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
创新能力ppt课件
创新思维
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 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 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想象力与创新思维
27
这是什么?
O
28
有好事者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 画了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当问到 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 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 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 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 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学生回答:“是零”,一位差生 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最后, 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 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 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
带来 能说 马, 上这 知种 道皮 自带 己太 的管
8
[360度可旋转插座]
9
[ 双 人雨 伞 ]
10
[长 臂 照 相 机]
了了拥情 。这抱侣
种或们 相接一 机吻定 ,时会 情照很 侣相喜 们总欢 就是这 不相种 怕当相 照困机 不难。 到的当 自,两 己有人
11
创新与创造
• 一般意义上来讲创造追求的结果是“首创”,即发明,而创新更关注 经济、社会性影响结果。创造强调结果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创新则强 调将创造结果的价值在社会更大范围的实现。
40
创新要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由过去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所形成 的一种思维准备状态。思维定势使人们习惯 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以固定的方式 来接受事物。
41
消极思维定势:人们在解决新问题或拓展 新领域时,受到原有思考问题成功的局限 而处于停顿的心理状态。
创新能力学简版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 李宁
2009,1
第一章 绪论
1.1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语, 起源于拉丁语 innovare,意思 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 变。美籍奥地利人,哈佛大学 教授,约瑟夫﹒熊彼特定义: 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 首先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 一词,并将创新定义为“生产要 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 的新组合”。(此人经营失败, 但应用其理论的大多成功)
/纯化思考, 抓主因素/
第一章 绪论
Q15.在5米见方的一块地毯中央有一块肥皂, 不准爬,不准踩地毯,不准借助工具,怎 样才能直接用手拿到肥皂?
(卷地毯)/ 推想例外/
第一章 绪论
Q16.某商店仓库物品被盗,值班员被绳子拦腰捆 住,吊在水泥屋梁上,据其自述,是两蒙面人所 为,先把他捆住吊起来,然后将物品盗走。破案 者依据值班员的陈述,对现场进行勘察,并未发 现任何他人痕迹。如果没有他人作案,值班员是 怎样吊上去的呢?破案者又仔细查看了现场,包 括各种异常现象,终于发现地上一片水汪汪。于 是集中调查水的来历,终于弄清是值班员监守自 盗。
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才是能力。
第一章 绪论
人的体力,知识,以及人是否暴躁,活泼等,虽然 对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最直 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能力。 能 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 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 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有最一般 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 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 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 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小学创新能力知识点汇总
小学创新能力知识点汇总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未来成功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开始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孩子们培养创新能力,教育界逐渐将创新教育纳入小学课堂教学,并设立了一系列与创新能力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小学创新能力知识点。
1. 观察力与发现力观察力和发现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生应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隐藏的事物及其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图片或物体,要求他们对细节进行观察和描述,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力。
2. 提问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提问和探索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老师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以寻找答案。
学生应当学会针对问题进行科学性的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意思维与想象力创意思维和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学生应当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勇于提出不同寻常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脑力激活游戏、让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等活动,刺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鼓励他们提出新奇的想法。
4. 合作与沟通创新能力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来实现。
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当培养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互相配合、分享想法和信息,并协作解决问题。
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5. 接受挑战与坚持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接受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快乐和成就感。
6. 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动和想法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从中获取启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反思活动,让他们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找出改进的方向。
创新能力ppt课件
职业素养提升与训练
1
第二章 创新能力
2
• 本章要义
社会是日新月异,不断变化中的,我们唯有创新的思维和行动,更 新自我,才不至于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创 新同样有规律可循、有步骤可依,有方法可行。因此,掌握创新方法的 知识和技能,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7
