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歌意象集锦
(完整word版)诗歌常见意象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 .南浦,长亭——送别之所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14.羌笛——凄切之声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完整版)诗歌意象集锦

诗歌意象集锦(一)自然万物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事人非的感慨。
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
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洞庭青草》)“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如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
如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②历史存在.如“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灏《黄鹤楼》)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
如“明月清风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草木”意象:①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关键信息项:1、意象名称2、意象含义3、相关诗歌举例4、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11 意象名称:月亮111 意象含义:在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含义。
它可以象征团圆,因为月圆之时人们渴望亲人相聚。
同时,月亮也能代表思念,游子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爱人借月遥寄相思。
此外,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
112 相关诗歌举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1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通常传达出孤独、寂寞、思念、惆怅等情感,营造出清幽、静谧、悠远的氛围。
12 意象名称:柳树121 意象含义:柳谐音“留”,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惜别之意。
柳枝的柔软、细长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婀娜多姿。
122 相关诗歌举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2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多传达出离别、伤感、忧愁的情感,营造出凄楚、哀怨的氛围。
13 意象名称:梅花131 意象含义: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孤傲的品质。
也常被用来隐喻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132 相关诗歌举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13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坚韧、不屈、高雅、脱俗的情感,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氛围。
14 意象名称:菊花141 意象含义:菊花一般在秋季开放,不与百花争艳,象征着隐逸、淡泊、高洁的品格。
142 相关诗歌举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4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闲适、悠然、超脱、清雅的情感,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氛围。
15 意象名称:鸿雁151 意象含义: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春季北归,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一、地点类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浮萍:漂泊不定三、动物类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诗 歌 意 象 大 全

诗歌意象大全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
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这些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
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来说,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不失为一条捷径。
笔者搜集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稍加整理说明,希望对大家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有所帮助。
1.飞鸟:自由的灵魂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音。
生命的缺撼在艺术中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
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诗佛”王维“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
宋代文豪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则有“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的词句。
他们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
“没”是一个延续性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在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古代诗歌意象总汇

古代诗歌意象总汇古代诗歌意象总汇如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100个(五篇范文)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100个(五篇范文)第一篇:古代诗歌常见意象100个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代表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17.关山关塞山河。
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古代诗歌常考100个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锦第一种:按类别归纳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
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
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
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中国古代意象诗歌大全

