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doc

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现象”部分,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二的相关习题。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

3.各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4.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5.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导学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1.各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活动三的内容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导学四典例解析1.学生独立完成例题1〜3。

2.抽查2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1,不足之处对应师傅进行补充。

3.抽查4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2,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4.抽查6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抽查8组5号同学展示例学法指导: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考虑惯性的大小时,只看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例2放在一辆足够长的表面光滑的平板上的两个物体,随着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会(不考虑空气阻力)(A )A. 一定不相碰.B. 一定相碰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学法指导: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小车在水平方向中不受阻力的作用,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3有一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里脱落一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A )A.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再下落B.以原来的速度仍然匀速向上运动C.立即下落D.以上的说法都不对学法指导: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在离开气球后,要以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但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________ , 上升的速度减小到瞬间停止。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达标测评】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下.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B )3,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6.抽查9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

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掌握其内容和意义。

2. 学习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2. 学会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阻力板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停下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受到不同阻力时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意义: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一个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不受外力的物体?进一步探讨牛顿第一定律的局限性。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课件: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2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课件: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2
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牛奶将会向左洒出,因为杯子突
然向右运动,而牛奶由于惯性要保持原 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左洒出.
2.跑动中的人,脚被石头或绳子绊住时,为什么会向前跌倒? 答:因为脚被绊住就停止了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会 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会向前跌倒.
3.请举出生活中我们利用惯性的例子.比比看,谁想到的例子最
第2课时
1.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知 道惯性的定义.
2.能用惯性知识去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惯性现象.(重点) 3.知道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同学们,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行驶中的汽车如果突然 刹车,乘客身体会前倾;而当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则会 向后仰.你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学完本节课后,相信你能找 到满意的答案.
车在( D )
A.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 B.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
C.刚开始突然启动时
D.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自己喜欢的 一种方式(如框图、列表、知识树)总结出来,以便和同学 们分享.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它作既用有大小,又有方向,它们有本质的不
同.因此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也不能认为能用力克服惯性.
(4)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
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运
动状态越
改变.所谓“船小好调容头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均
填“容易”或不“容不易容易”)
1.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向右推动杯子,如图8-1-2所示,将
多. 答:洗手后甩一下手,可以把水甩掉;衣服上有灰尘,拍拍 就干净了.
4.惯性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请举出交通安全规则中与惯性有关 的规定.比比看,谁知道得最多.

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惯性及其应用

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惯性及其应用

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惯性及其应用课前预习归纳1.惯性的利用与防止:(1)利用:_____________(2)防止:____________、安全气囊等课堂基础落实1.炮弹射出炮膛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炮弹具有__________,炮弹在飞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方向而做曲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是因为炮弹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

2.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__________运动。

3.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抖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__________,还保持原来的__________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

4.(2012•咸宁)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B8.(2011•武汉)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A.用力压吸盘使它贴在光滑的墙面上B.用力捏自行车的手刹使它停下C.用力向下砸锤柄使锤头套紧D.用力拉弓使弓弯曲9.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向前倾说明人具有惯性B.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C.人向前倾说明车具有惯性D.人向前倾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9题)(10题)10.如图为某同学拉着一盛水的器具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的现象示意图,对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B.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C.图(a)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D.图(b)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11.(2012•烟台)调皮的小明随父母乘船去长岛旅游,来到船上,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如图所示).由于船在行进中,所以父母很担心小明蹦起后,船走开他会落入水中,但小明蹦跳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题)(12题)(13题)12.如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_____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13.(2012•巴中)如图所示是小张设计的物理探究小实验.当突然弹出硬纸片时,鸡蛋将掉进杯中.这是因为鸡蛋原来是静止的,当突然弹出硬纸板时,鸡蛋由于_________还要保持静止状态.综合探究14.(2012•山西)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大梦远远看见红灯亮起,就停止了蹬踏,车在自由滑行后,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她又想如果是雨雪天气,滑行距离又会怎样呢?车滑行的距离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她进行了实验探究.她猜想:①车滑行的距离与车速有关.②车滑行的距离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猜想①探究方案:用圆柱形的玻璃瓶模拟车轮滚动,把一个玻璃瓶分别放在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让它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_________继续向前滑行.(2)根据实验记录,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所得结论,写一句交通警示语(要求简明扼要)_________.(4)利用上述圆柱形玻璃瓶探究猜想②时,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

