀古思今、孤寂思乡之情。

这种情感本是人所共有的,作者将个人的情绪感受与人类共同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表达出一种世事无常、游子无定止的人生感叹,所以特别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作品所负载的“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文化内涵,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

现在我们登上楼,极目远眺,看江天辽阔,烟波浩渺,除产生景色悦目之感外,仍然会有一种悠远的情思涌上心头,这可能就是一种历代相传的文化情愫在触动我们。

旅游文学语言的特性是以我们感受自然的方式来描写自然,以我们的生存的方式来描写存在。

旅游文学语言将具体生动的感性印象和主体经验融合一体,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神奇的魅力高扬生命的旗帜,并不断赋予世界新的意义与形式。

即“语言世界反映物理世界是经过文化世界这个中介。

换句话说,语言是文化折光之下表现物理世界的。

”文学语言的诗性是指旅游文学作品语言必须具备的一种潜在的美质和独立的品格,它笼罩着整个作品的精神内蕴和个性气质。

旅游文学语言的诗性是诗与思的完美结合。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艺术的本性是诗。

而诗的本性却是真理的建立。

”正如清代画家石涛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

”于是作者就能以人之性情通山水之性情,人之精神合山水精神,从而为诗文,就能选胜探奇而神契物外,目击道存而心与天游,让山川之美化为艺术形态之美,进而与自然形态的山川之美相得益彰。

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半首写诗人泊舟枫桥之夜所看到的天空、水面、岸上的远近景物,用落月、乌啼、江枫、渔火来烘托客思旅愁。

后半首写到寒山寺,与前半首形成强烈的对照,在形象上以疏取胜。

采用借声传影和以声表情的手法,间接传出寒山寺的形影,使人们对寒山寺产生更大的美感,生发出无穷的想象,达到了境界全出艺术效果,使此诗成为千古佳作。

旅游文学语言立于“天人合一”,又表现“天人合一”。

在自然形态与作者主观情感之间发生交接的差异,使旅游文学作品表现出壮美与优美两种审美形态。

作者通过观赏与描写万象纷呈的自然物态把握宇宙生命本体“道”时,使旅游作品表现出色彩、声音、空间结构等形式美特征。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语描绘了一幅独特的寒江雪钓图:严寒滚滚,大雪纷纷,千山万壑,茫茫大地一片雪白。

千峰之中已经灭绝了飞鸟的踪影,万条小路上已消失了行人的踪迹。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见寒江边停泊一只孤舟,一位头戴笠帽,身穿蓑衣的渔翁,正独自在那里顶风冒雪地垂钓。

诗中主观之情与客观之象已完全浑化交融。

分不清是触景生情,还是缘情造景,二者统一无间,达到出神入化的妙境。

显示了情景高度浑融的意境,物我相融,物我两忘,具有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旅游文学语言的诗性,来自于作家对宇宙万物的感悟,来自于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日常生活的尖锐触及,来自于创作主体精神人格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旅游文学语言不能是亦步亦趋地成为所见所闻的全真记录,也不能臣服于某种强大的意识形态和经济驱使,它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完美艺术结合体。

哲理化境是旅游文学语言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在于传达出主体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索,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体悟宇宙的无限变迁与生命价值的深刻内涵。

哲理化境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或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哲学精髓。

自庄子以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化境表达,在旅游文学语言中一直传承不灭,可见这一哲学精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哲理化境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因情而理,以理化情,由情返景,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情韵美,从而达到“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至上境界。

哲理化境是作家在创作中把生命与自然合而观之而产生的,不仅能以我观物,而且能以物观我。

这种观照既包含着对生命深挚热烈的情感,又有着冷静理智的审视,使作品产生一种深妙精微的内在张力。

因此,具备哲理化境的作品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超越时间、空间和心间,具有独特的审美境界和艺术魅力。

旅游文学的哲学化境,是个人精神力量超越于物我之上,具备一种彻天彻地、涵盖万物的品格,突破个体小我的局限,使旅游文学作品语言达到至高的审美境界。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五言绝句是题咏鹳雀楼的诗作的上品,流传了漫长的岁月,流传成万人的口碑。

首句“白日依山尽”写登楼遥望,一轮落日依着楼前,气势巍峨,连绵群山在冉冉起伏,这是远处天空的景色。

次句“黄河入海流”,写目送流经楼下的黄河奔腾咆哮地流向大海,这是近望到黄河远去的景色,也是溶合了诗人想象中的黄河入海景象。

远近,上下,现实和想象构成了广阔无边、雄伟壮丽的画面。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写诗人即景生意的感受,很自然地把读者视野引到更为开阔的诗境,使诗篇闪出了哲理的光辉:站得愈高,看得愈远,人生也是这样。

只有不断攀登,不断进取,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愈来愈高的境界,在事业上取得愈来愈高的成就。

哲理化境是指旅游文学语言中所蕴含的作者对自然、社会的一种深度悟察,对历史人生的一种深邃洞见,它往往透视出人生的深层内涵、社会的深刻本质和刻骨铭心的审美体验。

它是超越特定社会历史内容,是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普遍、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

哲理化境是一种形象化的、情感性的哲思,是一种较高级的审美境界。

总之,旅游文学语言是人类灵魂闪烁、游荡的的空间,是人类精神发育、升腾的圣殿。

它以语义的生成、情感的表现、意象的建构为表征,产生着持久而特殊的震荡。

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反映,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诗性的追求是以山水意象的方式来表现一种审美理想和人格精神,表现一种历史的穿越和人生的感悟。

哲理化境是作家独到的体验与审美的表达,是心性的透悟与思想超越的结果,从而达到使游者与自然化二为一的神性境界。

旅游文学作品,尤其是名家、大家的作品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目的地往往是借由旅游文学作品的流传度和影响力来设计该地的旅游宣传与促销策略,比如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旅游文学作品《滕王阁序》。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

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进入厅堂,迎面的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旅游文学作品和阁有关。

这样一种挖掘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的深层次的旅游开发形式,使得文学作品的“虚”和旅游景点的“实”很好地结合。

旅游景点借由旅游文学作品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再如华山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铁斧。

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

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

当年沉香大哭的地方就叫“孝子峰”。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现已被搬上戏剧舞台,秦腔剧“劈山救母”与京剧“宝莲灯”表现的就是这个故事。

一个神话传说故事使得华山西峰广为人知,这就是旅游文学作品的影响力。

旅游文学作品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促销作用还体现在新型旅游产品的设计上。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宏伟壮丽的宫殿使旅游者总想一睹阿房宫的风采。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现旅游地根据史料及旅游文学作品的记载,再现立房宫前殿、兰池宫、六国宫、长廊、卧桥、磁石门、上天台、祭地坛等众多建筑,气势宏伟,锦绣壮观。

并且每天在殿阁内外演出秦皇登基大典、横扫六合、七国宫女舞蹈等节目,秦风秦韵,使人陶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