中国古代意象诗歌大全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人需要根据肯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足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中国古代意象诗歌,仅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意象诗歌11、咏新竹际智〔清代〕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笋称新竹,出土尖尖。
其之始也,小极,细极,嫩极,毫不起眼。
究竟是观看敏锐,想象丰富的诗人,际智从这才冒出土面的小小新竹,已然看出了其擎天之志,入云之势,化龙之概。
这种想象,以及将想象注入诗行,本身便是一种智能和魄力。
际智自号愚庵,其实何曾愚也。
际智斋室,号为茎草堂,自比一茎小草,孰知不也是一棵志欲凌云的新竹?诗写得精炼,生动,警策,颇有力度。
2、题李次云窗竹白居易〔唐代〕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咏竹诗。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妙品行。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借竹言志,对竹子赞誉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临时的心理平衡。
3、题画竹郑燮〔清代〕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这诗的就是老幼皆知的郑板桥,他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怜悯人民疾苦,常借竹石来题写自己的性格。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赞颂了竹子在恶势力面前,不畏强暴,挺然相斗的精神,也可以看作是他本人性格的写照。
诗的大意说: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英勇直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中国古代意象诗歌21、竹石郑燮〔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有很多,其中包括地点、植物和动物类。
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长亭是陆上送别之地,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XXX象征着离恨,而芭蕉和XXX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梅花在唐宋时期已成为高洁人格的象征,而松柏则常用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则寄寓富贵之意。
黍离则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而桑榆则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XXX则常与离情相关,柔弱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草木常用来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动物类中,杜鹃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乌鸦则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在《诗经·豳风·七月》中被描写为“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述了它们的活动规律。
古人认为蟋蟀的鸣声和织机的声音相似,因此在古诗中被直接称为“促织”,如XXX的《齐天乐》中“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蛩也是指蟋蟀的古称。
蝉被用来比喻品行高洁,而猿的啼声则表达了悲哀和忧伤的情感。
在古代诗歌中,大雁被视为传递信件的信使,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和鹧鸪也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代表理想和追求,鱼象征自由和惬意,而鹰则象征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和事业的成功。
狗和鸡则代表着生活气息和田园生活,(瘦)马则代表奔腾、追求和漂泊。
乌鸦则被用来表达哀伤,沙鸥则象征飘零和伤感。
羌笛和XXX是古代的乐器,常常在边塞诗中出现。
羌笛发出凄切的声音,而XXX则常用于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
在古代诗词中,望云思友、见XXX是常用的手法。
明月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愁,而水则常常与XXX的愁思联系在一起。
冰雪则被用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
海象征着辽阔、力量、深邃和气势,海浪则代表人生的起伏,而江水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和绵长的愁苦。
烟雾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的朦胧、惨淡和前途的迷惘渺茫。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汇编大全(一)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汇编大全(一)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集锦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集锦(一)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
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
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杜鹃——哀怨、悲伤、凄凉。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鱼——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
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指代书信。
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精品]
![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4d73f72be1e650e53ea9902.png)
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常以折柳相赠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一)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兰花诗如: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一、月。
月在古代诗歌中是极为常见的意象。
月亮常常代表着思念之情。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看啊,李白这哥们儿抬头看到天上那一轮明月,一下子就想起自己的故乡了。
为啥月亮能和思念挂钩呢?可能是因为月亮不管在哪儿看到都是同一个,古人就想啊,自己在这儿看着月亮,远方的亲人说不定也在看着同一轮月亮呢,就像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
还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这个道理,不管相隔多远,只要看到月亮,就感觉彼此有了联系。
而且月亮还有一种孤独寂寞冷的感觉,苏轼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在那种空旷的环境下,月亮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就像诗人自己孤独的心境一样。
二、柳。
柳这个意象啊,那可大有文章。
它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在送别诗里经常用到柳。
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个送别的场景里,柳色青青,其实就是在暗示着诗人想要友人留下来。
就好像柳在那儿说:“朋友,别走呀。
”柳树柔软的枝条,也有一种依依惜别的姿态,就像分别时人们那种不舍的情感,拉着朋友的衣角,不想让他走呢。
三、雁。
大雁在诗里也很有讲究。
大雁是候鸟,每年都会定期迁徙,所以常常用来表示游子的漂泊。
比如说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外漂泊,看到大雁往南飞,就想让大雁把自己的家书带回去。
大雁就像是一个信使,可是又有点不靠谱,因为诗人也不知道大雁到底能不能把信带到。
而且大雁一般都是成群结队地飞,这又和人的孤独形成了对比。
一个人孤零零地看着一群大雁飞过,那心里的孤独感啊,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了。
四、菊。
菊在古代诗歌里那可是高雅的象征。
陶渊明可是菊的头号粉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种着菊花,采着菊花,那日子过得可悠闲了。
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还能傲然挺立,这就体现出一种高洁的品质。
就像那些不随波逐流的君子,在污浊的世界里保持着自己的清高。
(完整版)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完整版)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柳:送别, 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竹:气节积极向上。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桃花: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寒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双鲤:代指书信. 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古诗词意象大全