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
思考:1、地面上放着铅球和乒乓球,一阵风吹 来,哪个球容易被吹走?为什么? 2、兔子可以在跑动的过程中轻易地转过身来, 大象可以吗?为什么? 3、为什么很多战斗机在飞行的过程中要抛掉 副油箱?
2.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 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所以 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作用”, 只能说物体“由于或具有惯性”。
复习回忆:
1.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要让小车从斜面
这样做的目的

滑下,
2. 实验中: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运动的距
离越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推理:如果受到的
阻力为零,小车将

3. 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二、惯性: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我们常常利用惯性。
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雨雪天减速增大车距
开车系安全带
练习:
惯性是物体的 自身属性
1、关于惯性,下列说正确的是( B ) A.只有不受任何力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C.汽车只有在紧急刹车时才有惯性 D.汽车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随车停止运动,人的上身 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 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汽车突然开动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起动时,人的脚随车开始 运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静止的 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概念解读
1.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越强, 即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 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 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则两个小球 (假设车身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在行驶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气泡水 平仪,水平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的运动状 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
牛顿第一定律是怎么表述的?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怎么总结出来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
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 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什么是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 种性质叫做惯性
质量大小

1.当头发上有雨水时,甩一下头发,雨水就会飞离头发,这是 因为________具有惯性的缘故。
2.高空飞行的飞机要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必须提前投弹,这是 因为炸弹具有________,离开飞机后仍________。若在目标的 正上方投掷,则会落在目标的________(填“前方”、“后方” 或“正上方”),所以必须提前投掷。

铁钉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汽车的状态不容易,改变说 明惯性与 有关。 速度慢的物体容易停下来,说明惯性小,速度快的物体 不容易停下来,说明惯性大,这句话正确么?惯性的大 小和速度有关系么? 错误。例如,假如相等质量的物体,一个速度为10m/s, 一个为5m/s,如果它们所受的力相同,都只改变1m/s的 速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是相同的,会在相同时间内发生 改变。如果物体是停下来,速度改变量是不相同的,不 能放在一起比较。所以惯性和速度大小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PPT课件(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PPT课件(人教版)

当堂检测1(3分钟)
同步课堂本P13
例1 如图1-甲所示,快速抽出纸币时,玻璃瓶还稳稳地立在桌面上,
这说明静止的物体___具__有___惯性;两小车A、B按如图1-乙所示方式放 置,推着小车A使二者一起运动,突然小车A撞到前方花坛边缘停下,
而小车B仍向前滑动,这说明运动的物体__具__有____惯性。(均选填“具
课堂小结(3分钟)
(2)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的脚已随车开始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 __惯__性____要保持本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身体会___后__仰___(选填“前倾” 或“后仰”)。 3.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套锤头是___利__用___惯性,系安全带 是为了__防__止____惯性带来的危害。
自学指点1(1分钟)
自学内容:课本P18第1自然段、“想想议议” 自学方法:阅读课本,标重视点;观看视频等 自学要求: 1、什么叫做惯性? 2、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惯性现象有哪些? 3、如果物体没有惯性,会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自学,教师巡查(3分钟)
自学检测1(3分钟)
1、一切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__静__止___或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_状态。即 原有运动状态_保__持__不__变___。
B.具有惯性
C.获得了巨大的惯性力
D.失去了惯性
当堂训练(10分钟)
3.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下列交通安全警示语中与惯性无关的

( A)
A.制止逆行
B.请系好安全带
C.请勿超载
D.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当堂训练(10分钟)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将水从盆里泼出去 B.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C.理发后抖动围在身上的布,将碎发抖掉 D. 铁饼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快速旋转

