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教案
探究自然灾害及其对人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教案
教案一:探究自然灾害及其对人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表现形式2.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3.知晓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4.通过探究自然灾害,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教学重点:1.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2.掌握如何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探究自然灾害,切实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相互影响2.如何从实践出发,增加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教学方式:1.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自然灾害的相关调查和研究2.讨论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对措施3.基于校园环境,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教学内容:1.自然灾害的定义、种类和表现形式2.不同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3.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4.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新闻报道,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表现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和普遍性。
步骤二: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旱、飓风、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步骤三:认识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对措施讨论不同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方法,例如:地震防范、洪涝灾害防治、防风防沙等。
步骤四:进行模拟演练利用校园环境,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步骤五:总结通过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和普遍性,并且明确灾害防范和应对的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进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包括情感态度、认知理解、操作技能等,以期测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小结: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一系列灾害事件,它给人类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自然和谐共处。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方案设计】【新课导入】2010年伊始,世界发生了几次大的灾难。
先是海地和智利先后分别发生7.3级(造成30多万人伤亡,其中包括8名中国驻海地维和人员)、8.8级地震(震后引发的海啸,波及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太平洋沿岸国家)。
3月份,俄罗斯莫斯科地铁又发生爆炸,造成39人死亡。
4月份,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岩浆融化冰盖引发洪水,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气候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我国也是灾难不断。
先是西南地区五省市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造成242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而后4月的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2000多人遇难。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一下,上述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教学建议】自然灾害是伴随着地球演化过程的一种自然变异过程和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是人类持之以恒的重要任务。
要担此重任,了解并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础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并分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必要的知识基础。
重点突破以下几个问题:1.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形成条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以及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读报等方式搜集展示一些近期发生的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变现象的案例,通过对比分析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变的区别,归纳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
2.自然灾害的影响通过分析教材中“不同灾种的灾情报告样例”及不同受灾体在不同灾害中的不同受灾方式的组图,加深对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认识。
注意强调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心理、精神方面的伤害。
对于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容易被人忽视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可以通过森林大火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有毒气体和火山灰污染环境,影响气候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灾情、受灾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地域差异。根据这些关键词,理清楚基本概念,弄明白特性以及成因。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一下几个问题:1.自然灾害发生需要的条件;2.自然灾害的危害的表现;3.自然灾害危害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展区展示要求板书美观大方,内容简洁明了。
PPT展示汶川地震、余姚洪水的图片以及教材图1.1至图1.8展示自然灾害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以及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破坏的差异。
创设
情境
导入
主题
新课导入
【旁白】通过视频我们可知21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水灾、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数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2.5万亿美元、许多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自然灾害的危害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表现出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积极探索的兴趣。
2.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和课前预习,理解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了解自然灾害危害的表现。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条件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员伤亡
(二)财产损失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南极雪崩》、《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展示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的差异以及自然灾害给人类、财产和资源环境带来的破坏。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
了解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等概念。
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和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能结合自然灾害的资料,分析自然灾害产生的条件、造成的影响及地区差异。
自然灾害【自主学习】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诱因:自然异变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 财产、资源3.4.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孕灾环境自然异变一定会形成自然灾害吗?提示:自然异变不一定会形成自然灾害,当自然异变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和损失时,才构成灾害。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3日22时38分许,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驾驶人赵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沿泾川县长庆桥X521线由东向西行驶至2 km +500 m 处(泾明乡山底下村境内)时 ,因操作不当,碰撞路边桥梁防护墩,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7年1月,美国多地迎来降雪。
据报道,冬季风暴席卷了美国多地。
此外,大雪还造成航班延误和取消,南方的主要机场,包括亚特兰大和夏洛特市的机场均受到影响。
除了南部地区遭遇恶劣天气之外,美国东北部和西部也遭遇冬季风暴袭击,出现雨雪天气。
部分州际公路持续几日无法通行,有多起交通碰撞事故的通报。
(1)上面两个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2)要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析材料二中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
提示:(1)材料一不属于自然灾害;材料二属于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是否以自然界异常变化为诱因;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资源破坏等,即对人类社会是否造成破坏。
(3)材料二中的孕灾环境:大气圈、水圈;致灾因子:冬季风暴;受灾体:人员、财产和资源。
【核心归纳】1.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自然灾害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政策措施及实际操作。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相互交流,整合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内容涵盖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特别是地震、台风、洪水等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自然灾害分析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二)教学设想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关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分析其成因、影响及我国相应的防范措施。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自己所居住地区或熟悉地区的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图,并分析其成因。要求图文并茂,标注清晰。
3.学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加强实践操作,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引言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星球,其中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是他们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和管理。