(三)快速展开行动 人们找到创新方法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快速展开行动。 创新方法能够成功运用的秘诀也在于快速行动。
(四)勇于坚持不懈 创新方法只有经过尝试才能不断完善,而尝试是有风险点 的,很可能会遭受失败。创新方法的运用就是一个连续尝试、 失败、完善和提高到过程。因此,人们在运用穿心方法时,必 须做到坚持不懈,否则只能是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12
活动 链接
(一)提倡标新立异,培养首创精神 (二)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好奇心
(三)增强风险意识,培养耐挫能力 (四)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合作能力
13
活动 训练
(一)训练过程 1.活动时间:30分钟。 2.活动用具:报纸若干张、剪刀每组一把、透明胶带每组一卷。 3.活动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为学生提供活动用具,每组一把剪刀,
22
游戏 引入
巧妙分水 一、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方法运用的 能力。 二、场地:室内。 三、时间:10分钟 四、步骤
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 2.发放游戏用具,如有条件,按题目准备用具,无条件可只发一 张白纸由学生计算推理。 3.讲解游戏内容:有10升、7升、3升三个没有刻度的容器,其中 10升的容器内装满了水,请只用这三个容器将这10升水均分成2个5升。 (假设水能完全倒出,而且没有溅洒。)
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概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成为个人和组织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概述创新能力的概念,分析其重要性,并提供提高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主要指个人或组织识别、开发和实施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的能力。
创新能力涵盖了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和新市场等方面。
它要求个人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
同时,创新能力也与环境密切相关。
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对创新持悲观态度的环境则可能抑制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 促进个人和组织发展:创新能力是个人和组织实现长期成功的关键要素。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个人和组织突破现有的限制,取得竞争优势。
2. 客户需求的变化:创新能力使个人和组织能够及时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个人和组织才能快速响应这些变化。
3. 产业升级和转型: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个人和组织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4. 解决问题和挑战: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个人和组织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和变化的环境时,创新能力能够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三、提高创新能力的建议1. 开放思维:拥有开放的思维方式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个人和组织需要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尝试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2. 激发创造力:创新需要创造力的支撑,个人和组织需要激发创造力的积极性。
这可以通过培养艺术兴趣、多角度思考和定期的头脑风暴等方式实现。
3. 不怕失败: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个人和组织需要接受失败的可能性。
失败是创新过程中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个人和组织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改进。
4. 学习新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完整版)创新能力相关知识点
创新能力一、创新能力的特征与作用创新能力又叫创新才能,它是创新人才的智慧资源,也是创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哥白尼、牛顿、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思想家、科学家能引起人类思想史、科学史的革命?为什么爱迪生能有1328项专利?是因为他们能发人之所未发,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什么是创新能力爱迪生的部分发明: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如:可口可乐瓶的发明;无菌手术与李斯特;注意区别创新能力与创造力:二者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正常人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
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创新能力更侧重于创新结果的实现,追求创新活动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及理论价值;创造力则侧重于创造活动的独创性、新颖性,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总的来说,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
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
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2、创新能力的特征(1)综合独特性:我们观察创新人物能力的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2)结构优化性: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
如:奥斯特与发电机;开创“软银行”和投资互联网。
3、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当人的目标需求体系通过实践操作系统与外部环境接触后,发现现实条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会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它,以便达到目的。
创新创业教程 第1章 创新与创新能力
3.动机所产生的创新
4.完善性的创新
5.错误、机会和偶然 诱发的创新
6.风格
7.被迫创新
1.2.4 创新能力公式及特点
(一)创新能力公式 公式1: 创造力=智力+创造性 公式2: 创造性=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1.2.4 创新能力公式及特点
(二)创新能力特点
(1)创造力人人都有。 (2)创造力是潜力,需经过开发才能释放。 (3)创造力无穷无尽。
1.5.2 测试题
(4)你和家人刚旅行回来,旅途中经常下雨,朋友问你旅行的情况,你会( ) A.说:那虽不是理想旅行,但还是过得去 B.抱怨天气,抱怨和家人旅行的不快 C.描述可怕的旅途时你也提到景色的美妙
(5)你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义务工作的机会,你会( ) A.立即登记,因为这可获得社会经验和认识新人 B.知道这个意义,但是因为个人活动多,去不了 C.根本不考虑登记,因为你听说这样的工作太多
1.3.1【案例导读】电话发明者
1.3.2相关概念
❖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 态,意志、性格等。
❖ 创新精神特指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格,其中, 又包括创新愿望和创新动机。
1.3.2相关概念
一个真正的创新者一定具备以下特征:
虚心好学,坚 持不懈。
善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
第1章 创新与创新能力
【本章知识点】
❖何为创新?如何创新?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何为创新能力?创新来源?创新能力公式
是什么? ❖何为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
性格?
