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时褥疮好发部位的体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原,主要引起IgE介导的反应。然而他们中77%的儿童2年后和95%的儿童5年后就无此反应了。婴幼儿在更换奶粉和补钙时易过敏,许多厂商常把奶粉和牛奶蛋白质加入到面包、蛋糕、饼干及肉制品中,建议选购前先看标签说明。若对牛奶蛋白过敏,应禁忌山羊奶和绵羊奶,而不应禁忌母乳。
儿童对鸡蛋的过敏反应轻,对花生过敏的人少于15%。对花生过敏的儿童禁吃坚果,以免引起交叉反应,但松子、栗子和可可果除外。芝麻易和花生发生交叉反应,应常规试验,植物油不在其内。花生过敏一般不引起致命反应。鱼类过敏和贝类过敏都将持续一生。麦类过敏与植物胶有关,它是存在于小麦、燕麦、大麦和黑麦中的一种蛋白质。
预防 Kram mer证实,孕妇的饮食与婴儿的高过敏性无关,怀孕期间勿需饮食限制。母乳喂养是高危儿最好的喂养方法。欧洲专家建议婴儿6个月大时断奶,在英国建议4~6个月断奶,不益过早喂食小麦、奶制品、鸡蛋、鱼类、坚果和花生等食品。
对食物过敏原的理解有许多矛盾的观点和不科学的资料来源,增加了误诊率。由于对严重反应的处理准备不充分,易引起致命反应。而另一个极端是扩大诊断。为处理双重问题,健康中心的教授们应增长知识,增强诊断技术。以便更好处理这类问题。
(李晓娟 王爱民摘 于兰贞校)
〔编校 赵中升〕
241 不同体位时褥疮好发部位的体压〔日〕/藤间幸…∥看护技术.—2003,49 (2).—155
目的 仰卧位与不同角度的侧卧位时褥疮好发部位的体压变化。
方法 研究对象是自愿接受实验,体重指数在22±10%的标准范围内F大学护理专业的18~22岁的10名健康的女学生。时间由2000年10月3日至14日。测量体位有仰卧位、30°、60°及90°右侧卧位4种。仰卧位是头部枕小枕,上肢放于体侧,下肢伸展放平;30°和60°右侧卧位,首先在背部垫三棱柱达到预定角度,取走棱柱后在背部垫一由背部至大腿的长枕以保持体位,头部枕小枕,两腿之间夹着大枕,左下肢比右下肢稍向后放;90°右侧卧位,头部枕小枕,背部枕一与脊柱等长的长枕,平胸放一枕,左上肢放在上面,两膝之间夹一小枕,左下肢稍向前放。测量中保持体位不变。测量部位是仰卧位及侧卧位时易发生褥疮的13处部位。即头后隆起部(以下称头后部)、左右肩胛骨内侧缘向后的最突出处(左右肩胛部)、右肱骨结节(右肩峰部)、右肩胛骨肩峰部(右肩峰后部)、腋中线上肋骨向右最突出处(右肋骨部)、髂骨嵴向右外侧最突出处(右髂骨部)、骶骨部、右股骨大转子部、右侧腓骨头(右膝部)、左胫骨内侧髁(左膝部)、右侧腓骨外侧髁(右外髁部)、右足跟向后最突出处(右足跟部)。研究对象分别采取4种体位,用简易体压仪每个测量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室温20.0~24.0℃,湿度45%~65%,采用医院常用的医用床,铺上弹簧垫、棉垫、纯棉床单,受测对象身着泳装躺在床上。保持体位所用的大枕是63.5×41.5×17.0 cm,小枕是45.0×34.0×11.0cm,均是羽绒枕,上盖有纯棉的枕巾。分析比较各体位时褥疮好发部位的平均体压与各部位的体压,使用统计软件统计。
结果 10名女生的身高150.0~165.2 cm(平均155.7cm),体重47.0~58.0kg (平均51.7kg),BIM19.8~23.0,平均21.3。仰卧位时有体压处均高于32mm Hg 的毛细血管压。最高的是右足跟部78.9 mm Hg,其次头后部62.5mmHg,骶骨部61.3mm Hg,右肩胛部35.2mm Hg,左肩胛部35.0mm Hg,其它部位因未与床接触而无体压。30°侧卧位时无高于32mm Hg的。20 mm Hg以上有:右外髁部29.9m mHg,右大转子部20.1m mHg。10m mHg以下有:右膝部9.0mmHg,左膝部8.6m mHg,右肩峰后