1. 自然灾害的概念• 1.1 定义和解释• 1.2 自然灾害的分类2. 自然灾害的成因• 2.1 地震• 2.2 飓风和台风• 2.3 洪水和暴雨• 2.4 干旱• 2.5 火山喷发• 2.6 山体滑坡3. 自然灾害的影响• 3.1 人类• 3.2 环境• 3.3 经济4. 自然灾害的管理与减灾• 4.1 预防与减灾• 4.2 应急响应和救援• 4.3 复原和重建• 4.4 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5. 自然灾害案例分析• 5.1 中国汶川地震• 5.2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5.3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6. 自然灾害与全球变暖• 6.1 气候变化的影响• 6.2 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灾害风险7. 地理技能的应用•7.1 地图阅读和制作•7.2 数据分析和统计•7.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使用8. 教学资源和活动•8.1 视频和影片•8.2 网络资源和交互式教材•8.3 实地考察和观察活动•8.4 借助地理软件的模拟和模型结论通过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对自然灾害的深刻理解。
他们将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影响和管理方法,同时也能从案例分析中学习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通过实际活动和技能应用,学生将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并能积极参与班级和社区的自然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为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一、课标要求: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法。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灾害观念。
四、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难点:1.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2.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
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一、自然灾害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高三上册地理人教版教案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高三上册地理人教版教案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
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板书设计】
教师教、导过程设计
四、【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2022.5.12汶川大地震……。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
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讲授新课]
一、自然灾害(板书)
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转承]那么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哪些条件呢
2、形成具备两个条件:
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定义表述为:
造成
[点拨]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圈
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当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无论其
程度大小,只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造成损失就形成自然灾害。
[点拨]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
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了解不同类型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和灾害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
二、教学内容1.定义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2.分类介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等常见自然灾害;3.讲述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4.探讨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5.研究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3.自然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讲授;2.互动式探究;3.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1.概念和特点1.定义: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其特点;2.特点:自然发生、时间性、不可预测性、区域性。
2.分类介绍1.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2.气象灾害:台风、龙卷风、洪涝、旱灾、冰雪灾、暴雨、干热风、沙尘暴等;3.水文灾害:洪水、旱灾、涝灾、渍涝等。
第二节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1.地质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2.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3.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气象灾害的影响1.地质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3.农业、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4.环境受到破坏。
3.水文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2.农业和城市建设受到严重破坏;3.水质受到污染。
第三节自然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1.防范措施1.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测;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3.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2.减灾措施1.灾后重建;2.加强环境保护;3.强化公民意识和教育。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2.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产生的影响;3.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4.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自然灾害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自然灾害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成因和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教案。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个方面。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地球自身的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风暴等。
这些自然因素与地球的内部构造、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等密切相关。
(1)地震:地震是因地球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两种类型。
构造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造成的,而火山地震则是由火山岩石的运动引起的。
(2)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喷出地表而引起的,其喷发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火山喷发。
(3)洪水:洪水是由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等原因引起的,可以分为河道洪水和河口洪水两种类型。
河道洪水是由于河流水位上涨而引发的,而河口洪水则是由海潮和风暴引起的。
(4)风暴:风暴是由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引起的,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2. 人类因素人类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引发的灾害,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发、环境污染等。
这些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
(1)森林砍伐:大量的森林砍伐会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土壤暴露,土壤侵蚀加剧,从而增加了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2)土地开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会破坏土壤结构,引起土地沉降和地面塌陷,增加洪水和地震等灾害的发生。
(3)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增加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广泛的影响,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1. 经济影响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冲击。
灾害引发的破坏和损失会导致重建和修复的巨大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破坏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减少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
2. 社会影响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选修五地理学案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内涵、形成条件,学会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来描述自然灾害;2.掌握自然灾害带来的多方面的危害及其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通过举例、归纳、总结,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并进一步思考人地相互作用的实质;2.通过资料和图片的分析,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可抗拒性,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树立对自然灾害危害性的科学认识,培养对受灾地区和灾民的同情与援助的人文精神;3.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定义;2.自然灾害的内涵和各方面的危害;3.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教学难点:在理解灾情的涵义的基础上,从自然灾害系统观的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自然灾害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及其形成机制。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媒体报道的相关新闻材料及图片教学过程一、自然灾害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组为单位,分成四组讨论,课本第二页的思考题,一组一题,然后派代表发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成具备两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灾情的大小判断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1)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与自然现象最大的区别就是要对人类社会产生损害。