主要内容
创新及相关概念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思考与测试
【创新人物】杰夫·贝佐斯
1.1创新
(完整版)创新能力相关知识点
创新能力一、创新能力的特征与作用创新能力又叫创新才能,它是创新人才的智慧资源,也是创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哥白尼、牛顿、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思想家、科学家能引起人类思想史、科学史的革命?为什么爱迪生能有1328项专利?是因为他们能发人之所未发,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什么是创新能力爱迪生的部分发明: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如:可口可乐瓶的发明;无菌手术与李斯特;注意区别创新能力与创造力:二者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正常人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
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创新能力更侧重于创新结果的实现,追求创新活动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及理论价值;创造力则侧重于创造活动的独创性、新颖性,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总的来说,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
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
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2、创新能力的特征(1)综合独特性:我们观察创新人物能力的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2)结构优化性: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
如:奥斯特与发电机;开创“软银行”和投资互联网。
3、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当人的目标需求体系通过实践操作系统与外部环境接触后,发现现实条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会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它,以便达到目的。
科技创新能力知识点总结
科技创新能力知识点总结一、科技创新能力的概念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在科学技术领域开展创新活动的潜力和实际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
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提高国家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越强,就越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促进社会的进步。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1. 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只有大量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才能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
2. 人才队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才能保持持续的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生。
3. 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科技政策的制定,可以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科技成果的产生。
4. 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只有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制度,才能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科技成果的产生。
5.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只有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结构,才能有机地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科技成果的产生。
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1.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大力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才能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
2.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的基础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训练和经验积累三方面
创新能力的基础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训练和经验积累三方面知识掌握:一、动力意识。
人们为什么渴求创新?为什么会忘我的致力于创新?总有一种推动的力量,这就是创新的动力问题。
创新动力意识在创新意识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思想根本上没有想到要创新或者把创新看成可有可无,当然不会有创新行动或者不会有强烈的创新行动。
二、质疑意识。
谁不敢或不善于求异与质疑,谁就无法创新。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
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
”提问就是质疑,它是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必经环节和必经过程。
三、超越意识。
超越就是超越前人或他人甚至自己已有的成绩。
任何开拓、任何创新,都是一种超越。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超越的历史。
超越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培养树立超越意识首先要懂得超越的必然性,并在这个基础树立超越的自信心。
思维训练:一、学习能力。
获取、掌握知识、方法和经验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理解、表达、记忆、搜集资料、使用工具、对话和讨论等能力。
二、分析能力。
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层次、不同规定性组成的统一整体。
三、综合能力。
强调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察和认识的技能和本领。
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要素、层次和规定性用一定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和发展的规律。
经验积累一、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提出问题和凝练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和调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难题,能够创造性地组合已有的方法乃至提出新方法来予以解决。
二、实践能力是特指社会实践能力。
提出创造发明成果,只是创新活动的第一阶段,要使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实践能力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组织协调能力的实质是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目标。
初中知识点归纳之创新能力篇
初中知识点归纳之创新能力篇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更是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知识的积累阶段,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出彩。
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指的是对问题和挑战的独立思考、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创新能力的人能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应对,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观察力是指观察和感知能力,而思考力则是基于观察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且能够发现问题中的细节和关联,从而找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观察和思考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例如观察周围的环境,模拟实际情况来思考解决方案等。
其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常常是一个团队的努力结果,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提出更多的创新点子。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因此,在学校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创新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看到效果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创新的方案。
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性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动手去做,去实践。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想;在艺术课上,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体育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想法改进运动技能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不断地尝试、总结和改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步。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01
02
一、对创新思维的基本认识
(二)什么是创新思维
1.定义 思维创新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及其内、外在有机联系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可以物化的高级思维活动。 2.一般特征 ◆开拓性或独创性 ◆灵活性和发散性 ◆探索性和风险性 ◆跨越性和突变性 ◆对抗性或对立性 ◆科学性和价值性
第四节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一、对创新思维的基本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什么是创新 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调动已知的信息,产生新颖的思想,获得新颖成果的活动过程。
(三)创新思维本质上是对既定思维方式的超越
什么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就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所遵循的模式,界定的是人们怎样来进行自己的思维活动。
思维方式的构成 ◆知识 ◆经验 ◆观念--已有的理性认识成果 ◆方法--进行思维活动时所用的方识联系的重组
对经验范围的突破
改变现有观念
变革现有方法
转换现有形式
你看到了什么?