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9

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9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 如果物体没有惯性,那么就不会存在牛顿第一
定律这一规律.所以说惯性是因,牛顿第一定律是果.
知识点四 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掷铅球
紧固 锤头
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维持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力,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C)
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立即静止
讨论: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飞机应 当飞到目标上空再投弹,还是提前一 段距离?为什么?
飞机投弹
谢 谢!
(见教材P19动手动脑学物理)
1.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明认为,一切物 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总是静止的; 小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不受力总 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惯性、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 有受到力的作 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 态.
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
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 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 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 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 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 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3.1

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3.1

11.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 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起跳,则( ) A.向北跳最远 B.向南跳最远 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 D.无论向哪个方向跳都一样远 12.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汽车右侧方向跌倒 D.向汽车左侧方向跌倒
8. 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 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 )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10.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 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那种情况 出现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 A.车速太快 B. 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5.目标练习:
(1).下列几种现象中惯性最大的是( A.滑雪的运动员 B.静止的列车 )
C.飞奔的猎豹
D.漂浮的氢气球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
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在月亮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D物体的惯性与速度,位置运动状态无关
一、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体______的作用, 原来静止的物体____________,原来运动的物体 _____________,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______ 2.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固有的一种_______ 3.思考教材P18的想想议议,试着分析原因?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惯性的大小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相扑选手又称惯性男子
火车的惯性比较大
物体的惯性越大,理解为: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物体的惯性越大,静止的物体越不容易运动;运动的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
牛刀小试
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③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脚被绊住后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 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④汽车突然刹车(或减速)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与车厢间的摩擦而随车静止, 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 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二、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①如图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 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 没有随金属片飞出。你能说说发生这 一现象的原因吗?
静止的小球没有受到击打力的作用。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 的性质,所以没有随金属片飞出,而是落入支座上的凹槽中 。
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的方法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③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 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的人原来与车共
同处于运动状态。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D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牛刀小试
2、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C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课件