高中精选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教案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习重点、难点】1.自然灾害的影响2.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3.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自学探究】知识结构年印尼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A.哥伦比亚的火山B.印尼的火山C.台湾的火山D.日本的火山3.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B.人口密度不同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D.太阳高度不同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2006年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化碳中毒。
B.2006年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C.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
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D.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
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A .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地质灾害6.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损失 D.环境受到污染7.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月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造成8万人死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习重点、难点】1.自然灾害的影响2.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3.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自学探究】定义:由于造成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作为诱因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形成条件作为承受灾害的圈孕育灾害的环境圈圈圈灾情环境自自然灾害系统致灾受灾体然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孕灾环境灾灾情大小的影响因子害伤害;心理和伤害人员伤亡脆弱群体:及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不易受灾害损害群体影经济损失:财产损毁自然灾害财产损失响的影响(灾情)经济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方面等的损失具有和隐蔽性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具有(可再生、非可再生)影响因素: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发展水平和灾害具体差异【能力提升】知识结构事件现象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定义灾害事件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及其影响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导学案
5.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时目标】了解:1.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概念。
2.自然灾害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掌握:1.自然灾害的定义、形成条件和危害。
2.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应用:结合实际,认识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的形成机制。
【使用说明】1.先精读一遍教材,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自学二次阅读并回答;2.若预习完可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完的正课时再做,;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课前预习案】一、自然灾害1.概念:____________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_________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1)诱因:____________。
(2)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和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共同作用。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灾情的衡量标准:____________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灾害表现(1)人员伤亡生理伤害:人体死亡、_______①伤害类型心理和精神伤害:______、忧愁、痛苦②群体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承灾人群中的脆弱群体,而青壮年男性相对不易受损伤。
(2)财产损失①直接经济损失:作物、_____、林木、_____、道路、机场、船舶、_____、文物古迹等造成损毁。
②间接经济损失原因:停产停工、__________等。
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①特点: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②差异⎩⎪⎨⎪⎧非可再生资源:被毁后_______________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_____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①相关因素:_______________与防抗灾能力。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自主学习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2)自然灾害是指由于__________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关系: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__________,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自然灾害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__________作为诱因;二是要有__________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__________。
(2)自然灾害孕育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3)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________)、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___________)和承受灾害的客体(______________)三者的共同作用。
★合作探究1.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总结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二、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1.人员伤亡(1)自然灾害带来的__________是相当惨重的,同时在灾害中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伤害。
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的首要防治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
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
异。
【学习重点、难点】
1.自然灾害的影响
2.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
3.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自学探究】
定义:由于造成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作为诱因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形成条件
作为承受灾害的
圈
孕育灾害的环境
圈
圈
灾情
环境
自
自然灾害系统 致灾
受灾体
然
灾
害伤害;心理和 伤害
脆弱群体:
及
不易受灾害损 害群体
影经济损失:财产损毁
财产损失
响 的影响(灾情) 经济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
构和管理方面等的损失
具有 和隐蔽性
自然资源
与环境破坏 具有 (可再生、非可再生)
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的危害
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发展水平和灾害 具体差异
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781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解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万人死亡。
据此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A.哥伦比亚的火山
B.印尼的火山
C.台湾的火山
D.日本的火山
3.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006年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
化碳中毒。
B.2006年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
C.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
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
D.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
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
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A .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地质灾害
6.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损失 D.环境受到污染
7.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月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造成8万人死亡。
据此回答8-10题。
8.苏门答腊岛附近(东六区)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时间为()
A.26日2时9分 B.25日22时9分 C.25日零时9分 D.26日23时9分
9.当地震发生时,地球位于运行轨道的()
A.近日点附近 B.远日点附近 C.春分点附近 D.秋分点附近
10.下列属于地震灾害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火山爆发、地震,水灾,
热带风暴。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热带风暴迁居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12.读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等。
(4)由图可见,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
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是、
和,灾情的形成是该三因素的结果。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A 6.B 7.B 8.B 9.A 10.A
二、综合题:
11. (1)岩石圈水圈大气圈(2)致灾因子强度不同、受灾体的易损性不同(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含量高的中、低纬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12.(1)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2) 自然异常。
(3) 人类社会、自然资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4)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综合、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