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
互动思维(头脑风暴法)
系统思维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与非加和性原理及协同与限制
——系统的结构性原则与优化结构
——系统的动态性原则与非线性相干性原理及控制项的把握
创新思维的一般方式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知识点总结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以外进行的各种实践性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开展自主学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创新能力是指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将解决方法应用于实际。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要能够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并验证结果,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等。
这种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创新能力还包括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广泛地获取信息,并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例如,在社会调查中,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并通过采访、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挖掘,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这种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较为全面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另外,创新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拓展思维,并提出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还需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从非传统的、新颖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够提出独特的、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型实践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角色扮演等方式来促进。
创新能力课件
(二)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好人”观念 传统的“好人” 忠诚、苦干、投入、专长
新的“有用的人” 新的“有用的人”的观念
“三创”能力—创新、创造、创业 三创”能力 创新 创造、 创新、 三创
(三)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社会就业者的三张绿卡
一、创新内涵
(二)创新的由来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熊彼特( A.Schumpeter,1912,)在 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1912,)在 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 ---对于利润 其《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利 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一书中从经济学角 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一书中从经济学角 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 度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首次引入 “创 的概念。 新”的概念。
技术创新 因特网(包括宽带、浏览器及超文本标记语言)排在第一位 DNA测试及排序 人类基因图组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无创激光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内视镜)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二、创新类型
衍生创新就是指把个别的知识或者技术, 衍生创新就是指把个别的知识或者技术,整合为 就是指把个别的知识或者技术 新的系统,是新系统的整体创新。 新的系统,是新系统的整体创新。
三大特征: 三大特征:
先进性
融合性
应用性
衍生创新的基本方法
(1)集成创新
把各个已有的单项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各个已有的单项有机地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新的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 。
(2)仿生创新
基于仿生学而来的一种创新方法,通 基于仿生学而来的一种创新方法,
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1经济学上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新的产品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
2创新的主要特征:(1)创新的普遍性A处处可创新B时时可创新C人人可创新(2)创新的主体性A创新是人的本质B人的大脑是创新的物质基础(3)创新的价值性(4)创新的继承性(5)创新的新颖性(6)创新的风险性A产品的风险B企业的风险C环境的风险3创新的类型(1)按创新成果是否首创划分A原始创新B改进创新(2)按创新成果应用范围划分A绝对创新B相对创新(3)按创新的来源划分A自主创新B模仿创新(4)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A科技创新B管理创新C观念创新D文化创新教育创新E知识创新4创新的意义(1)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2)有助于增强国力(3)有助于培养人才(4)有助于发展企业5创新活动程序(1)准备阶段(2)设计阶段(3)实施阶段(4)评估阶段(5)完善阶段6创新学的概念创新学是通过对创新本质及规律的研究,将创新活动理论化和系统化,为创新提供思维和方法的学科。
它是以所有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及其规律和创新者的创新素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种具体物质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为其它学科提供创新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