2、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 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在?(不计空气阻 力)( )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 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 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 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 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 倒。
汽车突然启动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突然起动时,坐 在车上的人会怎样?
汽车突然刹 车
当汽车突然刹车时,坐在车上 的人会怎样?
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即是运动还是静止)
3、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不是一种力。所以 不能说“受到惯性”或“惯性的作用”,只能说 “由于惯性”或“某物体具有惯性”。
3、惯性反映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惯性 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4、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 性越大。
惯性的利用
掷铅球
跳远
拍打灰尘 紧固锤头
惯性的防止
减速慢行
禁止超载 开车系安全带
本课小结
牛顿第一 定律
惯性
及时练
1.在举行的中小学运动会中,涉及了一些物理现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乒乓球比赛时,球在空中飞行,所有的力全部消失, 球一定落向地面。 B、百米比赛时,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运 动员受到惯性的作用。 C、跳远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 得更远。 D、足球比赛时,守门员手中抱的足球也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汽车启动车上的人向后倒
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向后倒,右转左倒,左转右倒
物体的特性——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 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要求: 1.完成迅速拨动铁片的动作。 2.完成打击小球动作。
要求: • 1.完成迅速抽纸动作。 • 2.完成打击棋子动作。
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的 性质。 ——惯性
3、研究对象由于 惯性要保持原来状态。
1、小车与木块原来一起运 动。
2、小车遇障碍突然停止运 动。
3、木块由于有惯性,保持 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前 倒。
•飞机投弹
讨论: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飞机应 当飞到目标上空再投弹,还是提前一 段距离?为什么?
投弹前:飞机和炸弹都 一起向前运动。 投弹后:飞机将继续 运动 ,炸弹由于 惯性 仍然保持向前运动,所以不能到目标上空 再投弹。
• 不对。物体在一个方向上不受力(或合力为零), 或受力可忽略时,在这一方向上该定律都适用。
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例如在地面上滚动的足
v
球会慢慢停下来的原因
是由于球受到地面对它
f
的摩擦力f,使球由运动状
态变为静止状态.
运动的汽车, 刹车后为什 么还要向前 行驶一段距 离?
么措施?但车还是要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是什么原因? 车停下后,惯性消失了么?
跳远运动员助跑后,飞身一跃,靠自身的惯性, 在空中继续前进,以提高成绩.
总结: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惯性与物体 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等外部条件无关。
思考:1、惯性既然与外部条件无关,那么惯 性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第2课时惯性本节课的设计围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展开.实验的验证和生活现象的列举是本节课必需的.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引入惯性概念,利用惯性知识分析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强化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本,因其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要求:1.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关键是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惯性现象.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对惯性的学习中,这仍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知识与技能1.知道惯性的概念.2.理解惯性,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惯性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惯性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惯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正确解释惯性现象.难点:利用惯性知识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课时(第2课时)本节课用到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惯性演示仪、多媒体课件.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8-P19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基本的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跳跃旅行”.上小学的小强同学听老师说,由于地球自转,当地地面的速度大约是360 m/s,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地球既然转得这么快,那么当自己跳起来落回地面时,地面一定转动了一段很大的距离,自己就不会落在原地,所以只要不停地跳跃,就能免费周游世界.【设置疑问】下课后,小强便急忙跑到操场上去试,他使劲向上跳,但总是落回到原处.小强怎么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能帮他解开这个谜团吗?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解释问题.(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进行新课(一)惯性演示实验:为什么钢球没有随卡片飞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急刹车时的视频.急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前倾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和观看视频思考并讨论原因.教师引导点拨得出惯性的定义.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教师提问:地球上的物体有惯性,太空中的物体有惯性吗?固体有惯性,液体和气体有惯性吗?人行走时有惯性,静止时有惯性吗?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并总结: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教师强调: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教师讲解: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惯性现象.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哪些惯性现象呢?学生思考后举例: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乘客向后倾倒;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教师:能否就上面列举的惯性现象进行解释?学生: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乘客的脚已随车向前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这时乘客就要向后倒;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时,手柄突然停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斧头就会牢牢地套在手柄上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惯性的概念,具体事例分析,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惯性现象的良好习惯.)【对点训练】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不论运动状态怎样都具有惯性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时才具有惯性C.物体在有外力作用而运动状态改变时才具有惯性D.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时才具有惯性【答案】A(二)惯性的利用和防止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惯性的利用.惯性的利用: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你了解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实例并加以分析.惯性的防止:凡事有利就有弊,惯性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弊端,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其利、防止其弊.)【对点训练】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B.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C.小轿车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D.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可以套紧锤头【答案】C三、学以致用1.对以下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车在恒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受到向前的惯性力C.竖直上抛的物体,脱手后仍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桌面上运动的小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小球具有的惯性消失了2.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到原处,因为( )A.从人跳起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B.人跳起瞬间,车厢内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一向前的力,带着他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3.下列各场景中,属于需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A.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B.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C.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D.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答案】1.C 2.A 3.D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体会?1.什么叫惯性?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2.惯性的利用和防止.第2课时惯性一、惯性1.定义2.惯性和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惯性的利用和防止惯性既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也有对我们不利的一面1.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循环多反馈、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以及视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很多环节都为后续的探究埋下伏笔,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顺畅地完成概念建立、实验探究等环节,省时高效.2.为了降低难度,突破重点,整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一点,消化一点,掌握一点.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牛一定律(第二课时)

牛一定律(第二课时)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2、会正确地解释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3、了解惯性的利用以及危害二、新课教学:知识点1:什么是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原来运动的物体将。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性质叫做惯性。

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

观察演示:如图,拨动弹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为什么小球没有飞出去?生活中的惯性:当汽车突然刹车时站着的人会向倾。

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倒,分析:刹车前,人处于状态,汽车突然刹车,乘客的脚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倾倒。

汽车启动前人处于状态,当汽车突然启动时,脚部随车一起,而人的上身由于而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人出现向倒的现象。

知识点2:惯性的利用和危害(阅读课本P18最后两个自然段)1、利用:2、危害:三、当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A.用铲把煤送进锅炉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2、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3、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是因为人失去了惯性。