古诗词意象大全一、月。
月在古诗词中是极为常见的意象。
月亮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孤独又永恒,就像一个默默注视着人间百态的旁观者。
在思乡诗里,月简直是“思乡大使”。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单直白。
诗人抬头看到那轮明月,一下子就触动了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
明月照着他,也照着他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仿佛通过月亮就能和故乡建立起某种联系。
在表达爱情的诗词里,月也常常出现。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灯也还在那里,可是心爱的人却不在身边了。
这里的月就烘托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让这种思念爱人的情绪更加浓郁。
二、柳。
柳谐音“留”,所以在送别诗里那可是常客。
古人送别时,看到柳树就像看到了不舍的情绪实体化了一样。
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这个送别的场景里,柳树刚刚被清晨的雨洗刷过,鲜嫩翠绿。
这清新的柳色,一方面描绘出了送别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留恋。
就好像柳树在说:“朋友啊,你别走呀。
”三、雁。
大雁是候鸟,每年都会按时迁徙,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地飞行,排成整齐的队列。
这种特性让它在古诗词中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游子思乡的诗词中,大雁就像是远方故乡的信使。
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外漂泊,思念家乡却不知道家书该怎么寄回去,突然看到大雁飞过,就希望大雁能把自己的思念和家书带回洛阳的家中。
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身影,就像是连接游子和故乡的一条无形的线。
而且大雁总是成双成对,要是在诗词里看到孤雁,往往就会和孤独、离群联系起来。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这只孤雁不吃不喝,不停地鸣叫着寻找自己的群体,那种孤独感和对群体的渴望,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四、酒。
酒在古诗词里可是个“情绪放大器”。
高兴的时候喝酒,那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在听到可以还乡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喝酒唱歌,仿佛要把所有的喜悦都在酒中释放出来。
而忧愁的时候喝酒,就像李白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完整版)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古典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1、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2、芳草: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7、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8、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6、牡丹:象征高贵、富贵。
9、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1、杜鹃——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孤雁(孤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表示惆怅。
7、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8、蝉: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三)、乐器乐曲类: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四、送别场所:1、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长亭:陆上的送别场所。
3、西楼: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
古代诗歌艺术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艺术意象大全一、自然意象1. 春天:花开、鸟鸣、春雨、绿草萌动等。
2. 夏天:阳光、炎热、蝉鸣、树荫等。
3. 秋天:秋风、落叶、丰收、黄昏等。
4. 冬天:寒冷、雪花、白雪皑皑、冰封等。
5. 山水:江河、湖泊、山峦、岩石、云彩等。
二、人物意象1. 忧伤:哀叹、伤心、惆怅、叹息等。
2. 喜悦:欢笑、歌唱、笑语、愉悦等。
3. 苦难:痛苦、哭泣、受罪、艰辛等。
4. 朝代:皇帝、宰相、文人、士兵等。
三、动物意象1. 鸟类:黄鹂、燕子、杜鹃、鹰等。
2. 动物:虎豹、猿猴、鱼龙、马匹、牛羊等。
3. 昆虫:蝴蝶、蜜蜂、蚊蝇、蟋蟀等。
四、植物意象1. 花朵:牡丹、菊花、梅花、荷花等。
2. 树木:松柏、柳树、桃树、樱花树等。
3. 庄稼:稻谷、麦田、禾苗、果实等。
五、景色意象1. 雨雪:雨滴、雪花、冰凌、彩虹等。
2. 月亮:明月、皓月、寒月、圆月等。
3. 夜晚:漫天星斗、繁星、夜色、夜幕等。
4. 宫殿:金碧辉煌、宏伟壮丽、华丽等。
六、情感意象1. 爱情:相思、思念、郁郁寡欢、喜悦等。
2. 友情:忠诚、同道、相伴、亲密等。
3. 思乡:思家、忆祖、乡愁、渴望等。
4. 忧国忧民:忧国、思国、爱国、忘我等。
七、宗教意象1. :莲花、佛像、念珠、经书等。
2. :仙山、仙人、仙草、仙女等。
3. 儒家思想:圣人、君子、仁义礼智等。
以上为古代诗歌常见的艺术意象,它们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使诗作更加丰满而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意象集锦(一)自然万物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事人非的感慨。
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
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洞庭青草》)“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如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
如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②历史存在。
如“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灏《黄鹤楼》)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
如“明月清风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
如“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
“草木”意象:①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②乐景写哀。
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芳草”意象:离恨愁情。
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别愁绪。
“芭蕉”意象:代指离情别绪。
如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梧桐”意象:凄苦悲凉悱恻。
如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梅花”意象:①高洁人格的象征。
如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②孤芳自赏、孤高自许。
如陆游“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用冰清玉洁的梅花凸显不同流俗的品质。
“菊花”意象: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志向高洁。
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般高洁品格的激赏与追求。
“松柏”意象:孤直坚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另外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则有飘零之意。
“莲”意象:“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虫鱼鸟兽类“蝉”意象:①品行高洁清高。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②孤独无助孤苦无告。
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杜鹃”意象:①孤独悲苦。
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②乡思乡愁。
如范仲淹:“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鸿雁”意象:也叫“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乌鸦”意象: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
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蟋蟀”意象:又名“促织”,古典诗歌中有“怀念征人”之意。
如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等。
“猿啼”意象: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
如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鹧鸪鸟”意象:①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②“鹧鸪”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
如“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燕”意象:①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②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人间万象1.静态物象。
“舟船”意象:①寄托游子漂泊之感。
如李商隐《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②倾诉追求自由放行天下的灵魂解放感。
如“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韦庄《西塞山下作》)“南浦”意象:惜友送别。
“南浦”本是水边送别之所,古人作为惜友送别的代称。
如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等。
“长亭”意象:古人送别之所,有“离愁别意”。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羌笛”意象:是西域的一种乐器,古诗中有凄切怀乡之意。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琴瑟”意象:①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如《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②比喻兄弟朋友情谊。
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秋水”意象: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
如《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红叶”意象:传情之物,也指以诗传情。
如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红豆”意象:红豆即相思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2.动态物象“登楼、倚楼、凭栏”意象:①“倚楼”多为哀伤幽怨之情。
如“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如“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王禹偁《点绛唇》)“捣衣捣练”意象:“捣衣”是在衣服做成之后进行捶捣。
古诗中称为“寒砧”“清砧”或“暮砧”,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如“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晏几道《少年游》)一、了解古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借景(物)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对于比喻,我们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体之间的相似点。
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
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拟人和拟物。
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
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
比拟与比喻不同:(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2)比喻中喻体(作比的事物)都要出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