7创新学的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在理论思辨的基础上,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对特定对象的内外部关系进行量的分析考察,寻找有决策意义的结论。
(2)质性研究方法它不追求精确的结论,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了解清楚问题的情况,得出感性认识8创新学的学科体系创新学是研究创新本质及规律的,将创新活动理论化系统化,为创新提供思维和方法。
创新学学科体系主要由创新基本理论,创新原则,创新特征,创新方法,创新者素质,创新能力开发,创新成果推广和运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等组成。
05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定义:
关注身边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事物,挑战传统的工作方式,推陈出新,在服务、技术、产品和管理等方面追求卓越,进行突破性创新的行为特征。
关键点:
提出实用的新思路并运用到工作中,感于尝试、创造新概念,挑战原有的假设或做法。
行为分级:
一级:经验推断
-当面对新挑战时,通常利用以往经验,或者参照系统内部的观点进行推断。
二级:创新思考
-主动关注身边发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与现有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所在。
-思考新技术或新问题对自己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级:挑战现状
-不断对现有事物提出问题,挑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对本职工作的改善有自己的见解,不断引入其他领域的观念和方法来指导工作。
四级:推陈出新
-尝试新的事物,而且通过自己的判断进行合理使用,降低风险。
-改进现有的方案,找到更好更有效的工作方式或产品。
五级:发明创造
-形成和运用新的概念,创造出全新的工作方法或产品。
-拥有市场上的新发明,或能够建立获得社会认可的理论体系,可以指导并提高绩效。
-敢于为制定新政策、采取新措施或尝试新方法承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经济学上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新的产品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
2创新的主要特征:(1)创新的普遍性A处处可创新B时时可创新C人人可创新(2)创新的主体性A创新是人的本质B人的大脑是创新的物质基础(3)创新的价值性(4)创新的继承性(5)创新的新颖性(6)创新的风险性A产品的风险B企业的风险C环境的风险3创新的类型(1)按创新成果是否首创划分A原始创新B改进创新(2)按创新成果应用范围划分A绝对创新B相对创新(3)按创新的来源划分A自主创新B模仿创新(4)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A科技创新B管理创新C观念创新D文化创新教育创新E知识创新4创新的意义(1)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2)有助于增强国力(3)有助于培养人才(4)有助于发展企业5创新活动程序(1)准备阶段(2)设计阶段(3)实施阶段(4)评估阶段(5)完善阶段6创新学的概念创新学是通过对创新本质及规律的研究,将创新活动理论化和系统化,为创新提供思维和方法的学科。
它是以所有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及其规律和创新者的创新素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种具体物质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为其它学科提供创新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
7创新学的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在理论思辨的基础上,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对特定对象的内外部关系进行量的分析考察,寻找有决策意义的结论。
(2)质性研究方法它不追求精确的结论,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了解清楚问题的情况,得出感性认识8创新学的学科体系创新学是研究创新本质及规律的,将创新活动理论化系统化,为创新提供思维和方法。
创新学学科体系主要由创新基本理论,创新原则,创新特征,创新方法,创新者素质,创新能力开发,创新成果推广和运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等组成。
创新理论是创新活动的思想基础,创新原则是创新活动必须遵循的逻辑,创新方法是创新过程中运用到的手段或技巧。
当创新者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素质后,就能自觉地从思想出发,遵循创新逻辑运用创新方法,不断开发创新能力,对对象进行不断创新。
创新成果通过推广运用,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更好地鼓励创新,国家必须建立创新体系,提升国家总的创新实力。
9创新原理(1)组合原理是通过人为的组合形成新思想新方法,新产品的原理,将研究对象进行简单叠加,或先将对象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解,然后将分解出来的有关部分,根据需要再进行叠加,我们把这些叠加称为组合。
根据参与组合的组合要素的性质和主次以及组合的方式,组合大致可分为同类组合,异类组合,主体附加,重组组合选择组合五个类型。
(2)移植原理是指在创新活动中,把一个已知对象的概念原理内容方法,或部件等,运用或迁移到有待研究的对象之中,从而使研究对象产生新的突破而导致的创新。
(3)变向原理是指在创新活动中,把研究对象的原理与属性,顺序结构,大小色彩等因素通过改变,打破常规的思考和处理方向,从而引发创新的原理。
人们有意识地改变以往习惯的角度或方向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产生出未曾见过的新事物。
(4)任何发明创新,都必定有创新的起点和创新的原点。
从某事物的某一创新点,按人们研究创新的方向,反向追索到创新原点,在以创新原点为中心进行多向发散,并寻找新的创新方向。
这种先回到原点,再从原点出发,进行创新的原理就是还原原理。
(5)迂回原理是指当创新活动在某个部位受阻时,不妨暂停僵持状态,或转入下一步行动,或从事另外的活动,或试着改变一下观点,或注意与该问题相关的另一个侧面,待其他问题解决以后,该难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6)完满原理是指完满充分利用,凡是在理论上认为未被充分利用的方面,都可以成为人们创造发明的对象,可从中发现创新目标。
完满原理是引导人们对某一事物或产品的整体属性加以系统分析,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审视还有哪些属性可以再被利用。
(7)群体原理是指利用群体智慧的力量来进行发明创新的原理。