B、跳远前助跑,是为了增加人的惯性。

C、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跳远前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离弦的箭继续飞行B.手指压笔尖,手指觉得痛C.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后仰D.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落下6、下列常见的交通警示语中,与惯性无关..的是A.酒后不驾车B.驾车须系安全带C.行车保持一定车距D.雨后路滑,减速慢行7、下列情景中利用惯性的是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B.禁止汽车超载行驶C.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抓好扶手D.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8、下列利用惯性或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运动员跳远时,要奋力助跑B.弓箭手拉弓射箭时,离弦的箭会继续飞行C.驾驶员驾车行驶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要提前刹车D.飞机飞行中空投物品时,要在到达空投目标上方前投下9、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10、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安全带的作用:①撞向挡风玻璃造成伤害,系上安全带就可有效避免这种伤害。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
第八章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惯性
开动脑筋
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惯性定律 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不受力。(不是外因)
惯性
(寻找内因)物体自身的属性
二、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 种性质叫惯性。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 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 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牛奶向右洒出。因为牛奶开始处于静止状态, 当被子突然向左运动,牛奶因为有惯性,要保持静 止状态,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巩固练习
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 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 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利用惯性的例子。
投篮
掷铅球
紧固 锤头
跳远
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雨雪天减速 开车系安全带
本课小结
惯性 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3.惯性的大小: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 越大惯性越大。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 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 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 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 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 倒。
汽车突然刹车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 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 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 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 后将( A )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部不对
5.小球静止放在光滑的车厢底扳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当
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量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
讨论: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飞机应当飞到目标上空再 投弹,还是提前一段距离?为什么?
No Image
二、惯性现象的分析
右键选择“播放”,点击箭头播放,滚轮退出
解释方法: 1、交待研究对象原状态。 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的情况) 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
惯性现象知识讲解(注:点小人播放,滚轮退出)
而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 体就静止下来 B、力是改变使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D、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2.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速度减慢直至静止,这是 因为( C )
十二章 运动和力
12.5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复习: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来源于实验吗?
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直接来源于实验,它是在大量实 验的基础上,通过近一步的推理得到的。 3、力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A对
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B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处于静止状态 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6.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
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
可能对人的伤害( D )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7.质量分别为们m1、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 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 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B.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C.只有当m1=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
A.东边
B.西边
C.旁边
D.无法判断
一. 定义: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1、一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 2、任何情况下: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匀速变速 二、 惯性现象及其解释 三、 惯性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区别 惯性:物体的性质。不需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惯性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1、惯性的防止
(1)为了命中目标,飞机要提前投弹; (2)汽车驾驶员和乘客要系安全带; (3)高速公路要限速行驶; (4)骑马人受绊而跌向前方; (5)汽车启动时,乘客向后仰;紧急刹 车时,乘客 向前倾……
2、惯性的利用
(1)撞击锤子把柄,可以使锤头紧套在把柄上; (2)向火炉里铲煤,只要用力一铲,铲子停在炉口,煤会进入火炉; (3)柯授良、朱朝晖分别用汽车、摩托车飞黄河; (4)球类活动,在球离开运动员的手后,能继续 运动; (5)射击运动,能远远的击中目标……
解释下列惯性现象: 1、汽车紧急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2、汽车起动时的惯性现象。
3、拍打衣服可出去灰尘。 4、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5、工人用铁锹把煤扔到炉火中。
6、向下重击榔头柄,榔头会夹紧木柄。 7、跳起后,仍会落回原处,而不会被高速自转的
地球抛下。 8、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
思考: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2)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
(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 .
读图
1、离开喷泉口的水,为什 么还会继续向上运动?
喷泉水管内的水原来是向上运动的, 水离开喷泉口后,虽然不再受到水管 内的压力,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 的向上运动状态,所以继续向上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 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一、惯性
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 特性叫做惯性。
注: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 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名惯性定律。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大小由物体质量大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 它因素无关(即与是否受力和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惯性大 是指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而不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时 间长。 3、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有 方向。所以说“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只能 说物体具有惯性.
不会碰接
8.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受到一个向东的力的作
用,沿着向东运动,现将此力突然改为向西,则( )
பைடு நூலகம்
A.物体立即向西
C
B.物体立即停止运动
C.物体继续向东运动一段时间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小明骑自行车飞快的向东前进,当经过一电线 杆身边时,从他旁边掉下一支笔, 这只笔将落在
电线杆的( A )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 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 C.阻力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D.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而静止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B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