部7.9mmHg。右肋骨部、右肩峰部、右髂骨部、右足跟部及头后部无体压。60°侧卧位时高于32mmHg的只有右大转子部47.4 mm Hg。低于10m mHg的:右肩峰部9.2 mm Hg,右肩胛部6.9m mHg,右髂骨部6.7 mm Hg。头后部及右足跟部无体压。90°侧卧位时高于32m mHg的按高低顺序:右肩峰后部62.2m mHg,右大转子部49.4mmHg,右肋骨部41.2m mHg,右膝部36.0mmHg,其次左膝部31.0mmHg,右髂骨部29.6 mm Hg,右肩峰部28.3m mHg。10mmHg以下:右肩胛部6.5mmHg,右外髁部2.3 mm Hg,左肩胛部2.2mm Hg,骶骨部1.8 mm Hg。头后部、右足跟部无体压。仰卧位及30°、60°、90°侧卧位时平均体压的比较,按高低次序,90°侧卧位时22.3m mHg,仰卧位时21.0mm Hg,60°侧卧位时14.2mm Hg,30°侧卧位时9.9mmHg。右足跟部和头后部只在仰卧时有体压;骶骨部和左肩胛部的体压仰卧位时高(P<0.01),90°侧卧位时低(P <0.01),30°、60°侧卧位时体压无明显差异;右肩胛部的体压仰卧位时高(P<0.01),侧卧位的30°侧卧位时高(P<0.01),60°、90°侧卧位时无明显差异;右外髁部仰卧位时无体压,90°侧卧位时低(P<0.01),30°、60°侧卧位时无明显差异;右大转子部仰卧位时无体压,30°侧卧位时低(P<0.05),60°、90°侧卧位时无明显差异;左右膝部及右肩峰后部仰卧位时无体压,90°侧卧位时高(P< 0.01),30°、60°侧卧位时无明显差异;右肋骨部及右骶骨部仰卧位及30°侧卧位时无体压。90°比60°侧卧位时体压高(P<0.01);右肩峰部的体压90°侧卧位时稍高,与其它体位无明显差异。
讨论 仰卧位时,头后部、左右肩胛部、骶骨部、右足跟部的体压均高于毛细血管压,此时,血流量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增高。压力达到70~110m mHg时,皮肤血流阻断,发生率更高了。仰卧位时足跟部比骶骨部易发生高体压。头后部与骶骨部基本相同。健康人的足跟部、头后部皮下组织薄弱,受压面积小,体压相对集中,易发褥疮。健康人无骶骨的异常突起及皮下脂肪的减少,体压不至于集中于骶骨。但发生褥疮的患者或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存在骶骨异常突起,臀部支撑在较小的面积上,易发褥疮。仰卧位与90°右侧卧位时的平均体压基本相同。仰卧位时有的体压在90°右侧卧时为0或小于10m mHg,90°右侧卧位时体压超过30 mm Hg的右肩峰后部、右大转子部、右肋骨部及左右膝部,在仰卧位时无体压。这两个体位交换时,一些部位解除了压力的同时有的部位体压就超过32mmHg。平均体压最低的是30°侧卧位,其次是60°侧卧位。明显低于另两种体位。仰卧位时体压集中于后身, 90°侧卧位时体压集中于右侧身,而30°和60°侧卧位时后身及右侧身是低体压,这与前两体位的体压分布不同,无过高或过低值,是平均体压。60°侧卧位时右大转子部的体压50mm Hg,而30°侧卧位时没有超过32 mm Hg的部位,30°比60°侧卧位更能有效分散体压。但即便再低的体压,如长时间的压迫,也能发生褥疮。同时要考虑个体差异。为了避免体压高的部位受压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用简易体压计具体了解体压后调整体位。
结论 (1)仰卧位时,右足跟部、头后部、骶骨部、左右肩胛部的体压均在32 mm Hg以上,尤其右足跟部超过70mmHg。
(2)90°右侧卧位时,右肩峰后部、右大转子部,右肋骨部及右膝部的体压在32mm Hg 以上。(3)仰卧位与90°右侧卧位有体压部位完全不同,但好发褥疮部位的平均体压基本相同。(4)30°及60°侧卧位时褥疮好发部位的平均体压明显小于仰卧位及90°侧卧位。(5) 30°侧卧位时的平均体压低于60°侧卧位,60°侧卧位时右大转子部的体压50mmH g,而30°侧卧位时体压没有超过32m mHg的。
(房 颖 王玉芝摘 肖 光校)
〔编校 戚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