需要创造者们能够摆脱狭窄的专业知识范围的束缚,依靠群体智慧的力量,依靠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10创新原则(1)系统辩证原则就是指思考问题和从事工作需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从各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和事务中去思考问题,从它们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关系中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创新遵循系统辩证原则,是要从整体的联系的结构的功能的层次的非线性的观点,对某一特定系统进行分析归纳综合。
(2)市场评价原则,也可称为效益与效率原则。
创新成果的大小,除基础科学之外,都要通过市场进行评价和检查。
创新的评价标准,一是新颖性,二是价值性。
创新设想经受市场考验,实现商品化和市场化,要按市场定价的原则来分析。
评价通常是从市场寿命观市场定位观市场特色观,市场容量观市场价格观和市场风险观六个方面入手,考察创新对象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前景,而最基本的要点则是考察该创新的使用价值是否大于它的销售价格。
(3)比较优势原则,也可以说是适合原则适度原则,强调遵守创新的比较优势原则,就是量力而行,遵从效用性标准和成本性标准,需要人按相对较优的原则,对设想进行判断选择。
(4)成功的创新往往出奇制胜,构思独特,不同凡响体现见人所不见,思人所不思的特点。
在创新活动中,关于创新对象的构思是否独特,可以通过创新构思的新颖性,创新构思的开创性,创新构思的特色性来判断。
(5)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机理简单的原则,可从新事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否重叠,超出应有范围,新事物所拥有的结构是否复杂,超出应有程度,新事物所具备的功能是否多余,超出应有数量等方面进行约束。
(6)不轻易否定,不简单比较原则,是指在分析评判各种产品创新方案时,应注意避免轻易否定的倾向。
第二章1创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根据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内容性质作用力的强度,范围大小以及效果的基本因素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环境对创新作用的内容和性质来划分。
可将环境分为客观环境和主体环境两大类。
客观环境包括需求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信息环境,人际环境的。
主体环境包括个体主体环境与组织主体环境。
(2)根据环境对创新活动作用力的强度和范围大小划分。
可将环境分为创新内环境和创新外环境,其中内环境主要是创新主体的心理因素,创新外环境是创新主体之外的各种因素。
(3)根据环境对创新活动作用的效果来划分。
可将环境分为良性环境和不良环境。
2创新环境优化原则(1)整体原则(2)动态发展原则(3)层次性原则(4)结构合理原则(5)特殊性原则,3创新的宏观外环境(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技术因素4创新的微观外环境(1)教育环境(2)人际环境(3)工作环境5创新心理按照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创新心理也可以划分为两大构成部分(1)创新心理过程。
创新心理过程是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突出地体现在创新才能创新精神两个方面(2)创新个性。
创新个性是指个体在创新过程中心理活动所特有的动力特征,主要包括心理过程的创新倾向性,创新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创新心理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
6影响创新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外有环境因素,三个体能动性因素7创新需要(1)心理学中的创新需要。
心理学中需要是指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经济学中的创新需要。
在经济学中,需要是指欲望,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渴望。
欲望是现代经济学的动力,所有经济学分支都默认人类是理性人,他们对资源有需要有欲望,并且这种无限的需要直接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三章创新能力是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21世纪人才素质毫无疑问已成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做一名优秀的人才,拥有杰出的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条件。
1创新能力(1)观察问题的能力。
它是指创新主体正确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的能力,它反映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主体在观察活动中的智力体现(2)提出问题的能力。
它是指创新主体在已有知识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存在的问题重新发现和认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3)分析问题的能力。
它是指创新者对于提出的问题,经过相关资料的寻找搜集,分析处理,尝试解决直至弄清问题的整个过程,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性质分析能力,定位分析能力,因果分析能力,趋势分析能力,过程分析能力(4)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指创新者面对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结果,在尚无现成办法可用时,将问题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直至完成目标的全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取决于创新者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指为了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知识和信息,调动自身肢体的潜能,改变客体的存在状态,以适应足体需要的能力。
(5)人际交往的能力。
他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2创新能力开发的基本原理(1)遗传素质原理(2)环境原理(3)实践原理3创新能力开发的有效途径(1)学会学习(2)勤于实践(3)锻炼品质(4)营造氛围4创新能力训练(1)观察能力训练理解观察的特点,遵从观察的要求,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训练(2)问题能力训练培养问题意识,关注问题产生的途径,问题能力训练(3)学习能力训练把握学习能力的特征,理解学习能力的理念,学习能力训练(4)沟通能力训练熟悉沟通程序,掌握沟通技巧,排除沟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